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现代社会生活的变化PPT

合集下载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必修二,80张PPT)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必修二,80张PPT)

(2)特点 ①网络媒介可以集_____、图像、声音于一体,还能模拟三维 文字 动态效果,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②互联网可以_________,双向传受。 高度互动 ③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学习、
娱乐方式,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
问题1:近代中国交通工具发展的特征。
提示:(1)动力:人力、自然力→机械力。
自由。
【互动探究】 材料 “门当户对”与“郎才女貌”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两个
重要择偶标准。男性对女性的要求,首先注重的是妇德,“贤 妻良母”就是封建礼教中最“标准”的妇女形象。此外,对女 性在家庭婚姻中提出了包括从一而终,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等 的传统道德观念。
请指出中国古代的择偶标准。这对女性的要求合理吗?依据史 实说明理由并谈谈你的认识。 提示:标准:门当户对、郎才女貌。合理:小农经济,男耕女 织,性别分工,家庭稳定。不合理:偏向要求妇女,等级观念,
②社会风尚:_________、无私奉献是社会风尚的主流。
勤俭节约
(2)改革开放后 ①衣:服装颜色从灰蓝色调为主到五彩缤纷,款式_______。 多样化 ②食:1987年温饱问题基本解决,“___________”丰富了餐 菜篮子工程 桌。 ③住:住房状况得到空前改善,“_________”。 安居工程 ④习俗:休闲方式多样化及新风尚的形成。
(4)航空 ①1909年,冯如制成中国___________,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 第一架飞机 的开始。 ②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___________航线开通。 北京至天津 ③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步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2.通讯工具的变迁 (1)电报: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设在_____,20世纪初上海开 台湾 始设立___________。 无线电报局 (2)电话 ①19世纪80年代,外国开始在_____设立电话公司。

社会生活变迁 ppt课件

社会生活变迁 ppt课件

11
传统民居 福 建 土 楼
江南水乡民ppt课居件
12
上海法租界的老房子





房 西方建筑文化以外向
ppt课件 和开放著称
13
光、宣之交,盛行文明结婚,倡于都会商埠,内
地亦渐行之。 ——徐珂《清稗类钞》
ppt课件
14
蒋 见证浪漫时刻 20世纪各时期结婚照大全


清末传统婚礼
五四前




新式旗袍
宽大 拘谨
君主专制、思 想保守、等级 森严
中式与西式、 半殖民地半封 传统与现代 建社会 并存
新中国成立 后——十一届 三中全会
列宁装 干部服 绿军装
政治色彩强烈 与革命相关的 服饰成为主流
独立自主 巩固独立
十一届三中全 会至今
异彩纷呈
美观大方 彰显个性
解放思想 改革开放
总的变化趋势: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
初中国的铁路建设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轮船
(1865)、飞机(20C20年代ppt课初件 )
21
中国近代交通发展的影响 (1)积极方面:
①促进人员、商品的流通与信息的传递,加强了 中国同世界的联系,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转型。
②有利于近代科技知识和先进思想理论的传播, 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
1866年 1896年 辛亥革命后 1949年11月
海关开始试办邮政 正式办理 大清邮政改为中华邮政,邮路进一步扩展 邮电部成立,开创邮政和电信合一新时代
2、电信事业发展——电报、电话 A、电报:
时间
电报发展成就
1877年

中国近代史ppt课件图片

中国近代史ppt课件图片

02
政治变革
洋务运动
总结词
清朝政府为应对内忧外患而开展的改革运动
详细描述
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90年代清朝政府推行的一场旨在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和军事装备的改革运 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开启了中国近代化 的进程。
戊戌变法
总结词
清朝政府推行的一次政治改良运动
外交关系的变化
01 不平等外交
中国在近代史时期被迫与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 导致中国在外交上处于劣势地位。
02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由于长期战败和割地赔款,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
03 国际地位下降
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国际地位大幅下降,成 为列强的瓜分对象。
06
人物与事件
李鸿章与洋务运动
民族危机
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面临着空前的民族危机,民族 矛盾日益激化。
历史分期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共计70年 。这一时期主要任务是反对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建立 独立、自由、民主、统一的新中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共 计30年。这一时期主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 专政的国家政权。
科学技术
随着西学东渐的深入,西方科学技术大量传入中 国,包括但不限于铁路、电报、电话等,对中国 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新文化运动
民主与科学
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 旗,反对愚昧和专制,提倡新道 德、反对旧道德,对中国传统文 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
白话文运动
新文化运动中,白话文逐渐取代 文言文成为文学创作的主要语言 ,促进了文学的普及和大众化。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共87张PPT)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共87张PPT)
鸦片战争后西装传入中国
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一)与时俱变——变化中的男女服饰
中山装是以孙中山的名 字命名的一种服装。很多 著名人物如蒋介石、毛泽 东、周恩来、邓小平都常 穿着中山装。由于中(Mao Suit),但中国却 从未有如此称呼。
在封建社会、服饰紧密联系着 每个人的身份与社会等级。服 饰的式样、颜色、质地必须符 合穿用者身份的高低贵贱
等级森严、礼治规范
从清代官服的差异中,你对 我国古代服饰有何感触?
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一)与时俱变——变化中的男女服饰
19世纪,帝国主义的炮舰强 行打开了清朝国门。为了“变 法图强”大批中国青年留学欧 美,从此,近代西方思想与科 学技术大量传入中国,作为一 种社会思潮的直接表现,在中 国的社会上层和占风气之先的 学界首先出现了服饰改革运动。
1、从材料一到材料二,人们穿西服的状况(态度)发
生了什么变化?
从不接受西装到接受西装;
2、为何西服会在民国初期流行?
思想解放;民国的剪发易服政策;西服本身的魅力 3、西服传入对我国服饰变化有何影响?
促使中国服饰的改革,出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
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一)与时俱变——变化中的男女服饰 2、现代服饰变化(新中国) (1)概况:
材料一:中国最早赴美留学幼童,因为辫子,受到美国孩 子的嘲笑,纷纷剪辫易服。1881年下令撤回中国,穿西服 成为一大罪状。
——刘志琴《服饰变迁——非文本的社会思潮》 材料二: 西装由于具有适体、潇洒、便于配领带等饰件 的特点,自民国初年便开始在社会上日益流行,并且大有一 发不可收之势。
思考: —— 新华文摘 《五四以来中国服饰的演变 》
现在的婚纱照更上一层 楼,在追求个性与独特的 今天,新人不再满意于商 场出售的成品婚纱,开始 迈向订制的个性年代。化 妆技术的进步也让新人更 加愿意面对镜头露出自信 的笑容,留下美好的回忆。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ppt课件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ppt课件

课堂过关
学业质量达标
1 . (2023·黑 龙 江 大 庆 中 考 ) 中 国 近 代 民 族 工 业 虽 然 有 了 长 足 的 发
展,但总的来说还比较落后。其发展特点是
(A )
A.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B.资金雄厚
C.地区分布极为平衡
D.技术先进
课堂过关
2.(2023·福建中考)1899年,张謇的大生纱厂建成投产,因资金周
的大城市。
同步导图填空
交通 传入:19世纪70年代以后,___火__车___、轮船、电车、
经 济 和 社 会 生 活 的 变 化
社 会 生 活 的 变 化
事业
___汽__车___、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传入中国。
的发 作用: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__商__品____的流通;改

变了人们的___生__产__方__式___和生活方式。
变化 变 点
的民众的变化。

总体特征:___新__旧__并__呈___、___多__元__发__展___。
易错点拨
民族工业出现于洋务运动时期,洋务运动中出现了第一批近 易错易混
代民族企业 易错字词
综合探究
【史料实证——“解”民族工业曲折】 材料一
综合探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02—1927年间民族工业的发展趋势及判断依 据。(均不得照抄图中数据)(4分)Leabharlann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学习目标
通过了解张謇兴办实业的典型事例,知道近代中国民族工业 课程标准
发展的艰辛历程
同步导图填空
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__民__族__资__本__主__义___产生。
经 济 和 社 会 生 活 的 变 化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

B 反映了当时上海( )
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
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
C.门当户对观念已经颠覆
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
【学考链接】
D 3.下图所示天津两个不同时期的票证反映了( )
A.人民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化 B.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进一步展开 C.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根本改变 D.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
——摘编自陈志华、朱华《中国服饰史》
根据材料,概括中国民众的服饰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变化:从单一服饰到多元化服饰。
原因: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和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民众思想观念的变化;西方现代文化的影响。
专题小结
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决定一定时期的社会 生活;一定时期的社会生活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 文化的反映。
外向性、开放性
一、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主要表现及原因
鸦片战争后 1840-1911
主要表现
物质生活
·“洋布”“洋装”渐入城市百姓生活。 ·出现西餐馆、面包房、咖啡店(通商口岸、大城市)。 ·欧式洋房、中西合璧豪宅。 ·轮船招商局、唐胥铁路。
辛亥革命前后 1911-1949
物质生活
主要表现
·出现中西合璧的服装(中山装、旗袍)
B 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高考链接】
2.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
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
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主要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 迁》

高一历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之衣食住行篇名师课件

高一历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之衣食住行篇名师课件
(1)婚姻风俗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由
恋爱自由、婚姻自主
“我要自己找婆家呀”
(2)丧葬礼俗
趋于简化,带有西方色彩(19世纪末20世纪初)
土葬火葬
(3)other
剪辫易服 迫令放足 实行公历
握手、鞠躬
思考: 结合所学知识,讨论中国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
和社会习俗发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第一阶段: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的成立
这是满族妇女的土著服 装,清太祖努尔哈赤领 军南征北战,统一了关 外女真族各部,将所属 军民设为“八旗”。八 旗所属臣民的妇女习惯 穿长袍。
旗袍的定型:后来汉族女子吸收了西洋服装式样不断改进而定型的。
二十年代的旗袍
三 十 年 代 的 旗 袍
进入30年代后,旗袍造型完美成熟,堪称经典 之作 。全世界家喻户晓的旗袍,被称作Chinese dress的旗袍,实际上正是指30年代的旗袍。
1、从穿着的角度来讲:
适体,潇洒。
2、从社会政体的转变角度来 看:是剪发易服的产物。
剪发必然引起服饰的变化加 上成熟的中式服装尚未出现, 在易服风气中出现了一股盲 目的西化倾向。
3、从社会思潮的角度来看: 辛亥革命党人长期在海外活动,接受西方文化较多,崇尚其风俗, 受西化影响。
“孙中山参照中国原有的衣裤特 点,吸收南洋华侨的‘企领文装’ 和‘西装样式’,本着‘适于卫 生, 便于动作,易于经济,壮于观 瞻’的原则,亲自主持设计,由 黄隆生裁制出的一种服装式样”。
徽菜 符离集烧鸡
鲁菜(清香、鲜嫩、味纯) 迎宾花篮
苏菜(清淡、味甜) 清炖蟹粉 狮子球
中国八大菜系
闽菜 干烧鱼
粤菜(鲜、嫩、爽、滑)·金牌烧乳鸽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ppt(28张PPT)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ppt(28张PPT)

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
大生企业系统构架图
两兄弟以创办茂新、福新 、申新面粉或纺织企业集 团而著称于世,享有“面粉 大王”及“纺织大王”的 美称。
3.“短暂的春天”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1918)
原因
内因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各种实 业团体纷纷出现,人们相继投资设厂,海外华侨也回国创业。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战争
八年级上册历史课件 第25课
1.知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 2.知道近代以来中国人在衣、食、住、行生活的变化; 3.分析理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特点和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1.产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民族资本的发展 2.发展 甲午中日战争后(1895年后)
溥仪剪辫装
南京临时政府成 立以后,孙中山 通令全国各地男 子剪辫子。
②劝禁女子缠足
③废除跪拜礼,改称谓
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
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
④易服饰
马褂
清官服
西装
中山装
旗袍








中山装
20世纪30年代,中山装的造型被赋予了革命及建 国的含义:前襟的四个口袋代表礼、义、廉、耻;袋 盖为倒笔架形,寓意以文治国;前襟的扣子改为五个, 寓意国民党五权分立,这有别于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 袖口的三个扣子代表三民主义;衣领为封闭竖领。表 示“三省吾身”严谨治身的理念。
1.近代交通事业的发展
美国人富尔顿发明的轮船
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的火车
19 世 纪 70 年 代 以 后 , 西 方 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 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 相继传入中国,极大地方便 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 的流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及时训练:
1.人与人之间的称呼看似平常,其实称呼反映 了社会的变迁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阅读 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宣布:“任 何人不得再保留亲王、公爵、侯爵、伯爵、子爵、 男爵、骑士等贵族头衔。” 材料二 提倡“自由平等博爱为纲”的公 民道 德.废除“大人”“老爷”等称呼,禁止 蓄辫、缠足和赌博等陋习。(南京临时政府的措 施)
(1)依据材料指出民国初年新式婚姻较旧式的进步 之处。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1)不同:观念:男女婚姻自主,平等;礼仪: 由繁琐到相对简单,逐步走向法制性和契约性。 (2)原因: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西方民主思 想的传人);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与发展;资 产阶级政治文化运动的影响。
3、1881年,中国人在唐山和胥各庄之间自主修筑 了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以便将河北开平矿务 局出产的烟煤运出。但清末的中国官府却视这种先 进的蒸汽机车为怪物,尤其害怕它隆隆的震颤声惊 动了距离唐山不远的东陵。为了保护陵寝的风水不 被破坏,他们弃用冒白汽、拉长笛的蒸汽火车头, 而让骡马充当火车头。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胥铁路”修筑的背景是什么? 铁路上的“马拉火车”说明什么问题?
材料三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一大” 党纲 规定:“凡承认本党党纲和政策,并愿成为忠 实的党员,经党员一人介绍,不分性别,不分国籍, 都可以接 收为党员,成为我们的同志。”从此互称 同志在党内 成为习惯,并扩大到党员和非党员之间。 到了新中 国成立后,“同志”成为全国人民最流行 最亲切的称 呼。1959年8月3日,毛泽东建议党内一 律用同志 称呼,不要以职务相称。 材料四 时代的变化,使得人与人之间的称呼也 悄悄跟着变化。从“同志”到“师傅”,从“先 生”“小姐”到以职位相称,再到上级都被叫做老板, 这些变化简直让人眼花缭乱。
(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1、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标志 着中国铁路的诞生。 2、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的轮船招商局,打破了列强在 中国的垄断局面。 3、19世纪70年代,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第一条有线电报线, 成为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 4、近代以来交通工具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交通工具和交通事业的发展,不仅推动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和发展,而且也促进信息的传播,开阔人们的视野,加快生 活的节奏,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 5、近代以来通讯工具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通讯工具的变迁和电讯事业的发展,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 捷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影响着人们的社会 生活。
(一)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一、衣 1 、鸦片战争后,西装传入中国,长袍马褂与西服 革履并行不悖。 2、中山装和旗袍:中西合璧的产物。 二、食: 1、晚清和民国:19世纪40年代,西餐传入中国。 2、新中国成立后: 三、住:西式建筑最早出现在租界地区。安居工程 四、社会习俗的变化: 1、婚姻:婚姻自主,婚礼删繁就简。 2、葬礼:趋于简化。 3、其他:断发易服、废止缠足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材料中的措施反映了两 国社会有什么相同之处?
两国革命前都处在封建专制主义统治之下,等级森严。
(2)材料三与材料一、二在称呼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体现了平等的思想, (3)材料四反映了当今社会的称呼出现了多样化的 现象,你是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的?
称呼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们的价值观,现在社会上 的称呼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多元化等。
2.
旧式婚姻情况 新式婚姻情况
1.父母之命,媒约之言 2.问名(互问庚贴卜之) 3.会亲(即订婚) 4.请假(男家备糕点、请 柬、说明迎娶日期及各种注 意事项) 5.纳采(男家备礼纳之女 家,俗称“过大礼”恭迎娶 ) 6.过妆(送嫁妆) 7.娶亲 8.回门
1.自由恋爱 2.订婚 3.婚礼:证婚人、介绍人 、主婚人依次入席;证婚人 宣读婚书;证婚人、介绍人 与新人各盖印章,新郎、新 娘交换饰物;行三鞠躬礼; 来宾贺词,各种答谢。
(三)大众传媒的变迁 1、1905年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电影《定军山》 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 2、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中国 电视业的诞生。
3、20世纪90年代以后网络媒介诞生了。它被 称为“第四媒介”。 1994 年中国正式接入互 联网。特点:P75
4、报刊业走向繁荣
二、了解中圉人民四次大的社会生活变迁
三、思考: 1、谈谈你对下列现象的认识。 (1)社会习俗的变革如“断发易服” 婚姻制度 社交礼仪 称呼等 (2)票证供应的存废 (3)休闭娱乐的出现 (4)报刊、影视、网络的出现
2.近代以来影响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因素
(1)列强的侵略,西方生活方式和习俗(文化影响)的 传入和影响 (根本原因在于近代西方文明的先进性)。 (2) 进步人士的鼓吹与提倡 (3)政府的政策: a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 b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把实现小康作为经济建设的 奋斗目标。 (3)科技发展水平的影响。
3.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①受西方影响明显。 ②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色彩。 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是其最典型的特征。 ③发展不均衡, 空间范围 主体上 ④变化过程中既有新旧文化冲突,又有东 西文化碰撞,近代化特征越来越明显。
4、思考:影响中国社会习俗变化的重大事件 有哪些? 洋务运动 维新变法 辛亥革命 新中国成立 改革开放
第五单元 中国近代现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一、课程标准:
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 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2、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 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3、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 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 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 背景:洋务运动后期,以“求富”为旗号, 举办一批民用工业,河北开平矿务局是其 中之一,为了将它所产的煤炭运出而修建 了唐胥铁路。 • 铁路上的“马拉火车”说明:受中国封建 制度和思想观念的束缚,西方先进科技并 不能充分发挥其发展生产力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