浅谈茶的品饮与茶人之修身养性
茶人的三个境界

茶人的三个境界
茶人的三个境界通常被描述为喝茶、品茶、悟茶。
以下是关于这三个境界的详细解释:
1.喝茶:这是茶人的初级阶段,重点在于解渴和满足生理需求。
在
这个阶段,茶被视为一种日常饮品,人们喝茶主要是为了解渴或满足口感需求,可能并不太关注茶的品种、产地、制作工艺等方面的知识。
2.品茶:这是茶人的中级阶段,重点在于欣赏茶汤之美,体验茶之
韵味。
在这个阶段,茶人开始关注茶的品种、产地、制作工艺等方面的知识,并学会如何分辨茶的好坏、新旧、陈化程度等。
他们还会注重泡茶的技巧和品饮的环境,通过品茶来感受茶汤的香气、滋味、口感等变化,体验茶之韵味。
3.悟茶:这是茶人的高级阶段,重点在于通过品茶来领悟人生哲理,
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在这个阶段,茶人已经将品茶升华为一种精神享受和文化修养,他们通过品茶来领悟生活之美、自然之韵、人文之精神等,达到一种超越物质层面的精神境界。
同时,他们也会将品茶的感悟与人生经验相结合,不断修炼自己的身心,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总之,从喝茶到品茶再到悟茶,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物质到精神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茶人不断追求更高的品饮境界和人生境界,实现自我超越和升华。
中国茶道精神的思想内涵

中国茶道精神的思想内涵茶,作为中国人的传统饮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的茶文化中,茶道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礼仪和修养,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生活和人际关系的独特见解和追求。
中国茶道精神蕴含着深厚的思想内涵,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这一精神的内涵。
一、和谐与自然中国茶道强调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认为只有与自然相互融合,才能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茶道强调礼仪、凝聚和平与谐的氛围,通过沏茶、品茗的过程,人们可以感受到自然给予的宁静与美好。
茶道追求的是道的境界,强调心境的平和与自然的统一。
在茶道的实践中,人们通过精细的动作和细致的观察来感知茶的自然属性,进一步感受到自己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这种对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也渗透到了人际交往中,茶道提倡与他人的共同品茶,互相关照,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修身与内敛茶道强调修身养性,通过茶的烹饪、品味和饮用来提高个人素养和审美能力。
中国茶道精神鼓励人们培养内敛的品德和坚忍不拔的性格。
茶道讲究从容淡定、寡言少语,通过对茶的烹饪和品饮,人们逐渐领悟到生活中做事从容,或多或少地内敛自己的内心,不被外界的琐事冲昏头脑。
茶道的修养在于把心境从杂念中解放出来,让内心得到宁静与平和。
这种修身养性的精神,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追求内心修养的重要体现。
三、谦虚与感恩中国茶道追求的是平淡中的真、宁静的美,强调谦虚从容、体恩感恩的态度。
在茶道中,人们需要以谦逊的态度对待茶,虚怀若谷,去探索茶的奥秘,从而认识到自己的渺小和无知。
通过与茶的交流,人们逐渐明白了感恩之心,感悟到自然万物的伟大和生活中种种的恩赐。
从古至今,中国茶人们都尊古重道,敬茶感茶,从中培养了自己的谋求进步的精神,以此来铸造自己更加强大的意志力。
茶道不仅是一种饮茶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修养方式。
中国茶道精神的思想内涵包含了和谐与自然、修身与内敛以及谦虚与感恩等方面的要素。
茶道提供了一条人们追求心灵宁静、平衡与和谐的途径,同时也培养了人们尊重自然、敬畏生活的态度。
中国茶道修身养性

中国茶道修身养性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饮品,同时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文化。
在中国,茶道被视为一种修身养性的重要方式,它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思想和生活智慧。
茶道的修身养性对于人们在当代社会中追求内心平静和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茶道文化的起源与发展茶道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甚至可以说与古代的茶叶饮用习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随着茶叶的种植和制作技术的进步,茶叶作为一种饮品开始在中国流行起来。
而茶道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则在宋朝(960-1279年)时期逐渐形成并发展。
茶道文化的发展离不开许多文人墨客的推崇和参与,他们将茶道与自身的修身养性相结合,将茶作为一种思考人生和感悟自然的媒介。
茶道作为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强调内心的宁静与平和,追求自然与真实的境界。
二、茶道与修身养性的关系1. 内心平静:茶道追求的是一种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在茶道的仪式中,人们以专注的态度煮茶、品茗,通过与茶叶、水、茶具的互动,进入一种深思熟虑的状态。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逐渐放下外在的喧嚣和杂念,体验到内心的宁静与平静。
2. 自然与真实:茶道注重的是自然与真实的体验。
茶叶的采摘、制作和冲泡过程体现了茶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在品茶过程中,人们感受到茶叶的自然香气、口感与茶汤的颜色、温度,从而体验到生活的真实与自然。
3. 心境调整:茶道对于调整人们的心境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茶道仪式中,品茗的过程常常需要耐心、安静和专注。
这种过程可以让人们放松身心,调整紧张的情绪,使内心得到疏导和安抚。
4. 人际沟通:茶道也是一种人际沟通的方式。
在茶道仪式中,人们可以与他人分享一杯茶,进行心灵的交流和沟通。
通过共同品茶、品味茶的过程,人们在心灵上产生共鸣,增进理解与友谊。
三、茶道修身养性的实践方法1. 培养品味:茶道修身养性需要培养品味的能力。
品味不仅仅是对茶叶口感的感受,更是对茶文化的理解和欣赏。
通过学习茶道的相关知识,了解茶叶的品种、产地和制作工艺等,培养对茶的品鉴能力和欣赏力。
茶文化中蕴含的做人道理

茶文化中蕴含的做人道理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
在茶文化中,蕴含着许多做人的道理,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和谐共处
茶文化中强调的是和谐共处,这也是我们做人的重要道理之一。
在品茶的过程中,人们需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共同分享茶香,这就是和谐共处的体现。
在生活中,我们也需要学会与人相处,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利益,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才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礼仪之道
茶文化中还强调的是礼仪之道。
在品茶的过程中,人们需要遵循一定的礼仪,如先倒茶给长辈或客人,先喝一口以示尊重等。
这些礼仪不仅体现了人们的文化素养,也体现了人们的尊重和关爱。
在生活中,我们也需要学会尊重他人,遵循社会公德,讲究礼仪,才能在社会中获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
三、博学多闻
茶文化中还强调的是博学多闻。
在品茶的过程中,人们需要了解茶的品种、产地、制作工艺等知识,才能更好地品味茶香。
同样,在生活中,我们也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四、自我修养
茶文化中还强调的是自我修养。
在品茶的过程中,人们需要沉静内敛,静心品味茶香,这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过程。
同样,在生活中,我们也需要注重自我修养,培养自己的内心素质,提高自我修养,才能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总之,茶文化中蕴含着许多做人的道理,这些道理不仅适用于品茶的过程中,更是适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只有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更好地实践这些道理,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学习中国茶道的意义

学习中国茶道的意义茶道,作为中国独有的传统文化艺术,以其独特的韵味和哲学内涵吸引了众多学习者。
学习中国茶道,不仅仅是品味美味的茶汤,更是感悟传统文化的真谛。
本文将探讨学习中国茶道的意义,并阐述其对个人、文化、心灵和社交方面的影响。
一、个人意义学习中国茶道对个人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一,提升修养。
中国茶道追求和谐、自然、宁静的心境,通过泡茶过程中的精细动作和专注体验,使人的内心得到洗涤与安抚,从而提升个人修养。
第二,培养礼仪。
中国茶道注重礼仪,如正确的倒茶姿势、礼貌待客等,学习茶道可以让人学会尊重他人、注重细节,培养出优雅的举止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三,增强思考能力。
泡茶的过程需要细心观察茶叶的变化,并准确掌握水温、冲泡时间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培养人的观察能力和思考逻辑,提高人的决策能力。
二、文化意义学习中国茶道对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国茶道源远流长,代表着中国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之一。
通过学习中国茶道,人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传承古人智慧。
中国茶道强调“道”,即茶道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引导人们如何从日常琐事中找到积极向上的力量和内涵。
通过学习中国茶道,可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也可以向外国友人展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心灵意义学习中国茶道对心灵有着深远的影响。
茶道注重对自然的敬畏与体悟,通过泡茶的过程来沉淀心灵、平衡身心。
在茶道的仪式中,专注于每一个动作,使人感受到内心的平静与宁静,有助于缓解压力、焕发活力。
此外,中国茶道也注重与他人的交流与分享,通过品茶、聊天等方式,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促进心灵的愉悦与满足。
四、社交意义学习中国茶道对社交有着积极的意义。
中国茶道是一种社交的媒介和方式,茶友们可以通过共同的兴趣爱好和热爱茶道的心情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在茶道的交流中,人们可以分享自己对茶的体验和感悟,从而加深彼此的了解与交流。
中国茶道对人们的影响

中国茶道对人们的影响茶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的生活和心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茶道以茶为媒介,通过烹饪、饮用和欣赏茶的过程,培养了人们的品味、修养和心境。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中国茶道对人们的影响。
一、促进身心健康中国茶道注重茶的烹制和饮用过程,这一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冥想的体验。
通过专注地准备和品味茶,可以使人们舒缓压力,平静内心。
此外,茶叶中富含多种对健康有益的成分,如茶多酚、咖啡因和氨基酸等,饮茶能够促进新陈代谢,提神醒脑,增强免疫力,改善消化和睡眠质量。
因此,中国茶道对人们的身心健康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二、培养修养和品味中国茶道强调品味茶的过程,要求品茗者怀有敬意和谦逊的态度。
在烹茶和品茶的过程中,人们需要用心去感受茶的气息、色泽、口感和余韵,从而培养对细节的观察和感知能力。
茶道崇尚和谐、平衡和纯净,这也影响着品茗者的心态,使其更加注重内心的修养。
通过长期的茶道修行,人们的品味和修养得到了提升,从而影响了他们对其他事物的审美和追求。
三、促进社交和交流中国茶道具有独特的社交价值,茶席常常成为人们相聚交流的场所。
在茶道的陪伴下,朋友可以互相倾诉、分享快乐和忧愁,增进彼此间的情谊。
茶道注重礼仪和人际交往的规范,通过互相倾听、互相尊重和互赏茶艺,人们的社交技巧和情感交流能力得到了培养。
茶道还促进了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中外客人可以通过共同品茶的体验,增进对彼此文化的了解和欣赏,拉近了不同文化之间的距离。
四、提升生活品质中国茶道强调的是一种简约、淡泊的生活态度。
通过品味茶的过程,人们可以学会放慢脚步,享受当下的美好。
茶道注重细节和质朴,使人们更加关注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从而提升生活品质。
此外,茶道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们通过与茶的亲密接触,也更加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进一步提升了生活的品质。
综上所述,中国茶道对人们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不仅促进了身心健康,培养了修养和品味,还促进了社交和交流,提升了生活品质。
茶叶的人生哲理

茶叶的人生哲理茶叶是一种古老而神奇的植物,它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饮品,还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
从茶叶的生长到品饮的过程,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深刻的意义,给我们以启示和思考。
茶叶的人生哲理之一是“从苦中品味甘”。
茶树生长在山区,经历了严寒和酷暑的考验,才能生长出优质的茶叶。
同样,人生中也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只有经历了苦难,才能更加珍惜和享受幸福的时刻。
正如品味苦涩的茶汤,人们才能真正领悟到生命的美好和价值。
茶叶的人生哲理之二是“以静制动”。
在制茶的过程中,采摘的茶叶需要经过烘干、揉捻等一系列工序,最终才能变成品质优良的茶叶。
这个过程中需要保持专注和耐心,通过细致的操作才能制作出好茶。
同样,人生中也需要保持冷静和耐心,面对变化和挑战时,我们应该保持内心的平静,以静制动,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茶叶的人生哲理之三是“修身养性”。
茶叶具有清心、提神的功效,喝茶可以让人放松身心,增加思考的清晰度。
在品饮茶叶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静心品味茶香,培养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同样,人生中我们也应该注重修身养性,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修养,保持内心的平和与智慧,才能更好地面对人生的起伏和挑战。
茶叶的人生哲理之四是“和谐共生”。
茶叶的生长需要优质的土壤和适宜的气候,它与大自然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同样,人类与自然也应该保持和谐共生的关系,尊重自然、保护环境,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茶叶教会我们要与他人和睦相处,与自然和谐相融,共同创造美好的世界。
茶叶的人生哲理之五是“博采众长”。
茶叶的种类繁多,每一种茶都有其独特的风味和特点。
在品饮茶叶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欣赏各种茶叶的不同之处,从中汲取灵感和智慧。
同样,人生中我们也应该虚心学习,借鉴他人的长处,不断完善自己,才能变得更加优秀和有价值。
茶叶的人生哲理可以说是丰富多彩的,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很多启示和指导。
茶叶教会我们在面对困难时要坚持不懈,要保持内心的平和和智慧;教会我们与他人和谐相处,与自然和谐共生;教会我们虚心学习,不断进步。
茶道修身品味茶香陶冶情操

茶道修身品味茶香陶冶情操茶,是一种独特的饮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文化底蕴。
茶道作为一门修身养性的艺术,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培养内在的品德和修养,更能通过品味茶香来磨炼情操。
本文将探讨茶道对修身品味茶香陶冶情操的影响。
第一章茶道的起源与发展茶,起源于中国,源远流长。
在古代,茶被广泛用于药膳,并逐渐演化成社交、研学的一种方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茶不仅成为一种饮品,更演化成了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即茶道。
第二章茶道的修身意义茶道在日本发展壮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茶道能够帮助人们修身养性。
茶道注重内外修养,通过冥思静虑和凝视茶香,可以让人们陶冶情操,塑造良好的品格。
第三章茶道的交流与分享茶道不仅仅是个人修身的一种方式,还是人与人之间交流与分享的重要载体。
在茶道中,人们可以以茶会友,借以建立友谊、促进互动,增进彼此的情感。
第四章修身品味茶香的方法修身品味茶香是茶道的核心之一。
茶道强调的是内化与外化的统一,通过凝视茶香,人们可以夹杂其中,陶冶自己的情操。
而要做到这一点,人们需要培养专注力、审美力和细致入微的观察力。
第五章茶道对情操的陶冶品味茶香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审美体验,而审美是情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茶道的修习,人们可以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培养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从而陶冶情操。
第六章茶道与当代社会茶道作为一门古老的文化遗产,对于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当今物质丰富但精神贫乏的社会环境下,人们越来越需要茶道这种修身养性的方式来弥补心灵的空虚。
结语:茶道作为一种修身养性的艺术,通过品味茶香来陶冶情操。
通过茶道的修习,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培养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从而达到修身陶冶情操的目的。
茶道源远流长,是一种富有文化底蕴的修身方式,值得我们去学习和传承。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茶道都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可以帮助我们塑造良好的品格,提升生活的品质。
因此,在人们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同时,茶道也应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叶的国家。
《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从远古神农时代至今,中国茶叶发展已经有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
茶叶的利用由单纯药用发展到被普遍饮用,逐渐上升为有讲究的品饮,成了一门艺术。
茶的品饮是茶文化中最直观的部分。
品茶与简单的饮茶解渴层次上是不同的,同样是泡茶,“饮”只为了满足生理上的需求,而“品”则包涵了精神上的追求,且远胜于物质上的需求,从饮茶发展到品茶用水、选茶、择具、环境种种的考究,是茶的品饮被冠以“文化”和“艺术”的根源。
自古以来,我国爱茶、懂得品茶的人,被称之为“茶人”,他们用茶修身养性,陶冶情操,通过品茗品味人生,以茶味先苦涩而后回甘,发扬传统的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吃苦耐劳的精神;善品茶,重视道德修养,倡导无私奉献的精神,提倡“清茶一杯”的精神,以茶代酒,以茶养廉,以茶清政,倡导清廉俭德,净化社会风气,制止奢侈浪费……古代茶人品茶中国饮茶史上向来有“茶兴于唐,盛于宋”的说法。
据史料记载茶叶至唐代才有真正的大发展,大面积种植,普遍采用茶树的人工栽培种植技术,饮茶习俗较为普遍,茶人品茶方式非常讲究。
诗僧陆羽所著的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总结广大茶人的看法,评定了天下名茶,天下名泉,记载有茶具29种。
虽然古代茶人众多,但因身份之不同,文化属性不同,对茶之品味各异。
各取所需,皆为修身养性。
1.1佛家以茶“静虑修身”茶与佛历来缘份很深,俗云“吃茶是和尚家风”。
僧侣与品茶之风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应该说茶由野生茶树到人工培植始于僧人,旧时有“自古名寺出名茶”之说。
僧人采茶、制茶、饮茶、品茶、行茶礼、办茶会、写茶诗、著茶书,又提出茶德主张,从而大大丰富了茶文化的内容,尤以唐代僧人的贡献最大。
佛门胜地,清幽空寂。
茶是僧人解除饥渴,驱逐睡魔,提神醒脑,疗疾养生的物质需求,更重要的是精神上佛家视品茶为一种教化。
煮茶饮茶对佛门禅宗是不可或缺的。
茶堂便是僧人的修行之所,无论其室内的陈设布置,还是品茶的程式都有一定的规范,茶室务求简朴,饮茶过程力求自然淡雅,饮茶的环境氛围静谧中透出神圣和庄严。
禅宗认为,参禅要有一颗平常心,无欲无妄。
茶本天性平和,茶香幽幽,茶烟袅袅,轻闻慢啜,让人心态宁静平和,正所谓“禅让僧人有一颗平常心,而茶给茶人以一颗平常心”。
于是,茶香氤氲,僧家坐禅,静虑修身,茶与禅融合为一体,茶助禅,禅助茶,“转相仿效,逐成风俗”。
“佛之教便是茶之本意”,这是千利休在《南方录》中一句经典之语。
据《广群芳谱*茶谱》中载:唐高僧从谂禅师,因嗜茶成癖,所以每说话之前总要说声“吃茶去”。
“吃茶去”从此成为著名的茶文化典故,成为禅林法语,作为禅的“悟道”方式,构成了“茶禅一味”的至高智慧境界: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东西——茶,与佛教最内在的精神——了悟结合起来。
1.2文人醉心于茶寄情于山水间自古以来,茶与文人结下了不解之缘。
中国文人历来奉行“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由于理想与现实相去甚远,故而从“学而优则仕”的参政之路转向“退而求其次”的归隐生活,坐而论道谈说玄理。
茶的清心、淡泊恰恰符合文人的这种心态,文人对茶的追求,不单单在于茶的本身,而是追求一种纯净深远,空灵的意境。
作为最有文化和艺术品味的群体,文人品茶最有特色,常将自己置于自然界的山水之中,品茶作诗,必讲究泡饮技艺。
明人徐渭&127;《徐文长秘集》中描绘了一幅幅美妙的品茗图景:“精舍、云林、竹灶,幽人雅士,寒宵兀坐,松月下,花鸟间,清流白云,绿藓苍苔,素于汲泉,红妆扫雪,船头吹火,竹里飘烟。
”这种品茗环境给人带来的悠闲安逸不是用语言得以形容的,千百年来文人墨客孜孜以求这种陶渊明式“悠然见南山”的佳境。
文人大多仕途失意,归隐自然,文友相叙吟诗联句,与佳茗相伴,与茶结缘者不可胜数。
茶可以使人清醒,排遣孤闷,令人心胸开阔,助诗兴文思而激发灵感。
茶是文人生活中一件韵事,一大乐趣,一种高雅的活动。
品茗为文人的生活增添了无限情趣,增进了心性修养,历代骚人墨客都知茶爱茶享受茶,许多著名的诗篇便是在茶香中酝酿创作出来的,历代皆有名篇,特别是唐代,有“不饮茶做不了诗人,名诗人不能不写茶诗”之说,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是古今茶诗的扛鼎之作,传为千古绝唱,其以“饮茶七碗飘飘欲仙”和皎然“三饮便得道”并称为历史上品茶得趣的前辈。
宋代苏轼是大文豪,亦是茶仙,“从来佳茗似佳人”把茶拟人化,美化,被广为传诵……茶乃大自然的精灵,其质朴无华自然天成,文人寄情山水间,不思利禄,不问功名,“平生于物原无取,消受山中一杯茶”,品茶一直被文人当成一种高雅的艺术享受,既讲究泡饮技艺,更注重情趣,追求天然野趣,茶带给文人的是净化,是纯洁,心灵的纯净与山水融为一体,天人合一,找回最自然的真我。
文人之性情、亲情、柔情和茶情,皆在茶中得到展示,真可谓“从一杯茶叶看世界”。
1.3宫廷品茶豪华贵重根据典籍记载,茶至唐代已是重要的贡品。
帝王将相,皇亲国戚,代表“官本位”,无有不爱茶者。
历代帝王嗜茶的故事传说很多。
茶入宫廷后,宫廷茶事大兴,皇帝以茶祭祖、供佛、接待宾客使臣,赏赐公卿,逐成定例。
茶亦染上富贵气,渐成为皇族日常之需要,朝廷对茶引起重视,因而促进了茶业的发展。
皇宫的生活是骄奢的,品茶亦追求豪华贵重,富丽堂皇,喜“斗茶”之戏,视品茗为一种高级的精神享受。
宫廷中物质生活条件许可,品茶技艺十分考究,茶类丰富,皆为上等品;泡茶择天下名泉之水,史载“唐文宗宰相李德裕嗜茶,为饮茶,不远数千里远惠山泉水”;品茶器具精工细作,1987年法门寺地宫出土一整套唐代宫廷茶具,造型别致、质地优良、工艺精湛、色泽朗润,给人以华贵之美,是宫廷品茶极其奢华的历史见证。
宫廷品茶至清代达到鼎盛时期,宫廷专门成立了御茶房,为皇宫和王府准备茗饮果品和承办茶宴,按官品级别配备侍茶者、分配茶品均有具体的规定,茶在宫中成为地位、职务、尊崇的象征。
1.4大众品茶清心悦神茶在唐代得到空前的大发展,特别是开元、天宝年间,物质生活富足,平民百姓因此也追求更具精神享受的艺术美的生活,摒弃“浑以烹之”,“与沦蔬而啜者无异”的粗放式饮茶,代之以“细煎慢品”的饮茶已蔚然成风,即《茶经》中所载“比屋之饮”,逐渐形成了“唐茶道”,茶的制造、烹煮、饮用成为一门艺术性和文化性很强的技能。
至宋代,饮茶风气更盛。
“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
“客来敬茶”的生活礼俗在当时已经广为流传。
“斗茶”之风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茶成了人们联络感情的桥梁。
饮茶讲究茶品和饮效,沏茶讲究火候和茶具,尤其注重饮茶的意境,追求艺术上的自我表现。
元代流行散茶,碾末而饮用,品茶法是唐、宋散茶饮法的遗风。
至明代,茶叶的生产加工方式焕然一新,与之相适应饮茶风尚发生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斗茶之风消失了,开创了开水冲泡饮法的先河——沦饮法,品饮追求茶叶本身自然美(真香与真味);强调饮茶环境和谐美,所谓“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七八人是名施茶”;重视品茶用水,不惜“千里致水”;讲究饮茶的茶具美,崇尚紫砂壶几乎达到狂热的程度,以致“明制一壶,值抵中人家产”,能使土与黄金争价。
清代,盛行喝工夫茶,更讲究泡饮技艺,茶人对品饮艺术无止境的追求较之唐宋时期,有过之而无不及。
关于社会下阶层百姓饮茶,民间流传一打油诗“夏令时节太阳大,路上人车共嘈杂,借问清静何处有?更公遥指‘纯吃茶’”,“纯吃茶”指环境幽静的茶室,其始于唐,至清代已是遍布城乡,数量多,样式多,实属罕见。
众人品茶,皆在品饮艺术中追求精神上的愉悦,清心悦神,达到超脱凡尘的心理境界。
2现代茶人品茶时至今日,茶与咖啡,可可并称为三大饮料,但茶被奉为中华民族的“国饮”,虽然各地、各民族的国人所偏爱的茶类不同,但人们都需要茶,特别是爱茶之茶人“一日宁可无饭也不能无茶”,著名的文学家与思想家鲁迅先生曾深深感慨:“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
可谓把品尝、享受茶及高尚的茶风与意蕴,提升到新的境界。
2.1家庭茶室,温馨无比茶做为饮品已深入每个家庭,家庭饮茶是现代品茶的主要方式。
虽然许多家庭没有能力或没有条件布置一个专门的品茶室,但都为饮茶创造了一方干净整洁、舒适清新的小天地。
或阳台、或客厅,摆上茶几,几把座椅,便是品饮场所。
不需豪华的陈设,不需高档的茶具,不需名贵的茶叶,也不一定有名泉佳水,或独自品饮,自省自悟,品茶之神韵,悟茶之神理,而修身怡情,或是家人或是三五宾朋坐于一处,一同品饮精心泡制出来的香茗,以茶为媒,叙亲情,叙友情,杯茶在手,感受生活,皆其乐融融,温馨无比,便是茶之道、茶之味。
恰如梁实秋先生所说“清茶最为风雅”。
2.2茶艺馆,高雅的消闲场所茶艺馆,是现代茶馆的称谓,最早源于台湾,近几年来,随着人们消闲需求的多样化,以悠闲为特色的茶艺馆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成为一种新兴产业,且颇为时髦。
茶艺馆大多品味高雅,陈列摆设以茶文化为中心,琴棋书画诗营造一个古朴典雅的文化氛围,并有茶艺表演,品茶者可以边欣赏表演,边闻茶香尝茶味,充满了高雅的文化品味,是上等的消闲好去处。
茶艺表演传统而又具青春美,清新脱俗,它是茶品饮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冲泡表演是一种手段,是茶向世人自我展示的窗口。
茶具的设计、场景的布置,背景音乐的选择,相关艺术品的陈列,表演服装的特色,表演程序等,都是美的,集中在一起,更显示了茶的包容性,品饮艺术的亲和性,于是,人们对茶有了更深的理解,有了理性的思索,用心灵体味茶的精神。
现代人的闲暇多了,品茶给了以生命的充实感,闲中品茶而悟道,是一种清福,是一种境界。
现代的生活节奏快了,人的烦恼多了,杯茶在手,可以“涤烦”、“忘忧”、“去虑”,净化心灵。
现代经济高速发展,生态环境日遭破坏,人的生存空间发生危机,传统的茶道精神引领茶人体会“天人合一”之境,理解大自然的真趣。
纵观古今,茶品饮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发展过程,形成为一门艺术,逐渐形成“中国茶礼”,具有深刻的内涵:俭、清、和、静,四个字是中华民族历来提倡的一种高尚人生观和处世哲学。
茶尚俭,即节俭朴素;茶贵清,即清正廉洁;茶导和,即和睦处世;茶致静,即恬淡安静。
其中:“清、和、静”把茶的功效提高到修身养性的境界。
品茶,给人们以物质的享受,更给人以精神的愉悦,怡情养性,让人收益匪浅。
茶人永远爱茶,善品饮,孜孜不倦,流连忘返。
>还没有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