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分户热计量采暖系统安装.

合集下载

浅谈住宅采暖分户计量改造问题

浅谈住宅采暖分户计量改造问题

浅谈住宅采暖分户计量改造问题摘要:目前,社会各方及政府管理部门大力倡导积极推进,新建小区普遍采用分户热计量,但其在推行过程中仍然会在采暖系统设计、建筑物设计、仪表选用、管理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

本文介绍了分户计量的基本形式,分户计量采暖改造需注意的问题,重点介绍了双管并联,集中供暖分户计量技术。

关键词:住宅工程;采暖;分户计量集中供暖经过长期的应用和考验,是一项比较成熟的应用技术。

近年来,由于能源结构开始发生变化,由于开发商的利益及物业管理上的需要,也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对热舒适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由于各地出现的拖欠供暖费的问题日益严重,使供暖分户热计量和分户热收费问题变得十分迫切。

一、分户计量采暖技术分户采暖的系统形式与传统的采暖形式基本相同。

它是在每一户内安装一个水平管串联系统,形成一户一表。

供回水干管在地沟或楼板面层里,采用同程或异程式的供暖形式。

不同的是,连接各用户的立管与传统的供暖干管的安装方式不同,设在每个单元的楼梯间内。

在供回水立管的最高点安装自动排气阀。

室内系统则以两种形式为主,即单管跨越和水平串联系统。

根据具体情况,对于户型较小的采用水平串联系统,而户型较大的则采用单管跨越式系统。

室内每组暖气安装手动排气阀。

进户供水管、出户回水管安装锁闭阀,阀前安装可拆卸的短管。

二、分户计量采暖改造需注意的问题1、热负荷计算在原采暖方式中,未采用分户计量,按建筑面积支付采暖费用,用户不会因为家中无人或温度过高而关闭或开小散热器阀门,各用户室内将保持原有的设计温度,因而其热负荷计算是以所有住户室内维持恒定的温度为基础的。

在新采暖方式中,采用分产计量,用户会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经济能力等自主选择室内温度,这会造成各用户室内温度不同,使得各用户间存在一定的热传递。

当某一住户室内温度过低时,其相邻住户的温度会在一定范围内降低。

因而它的热负荷计算与原有的计算方法不同,计算时需要在原有计算的基础上增加一项附加热负荷。

集中供暖住宅分户热计量管道及散热器安装工艺标准

集中供暖住宅分户热计量管道及散热器安装工艺标准

集中供暖住宅分户热计量管道及散热器安装本工艺标准适用于民用住宅建筑热水温度不超过70℃、工作压力不大于0.6MPa的采暖管道安装工程。

第一节材料要求12.1.1暖供回干管管材应根据设计要求选用,一般采用热镀锌碳素钢管及管件,管壁内外镀锌均匀,无锈蚀、无飞刺,零件无偏加、方扣、丝扣不全、角度不准等现象。

12.1.2敷设于地面层内管材应根据设计要求选用,一般采用交联铝塑复合管(XPAP)管、无规共聚聚丙烯(PP-R)管、聚丁烯管(PB)管、交联聚乙烯(PE-X)管,管材和管件的颜色应一致,色泽均匀,无分解变色,管材的内外表面应光滑、清洁,不允许有分层、真孔、裂纹、气泡、起皮、皱纹和夹杂等现象。

12.1.3供暖系统的散热器采用柱翼辐射对流内腔无砂铸铁散热器。

12.1.4供暖系统的流量计、水过滤器、调节阀、平衡阀、压力表、温度计主要组件的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配件齐全,表面光洁,无裂纹,启闭灵活,有产品出厂合格证。

12.1.5户用热量表箱体的规格类型应符合设计要求,箱体表面平整方正、光洁。

金属箱体无锈蚀,划伤,箱门开启灵活。

保温填料完好,有产品出厂合格证。

第二节主要机具12.2.1套丝机,砂轮锯,台钻,电锤,手砂轮,手电钻,电焊机,电动试压泵等机械、弯管器、热熔机、专用截管器。

12.2.2套丝板,管钳、台钳,压力钳,手锤,钢锯,扳手等工具。

第三节作业条件12.3.1主体结构已验收,现场已清理干净。

12.3.2管道安装所需要的基准线应测定并标明,地面标高线等。

12.3.3检查管道支架、预留套管(孔洞)的位置、尺寸是否正确。

第四节操作工艺1.4.1 工艺流程:1.4.2 安装准备:1 认真熟悉图纸,根据施工方案、技术、安全交底的具体措施选用材料,测量尺寸,绘制草图,预制加工。

2 核对有关专业图纸,查看各种管道的坐标、标高是否有交叉或排列位置不当,及时与设计人员研究解决,办理洽商手续。

3检查预埋件和预留洞是否准确。

热计量系统施工要求

热计量系统施工要求

热计量系统施工要求1、住宅各户热计量表设置于公用管井内,并设过滤器和手动球阀。

每座住宅楼设置楼栋热量表,住宅及商铺采暖系统均为分户热计量一户一表采暖系统,住宅采暖热水由管道井经热量表入户,设置安装详见管道井详图及省标L13Nl-13,最终安装顺序及要求以采购方现场要求为准。

热力入口处设置热表及平衡阀,热量表均采用超声波式热量表,具有数据通讯和远传功能。

供应商应在管道井内及楼道内提前预留户表线缆套管,并负责从换热站内敷设电源电缆至各楼栋内户表集抄器箱内。

本项目所用电源线不低于RVV3*1.5铜芯电缆,数据线不低于ZRVVP 3*1.5,住宅各户热计量表装置安装完毕,供应方需按照采购方要求悬挂标识牌。

2、供应商应提出完整的楼栋超声波热量表安装、数据通讯方案,满足热力热量表系统接入标准,并负责在热力小室内设计楼栋热量表的安装位置及接口,并负责从换热站内敷设电源电缆至各楼栋热力小室集抄器箱内,所有线缆应沿开发商的电缆桥架(槽盒)敷设,无桥架的地方,应重新敷设桥架(槽盒),不得裸露线缆。

如由于安装、配合不当或超声波热量表本身的原因以及数据通讯方案原因导致超声波热量表效果无法满足要求,而造成的责任由供应商承担。

3、供应商应按照采购人提供的设备清单和规范参数进行选型,最终型号、规范及生产厂必须经采购人认可,但采购人的认可并不能免除供应商选型不当的责任。

由于供应商选型不当,供应商除按要求免费更换外,还应承担由此所造成的损失。

供应商还应承诺采购人在今后设计过程中如设备的参数与技术规范书所提参数有误而对设备选型需调整而不发生费用变化。

4、各小区楼栋入口热量表数据采集上传。

供应商应在热力小室内提前预留热量表线缆套管,并负责从换热站内敷设电源电缆至热力小室热量表集抄器箱内。

具备安装楼栋热量表的条件,按照一座楼安装楼栋计量热量表(高低区各一台),无法满足楼栋装表安装条件的需要安装单元热量表,由此产生的费用均由供应商负责;楼栋表(单元表)每台表配无线数据采集箱(4G通讯模块)一套。

住宅采暖分户热计量系统设计探讨

住宅采暖分户热计量系统设计探讨
个 人 见 解
2 新建建筑 中分 户采暖系统的一般形 式
单 户 汁 量 一 户 ~ 表 室 内采 暖 系 统 有 三 种 形 式 : 平 串 联 水 系统 、 平跨越 系统 、 管系统 , 图 2 水 双 见 。前 两 种 系 统 在 国 外 使用较多 , 控 制装置及水 质要求较高 , 太通 合我 国同情 , 对 不 目前 国 家 建 设 部 推 广 双 向 系 统 , 此 重 点 对 双 钮: 统 谈 儿 点 在 系 认识 : 2 1 管 道 埋 地 系统 . 供 、 水 管 道 均 埋 设 于 地 面 后 浇 层 内 ( 用 木 地 板 的 可 回 使 直 接 敷 设 在 后 浇 层 上 ) 管 道 材 料 须 选 掸 可 以 热 熔 加 接 的 非 , 金 属 符 材 , 防 止 僻道 渗 漏 和 管道 结 垢 。这 种 敷 设 维 修 田 = 以 i f } = 较 大 , 以 必 须 周 密设 计 、 范 施 工 。设 计 时 应 和 各 专 业 密 所 规 叨 配 合 , 浇 层 厚 度 4 n 为 好 。施 工 队伍 必 须 经 专 业 培 后 —5cl
1 旧 采 暖 系 统 改造 及 热 计 量 方 法
现 供 暖 系 统 多 以 单 管 顺 序 式 串联 系 统 为 主 , 系 统 稍 加 该 改 造 就 可 以 进 行 每 组 散 热 器 温 度 婀 节 和 控 制 , 对 其 他 用 户 并 影 响不大 。具体是 在每组散 热器上加装 跨越管 ( 同时使用 如 三 通 锁 闭 阀 效 果 会 更 好 ) 并 在 供 水 支 管 上 设 闭 锁 阀 和 温 控 , 器 , 回 水 支 管 上 设 球 阀 见 图 l 同 时 应 适 当 增 加 散 热 器 数 在 , 摄 。这 样 在 每 组 散 热 器 上 安 装 一 个 蒸 发 式 热 分 配 表 就 可 进 行 计 量 和 控 制 。需 要 注 意 的 , 于 增 加 了 小 通 径 、 阻 力 性 由 高 质 的 温 控 网 , 网人 户 需 增 加 供 水 压 力 , 在 供 水 干 竹 上 增 外 并 设 过滤器 , 以免 散 热 器 流 赶 不 足 或 温 控 阀 堵 塞 。 如 只 考 虑 热 计量 , 可用球阀 代替温控 阀 , 但计 艟收 费程序较麻烦 , 需要 较 好的管理 。

172797_集中供暖分户热计量(或分户独立热源)采暖管道系统安装工艺标准

172797_集中供暖分户热计量(或分户独立热源)采暖管道系统安装工艺标准

目 次1 适用范围 (1)2 引用标准: (1)3 术语 (1)4 材料要求: (1)5 主要机具 (2)6 作业条件 (2)7 操作工艺 (3)8 质量控制:9 质量标准: (5)10 成品保护: (5)集中供暖分户热计量(或分户独立热源)采暖管道系统安装工艺标准1 适用范围本章适用于新建集中供暖住宅分户热计量或分户独立热源(壁挂炉)的室内热水供暖管道系统安装。

2 引用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 50300-2001)《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42-2002)《新建集中供暖住宅分户热计量设计技术规程》 (DBJ01-605-2000) 北京市标准《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应用技术规程》 (DBJ/T01-49-2000) 北京市标准《新建集中供暖住宅分户热计量设计和施工试用图集》 京01SSB1 北京市建筑设计标准化办公室3 术语分户热计量 household-based heat metering—以住宅的户(套)为单位,通过增加锁闭调节阀门及热计量装置分别计量向户内供给的供暖热量。

热量计量装置 heat metering device—用以测量热媒经某一热传输系统热流量的成套仪表及构件。

一般指利用热媒的焓差和质量流量在一定时间内的积分直接进行测量的装置,但也包括利用其他特征参数间接进行测量的装置。

分户独立热源的室内热水供暖管道系统—以住宅每户为供暖对象,以户壁挂炉或其它独立形式的热水炉为热源提供者的室内热水供暖管道系统。

4 材料要求:4.1 复合管、塑料管材及管件应有产品质量合格证,并应具备国家或本市有关卫生、建材等部门的认证文件(国家化学建材测试中心的测试报告和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监测所的检验报告)。

4.2 管材和管件上应有明显的标志,标明生产厂的名称(或商标)、规格和主要技术特性参数。

其包装上应标有批号、数量、生产日期和检验代号。

4.3 管材和管件的颜色应一致,色泽均匀,无分解变色。

集中供暖住宅分户热计量管道及散热器安装工艺

集中供暖住宅分户热计量管道及散热器安装工艺

集中供暖住宅分户热计量管道及散热器安装工艺本工艺标准适用于民用住宅建筑热水温度不超过70℃、工作压力不大于0.6MPa的采暖管道安装工程。

第一节材料要求12.1.1暖供回干管管材应根据设计要求选用,一般采用热镀锌碳素钢管及管件,管壁内外镀锌均匀,无锈蚀、无飞刺,零件无偏加、方扣、丝扣不全、角度不准等现象。

12.1.2敷设于地面层内管材应根据设计要求选用,一般采用交联铝塑复合管(XPAP)管、无规共聚聚丙烯(PP-R)管、聚丁烯管(PB)管、交联聚乙烯(PE-X)管,管材和管件的颜色应一致,色泽均匀,无分解变色,管材的内外表面应光滑、清洁,不允许有分层、真孔、裂纹、气泡、起皮、皱纹和夹杂等现象。

12.1.3供暖系统的散热器采用柱翼辐射对流内腔无砂铸铁散热器。

12.1.4供暖系统的流量计、水过滤器、调节阀、平衡阀、压力表、温度计主要组件的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配件齐全,表面光洁,无裂纹,启闭灵活,有产品出厂合格证。

12.1.5户用热量表箱体的规格类型应符合设计要求,箱体表面平整方正、光洁。

金属箱体无锈蚀,划伤,箱门开启灵活。

保温填料完好,有产品出厂合格证。

第二节主要机具12.2.1套丝机,砂轮锯,台钻,电锤,手砂轮,手电钻,电焊机,电动试压泵等机械、弯管器、热熔机、专用截管器。

12.2.2套丝板,管钳、台钳,压力钳,手锤,钢锯,扳手等工具。

第三节作业条件12.3.1主体结构已验收,现场已清理干净。

12.3.2管道安装所需要的基准线应测定并标明,地面标高线等。

12.3.3检查管道支架、预留套管(孔洞)的位置、尺寸是否正确。

第四节 操作工艺1.4.1 工艺流程:1.4.2 安装准备:1 认真熟悉图纸,根据施工方案、技术、安全交底的具体措施选用材料,测量尺寸,绘制草图,预制加工。

2 核对有关专业图纸,查看各种管道的坐标、标高是否有交叉或排列位置不当,及时与设计人员研究解决,办理洽商手续。

3检查预埋件和预留洞是否准确。

建设部关于印发《城镇住宅供热计量技术指南》的通知

建设部关于印发《城镇住宅供热计量技术指南》的通知

建设部关于印发《城镇住宅供热计量技术指南》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建设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04.01.16•【文号】建科[2004]10号•【施行日期】2004.01.1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计量正文建设部关于印发《城镇住宅供热计量技术指南》的通知(建科[2004]10号)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陕西、甘肃、宁夏、新疆等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厅(建委),北京市政管理委员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为配合我部等八部委颁布的《关于城镇供热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建城[2003]148号)的实施,指导各地在居住建筑集中采暖设计中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满足分户计量、室温可控的要求,我部组织专家编制了《城镇住宅计量供热技术指南》,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实施。

附件:城镇住宅供热计量技术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二00四年一月十六日附件:城镇住宅供热计量技术指南前言本技术指南是根据建设部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为主编单位,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而成。

本技术指南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展开了专题研究,进行了比较广泛、深入的调查,总结了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和教训,广泛征求了国内有关单位和行业专家的意见,对主要内容和指标进行了探讨和论证,对稿件进行了反复修改和充实,最后会同参编单位和有关部门定稿。

各单位和个人如发现有疑难问题或有意见和建议,请随时函告: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空气调节研究所标准规范室( 地址:北京北三环东路30号;邮编:100013)。

本规程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名单如下: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参编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天津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天津市人民政府供热办公室、费特拉能源服务股份公司主要起草人:徐伟、邹瑜、万水娥、伍小亭、狄洪发、高顺庆、黄维、辛坦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既有住宅室内采暖系统热计量改造和室温控制第三章新建集中采暖住宅分户热计量室内系统设计第四章集中采暖住宅热力入口、室外管网、热源第五章热计量装置与热量计算附录A 其它住宅采暖方式附录B 术语附录C 设计图示(略)附录D 塑料管材的温度使用条件分级和通用壁厚表(略) 附录E 几种塑料管材的性能和许用设计环应力及最小壁厚选择(略)附录F 塑料管材水力计算表及修正系数(略)第一章总则1.1为贯彻执行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等八部委《关于城镇供热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建设部《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落实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推进城镇供热事业的健康发展,提高室内热环境质量,减少大气污染,推动城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和发展供热采暖系统热计量技术,制定本技术指南。

住宅采暖分户计量改造问题

住宅采暖分户计量改造问题

浅谈住宅采暖分户计量改造问题摘要:目前,社会各方及政府管理部门大力倡导积极推进,新建小区普遍采用分户热计量,但其在推行过程中仍然会在采暖系统设计、建筑物设计、仪表选用、管理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

本文介绍了分户计量的基本形式,分户计量采暖改造需注意的问题,重点介绍了双管并联,集中供暖分户计量技术。

关键词:住宅工程;采暖;分户计量集中供暖经过长期的应用和考验,是一项比较成熟的应用技术。

近年来,由于能源结构开始发生变化,由于开发商的利益及物业管理上的需要,也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对热舒适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由于各地出现的拖欠供暖费的问题日益严重,使供暖分户热计量和分户热收费问题变得十分迫切。

一、分户计量采暖技术分户采暖的系统形式与传统的采暖形式基本相同。

它是在每一户内安装一个水平管串联系统,形成一户一表。

供回水干管在地沟或楼板面层里,采用同程或异程式的供暖形式。

不同的是,连接各用户的立管与传统的供暖干管的安装方式不同,设在每个单元的楼梯间内。

在供回水立管的最高点安装自动排气阀。

室内系统则以两种形式为主,即单管跨越和水平串联系统。

根据具体情况,对于户型较小的采用水平串联系统,而户型较大的则采用单管跨越式系统。

室内每组暖气安装手动排气阀。

进户供水管、出户回水管安装锁闭阀,阀前安装可拆卸的短管。

二、分户计量采暖改造需注意的问题1、热负荷计算在原采暖方式中,未采用分户计量,按建筑面积支付采暖费用,用户不会因为家中无人或温度过高而关闭或开小散热器阀门,各用户室内将保持原有的设计温度,因而其热负荷计算是以所有住户室内维持恒定的温度为基础的。

在新采暖方式中,采用分产计量,用户会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经济能力等自主选择室内温度,这会造成各用户室内温度不同,使得各用户间存在一定的热传递。

当某一住户室内温度过低时,其相邻住户的温度会在一定范围内降低。

因而它的热负荷计算与原有的计算方法不同,计算时需要在原有计算的基础上增加一项附加热负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一 住宅分户热计量采暖形式的确定
1.2 分户热计量采暖系统形式
1.2.1 适合热计量表的采暖系统 热量表是根据测量采暖系统入户的流量和供回水温度来计 算热量的,因此分户计量要求采暖系统在设计时每一户要 单独布置成一个环路。 首先应具有与各户环路连接的供回水立管,然后户内可根 据情况设计成双管水平串联、单管水平跨越式、双管水平 并联式、上供下回式、上供上回或地板辐射采暖等系统形 式。
项目一 住宅分户热计量采暖形式的确定
上述两种下分式系统的供回水水平支管均位于本层散热器 下,根据具体情况,管道可采取明装方式,即沿踢脚板敷 设,亦可采取暗敷方式,暗敷时常用以下两种方法: 1)暗敷在本层地面下沟槽内或垫层内; 2)镶嵌在踢脚板内。
项目一 住宅分户热计量采暖形式的确定
(3)上分式双管系统(如图5-3所示) (4)上分式单管跨越式系统(如图5-4所示)
图5-3 上分式双管系统示意图 (a)双管异程式系统;(b)双管同程式系统 1-温控阀;2-户内热力入口;3-散热器
图5-4 上分式单管跨越系统示意图 (a)单管异程式系统;(b)单管同程式系统 1-温控阀;2-户内热力入口;3-散热器
项目一 住宅分户热计量采暖形式的确定
户内系统采用双管形式要优于单管跨越式系统。
项目一 住宅分户热计量采暖形式的确定
当有两面可能发生传热的楼板或隔墙,或一面楼板与一面 隔墙时,M取0.5; 当有两面可能发生传热的楼板及一面隔墙,或两面隔墙与 一面楼板时,M取0.75; 当有两面可能发生传热的楼板及两面隔墙,M取l。 实际上述计算公式可简化为: 当有一面可能发生传热的楼板或隔墙时,Q=2.64V; 当有两面可能发生传热的楼板或隔墙,或一面楼板与一面 隔墙时,Q=4.62V; 当有两面可能发生传热的楼板及一面隔墙,或两面隔墙与 一面楼板时,Q=5.94V; 当有两面可能发生传热的楼板及两面隔墙,Q=6.6V。
项目一 住宅分户热计量采暖形式的确定
(1)下分式双管系统(如图5-1所示) (2)下分式单管跨越式系统(如图5-2所示)
图5-1 下分式双管系统示意图
(a)双管异程式系统;(b)双管同程式系统 1-温控阀;2-户内热力入口;3-散热器
图5-2 下分式单管跨越系统示意图 (a)单管同程式系统;(b)单管异程式系统 1-温控阀;2-户内热力入口;3-散热器
项目一 住宅分户热计量采暖形式的确定
1.1.2房间热负荷的计算 (1)按面积传热计算方法的基本传热公式:
Q N k i FI t
i 1
n
式中Q——户间总热负荷,W; K——户间楼板及隔墙传热系数,W/(㎡·℃); F——户间楼板或隔墙面积,㎡; t ——户间热负荷计算温差,℃; N——户间楼板及隔墙同时发生传热的概率系数。 当有一面可能发生传热的楼板或隔墙时,N取0.8;当有两 面可能发生传热的楼板或隔墙,或一面楼板与一面隔墙时, N取0.7;当有两面可能发生传热的楼板及一面隔墙,或两 面隔墙与一面楼板时,N取0.6;当有两面可能发生传热的 楼板及两面隔墙,N取0.5
1-温控阀;2-户内热力入口;3-散热器 1-温控阀;2-集、分水器;3-户内热力入口
项目一 住宅分户热计量采暖形式的确定
1.2.2 适合热分配表的采暖系统 热分配表的使用方法是:在每个散热器上安装热量分配表, 测量计算每个住户用热比例,通过总表来计算热量;在每 个采暖季结束后,由工作人员来读表,根据计算,求得实 际耗热量。 (1)垂直式单管系统 改原有顺流式单管系统为带跨越管、温控阀的可调节系统, 是旧系统改造最容易而可行的一种方式。一般有两种形式: 一种加两通温控阀(如图5-7),一种加三通温控阀(如图58)。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 双管系统具有良好的变流量特性 2) 双管系统中散热器具有较好的调节特性
项目一 住宅分户热计量采暖形式的确定
(5)章鱼式双管异程式系统(如图5-5所示) (6)地板辐射采暖(如图5-6所示)
图5-5 章暖系统示意图
室内采暖系统安装
学习情境五 住宅分户热 计量采暖系统安装
建筑设备工程学院


1
项目一
项目二
住宅分户热计量采暖形式的确定
分户热计量采暖系统安装
2
项目一 住宅分户热计量采暖形式的确定
1.1 热负荷的计算与散热器的布置
1.1.1分户热计量采暖系统与常规采暖系统热负荷 计算方法比较 分户热计量采暖系统的室内设计计算温度宜比国 家现行标准提高2℃按此规定计算的结果表明:计 算热负荷将会增加7%~11%。
项目一 住宅分户热计量采暖形式的确定
1.1.3散热器的布置 (1)热工性能好、安全可靠、美观紧凑、便于清扫、使用 寿命长的原则。 (2)宜选用铜铝复合或钢铝复合型 (3)采用热分配表计量时,所选用的散热器应具备安装热 分配表的条件。 (4)散热器的布置应确保室内温度分布均匀。通常散热器 宜布置在外墙窗台下。当布置在内墙时,应与室内设施和 家具的布置协调。 (5)散热器罩会影响散热器的散热量和恒温阀及热分配表 的工作,非特殊要求,散热器不应设暖气罩。 (6)散热器的布置应尽可能缩短户内的管道长度。每组散 热器应设手动或自动跑风阀。
项目一 住宅分户热计量采暖形式的确定
项目一 住宅分户热计量采暖形式的确定
(2)按体积热指标计算方法的计算公式
Q=aqnVΔ tNM
式中Q——户间总热负荷,W; a ——房间温度修正系数,一般为3.3; qn——房间供暖体积热指标系数,W/(m3·℃); V——房间轴线体积,m3; t ——户间热负荷计算温度差,℃,按体积传热计算 时宜为8℃; N——户间楼板及隔墙同时发生传热的概率系数(取值 同方法1); M——户间楼板及隔墙数量修正率系数: 当有一面可能发生传热的楼板或隔墙时,M取0.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