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术后的康复护理

合集下载

骨折患者的康复护理

骨折患者的康复护理

健康域护理骨折分为病理型和外伤型。

通常指的骨折都是受直接或间接外力导致的创伤,绝大多数患者均为急诊入院。

而对骨折的治疗多为手术治疗,手术后的康复护理也是很重要的。

骨折的表现症状1.全身表现(1)休克:骨折所致的出血是主要原因,特别是骨盆骨折、股骨骨折和多发性骨折,其出血量大者可达2000毫升以上。

严重的开放性骨折或并发重要内脏器官损伤时亦可导致休克甚至死亡。

(2)发热:骨折后一般体温正常,出血量较大的骨折,如股骨骨折、骨盆骨折,血肿吸收时可出现低热,但一般不超过38℃。

开放性骨折出现高热时,应考虑感染的可能。

2.局部表现(1)疼痛:骨折局部出现剧烈疼痛,特别是移动病肢时加剧,伴明显压痛。

局部肿胀或疼痛使病肢活动受限,若为完全性骨折,可使受伤肢体活动功能完全丧失。

(2)肿胀及局部瘀斑:骨折时,骨髓、骨膜以及周围组织血管破裂出血,在骨折处形成血肿,以及软组织损伤所致水肿,致病肢严重肿胀。

甚至出现张力性水疱和皮下瘀斑,由于血红蛋白的分解,可呈紫色、青色或黄色。

3.骨折的特有体征(1)畸形。

骨折端移位可使病肢外形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缩短、成角或旋转畸形。

(2)异常活动。

正常情况下肢体不能活动的部位,骨折后出现异常活动。

(3)骨擦音或骨擦感。

骨折后,两骨折端相互摩擦时可产生骨擦音或骨擦感。

骨折如何治疗患者出现骨折后,首先要前往医院明确骨折部位,以及骨折是否有移位。

如果骨折移位过大,或者是开放性骨折并伴有神经血管损伤,则必须行手术治疗。

如果骨折移位不大,无其他损伤,则可行保守治疗。

治疗期间应严格卧床休息,给予骨折部位石膏外固定,口服促进骨质愈合药物,分别在第二周、第四周、第八周前往医院行X线片检查,明确骨折愈合情况。

骨折的康复护理1.骨折后1~2周患者骨折部位出现瘀血肿胀,经络不通,气血阻滞,疼痛,食欲及胃肠功能均有所降低,因此饮食应以清淡开胃、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为主。

也可多吃蜂蜜和香蕉,有利于促进卧床患者排便。

骨折病人术后护理措施

骨折病人术后护理措施

骨折病人术后护理措施
骨折病人术后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休息与运动:在术后早期,应确保骨折部位得到充分的休息,以促进愈合。

同时,根据医生建议,逐步开始适当的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并加速骨折愈合。

2. 伤口护理:保持手术部位的清洁和干燥,定期更换敷料,防止感染。

观察手术部位的红肿、疼痛、渗出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3. 疼痛管理:术后疼痛是常见的,但过度的疼痛可能影响患者的休息和康复。

应遵循医生的建议,使用适当的止痛药进行疼痛管理。

4. 饮食调理:骨折术后应加强营养摄入,多食用富含蛋白质、钙质、维生素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鱼肉、蔬菜等,以促进骨折愈合。

5. 功能锻炼:在医生或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以恢复肌肉力量和关节功能。

功能锻炼应逐步增加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运动。

6. 心理支持:骨折术后患者可能会感到焦虑、不安等情绪。

家属和医护人员应给予足够的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康复治疗。

7. 定期复查: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复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通过以上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地促进骨折病人的术后康复。

请注意,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护理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指导进行调整。

骨折康复护理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骨折康复护理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骨折康复护理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系统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功能恢复。

为了促进患者骨折后的愈合和功能恢复,正确的康复护理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骨折康复护理的操作流程,并提供相应的评分标准,以帮助护理人员更好地进行护理。

一、骨折康复护理操作流程1. 初期准备骨折康复护理的初期准备包括以下方面:- 收集患者的个人信息,包括年龄、性别、病史等;- 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包括疼痛程度、肿胀、畸形等;- 进行必要的检查,如X光、CT等,以明确骨折类型和程度;- 处理骨折部位的创伤,如止血、消毒等;- 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并给予相应的镇痛措施。

2. 骨折固定骨折固定是骨折康复护理的关键步骤,目的是保持骨折断端的正确位置,促进愈合。

常用的固定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石膏固定:将患肢用预制石膏固定板固定,以保持骨折部位的稳定。

- 外固定:通过钢针或钢板将骨折部位固定在体外,适用于骨折断端不能恢复稳定的情况。

- 内固定:通过手术将钢板或钢钉固定在骨折部位,适用于骨折断端能恢复稳定的情况。

3. 动态锻炼动态锻炼是骨折康复护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可以促进骨折愈合和肌肉功能的恢复。

动态锻炼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主动活动:患者通过自主进行相关动作,促进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增强肌肉力量。

- 被动动作:护理人员或物理治疗师帮助患者进行相关动作,逐渐恢复关节的灵活性。

- 抗阻力训练:逐渐增加肌肉的负荷,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

4. 活动功能训练活动功能训练是骨折康复护理的最终目标,旨在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日常生活功能。

具体的步骤包括:- 坐起和站立训练:帮助患者逐步从卧床状态恢复到坐起和站立的能力。

- 行走训练:通过助行器或其他辅助设备,帮助患者逐渐恢复行走能力。

- 功能训练:包括患者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动作,如洗漱、穿衣、吃饭等,帮助患者逐步恢复这些功能。

二、骨折康复护理的评分标准为了评估骨折康复护理的效果,可以使用以下评分标准进行评估:1. 疼痛评分: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或数字评分法(NRS)评估患者疼痛的程度。

骨折术后护理问题及措施

骨折术后护理问题及措施

骨折术后护理问题及措施1. 引言骨折是指骨骼受到外力作用造成骨组织的完整性破坏。

骨折术后护理是指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后的护理工作,旨在促进骨折愈合,减轻术后不适,恢复患者的功能。

本文将围绕骨折术后护理问题及措施展开详细的讨论。

2. 骨折术后护理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2.1 疼痛骨折术后常伴随着术后疼痛,主要原因是手术创伤和刺激了神经。

处理方法包括:- 给予患者适当的镇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

- 床位休息,保持患肢的放置姿势稳定,减少刺激。

- 冷敷可帮助减轻术后疼痛,但要注意避免在伤口上直接敷冰。

2.2 感染骨折术后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处理方法包括: - 定期更换敷料,保持伤口清洁干净。

- 患者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及时发现感染征象。

- 注重手卫生、穿戴无菌手套和口罩。

2.3 深静脉血栓长时间卧床和手术时的创伤会增加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风险。

处理方法包括: - 鼓励早期下床活动,进行适度的肢体活动。

- 穿戴弹力袜,使用肢体气压装置按摩。

- 给予抗凝药物,如肝素。

2.4 骨折不愈合骨折术后骨折不愈合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处理方法包括: - 保持良好的营养,增加蛋白质的摄入。

- 促进血液循环,如生物电刺激疗法。

- 骨折面积过大或骨折末梢供血不足时,考虑行手术干预。

2.5 关节僵硬骨折术后患者容易出现关节僵硬,处理方法包括: - 早期进行被动关节活动,避免长时间固定。

- 应用热敷或理疗进行关节热疗。

- 如有必要,可考虑进行物理治疗。

3. 骨折术后护理措施3.1 术后监测骨折术后需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以及术后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还需要监测患者的疼痛程度和每日活动情况。

3.2 伤口护理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

需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防止伤口感染的发生。

3.3 术后镇痛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以及医生的建议,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

骨折病人术后护理措施

骨折病人术后护理措施

骨折是生活中常见的损伤之一,骨折术后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术后护理不当可能导致骨折延迟愈合、并发症发生,甚至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本文将详细介绍骨折病人术后护理措施,以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一、一般护理1. 休息与体位术后患者应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根据骨折部位和医生建议,患者可采取适当体位,如抬高患肢、保持关节活动度等。

2. 饮食与营养术后患者应加强营养,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如鸡肉、鱼肉、豆腐、蔬菜、水果等。

适当补充钙、锌等微量元素,促进骨折愈合。

3. 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感染。

患者可使用漱口水,每日刷牙两次,保持口腔卫生。

4. 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压疮。

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应定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促进血液循环。

二、伤口护理1. 观察伤口密切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如有红、肿、热、痛等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

2. 保持伤口清洁术后伤口敷料应保持干燥、清洁。

如有渗血或敷料潮湿,应及时更换。

3. 遵医嘱用药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止痛药等药物,预防感染和缓解疼痛。

三、功能锻炼1. 骨折早期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如邻近关节的活动、肌肉的收缩与放松等,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关节僵硬。

2. 骨折中期在骨折稳定后,逐渐增加锻炼强度,进行关节活动度、肌力训练等,恢复关节功能。

3. 骨折后期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加强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的锻炼,提高肢体功能。

四、心理护理1. 沟通与心理支持与患者保持良好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给予心理支持,减轻患者的焦虑、恐惧等情绪。

2. 鼓励与激励鼓励患者树立信心,积极参与康复训练,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

五、预防并发症1. 预防深静脉血栓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定期进行肢体按摩,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2. 预防肺部感染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咳嗽、翻身等活动,预防肺部感染。

3. 预防泌尿系感染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尿路通畅,预防泌尿系感染。

总之,骨折病人术后护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医护人员、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努力。

骨折术后卧床护理措施

骨折术后卧床护理措施

一、概述骨折术后卧床护理是骨折康复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术后卧床期间,患者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如压疮、深静脉血栓、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等。

因此,加强骨折术后卧床护理,对预防并发症、促进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骨折术后卧床护理措施。

二、护理措施1. 环境与体位(1)保持病室安静、整洁、舒适,室温保持在18℃~22℃,湿度保持在50%~60%。

(2)患者取仰卧位或半卧位,根据骨折部位及患者舒适度调整体位。

一般每隔2小时翻身一次,以防压疮发生。

2. 压疮预防(1)保持床铺平整、干净、干燥,及时更换被褥,防止潮湿。

(2)使用气垫床或海绵垫,对易受压部位进行局部减压。

(3)定时检查受压部位皮肤,如有红、肿、热、痛等症状,及时处理。

3. 深静脉血栓预防(1)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尿量在2000ml/天以上。

(2)术后24小时内开始进行踝泵运动,每小时5~10次,每次5~10分钟。

(3)根据医嘱使用抗凝药物,密切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4)穿着弹力袜,促进下肢静脉回流。

4. 坠积性肺炎预防(1)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排痰,必要时进行雾化吸入。

(2)协助患者定时翻身、拍背,保持呼吸道通畅。

(3)加强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

5. 泌尿系感染预防(1)保持会阴部清洁,每天清洗或擦拭。

(2)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尿量在2000ml/天以上。

(3)如有尿管,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定期更换尿管,预防尿路感染。

6. 饮食与营养(1)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

(2)多吃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

7. 心理护理(1)关心、体贴患者,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

(2)耐心解释病情及护理措施,增强患者的信心。

(3)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保持乐观心态。

8. 功能锻炼(1)在医生指导下,根据骨折部位及患者情况,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

(2)加强患肢肌肉力量训练,预防肌肉萎缩。

(3)逐步增加活动量,提高生活质量。

三、总结骨折术后卧床护理是骨折康复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双腿骨折术后护理措施

双腿骨折术后护理措施

导语:骨折是常见的创伤性疾病,而双腿骨折更是对患者生活和工作造成极大影响。

术后护理对于促进骨折愈合、预防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阐述双腿骨折术后护理措施,帮助患者顺利康复。

一、术后早期护理1. 观察生命体征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2. 麻醉恢复期护理术后麻醉恢复期,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应给予适当处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

3. 伤口护理(1)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每天更换敷料,观察伤口愈合情况。

(2)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3)观察伤口渗血情况,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4. 肢体护理(1)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肿胀。

一般将患肢抬高至心脏水平或略高于心脏水平。

(2)根据医嘱使用弹性绷带包扎患肢,防止肿胀。

(3)指导患者进行患肢肌肉等长收缩运动,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5. 功能锻炼(1)术后早期(1-2周)以患肢肌肉等长收缩运动为主,逐渐增加活动范围。

(2)术后中期(2-4周)可进行关节活动度练习,如关节屈伸、旋转等。

(3)术后后期(4周后)可进行关节稳定性练习,如平衡训练、负重训练等。

二、术后中期护理1. 营养支持保证患者充足的营养摄入,促进骨折愈合。

可给予高蛋白、高钙、高维生素的食物。

2. 心理护理关心患者的心理需求,鼓励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3. 预防并发症(1)预防深静脉血栓:指导患者进行踝泵运动,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2)预防压疮: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定期翻身,避免局部受压。

(3)预防关节僵硬:指导患者进行关节活动度练习,预防关节僵硬。

三、术后晚期护理1. 恢复日常生活在医生指导下,逐渐恢复日常生活和工作。

2. 随访定期复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功能锻炼根据医生建议,进行针对性功能锻炼,提高生活质量。

四、注意事项1. 遵医嘱用药,切勿自行停药或更换药物。

2. 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骨折病人的康复护理(新)

骨折病人的康复护理(新)
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骨折病人的康复护理
02
康复护理的定义和重要性
定义
康复护理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措施 ,帮助骨折病人恢复身体功能、 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的过程 。
重要性
康复护理对于骨折病人来说至关 重要,它可以帮助病人尽快恢复 正常的生理功能,减少并发症的 发生,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康复护理的阶段
心理护理的方法和技巧
倾听和沟通
医护人员应积极倾听病人的感受和需 求,与病人建立信任关系,鼓励他们 表达自己的情感。
解释和指导
向病人详细解释骨折的原因、治疗方 法和康复计划,让他们对病情和治疗 有清晰的认识。
鼓励和激励
鼓励病人保持积极心态,激励他们坚 持康复训练,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家庭和社会支持
鼓励家属和社会给予病人足够的支持 和关心,让病人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调整床铺
根据骨折部位和康复需求, 调整床铺的高度和角度, 以减轻疼痛和不适感。
避免剧烈运动
在康复期间,应避免剧烈 运动或过度活动,以免加 重病情或引起疼痛。
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和预防措施
保持清洁卫生
定期洗澡、洗头、刷牙等,保持 个人卫生,预防感染。
注意饮食调理
选择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 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定期复查
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复查,以便及 时了解康复情况。
特殊情况下的日常生活护理
心理护理
01
骨折病人可能因为疼痛、活动受限等原因产生焦虑、抑郁等心
理问题,家属应及时关注并给予心理支持。
康复训练
02
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如关节活动、肌肉锻炼
等,以促进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
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折术后的康复护理
发表时间:2016-06-21T11:54:26.660Z 来源:《心理医生》2015年24期作者:林璐陈锡娇曾明珠[导读] 骨质疏松恢复较慢,需耐心护理。

还要注意由于害怕疼痛,训练过晚引起关节粘连、活动受限,最终导致关节功能障碍。

林璐陈锡娇曾明珠
(福建省医科大学附属三明第一医院福建三明 365000)
【摘要】目的:探讨骨折术后患者康复护理的方法及效果。

方法:随机抽取我科30例骨折术后病人进行研究性康复护理,探索出最佳的康复护理的方法及措施。

并将30例骨折病人分为老中青三组,每组10人。

结果:老年组10例病人康复锻炼期间,1例恢复较快,另9例较慢。

中年组10例病人康复锻炼期间,4例恢复较快,另6例较慢。

青年组10例病人康复锻炼期间,全部恢复较快。

结论:根据骨折治疗的不同年龄、不同阶段,给予个性化、渐进性、全面性的康复护理措施,是保证康复疗效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骨折;康复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4-0163-02 骨折手术后需一定时间卧床休息,限制了全身及局部的正常生理活动。

若护理不当,尤其是老年人易造成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发生挛缩及粘连,影响术后康复。

因此,骨科术后的功能训练及护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1.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2015年7月~2015年10月各类骨折手术病例30例,其中老年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65~80岁。

中年10例,男5例,女5例,年龄40~55岁。

青年10例,男8例,女2例,年龄20~39岁。

上肢骨折8例,下肢骨折6例,髋部骨折6例,胸腰椎骨折10例。

2.康复的基本原则
骨折复位固定后即可开始康复训练,贯穿骨折治疗过程的始终,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应以主动活动为主,被动活动为辅;功能训练的内容、强度应根据骨折治疗的不同阶段而改变,训练量由小到大,时间由短到长,活动范围逐渐增大,不要过急、过猛,以防加重损伤;功能训练应不使病人感到疲劳或伤肢疼痛,避免不利于骨折愈合的活动;一切活动均应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

3.心理护理
在术后早期,病人表现为恐惧、焦虑、烦躁易激惹;骨折中后期,可产生多疑不安,对治疗丧失信心;当肢体功能障碍或残疾时,会悲观、绝望,甚至轻生。

面对情绪多变的骨折病人,应主动关心,用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精湛的技术,取得病人的信任,通过沟通和交流,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疏导,耐心讲解功能训练的目的及重要性,取得病人的主动配合。

鼓励病人家庭成员参与并提供精神支持。

4.功能训练个体化
根据病人的病情及手术部位、性质、手术方法、全身健康情况,确定个体化的功能训练方法和内容。

5.康复护理措施
5.1 初期护理
在骨折早期对病人实行康复措施,既能发挥病人的潜能,也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使骨折愈合与功能恢复相结合。

手术后1~2天,主要做肌肉自主收缩或放松活动。

原则上,除骨折部位上、下关节暂不活动,身体其它关节均需活动,可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肿胀消退,防止肌肉萎缩,避免关节僵直。

对脊柱及髋部的大手术后几天内的翻身和患肢活动必须由医护人员指导和协助。

上肢手术后,让患者早期离床下地活动,同时做耸肩、握拳动作。

下肢手术后,活动上半身和未固定的关节处。

同时还要做踝关节及趾间关节屈伸活动、股四头肌静态收缩活动。

5.2 中期护理
指从术后切口愈合到拆除牵引或外固定物的一段时间。

这一时期,骨、关节、肌肉、韧带等组织的疾病及手术切口创伤正在愈合,手术部位疼痛、肿胀明显缓解或消失,骨折端已有纤维连接,并正在形成骨痴。

在此期,医护人员要帮助病人进行骨折的上、下关节活动,并在初期功能训练的基础上增加活动时间、强度、范围,配合简单的器械或支架辅助训练,使全身关节达到或接近正常的活动,使患肢的功能大部分得到恢复。

5.3 后期护理
指从骨关节等组织已经愈合到恢复全身和局部正常功能的一段时间。

在此期间还需继续加强患肢关节的主动活动训练,使患肢功能恢复正常活动范围。

对仍有不同程度障碍的关节、肌肉,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并利用器械加强活动,做器械操或做徒手操,配合理疗、按摩、针灸等,使肢体功能得到恢复。

5.4 行走活动
要劝阻病人不用伤肢负重,许多骨折病人因急于恢复或为了生活的需要,常默默地用伤肢或带腋杖行走负重,在此期间应及时指导病人正确负重,帮助病人采用三点步行走,防止骨折处的再损伤。

6.结果
本组30例经过康复护理,24例骨愈合良好,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随访23例,效果良好;1例患者术后伤口感染,属于老年组,经对症治疗,痊愈出院;
7.讨论
骨折手术后,骨愈合良好及关节功能恢复。

护理工作起着重要作用。

术后病情观察,尤其是康复训练,术后系统、个性化康复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手术部位关节功能恢复的最终结果取决于持续有效的康复训练。

由于术后需要长时间康复训练,应避免患者急于求成,特别是老年人,骨质疏松恢复较慢,需耐心护理。

还要注意由于害怕疼痛,训练过晚引起关节粘连、活动受限,最终导致关节功能障碍。

【参考文献】
[1]唐金树,李庆梅,石兴明,等.肱骨外科颈骨折术后康复[J].创伤外科杂志,2009,8(3):26.
[2] 包金娥.健康教育对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影响.中国社区医师,2012年第21期302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