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基督教教育

合集下载

外国教育史经典笔记:第五章 西欧中世纪教育和阿拉伯的教育

外国教育史经典笔记:第五章 西欧中世纪教育和阿拉伯的教育

外国教育史经典笔记:第五章西欧中世纪教育和阿拉伯的教育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4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前的近1000年,通称为“中世纪”(Middle Age s)。

这是西欧封建制度从发生、发展到衰落的历史时期。

西欧中世纪教育就是指这一时期的教育。

在整个中世纪,教会学校是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机构,与教会学校并存的主要是世俗教育。

第一节西欧中世纪的基督教教育在西欧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基督教会成为一种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

它在意识形态上居于独尊的地位,并且垄断了中世纪的教育。

一、教会学校在中世纪,西欧的教会学校主要包括三种类型:修道院学校、大教堂学校和堂区学校。

在这三类学校中,修道院学校因其藏书丰富、管理严格等特点而成为最重要的教会学校。

1.修道院学校修道院学校主要是指设在修道院内的教育机构。

就其发生而言,修道院学校是基督教修行制度(或称寺院制度)的产物。

修道院学校分为两部分。

一为“内学”,主要负责对准备充当神职人员的学生的教育。

一为“外学”,负责对不准备担任神职的学生的教育。

修道院学校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服从、贞洁、安贫等品质。

修道院学校以圣经为主要学习内容。

通行的教材为《教义问答》,是基督教教会对初信教者传授基本教义的教材,用问答体裁写成。

神学加上“七艺”构成了修道院学校的主要学习内容,而神学则成为其他学科的“王冠”。

修道院学校的教师多由修道士和其他神职人员担任。

教会学校对学生的管教极为严格,棍棒和鞭条是学校的必备品。

2、大教堂学校和堂区学校大教堂学校又称主教学校或座堂学校,一般设在主教的所在地,其性质和水平同修道院学校相近,学校设备和条件比较好,学科内容也比较完备。

堂区学校一般设在牧师所在的村落,是对一般居民子弟进行初步教育的一种形式。

二、托马斯·阿奎那的教育思想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1224~1274)是西欧中世纪著名的基督教神学家和经院哲学家,也是一位教育工作者和大学教师。

西欧中世纪的教育

西欧中世纪的教育

西欧中世纪的教育一、西欧中世纪的教育机构(一)修道院学校的兴办西欧中世纪早、中期的教育与基督教的发展历史密切相关。

西欧中世纪早期(公元5~11世纪)的教育,其主体是基督教教育,教会学校构成了学校教育发展的主线。

这一时期以法兰克王国为首的日耳曼诸王国先后阪依罗马基督教,由于“僧侣们获得了知识教育的垄断地位,因而教育本身也渗透了神学的性质。

中世纪的教育开始于基督教的寺院,并长期为基督教所垄断。

中世纪早期的寺院,既是一种宗教组织,一种重要的社会组织和经济实体,又是教育、学术中心。

在基督教会和法兰克王权的共同支持下,本尼狄克派寺院迅速兴起和发展。

它首先盛行于意大利,约于7世纪时传入法兰克,到8世纪已遍布整个法兰克王国全境,到9世纪末,仅高卢地区就先后建立了数百所本尼狄克派寺院,成为西欧一股巨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力量。

从教会方面来说,这一浪潮的兴起,还受到了教皇格利高里一世(公元590~604年在位)的影响和推动,他先后派遣不少高级教士分赴西欧各地,具体领导建立寺院的工作。

本尼狄克派寺院教规第73条、48条规定,修道士每天要从事6~8小时体力劳动,并有两小时阅读《圣经》。

为了宗教事务的需要,修道士们还做了许多搜集和保存书籍的工作,在此基础上,修道院逐步建立了藏书室、图书馆。

同时也从事一些编著活动,起到了承前启后,传播文化的重要作用。

大约在公元6世纪,修道院就开始办学校。

9世纪,大多数修道院都办起了学校。

12世纪初,“仅法国就有修道院学校72所”@。

修道院学校办学宗旨,也即是修道院建院的宗旨,凡进入修道院学习的人.,须发“三绝誓愿”:“绝色”(禁欲)、“绝意”(听命)、“绝财”(安贫),终身不得反悔。

其实质是要人绝对服从教会的权威,弃绝现世生活,奉行禁欲主义,为灵魂的得救,为来生而终日忏悔,祈求上帝的宽恕。

不过,一些修道院学校分为内学和外学。

内学是教育新入修道院的新信徒,他们作为未来的修道士而受教育,被称为Oblati,即过寺院生活的人。

《西欧中世纪的教育》课件

《西欧中世纪的教育》课件

形成背景:物质基础、社会基础、学习内容、
政治空间、哲学基础
早期中世纪大学:萨莱诺大学(1137)、波隆
那大学(1158)、牛津大学(1168)、剑桥大学
(1209)、巴黎大学(1108)等。
早期中世纪大学的特点: ➢ 其一,大学是师生们,首先是学生倡议创
办的,不是教会和市政当局设立的。 ➢ 其二,它保持有很大的自主权。 ➢ 其三,流动教学。 ➢ 其四,课程内容不确定,以实际需要为主。 ➢ 其五,重视理解能力的培养,开创了辩论
渐从俗世王国中挣脱出来的过程,教育的最高目的
是使人进入绝对真理的世界,成为具有纯粹信仰的
人。
第二节 世俗封建主的教育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宫廷学校: 设在国王或贵族宫廷中,主要培养王公
贵族后代的教育机构。 查理曼大帝与阿尔琴
二、骑士教育
一种特殊的家庭教育。 培养目标:勇猛豪侠、忠君敬主的骑士。
教育阶段:
西欧中世纪的教育
第一节 基督教教育
公元476年,北方蛮族入侵,西罗马帝 国灭亡,西欧进入延续一千多年的中世纪。 古希腊、罗马的辉煌文化为人遗忘,“其结 果正如一切原始发展阶段中的情形一样,僧 侣们获得了知识教育的垄断地位,因而教育 本身也渗透了神学的性质。”
一、基督教的教育形式和机构
修道院:为主效力的学校
➢ 修道制的鼻祖:圣·本尼狄克
➢ 学生分内学、外学
➢ 学习内容:七艺
➢ 教师由教士担任,实行个别教学,纪律 十分严格,体罚盛行。
主教学校
堂区学校
二、基督教的教育思想
神学世界观
神学是最高学问,一切世俗学问都服从之。
人(包括儿童)生而有罪,人生就是赎罪、追
求信仰的过程。

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这是一种典型的武夫教育,重在灌输服从与
效忠的思想观念,训练勇猛作战的诸种本领,养 成封建统治阶级的保卫者。
• 女子教育:

封建领主的女孩受教育极少,主要是在贵族
官邸中进行,目的在养成贤妻良母,内容除编织、
缝纫等家务外,也包含一些礼仪训练,音乐舞蹈 等,尤其注重的是如何持家、管理财产的训练。
行会教育
宗旨:凡是进入修道院学习的人都必须 发“三绝誓愿”---绝色(禁欲)、绝 意(听命)、绝财(安贫),终身不 得反悔。
课程:读、写、算、宗教音乐、宗教庆 典、操行规则和“七艺”
第三节 世俗教育
世俗教育 -宫廷教育 -查理曼大帝 -阿尔弗雷德
-骑士教育 -行会教育和城市教育 -中世纪大学教育 -意大利
※ 骑士教育分为三个阶段
1、家庭教育阶段(0-7、8 岁) 由母亲进行教育,宗教教育、道德教育和身体
养护; 2、礼文教育阶段(7、8-14、15 岁)
低级贵族子弟到高级贵族家中充当侍从,学习 上层社会的礼仪和行为规范; 3、侍从教育阶段(14、15-21 岁)
学习“骑士七技” (骑马、游泳、投枪、击剑、 打猎、弈棋和吟诗) ,此外,骑士教育还包括 “雅典爱情”。侍奉领主和贵妇 21 岁时通过授 职典礼被授予骑士称号。
书写,唱(赞美诗),记住圣经的一些段 落、祷告和沉思,或者说主要是基督教的 历史、教义和实践 发展
(二)教理学校
➢ 亚历山大利亚教理学校 ➢ 教育目的:为了给基督教年轻有为的学者
提供一种在基督教环境中获得知识的机会, 以及从基督教的眼光看待世俗知识 ➢ 学校教学:高级学科由校长以讲座的形式 像混合听众教授;初级学科有助手讲授 ➢ 安提阿教理学校 ➢ 埃得萨教理学校与尼西比斯教理学校

中世纪欧洲的基督教文化

中世纪欧洲的基督教文化

中世纪欧洲的基督教文化中世纪欧洲,基督教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论是在社会、艺术还是思想方面。

基督教信仰贯穿了整个社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围绕中世纪欧洲的基督教文化展开论述。

一、基督教的传播与影响在中世纪欧洲,基督教的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基督教的教义和教规,被传教士们传遍了整个大陆。

神职人员不仅在教堂中布道,还通过各种手段传教,弘扬基督教信仰。

这种传播方式的成功,使得基督教逐渐深入人心,成为社会的主流信仰。

基督教的传播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宗教信仰,也对社会结构产生了影响。

教会成为了重要的宗教和政治力量,具有世俗权力和影响力。

教会通过宗教仪式和活动,将信徒们凝聚在一起,使得欧洲社会形成了一种凝聚力和共同认同感。

二、教堂与艺术中世纪欧洲的教堂建筑是基督教文化的重要体现。

大教堂的建造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程,展现了当时人们对信仰的虔诚和敬畏之情。

尖拱形拱顶、雕刻精美的壁画和彩色玻璃窗,都是中世纪欧洲教堂建筑的典型特征。

艺术也是基督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世纪的艺术作品往往以宗教题材为主题,反映了人们对基督教信仰的虔诚和敬畏之情。

壁画、雕塑和书法等艺术形式,在中世纪欧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这些艺术作品不仅富有美感,也传递了基督教的教义和价值观。

三、基督教的思想影响中世纪欧洲的基督教文化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基督教教义强调人类的原罪和救赎,使得人们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和目的。

基督教的敬虔信仰以及对伦理和道德的要求,塑造了中世纪欧洲人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基督教文化也对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中世纪欧洲,教堂和修道院成为了教育的中心。

教会通过教育培养神职人员,传播宗教知识和价值观。

教会学校为人们提供了学习阅读和写作的机会,培养了一批知识渊博的人才,为欧洲知识的积累和文艺复兴奠定了基础。

总结起来,中世纪欧洲的基督教文化在社会、艺术和思想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基督教的传播使得宗教信仰成为社会的主流,教会成为世俗权力的重要力量。

第四张 中世纪的教育

第四张 中世纪的教育

第四章西欧中世纪的教育教学目标:本章应在了解西欧中世纪经济、政治、思想意识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中世纪早期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的基本特点;中世纪后期大学的产生及其意义,以及城市学校的产生及其概况等。

教学时数:6学时考研大纲:1.基督教教育基督教的教育形式、机构和教育内容;基督教的教育思想。

2.封建主贵族的世俗教育宫廷学校;骑士教育。

3.中世纪大学的形成与发展4.新兴市民阶层的形成和城市学校的发展西欧中世纪的时间界定:公元前800年,罗慕路斯兄弟在第伯河口建立了罗马城,逐渐形成了罗马国家。

经历了共和时期和帝国时期两个阶段。

罗马帝国后期,奴隶制生产关系已经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障碍,大批奴隶逃亡、怠工,出现大规模奴隶起义。

与此同时,外部又有日尔曼“蛮族”的入侵。

395年罗马帝国分为东罗马(拜占庭)和西罗马,476年西罗马被日尔曼所灭,1453年拜占庭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所灭。

西欧封建社会从西罗马灭亡起,到17世纪中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止(1649年1月查理一世被处决,英国宣布为共和国。

),持续了1200年,(中国从公元前475到1840年鸦片战争)在其发展过程中,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5—11世纪为封建社会的产生和形成时期;11—14世纪上半叶,是封建社会的发展时期;14世纪下半叶至17世纪初期,是封建制度走向解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萌芽、不断发展和形成时期,即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

在世界史上,一般称前两个时期为“中世纪”(意思是处于古典文化和文艺复兴之间),把最后一个时期称为“文艺复兴”时期。

一、西欧中世纪早期(5世纪末—11世纪)的教育西欧的封建统治是在分封土地基础上形成的严格等级制度。

封建等级制的特征是封主与附庸的臣属关系。

国王在形式上是封建国家的首脑,也是全体封建主的最高“封主”。

国王把大部分土地通过“采邑”形式分封给宗教的和世俗的大封建主——公爵和伯爵;大封建主把土地留下一部分,其余的土地分给中等封建主——男爵和子爵,他们占有几个或几十个庄园;中等封建主也把土地留下一部分,其余的再分封给小封建主——骑土。

基督教发展简史

基督教发展简史

基督教发展简史概述:基督教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之一,拥有超过20亿的信徒。

它起源于公元1世纪的犹太地区,并通过耶稣基督的教导和传播而迅速扩展。

本文将介绍基督教的发展历史,从早期教会的形成到现代基督教的多样化形式。

1. 早期基督教(公元1-4世纪)早期基督教的核心是耶稣基督的教导和对他死后复活的信仰。

耶稣的门徒们成立了早期教会,通过传教和宣扬福音来吸引新的信徒。

最早的基督教社群主要集中在犹太地区,但随着传教的扩展,基督教逐渐传播到罗马帝国的其他地区。

2. 罗马帝国时期(公元4-5世纪)公元4世纪初,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宣布基督教为罗马帝国的官方宗教。

这一举措对基督教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得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主要宗教。

同时,教会开始组织起来,形成了教会体系和教义的基础。

3. 中世纪(公元6-15世纪)中世纪是基督教发展的重要时期,教会的权威和影响力达到巅峰。

教会成为欧洲社会的核心,它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这个时期,修道院和教堂建筑盛行,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宗教改革运动。

4. 宗教改革(16世纪)16世纪的宗教改革是基督教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

马丁·路德等改革者对教会的教义和实践提出了批评,并呼吁对教会进行改革。

这导致了基督教的分裂,形成了新教和天主教两个主要的教派。

宗教改革对基督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促进了教会内部的改革和宗教自由的发展。

5. 现代基督教现代基督教呈现出多样化的形式和教派。

在不同的地区和文化中,基督教的传统和实践有所不同。

除了天主教和新教之外,还出现了许多其他的基督教教派,如东正教、长老会、浸信会等。

现代基督教注重个人信仰的体验和灵性生活,同时也参与社会事务和慈善活动。

结论:基督教的发展历史是一个充满变革和多样性的过程。

从早期教会的形成到现代基督教的多元化,基督教不断适应时代的变化,并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中发展壮大。

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现代社会中,基督教都在人们的信仰和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欧洲中世纪的宗教与教育

欧洲中世纪的宗教与教育

欧洲中世纪的宗教与教育欧洲中世纪是一个充满宗教与教育的时代。

在这个时期,宗教对于人们的生活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教育则成为了宗教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宗教的角度探讨欧洲中世纪的宗教与教育,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首先,中世纪的欧洲是一个宗教极度统一的社会。

基督教在这个时期占据着主导地位,成为了欧洲人们生活的核心。

教会在社会中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宗教仪式和教义成为了人们信仰的核心。

教会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是前所未有的。

教会建立了许多教育机构,如修道院、教堂学校等,为人们提供了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机会。

这些教育机构不仅传授宗教知识,还培养了许多文化人才,推动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其次,中世纪的欧洲宗教与教育密不可分。

教会通过教育来传播宗教信仰,培养忠诚于教会的信徒。

修道院是教育的重要场所,修道院学校为年轻人提供了基础教育和宗教教育。

在这些学校中,学生们学习拉丁语、神学和哲学等知识,以更好地服务于教会。

教会还鼓励信徒参与宗教仪式和活动,通过宗教仪式的参与来传递宗教教义和价值观。

宗教与教育相互促进,共同构建了中世纪欧洲的精神文化。

然而,中世纪的宗教与教育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

首先,教会对教育的垄断导致了知识的局限性。

教会控制着教育资源,限制了人们接触到的知识范围。

此外,教会对于异端思想的打压也阻碍了知识的发展。

这种知识的局限性和思想的束缚成为了欧洲中世纪的一大短板。

另外,中世纪的宗教教育也存在着教条主义的倾向。

教会强调对教义的绝对服从,对于怀疑和批判的态度持保守态度。

这种教条主义的倾向限制了人们的思维和创新能力,阻碍了知识的进步。

同时,教会的权威也导致了对异端思想和异教徒的迫害,造成了宗教上的分裂和社会的动荡。

总结起来,欧洲中世纪的宗教与教育是紧密相连的。

教会在社会中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宗教仪式和教义成为了人们信仰的核心。

教会通过教育来传播宗教信仰,培养忠诚于教会的信徒。

然而,宗教与教育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争议,如知识的局限性和教条主义的倾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文化垄断、篡改古希腊文献等等行 为都是对文化的摧残,而对民众进 行“愚民教育”更使人们戴上了精 神的镣铐和无知的枷锁。 • 中世纪基督教对人们文化教育的压 迫正因此才成为了此后文艺复兴和 宗教改革的其中一个原因。
信仰自由,因信称义。 人人皆僧侣。 ——加尔文
•THE END
• Thank you fou your listening.
“五毒俱全——”
中世纪基督教教育
2013级教育学班
周雨萌
• 基督教简介 • 基督教学校类型 • 基督教中世纪的发迹史 • 中世纪基督教教育的邪恶统 治

基督教是当今世界上传播最广,信徒人数 最多的宗教。公元一世纪中叶,基督教产生 于地中海沿岸的巴勒斯坦,135年从犹太教中 分裂出来成为独立的宗教。392年,基督教成 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并逐渐成为中世纪欧洲 封建社会的主要精神支柱。1054年,基督教 分裂为罗马公教(天主教)和希腊正教(东 正教)。十六世纪中叶,公教又发生了宗教 改革运动,陆续派生出一些脱离罗马公教的 新教派,统称"新教",又称"抗罗宗"或"抗议宗 ",在中国称为"耶稣教"。所以,基督教是公 教、东正教和新教三大教派的总称。基督教 的创始人是耶稣。
• 基督教简介 • 基督教学校类型 • 基督教中世纪的发迹史 • 中世纪基督教教育的邪恶统 治
• 由于历史原因,西欧中世纪初 期,文化教育几乎全部为教会 所垄断,异教学校被取缔,世 俗文化被否定。 • 基督教教会为培养僧侣及为教 会服务的人材,同时向群众宣 传宗教,举办了一些教育机构。 其中水平较高的有僧院学校和 大主教学校。
• 基督教简介 • 基督教学校类型 • 基督教中世纪的发迹史 • 中世纪基督教教育的邪恶统 治
国乱而妖孽兴---基督教的中世纪发迹史

基督教被古罗马定性为国有企业后,倍受保 护,做生意大大的方便。它抓住一切机会网罗 信徒,从思想上,文化上,政治上控制欧洲。 • 随着历史更替,而后查理曼帝国的灭亡,西 欧军阀乱战,文明倒退,社会思想混乱,老百 姓你抢完了他抢,给搞得生不如死,末世情绪 严重。 • 看不到希望,又不舍得全家上吊服毒,只能 “不问苍生问鬼神”,象鸵鸟一样一头扎进基 督教的大坑,抽精神白面儿,神游天堂乐土了。
• 此外,为数较多的是教区学校,这 是对一般教民进行教育的学校。它 的水平低下,主要教授读、写、算 和基督教的初步知识。所有的教会 学校都奉行禁欲主义,实行严格的 管理和残酷的体罚。但从 9世纪起, 基督教教会的教育政策有了很大的 变化。由于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发展, 教会为了迎合人心,除进行宗教教 育外,也开始注意知识的传授。
• 普通教众严禁学习文化,私抄圣 经都要活埋,但有些实用的古希 腊知识,基督教教会内主要成员 自已是学一点的,这就是文化垄 断,知识严格控制在神棍们的手 里,面对一群文盲愚众,那还不 说什么他们就信什么?就象你到 原始部落,拿个打火机他们就奉 你为神。
的确,基督教在世界的发展历史上产 生过十分卓越的影响,它的教化人心 向善减少私欲等理论积极向上,并且 对于西欧教育与文化的延续性有着很 大的贡献。但是对于中世纪的西欧而 言,基督教的教育却是弊大于利的。

更现实的是,各方恶势力为了师出有名, 都把自已打扮成上帝的正义使者:
–我打你绝对不是为了抢东西, 那多俗啊----是帮你领会上帝的 神圣旨意,体验一下神主的美 妙滋味,带着你在天堂自由地 ,自由地45型 • 基督教中世纪的发迹史 • 中世纪基督教教育的邪恶统 治
• 僧院学校附设在僧院内,又分内学和 外学。内学 培养未来的僧侣,外学 对俗人的子弟进行教民教育。大主教 学校设在主教的所在地,以培养神职 人员为目的。两种学校的学习内容主 要是神学和七艺,教师由僧侣担任, 教学建立在盲目服从所谓圣书及其讲 解人——教师的权威之上,不许学生 有任何探索和创造,强调背诵,也采 用问答法进行教学。
• 科学是神学的婢女,哲学是 神学的仆人。它们必须,也 只能为证明基督神教是绝对 真理而存在。
• 要是敢学布鲁诺捣乱,那也 是一个字:微波。
• 所以他们暗杀希腊数学家,刮除希 腊科学文献(为的是刮掉后的羊皮 还能用,再往上写经文),焚烧图 书馆,教皇公然说:
• "亚历山大图书馆每过几 百年就得烧一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