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神学基督教文艺思想

合集下载

西方文论第三章

西方文论第三章

基督教神学的主要教义是: ★宣扬上帝创造一切的“创世说”; ★主张人天生就带有祖先亚当、夏娃的 原生罪恶的“原罪说”; ★认为人的一生就是赎清原罪过程的 “赎罪说”; ★把希望寄托在来世的“来世说”。
基督教文化分前后两期 ★早期他们主要是借助于柏拉图的神秘 主义、罗马后期的哲学家普罗提诺的新 柏拉图主义,以及亚历山大理亚学者阐 述的亚里斯多德的学说,形成了教父哲 教父哲 学,其代表人物是圣·奥古斯丁。 ★后期更侧重于借助亚里斯多德哲学中 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因素建构基督教 神学体系,形成了经院哲学 经院哲学,其代表人 经院哲学 物是托马斯·阿奎那。
第三章 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文艺思想
背景简介: 背景简介 ★历史学家一般把从476年西罗马灭亡,到 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这一千来年的历史 称为中世纪。 ★中世纪是欧洲的封建时期。封建制的经济 形式是封建领主占有土地,农奴依附于封 建庄园租种领主的土地,缴纳高额地租并 服徭役,其政治形式是等级君主制。 ★欧洲中世纪在文化上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基 督教的兴起和统治。
二、主要观点 1、摹仿自然即摹仿上帝的创造 1)艺术家进行创作就是对上帝的摹仿,艺术家 之所以摹仿自然,是因为自然万物为上帝所造, 只有摹仿自然才能掌握上帝的“技巧”。(对 亚里斯多德的摹仿说进行了神学改造) 2)上帝创造的美的事物的特点:“美有三个要 素:第一是一种完整或完美,凡是不完美的东 西就是丑的;其次是适当的比例或和谐;第三 是鲜明,所以鲜明的颜色是公认为美的。”
豹 ——在巴黎动物园 在巴黎动物园 奥地利]里尔克 [奥地利 里尔克 奥地利 它的目光被那走不完的铁栏 缠得这般疲倦,什么也不能收留。 缠得这般疲倦,什么也不能收留。 它好像只有千条的铁栏杆, 它好像只有千条的铁栏杆, 千条的铁栏后便没有宇宙。 千条的铁栏后便没有宇宙。

高教版西方文论复习提纲

高教版西方文论复习提纲

西方文论史古代文论(古希腊文论——新古典主义文论)第一章古希腊文论第一节古希腊早期文艺思想1、毕达哥拉斯“数的和谐”理论从数量比例关系上着力探寻艺术的形式美,得出“美是和谐统一”的结论,天体是大宇宙,人是小宇宙人的内在和谐受外在和谐影响,内外相契合才能进入艺术欣赏状态。

2、赫拉克利特“对立和谐”理论首先提出“艺术模仿自然”3、德谟克利特模仿说对文艺和美的对象的研究,文艺描写的对象是社会的人,是外形和内心统一的人。

对作家艺术家主观条件的研究,十分注重作家、艺术家的天才、灵感、语言。

对文艺作品的社会效果的研究,“快乐说’4、苏格拉底模仿说和功用说“艺术模仿自然”强调通过描写眼睛姿态等外在的东西,表现人物“精神方面的特质”,即描绘出人物的“心境”、“品格”和“感情”。

判断美的标准就是“功用”的结论,有用即美,无用即丑第二节柏拉图文艺对话录1、理式论模仿说a理式是一种超时空、非物质、永恒不灭的“本体”b文学艺术是理式模仿的模仿,三种床,照镜子,贬低诗人和艺术家。

c理式模仿说的唯心主义本质与理论价值2、文艺的社会功用说a理想国的建设与文学艺术b模仿的艺术的三条罪状c对审美教育的重视与政治第一的文艺标准3、灵感说a灵感的基本含义,神灵附体、神灵感发,热情磅礴b柏拉图对灵感的解释,灵感说的三个方面:灵感的源泉(神灵附体)、灵感的表现(狂迷)和获得灵感的过程(灵魂对真善美理式世界的回忆)c灵感说的矛盾与价值,确认灵感是文艺活动中特有的现象,看出了文艺创作与技艺制作的区别,揭示了艺术创造离不开现实美的触发,但又不停留在现实美的基础上。

第三节亚里士多德的《诗学》1、文艺本质论a文艺是人的行动的模仿b诗比历史更富有哲学意味c文艺求其相似但比原物更美2、悲剧理论a悲剧的含义,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的、完整的、有一定长度的行为的模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个部分使用;模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b悲剧情节和人物性格,悲剧六成分:情节、性格、思想、言词、形容和歌曲,情节是悲剧的灵魂,性格占第二位。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神学思想的兴起与传播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神学思想的兴起与传播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神学思想的兴起与传播在欧洲历史上,文艺复兴时期(14-17世纪)是一个群星闪耀的时代。

艺术、科学、文学、哲学、宗教等各类领域都出现了不少杰出人物和伟大作品。

其中,神学思想的兴起和传播,对于欧洲的精神文化和社会变革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文艺复兴的背景文艺复兴是一场以人类个体为中心的文化运动。

它对中世纪封建制度、条约主义和神权政治的束缚产生了强烈反感。

同时,在东方文化、古希腊罗马文明以及基督教新约等多种文化因素的影响下,文艺复兴呈现出了自由、开放、多样化的文化态度。

二、神学思想的兴起文艺复兴时期,神学思想的兴起与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密不可分。

神学思想的兴起在于人们对基督教信仰的重新审视和重构。

这种重构表现为:1.人的自由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贬低了神学的僵化与故步自封。

伦理的空前自由使得意大利人文主义者们公开倡导人类的自由和独立。

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世间万物均由上帝所创造,而人则是上帝的代表,能够创造纯粹的艺术和美学环境,促进人的丰富性,进而推进世界的创新与进步。

2.宗教的根源意大利神学家马丁•路德认为,宗教信仰从来不是属于人类的,而是属于上帝的,而宗教信仰应该被古希腊哲学所研究和评判。

他的这种观点,导致了宗教改革思想的兴起。

3.文化的开放与多元化早期基督教固守着“教条主义”,口授经典,忽略人们思想和文化多元化。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将希腊古典文化、东方文化和基督教经典进行了交融,使得基督教的内涵更加立体鲜活。

三、神学思想的传播文艺复兴时期,最活跃的神学家和宗教学家大多来自意大利。

他们的学术成果在欧洲其他国家得到了迅速的传播,从而影响和改变了欧洲的宗教信仰和文化趋势。

1. 德国神学家马丁•路德马丁•路德带领宗教改革运动,他认为圣经是神话的原型,教皇和主教是“赝圣”的表现,他重新评价了圣经的真实性和可信性,并大力倡导基督教信仰的个人化、民主化。

2. 苏格兰神学家约翰•凡•多尔约翰•凡•多尔是文艺复兴时期最有影响的神学家之一。

中世纪基督教哲学

中世纪基督教哲学

第二章中世纪基督教哲学第一节概论 (1)第二节教父哲学 (1)第一节概论与希腊哲学不同,中世纪哲学——无论是早期的教父哲学还是后来的经院哲学——从来就没有获得过独立的地位,它所讨论的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地关系到基督教的基本信仰和教义。

因此,哲学家们的抽象思想如果不能成为正统基督教信仰和教义的理论依据,就被视为滋生各种异端观点的危险温床。

中世纪基督教哲学不再像古希腊哲学那样把眼光投向自然世界和客观存在,而是把灵魂和上帝作为研究的对象。

因此中世纪基督教哲学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关于主观精神世界的哲学,具体表现为心灵哲学和宗教哲学。

中世纪基督教哲学尽管具有种种扭曲和偏颇的形式,但是它对于西方哲学精神向自身内部的深化仍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构成了西方哲学发展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基督教哲学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早期的教父哲学和后期的经院哲学(大致上以公元11世纪为界)。

在教父哲学中,一切哲学问题都采取了神学的形式,教父哲学的实质就是用希腊形而上学的泉水来浇灌基督教的教义之花。

经院哲学(Scholasticism)通常又被称为繁琐哲学,它因讲究繁琐的概念辨析和逻辑论证而得名。

经院哲学导致了理性神学的产生(托马斯·阿奎那是理性神学的最著名的代表),理性神学虽然仍旧承认信仰的至高无上性和不可动摇性,但是它所倡导的那种注重逻辑证明的方法却无疑为近代理性主义的勃兴埋下了最初的种子。

由于中世纪基督教哲学与神学非常复杂地混杂在一起,因此在本章中,我们将围绕着信仰与理性的关系这一主线,分别对教父哲学的神秘主义特点、经院哲学关于上帝存在的各种证明以及“共相”之争等问题进行论述。

第二节教父哲学教父是继使徒之后出现的一批具有希腊哲学素养和基督教信仰的人(他们中许多人都出任重要的神职),是基督教教义的重要奠基者和诠释者。

教父们的职责是为处于受压抑状态的基督教信仰进行辩护,他们一方面将深刻的希腊哲学思想引入基督教的基本信条和教义中,使基督教从一种朴素的信仰转变为一种深奥的神学理论;另一方面则力图说明基督教神学与希腊哲学之间的差异性甚至对立性,从而凸显出基督教信仰的超越性和至高无上性。

中世纪欧洲的宗教与哲学思想

中世纪欧洲的宗教与哲学思想

中世纪欧洲的宗教与哲学思想中世纪欧洲是一个宗教盛行的时代,宗教对于人们的生活、思想和文化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在宗教的基础之上,中世纪欧洲的哲学思想也随之诞生和发展,形成了一系列具有独特特色和深刻内涵的哲学学派和哲学思想。

本文将围绕中世纪欧洲的宗教与哲学思想展开探讨。

一、中世纪欧洲的宗教中世纪欧洲的宗教主要是基督教和天主教,基督教与天主教在中世纪欧洲的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基督教的教义主要是关于上帝、救赎和信仰,天主教则是以罗马教廷为中心的基督教教派,其信仰和教义与基督教基本相同。

在中世纪,天主教会逐渐掌握了欧洲的政治和文化权力,成为欧洲社会的主导力量。

中世纪欧洲的宗教信仰深入到了人们的生活中。

教会在艺术和文化方面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中世纪欧洲的艺术和文化与宗教息息相关。

教堂是中世纪欧洲建筑中最重要的建筑之一,教堂里装饰丰富,音乐和歌曲也是由教堂发展而来。

艺术则以宗教主题为主,大量的艺术品表现了基督教的故事和信仰,例如不少的彩绘染窗、壁画、雕像等。

二、宗教道德与宗教仪式中世纪欧洲的宗教里,人们对于宗教道德和宗教仪式也赋予了重要的意义。

宗教道德是人们在宗教信仰的基础上思考人生和行为准则的思想观念和信仰。

在教会的号召下,中世纪欧洲人们遵循着基督教的原则和规定,例如行善、弥补罪孽、对待他人好等。

这些原则和规定不仅是为了自己的安宁和快乐,也是为了使得整个社会更加和谐和平稳。

而宗教仪式则是宗教信仰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宗教仪式包括祈祷、礼拜、圣餐等等,都是连接上帝和信徒之间的桥梁。

人们通过参与宗教仪式,感受到上帝的存在和引领,得到安慰和支持。

宗教仪式也是人们表达敬意和爱心的方式之一。

在中世纪欧洲,很多人会在教堂生命开始和结束的时候参加宗教仪式,例如洗礼、圣餐、婚礼、葬礼等。

三、中世纪欧洲的哲学思想中世纪欧洲的哲学思想也是宗教的影响下逐渐发展起来的。

在中世纪欧洲,哲学思想主要是围绕着宗教和神学进行探讨的。

多数哲学家的研究方向也是集中在透彻阐释宗教信仰和教义。

西方文论笔记

西方文论笔记

有两种东西,我们对它们的思考愈是深沉和持久,它们所唤起的那种愈来愈大的惊奇和敬畏就会充溢我们的心灵,这就是繁星密布的苍穹和我心中的道德律。

[康德]西方文论讲稿前言西方文论呈现的方式大体有三种:一种是在一些哲学家、政治家、宗教家、美学家的著作中包含着的文学理论。

第二种是诗人作家著书立说谈他们的文学见解。

第三种是19世纪以后才有的专门的文学批评家、理论家写的文艺理论论著。

西方文艺的发展可以分为古代、近代、现代、后现代四个阶段,西方文艺理论的发展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也可以分为古代文论、近代文论、现代文论的后现代文论四个历史阶段: 古典文论:古希腊文论——新古典文论古希腊文论­——罗马古典主义文论——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文艺思想——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思想——新古典主义近代文论:启蒙主义——自然主义启蒙主义——德国古典美学文艺理论——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实证主义和自然主义 现代文论:唯美主义——结构主义唯美主义——直觉主义——象征主义与意象派诗论——现代心理学文艺理论——俄国形式主义——现象学与存在主义文学理论——英美“新批评”——结构主义后现代文论:解构主义——后殖民主义解构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阐释—接受理论、读者反应批评——女权主义批评——新历史主义批评——后殖民主义批评学习西方文论应注意影响西方文论发展的以下几种因素:第一,注意西方文学艺术创作的发展变化与文艺理论发展变化的关系。

第二,注意西方社会生活的演变,特别是政治生活的变化对西方文艺理论发展的重要影响。

第三,注意哲学思潮的变化对西方文艺理论的影响。

第四,注意基督教神学对西方文艺理论的影响。

第五,注意语言学、符号学的发展对西方文艺理论的影响。

第六,注意西方文论研究重点的转移和自身范畴的演变,文学艺术理论是在文艺实践发展的基础上,受政治、哲学等条件的影响而发展的。

古希腊的文艺理论第一节 古希腊早期的文艺思想1.毕达哥拉斯的“数的和谐”理论毕达哥拉斯(约公元前580-约前500)西方最早的哲学家之一,主要贡献在哲学、数学、天文学、医学、美学等方面。

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思想

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思想

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思想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思想一、经院哲学1、社会背景1)西欧中世纪基督教会的概况中世纪基督教会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5~10世纪末,基督教逐步与统治阶级相结合。

最早接受基督教的是法兰克洛维,查理大帝为维持其不稳定的帝国,与教皇结为联盟,他以武力保护教皇利奥三世,教皇为他加冕。

第二阶段:11~13世纪末,基督教全盛时期,教会逐步凌驾于世俗政权之上。

1075年教皇格利哥里七世颁布《教皇敕令》。

13世纪教皇英诺森三世废黜二个德国皇帝,迫使英王、波兰、凶牙利、丹麦、葡萄牙诸王归属于他。

第三阶段:14~15世纪,封建制度与基督教会同时衰弱。

14世纪农民运动和宗教异端运动给基督教会以沉重打击。

它与城市反僧俗封建领主的压迫相联系。

其中以12世纪中叶法国南部的阿尔比派所发动的反教会斗争最为剧烈,为此,英诺森三世组织了十字军进行东征。

1233年在各教区建立了宗教裁判所。

2)西欧封建社会的社会阶层世俗:国王---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骑士教会:教皇---大主教---主教---修道院长---神甫---修士(女)教会不仅是宗教机构,还拥有大量土地,通过征收什一税剥削农民,并享有政治特权。

教会的基本理论是教父学,包括上帝创业说、三位一体说和原罪说。

3)政体:教会和世俗封建主联合专政。

2、经院哲学经院哲学是在古代教父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更加理论化、系统化的基督教神学。

它用哲学的形式为宗教神学作系统论证,为封建统治作辩护。

由于学习这种哲学的僧侣终年圈在专门的学院里读经学道,运用极其烦锁的从概念到概念的诡辩论手法为神学教条作论证,争论一些无聊的问题,因此又被称为烦琐哲学。

它有二个流派:①唯实论。

认为普遍观念(一般、共性)是独立于并先于具体事物(个别)而存在的实体,个别事物由普遍观念所派生。

以此对基督教的原罪说进行论证。

②唯名论。

认为个别事物是客观存在的实体,离开个别,一般是不存在的。

基督教与中世纪文化的主要成就

基督教与中世纪文化的主要成就

基督教与中世纪文化的主要成就政治制度: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西方进入了封建时代封建采邑制度:围绕土地封授建立起的封君封臣制,封臣对领主必须效忠,同时还要担任军事方面的义务。

骑士制度:骑士是领主阶级的武装力量,用武力和战斗来维护封建领主的统治服务。

骑士以“忠君、护教、行侠”为基本准则。

神学与哲学:神学支配哲学奥古斯丁神学:中世纪前期基督教理论核心《忏悔录》、《论幸福生活》、《基督教学说》、《论灵魂不朽》、《上帝之城》经院哲学:在教会、修道院学校和大学中生存的哲学神学。

托马斯*阿奎纳:用亚里士多德学说改造神学理论的多米尼克修会的代表。

代表作:《反异教大全》、《神学大全》西方宗教史上证明上帝存在的五种方法:“因果律证明”或“宇宙论证明、”“目的论证明”或“自然神学证明”。

教育:修道院:最早承担了中世纪教育机构的职能学习内容:一类是所有人必修的“七艺”,二类是少数人深造的神学文学:宗教文学、英雄史诗、骑士文学、市民文学宗教文学代表作品:奥古斯丁《忏悔录》、《论上帝之城》,法国圣徒传《圣徒列瑞行传》、《圣女列奥卡迪行传》英雄史诗代表作品:部落英雄史:盎格鲁-撒克逊《贝奥武甫》,日耳曼人《希尔德布兰特之歌》,冰岛《埃达》和《萨迦》,芬兰《卡勒瓦拉》转型英雄史:法国《罗兰之歌》、西班牙《熙德之歌》、德国《尼伯龙根之歌》、俄罗斯《伊戈尔远征记》骑士文学:抒情诗:流行于法国南部一带,以骑士和贵夫人恋情为主。

代表诗人:马卡布鲁、波恩鲁代尔、阿拉马农。

叙事诗:骑士为了荣誉或爱情进行冒险的故事代表作品:古代系统:《亚历山大传奇》、《特洛伊传奇》不列颠系统:英国《高文爵士和绿衣骑士》、法国《朗斯洛》、德国《特里斯丹和绮瑟尔特》拜占庭系统:比较离奇市民文学代表作品:《列那狐传奇》中世纪文学领域最伟大的诗人:意大利——但丁作品:《神曲》、《新生》、《飨宴》、《论俗语》、《帝制论》《神曲》分:《地狱》、《炼狱》、《天堂》艺术:为基督教服务的教堂建筑风格:罗马式风格和哥特式风格罗马式风格特征:厚实石墙、大角柱、窄窗户、半圆拱门代表性教堂:意大利-比萨大教堂、米兰-圣安布罗斯教堂、法国-卡昂圣艾蒂安教堂、图卢兹-圣沙宁教堂、德国-美因茨大教堂和沃姆斯大教堂哥特式风格特征:轻巧的扶壁、高耸的塔尖、修长的圆柱、多重的柱廊、精致的花窗格、尖形的拱门代表性教堂:法国-巴黎圣母院和兰斯大教堂、德国-科隆大教堂和乌尔姆教堂、英国-坎特伯雷大教堂和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意大利-米兰大教堂雕刻和绘画艺术:体现在教堂内部装饰上罗马式雕刻代表作:法国-圣皮埃尔修道院教堂大门上的浮雕《最后的审判》哥特式雕刻代表作:巴黎圣母院群雕《最后的审判》、夏特大教堂群雕《众圣徒》中世纪最有影响的画家:佛罗伦萨的乔托(第一位用三维空间构图)音乐:为宗教服务五线记谱法的创造者:修士圭多科学:主要体现在经验观察和实用科学鸟类动物学家:德意志皇帝腓特烈二世《猎鹰术》著名医师:意大利维拉多瓦的阿诺德《外科实务》波伦那的威廉《外科》科学家:大阿尔伯特、罗吉尔-培根罗吉尔-培根:是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讲 中世纪神学基督教文艺思想
信仰的中世纪
“那个时候,沙漠里住着大队的隐士。……那种 隐遁的修士们和修道者们是非常节食的,每天到 太阳落山之后,才吃他们的面包,夹着一点食盐 和意沙伯(hysope)的叶子。这便算他们一天的 食料了。……他们都谨守着禁欲主义,穿着惩戒 自己的带子和罩满眼睛的肩挂。长夜的默想后, 便去睡在光秃秃的地上,祈祷,唱圣歌。总之, 他们每天完成那伟大的忏悔和苦行。为了思想到 人类生来的罪恶,他们不仅拒绝肉体的欢乐和满 足,并且拒绝了那时候的人以为人身必须的保健。 他们以肉体的疾病惩戒灵魂的卑污,以为身体的 溃烂和创伤正是最光荣的装饰。”
《旧约》分三部分:经律、先知、圣著。经律即“摩 西五经”,指《创世纪》、《出埃及纪》、《利末 纪》、《民数纪》、《申命纪》。这里面有上帝创天 造地,伊甸乐园,洪水方舟等神话,还有关于犹太族 祖先亚伯拉罕、雅各以及摩西的传说,其它则是犹太 教规。先知即先知书。一部分是以色列和犹太立国亡 国的史记,如《约书亚纪》《列王纪》和《尼希米 纪》;一部分是历代先知的言论集,如《以赛亚书》, 《耶米利书》等等。圣著是诗文集,古犹太民族的文 学遗产,如《诗篇》,《雅歌》和《约伯纪》等。
世界的表象,只是真理的象征符号;
2、基督教神学将词语看做是象征符号,世界 是上帝的文本,上帝所写的书,有待于基督 徒去辨读的符号体系。
3、为后世的阐释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基督教是欧洲的第一大宗教,起源却是在亚洲 的中东地区。公元一世纪,基督教起源于巴勒 斯坦的犹太教,创始人耶稣,因其在信徒口中 被称为“基督”(救世主),而被称之为基督 教。
基督教的经典《圣经》分为《旧约圣经》和《新约圣 经》。《旧约圣经》是原犹太教的经典。所谓的“约” 是指上帝与犹太民族在西奈山订下的盟约,即上帝许 下的拯救犹太民族的诺言。基督教也将犹太教的经典 纳入自己的《圣经》,称之为“旧约”,而把耶稣以 及门徒的事迹与言论称之为“新约”。
受罗马帝国政府的迫害,但影响越来越大;
公元325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堡皈依基督 教,召开尼西亚会议,法律规定基督教为合 法。
公元392年,罗马尊基督教为国教,标志着 以基督教为核心的欧洲文化圈的形成。
公元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日尔曼人破坏 罗马帝国的文化,却接受了罗马的国教—— 基督教。
此后,随着欧洲人的活动,基督信仰被带到 世界各地。
托马斯·阿奎那运用亚里斯多德的思想重新诠 释基督教思想,用逻辑理性证明的方式证明基 督教教义,开辟了基督教神学理性化的另一条 阐释路径。当尼采高喊“上帝死了”的时候, 一些神学家认为,这只不过表明基督教形而上 学神学体系中的“上帝”之死。(现代主义反 理性思想的由来)
“隐喻”和“解经”
隐喻解经学说(Allegorical exegesis) 1、新柏拉图主义者认为,现实世界只是理念
基督教的《新约圣经》包括四个部分:福音 书、使徒行传,使徒书信,启示录。它不仅 是基督教的经典,也是重要的历史文献。其 中直接或间接地提到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
不论是《旧约》还是《新约》,除去宗教意 义之外,它们本身还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它们被译成各国文字之后,对各国,尤其是 对西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深受柏拉图思想的影响(上帝是美的本体,文学艺术是 神学信仰的敌人),偏重于对于信仰的纯粹激情诠释, 对圣经神话的证明也主要是一种诗意的想象和抒情,而 不是逻辑的证明。
对基督教与柏拉图主义传统的融合,使基督教的灵修主 义和神秘主义对精神体验与探索具有独特的思想价值, 使人们可以在神秘的诗意体验中自由展望审美的自由和 想象的自由,为人类的心灵保留一片自由天空。所以后 来的德国浪漫主义首先便是从中世纪的传统中来寻找理 论资源。西方现代诗学的浪漫化、体验化。诗化的哲学 都和这一传统有关。可以说构成了基督教神学阐释的一 条独特路径。
文论综述
中世纪的文论在总体上和具体文学、文 化的大背景是相适应的。文艺思想也大致 经历了从仇视文艺到探索文艺的内在规律 的过程。早期的思想家们常常根据自己的 信仰,列数文艺的罪状,否定文艺。他们 主要是从基督教的立场来谴责文艺。后来 教会文学兴起,思想家们在神学体系中阐 述自己的文论思想,其中对与基督教精神 相合的寓意、象征等手法,做了深入的探 讨。
代表理论家
奥古斯丁《忏悔录》 托马斯·阿奎那
奥古斯丁(公元350—430)
在《忏悔录》中,他 以富有感情的语言描述了 自己的忏悔意识,忏悔自 己在青少年时期竟同世俗 青少年一样玩耍、嬉戏、 热爱文艺、爱听虚构故事 等等,以自己怎样从世俗 的人到虔诚基督徒的思想 转变过程,歌颂天主的 “伟大”,宣传基督教教 义。奥古斯丁在上述著作 中阐述了他的文艺观点和 美学观点。
法郎士《黛依丝》
信仰的中世纪
“中世纪”是文艺复兴时期,大约1450年 有一个叫布希(G、A、Bussi)的人首先提 出来的一个历史概念,指文艺复兴时期同 古希腊罗马时期之间的一千年。
公元330年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大帝迁都 拜占庭,罗马帝国走向分裂,395年正式分 裂为东西两部分。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东罗马帝国继续存在,直至1453年被奥斯 曼土耳其人所灭。历史学家一般把从476年 西罗马灭亡,到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这 一千来年的历史称为中世纪。(5-15世纪)
奥古斯丁的象征理论。

托马斯·阿奎那
托马斯·阿奎那(1225一1274) 意大利神学家和经院 哲学的代表人物。出生于意大利贵族家庭。幼时 受过修道院教育,后来在那不勒斯大学读书。20 岁作为修道士派往巴黎,跟从亚尔培特研究经院 哲学,26岁时完成了神学研究,30岁时取得教师 资格,先后在那不勒斯、科隆、巴黎、罗马等地 讲授神学和哲学。其学说称为托马斯主义,著作 有《反异教大全》、《神学大全》等。33岁后担 任罗马教皇的神学顾问和皇帝的政治顾问,48岁 时在法国里昂死于出席宗教会议的途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