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伤骨折的康复护理.总结

合集下载

骨折康复护理工作总结

骨折康复护理工作总结
关注患者心理变化,提供心理 支持和辅导,帮助患者树立信 心,积极配合治疗。
03
骨折康复护理关键技术与方法
疼痛管理与控制
01
02
03
药物镇痛
按时给予患者镇痛药物, 如非甾体抗炎药、阿片类 药物等,以缓解骨折及手 术后的疼痛。
物理疗法
采用冷敷、热敷、电疗等 物理方法,减轻局部肿胀 和疼痛,促进血液循环。
骨折康复护理工作的经验总结
总结在骨折康复护理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提出改 进措施和建议,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
02
骨折康复护理工作概况
患者基本情况
患者年龄分布
骨折患者年龄跨度大,从儿童到老年 人都有涉及,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康复 需求和护理重点不同。
骨折类型
合并症与并发症
部分患者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 疾病,或在骨折后出现感染、深静脉 血栓等并发症,需要特别关注和治疗 。
04
骨折康复护理效果评估与改进
效果评估指标及方法
疼痛程度
关节活动度
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或数字评分法 (NR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了解康复护 理对患者疼痛的缓解效果。
采用关节活动度测量仪或量角器评估关节 活动范围,判断康复护理对患者关节功能 的改善情况。
肌力
生活质量
通过肌力测试评估患者肌肉力量恢复情况 ,反映康复护理对患者肌肉功能的促进作 用。
心理干预
通过心理疏导、放松训练 等方法,帮助患者减轻焦 虑、紧张等负面情绪,缓 解疼痛。
关节活动度训练与肌力增强
关节活动度训练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 化的关节活动度训练计划,包括 主动和被动关节活动,以防止关
节僵硬和肌肉萎缩。
肌力收缩 等,以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

骨折康复护理

骨折康复护理

骨折康复护理骨折康复护理骨折是指骨头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断裂或移位的损伤。

骨折常见于外伤、摔倒、交通事故等原因引起的骨头断裂。

骨折后,患者需要进行康复护理,以促进骨头的愈合和恢复功能。

本文将介绍骨折康复护理的重要性,以及骨折康复护理的具体内容。

骨折康复护理的重要性骨折康复护理对于骨头的愈合和恢复功能至关重要。

正确的康复护理可以促进新骨的生成,加速康复过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在骨折初始阶段,适当的康复护理可以帮助减轻疼痛、肿胀和感染的风险。

在骨折康复的后期,合理的康复护理可以恢复受伤部位的力量、稳定性和灵活性,使患者能够恢复正常的生活和运动。

骨折康复护理的具体内容1. 休息和保护:休息是骨折康复的首要原则。

患者应该避免重复受伤,保护受伤部位。

可以使用支具、石膏固定等方法来稳定骨折部位,防止其移位。

2. 疼痛管理:骨折常伴随剧烈的疼痛。

在医生的指导下,患者可以使用适当的疼痛缓解药物来减轻疼痛。

冷热敷也是常用的缓解疼痛的方法,冷敷可以减轻肿胀和疼痛,热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

3. 活动和康复训练:在受伤部位固定和愈合后,患者可以开始进行逐渐增加的活动和康复训练。

初始阶段,可以进行一些被动运动来保持关节的灵活性。

随着康复的进展,可以进行主动运动和力量训练,以恢复肌肉的力量和功能。

4. 营养和补充:适当的营养对骨折康复也非常重要。

患者需要摄取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以促进新骨的生成和愈合。

对于一些特殊情况的患者,如老年人、儿童和孕妇等,可能需要额外的营养补充剂。

5. 定期复诊和咨询:在骨折康复的过程中,患者需要定期复诊和咨询医生。

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和康复计划。

患者应主动向医生报告康复情况,接受医生的指导和建议。

总结骨折康复护理是骨折康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适当的康复护理可以促进骨头的愈合和恢复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骨折康复护理的具体内容包括休息和保护、疼痛管理、活动和康复训练、营养和补充、定期复诊和咨询等。

骨折科护理工作总结

骨折科护理工作总结

骨折科护理工作总结内容总结简要在骨折科工作的这些年里,深刻体会到了护理工作的艰辛与挑战。

作为一名资深员工,我见证了科室的发展与变革,也亲身参与了无数患者的救治工作。

在这里,我简要总结一下我工作经验。

工作环境方面,骨折科是一个充满活力的部门,每天都上演着与时间赛跑的故事。

科室氛围紧张而有序,医护人员都秉持着敬业、专业的精神,为患者优质的医疗服务。

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患者的接诊、评估、护理、康复指导以及术前术后管理等。

案例研究方面,我曾参与过一位60岁男性的股骨骨折手术。

患者因车祸导致股骨骨折,手术风险较高。

在术前,我与其他医护人员共同制定了详细的护理计划,包括术前准备、术后康复训练等。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患者手术成功,术后恢复良好。

数据分析方面,负责整理和分析科室的护理质量数据,以评估护理工作的成效。

通过数据对比,我们发现护理质量逐年提高,患者满意度也不断上升。

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科室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

实施策略方面,为提高护理质量,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加强护士培训,提高护理技能;二是完善护理制度,确保工作有序开展;三是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提高患者满意度。

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提升了科室的护理水平。

回顾这些年的工作,深感护理工作的崇高与伟大。

每一个生命的康复,都是我们护理人员最大的欣慰。

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秉持敬业精神,为患者的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下是本次总结的详细内容一、工作基本情况在骨折科护理工作中,负责接诊、评估、护理、康复指导和术前术后管理等环节。

工作环境紧张而有序,医护人员秉持敬业精神,为患者优质服务。

科室氛围充满活力,大家共同努力,提高护理质量。

二、工作成绩和做法通过加强护士培训、完善护理制度和加强与患者的沟通等措施,我们取得了显著的护理成效。

以一位60岁男性股骨骨折手术患者为例,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护理计划,患者手术成功,术后恢复良好。

数据对比显示,护理质量逐年提高,患者满意度不断上升。

骨科术后康复护理(合集7篇)

骨科术后康复护理(合集7篇)

骨科术后康复护理(合集7篇)时间:2023-10-20 09:55:58骨科术后康复护理第1篇【关键词】骨科;康复;护理康复护理是在康复医学理论指导下,配合康复治疗对康复对象实施的一般和专门技术。

2023年,我院康复护理人员在总结以往经验基础上,积极摸索了一些对创伤骨科患者行之有效的康复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本组共36例,年龄在18~46岁之间,平均31.4±5.*7岁。

其中,男27例,女9例。

根据手术部位划分,单上肢12例,单下肢18例,双肢4例,脊柱2例。

从手术时间看,急诊手术11例,择期手术25例。

1.2 康复护理1.2.1 护理理念医护人员需要坚持以下正确的骨科术后康复护理理念,即①术后及早进行康复;②思想教育与功能锻炼一体化,进行身体的、心理的、社会的和职业的多方护理;③对患者进行一对一的个性化护理。

考虑患者的性格、经历、经济及受伤情况等作出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1.2.2 护理评估对患者进行身体状况、损伤情况、心理情况等全方位的护理评估。

①身体状况:患者的生命体征是否正常、重要脏器功能是否完好、身体活动障碍程度等;②损伤情况:损伤的部位、程度和处理方法、固定部位、牢固程度、有无开放伤口等;③心理状况:患者有无悲观、焦虑、抑郁、惊恐、失望、自卑、痛苦心理,对功能锻炼是否积极,以及家属支持程度等。

1.2.3 护理措施①病室护理:创造利于患者治疗和康复的良好的病室环境,室温应保持在20℃~26℃,以全身加温为主;相对湿度控制在50%~60%;患者均在空调房内,房内安放温湿度计,护理人员每天定时进行查房,对室内温湿度进行调节。

利用紫外线对病室空气进行每日一次的消毒。

不适的温、湿度和空气中含有烟草里的尼古丁,均可导致患指微血管痉挛,血循障碍[1];②心理护理:骨折术后恢复所需时间长,患者需要较长时间的绝对卧床,生活不能自理,患者在术后早期表现出明显的恐惧、焦虑、烦躁易怒情绪,术后中后期表现出多疑不安,有些患者对治疗丧失信心,也有些过早锻炼不仅打击了患者的自信心也对病情造成了影响。

骨折后的康复护理

骨折后的康复护理

骨折后的康复护理骨折是指骨头的完整性被破坏,通常发生在外力作用下,如跌倒、运动损伤等情况下。

一旦发生骨折,患者需要进行康复护理,以促进骨折部位的愈合和恢复功能。

在进行康复护理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骨折类型,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一、术后护理骨折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特殊的护理,以确保骨折部位的稳定和愈合。

术后的伤口护理要做到清洁、无菌,定期更换敷料,防止感染。

同时要避免扭伤、碰撞等活动,保持伤肢的稳定,避免骨折复发。

二、疼痛管理骨折后常伴随剧烈的疼痛,因此疼痛管理是康复护理中重要的一环。

可以通过使用药物缓解疼痛,如非甾体抗炎药和镇痛药等。

此外,热敷和冷敷也能有效减轻疼痛感。

三、功能锻炼骨折的康复护理需要与康复师、物理治疗师合作,进行功能锻炼。

康复师会根据骨折部位和类型,制定相应的锻炼计划,包括主动和被动锻炼。

主动锻炼是指患者自主进行肌肉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和肌肉恢复;被动锻炼是指康复师或物理治疗师对患者进行手动治疗,以增加关节灵活性和肌肉力量。

四、营养补充在骨折康复期间,患者需要摄入充足的营养,以加快骨折愈合。

特别是钙、维生素D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对于骨骼健康和愈合至关重要。

建议患者增加摄入含钙丰富的食物,如乳制品、豆类、鱼肉等;同时,补充适量的维生素D和蛋白质。

五、心理支持骨折对患者不仅身体上造成伤害,还可能对其心理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在康复护理过程中要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帮助其调整心态、保持积极的态度,并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询和康复指导。

总结:骨折后的康复护理是一个复杂而综合性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骨折类型,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在康复护理中,术后护理、疼痛管理、功能锻炼、营养补充和心理支持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对骨折的愈合和恢复起着关键作用。

通过科学的康复护理措施,可以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提高生活质量。

骨伤骨折的康复护理.总结

骨伤骨折的康复护理.总结

肋骨骨折(1)病因与病理病因:外来暴力、病理因素,以4~7肋最常见。

单根或数根肋骨一处骨折对呼吸影响不大(但损伤肋间血管可引起出血)。

相邻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局部胸壁因失去完整肋骨的支撑而软化,可出现反常呼吸:连枷胸:吸气时软化区胸壁内陷,呼气时外突。

严重肋骨骨折:软化区范围较广泛时可引起纵膈左右摆动,导致O2、CO2滞留,重者出现呼吸和循环衰竭。

(2)临床表现①症状:局部疼痛,咳嗽,深呼吸或转到体位时加剧。

部分患者咯血。

多跟多处骨折可气促,呼吸困难,发绀,休克。

②体征:受伤胸壁压痛、肿胀,有时可触及骨折断端及骨擦感。

多跟多处骨折时,伤侧可有反常呼吸及皮下气肿。

辅助检查胸部X线示肋骨骨折断裂线或断端错位,血气胸。

(3)治疗①闭合性单处肋骨骨折:重点止痛、固定胸廓、防止并发症。

②闭合性多跟多处肋骨骨折:首要胸壁软化区加压包扎。

①现场急救用坚硬的电子或手掌施压于胸壁软化区,固定胸壁软化区。

②止痛、消肿、减轻反常呼吸,促使患侧肺复张。

③建立人工气道④抗生素,预防感染。

③开放性肋骨骨折:①清创、固定②胸膜穿破者行胸腔闭式引流。

③抗生素。

锁骨骨折(1)病因病理间接暴力所致,警惕臂丛神经损伤。

(2)临床表现外观畸形、局部疼痛、肿胀、皮下血肿、患侧肩部活动受限,活动疼痛加剧,患肩下垂。

(3)治疗要点三角巾悬吊3周,对有移位处行骨折手法复位,双肩后伸,挺胸位“8”字绷带固定。

(4)护理思维①患侧功能改变,有血管神经受压危险:观察上肢皮肤颜色、温度、感知觉,告知患者尽量使用双肩外展、后伸,禁忌做肩关节前屈内收动作,以免腋下神经血管受压。

②持续制动不能活动所产生的低效呼吸形态:评估患者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的变化等呼吸运动情况,监测并发症,建议患者能耐受时经常下地走动,保持安静,减少体内耗氧量,减轻呼吸困难。

(5)并发症观察①神经性症状:因臂丛神经受骨痂刺激表现的手内在肌肉无力。

②血管性症状:因锁骨下静脉受压产生“胸廓下综合征”表现为肢端苍白,动脉搏动消失,感觉减退,皮温降低,疼痛。

骨伤康复科年度总结(3篇)

骨伤康复科年度总结(3篇)

第1篇2022年,对于骨伤康复科来说,是充满挑战与收获的一年。

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科室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克服了诸多困难,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现将2022年度工作总结如下:一、工作业绩1. 患者数量稳步增长。

2022年,我科共接待患者1500余人次,其中住院患者800余人次,门诊患者700余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20%。

2. 治疗效果显著。

通过采用先进的康复治疗技术,如关节松动术、牵引术、电疗、磁疗等,患者康复效果明显,满意度达95%以上。

3. 科研成果丰硕。

2022年,我科共发表学术论文5篇,参与科研项目2项,获得市级科技进步奖1项。

二、科室建设1. 人才队伍建设。

我们重视人才培养,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开展学术交流、组织业务培训等方式,不断提升科室整体业务水平。

2. 设备更新。

为满足临床需求,我科引进了先进的康复设备,如关节活动训练器、红外线治疗仪等,提高了康复治疗效果。

3. 环境优化。

对科室环境进行改造,提升患者就医体验,营造温馨舒适的康复氛围。

三、服务提升1. 加强医患沟通。

我们重视医患沟通,耐心解答患者疑问,关注患者需求,提高患者满意度。

2. 推进优质护理服务。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提高护理质量,关注患者生活细节,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

3. 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开展义诊、健康讲座等活动,普及骨伤康复知识,提高社会对康复医学的认知。

四、展望未来2023年,我们将继续努力,以患者为中心,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康复治疗。

具体措施如下:1. 深化人才队伍建设,引进更多高层次人才,培养一批业务骨干。

2. 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康复机构的交流合作,学习先进康复技术,提升科室整体水平。

3. 拓展康复治疗项目,满足患者多样化需求。

4. 提高服务质量,关注患者心理需求,为患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的康复服务。

总之,2022年骨伤康复科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骨科护理小结_骨科护理工作总结

骨科护理小结_骨科护理工作总结

骨科护理小结_骨科护理工作总结骨科护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涉及到对骨骼系统疾病和损伤的护理。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参与了许多骨科护理工作,通过总结这些工作,我意识到自己在这方面的理解和技能有了一定的提高。

下面是我对近期骨科护理工作的一些总结。

对于病人的护理计划制定要充分考虑病情特点和个体差异。

在与骨科病人接触时,我们首先要了解他们的疾病或损伤的具体情况,包括病史、症状和体征等。

在此基础上,制定出一份符合病人个体差异的护理计划,包括适当的检查、治疗和康复措施。

在骨科手术后的护理中,要注重术后伤口护理和感染预防。

在骨科手术后,伤口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我们要保持伤口清洁,定期更换敷料,并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渗液、异味等异常情况。

我们还要注意感染预防,比如加强病人个人卫生,做好手消毒等,防止伤口感染。

在骨折病人的护理中,要注意疼痛控制和康复护理。

对于骨折病人的护理,我们要加强疼痛控制。

当病人出现疼痛时,我们可以采用药物治疗、物理疗法等方法进行控制。

我们还要进行康复护理,包括进行功能锻炼、骨折部位的冷热敷等,促进病人的康复和功能恢复。

在老年骨科病人的护理中,要注意防止并发症和站姿训练。

老年骨科病人由于骨质疏松和肌肉力量下降等原因,更容易出现并发症,比如压疮、下肢静脉血栓等。

我们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预防这些并发症的发生。

我们还要进行站姿训练,防止病人出现姿势异常和坐骨神经损伤等情况。

通过这段时间的骨科护理工作,我认识到骨科护理是一项非常综合的工作,需要我们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学习和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骨科护理水平,更好地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肋骨骨折(1)病因与病理病因:外来暴力、病理因素,以4~7肋最常见。

单根或数根肋骨一处骨折对呼吸影响不大(但损伤肋间血管可引起出血)。

相邻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局部胸壁因失去完整肋骨的支撑而软化,可出现反常呼吸:连枷胸:吸气时软化区胸壁内陷,呼气时外突。

严重肋骨骨折:软化区范围较广泛时可引起纵膈左右摆动,导致O2、CO2滞留,重者出现呼吸和循环衰竭。

(2)临床表现①症状:局部疼痛,咳嗽,深呼吸或转到体位时加剧。

部分患者咯血。

多跟多处骨折可气促,呼吸困难,发绀,休克。

②体征:受伤胸壁压痛、肿胀,有时可触及骨折断端及骨擦感。

多跟多处骨折时,伤侧可有反常呼吸及皮下气肿。

辅助检查胸部X线示肋骨骨折断裂线或断端错位,血气胸。

(3)治疗①闭合性单处肋骨骨折:重点止痛、固定胸廓、防止并发症。

②闭合性多跟多处肋骨骨折:首要胸壁软化区加压包扎。

①现场急救用坚硬的电子或手掌施压于胸壁软化区,固定胸壁软化区。

②止痛、消肿、减轻反常呼吸,促使患侧肺复张。

③建立人工气道④抗生素,预防感染。

③开放性肋骨骨折:①清创、固定②胸膜穿破者行胸腔闭式引流。

③抗生素。

锁骨骨折(1)病因病理间接暴力所致,警惕臂丛神经损伤。

(2)临床表现外观畸形、局部疼痛、肿胀、皮下血肿、患侧肩部活动受限,活动疼痛加剧,患肩下垂。

(3)治疗要点三角巾悬吊3周,对有移位处行骨折手法复位,双肩后伸,挺胸位“8”字绷带固定。

(4)护理思维①患侧功能改变,有血管神经受压危险:观察上肢皮肤颜色、温度、感知觉,告知患者尽量使用双肩外展、后伸,禁忌做肩关节前屈内收动作,以免腋下神经血管受压。

②持续制动不能活动所产生的低效呼吸形态:评估患者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的变化等呼吸运动情况,监测并发症,建议患者能耐受时经常下地走动,保持安静,减少体内耗氧量,减轻呼吸困难。

(5)并发症观察①神经性症状:因臂丛神经受骨痂刺激表现的手内在肌肉无力。

②血管性症状:因锁骨下静脉受压产生“胸廓下综合征”表现为肢端苍白,动脉搏动消失,感觉减退,皮温降低,疼痛。

③系统并发生:老年人可引起应激代偿能力下降出现意识障碍、水电解质紊乱、心肺功能受损、深静脉栓塞、营养不良、肌肉萎缩等。

(6)治疗固定期间注意事项①挺胸位,双肩外展、外旋、后伸。

②防止外固定过紧:当出现上肢麻木、疼痛,说明外固定过紧,调节体位使双肩外展、外旋、后伸,如不缓解,放松外固定。

③鼓励半卧位,避免侧卧位。

仰卧位时可在双肩垫薄软物,维持双肩关节外展后伸位。

(7)康复治疗期间①注意运动量,训练节奏频率,避免运动量过大引起急性损②无痛锻炼,运动中发生疼痛视为引起或加重损伤的新号。

③注意心血管反应:肌肉收缩可引起心率血压升高,特别是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

肱骨髁上骨折(1)病因病理儿童多见。

分型:伸直型骨折、屈曲型骨折。

伸直型常见,易合并肱动脉、静脉,正中神经、桡神经、尺神经损伤。

屈曲型少损伤血管、神经。

(2)临床表现肘部肿胀、疼痛、皮下血肿、功能障碍,假关节活动、骨擦感、畸形表现,肘后三点关系正常。

观察前臂肿胀程度,桡动脉搏动情况,手感觉和运动功能。

(3)治疗要点肿胀轻,无血管神经损伤情况下行局麻下手法复位固定。

伤后时间过长,肿胀明显,先行尺骨鹰嘴牵引,待肿胀消退后再手法复位固定。

手法复位失败或伴血管神经损伤行手术治疗。

(4)护理思维①骨折损伤后神经血管受损的危险:1)肱动脉畸形损伤引起:前臂掌侧骨筋膜室综合征。

2)评估神经损伤:主要三条神经,正中神经损伤(较多),桡神经(次之),尺神经。

正中神经损伤:拇指对掌功能障碍,拇、食、中指不能弯曲,称“猿手”;桡神经损伤:前臂伸肌肌群萎缩,腕下垂;尺神经损伤:无名指、小指关节屈曲,呈“爪形手”。

②低白蛋白血症:患者营养失调,应摄入足够热量,补充血容量,蛋白质,氨基酸。

防止感染。

(5)观察并发症①前臂骨筋膜室综合症:“5P”征象:1)疼痛剧烈:一般止痛剂不可缓解,晚期因严重缺血后神经麻痹及转化为无痛。

2)患肢苍白、无力。

3)肌肉麻痹,患肢急性型肿胀,压痛明显,手指处于屈曲位,主动或被动牵拉时手指剧痛。

4)感觉异常,患肢出现套状感觉,减退或消失。

主要三条神经受损,正中神经损伤和桡神经损伤最多见。

5)无脉,桡动脉搏动减退或消失,应紧急处理。

骨筋膜室综合症护理:患肢处理:松解患肢所有外固定,减少患肢活动,患肢放平,严禁抬高、按摩、热敷。

③缺血性肌痉挛;观察患肢末梢血运是否出现“4P”征象。

④肘内翻畸形:观察值伤后1~2年畸形稳定。

⑤神经损伤:主要由骨折局部压迫牵拉或挫伤所致,数周可自行恢复。

若12周仍未恢复,可手术探查。

(6)康复护理③伤后功能锻炼:1)早中期复位固定后当日开始做握拳,伸指练习。

2)第二日增加腕关节屈伸练习。

3)患肢戴前臂吊带保护,做肩关节前后左右摆动。

4)一周后增加肩部主动练习,增加运动幅度。

5)晚期:恢复肘关节活动度练习。

肱骨干骨折(1)概要病因肱骨干骨折系指肱骨外科颈以下1~2厘米至肱骨髁上2厘米之间的骨折。

多发于骨干的中部,其次为下部,上部最少。

中下1/3骨折易合并桡神经损伤,下1/3骨折易发生骨不连。

直接暴力、间接暴力、旋转暴力均可致该骨骨折。

(2)临床表现上臂疼痛、缩短,肿胀、畸形、皮下瘀斑、上肢活动障碍。

X片可确定骨折的类型、移位方向。

可合并桡神经损伤表现为垂腕手指关节不能伸直,前臂旋后障碍,桡侧皮肤感觉减退或消失。

(3)治疗要点①非手术治疗肱骨干有较多肌肉包绕,骨折轻度的成角或短缩畸形不影响外观及功能者,可采取非手术治疗。

包括:手法复位、小夹板或石膏外固定。

②手术治疗指征: 开放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的骨折;手法复位不满意的骨折;非手术治疗效果不满意;病理性骨折。

(4)注意事项①桡神经损伤:易引起支配区域皮肤营养改变,使皮肤萎缩干燥易受伤,且损伤后易形成溃疡。

护理方法:1)每日用温水擦洗患肢促进血液循环保持清洁。

2)定时更换体位,避免皮肤长期受压。

3)禁用热水袋,防止烫伤。

②术后给予外固定架者解除外固定后,全面练习肩关节活动,如:肩关节内旋,外展外旋,外展内旋,后伸运动,但早中期严禁做上臂旋转活动。

(5)康复训练①无论手法外固定还是切开内固定,术后均应进行康复治疗,遵守循循渐进的原则。

②术后第一天抬高患肢进行肌肉等长收缩练习手指屈伸活动。

③2周后肩下水平的肩关节活动,如腕肘关节的屈伸活动。

④4周后骨痂生长可做肩上水平活动,如肩关节外展内收活动,但活动量不宜过大。

⑤6—8周后骨折基本愈合,可增加活动量,做肩关节旋转活动。

尺桡骨双骨折(1)病因病理尺桡骨双骨折常见于青少年。

尺桡骨双骨折可发生重叠、成角旋转及侧方移位四种畸形。

一般由直接暴力、间接暴力、扭转暴力造成。

(2)临床表现局部肿胀畸形及压痛,可有骨擦音及异常活动,前臂活动受限。

X线片可明确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

儿童常为青枝骨折,有成角畸形而无骨端移位,有时合并正中神经或尺神经桡神经损伤,要注意检查。

(3)治疗要点①手法复位:1)儿童青枝骨折轻柔手法牵引纠正,石膏固定6~8周2)有移位骨折纠正旋转畸形,先复位桡骨,再复位尺骨,使骨折端完全对位,夹板固定。

②开放复位、内固定:适用于手法复位失败者或复位后固定困难者;上肢多处骨折,骨间膜破裂者;开放性骨折伤后时间不长、污染较轻者。

(4)护理思维①预防并发症骨筋膜室综合症:检查前臂血运情况及肿胀程度,注意肿胀张力增大即风险增大,检查手指被动伸直活动。

②夹板或石膏固定时注意事项:观察血液循环障碍、神经压迫前兆,警惕缺血性肌痉挛。

(5)观察并发症①骨筋膜室综合症:初期表现局部明显肿胀和不同程度的被动牵拉痛。

若患者出现持续性剧痛且进行性加重,特别是手指屈曲时,被动牵拉疼痛更不可忍受,应与创伤引起的疼痛区分开。

晚期表现患肢脉搏搏动消失,提示骨筋膜室综合症可能所致的动脉闭塞或血管损伤。

②早期限制前臂旋转运动,防止骨间膜痉挛影响前臂旋转功能。

③骨折不愈合。

(6)康复护理①无论手法复位外固定还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均抬高患肢,观察肢体肿胀程度感觉运动功能及血循环情况,警惕并发症发生。

②预防失用综合症:1)固定后2周观察有无骨折再移位。

2)复位固定后即开始行上臂和前臂肌肉舒缩活动,用力握拳,充分屈伸手指。

3)2周后练习肩肘腕关节活动,禁止前臂旋转活动。

4)4周后练习肘肩关节的屈曲、伸展训练以及前臂的旋前旋后训练。

③患肢保暖,不在患肢测血压,禁止吸烟,使用扩血管药、抗凝药保持血管扩张,观察患肢血循环、皮肤颜色、痛温觉、有无肿胀。

股骨干骨折(1)概述病因股骨干包括粗隆下2~5厘米至股骨髁上2~5厘米的骨干。

由于大腿的肌肉发达,骨折后多有错位及重叠。

骨折远端常有向内收移位的倾向,已对位的骨折,常有向外凸倾向。

多为强大的直接暴力所致,亦有少量间接暴力所致者。

(2)临床症状①全身表现:股骨干骨折多由于严重的外伤引起,出血量可达1000~1500毫升。

开放性或粉碎性骨折,出血量可能更大,患者可伴有血压下降、面色苍白等出血性休克的表现;合并其他部位脏器的损伤,休克可能更明显。

应先监测血压,注意末梢血液循环。

②局部表现:可具有骨折的共性症状,包括疼痛、局部肿胀、成角畸形、异常活动、肢体功能受限及纵向叩击痛或骨擦音。

合并有神经、血管损伤,足背动脉可无搏动或搏动轻微,伤肢有循环障碍,可有浅感觉异常或远端被支配肌肉肌力异常。

(3)治疗要点①非手术治疗比较稳定的股骨干可采取非手术治疗。

包括:手法复位、小夹板或石膏外固骨折,大腿用四块夹板固定。

3岁以下儿童采用垂直吊皮肤牵引。

成人适用骨牵引,一般需牵引8~10周。

②手术治疗指征: 多处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老年人骨折,不易长期卧床者;非手术治疗失败;陈旧骨折不愈合或有功能障碍的畸形愈合。

一般多采用手术治疗。

(4)观察并发症①失血性休克:股骨干内侧有重要的神经血管走行骨折发生时或者伤后不恰当的搬运,尖锐的骨折端刺破血管形成大出血,加上骨折本身的出血,成人的内出血量可达到500-1500毫升。

股骨下1/3骨折时,由于血管位于股骨折的后方,故易刺伤该处的腘动、静脉。

血管的损伤可能造成肢体远端的血供障碍,甚至肢体坏死。

②坐骨神经损伤:骨折段受腓肠肌的牵拉而向后倾倒,远侧骨折端可压迫或刺激坐骨神经。

坐骨神经的损伤表现为足下垂、足趾伸屈无力和足部感觉障碍等典型症状体征。

③深静脉血栓:是骨科常见下肢骨折的并发症,因骨折后疼痛不敢活动所致。

常见因素:血液高凝状态、血液静脉滞缓、静脉关闭损伤。

防范措施:指导患者早期进行组织主动的背伸、跖屈活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多饮水做深呼吸及咳嗽动作,尽可能早的下床活动。

注意事项:当血栓形成后,观察有无肿胀皮肤颜色、皮温变化、疼痛加重等症状,嘱患者卧床休息,患肢应抬高制动,防止栓子脱落造成肺栓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