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空气滤清器进气软管总成设计规范

合集下载

汽车空气滤芯管理规定(3篇)

汽车空气滤芯管理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汽车空气滤芯的质量和使用安全,提高汽车排放标准,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在我国境内生产、销售、使用汽车空气滤芯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汽车空气滤芯,是指用于过滤空气中的尘埃、颗粒物等污染物,保证发动机正常运行的汽车零部件。

第四条国家对汽车空气滤芯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度,确保产品质量和环境保护。

第二章生产管理第五条汽车空气滤芯生产企业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有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生产规模和工艺水平;(二)有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保护措施;(三)有必要的生产设备和检验设备;(四)有稳定的原材料供应渠道;(五)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和熟练的操作人员。

第六条汽车空气滤芯生产企业应当遵守以下规定:(一)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汽车空气滤芯的强制性标准;(二)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确保产品质量;(三)加强原材料采购管理,确保原材料质量;(四)建立健全生产记录,确保生产过程的可追溯性;(五)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七条汽车空气滤芯生产企业应当对其产品进行质量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

质量检验内容包括:(一)外观质量;(二)结构尺寸;(三)过滤效率;(四)耐久性;(五)其他相关指标。

第八条汽车空气滤芯生产企业应当对其产品进行标识,标识内容包括:(一)产品名称;(二)规格型号;(三)生产日期;(四)生产批号;(五)执行标准;(六)生产企业名称和地址。

第三章销售管理第九条汽车空气滤芯销售企业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有合法的营业执照;(二)有固定的经营场所;(三)有必要的仓储设施;(四)有熟悉汽车空气滤芯业务的人员;(五)有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

第十条汽车空气滤芯销售企业应当遵守以下规定:(一)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汽车空气滤芯的强制性标准;(二)销售的产品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和质量要求;(三)不得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四)不得销售未经检验合格的产品;(五)不得销售超过保质期的产品。

Q -FT A152 轻型载货汽车进气橡胶软管总成技术条件(发布稿)

Q -FT A152 轻型载货汽车进气橡胶软管总成技术条件(发布稿)

5.2.3 抽验项目以每 100 件为一批,按 GB/T 2828.1 一般检查水平Ⅱ进行抽样和检查 A 类项目,取
3
Q/FT A152-2008
AQL=1,则 Ae=2,Re=3,若出现 A 类不合格,则本批产品不得出厂。 5.3 定期检验 5.3.1 定期检验的项目及检验频率见表 3。
表 3 定期检验项目及检验频率
耐负压性能
在-40 ºC~120 ºC 的温度变化范围内
指标
增强胶管
内胶层
外胶层
70±5(按合成橡胶牌号)
≥7.0
≥8.0
≥250
≥300
无裂纹
在 2 倍放大镜下不应出现龟裂
120 ℃×70 h -25 +20 -10
-10~10 1 号标准油,100 ℃×70 h
≤10 ≤-15 ≤-15 ≤-20 沸点状态×168 h ≤10 ≤-10 ≤-15 -5~10 无裂纹 -40 ℃×2h ≥0.7 ≥1.47
3 技术要求
3.1 橡胶软管应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制造,并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3.2 轻型载货汽车进气系统用橡胶软管按胶管材质可分为进气系统硅胶管和进气系统普通三元乙丙胶
1
Q/FT A152-2008
管(三元乙丙橡胶管简称为:橡胶管。下同)。 3.3 硅胶管
轻型载货汽车进气系统用硅胶管的应符合 Q/FT A113 的规定。 3.4 橡胶管 3.4.1 橡胶管按结构分为带增强层的橡胶管和带增强层的钢丝缠绕波纹橡胶管两类。带增强层的橡胶 管的结构是由内胶层、增强压(多层纤维缠绕)和外胶层构成。带增强层的钢丝缠绕波纹橡胶管(以下 简称波纹橡胶管)的结构是由螺旋形钢丝骨架,内胶层、增强层(多层纤维缠绕)和外胶层构成。 3.4.2 橡胶管胶料及橡胶管的物理机械性能指标应该符合表 1 的规定。

某车型进气系统空气滤清器的设计

某车型进气系统空气滤清器的设计

10.16638/ki.1671-7988.2017.17.022某车型进气系统空气滤清器的设计赵灿,刘杏(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200)摘要:文章总结了发动机进气系统的设计流程及一些设计经验,并以某越野车为例,阐述了空气滤清器进气量以及进气管道的计算方法,介绍了进气系统布置时应注意的事项,为选择合适的进气系统布置方案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空气滤清器;进气管道;设计中图分类号:U4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988 (2017)17-60-03Design of airfilter for air intake system of a certain modelZhao Can, Liu Xing( Shaanxi Heavy Automobile co., Ltd., Shaanxi Xi`an 710200 )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design flow and some design experience of the engine intake system. Taking an off-road vehicle as an example,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air intake and the calculation method of the intake pipe, and introduces the installation of the intake system.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selecting the appropriate air intake system layout program.Keywords: Air filter; Intake system; DesignCLC NO.: U462.1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671-7988 (2017)17-60-03前言汽车的进气系统就是把空气导入发动机气缸的零部件集合体的统称,发动机进气系统为发动机提供一条进气系统阻力小,充气效率高,可燃混合气均匀,涡流强度大的进入发动机缸体的通道。

发动机各主要系统设计规范

发动机各主要系统设计规范

发动机各主要附件系统设计规范一、进气系统1、空气滤清器:1.1 根据发动机排量、额定转速、增压度等严格按计算结果,确定空滤器额定空气流量(计算公式及方法见附件1)。

1.2 参照国际标准规定并结合我公司Q/FT A002《干式空气滤清器总成技术条件》的标准要求,确定空滤器的原始进气阻力、最大进气阻力、原始滤清效率、粗滤效率等技术参数。

1.3 牵引车等公路运输车辆,粗滤效率应不低于75%(卧式安装复合式空滤器)或87%(立式安装复合式空滤器),自卸车等经常在工地上,或在灰尘较多环境下运行的车辆,应配装粗滤效率不低于90%的双级带旋流管的沙漠空滤器。

空滤器试验用灰尘应不低于JB/T9747标准要求。

1.4 根据国内道路状况,空滤器必须加装安全滤芯。

并且应配装空滤器阻塞报警装置。

1.5 确保空滤内部清洁,各焊接或连接部位密封可靠。

1.6 空滤器出气口为了保证密封,应用圆形管,并要求接口处有一凸缘和止口,以保证密封和不会松动。

1.7 为了保养和清洁方便,在空滤器最底端部位要加装排尘袋,并保证排尘袋子不靠近污染大的地方。

1.8 空滤器进出管走向避免肘关节现象。

中冷器:、2根据发动机的有关技术参数先用理论计算公式初步确定中冷器的总散热面积,并在此基础上增加10%~15%的余量(计算公式及方法见附件1)。

根据水冷散热器的外形尺寸及整车空间尺寸,确定最合理的中冷器芯体尺寸,并尽可能加大迎风面积。

为了提高进气效率,减少增压后的空气压降,应尽量使中冷器进、出气口内表面光滑,并保证各连接和圆角处无死角、急弯。

还应考虑气室大小、形状对效率的影响。

根据发动机增压后最大空气压力,确定中冷器密封试验的气压。

欧Ⅱ发动机取250kPa,欧Ⅲ取300kPa,时间均为不低于2分钟。

并保证中冷器进、出气管直径不能小于发动机的进、出气口直径。

中冷器技术条件中应明确在生产、运输及使用过程中,确保内部清洁,无残留物。

管路:、3由于中冷器通常与水冷散热器一起通过软垫安装在车架上,而发动机也是通过悬置软垫固定在车架,考虑到两部分振动频率不一致,为了提高进气系统各接口不会由于振动产生松动及泄漏,因此各接口必须安装有一定伸缩量的弹性软管,两个硬管之间的距离不小于管径的2倍。

汽车进气系统(空气滤清器)checklist

汽车进气系统(空气滤清器)checklist

1法规校核无无2重大历史问题无无3功能校核1.总成原始进气阻力:空抽10min后,按额定流量的40%、60%、80%、100%、120%测取和记录各点下的压力降;(不大于1.8Kpa;)2.原始滤清效率:用270目石英砂,0.5g/m^3的浓度加灰,加灰量为20g或6倍于每分钟体积流量(m^3/min)(二者取大值);纸式滤芯:99.5%;无纺布:99%3.寿命终了滤清效率:实验终止条件:原始进气阻力增加2Kpa或在额定空气流量下的滤清效率下降到99%;((纸质:99%;无纺布:98.5%)4.储灰能力: (一倍的额定空气体积流量)合格品≥ 0.6Q;一等品≥ 0.8Q5.总成实验室寿命:总成寿命应不小于4h(B为实验过程中总的加灰量,g;qve为额定空气流量,m^3/h;)6.额定空气流量:7密封性:在原始滤清效率试验或总成寿命结束后,检测各密封部位有无漏灰现象;8.进气阻力复原率小于规定值:≥ 85%9.滤芯面积: A=qνe/k;k─表面空气体积流量系数,通常在0.01~0.035之间;A1─纸质滤芯有效过滤面积,cm²;滤芯时的实际过滤面积应是:A=(1.5-2)A110.滤芯折距: 折距(t ) 通在2.5~3.5mm,折距又由滤纸的厚度δ限制,t最小值为2δ,通常t≥3δ以上.11.折数: 折数=L/t=A/2×折高×折宽12.折高:不得大于55mm(纸质)13.空滤体积:4~5倍的发动机排量;14.空滤滤芯离下壳体要保持一定距离:15.空滤下壳体要在最低点位置开直径2mm的排尘孔;1.原始滤清效率是否达到规定要求;2.总成原始阻力是否达到要求;3.总成实验室寿命值是否达到要求;4.各密封部位应无漏灰现象;5.要求进气阻力复原率大于规定值。

6.整个进气系统的真空度(流量/进气截面积是否满足要求)4布置校核1.引气口布置:1)引气管口布置在远离前舱位置,进气口处温度不宜过高,不要高于环境温度15度;2)进气口应避免吸入雨、雪及发动机排出的废气;3)进气口应避开机仓的负压区,集尘区,甩泥区,轿车空滤器的进气口一般置于汽车的前脸;2. 空气滤清器体积:4~5倍的发动机排量;3.是否有足够进风量,过渡风道是否平顺4.设计空滤进气口的位置时,要考虑后面引气管的走向及布置;是否满足目标要求5安装机构校核1.目前空滤器上下壳体一般都是两种固定方式:1.自攻螺钉固定;2.钢丝卡扣式固定;3.钢板弹簧卡子固定4.下壳体固定点位置埋螺母,通过螺栓固定。

发动机各主要附件系统设计规范标准

发动机各主要附件系统设计规范标准

主机附件系统设计规范一、进气系统1、空气过滤器:1.1根据发动机排量、额定转速、增压程度等,严格按照计算结果,确定空气滤清器的额定风量(计算公式及方法见附录1)。

1.2参照国际标准和我公司Q/FT A002《干式空气过滤器总成技术条件》的标准要求,确定空气过滤器的原始进气阻力、最大进气阻力、原始过滤效率、粗过滤效率和其他技术参数。

1.3对于拖拉机等道路运输车辆,粗滤效率不应低于75%(水平安装复合空气滤清器)或87%(垂直安装复合空气滤清器)。

多环境运行的车辆应配备带旋流管的两级沙漠空气滤清器,粗滤效率不低于90%。

空气过滤器试验所用粉尘不得低于JB/T9747标准的要求。

1.4根据国家路况,空气滤清器必须配备安全滤芯。

并应配备空气过滤器堵塞报警装置。

1.5确保空气过滤器清洁,焊接或连接部位密封可靠。

1.6为保证空气滤清器出口的密封,采用圆管,接口处需加法兰和挡块,保证密封不松动。

1.7为方便维护和清洁,应在空气过滤器的底端安装集尘袋,并确保集尘袋不靠近高污染的地方。

1.8空气滤清器进出水管的方向避免了弯头接头的现象。

2、中冷器:2.1 根据发动机相关技术参数,利用理论计算公式初步确定中冷器总散热面积,并在此基础上增加10%~15%的余量(计算公式见附录1和方法)。

2.2 根据水冷散热器的外形尺寸和车辆的空间大小,确定最合理的中冷器芯体尺寸,尽可能增加迎风面积。

2.3 为提高进气效率,降低增压后的空气压降,中冷器进、出风口表面应尽量光滑,并保证各处无死角和急弯连接和圆角。

还应考虑腔室尺寸和形状对效率的影响。

2.4 根据发动机增压后的最大气压确定中冷器密封试验的气压。

欧II发动机250 kPa,欧III发动机300kPa ,时间不少于2分钟。

并保证中冷器进出水管的直径不能小于发动机的进出水管的直径。

2.5 在中冷器技术条件中,应规定零件在生产、运输和使用过程中清洁无残留。

3、管道:3.1 由于中冷器通常与水冷散热器一起通过缓冲垫安装在车架上,而发动机也通过悬挂缓冲垫固定在车架上,考虑到两部分的振动频率不一致,为了改进进气系统,各接口不会因振动造成松动和泄漏,各接口必须配备有一定伸缩量的弹性软管,两硬管间距不小于2乘以管道直径。

汽车塑料进气歧管总成技术条件

汽车塑料进气歧管总成技术条件

T20 Q江苏东方汽车装饰件总厂企业标准Q/321181 QDA 003-2008汽车塑料进气歧管总成技术条件2008-03-01发布 2008-04-01实施江苏东方汽车装饰件总厂发布Q/321181 QDA 003-2008前言本厂生产的汽车塑料进气歧管总成因无相应的国家及行业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特制定该产品的企业标准,作为组织生产,销售和监督检查的依据。

本标准主要技术指标参照GB18296-2001《》。

本标准编写格式符合GB/T1.1-2000规定。

本标准由江苏东方汽车装饰件总厂提出并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姜锁军。

本标准于2008年3月1日首日发布,2008年4月1日复审。

汽车塑料进气歧管总成技术条件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汽油、柴油)塑料进气歧管的分类与命名、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汽油、柴油)等各类塑料进气歧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或修订版本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2828.1-2003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一部分:按接受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JISD1601-1995 汽车零件振动试验方法3.分类与命名4.要求4.1 进气歧管应按照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条件,顾客的最终要求进行制造,并符合本标准规定要求.4.2 进气歧管原料采用PA6+30%GF,或按顾客和图纸要求(如PA66)。

4.3 尺寸公差进气歧管未注尺寸公差应符合表1 的规定表14.4形位公差进气歧管未注形位公差应符合表2 的规定表24.5壁厚及焊接面要求壁厚依据按照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条件,公差为±0.2本体各部件焊接高度一般设计为4±0.5,要求焊接后,翻浆均匀、溶融均厚(≤±0.3)。

汽车进气系统的匹配设计、空滤器的匹配原则和布置要求讲解

汽车进气系统的匹配设计、空滤器的匹配原则和布置要求讲解

第二节
进气系统匹配设计要求
1. 进气口位置应设置在少尘防雨和防水,以及吸不 到热空气的地方,进气口应设计的没有锐弯和急剧 的面积改变。 2. 标定工况下进气阻力≤4kPa(管路0.5kPa,空滤 器3.5kPa)。 3. 空气滤清器前应进行防水设计或安装适当的除湿 系统。 4. 管路应能承受足够的真空而不塌瘪(9.8KPa下保持 3min,外形尺寸变化率小于5%)。 5. 系统管路不与其它部件磕碰,较长的管子应有支 撑。
二、中冷器分类
1、按照冷却介质的不同,常见的中冷器分为: 优点 风冷式 成本低 结构比较简单 缺点 散热效率不高 管路布置比较长 风冷式 水冷式
复合式油浴式空气滤清器总成
复合式油浴式空滤器总成主要用于 路况比较差的矿用自卸车上。空气 从进气口1通过进气道2到达油面3; 由于空气的流动使油面上升到一级 滤网4,经过旋流叶片5使油、气、 灰尘的雾化物继续上升到二级过滤 网6,到达气体通过腔7,此气体的清 洁度为93%(利用机油有粘抚灰尘的 功能);再往上是滤清器的滤纸8,经 过安全滤芯9,从滤清器的出气口进 入发动机的气体清洁度为99.6%, 因此油浴式滤清器使空气更清洁。 图中: 1进气口 2进气道 3油面 4一级过滤网 5旋流叶片 6二级过滤网 7 空气通过腔 8滤 纸 9安全滤芯 10出气口
四、空气滤清器的布置要求
1、空气滤清器排尘口的安装位置应尽可能远离发动机表面 和汽车迎风面。否则会进气温度高 2、在空气滤清器与进气管路之间增加软连接。 3、空气滤清器与消音器布置太近时,应在空气滤清器之 间加装隔热挡板,否则会进气温度高。 4、空气滤清器原始进气口应尽可能高,并且其截面积是 空滤器进气口的1.5倍左右,以确保能吸进清新、足量的空 气。 5、空气滤清器原始进风口不能布置在发动机机舱以内,否 则进气温度过高,且容易吸入风扇吹来的热风、杂物和路面 积水,容易堵塞原始进风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