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长江经济带水土保持工作的思考
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与保护方案

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与保护方案近年来,长江经济带的快速发展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但也给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为了保护和修复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生态修复与保护方案势在必行。
一、生态修复的必要性长江流域是中国的重要经济区域,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然而,长期以来的过度开发和污染排放,导致长江流域的水质恶化,湿地减少,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生态修复迫在眉睫。
二、水质改善与水生态修复长江流域的水质问题已成为当前最为紧迫的环境问题之一。
为了改善水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污染源治理。
加大对工业企业和农业生产的监管力度,推动工业和农业污染的减排工作。
同时,建立健全污染源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置污染事件。
2. 加强水资源管理。
合理规划水资源利用,推动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节约利用。
加强水资源保护,加大水生态系统的修复力度,提高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
3. 加强水污染治理技术研发。
加大对水污染治理技术的研发投入,推动水污染治理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提高水质治理的效果。
三、湿地保护与恢复湿地是长江流域重要的生态系统,对于维护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调节气候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制定湿地保护政策。
建立湿地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湿地保护的责任和义务,加强湿地保护的监管和执法力度。
2. 加强湿地生态修复。
通过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恢复湿地的水文条件和生态功能,提高湿地的自净能力和抗洪能力。
3. 加强湿地保护宣传教育。
加大对湿地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湿地保护的良好氛围。
四、生态补偿与生态经济发展为了推动长江经济带的生态修复和保护工作,可以引入生态补偿机制,促进生态经济的发展。
具体做法如下:1. 建立生态补偿基金。
通过征收环境税、资源税等方式,建立生态补偿基金,用于支持长江经济带的生态修复和保护工作。
发展长江水利新质生产力的几点思考

发展长江水利新质生产力的几点思考目录一、内容概述 (2)二、长江水利的发展现状 (2)1. 长江水利的重要性 (4)2. 当前长江水利发展的状况 (5)三、新质生产力在长江水利中的应用 (6)1. 信息技术在长江水利中的应用 (8)2. 节能环保技术在长江水利中的应用 (9)3. 现代管理科学在长江水利中的应用 (10)四、发展长江水利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思考 (12)1. 加强科技创新,提高技术水平 (13)(1)加大科技研发投入 (14)(2)培养高素质人才 (16)(3)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 (17)2. 优化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效率 (18)(1)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19)(2)推进信息化管理 (20)(3)加强团队建设 (21)3. 坚持绿色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22)(1)强化环保意识 (23)(2)推广绿色技术 (24)(3)实施生态补偿机制 (25)五、长江水利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策略 (26)1. 制定长远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 (27)2. 加强政策支持,优化发展环境 (29)3. 加强区域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30)六、结语 (31)一、内容概述分析当前长江水利建设发展现状,评价传统模式下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存在的问题,明确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阐述实现长江水利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路径涵盖技术创新、生态保护、管理模式转型、资源优化配置等方面。
探讨长江水利新质生产力带来的效益和预期成果包括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生态环境恢复、保障水安全、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
期望通过深入分析和研究,为长江水利建设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指引,更好地发挥长江水利资源的重大作用,为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二、长江水利的发展现状长江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河流之一,其水利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当前,长江水利事业面临诸多发展机遇与挑战,需要深入探讨和分析发展现状,以进一步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关于长江重大问题的思考

关于长江重大问题的思考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蔡其华长江流域横跨我国华东、华中、西南三大经济区,地理位置优越,水资源得天独厚,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长江治理开发工作,组建了流域机构,开展了流域综合利用规划,初步建立了长江防洪、灌溉、水力发电、航运、水土保持和水资源保护体系,在保护流域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流域情况的变化,长江治理开发的新情况、新问题、新任务层出不穷,必须认真分析研究,及时加以解决,把长江治理开发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让长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加强防洪保安体系建设,仍是长江治理开发的首要任务长江流域特别是中下游地区的防洪是长江治理开发的首要任务。
经过多年的努力,在长江干支流上初步建立和加固了约3万km的堤防工程体系,长江中下游干流1500km 需要护岸的江段,已有1200km完成护岸,洞庭湖和鄱阳湖的重点堤防也正在抓紧建设;葛洲坝、丹江口、隔河岩等一大批具有重要防洪作用的水库和荆江、汉江杜家台分洪工程建成并投入运用,还规划了分蓄洪区500亿m3。
1998年长江大水以后,国家大幅度增加了长江防洪工程建设投资,目前正在抓紧实施,将于2003年汛前按规划基本完成。
由长委作为项目法人建设的长江重要堤防隐蔽工程计划投资68亿元,已经完成34亿元,2001年计划安排将达20亿元,全部工程将于2002年底全部完成。
这些工程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在建设中严格实行“四制”,大量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使长江治理开发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明显提高。
“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近期实施方案即将完成,将使泄洪条件进一步改善。
通过这些建设,初步形成了由堤防、河道整治、支流水库、分蓄洪区组成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区防洪工程体系,整体防洪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届时如遇1998年洪水,那种千军万马上堤抢险的紧张局面将得到明显缓解。
中国长江流域的水土流失与环境修复

中国长江流域的水土流失与环境修复中国长江流域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区之一,但长期以来却面临着水土流失的严重问题。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对土地资源的过度利用和不合理开发导致了水土流失的加剧。
本文将重点讨论中国长江流域的水土流失问题,并探讨环境修复的可行性。
首先,长江流域的水土流失问题主要源自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森林砍伐和乱砍滥伐现象普遍存在。
长江流域的森林资源丰富,然而,为了获得短期经济利益,大量的森林被砍伐,导致土壤的暴露和侵蚀。
二是不合理的农业耕作方式。
长江流域以农业为主导产业,但传统的农耕方式对土壤的破坏很大。
过度的耕作导致土壤结构疏松,容易被雨水冲刷和风蚀。
三是城镇化进程带来的城市扩张和工业发展。
城市化进程使得大量的耕地被转变为建设用地,工业化进程带来的工厂和化工企业排放大量有害物质,加剧了水污染和土壤退化的问题。
针对长江流域的水土流失问题,进行环境修复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需要加大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
加强森林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严厉打击非法砍伐行为,同时鼓励生态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保护森林的积极性。
此外,加强森林防火和森林病虫害的预防工作,减少自然灾害对森林的破坏。
其次,农业耕作方式需要进行改进。
推广科学耕作技术,提倡有机农业的发展,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增加有机物质对土壤的改良效果。
此外,建立起农田水利工程和水土保持措施,减少水土流失的程度。
再次,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环境监管和治理。
严格控制工业企业的排放标准,加大对污染物的治理力度,同时鼓励工业转型升级,推广绿色环保的技术和产品。
此外,加强对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和维护,减少污水直接排放到江河的现象。
然而,长江流域的环境修复并非一蹴而就的任务。
需要国家、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国家应加大对长江流域环境修复的投入力度,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政府要将环境修复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制定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加强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同时,还需要加大对环境修复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的若干问题

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的若干问题长江经济带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也是中国的生态安全屏障之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重的挑战,生态保护的问题日益凸显。
以下将从水资源、土壤资源、生物多样性和环境污染等方面探讨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的若干问题。
首先要关注的是长江经济带的水资源问题。
长江是中国的母亲河,水资源的保护至关重要。
由于长期以来的过度开发和污染,长江水资源面临着巨大压力。
一方面,长江流域的水资源的供给量逐渐减少,水质也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导致了水资源的大量消耗和污染,严重威胁了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
急需加强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推动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减少污染排放,保护长江的水质和水量。
长江经济带的土壤资源也面临严重的问题。
工业和农业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大量的土壤污染和退化,影响了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平衡。
土壤污染不仅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还可能造成地下水的污染,严重危害人民的生活和健康。
要加强长江经济带土壤资源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加大土壤污染治理力度,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保护长江经济带的土地资源。
长江经济带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也面临严峻挑战。
长江流域是中国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由于野生动植物的过度开发和栖息地的破坏,导致了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甚至濒临灭绝的危险。
非法捕捞和盗猎也加剧了长江流域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流失。
要加强长江经济带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建立健全的自然保护区网络,加强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监测和管理,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禁止非法捕捞和盗猎,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和保护。
长江经济带的环境污染也成为了生态保护的一个大问题。
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大量的工业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排放,大大破坏了长江流域的环境。
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噪声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也危害了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
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的若干问题

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的若干问题1. 引言1.1 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的重要性长江经济带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带,其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对于维护区域生态平衡、保障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长江经济带作为中国的经济命脉,承载着重要的工业、农业和城市发展,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人民生活质量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长江经济带的生态保护不仅仅是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更是为了保障人民的健康和生存。
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环境直接关系到周边地区的生态安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生态保护措施,以实现生态经济的发展,是当务之急。
长江经济带的生态保护还与国家战略发展密切相关,保护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环境,可以有效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确保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长江经济带的生态保护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值得高度重视和关注。
1.2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现状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带之一,其生态环境状况关乎国家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目前,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环境存在诸多问题。
水污染严重,长江水体受到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污染,导致水质下降、水生态系统遭受破坏。
大量的工业排放、交通尾气和农业化肥农药的使用,加剧了空气和土壤污染,影响了周边居民的健康和生态平衡。
大量的城市化建设和土地利用方式不合理,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系统,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平衡失衡。
在当前形势下,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环境问题不容忽视,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改善和保护。
加强污染治理,控制工业与城市化带来的压力,保护长江水域生态系统,推动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政策法规和监督管理,是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
只有通过全社会共同努力,共同保护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环境,才能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现状】的改善与保护,对于长江流域乃至整个国家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加强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加强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是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的重要任务之一。
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水土保持设计思考

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水土保持设计思考摘要:目前,市场经济在迅猛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水土保持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工作事关国计民生,意义重大。
水利工程应在建设前期可行性研究阶段编报水土保持方案,并根据设计及监理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进行施工等建设活动;建设时应及时与地方政府水土保持机构建立联系,了解当地水土保持法规对土建、临时及弃渣工程的具体要求,签订有关协议、制订具体措施。
竣工后接受严格竣工验收,保证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措施卓有成效。
关键词:水利工程;水土保持;设计;思考引言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不断完善,水利水电工程正在逐年增多。
然而在利用水利水电工程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同时,其对周边的环境及水土生态却造成了负面影响,甚至破坏。
因此,运用生态修复技术进行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水土保持是重要且必要的。
本文从生态修复技术及其应用、水利水电工程水土流失特点分析、水利水电工程水土流失主要原因分析、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分析及具体应用策略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1水利工程建设水利是一种水利工程的措施,在的建设过程中发展灌溉和排水,调节所在地区的水情问题,优化在周围的水环境分布情况,防止一些灾害性现象的出现,例如洪涝、旱灾、盐渍化现象。
采用综合性的项目型科学技术手段来确保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高产和稳产,其中灌溉工程和渠系排水工程是水利工程建造最多的形式,这两项工程极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例如项目建设的具体试点、试点周围的气候水文特征以及周边环境的土壤植被情况等因素。
水利工程建设最多的工程项目就是灌溉工程和渠系排水工程,这两种水利工程的效果最为明显,最能有助于满足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需求,符合当前农业增产增量的需要。
但是其带来的不良影响也不能被忽略,随着大量灌溉工程和渠系排水工程的扩展和修建,大量的土地被占用。
同时,修建这类工程的地区,周边的生态环境遭受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周边的树木被砍伐,植被遭到毁坏,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试点地区周围的水土保持,加剧了这些地方的水土流失现象。
新形势下做好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思考

第48卷第12期2 0 1 7年6月人民长江YangtzeRiverVol .48,No . 12June , 2017文章编号:1001 -4179(2017) 12 -0001 -04新形势下做好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思考(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湖北武汉43〇010)摘要:基于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的监测调研工作,结合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新形势的总体要求,针对开展好流域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这一课题,从完善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工作、构建应急监测体系、强化机构职能定位、推 进先进技术和设施设备应用、优化流域网络体系顶层设计、探究水土流失监测综合性指标设置等方面开展了 一些有益的探索,以利于更好地开展新形势下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
关键词:水土保持监测;顶层设计;监测指标;长江流域中图法分类号:S157文献标志码:A D O I :10. 16232/j . cnki . 1001 -4179.2017. 12. 001为适应当前国家政策、经济改革等新形势以及国 家生态文明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总体要求,结合 《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 - 2030 )》,长江水利委员会 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专门成立调研组于 2016年7 ~8月赴贵州、四川、重庆、湖南、江西、湖北 等6省(市)开展了专题调研。
调研组就监测机构的 运行模式、职能定位、监测事业发展方向、科技与技术 创新成果、信息化及监控能力建设等方面与各省水土 保持处(局)和水土保持监测总站进行了座谈交流。
通过调研,旨在进一步深化领悟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监 测工作的新内涵,进一步掌握监测工作的新任务和目 标,有方向性地开展好流域水土保持监测工作。
1流域监测工作开展现状水土保持监测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法律赋予水行政主管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能[1]。
1991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明确了水土 保持监测工作的任务。
2011年新的水土保持法更是 明确提出了水土保持监测工作需服务于政府、服务于 社会、服务于公众的职责,进一步强化了水土保持监测 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标志着我国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进 人了新的发展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 全 国水土 保持 普 查 , 2 0 1 1年 长 江 经济 带 水 土 流失 面积 4 4万 k m , 占全 国水 土 流失 面 积 2 9 5万 k m 的1 4 . 9 %, 占带 内土地 总面 积 的 2 1 . 5 %; 带 内有 国家 水 土流 失重 点 治 理 县 2 3 7个 、 水 土 流 失 重 点 预 防县 1 3 9
月 5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 上指出, 走 生态 优 先 、 绿 色 发 展之 路 , 使 中华 民 位置 , 共 抓 大保护 , 不 搞大 开发 。要 实施 好 长 江 防护林 体 系建设 、 水 土 流失及 岩溶 地 区石 漠化 治 理 、 退 耕 还林
1 长江 经济 带水 土保 持现 状 长 江经 济 带 覆 盖 上 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江西 、 湖 北、 湖南 、 重庆、 四川 、 云南 和贵 州等 1 1 个省市 , 面 积 约 2 0 5万 k m , 人 口和 生产 总值均 超 过全 国 的 4 0 %。
贷款/ 欧盟赠款项 目、 石漠化综合治理等水土保持重点 工程 , 加快 了水 土流 失治 理 和生态 恢 复进 程 。 目前 , 长
江经 济带 每年 治理 水土 流失 面积 约 1 . 7万 k m , 接 近全 国的 1 / 3 。在 积 极 开展 治 理 的 同时 , 长 江经 济 带 注 重
上 保护 了生 态环 境 , 有 效 控制 了人 为水 土 流失 , 遏 制 了 水 土 流失 恶化 的趋 势 。带 内建 有 2 5 0多个 水 土流 失监
测点 , 开展 了水 土流失 定 点监测 。
长江 经济 带特 别 是 长 江 上 游 , 一 直 是 全 国水 土 保 持工作 的重点 。 1 9 8 3 年, 在 全 国 8个 区 域启 动 实 施 的 第 一个 中央财政 水 土保 持项 目, 就包 括 长 江 经济 带 。
提 出, 要把修 复长江生态环境摆 在压倒性位置 , 共抓 大保 护, 不搞大 开发 。要 实施好水土保持等 工程 , 提升水 土保 持生 态 功能。 习总书记的指示 , 对水土保持 工作提 出了新的更 高要 求。水 土保持是 生态文 明建设的基础 和 重要 内容 , 对保 护、
改善和维 系长 江生 态有 着重要 的作 用和贡 献。根据 长江经济带水土保 持现状、 存在 的不足 、 面 临的形势 、 工作重 点等 , 对
还草、 水 土保 持 等 工程 , 增 强水 源 涵 养 、 水 土保 持 等 生 态 功能 。要 把长 江经 济带建 设 成为 我 国生 态 文 明建设 的先行示 范 带 、 创 新驱 动带 、 协 调发展 带 。
长江经济带发展 战略, 明确了流域和区域水 土保 持生态建设新任务 , 提出了新要求 , 使带 内水土保持改 革 发展 迎来 了新 机遇 , 也 面临着 新挑 战 。
其水土保持生 态建设进行 了分析和思考 , 提 出了政策建议。
[ 中图分类号 ] ¥ 1 5 7
[ 文献标 识码 ] c
[ 文章编号 ]1 0 0 0 - 0 9 4 1 ( 2 0 1 7 ) 0 卜0 0 0 卜0 4
表1 长江经济带各省市水土流失基本情况
2 0 1 4年 , 政 府 工作报 告 提 出长 江 经济 带 ; 2 0 1 5年 , 长 江 经济 带建 设上 升 为 国家重 大 发展 战略 。2 0 1 6年 1
1 . 1 水 土流 失情 况
1 9 8 9年 , 国家 列 专项 启 动 实施 了长 江 上 游水 土 保 持重点防治工程 , 把长江经济带的上游地 区列为全 国 水土 保 持重点 治 理 区。近 年 来 , 国家 在 长 江 经 济 带 相 继实 施 了水土 流 失 重 点治 理 、 云 贵鄂 渝 水 土 保 持 世 行
・
2・
中国水 土保持 S WC C 2 0 1 7年第 1 期
长江 经 济带有 着 运转有 序 的水 土 保持 工 作 和协 调 入 了蓬 勃发 展 的新 时期 。水土 资源 是生 态 文 明赖 以存
水 土保 持 是 生 态 文 明建 设 的基 础 和 机构 。带 内设 有 1 9 8 8年 经 国务 院 批 复 成 立 的 长 江 上 在 和发 展 的根 本 , 游水 土保 持委 员 会 , 成 员 包 括 国家 发 改 委 、 财政部 、 国 重 要 内容 。 国家 对 生 态 文 明 的 高度 重 视 和 全 力 推 进 , 家农发 办 、 水利 部 、 农业 部 、 环保 部 、 国 家林 业局 和 中科 为 长 江经济 带水 土 保 持 工 作创 造 了 良好 条 件 , 提 供 了
中国水土保持 S WC C 2 0 1 7年第 l 期
关于长江 经济带水 土保持工作 的思考
乔殿 新
( 水利 部 水土 保持 司, 北京 1 0 0 0 5 3 )
[ 关键词 ]生态文明 ; 水 土保持 ;思考 ; 长江经济带 [ 摘 要 ]长江经济带建设是 国家一项重大 区域发展战略 , 2 0 1 6年 1月, 习近 平总书记在推 动长 江经济带发展座 谈会上
自然修复 , 加强封育保护 , 充分发挥大 自然的力 量, 促
进生 态 改 善 。长 江 经 济 带 依 法 开 展 水 土 保 持 监 督 执
个, 分别 占全国的 3 7 . 6 %和 3 0 . 2 %( 见表 1 ) 。
1 . 2 水 土保持 工作 情 况
法, 督查生产建设项 目报批水土保持方案 , 落实水土保 持“ 三同时” 制度 , 查处 违反水土保持法行为 , 从 源头
院等 8个 部 门 , 以及 湖北 、 重庆 、 四川 、 云南 、 贵州 、 陕 西 大好 机 遇 。贯彻 落 实党 中 央 、 国务 院 的生 态 文 明建 设 和甘肃 等 7个 省市 , 四川 省 省长 担纲 主 任 委员 , 办 公 室 战 略 , 做 好带 内水 土保 持 生 态 建设 , 保护 、 改 善 和 维 系 设 在长 江 水利 委 员会 。截 至 2 0 1 6年 , 长 江上 游水 土保 良好 的生 态环 境 , 对 于 长江经 济带 乃 至全 国而言 , 都 有 持 委员 会 已经 召开 过 l 6次会 议 , 发挥 了很好 的协 调 和 着重 要 的作用 和 意义 。 推 进作 用 。7个 省 市 均 设 有 省 级 水 土 保 持 委员 会 ( 湖 3 . 2 长江经济带战略 为水土保持 工作提供 了发展机遇 北 为联 席会 议制 度 ) , 分 管副 省长任 主 任委 员 。各 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