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督教如何在中世纪欧洲占据主导地位
中世纪欧洲的宗教与政治

中世纪欧洲的宗教与政治在中世纪欧洲,宗教与政治密不可分,二者相互影响,共同塑造了当时社会的面貌。
宗教在中世纪欧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不仅是人们信仰的核心,也是政治权力的基石。
本文将从宗教的影响、教会的权力以及宗教改革等方面探讨中世纪欧洲的宗教与政治。
首先,中世纪欧洲的宗教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基督教是主导宗教,教会成为人们信仰的中心。
教会的教义和仪式贯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无论是婚姻、出生还是死亡,都需要教会的参与和祝福。
人们相信只有通过教会的仪式和祷告,才能得到上帝的庇佑和赦免。
宗教仪式、礼拜和圣徒的崇拜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此外,教会还提供了救济和慈善事业,帮助贫困和弱势群体。
宗教的影响贯穿了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塑造了他们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其次,教会在中世纪欧洲的政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教会拥有巨大的财富和土地,其权力几乎与国家相当甚至超过。
教会的高级职位通常由贵族或王室成员担任,教会和政府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教会通过对信徒的灵魂和信仰的控制,间接地影响着政治权力的分配和行使。
教会还拥有审判权,可以对违反教义的人进行惩罚。
这种宗教与政治的结合使得教会成为了实质上的统治者,对社会的影响力不可忽视。
然而,正是因为教会的权力过于庞大,引发了宗教改革的浪潮。
16世纪初,马丁·路德的行动引发了一场改革运动,他质疑教会的权威和教义,主张信仰的个人化和对圣经的直接解读。
这场宗教改革不仅是对教会的挑战,也是对当时政治体制的挑战。
宗教改革的思想迅速传播,各地纷纷出现了新教派别。
这些新教派别的兴起削弱了教会的权威,也使得政治权力重新分配。
宗教改革对中世纪欧洲的宗教与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现代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总结起来,中世纪欧洲的宗教与政治是紧密相连的。
宗教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教会在政治中占据重要地位。
然而,宗教改革的兴起挑战了教会的权威,也改变了政治格局。
中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与教会权力

中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与教会权力在中世纪欧洲,宗教改革与教会权力是一个引起了广泛关注和深远影响的议题。
当时的教会权力日益膨胀,宗教改革运动崛起,成为中世纪欧洲社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
本文将分析中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并探讨其对教会权力的影响。
一、中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中世纪欧洲社会,基督教成为主流宗教,教会成为了统治阶级的支柱。
然而,随着教会权力不断膨胀,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贫富分化加剧、教官的腐败丑行以及精英对教廷的控制等问题引发了人们的不满。
于是,宗教改革运动应运而生。
宗教改革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是马丁·路德。
他于1517年发布了《九十五条论纲》,公开批评教廷的不公正和腐败。
这一举动引发了欧洲各地对教会权力的质疑与批判。
随着宗教改革的声浪逐渐高涨,欧洲社会逐渐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二、宗教改革对教会权力的影响1. 对教会权威的挑战宗教改革运动对教会权力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路德主张圣经的普及与个人对神的直接信仰联系,废除了教会对人们信仰的垄断,对教会权威构成了巨大的冲击。
其他宗教改革运动如英国的亨利八世、瑞士的加尔文等也主张对教会权力的制约和改革,加速了教会权力的边缘化。
2. 教会财产的动摇在宗教改革的过程中,对教会财产的争夺成为了一项重要的议题。
当时教会拥有大量的土地和财富,而宗教改革者主张对教会财产进行重新分配,以减轻贫困和不公正现象。
这导致教会的土地和财富流失,从而削弱了教会的经济基础,进一步削弱了教会权力。
3. 引发了宗教冲突和分裂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引发了宗教冲突和分裂,不同的教派形成并对立。
这些冲突从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会的集中统一,使教会的影响力和权力受到了限制。
同时,宗教改革也推动了欧洲的现代化进程,为后来的宗教自由和信仰多样性奠定了基础。
三、结论中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成为了教会权力发展和演变的重要里程碑。
宗教改革者对教会权威的挑战、教会财产的动摇以及引发的宗教冲突和分裂都给教会权力带来了不可忽视的打击。
中世纪欧洲的宗教与精神生活

中世纪欧洲的宗教与精神生活中世纪欧洲是一个充满宗教与精神生活的时代。
在这个时期,宗教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塑造了他们的信仰体系、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本文将探讨中世纪欧洲的宗教与精神生活,并对其影响进行一定的分析。
首先,中世纪欧洲的宗教是以基督教为主导的。
基督教在中世纪欧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在个人层面还是社会层面。
人们将信仰基督教视为生活的中心,他们将自己的灵魂托付给上帝,寻求救赎和指引。
教堂成为人们聚集的地方,信仰者们通过参与弥撒、忏悔和祷告来表达对上帝的虔诚。
教会的权威也得到了广泛认可,教士们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负责传授宗教知识,还参与社会事务的决策和管理。
其次,宗教在中世纪欧洲的社会生活中起到了凝聚力的作用。
宗教活动不仅是个人的信仰表达,也是社区的集体行动。
人们通过参与宗教仪式和节日来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共同庆祝和纪念重要的宗教事件。
例如,复活节和圣诞节等重要节日成为人们欢聚一堂的时刻,人们在这些节日中分享喜悦和祝福。
此外,教堂也成为社区的中心,人们在教堂周围建立起了各种社会组织和团体,共同参与慈善事业和社会福利。
然而,宗教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在中世纪欧洲,宗教的权威往往被滥用,导致了一些不公正和不道德的行为。
教会通过宗教仪式和教义来控制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对异端进行镇压,导致了宗教迫害和战争。
同时,教会的财富和权力也引发了贪婪和腐败的问题,一些教士滥用职权,导致了信仰者对教会的不信任和反抗。
除了基督教,中世纪欧洲还存在着其他形式的宗教和精神信仰。
例如,异教信仰在一些地区得到了保留和传承,人们仍然崇拜着古老的神灵和自然力量。
此外,一些秘教和异端教派也在中世纪欧洲兴起,他们提出了与正统教义不同的信仰观念,并吸引了一部分人的追随。
这些异教和异端信仰的存在,反映了人们对于宗教和精神生活的多样性需求,也为中世纪欧洲的宗教与精神生活增添了一抹色彩。
总结起来,中世纪欧洲的宗教与精神生活是一个多元且复杂的现象。
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与教会权威

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与教会权威中世纪欧洲是一个封建社会的时代,封建制度和教会权威在这个时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封建制度是指欧洲封建社会的地主阶级以领主与佃农之间的特殊关系为基础的社会组织形式。
教会权威则来自于天主教会在中世纪欧洲的巨大影响力。
本文将探讨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以及教会权威,并分析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封建制度是由欧洲社会的底层农民与上层贵族之间的特殊关系演变而来的。
在中世纪欧洲,领主与佃农之间通过封建契约建立了一种互惠关系。
领主提供土地和保护,佃农则向领主提供农产品和服役。
这种关系不仅仅是一种经济上的交换,还包含了法律和军事上的义务。
封建制度在欧洲社会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它稳定了社会秩序,保护了农民的生活和财产安全。
封建制度的核心是封建契约,这是一种正式的约定,规定了领主和佃农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契约内容通常包括土地的使用权、税收和军事服务等方面的约定。
这种契约的签订使领主与佃农之间建立了一种长期的契约关系,由此形成了封建制度。
二、教会权威在中世纪欧洲的地位在中世纪欧洲,天主教会拥有巨大的权威和影响力。
教会不仅仅是宗教机构,它还掌握着教育、法律和道德伦理等许多方面的权力。
教会的领导者拥有神圣的地位,被认为是上帝的代表。
教会将其权威与世俗权力相结合,对欧洲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会通过各种手段来巩固其权威。
例如,它建立了宗教教育系统,培养了大批的神职人员,并控制了欧洲的教会财产。
此外,教会还通过宗教仪式和宗教法律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为社会提供道德准则。
教会的影响力往往超过了政府,成为中世纪欧洲社会中最有权威的机构之一。
三、封建制度与教会权威的相互关系封建制度和教会权威在中世纪欧洲密切相关,相互影响。
首先,教会的领导者也是封建制度中的一部分,许多教士和修道士来自于贵族阶级,在政治上与封建领主有密切联系。
同时,教会通过教育系统培养了大量的贵族子弟,这使得封建制度和教会权威之间形成了一种互利互惠的关系。
欧洲中世纪的封建社会与教会权威

欧洲中世纪的封建社会与教会权威欧洲中世纪是一个封建社会盛行的时代,这个社会制度严格而复杂。
在这个时代,教会权威也是非常显著的,对人们的信仰与社会秩序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封建社会的特征、封建等级制度以及教会在其中的地位与作用等方面来探讨欧洲中世纪的封建社会与教会权威。
一、封建社会的特征欧洲中世纪的封建社会以土地为基础,以封建主与封建臣之间的关系为核心。
这个社会分为封建主与封建臣两个阶级,封建主是领主,拥有土地与政治权力,而封建臣则是附庸,依附于封建主,通过对封建主的效忠而得到土地与保护。
这种社会关系被称为封建关系,其特征在于等级森严、权力垂直。
二、封建等级制度封建社会采用了严格的等级制度,社会被划分为各个等级,从高到低分别是国王、贵族、骑士、农民等。
这些等级之间有明确的界限与职责,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等级中发挥作用。
封建主是这个等级体系中的最高层级,他们拥有土地与政治权力,负责保护与统治属于自己领地的人们。
三、教会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教会在封建社会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拥有巨大的权威与影响力。
中世纪的教会组织结构十分庞大,在教会内部有着严密的等级制度,从教皇、主教到僧侣、修士等,每个等级都有相应的职责与权力。
教会的地位在封建社会中非常重要,它超越了各个国家与封建主的界限,成为统一欧洲的精神与文化中心。
教会对封建社会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教会在法律与道德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教会设立了自己的法律与法庭,对封建社会的各种纠纷与犯罪进行裁决与惩罚。
同时,教会还以宗教的名义宣扬道德规范,通过教诲与布道来引导人们的行为。
其次,教会在经济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世纪的教会拥有丰富的土地与财富,通过收取赋税与教会租赁等方式积累财务。
教会还承担着教育、慈善以及对贫困人群的救济等社会职责。
封建社会的许多行为与规范都受到了教会的指导与影响,教会权威成为了封建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欧洲中世纪的封建社会中,教会权威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其地位与影响力贯穿于这个时代的方方面面。
理解中世纪欧洲的与宗教

理解中世纪欧洲的与宗教宗教是中世纪欧洲社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深深地影响了那个时代的人们以及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中世纪欧洲与宗教的关系。
一、宗教在中世纪欧洲的地位在中世纪欧洲,宗教是至高无上的权威。
基督教是当时的主流宗教,教会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教廷、修道院和教堂成为权力的象征,宗教领袖被视为神圣的代表。
人们将信仰和宗教教义放在首位,虔诚地参与礼拜、忏悔和其他宗教活动。
二、宗教的统治与教堂的权威教堂在中世纪欧洲的权威无可争议。
教会掌控着重要的思想资源,拥有大量的土地和财富。
宗教法庭负责审判,宣布正统教义,并惩罚异端。
教廷和修道院发挥着政治和经济上的影响力,同时掌握着重要的教育机构。
宗教的统治方式广泛影响了法律、文化乃至艺术。
三、修道院的作用与功能修道院在中世纪欧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修道士们以禁欲、祷告和勤奋的生活方式示范给信徒们,展示了对宗教教义的忠诚。
他们开展慈善事业,提供庇护所和医疗服务,为失去依靠的人们提供援助。
修道院成为了保存文化和知识的重要中心,不仅收藏书籍和手稿,还提供教育和培训。
四、人们对宗教的虔诚与信仰中世纪欧洲的人们虔诚地信奉宗教。
他们相信教会是通往天堂的唯一途径,通过信仰和奉献可以获得永生。
人们参加教堂活动,参与礼拜和圣餐仪式,并向神灵祈祷寻求指引和保佑。
信仰成为了个人和社会行为的基础,宗教仪式和节日被庆祝和遵循。
五、宗教在欧洲社会的变革与后果尽管宗教在中世纪欧洲的地位非常重要,但它也面临了一些挑战和变革。
宗教改革运动和新教派的兴起打破了天主教教会的统一,导致宗教分裂和宗教战争。
这些变革也间接地促进了科学和人文主义的兴起,为欧洲历史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结语中世纪欧洲与宗教的关系密不可分,宗教在社会、政治和文化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尽管宗教对中世纪欧洲的统治有时过于严苛,但它也为人们提供了信仰、支持和希望。
对中世纪欧洲的宗教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文明和价值观。
欧洲中世纪的基督教是如何塑造中世纪政治格局与政治思想观念的

欧洲中世纪的基督教是如何塑造中世纪政治格局与政治思想观念的?答: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思想一直是西欧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基督教神学思想的统治在政治上的表现是神学政治观。
神学政治观保护封建统治,提高和巩固教会的地位。
神学政治观以《圣经》为信仰的绝对权威,作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以爱“上帝”作为人们首要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主张王权神授,教权高于王权。
神学政治观改变了古代观察政治问题的立足点,改变了古代的道德伦理观念。
(一)、基督教在西欧人的政治观念的影响1.对政治的疏远在城邦时期,虽然人们也相信灵魂不死,相信另一个世界的存在,可是,在那个世界上,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城邦的政治生活。
他们的全数忠诚指向城邦,整个的人和生活都属于城邦。
公民道德使他们将城邦作为精神的支柱或寄托,正是通过优良的城邦生活,一个公民才能达到完美的道德境界和实现自己的本性。
城邦解体以后,斯多葛派开始跳出国家的界限,从整个人类的角度来审视人的地位和人的生活,从而降低了国家在人生中的价值。
基督教则把人的目光引向天国。
耶稣传播的是天国即未来临的福音,由于天国即未来临,人们便应该对人生有新的态度,开始新的生活方式。
“如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
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
”初期基督徒的观念具有强烈的末世论的色彩,他们等待基督重返人世,等待末日审判和千年王国的到来。
初期教会就是一个期待的集体。
虽然这种期待一再落空,一再推延,但这种期待的心理却根深蒂固。
基督徒们把那个世俗的世界视为他们精神朝圣旅程中的一个短暂的寓所或客栈,乃至现实世界干脆就是一个涤罪所。
他们忏悔、祈祷、行善,为了取得上帝的宽恕,使其灵魂得进天国。
灵魂获救才是他们真正追求的目标。
所以,在他们的心目中,他们自己只是那个世界的匆匆过客。
这种追求灵魂获救的超越主义价值观和对来世的信仰,无疑大大降低了国家和政治生活在人们价值体系中的地位。
它也使基督徒产生了“上帝的选民”与“那个世界”之间鲜明的二元性的强烈感觉。
中世纪欧洲的封建社会与教会权力

中世纪欧洲的封建社会与教会权力中世纪欧洲是一个充满封建制度和教会权力的时代。
在这个时期,封建社会占据主导地位,而教会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都有巨大的影响力。
本文将从封建社会和教会权力两个方面来探讨中世纪欧洲的社会现象。
一、封建社会的形成与特点中世纪欧洲的封建社会形成于公元5世纪至15世纪,是一种特殊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组织形式。
封建制度以封建领主和农奴之间的农地制度为基础,形成了等级分明、权力集中的社会结构。
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是土地所有权的分散和农奴制度的存在。
封建领主通过分封土地给予诸侯和骑士,以此来确保自身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农奴则失去了土地的所有权,成为封建领主的附庸,为领主提供劳动力和税收。
这种等级制度使得社会上层阶级占据主导地位,而下层农奴则被剥夺了基本权利。
二、教会权力的崛起与影响中世纪欧洲的教会是天主教的组织,拥有强大的宗教和政治影响力。
教会通过修道院的建立,成为对封建领主权力的制约和补充。
教会在农村和城市中都设立了教堂,并由神职人员负责宗教活动和传教工作。
教会的权力不仅限于宗教领域,还涉及到政治和经济。
教宗作为教会的最高领导人,具有在政治事务中发号施令的权力。
教宗和主教还承担着审判和管理领土的职责,对于封建社会的秩序和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此外,教会还在教育和文化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修道院和大教堂成为文化和学术的中心,保留并传承了古代文化和知识。
教会还奠定了基督教在欧洲社会中的主导地位,深刻影响了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三、封建社会与教会权力的互动封建社会和教会权力在中世纪欧洲密不可分,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和互动的关系。
首先,封建社会依赖于教会对信仰和宗教仪式的管理。
教会通过宗教仪式和礼节来加强封建社会的统治,使信仰成为封建领主和农奴之间联系的纽带。
同时,教会还通过信仰和宗教教育来规范社会伦理和道德规范,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其次,教会利用封建社会的土地和劳动力来维持自身的经济和政治实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基督教如何在中世纪欧洲占据主导地位的
基督教精神是欧洲文明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从公元初期以来欧洲人普遍接受了基督教的思想观念,所以欧洲人的社会文化、道德观念、思维方式、政治原则等都是“基督教式”的,都是按照基督教所提供的思想资源来构造的。
在基督教刚刚产生和传播时,它只是一个影响很小的教派,当时的欧洲各种宗教和信念体系林立;那么为什么基督教能在其中脱颖而出,迅速成为最有影响的宗教乃至最终在思想上一统欧洲呢?
基督教产生于古罗马时代。
古代罗马帝国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血腥的对外扩张史,流血冲突不断,在罗马帝国的统治下,犹太人的生活是极其悲惨的。
就在这种暗无天日的痛苦里,流传着关于弥赛亚(即救世主)的预言:世界末日即将来临,弥赛亚即将降临,到那时,弥赛亚的统治将得到普遍承认,他公正的意志将在人们心中和生活中获得至高无上的地位,他将发起一场审判,在这场审判中,罪人都将灭亡,所有统治犹太人的王国和民族都将灭亡,犹太人将统治其他民族。
在这种预言式宗教里有一派激进者,他们组织武装,用军事行动来反抗罗马统治者,以迎接弥赛亚王国的早日到来。
耶稣则代表着“温和派”,这位生活在公元前后、加利利南部拿撒勒的青年人,充满着爱心。
他在犹太人中间四处讲道。
他宣称的弥赛亚王国不是在地上,而是在天上,人们在死后就有可能进入这个天国,享受永恒的幸福。
他呼吁人们爱上帝,同时又互相之间相亲相爱,这样才可以在死后进入天国。
逐渐地,耶稣的影响越来越大,信徒越来越多,每当耶稣讲道时,来自四面八方的群众不断聚积,情绪越来越激烈。
当地的罗马总督彼拉德十分焦虑,他害怕发生暴乱。
终于,他判处了耶稣死刑,把他钉死在十字架上。
耶稣虽然死去,但他的使徒们继承了他的事业。
彼得和保罗继续到处传道,而且补充、完善和发展了耶稣的思想,并开始建立基督教的组织。
应该看到,基督教在欧洲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它既有为人们提供精神慰籍的一面,也有奴化百姓的一面;它既是欧洲人互相认同的纽带,也是欧洲人互相征战和对外征战的旗帜;它既为人们的道德行为提供了意识基础,又阻碍了新道德的生长;它既援助救济了大量穷人,又迫害了大量异端份子;它既主张人人都是上帝的信徒,所以应该相亲相爱如兄弟,又支持奴隶制度,不主张隶农们反抗国王贵族。
总之,基督教贬低现世,主张生活真正的、也是唯一的意义,就在于和上帝沟通并获得拯救,只有这样才能进入天国,才能享有永恒的荣耀、光明和幸福。
这是对无奈而痛苦的现世采取一种带有强大力量的消极态度。
在罗马帝国时代,乃至在欧洲中世纪,占人口80%以上的,是平民百姓。
基督教能广泛流行,最重要的就是被这80%的人广泛接受。
事实上,基督教从发端到盛行于罗马帝国,一直就是在被压迫的犹太人、然后是罗马帝国的奴隶以及下层百姓中流传。
后来国王、官僚、骑士、商人等等都接受了基督教。
那么基督教为什么会在罗马帝国、以及后来整个欧洲中世纪盛行呢?
一方面,基督教在开始时没有得到行政力量的帮助,相反,罗马帝国在她刚刚流行时对她进行了残酷镇压,然而她显示了极强的生命力。
这种生命力,不可能来自其他地方,只能来自于她的教义所具有的精神力量。
基督教的最大优势,就是能给信徒们带来很大的精神安慰。
给予其信仰者以现世中没有得到的尊严,给所有犯了错或犯了罪的人以原谅,给信徒们以生活的目标,使贫苦百姓们在信仰中感到了公平。
物质生活悲惨,社会地位低下,人的各种欲望得不到满足,所有这些原本都是令人痛苦的;但在基督教的教诲下,这些反而具有了积极意义。
按照基督教的教义,禁欲、苦行、对现世的漠视,是获得永恒幸福的唯一途径。
基督教给罗马帝国以及其后中世纪的欧洲贫苦大众,带来了尊严、生活的目标、公平感、永恒幸福。
但所有这一切都不是在现世所能得到的,她们只能在天国中才能获得。
在现世中,人们则应该禁欲、忍耐、爱别人、勿抗恶,最好能做到别人打你的左脸,你把右脸再送上去。
所以耶稣从一开始就不主张反抗
压迫者,他并不提倡改变现实,消除苦难,他认为受苦反而具有积极意义,因为在现世中受苦就可以到天堂上享福。
另一方面,基督教在鼓励人们追求来世和天国中的拯救和幸福的同时,鼓励人们对现世采取逆来顺受的态度.它鼓励人们接受现实,漠视现世,把注意力放在来世上,放在与上帝的沟通上,这在客观上有助于当时社会秩序与格局的稳定;这也正是罗马帝国和中世纪各欧洲王朝的国王贵族们接受、支持基督教的原因。
在统治阶级的支持下,基督教后来发展成为晚期的罗马帝国以及中世纪欧洲各国的国教。
而且后来基督教会自己成了欧洲占有土地最多的封建主,压迫压榨着自己领地上的隶农们和奴隶们,于是,让那些被压迫被压榨的人们接受基督教,就更是符合教会僧侣阶层的现世利益。
对于人类历史上最残暴、最不人道的制度——奴隶制度,基督教从未否认过它的合法性。
基督教曾给予奴隶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慰籍,但它承认奴隶制是当然的事实。
甚至一直到中世纪晚期,欧洲各地的封建领主们都纷纷解放自己的奴隶了,属于教会领地上的奴隶却是最晚得到释放的。
因此,对于社会来说,基督教的盛行有助于使社会成员服从社会道德规范,有助于维持社会秩序。
而基督教在欧洲的普及,有利于欧洲形成一个文化统一体,有助于欧洲的社会团结。
基督教正由于能满足当时欧洲人的心理需要、而且具有多种社会功能,所以能在近代以前的欧洲成为控制性的思想体系,占据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