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工程单元7住宅分户热计量采暖系统
供热工程单元7住宅分户热计量采暖系统

课题2 分户热计量采暖系统形式
上述两种下分式系统的供回水水平支管均位于本层散热器 下,根据具体情况,管道可采取明装方式,即沿踢脚板敷 设,亦可采取暗敷方式,暗敷时常用以下两种方法:
1)暗敷在本层地面下沟槽内或垫层内; 2)镶嵌在踢脚板内。 采用暗敷方式时,需注意不同管材的连接方式。不同塑料
7.1.1 热负荷的计算
7.1.1.1分户热计量采暖系统与常规采暖系统热负荷计算 方法比较
实际上,设置分户热计量采暖系统的建筑物,其热负荷的 计算方法与常规采暖系统是基本相同的。目前,比较普遍 认可的看法是:分户热计量采暖系统的室内设计计算温度 宜比国家现行标准提高2℃,如根据《住宅设计规范》规 定,普通住宅的卧室、起居室和卫生间不应低于18℃,则 分户计量采暖系统应按20℃计算,如原标准按20℃或22℃ 计算的高级住宅.则相应地按22℃或24℃取值。按此规定 计算的结果表明:计算热负荷将会增加7%~11%。
课题2 分户热计量采暖系统形式
(1)下分式双管系统(如图7-1所示) (2)下分式单管跨越式系统(如图7-2所示)
图7-1 下分式双管系统示意图
(a)双管异程式系统;(b)双管同程式系统 1-温控阀;2-户内热力入口;3-散热器
图7-2 下分式单管跨越系统示意图 (a)单管同程式系统;(b)单管异程式系统 1-温控阀;2-户内热力入口;3-散热器
面可能发生传热的楼板或隔墙,或一面楼板与一面隔墙时, N取0.7;当有两面可能发生传热的楼板及一面隔墙,或两 面隔墙与一面楼板时,N取0.6;当有两面可能发生传热的 楼板及两面隔墙,N取0.5
关于新建集中供暖住宅分户热计量

关于新建集中供暖住宅分户热计量摘要:对照有关设计规范、规程,对分户热计量采暖设计存在的若干问题包括室内计算温度的取值、户间传热负荷与建筑总热负荷的关系、户用热量表的设置、散热器恒温阀(传感器)选择与设置、埋地采暖热水管水流速度的控制、垂直共用立管重力水头值计算、住宅内公共用房采暖系统与热计量装置的设置、塑料管壁厚选择与注写以及热费征收等进行了认真思考和有益的探讨,并提出了具体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集中供暖分户热计量引言2001年3月,国家对《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采暖部分进行了局部修订,把设置分户热计量和室温控制装置作为强制性规定。
北京市于2000年12月出台了北京市标准:《新建集中供暖住宅分户热计量设计技术规程》,对分户热计量采暖设计作出了一系列具体规定。
在国家和地方强制性标准规范下,新建住宅热水集中供暖系统普遍进行了分户热计量设计。
笔者在从事设计质量抽(审)查工作中,接触到一些分户热计量采暖工程设计,总体上看,基本上符合有关规范、标准、规程的要求,但也发现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
现将发现的问题及个人的一些想法概述如下:1 有关标准、规定、规范的回顾自1996年以来,国家对新建集中供暖住宅分户热计量设计,陆续出台了规程、规范,其条款表述是逐步明确、越来越严格的。
(采1996年7月1日起施行的国家《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第5.2.2条规定:“在进行室内采暖系统设计时,设计人员应考虑按户热计量和分室控制温度的可能性”。
1999年6月1日起实施的《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第6.2.3条规定:“集中采暖系统设计宜能实施分室温度调节并为实施分户热计量预留条件”。
2000年10月1日起施行的国家《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建设部令76号)第五条规定:“新建居住建筑的集中采暖系统应当使用双管系统,推行温度调节和户用热量计量装置”。
2000年12月1日北京市出台了北京市标准:《新建集中供暖住宅分户热计量设计技术规程》DBJ01-605-2000,对北京地区的分户热计量设计进行了具体规范。
集中供热住宅分户热计量系统

一、供暖负荷计算《设计技术规程》在供暖负荷计算方面与过去传统的负荷计算相比,最主要的区别在于要按6℃温差计算户间传热量。
其目的是为了实施分户热计量后,邻户可能实施间歇供暖,大幅度自主调节供暖负荷,从而产生户间传热对用户的供暖影响。
《设计技术规程》还规定,户间传热负荷不计入外网供暖总负荷中,只计入户内供暖总负荷,且不宜大于基本供暖负荷的80%。
1.户间传热量的确定目前,暖通界一些同仁对于按6℃温差计算户间传热,持不同的看法。
认为在同一建筑内,处于不同位置的未供暖住户与其相邻的供暖住户之间的温差是不同的。
笔者通过实际工程设计计算同样发现,当处于东西边单元顶层的最不利住户不供暖,而与其相邻的其他住户都供暖时,户间温差远>6℃(约为11℃左右)。
而相同户型处于中间单元中间层时,户间温差6℃的不利户型,可采取将户内温控阀的锁针控制在12℃-14℃,通过户内散热器散热及温控阀调节来补充此部分热量并随室外温度的变化进行热量调整。
而在热计量收费时,应根据户型的位置及朝向具体测算,从而对用户实际的用热量进行适当修正。
这样,较能体现按热收费的合理性及公正性。
2.内外围护结构的热阻对户间传热的影响热作为一种商品已开始走千家万户。
而它所具有的热传递的特性使得户间传热越来越受到关注。
要使分户计量按热收费更趋于合理、公正,就应尽量减少户间的热干扰。
文献[1]式(3)中不难得出,欲减少户间传热量,就应在提高外围护结构热阻的同时,适当提高户间墙及楼板的隔热性能。
由于户间维护结构隔热性能的改善只能减少户内供暖设备,并不能降低整个建筑的能耗,因此,根据目前国力,住宅设计仍较注重外围护结构的节能效果,基本没有考虑改善户间围护结构隔热性能,致使户间传热量占基本热负荷的比例越来越大。
以晨光家园B区1号楼为计算实例。
本楼为6层住宅,体形系数A户型标准层平面图由于该楼为节能示范工程,采用了外墙外保温的节能技术,内外围推护结构的热阻,均比现行节能设计标准有所提高。
精品-优秀PPT课件--供热工程单元7_住宅分户热计量采暖系统共34页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精品-优秀PPT课件--供热工 程单元7_住宅分户热计量采
暖系统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大连市住宅采暖(分户计量)工程技术暂行规定(摘录)

大连市住宅采暖(分户计量)工程技术暂行规定(摘录)前言住宅采暖系统在我市实行分户计量已有一年时间,为更好贯彻落实国家建设部第76号令《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进一步提高设计和施工质量,根据市建委的要求,市供热办组织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在总结本市和外市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编制了本规定,并经过多方征求意见和专家会审。
但由于在我国住宅采暖系统中实行分户计量毕竟是供热工程上的一项重大改革,且其本身还在发展中,所以本规定难免有不符合实际之处,为使这项技术不断发展和提高,望各有关单位在执行本规定过程中,将发现的问题及时报市集中供热办公室。
本规定主编单位:大连市集中供热办公室本规定参编单位:大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大连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大连市热力规划设计研究院本规定主要起草人:马家滋、郑官振、张泽远、金海勇参加本规定编审人员:丛敏、叶金华、张永泉、陈永昌、陈连生、刘昌盛、孙冬梅1 设计1.1 设计文件编制深度1.1.1 设计说明与图例(1)设计说明应包括如下内容i 热源,采用的热媒及其参数,采暖热指标;ii 采暖系统形式,各系统的循环流量及阻力;iii 散热器的种类、工作压力及数量;iv 采用的管材、连接方法及敷设方式;v 使用的阀门种类及工作压力vi 散热器、管道、支架等防腐措施;vii 管道和设备的保温部位、采用的保温材料、比重、保温层厚度及具体做法;viii 管道支架间距;ix 系统试压与清洗要求;x 热力入口装置和入户装置图(可以采用通用图);xi 施工中应遵循的施工验收规范名称。
(2)图例:画出本设计中采用的图例或给出通用图例1.1.2 平面图平面图应包括首层、标准层及顶层平面图。
如果首层、标准层及顶层布置一样时,可以只出一层平面图,分别表示散热器数量即可。
如果布置不同应分别画出平面图。
平面图中应表示散热器安装位置及数量,供回水管道位置和管径,固定支架和补偿器位置,供回水主立管编号,自动排气阀位置,热力入口位置及编号(用R1,R2 ……R n表示),各供回水主立管位置(包括管道井、进户箱位置),并画出指北针。
2023年-2024年公用设备工程师之专业知识(暖通空调专业)通关提分题库(考点梳理)

2023年-2024年公用设备工程师之专业知识(暖通空调专业)通关提分题库(考点梳理)单选题(共45题)1、锅炉的尾部受热面是指( )。
A.蒸汽过热器、省煤器和空气预热器B.蒸汽过热器和空气预热器C.蒸汽过热器和省煤器D.省煤器和空气预热器【答案】 D2、当柜式排风罩内发热量大,采用自然排风时,最小排风量应按( )确定。
A.中和界高度不高于排风柜上的工作孔上缘B.中和界高度不高于排风柜上的工作孔下缘C.中和界高度不低于排风柜上的工作孔上缘D.中和界高度不低于排风柜上的工作孔下缘【答案】 C3、选用风机时的设计工作点效率不应低于( )。
A.60%B.75%C.90%D.风机最高效率的90%【答案】 D4、冻结白条肉的冻结间,冷却设备应采用( )。
A.顶排管B.墙排管C.空气冷却器D.搁架式冻结设备【答案】 C5、调频泵组供水系统水泵的耗电量( )。
A.与流量变化的一次方成正比B.与流量变化韵二次方成正比C.与流量变化的三次方成正比D.与系统的工作压力有关,会因流量变化而略有变化【答案】 D6、对深度为100m的竖直地埋管换热系统,检验要求是( )。
A.水压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1.5倍,且不应小于0.6MPa,不得以气压试验代替B.水压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加0.5MPa,且不得以气压试验代替C.水压试验压力应为工作压力加0.5MPa,在冬季可以用气压试验代替D.水压试验压力应为工作压力加0.8MPa,且不得以气压试验代替【答案】 B7、防烟分区内排烟口距最远点水平距离( )。
A.未作规定B.不应超过20mC.不应超过30mD.不应超过40m【答案】 C8、下列有关影响除尘设备性能的粉尘特征的论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粉尘的密度分为真密度和容积密度B.计算除尘设备分级效率时,采用按粒数计的颗粒粒径分布C.D.【答案】 B9、一空调房间气流组织采用侧送风,风口当量直径为0.2m,单股送风射流所管辖的房间面积为4㎡,则送风口的允许最大出口风速为( )。
新建住宅“分户热计量采暖系统”设计的几点体会

5 新型塑料管材 的选用
户内供暖管道的明装配管, 宜采用热镀锌钢管螺纹连接。埋 设在地 面垫 层内的管道 , 根据 系统 的工作压力 ( 暖系统 最低 应 采 点 的工作压力不宜超 过 06 MP ) 温度 ( . 0 a、 采暖 系统 的设 计 供 、 回 水温度不应超过 9/ ')管道材质、 5 02 、 71 使用寿命 ( 暗敷设 管材 的累 计寿命不低于 5 年) 0 等因素, 选择采用以下塑料管材 : () 1交联铝塑复合(P P 管;2 聚丁烯(B 管 ;3交联聚 X A ) () P ) () 乙烯 (Ex) ; ) P — 管 ( 无规共聚聚丙烯 (P R 管 。 4 P— ) 新 型塑 料管材规格表示方法 在我 国标 准 中采用 IO国际标 S 准方法 , 既管材规 格用 “ 系列 S公称 外径 d 管 , . X公称 壁厚 e 表 ” 示。例如 ,管系列 s ,公称外径 d 为 3r 5 2 m,公称壁厚 e为 a 。 29 m, .m 则表示为 :5 3 x . 塑料 管材 按使 用条件分为 12 3 4 S ,2 2 。 9 、… 55 、A六个使用条件级别 , 见表 1 。每个级别均对应着特定 的应用 范 围及 5 o年 的使 用 寿 命 ,在 实 际使 用 时 ,还 应 考 虑 0 M a . P,. P,O P 不同的设 计压力。 . P,6 a 8 a . a 4 0 M O M 1M
1 前言
荷应为常规的供暖热负荷与户间传热的热负荷之和。 但户间传热
的热 负荷不应计人户外供 暖干管的热负荷和建筑物总热负荷 中。 考虑到提高热舒适性是“ 分户热计量采暖系统” 设计的一个主 要 目的, 分户计量采暖系统 的用户可以根据需 要对室温进行 自主 调节 , 这就对不同需求的热用户提供一定范围的舒适度的选择余 地,因此计量系统的室内设计温度宜比常规的采暖系统有所提 高。 目前, 普遍认可的看法是 : 分户热计量采暖系统的室内设计温 度一般比国家现行标准提高 2 如根据《 ℃, 住宅设计规范》 的规 定, 普通 住宅 的卧室 、 居室和卫 生 间不低 于 1 。 起 8 则分户计 量
分户热计量采暖系统

设置分户计量供暖系统的目的:
供热工程
按实际耗热量计费 节约能源 满足用户对供暖系统多方面的功能要求
分户热计量主要用在水平式系统中,垂直式系 统,一个用户由多个立管供热,在每一个散热器 支管上安装热表来计量,不仅使系统复杂、造价 过高,而且管理不便,因此不能广泛使用。
分户热计量采暖系统
供热工程
分户计量供暖系统的共同特点 : 每户管道的起、止点安装关断阀和其中之一处安装调节阀。 应设置热表和温控装置。热表一般安装在用户进口处 。
一、户内供热系统形式
1、分户水平单管系统—适合经济型建筑
P20图1-24
(1)水平支路长度限于一个住户之内; (2)能够分户计量和调节供热量; (3)可分室改变供热量,满足不同的温度要求。
3、分户水平放射式系统(适合高档建筑物)
水平放射式系统在每户的供热管道入口处设 置小型分水器和积水器,每组散热器并联设置, 见图1-27(p21)。从分水器引出的散热器支管 是辐射状埋地敷设(故又称章鱼式)至各组散 热器。
分户热计量采暖系统 二、管道布置及用户系统的热力入口
1、管道布置:
供热工程
每户的阀门热表入口设备及供回水立管宜设置于管
分户热计量采暖系统
水平顺流同程式系统特点:
① 分户计量 ② 可分户调节 ③ 不能分室调节
供热工程
水平跨越同程式系统特点:
① 分户计量 ② 可分户调节 ③ 分室调节 ④ 可安装温控阀,实现房间温度自动调节
分户热计量采暖系统
分户水平单管系统优缺点
供热工程
布置管道方便 节省管材 水力稳定性好 排气不甚容易
用于低温热水地暖系统。来自排气可通过:跑风(手 动),造价低;或串联 空气管(自动排气阀), 造价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3 热计量装置
•7.3.1 计量方式
热计量方式的选择是推广计量供热技术的急需解决的问题 。国外经过数十年的实践,已形成一系列成熟的技术和经 验。国内的供热行业相关部门和大专院校、研究院近些年 结合中国国情也进行了一些研究。就目前的计量技术而言 ,对热量的计量可以达到相当准确的程度。但对于供热系 统来说,必须从技术和经济两方面考虑,不必要追求过高 的精度,而是要求计量系统在满足必要精度的同时还要有 足够的运行稳定性和适应我国相关技术的发展水平。
当有两面可能发生传热的楼板及一面隔墙,或两面隔墙与 一面楼板时,M取0.75;
当有两面可能发生传热的楼板及两面隔墙,M取l。 实际上述计算公式可简化为: 当有一面可能发生传热的楼板或隔墙时,Q=2.64V; 当有两面可能发生传热的楼板或隔墙,或一面楼板与一面
隔墙时,Q=4.62V;
当有两面可能发生传热的楼板及一面隔墙,或两面隔墙与 一面楼板时,Q=5.94V;
•课题2 分户热计量采暖系统形式
上述两种下分式系统的供回水水平支管均位于本层散热器 下,根据具体情况,管道可采取明装方式,即沿踢脚板敷 设,亦可采取暗敷方式,暗敷时常用以下两种方法:
1)暗敷在本层地面下沟槽内或垫层内; 2)镶嵌在踢脚板内。 采用暗敷方式时,需注意不同管材的连接方式。不同塑料
如何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选择技术可靠、经济合理 的热计量方式,是关系到计量供热能否良性发展的重要环 节。
•课题3 热计量装置
•7.3.2 热量表
进行热量测量与计算,并作为计费结算依据的计量仪器称 为热量表(也称热表)。热量表构造(如图7-11)根据热量计 算方程,一套完整的热量表应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图7-6 地板辐射采暖系统示意图
•1-温控阀;2-户内热力入口;3-散热器 •1-温控阀;2-集、分水器;3-户内热力入口
•课题2 分户热计量采暖系统形式
•7.2.2 适合热分配表的采暖系统
热分配表的使用方法是:在每个散热器上安装热量分配表 ,测量计算每个住户用热比例,通过总表来计算热量;在 每个采暖季结束后,由工作人员来读表,根据计算,求得 实际耗热量。
•课题2 分户热计量采暖系统形式
集中供热按户计量的主导方式是采用热量表和热量分配表 计量,而采用热量表或热量分配表按户进行计量对采暖系 统形式的要求却大不相同。
•7.2.1 适合热量表的采暖系统
热量表是根据测量采暖系统入户的流量和供回水温度来计 算热量的,因此分户计量要求采暖系统在设计时每一户要 单独布置成一个环路。对于多层和高层住宅建筑来说,若 想每一户自成一个环路,系统首先应具有与各户环路连接 的供回水立管,然后户内可根据情况设计成双管水平串联 、单管水平跨越式、双管水平并联式、上供下回式、上供 上回或地板辐射采暖等系统形式。
电子式热量分配表的特点是:计量较准确、方便,价格比 热量计量表低,并且可在户外读值。目前在欧美受到欢迎 。电子式热量分配表安装在散热器表面指定位置,连续测 量并记录散热器的表面温度,与时间积分。
•图7-9 加温控阀的双管系统
•课题2 分户热计量采暖系统形式
•7.2.3 共用立管和户内管道
根据工程实践,共用主立管的形式可以采用如下四种:上 供下回同程式、上供上回异程式、下供下回异程式、下供 下回同程式如图7-10所示。
•图7-10 主立管系统形式示意图 •(a) 上供下回同程式系统;(b) 上供上回异程式系统;(c) 下供
的布置; 2.能够进行住宅分户热计量采暖系统形式的确定; 3.能够正确进行分户热计量采暖系统各种管材的选用。
目录
•1 •课题1 热负荷计算与散热器的布置 •2 •课题2 分户热计量采暖系统形式 •3 •课题3 热计量装置
课题1 热负荷计算与散热器的布置
•7.1.1 热负荷的计算
7.1.1.1分户热计量采暖系统与常规采暖系统热负荷计算 方法比较
,N取0.7;当有两面可能发生传热的楼板及一面隔墙,或
两面隔墙与一面楼板时,N取0.6;当有两面可能发生传热
的楼板及两面隔墙,N取0.5
•课题1 热负荷计算与散热器的布 置
(2)按体积热指标计算方法的计算公式
式中Q——户间总热负荷,W;
——房间温度修正系数,一般为3.3;
——房间供暖体积热指标系数,W/(m3·℃);
的采暖热负荷值Q1,等于散热设备系统放出的热量值Q2, 也等于采暖热媒供给建筑物的热量值Q。即:Q1= Q2=Q 其中Q的计算式如下:
式中Q——采暖热媒供给建筑物的热量值,J;
G——采暖用户的循环水量, kg/h;
c——热水的质量比热容,c=4178J/(kg·℃);
tg——散热设备供水温度,℃;
•课题2 分户热计量采暖系统形式
从水力学意义上讲,户内形式为双管系统和单管跨越式系 统时,均可实现分室控温的功能,即每组散热器散热量可 调。但是从变流量特性角度分析,户内系统采用双管形式 要优于单管跨越式系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 双管系统具有良好的变流量特性,即户内系统的瞬时 流量总是等于各组散热器瞬时流量之和,系统变流量程度 为100%;而对于单管跨越式系统,即使每组散热器流量 均为零时,户内系统仍有一定的流量,而且旁通流量还很 大。
管材应采取不同的连接方式。对于PB管、PP-R管,根据管 材特点,除分支管连接件外,垫层内不宜设其他管件,且 埋入垫层内的管件应与管道同材质,可采用热熔连接的方 式;而对于PEX管和XPAP 管,不能采用热熔连接的方式, 而且垫层内不应有任何管件和接头,水平管与散热器分支 管连接时,只能在垫层外用铜制管件连接。
•课题1 热负荷计算与散热器的布 置
7.1.1.2房间热负荷的计算 (1)按面积传热计算方法的基本传热公式:
式中Q——户间总热负荷,W;
K——户间楼板及隔墙传热系数,W/(㎡·℃);
F——户间楼板或隔墙面积,㎡;
——户间热负荷计算温差,℃;
N——户间楼板及隔墙同时发生传热的概率系数。
当有一面可能发生传热的楼板或隔墙时,N取0.8;当有两 面可能发生传热的楼板或隔墙,或一面楼板与一面隔墙时
(1)垂直式单管系统 改原有顺流式单管系统为带跨越管、温控阀的可调节系统
,是旧系统改造最容易而可行的一种方式。一般有两种形 式:一种加两通温控阀(如图7-7),一种加三通温控阀(如 图7-8)。
•课题2 分户热计量采暖系统形式
•图7-7 加两通温控阀的垂直单管系统
•图7-8加三通温控阀的垂直单管系统
•课题2 分户热计量采暖系统形式
(2)垂直式双管系统 由于双管系统存在的垂直重力失调原因,往往只应用
于4层及以下采暖系统。在每组散热器入口处安装温控阀( 如图7-9),不仅可使系统具有可调性,而且增大了末端阻 力。温控阀一般推荐的压降约为10kPa,而每米高差的“ 自然作用压力”只有约160Pa(供回水温度95℃/70℃) ,相对温控阀而言非常小。所以对于设有温控阀的双管系 统。楼层数对系统水力工况影响很小。
•课题2 分户热计量采暖系统形式
(3)上分式双管系统(如图7-3所示) (4)上分式单管跨越式系统(如图7-4所示)
•图7-3 上分式双管系统示意图 •(a)双管异程式系统;(b)双管同程式系统 • 1-温控阀;2-户内热力入口;3-散热器
器
图7-4 上分式单管跨越系统示意图 (a)单管异程式系统;(b)单管同程式系统 1-温控阀;2-户内热力入口;3-散热
V—பைடு நூலகம்房间轴线体积,m3;
——户间热负荷计算温度差,℃,按体积传热计算
时宜为8℃;
N——户间楼板及隔墙同时发生传热的概率系数(取值 同方法1);
M——户间楼板及隔墙数量修正率系数:
当有一面可能发生传热的楼板或隔墙时,M取0.25:
•课题1 热负荷计算与散热器的布 置
当有两面可能发生传热的楼板或隔墙,或一面楼板与一面 隔墙时,M取0.5;
(1)热水流量计,用以测量流经换热系统的热水流量。 (2)一对温度传感器,分别测量供水温度和回水温度,并
进而得到供回水温差。 (3)积算仪(也称积分仪),根据与其相连的流量计和温度
传感器提供的流量及温度数据,通过热量计算方程可计算 出用户从热交换系统中获得的热量。
•课题3 热计量装置
对于采暖建筑物(房间)来说,当室内温度稳定时,建筑物
供热工程单元7住宅分户 热计量采暖系统
2020年5月26日星期二
单元7 住宅分户热计量采暖系统
【知识目标】 1.掌握分户热计量采暖系统的负荷计算方法; 2.了解常见的热计量装置的构造; 3.掌握适合分户热计量的各种系统型式; 4.掌握散热器的布置原则及适合分户热计量系统的各种管
材。 【能力目标】 1.能够正确进行分户热计量采暖系统的负荷计算、散热器
•图7-12 蒸发式热分配表
•图7-13电子式热分配表
•课题3 热计量装置
蒸发式热分配表的特点是:价格较低,安装方便,但计量 准确性较差。蒸发式热分配表装有可蒸发液体的开口透明 玻璃管,把它安装在散热器规定位置上,将感受到散热器 的平均温度,使表管内液体蒸发。散热器平均温度高,持 续时间长,表管内液体蒸发量越多;反之,散热器平均温 度低,持续时间短,表管内液体蒸发量就少。表管内液体 蒸发量与散热器平均温度和持续时间成比例。采暖期中玻 璃管中的液体蒸发量,即玻璃管中的液体的液面下降的高 度,就表示该散热器向房间散出热量的多少。因此,它实 际上是一种测量玻璃管中的液体温度对时间积分的装置。
2) 双管系统中散热器具有较好的调节特性,进入双管系 统中散热器的流量明显小于进入单管跨越式系统中散热器 的流量,相对而言,更接近或处于散热器调节敏感区。
•课题2 分户热计量采暖系统形式
(5)章鱼式双管异程式系统(如图7-5所示) (6)地板辐射采暖(如图7-6所示)
•图7-5 章鱼式双管异程式系统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