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 田 会 议

合集下载

《古田会议决议》的践行机制对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启示

《古田会议决议》的践行机制对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启示

位 、 想政 治 教 育 内容 的科 学性 、 育 方 法 的 灵 活 性 扣 针 对 性 以及 强 调 教 育 者 自身素 质 提 高的 重 要 性 , 思 教 而在 实 践 中 实现 了思 想政 治教 育 的知 行 统 一 , 立 了 良好 的践 行 机 制 。社 会 主 义核 心价 值 体 系重 在 建设 , 出发 点和 建 其 归宿 点 在 于把 社 会 主 义核 心 价 值体 系转 化 为人 民 的价 值认 同和 自觉 追 求 。《 田会 议 决议 》 的 践行 机 制 对 大 学 古
程 ,外化 过程 是提 高个 体外 显行 为的实 践价值 的
过 程 , 论 的力量最 终要 在实 践 中表 现 出来 。 理 内化 是 外化 的基础 和前 提 , 化是 内化 的外显 和表 现 , 外 通过 内化 与外化 , 实现被 教育者知 、 的高度统 一 。 行 ( )党和军 队建设 的迫 切需 要— —《 田会 一 古 议 决议》 践行 的强大 内驱 力 要 实现 受 教 育者 对 思想 理 论 的认 知 和认 同 ,
式是 内化 的催化 剂 ; 思想理论 的认 同和信念是 理 对 论 内化 的恒 久力量 。各 个要 素在教 育者 的教育 活
动 中相互 作用 , 现 由“ 实 社会要 我这 样做 ” “ 要 向 我 这 样做 ” 的转 变 , 成思 想 的内化机 制 。外化是 将 形 个 体 品德 意 识 转 化 为 行 为 表 现 和 行 为 习 惯 的 过
人 的行 为 的指 向或引 导上 。思想 政治 教育 的践行
机 制是 指通 过 内化 和外 化两 个过 程 ,实现被 教育
者 的知 、 统一 。 行 内化是 指人 们在 思想 政治教 育过 程 中 , 社会 发 展要 求 的思 想 、 念 、 范 纳入 自 将 观 规 己 的态 度体 系 , 为 自己意识 体 系有机 组成部 分 。 成

第2课—中国古代土地制度

第2课—中国古代土地制度

基础回顾
一、废井田,开阡陌 中 国 古 代 的 土 地 制 度
(井田制) 土地制度
二、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
(封建土地私有制)
经营方式
三、 租佃关系的日趋普遍
(土地私有制下生产经营方式的变化)
一、废井田,开阡陌
(井田制)
原始社会实行土地公 有制,为什么这种制 度到了商周时期会遭 到破坏?
氏族公有 集体耕种 平均分配
知识运用:
1.下列有关商周时期井田制的表述,错误的是( A ) A.是一种贵族所有的土地制度 B.西周是井田制的鼎盛时期 C.井田制中有“公田”和“私田”之分 D.主要耕作方式是奴隶的集体劳动 2.战国以来,土地私有制的主要形式不包括( C ) A.君主土地私有制 B.地主土地私有制 C.官田 D.自耕农土地所有制 3.租佃关系普及全国,成为农村经济中的主要形式 是在( D ) A.秦代 B.隋唐 C.宋代 D.明清时期
能力提升
(1)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的发展历程?
土 地 制 度 原始社会
土地公有制
私 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 奴隶社会有 地所有制——井田制 化 封建社会 土地私有制——君主、地主、自耕农Βιβλιοθήκη (2)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
特点一
特点三
特点二
土地制度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发展线索 (课堂小结)
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 井田制(贵族土地所有制) 封建土地私有制 (地主私有土地)
C
14、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租佃关系叙述,不正确的 是:( ) A.租佃方式最早在战国时期开始出现 B.在宋代租佃的方式下,主要地租形态是货 币地租 C.明清时期,租佃制普及全国,成为农村经 济中的主要形式 D.封建社会末期,租佃关系占主要地位,但 也出现了雇佣关系

《古田会议决议》中心理疏导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与现实启示

《古田会议决议》中心理疏导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与现实启示

术学院学报二○二三年第十六卷第六期︵总第九十二期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1],青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关乎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关乎高校的高质量育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后出台《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等文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上强调:“要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2]关注心理疏导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良传统,《古田会议决议》对心理疏导方法的运用树立了良好的典范。

我们应当从党的经典文献中汲取智慧,有机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并与当前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充分发挥心理疏导作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古田会议决议》形成前红军党内的思想心理状况1929年红四军入闽后,红军党内逐渐暴露出非无产阶级思想大量存在的问题,同时军事行动频繁,红四军在几次战斗中失利,导致红军党内出现思想混乱、情绪低迷的状况,党中央注意到士兵们的思想和心理状态,决定及时肃清不正确思想,对士兵们进行心理疏通与引导,帮助他们树立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认知并落实在行动上。

(一)红军队伍成分复杂红军队伍成分复杂,,导致非无产阶级思想大量存在1928年12月,湘赣敌军对井冈山发动新的“围剿”。

为摆脱困境,1929年1月,在召开前委、特委、军委及地方党组织负责人的联席会议之后,红四军主力转向赣南,于3月、5月和10月三次入闽。

随着红四军向赣南、闽西胜利进军,红军队伍有了较快发展,同时也暴露出一些思想和作风上的问题。

红军中的很多骨干力量是来自于旧式军队,还有大量的农民及其他小资产阶级,阶级成分较为复杂,再加上当时处于游击战环境,红军队伍各处分散,不便集中管理,导致旧军队中的一些作风和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大量冒头,充斥在红军党内,其中较为突出的是个人主义、单纯军事观点、流寇思想和军阀主义残余。

古代公文

古代公文

古代公文重点总结1、古代公文文种:(1)誓:是出兵征伐时(交战前)宣布的誓师动员令。

(2)令:上古时期,只有国君对大臣的言辞称令,到秦代,把皇后、太子对下属的文稿称为令,汉代,诸侯王下达的文稿称为令,再以后,天子诸臣都可使用。

(3)制书:是皇帝颁布的有关制度方面的文书。

制书与诏的区别:“诏”也是一种公文文种,它是一种指令性的文书,凡皇帝颁布不属于重大制度的文书都用诏,诏的分量不如制,但是诏比制用途广泛。

(4)告谕:古代公文名称,用于发布命令,使人知晓,明确。

区别玺书与上书:玺书属于下行文,上书属于上行文,是大臣给皇帝、诸侯王的奏疏(5)疏:古代公文名称,是古代大臣上给帝王论政事、提意见的文书。

也称“奏疏”,由汉文帝开始(6)议:古代公文文种,在古代,国家有大事,必集群臣于朝廷之上议论,往来辩驳。

以此来确定处理事情的事宜、方案叫“议”。

(7)檄:古代公文文种。

檄本是军用公文,但也通用于政治。

(8)教:是上级官僚对下级或百姓的一种告谕性文书。

(9)表:是古代公文文种,大臣写给国君的上行文。

是大臣表示对国君的忠诚、希望、陈说政治的诉求与愿望,其内容往往是议论和叙事,有时也带有抒情。

(10)封事:奏疏的一种,涉及机密之事,用囊密封呈进。

故曰封事。

(11)札子:公文名称,唐人奏事,非表非状者称榜子,宋人称札子,凡百官上殿奏事或官吏向长官进言议事通常用札子。

(12)敕:古代公文文种,属于下行文,主要起到使人警饬,不敢怠慢的作用。

2、古代公文基本常识:(1)《尚书》是第一部公文总集。

(2)《秦誓》有别于《汤誓》,后者乃出兵前的动员令,这是“誓告群臣之词”,有述往戎来之作用。

(3)谥法:古时贵族死后,依照其生前事迹,评定一个称号,这种制度称为“谥法”。

(4)《谏逐客书》的作者是李斯,本文在章法上,发端即表明看法,提出了全篇的总观点,即“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这一表现方法,开公文“片言居要”写法的先河。

(5)汉定礼仪,则有四品:章、表、奏、议。

宋史纪事本末营田之议译文

宋史纪事本末营田之议译文

宋史纪事本末营田之议译文熙宁二年二月庚子,神宗以王安石参知政事。

初,帝欲用安石,曾公亮力荐之,唐介言安石难大任(难当大任):“安石好学而泥(拘泥)古(古训),故议论迂阔(迂腐空阔,不切实际),若使(假如)为政,必多所更变。

”译文:熙宁二年二月庚子日,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

最初,宋神宗想要起用王安石,曾公亮大力推荐他,唐介(则)说王安石难当大任:“王安石喜爱学习却拘泥古法,不知变通,所以(他的)见解不切实际,如果让(他)处理政事,一定会有很多改变。

”帝问侍读孙固曰:“安石可相(担任宰相)?”固对曰:“安石文(文章)行(道德修养)甚高,处(安置在)侍从献纳之职可矣,宰相自有度(器度),安石狷狭少容(眼界短浅,心胸狭小),必欲求贤相,吕公著、司马光、韩维其人也。

”译文:宋神宗问侍读孙固说:“王安石能不能做宰相?”孙固回答说:“王安石的文章和德行都很好,能够胜任侍从或献纳之职。

宰相要有(宰相的)气度,王安石性情偏激,心胸狭隘,没有容人之量。

(您如果)一定要物色贤相,吕公著、司马光、韩维都是合适的人选。

”帝不以为然,竟(最终)以安石参知政事,谓之曰:“人皆不能知(了解)卿,以(认为)卿但(只)知经术(经典理论),不晓(知晓)世务。

”安石对曰:“经术(治理天下的理论)正所以经世务(社会上的事务)。

”帝曰:“卿所设施(措置,筹划),以何为先?”安石对曰:“末世风俗(社会风气),贤者不得行道(实践自己的主张或所学),不肖者(品行不端的人)得行无道,贱者不得行礼(推行礼仪),贵者得行无礼(任意胡来)。

变风俗,立法度,正方今之所急也。

”帝深纳(赞同)之。

译文:宋神宗不认为(唐介和孙固的话)是对的,最终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并)对他说:“人们都不(真正)了解你,认为你只知道治理天下的理论,不明白(如何处理)社会上的事务。

”王安石回答说:“治理天下的理论正是用来处理社会上的事务的。

”宋神宗说:“你所筹划的治国方案,把什么放在第一位?”王安石回答说:“一个朝代的末期的社会风气,(是)贤良的人不能够实践道德、正义,品行不端的人(反而)有机会不行仁义,地位卑下的人不能够推行礼义,显贵的人(却)能够任意胡来。

高考文言文翻译题

高考文言文翻译题

高考文言文翻译题一、(2016年高考新课标I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

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

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

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

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之者度耳索之果然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

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

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

公亮日:“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

”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

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

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

”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

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

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

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

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

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

明年,起判永兴军。

居一岁,还京师。

旋以太傅致仕。

元丰元年卒,年八十。

帝临哭,辍朝三日。

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

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

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

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

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7.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

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2)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2021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提升作业:6.16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2021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提升作业:6.16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整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十六发达的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48分)1.(2022·石家庄质检)清代蒲松龄在《养蚕经》中提道:“棚中猪多,囷中米多,养猪乃种田之要务。

”可见家猪对供应肥料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古代家猪的饲养( )A.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B.是农耕文明的组成部分C.推动了自然经济的产生D.是农商皆本思想的体现【解析】选B。

依据材料中“棚中猪多,囷中米多,养猪乃种田之要务”说明白家猪对供应肥料的意义,与解决温饱问题无直接关系,故A错误;家猪饲养有利于供应肥料,促进了小农经济的进展,故B正确;自然经济的产生主要得益于铁犁牛耕的使用和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故C错误;农商皆本的思想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错误。

【加固训练】《后汉书》载:“建武初……(任延)诏征为九真太守。

……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阯,每致困乏。

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

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

”这段记载反映了当地( )A.推广曲辕犁后增加了耕地面积B.开头留意精耕细作提高农业产量C.自然资源的贫乏导致生活贫困D.农夫意识的落后导致生活贫困【解析】选B。

“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提高技术以增加单位面积产量,符合精耕细作的特点,故B正确。

2.(2022·南昌联考)据古代文献记载:秦汉时期铁犁牛耕技术虽有进步,但尚未普及,占主导地位的起土、翻土农具仍以锸、锄为主。

导致此现象的主要缘由可能是( )A.冶铁技术的落后B.精耕细作的需要C.小农经济的阻碍D.耕牛的极度缺少【解析】选C。

冶铁技术的落后与否与铁犁牛耕技术的推广无必定的联系,故A错误;铁犁牛耕技术更加有利于精耕细作的需要,故B错误;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分散生产,由于财力有限,使得占用肯定财力的铁犁牛耕技术推广受阻,而锸、锄适应了小农生产需要,故C正确;耕牛的极度缺少会在肯定程度影响牛耕的推广,但不是主要缘由,故D错误。

《古田会议决议》对增强新时期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启示

《古田会议决议》对增强新时期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启示

境 . 员的构成相对 比较 混杂 。 民和 小资产 阶级 在党组 织 中 人 农
占有 很 大 比 例 。 且 在 战 斗 补 员 中 还 充 斥 了 大 批 来 自旧 军 阀 的 并 俘 虏 。 就 使 得 极 端 民 主 化 、 观 主 义 、 人 主 义等 非 无 产 阶 级 这 主 个 思想 大 量 地 反 映 到 党 和 红 军 中来 。 为 此 。 议 根 据 部 队 人 员 成 决
治教育不妨借 鉴军事训练 的做法 , 针对各军 兵种 以及军 官和士 兵 的不同要求 。 制各 自的思想 政 治教育训 练大 纲 , 出台与 编 并
有 里 程 碑 意 义 。可 以 说 。 便 在 国 际 国 内形 势 已 发 生 深 刻 变 化 即 的今 天 , 这部 诞 生 于 革 命 战 争 年 代 的 经 典 文 献 对 当 前 如 何 增 强
方法 。与此 同时 , 决议》 《 还对一些 教育方法 的运用提 出了具体 要求 , 对上政 治课要 求分 成普通 、 如 特别 、 干部 三个班 。 教授 在
分的不 同 , 分别规定 了适合党 内教育 、 士兵政 治训 练 、 年士兵 青 特种 教育的政治教育材料 。 如今随着社会 发展 和军队改革 的不
断 深 入 。 队思 想 政 治 教 育对 象 的 特 征 较 革 命 战争 时 期 已发 生 部
了很 大变化 。 主要表现为 两个 方面 : 一是官 兵的文化程度 、 活 生
出多元多变的局 面。 各种 非无产 阶级 意识形态对 官兵思想 的影 响在逐步加深 。 尽管《 决议 > 中制定 的一些教育 内容与上述 变化
已不 褶 适 应 , 决 议 注 重 区 分 层 次 , 但 区分 重 点 . 据 不 同 的教 育 根 对 象 制 定 相 应 教 育 内 容 的做 法 却 依 然 适 用 。对 此 , 者 认 为 政 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田会议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红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在上杭县古田村召开,即著名的古田会议。

该会议解决了如何把一支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军队建设成为中共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它所确定的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和从政治上建军的原则,为后来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思想的形成、发展和成功实践奠定了基础,古田会议因此成为中共和人民军队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会议简介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在福建上杭县古田村召开的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史称古田会议。

古田会议是中国共产油画《古田会议》(图1)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认真总结了南昌起义以来建军建党的经验,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重申了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规定了红军的性质、宗旨和任务等事关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根本性问题。

由毛泽东同志起草的著名的古田会议决议的第一部分---《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建设的纲领性文献,其精神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新泉整训为古田会议奠定基础新泉是连城南部的重镇。

境内山峦重叠、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民风勤劳淳朴。

旧社会广大人民在地主豪绅的压迫下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

1929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这里举行了着名的连南十三乡工农武装暴动,建立了农会、赤色武装和连城县第一个红色政权--连南区革命委员会,成为闽西革命根据地的腹地。

1929年,朱、毛率领红四军在新泉进行三次重要活动:一、五月下旬与闽西暴动领导人傅柏翠、曾省吾在庙前孔清祠研究部署攻打龙岩城,五月二十三日攻克龙岩歼陈国辉部300多人。

二、红四军二克龙岩后在新泉休整,将闽西红军扩编为第四纵队,佯装返回江西,吸引在广东参加蒋桂战争的陈匪主力撤回龙岩,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回马枪三克龙岩,除陈国辉带亲信潜逃外,歼敌2000多人。

三、1929年12月毛泽东、朱德、陈毅率红四军在新泉整训。

新泉整训从12月3日开始,到20日结束,毛、朱、陈三人都住在"望云草室".朱德同志抓军队整训、陈毅抓思想政治工作,毛泽东同志集中精力搞调查研究,召开各纵队领导人和连队支部书记及士兵座谈会、农民座谈会。

与会人员都能毫无顾忌地发言,揭发红四军党内存在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

士兵座谈会上提到一个叫陈铁民的副大队长三天两头打骂士兵,士兵给他起外号叫"铁匠",有的士兵经受不了打骂只好开小差回家。

毛泽东同志抓住这些典型事例进行启发教育,并和同志们一起分析这些错误思想作风的根源和危害性,研究纠正和解决的办法。

红四军党内存在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影响党的各项任务的贯彻执行,为解决此问题,红四军党的"七大"、"八大"进行了争论,都没有解决好,为何在新泉调查中与会代表能畅所欲言,理顺各种关系,看来有以下因素:一、前委主要领导认真学习领会《中央九月来信》精神。

"来信"充分肯定了毛泽东同志关于党指挥枪、加强军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的意见。

陈毅、朱德对九月来信的精神取得了共识。

他们积极支持毛泽东回前委主持工作。

在整训期间他们分工合作,全军上下出现紧张热烈团结和谐的气氛,激发了调查会的代表们畅所欲言。

二、严明的纪律,体现人民军队的良好作风。

前委根据新泉的民俗情况,在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的基础上,增加"洗澡避女人"、"大便找厕所"两条。

事情虽小而影响良好,使群众看到红军的严明纪律,密切了军民关系,妇女剪发上夜校、支援红军的给养,为红军送军鞋、洗衣服,青壮年积极报名参军,红军得以发展壮大。

三、优美的环境,让红军得以很好地休整。

萧克将军回忆说:新泉的大榕树须长叶茂,好像保护根据地的一尊大神,使我们感到植根于沃土上的林木永远发达旺盛,给人们精神上的信赖与支撑;新泉河水清澈见底、游鱼可数,激活了一些战士抑压的心灵;新泉的温泉使战士们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的恩赐、泡在温泉里嘻嘻哈哈无所不谈,洗去了长期征战的疲劳。

浴罢,战士们躺在沙滩上望繁星,好像回到家乡人民温暖的怀抱中,体会到搞好根据地建设的重要,也进一步认识到建议人民军队的内涵。

通过10多天的调查,毛泽东在收集大量素材的基础上,在望云草室的煤油灯下,分门别类地梳理,定出纲目,起草召开红四军党的"九大"的决议草案,好像在黑夜中看到黎明的曙光,勾画出建设人民军队的蓝图,为"九大"的召开奠定了基础。

12月22日全体指战员向古田进发。

会议背景1928年4月,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与朱德、陈毅率领的湘南起义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5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简称红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陈毅任政治部主任。

11月,红四军前敌委员会成立,毛泽东任书记。

随后,红四军在朱德、毛泽东、陈毅等领导下,打破了敌人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多次围攻,并于1929年1月起向赣南、闽西进军,开创了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后来的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基础。

随着形势的发展和革命队伍的扩大,红四军及其党组织内加入了大量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同志,加上环境险恶,战斗频繁,生活艰苦,部队得不到及时教育和整训。

因此,极端民主化、重军事轻政治、不重视建立巩固的根据地、流寇思想和军阀主义等非无产阶级思想在红四军内滋长严重。

作为红四军党的前委书记的毛泽东曾力图纠正这些错误的思想倾向。

但是,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红四军党内特别是领导层内在创建根据地、在红军中实行民主集中等原则问题上存在着认识上的分歧和争论。

因而,毛泽东的正确主张没有能够为红四军领导层的大多数同志所接受。

1929年8月下旬,陈毅抵达上海,向党中央如实汇报了红四军的工作。

29日,中央政治局专门召开会议,听取了陈毅关于红四军全部情况的详细汇报,决定由周恩来、李立三、陈毅3人组成专门委员会,深入研究讨论红四军的问题。

经过1个月的讨论,形成了陈毅起草、周恩来审定的《中共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即著名的九月来信。

九月来信肯定了红四军建立以来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要求红四军前委和全体干部战士维护朱德、毛泽东的领导,明确指出毛泽东“应仍为前委书记”。

简要议程主持会议的是红四军前敌委员会领导人毛泽东、朱德、陈毅,红四军各级党代表、士兵代表和地方党组织的代表、妇女代表等120多人出席了会议。

会议期间,毛泽东作了政治报告,并作了多次讲话;朱德作了军事报告;陈毅传达了中央《九月来信》,并作了反对枪毙逃兵的讲话。

大会根据中央九月来信的精神,认真总结了红四军建军以来的经验,批判了各种错误思想,坚持以无产阶级思想建设人民军队的原则。

会议通过了毛泽东主持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的决议案》。

大会改选了红四军前委,遵照中央的指示,选出了以毛泽东为书记,毛泽东、朱德、陈毅、林彪、罗荣桓、谭震林等11人为委员,杨岳彬等三人为候补委员的红四军新的前敌委员会。

会议经过1929年12月28日在上杭县古田村召开,大会由陈毅主持。

出席会议的代表100多人。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在于克服由于红四军的组织成分和长期处于艰苦的战斗环境而出现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

会议期间,毛泽东作了政治报告,并作了多次讲话;朱德作了军事报告;陈毅传达了中央《九月来信》,并作了反对枪毙逃兵的讲话。

大会根据中央九月来信的精神,认真总结了红四军建军以来的经验,批判了各种错误思想,坚持以无产阶级思想建设人民军队的原则。

[3]大会经过讨论,一致通过了毛泽东代表前委起草的约三万余字的八个决议案,总称《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即古田会议决议,其中第一部分也是最为核心的内容是《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会议选举毛泽东、朱德、陈毅等十一人为中共红四军前委委员,毛泽东重新当选为书记。

会议所通过的决议案明确规定了红军的性质,指出“中国的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这个军队必须是服从于无产阶级思想领导,服务于人民革命斗争和根据地建设的工具。

这个规定,从根本上划清了新型人民军队同一切旧式军队的界限。

从这个基本观点出发,决议案阐明了军队同党的关系,指出军队必须绝对服从党的领导,必须全心全意地为着党的纲领、路线和政策而奋斗,批评了那种认为军事和政治是对立的,军事不要服从政治,或者以军事来指挥政治的单纯军事观点。

决议案着重强调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性,并从红四军党组织的实际出发,全面地指出党内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表现、来源及其纠正的办法。

决议案在着重强调党的思想建设的同时,又指出必须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反对极端民主化、非组织观点等错误倾向;并且提出了注意提高党员质量,加强各级党组织的工作等要求。

古田会议总结了红四军成立以来军队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规定了红军的性质、宗旨和任务,重申了共产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的原则,反对以任何借口削弱共产党对红军的领导,必须使共产党成为军队中的坚强领导和团结核心。

古田会议决议的中心内容强调要重视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要用无产阶级思想进行党的建设和军队建设,即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在农村革命战争的环境中,在党和军队的主要成分是农民的条件下,如何克服来自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及其他非无产阶级的思想影响,把党建设成为无产阶级先锋队,把军队建设成为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

这是事关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根本性问题。

会议结果大会经过热烈讨论,一致通过了毛泽东代表前委起草的约3万余字的8个决议案,总称《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即古田会议决议。

其中第一部分,也是最为核心的内容是《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后来编入了《毛泽东选集》。

会议选举毛泽东、朱德、陈毅、罗荣桓、林彪、伍中豪、谭震林等11人为中共红四军前委委员,毛泽东重新当选为书记。

会议决议产生经过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于1928年5月4日在江西省宁冈县砻市召开成立大会,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后又任前敌委员会书记,陈毅任政治部主任。

1929年1月,红四军主力进军赣南、闽西,开辟革命根据地。

由于部队主要成分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从旧军队起义的官兵,在赣南、闽西作战中,俘虏兵成分又大量增加,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有所滋长。

6月下旬,红四军召开第七次党代表大会,各级领导干部对如何创建革命根据地和建设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认识不一致。

会后,被红四军第七次党代表大会选为前敌委员会书记的陈毅到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军事会议期间,向中共中央和当时主持中央军委工作的周恩来汇报了红四军两年来建军、作战的经验和认识不一致的问题。

中共中央和周恩来肯定了毛泽东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和建军、作战的正确意见,指出红四军全体官兵应该维护毛泽东、朱德的领导,红四军前敌委员会书记仍应由毛泽东担任,并在1929年9月28日写了《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指明了红军的任务和发展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