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美术(基督教美术)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中世纪美术: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开始的一段时期,史称中世纪。
认为从罗马帝国覆灭之后到文艺复兴之间的历史是野蛮黑暗的时代,故称“中世纪”。
艺术不可避免地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也有人将中世纪艺术称为基督教艺术。
但是,中世纪的艺术仍然是丰富多彩的,是多种文化源流的综合,并为近代欧洲文化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罗马式美术: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概念,人们将哥特艺术以前的所有艺术都称之为“罗马式”。
经济的发展和宗教狂热使新的教堂和修道院层出不穷,为了追求更加壮观的效果,这些建筑普遍采用类似古罗马的拱顶和梁柱结合的体系,并大量采用希腊罗马时代的“纪念碑式”雕刻来装饰教堂,因此这个时代的风格被称为“罗马式”。
与加洛林文艺复兴.奥托王朝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受到古希腊时代的古典艺术,早期的基督教.伊斯兰教.拜占庭和克尔特-日耳曼的传统。
3.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指14世纪到16世纪西欧与中欧国家在文化思想发展中的一个时期。
"文艺复兴"的原义是“在古典规范的影响下,艺术和文艺的复兴”。
思想基础是关怀人,尊重人,以人为本位的世界观;思想体系人文主义。
驱散中世纪的黑暗,建立新型的资产阶级文化的重要武器。
4.人文主义:肯定人是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他们要求文学艺术表现人的思想和感情,科学为人生谋福利,教育发展人的个性,即要求把思想.感情.智慧都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提倡人性以反对神性,提倡人权以反对神权,提倡个性自由以反对人身依附。
5.巴洛克:是17世纪广为流传的一种艺术风格。
古典主义者认为巴洛克是一种堕落瓦解的艺术。
巴洛克艺术虽不是宗教发明的,但它是为教会服务,被宗教利用的,教会是它最强有力的支柱。
代表人物:贝尼尼。
6.荷兰小画派:原因有二:第一,作品的画幅比较小,适宜于市民阶层悬挂室内以装饰居室之用;第二,不表现重大的社会题材,特别注重对生活细节的描绘,迎合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
(完整版)外国美术史——中世纪美术

第二章欧洲中世纪美术自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开始的一段时期,称为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为了反对宗教神权的统治,推崇古希腊罗马的文化传统,并且认为从罗马帝国覆灭之后到文艺复兴之间的历史是野蛮黑暗的时代,是处于文明与复兴之间的时代,故称“中世纪",后来这一名称被历史学家沿袭下来。
问题:中世纪基督教艺术的含义?为什么不能单纯理解为宗教艺术?在欧洲中世纪文化中,基督教的影响占有统治地位,决定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方式和社会意识形态,艺术也不可避免地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充当着上帝与教会的代言人的角色。
因此,也有人将欧洲中世纪艺术称为基督教艺术.但是,中世纪的艺术仍然是丰富多彩的,是多种文化源流的综合,并为近代欧洲文化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基督教起源于中东,当它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在欧洲确立时,也带来了东方的一些文化特征.同时,古罗马帝国在接受基督教文化时,并不可能完全放弃已经根深蒂固的古希腊罗马的文化传统,尤其在建筑、雕刻和绘画等式样上,而是有一个漫长的融合改造的过程。
最后,基督教在地中海沿岸确立之后,在向西欧扩展的过程中,又吸收了当地的文化成分,即所谓“蛮族艺术”,产生了一些新的样式,直到公元10世纪前后,才形成了相对统一的基督教艺术风格。
因此,欧洲中世纪艺术不能单纯理解为宗教艺术,而是在东方文化、古希腊罗马文化传统和蛮族文化的基础上融合而成的基督教艺术.第一节早期基督教美术(公元2世纪--5世纪)公元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颁布米兰敕令,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并宣布这一曾经长期遭到罗马帝国镇压的新宗教为国教。
这时的罗马帝国已处于分崩离析的前夜,基督教作为下层人民的信仰和意识,为结束古罗马的千年帝国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取得合法地位之后,又作为统治者的工具来控制人民的思想。
早期基督教艺术就反映了这个过渡时期的一些典型特征。
基督教在公元1世纪开始秘密流传于罗马帝国的疆域。
5欧洲中世纪美术

拜占庭的建筑样式,特点:四边侧翼相等的平面成为教堂布 局的主要模式,采用圆穹顶控制整个建筑。代表作品:圣索 非亚大教堂
罗马式的建筑样式,特点:采用类似古罗马的拱顶和梁柱结
合的体系,并开始用石头屋顶替代过去的木顶,而且广泛使 用雕塑装饰。代表作品:比萨大教堂
哥特式的建筑样式,特点:结构体系有石头的古架劵和飞扶
圣索非亚大教堂全景 圣索非亚大教堂内景 圣索非亚大教堂内景 圣索非亚教堂 的现貌 圣索非亚教堂 的历史
圣索菲亚教堂
画中正面站立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一种美的理想,他们有着纤长的
形体,端正的面孔,专注的大眼睛,庄严的神态和华丽的衣饰。 这些人物被赋予神圣的特质:带有圣光环的皇帝和皇后被表现为 基督和圣母的尘世代理人。
拜占庭美术(5世纪-15世纪)
1、拜占庭的建筑主要继承罗马风格。早期主要沿用
罗马陵墓圆形或多边形平面结构和圆穹(qiong)顶;中 后期,四边侧翼相等的平面取代了圆形、多边形形 式,成为教堂布局的主要模式,穹顶被沿用下来, 它控制整个建筑,并以不同形式与辅助拱结合,创 造出丰富的内部空间组合,如圣索菲亚教堂,高 60米、直径33米的大穹顶高耸于中央 2、在拜占庭建筑中,大理石镶嵌画、壁画和其他艺 术品的缤纷色彩互相辉映,造成一派壮丽华贵的景 象。 镶嵌画在拜占庭艺术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一小块彩 色玻璃和石子镶嵌而成的建筑装饰画成为教堂内部 装饰的主要形式。以圣维他尔教堂的镶嵌画最 为知名。
比萨斜塔
哥特式美术(12-15世纪)
1、哥特式这一术语由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的艺术
家首先提出,他们用典型的“蛮族”--哥特人的名 称来称呼中世纪的尖拱建筑,揶揄它野蛮怪诞,缺乏 艺术趣味 2、11世纪下半叶,哥特式建筑首先在法国兴起 , 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主要见于 天主教堂。哥特式建筑以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 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哥特式教堂的结构体系有石头的古架劵和飞扶壁 组成,大大提高了教堂的高度并开拓了内部空间。 哥特式教堂的另一个典型特征是正门的立面有圆 花窗,教堂内部则广泛应用彩色玻璃窗面。 哥特式大教堂,以轻盈灵巧﹑高耸挺拔的造型,与厚 重敦实的罗马式教堂,形成鲜明的对比
欧洲中世纪时期的美术

第一节 早期基督教美术
早期的基督教美术狭义上是指古代罗马帝国末 期美术。 公元1世纪中叶,在罗马帝国统辖下的巴勒斯 坦一代诞生了一种新的宗教——基督教。 早期的基督教美术作品一般都出自教徒们之手, 为了逃避统治阶级的迫害,他们大都采用象征 的手法表现宗教内容,创造了许多神秘形象。 如:牧羊人代表耶稣,孔雀象征永恒,葡萄代 表基督教,船表示教堂等。
哥特式雕刻 早期雕刻与建筑依附,动态单一,形象呆板,每个雕 刻之间无联系。中后期,开始恢复古希腊罗马的表现 方式,逐渐脱离建筑结构而趋向于独立。 哥特式雕刻艺术的集中成就集中反映在法国的夏特尔 教堂。 盛期的哥特式雕刻考试恢复了从希腊到罗马的表现方 式,而他们沉思的头部显示的强有力的特点又具有哥 特式雕刻的精神,被称为“哥特式写实主义”风格。 哥特式绘画,主要成就体现在玻璃镶嵌画、手抄本圣 经插图中。代表人物:林布尔兄弟。
11世纪晚期,罗马式建筑在法国达到了盛期。 法国南部图卢兹的盛赛尔宁教堂。(罗马式风 格的开始) 风格形成标志——英国杜勒姆教堂 (采用和 交叉肋拱与尖拱的结合) 意大利罗马式建筑杰出代表——托斯坎纳的比 萨教堂建筑群(罗马风建筑的另一个创新是钟 楼组合到教堂建筑中。)
第五节征。 晚期哥特式建筑及其矫饰浮夸。代表,意大利 米兰大教堂。
比萨教堂建筑群 返回
英国杜勒姆教堂 返回
哥 特 式 建 筑
返回
意大利米兰大教堂 返回
《科隆大教堂》 返回
巴 黎 圣 母 院
返回
《善良的牧羊人》 返回
加冕福音书
艾伯总主教福音书
返回
圣索菲亚大教堂
外国美术史--2.中世纪美术

中世纪美术1.早期基督教美术
地下墓窟艺术
建筑:巴西利卡式
艺术特点
圣彼得教堂世界上最大的教堂
镶嵌画
《面包和鱼的奇迹》
《善良的牧羊人》
2.拜占庭美术
艺术特点圆形穹隆顶和附设的拱券结构
建筑圣索菲亚大教堂拜占庭帝国君士坦丁堡
镶嵌画
《查士丁尼皇帝和侍从》
《皇后提奥拉多和侍从》
3.蛮族艺术、加洛林文艺复兴
4.罗马式美术
艺术特点圆拱券、平面拉丁十字行、前后配置塔楼、墙体厚、开窗小
建筑意大利 比萨大教堂
5.哥特式美术
地位起源于法国,中世纪艺术发展的顶点
艺术特点尖拱券、彩色玻璃窗、开窗大、墙体薄
建筑
法国 巴黎圣母院最早最著名的哥特式教堂
法国 夏特尔教堂
法国 亚眠大教堂
德国 科隆大教堂欧洲北部最大的教堂
意大利 米兰大教堂
哥特式最大的教堂
世界第二大教堂
2中世纪美术.mmap - 2018/4/26 - PC。
外国美术史之史前-欧洲中世纪美术课堂笔记

《外国美术简史》央美外美史教研室编 2007年10月版一、原始美术人类最早的造型艺术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即距今3万到1万多年之间。
原始美术包括洞窟壁画、岩画、雕刻、建筑等。
(一)旧石器时代1、洞窟壁画:法国西南部和西班牙北部的坎特布里亚地区,表现内容皆以动物为主,其中最突出代表是法国拉斯科洞窟,大公牛;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制作年代较拉斯科稍晚,《受伤的野牛》。
2、母神雕像:在很多欧洲国家都出土了一大批圆雕和浮雕女裸体雕像。
这些女性雕像的共同特征是夸张女性的生理特点,突出表现女性的乳房、腹部、大腿等,体现出原始时期人们对母性生殖的崇拜,被人们称为“原始的维纳斯”。
维也纳的威伦道夫出土女性雕像为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
(二)中石器时代岩画主要分布在北欧和西班牙的拉文特地区,其中拉文特岩画尤为突出,以人类狩猎为主要情节。
(三)新石器时代美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美术成就是巨石建筑,是一种宗教性建筑物,巨室建筑盛行于欧洲,包括石柱、石台、石栏等,英格兰南部“斯通亨治”是最典型代表。
二、古代两河流域两河流域古希腊人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
(一)苏美尔-阿卡德时期(前3500-前2000)1、建筑:苏美尔人在墙面镶嵌碎陶片装饰。
苏美尔人最重要的建筑为塔庙——“吉库拉塔”,乌鲁克神庙是最典型代表。
2、雕刻:苏美尔人的雕刻注重表现内在精神,阿卡德人雕像比苏美尔人雕像更具有写实性,萨尔贡王青铜头像是两河地区第一次发现的真正的帝王肖像;《纳拉姆辛浮雕石板》,表现纳拉姆辛王率军征服山地部落的历史场面,画面采用对角线构图,还通过简单的风景刻画表现了特定环境。
3、绘画:现存苏美尔人绘画代表作为乌尔城出土的军旗。
4、工艺美术:《公山羊与树》、牛头竖琴。
(二)巴比伦时期(前1900-前1600)现存最完整的巴比伦艺术品是藏于卢浮宫的汉漠拉比法典石碑(雕刻着世界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典),其上部为浮雕,下部为文字,浮雕刻画了太阳神向汉漠拉比授予法典的场面。
欧洲中世纪美术

欧洲中世纪美术的分期
一、早期基督教美术(公元2世纪~5世纪) 二、拜占庭美术(公元5世纪~15世纪) 三、蛮族艺术和加洛林文艺复兴(公元5世纪~11世纪) 四、罗马式美术(公元10世纪~12世纪) 五、哥特式美术(公元12~15世纪)
欧洲中世纪美术的美术成就
A. 它使西方美术从单一发展到多元。
一、基督教美术作品
1、教堂建筑 2、雕刻 3、绘画
教堂建筑
1、巴舍里卡式 2、罗马式 3、拜占庭式 4、哥特式
巴舍里卡式教堂
“巴舍里卡”原意为古罗马的公共议事堂或进行商业交易的场 所。从平面图上看如字母“T”形。入口到顶端的“横线”处可划 为三个活动区。进门后的活动区仅占很少面积。再往前走便是进 行正式宗教活动的正厅,所占面积最大。最后是“T”形的顶部, 是神职人员的活动场所,墙上开有凹进去的半圆形供奉耶稣的壁 龛。整个空间用两排列柱分隔成三个区域:正中最宽处为主要活 动区,两侧狭窄处作为陈列圣物或其他活动的偏殿,正厅的高大 屋顶为“人”字坡,偏殿则较低,为半坡流水的屋顶。建于公元 380年的意大利圣保罗大教堂,便是具有代表性的“巴舍里卡”式 教堂。
B. 它使西方艺术完成了一体化的发展。
C. 中世纪美术孕育了文艺复兴的美术繁荣。
1、基督教美术
2、伊斯兰美术
3、佛教美术
一、基督教美术
所谓“基督教美术”,是指盛行于中世纪欧洲各 地的一种宗教美术样式。其思想内容是宣扬基督教 的神学思想和崇拜封建帝王的正统观念,其风格特 点是利用教堂建筑、雕刻、绘画和镶嵌画造成神秘、 肃穆的宗教氛围,以庄重和理性的艺术形式,营造 净化灵魂和情感升华的氛围。
《比萨大教堂与斜塔》 比萨大教堂与斜塔》
比萨大教堂位于意大利中部的托斯 卡纳省省会。这是一组厚重结实的 大理石建筑,其附属的塔楼呈圆形 。前面圆形的比萨洗礼堂,在后来 风行哥特式建筑的时期,曾经过大 规模的改建与装修,故已失去了原 来的风貌。 由于比萨大教堂的塔楼后来发生了 严重的倾斜,因而俗称“比萨斜塔 ”。这是一座世界建筑史上著名的 不朽之作,不仅高大壮美,而且具 有许多与众不同的特点:通体以白 色大理石建造,明丽壮观;塔的平 面呈圆形,这是意大利独一无二的 圆塔;倾斜度很高,现已偏离垂直 线达5.2米,塔高54.6米,至今仍屹 立不倒。
第二讲中世纪欧洲美术ppt课件

加
冕
福
, 816-835
选
自圣
《马
埃 博 福
太 像
音
书
》
约
年
3. 奥托美术
德意志萨克森国王奥托一世于962年当上了 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奥托家族的五个皇 帝(919-1024)都是热情的艺术赞助者。 在加洛林王朝之后,德意志成为新的艺术 中心。
代表作:杰罗十字架
杰罗十字架
木雕,科隆主教 堂,979-1000年
圣米迦勒教堂,典型 对称结构。确定了德 意志地区在中世纪建 筑中的独立地位
四、罗马式美术(11—12世纪 )
罗马式美术是加洛林文艺复兴、奥托王朝艺 术以及早期基督教、伊斯兰教、拜占庭等 美术综合影响的结果。
罗马式美术是整个中世纪非写实性风格的高 峰,具有典型的时代特色和新的面貌。
地理上罗马式建筑主 要分布在天主教盛行 的地区:从西班牙北 部到莱茵河地区,从 英国到意大利北部。
圣德尼教堂
圣德尼教堂
圣德尼教堂
由圣德尼教堂来看哥特式与罗马式的区别:
1、罗马式有厚实的墙壁,哥特式轻盈、纤 细。
2、罗马式建筑窗户很小,哥特式窗户尺寸 增加,允许空前规模的彩色玻璃画。
3、罗马式室内宽敞、开放、充满光线的结 构,哥特式平面遵循了带有呈放射状分布 的礼拜堂的后堂回廊式,去除墙壁,不再 孤立,更为统一。
, 镶 嵌 画
520
其艺术特点: 人物被表现为正面,形象呆板僵硬 布局上讲究对称性和平面化; 金色背景的烘托,画面充满神秘超凡的气
息
二、拜占庭美术(5世纪—15世纪)
公元330年,君士坦丁 大帝迁都拜占庭,并 将该城改名为君士坦 丁堡。此后,罗马帝
拜占庭帝国的基督教 文化是政教合一的产 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中世纪美术(基督教美术)
一.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中世纪美术的诞生和基本特征,从而对中世纪美术的起源、观念和目的有深入的了解。
主要了解教堂建筑、雕刻、绘画、和镶嵌画所造成的神秘、肃穆的宗教氛围和宣扬神学思想、崇拜帝王的观念以及庄重、理性的艺术形式。
同时简要了解伊斯兰教美术、佛教美术的基本情况。
二.教学重点、难点:基督教美术教堂建筑拜占庭美术哥特式美术
三.授课方法:讲授法对比法欣赏图例启发式多媒体演示
四.板书设计或授课提纲:
一、复习引入
我们把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开始的一段时间,称为
中世纪。
一般来说,我们认为这段时间是宗教统治较为严密的时期,是野蛮黑暗的时代。
理由是在这 1000 年中,光辉灿烂的古希腊、罗马文化艺术被人入侵的蛮族破坏了。
实
际上,以基督教艺术为代表的中世纪艺术也有这使人叹服的辉煌成就,在内涵和形成上
均出现了变化,被誉为欧洲封建主义时代的花朵。
骑士制度同样也产生于中世纪的欧洲,是欧洲在封建化的过程中逐步产生、确立起来的封建附庸制度。
中世纪的欧洲国家是一
种松懈的领土集合体。
欧洲的中世纪,在封建主义自然经济条件下,广大农民在小块的土地上耕作,长年
被地主残酷剥削。
中世纪的欧洲实际上是基督教统治的封建社会。
农民听命于封建贵族
和国王,国王又与基督教会相互勾结。
起主宰作用的为教会,教皇是最高掌权者。
因此,中世纪的欧洲文化艺术也就成了以基督教的文化艺术为主的艺术。
二、讲授新课:中世纪美术最重要的是教堂建筑。
简介:在欧洲中世纪文化中,基督教的影响占有统治地位,决定了当时的社会生
活方式和社会意识形态,艺术也不可避免的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充当着上帝与教会代
言人的角色。
因此,也有人将欧洲中世纪艺术称为基督教艺术。
但是,中世纪的艺术仍
然是丰富多彩的,是多种文化源流的综合,并为近代欧洲文化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不能单纯理解为宗教艺术,而是在东方文化、古希腊罗马文化传统和蛮族文化的基础上
融合而成的基督教艺术。
直到公元10世纪前后,才形成了相对统一的基督教艺术风格。
一、早期基督教美术
基督教在公元1世纪时产生,初期曾受到罗马帝国的镇压,在当时是违法的宗教,教徒当时只能采用秘密的方式举行宗教活动。
其中一个场所就是地下墓室,原先是用来合葬基督徒的,在墓窟的天顶和墙壁上画满了各种圣经题材的壁画。
这就是最早的教堂雏形—民居教堂。
随着教会的扩大,各个地下墓室被走廊连接起来,形成地下城市。
这种墓室在罗马城区很普遍。
公元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颁布米兰赦令,正式承认了基督教合法。
开始兴建基督教教堂。
教堂建筑的形制也按照官方的旨意,模仿罗马的“巴西里卡”式。
新的教堂呈长方形,内部由列柱隔成几个长廊,从入口引入顶端的祭坛。
这种形制为以后的教堂建筑定下基调。
二、拜占庭美术
公元330年,君士坦丁迁都拜占庭(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后罗马分为东罗马和西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以拜占庭为都,政治经济较为繁荣,拜占庭帝国是政教合一的帝国。
建筑主要继承罗马风格,早期教堂建筑主要沿用罗马陵墓圆形或多边形的平面结构和万神庙式的圆穹顶。
拜占庭帝国中后期,希腊十字式平面成为教堂布局的主要模式,穹顶被沿用下来,成为控制内部空间和外部形象的主要因素。
圣索菲亚大教堂,建于532-537年。
15世纪土耳其入侵后,把该教堂改为清真寺。
镶嵌画在拜占庭艺术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最早出现在公元前3000年苏美尔人的艺术中,当时使用的是小块石膏,在古希腊罗马则使用大理石。
拜占庭镶嵌画以玻璃为主要材料,最著名的镶嵌画在意大利拉文纳的圣维他尔教堂,在教堂的主祭坛上方是镶嵌画《荣耀基督》,两边是表现皇室参拜的镶嵌画,一边是《查士丁尼皇帝和廷臣》,一边是《皇后提奥多拉和女官》。
圣索菲亚大教堂、帕台农神庙、罗马万神庙并称古代三大建筑杰作。
教堂的内部装饰也很有特点。
这个时期镶嵌画是非常流行的。
作品中人物形象庄重、色彩简洁。
三、蛮族艺术和加洛林文艺复兴(5-11世纪)
蛮族艺术的遗物主要是手工艺美术品。
日耳曼民族的动物形态通常以金属制品为主,也出现在木制或石制的作品上,或手抄本插画上。
挪威奥斯陆9世纪初木制兽头,维金族船头饰。
法兰克国王查理曼建立加洛林王朝。
他希望在文化上恢复罗马的传统,召集一批文人学者在亚琛收集整理古籍,让艺术家仿照古典样式进行创作,以宫廷为中心形成了复兴古典文化的潮流,历史上称之为“加洛林文艺复兴”。
这次复兴的最大意义在于将北欧的日耳曼精神与地中海文明成功的融合在一起。
亚琛王宫,王宫教堂的设计以拉文纳的圣维他尔教堂为蓝本,“西面工程”在亚琛王宫教堂第一次出现,即正西面入口处有两座高塔。
这种建筑样式是北方的城堡与南方罗马风格结合的产物,在反映出对罗马向往的同时,也成为后来罗马式教堂的基本形式。
书籍插图艺术,《圣马太》“查理曼福音书”的插图等。
号称“神圣罗马帝国”的奥托王朝,继承了加洛林传统,并发展出一种肃穆宏大的风格,科隆大教堂木雕《杰罗的十字架》,从中可以看出拜占庭艺术的若干影响,是奥托王朝时期的代表作。
圣米迦勒教堂体现奥托时期建筑典型风格,确定了德意志地区在中世纪建筑中的独立地位。
四、罗马式美术
1、建筑:
10世纪之后,西欧建筑普遍采用类似古罗马的拱顶和梁柱结合的体系,并大量采用希腊罗马时代的“纪念碑式”雕刻来装饰教堂,因此这个时代的风格被称为“罗马式”。
罗马式建筑分布在天主教盛行的地区,罗马式教堂从巴西里卡演变而来,开始用石顶代替木顶,广泛采用拱券,平面为拉丁十字形,塔楼逐渐固定在西面正门两侧,成为罗马式建筑的标志之一。
最丰富、最有地方特色、最具有创新观念的罗马式建筑风格在法国有生动的表现。
法国圣塞尔南大教堂。
真正罗马式风格的形成以英国杜勒姆教堂建成为标志,出现肋拱,此外还有德国圣基列阿达教堂、意大利比萨教堂,比萨斜塔为其塔楼,与其截然分开。
●雕刻与绘画(图例)
提问:罗马式建筑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普遍采用类似古罗马的拱顶和梁柱结合的体系。
(2)大量采用希腊罗马时代的“纪念碑式”雕刻装饰教堂。
(3)具有封建城堡的特点。
(4)建筑内部雕刻或绘画中的人物形象都被夸张和变形,表情恐怖、冷漠。
构成中世纪艺术中特有的造型方式。
●教堂建筑(图例)
罗马式教堂有城堡的特点,墙厚,窗户小,多用圆拱。
他总的是要人对基督教产生
恐惧的效果。
2、石雕:
罗马式艺术复兴的另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石雕的复兴,最早发生在法国西南部和西班牙北部。
“拱角板”,教堂正立面半圆形凹进去的空间,往往安装一块最大的浮雕构图,取材于“最后的审判”,法国奥顿教堂这块浮雕很有代表性。
石雕人物都被夸张和变形,拉长的比例,细小的头部,不自然的动态,恐怖的面部表情构成中世纪艺术特有的造型。
3、工艺品:
挂毯《哈斯廷之战·诺曼入侵者渡过海峡》(巴约挂毯),是为了纪念诺曼国王威廉占领英格兰而作的亚麻布羊毛刺绣,挂毯描绘了威廉征服英格兰的过程。
五、哥特式美术
哥特式是中世纪艺术发展的一个顶点。
始于建筑方面,尔后逐渐波及雕刻和绘画。
哥特艺术的发展重点是从追求建筑的效果而转向绘画的效果:早期哥特式雕刻和绘画都是巨大建筑的一部分,而晚期的建筑和雕刻则追求平面装饰性的效果,不再追求结实和简洁的处理。
哥特式艺术开始于法国巴黎及其附近的地方,确切的说开始于1140-1144年间路易七世掌玺官苏热重修圣德尼教堂之时,尔后才波及全欧洲。
圣德尼教堂强调严谨的几何形造型和对于明亮光线的追求,表明了一种新的建筑风格,与罗马式相比,其结构轻盈纤细;窗户增大;礼拜堂间的墙被去除。
哥特式美术中教堂仍是重点,绘画和雕塑都是依附于教堂建筑的。
哥特式教堂是一种市民教堂,在城市中外部用肋拱和飞扶臂使墙面失去承重作用,可以安放玻璃窗,内部多用尖拱和束柱,给人以一种向上升感觉,以天国的美好来诱惑人。
最著名的哥特式建筑是巴黎圣母院,建于1163年。
雕塑:“哥特式现实主义”,表现手法写实,自觉地模仿自然形象,特别追求感情的表现。
最能反映哥特式艺术雕刻成就的是法国夏特尔教堂, “用人类的智慧来恭维上帝的智慧。
德国瑙姆堡教堂出现了最早的供养人形象——埃克哈特和乌塔。
绘画发展比较缓慢,成就主要体现在手抄本圣经插图中,还体现在大批彩染玻璃上。
这是玻璃化的代表是法国布杰大教堂中一系列旧约先知的肖像。
三、作业
哥特式教堂有哪些特点?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