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AGC的622Mbps光纤前置放大器

合集下载

用于宽带接入网的光模块工作原理

用于宽带接入网的光模块工作原理

1UI
{0.22UI, 0.375UI, 0.20UI, 0.20UI, 0.30UI}
光眼图实例
光接收模块
• 光接收模块的作用是把经过传输后的微弱光信号 转换为电信号,并放大、整形恢复为原输入的电信 号;光接收模块的原理框图如下
偏置电压
PD/APD TIA
光接收组件(ROSA)
主放
判决/限幅放大
信号通过光模块实现传输媒体的转换(光纤←→铜线)
电光转换
光电转换
LD,LED
光发射
光纤
模块
E/O
PD,APD
O/E
光接收 模块
电发射机
电接收机
光发射模块
光发射模块是由将带 有信息的电信号转换 成光信号的转换装置 和将光信号送入光纤 RF输入 的传输装置组成
右图是光发射模块的 示意图
MD LD
放大驱动电路 (电流开关)
• 将LD芯片和监测光电二极管(MD)加上其他 元件封装在一个紧密结构中(TO同轴封装或 蝶形封装),就构成光发射组件(TOSA)
激光二极管驱动电路
驱动电路实质上就是一个高速电流开关
驱动电路原理电路
LD调制电流输出电路原理图
LD直流耦合接口电路原理图
激光器驱动电路原理图
驱动电路结构
一个典型的激光器驱动电路包括下列部分: 1. 差分电流开关电路—向LD输出调制电流 2. 偏置电流发生器—向LD提供直流偏置电流 3. 自动功率控制(APC)电路—在不同温度和
• 上行光波长为1310nm 下行光波长为1490nm 1550nm作为传输视频信号用
• 传输码型为扰码的不归零码,CID抗扰度大于72bit
GPON
• GPON(Gigabit-capable passive optical networks)千兆无 源光网络

地面数字电视机顶盒 (DMB-TH) 简介

地面数字电视机顶盒 (DMB-TH) 简介

地面数字电视机顶盒(DMB-TH)简介成都康特(电子)集团公司最近推出了一款基于DMB-TH标准的高性能、低价格的地面数字电视机顶盒。

这款机顶盒完全符合中国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标准GB20600-2006。

该机使用了凌讯科技公司与清华大学联合开发的时域同步正交频分复用(TDS-OFDM)解调芯片LGS8813和NEC公司开发的MPEG-2解码芯片EMMA2LL,具有接收灵敏度高、用户界面友好、操作简便实用、工作稳定可靠等优点。

该机还预留了很多接口,可根据市场发展和用户需要进一步扩展功能。

一、DVB-TH地面数字电视传输系统的原理DMB-TH采用了PN序列填充的时域同步正交频分复用(TDS-OFDM)多载波调制技术,这种独特的先进技术有机地将信号在时域和频域的传输结合起来。

在频域传送有效载荷,在时域通过扩频技术传送控制信号以便进行同步、信道估计,实现快速码字捕获和稳健的同步跟踪性能。

正交频分复用(OFDM)是一种多载波调制方式,其基本思想是把高速率的信源信息流变换成低速率的N路并行数据流,然后用N个相互正交的载波进行调制,将N路调制后的信号相加即得发射信号。

在所传输的频带内,当许多载频并行传输一路数据信号时,要比串行传输更大地扩展了信号的脉冲宽度,提高了抗多径衰落方面的性能。

OFDM采用的基带调制为离散傅立叶变换,数据的编码映射是在频域进行,经过逆快速傅立叶变换(IFFT)转化为时域信号发送出去,接收端可通过FFT恢复出频域信号。

OFDM系统用离散傅立叶变换来实现,即避免了直接生成N个载波时由于频率偏移而产生的交调,而且便于利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技术。

传统的OFDM调制方式存在某些缺陷,插入强功率同步导频会使传输系统的有效性、可靠性蒙受损失。

基于PN序列扩频技术的高保护同步传输技术和巧妙利用OFDM保护间隔的填充技术克服了这种缺陷,同时提高了传输系统的频谱利用效率和抗噪声干扰性能。

新的TDS-OFDM信道估计技术还克服了信道估计迭代过程较长的不足,提高了移动接收性能。

德国BKtel 1550 ES-10系列光发射机

德国BKtel 1550 ES-10系列光发射机
[dB|jV] [dBm]
[%]
C42 42 0 0 80 19.2 -12.5
B52 52 36 46 80 18.4 -10.8
D59 59 0 0 80 19.4 -11.0
D84 84 0 0 80 19.4 -9.5
N77 77 0 0 80 19.2 -9.9
ES10内置RF功率监测功能,可以监控发射机总输入功率(列在上表中最右一栏)。.
4.2合适的射频输入信号加上合适的输入信号后,发射机会搜索LiNbO3调制器的最佳偏压, 30秒后,两个
端口有恒定的光功率输出。将带有合适的、洁净的光接头的光纤跳线连接到一个光输出口供给HFC网络。注意产品按IEC825的规范是1级激光等级,要采取足够的安全防范以避免操作
ES10的人员的危险。发射机还有3种自动增益控制AGC开/关的射频信号模式,可以选择适当的模式操
RX有7pAHz的输入电流密度噪声
EDFAs的噪声指数为5dB
RF输入电平为80dBuV/TV信道
ES10-La
光学特性
波长1550…1560
光功率ES10-XLa-70 dBm 2*7.0 min
光功率ES10-XLa-85 dBm 2*8.5 min
SBS压缩dBm固定阈值16.5 dBm
激光线宽MHz 0.65
消耗功率[W] <=60
外壳19’’/1U
重量[kg] 9.7
3.1显示和报警
Modul LED正常运行LED绿
非紧急报警LED黄
紧急报警LED红
OUT LED输入功率正常LED绿
输出功率减少LED黄
输出功率损失LED红
待机模式LED熄灭
IN LED正常输入功率LED绿

光纤通信原理第四章光接收机

光纤通信原理第四章光接收机
若两个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都是高斯函数,则它 们之和的概率密度函数也是高斯函数,且其方差等于 两个随机变量的方差之和。高斯分布的这一特点使接 收机灵敏度的计算得到简化。
在高斯近似下,放大器和均衡滤波器输出端的总
噪声的概率密度函数依然是高斯函数,且总噪声功率 为
•放大器输出噪声主要由前置级决定,只要第一级的增 益足够大,以后各级引入的噪声可略,
•分析时把所有噪声等效到输入端。
放大器输入端的噪声源
电阻的热噪声和有源器件的噪声,都是由无限
多个统计独立的不规则电子的运动产生的,它们的 总和的统计特性服从正态分布。放大器噪声的概率 密度函数可以表示为高斯函数
f x 21expx2m22
1.光接收机输入端等效电路及噪声源
is(t):光电检测器等效电流源,in(t):光电检测 器的散粒噪声,Cd:光电检测器的结电容。Rb和Cs: 偏置电阻和偏置电路的杂散电容,Ra和Ca:放大 器的输入电阻和电容。
放大器的有源器件会引入噪声。一般将第一 级有源器件的各种噪声源都等效到输入端,分两 种情况:一种是等效为输入端并联的电流噪声源ia, 设它的功率谱密度为sI;另一种是等效为输入端串 联的电压噪声源ea,设它的功率谱密度为SE。
4.2光接收机
4.2.1光接收机简介 4.2.2放大电路及其噪声 4.2.3光接收机灵敏度的计算
4.2.1 光接收机简介
光接收机的组成
光接收机:模拟和数字。模拟光接收机,主要用于 光纤CATV系统;数字光接收机,用于大部分通信系 统。
检测方式:相干和非相干。相干检测,先将接收的 光信号与一个本地振荡光混频,再被光电检测器变换 成中频信号;非相干检测,常用的非相干检测是直接 功率检测,用光电二极管直接将接收的光信号变换成 基带信号。

光纤通信技术教学配套课件彭利标fiber6光电检测与光接收机

光纤通信技术教学配套课件彭利标fiber6光电检测与光接收机
2、集成光电检测器: 改善性能----OEIC
三、PIN、APD的比较
光电二极管可以是 PIN也可以是APD, 要根据应用场合而 定。
1、PIN光电二极管
优点:光电转换线性 度、工作电压低(几 伏至几十伏)、响应 速度快。
缺点:无电流增益。
2、APD光电二极管
优点:具有载流子 倍增效应、探测灵 敏度特别高。
解: 1、 = .e/hυ
= λ /1.24
=0.8×0.85/1.24 =0.55mA/mW
2、 Ip = Pin =1mW×0.55mA/mW =0.55mA
4、响应时间
定义: 光检测器对 光信号变化响应 速度快慢
用光检测器受阶跃 光脉冲照射时, 输出脉冲前沿的 10% 点 到 90% 点 之 间的时间间隔(即 上升时间τ )来衡 量。
RIN = PNL2/(P2△f) (1/Hz)
解/Hz, P=10μW =10-5 W,△f=1GHz=109 Hz,LD的平均噪声功率的 平方是
PNL2 =P2△f RIN=(10-5 )2×109×10-15=10-16 所以平均噪声功率PNL=(10-16)1/2=0.01μW,灵敏度
二、光接收组件的特性
1.光接收器件的噪声特性
光接收器件的噪声直
接影响光接收机的信噪 比(S/N)和通信质量。 其噪声主要来自光电检 测器的噪声和前置放大 器的噪声。
2.光接收组件的灵敏度
灵敏度是指在保证一 定通信质量条件下,所 能接收的最小信号功 率,灵敏度的数值越 小,表示接收机的灵敏 度品质越高。
组件,大的集成单元 称之为模块。
等。
二、分类
1、 光发射模块 光发射模块是指包括LD及LD驱动电路、保证

光接收机的结构和原理

光接收机的结构和原理

光接收机的结构和原理光接收机:光信号经过长距离传输后,受到光纤的损耗、色散和非线性效应的影响,不仅幅度被衰减,而且波形被展宽和变形。

光接收机的作用是将光信号转变成电信号,同时要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整形、放大和再生。

光接收机的结构和原理根据光接收机是否设置本振激光器,光检测的方式可分为直接检测和相干检测两类。

直接检测不需要在接收机中设置本振激光器,实现简单,成本低,但它只能检测光信号的强度信息。

相干检测需设置本振激光器,而且还要保持本振激光器与信号光之间的相干性,实现复杂,但它却可以检测光信号的相位信息。

当前,低于40Gbps的光纤通信系统大多数采用直接检测方式。

下面以直接检测的数字光接收机为例,说明其主要组成,如下图所示:直接检测数字光接收机包括光检测器、前置放大器、主放大器、自动增益控制(AGC)电路、均衡器、判决器和时钟恢复电路这七个主要部分,各部分的功能如下:光检测器:负责进行光电转换,也就是对光信号进行解调。

前置放大器:负责对光检测器产生的微弱信号进行放大,它对整个放大器的输出噪声影响最大,因此它必须是低噪声和髙带宽放大器。

主放大器:提供足够的增益,将输入信号放大到判决电路所需要的电平(峰-峰值一般为1〜3V)。

自动增益控制电路:可以控制主放大器的增益,使输出信号的幅度保持在一定范围内。

均衡器:对主放大器输出的失真的数字脉冲进行整形,保证判决时不存在码间干扰,以得到最小的误码率。

判决器和时钟恢复电路:负责信号的再生。

为了精密地确定“判决时刻”,需要从信号码流中提取准确的时钟信息,以此作为标定,以保证与发射端的一致。

如果在发射端进行线路编码(或扰码),那么在接收端需要存相应的译码(或解扰)器。

上述接收机也归成这样三个主要功能模块:①将光检测器和前置放大器这两部分组合在一起,称为光接收机的前端,它是光接收机的核心;②将主放大器、均衡器和自动增益电路这三部分组合一起,构成接收机的线性通道,它用来放大和过滤信号;③将判决器和时钟恢复电路这两部分组合在一起,构成接收机的数据恢复部分。

光纤通信ppt概要

光纤通信ppt概要

2 1 Rt2
2Ct2
d 2
Rt Rb // Ra ; Ct Cd Cs Ca ;ZT 是放大器、均衡滤
波器的传递函数,它表示输入电流与输出电压之间的传
递关系,实为转移阻抗
可以看出:①偏置电阻Rb越大,电阻的热噪声越小;② 输入电阻Rt越大、输入电容Ct越小,串联电压噪声源对 总噪声的影响越小
4.APD的过剩噪声
APD的过剩噪声系数为
g2
g2
F G
g2
G2
在工程上,为简化计算,常用过剩噪声指
数来表示过剩噪声系数,即
F G≈Gx
3.3 放大电路及其噪声
3.3.1 噪声的数学处理
1.噪声的统计性质
对噪声的分析应采用随机过程的分析方法 电阻内部微观粒子的热骚动是一个随机过 程
对于随机噪声XN来说,落在x1和x1+dx1之 间的概率是
2kK gm
gSmi 是FE场T,效应管0.7的;跨对导G;aA是s F器ET件,的 ≈数值1.系1 数,对
(3)输出瑞的总噪声功率
当得vn2aR到b足2RkbK够 e大0Igate时 2,kgKm上vRn1b式a2 中 C的gZtmT2第 一2 d2项 2可kgKm以 C2忽t2 略 ,Z T 因 此2 2d
3.3.3 场效应管和双极晶体管
的噪声源
1.输入端的等效电路及噪声源
场效应管的主要噪声源有两个 : 栅漏电流的散粒噪声 沟道热噪声
(1)散粒噪声
散粒噪声其功率谱密度为 SI e0Igate e漏0为电电流子电荷,e0 1.61019C,Igate是场效应管的栅
(2)沟道热噪声 功率谱密度为
d iout df
3.2.1
PN 结 的 光

0.18μm CMOS 2.5Gbps带AGC功能的前置放大器

0.18μm CMOS 2.5Gbps带AGC功能的前置放大器

的接收机前置放 大器。该前置放大器采用 RC R g ltd C oe 结构作 为输入级 , G ( eua e a cd ) s 电压并联 负反馈
结构作 为跨 阻转换 放 大, 同时采 用有 源电感峰化 、源极 退化峰 化等 技术 以拓展 带 宽, 内置 了 AC G
( uo a a n Cn 1 1 功 能 以拓 宽输 入 动 态范 围。 真 结果表 明, A tm tCG i o tO ) i " 仿 该芯 片跨 阻为差 分 6 Q , 宽为 带 k
. 8 M S 采用 R C输入级 , G 内置 A C G 本、 易于集成数字电路 的优点 , 已逐步取代双极工艺 01 m C O 工艺 , 引入有源电感 、 源极退化等技术 , 设计并实现 成为百兆 、 千兆速率光通信收发芯片的主流工艺 了。 功能 ,
光接收机前端放大电路是整个光纤传输系统 的
的需求越来越高 ,光纤通信 以其通信容量大、损耗 小 、保密性好等优点成为现代通信中及其重要 的一 种通信方式 。传统的光纤通信收发芯片多采用价格
昂 贵 的 G A 、n a sIP等 高 电 子 迁 移 率 材 料 制 作 的
H T H MT双极 ( i l ) 艺实 现 , B /E Bp a 工 or 它们 具 有 成本
2 H; z芯片实际测试灵敏度为 - 6 B ( G 2 m 误码率为 1 )饱和输入光功率达到 3 B 。芯片采用 33 单 d 。, 0 m d . V
电源供 电 , 态 功耗仅 为 6 w 静 6 。 m
关键 词 : 前置放 大器 、G 、G 、 源 电感 、 R CA C有 源极 退化 、G 、M S工艺 AC CO
图 1前 置 放 大 器 芯 片 系统 框 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 处 理 机M ICROPROCESSORS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制造与应用带有AGC 的622M bps 光纤前置放大器王进祥,徐 一,王永生,王 洋(哈尔滨工业大学微电子中心,哈尔滨150001)摘 要:设计一种带有自动增益控制(AGC )的光纤接收跨阻前置放大器(TI A ),应用于SDH 系统ST M -4速率级(622M bps),采用CSMC 0.6 m C MOS 工艺实现。

电源电压3.3V,差分输出。

仿真结果显示,可允许的信号输入范围较大(-32dBm 到+3dBm ),小信号输入增益高达86.9dB ,相位分裂器的有源电感负载有效提高了电路的带宽约70%,放大器的等效输入电流噪声为4.34pA H z 。

关键词:C MOS 工艺;跨阻放大器;自动增益控制中图分类号:TN72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279(2008)02-0005-03Pre _a mplifier w ith AGC for Fi ber Optic Applications to 622M bpsWANG Ji n -x iang ,XU Y ,i WANG Yong-sheng ,WANG Y ang(M icroelectronic Center ,H arb i n Instit u te of T echnology,H arb i n 150001,China)A bstract :A transi m pedance pre_a m p lifier w ith AGC using 3.3V CS M C 0.6 m standard C MOS process in fi b er optical rece i v er is presented in th is paper .It i s w e ll su ited for teleco mm un icati o ns ,especially OC -12/ST M -4and contains a w i d e input range -fro m -32dBm to +3dB m,the ga i n of s m all si g na l input is 86.9dB .The l o ad conductor o f t h e phase-slitter effectively i n creased the band w i d th about 70%,and the equa l input current no ise is 4.34pAH z .K ey words :C MOS techno l o gy ;T ransi m pedance a m plifi e r ;Auto m atic Gain Contro l(AGC)1 引 言在现代通信系统中,由于光纤通信具有通信容量大、性能稳定、保密性强等优点,在接入网中光纤通信技术扮演着重要角色,光纤接入将成为发展的重点[1]。

考虑工艺方面,双极型和典型C MOS 工艺均可满足622M bps 光纤通信系统的要求,双极型工艺的频响更好,但考虑工艺的低成本,低功耗,选择0.6 m C MOS 工艺更具优势。

相比较0.25 m ,0.18 m 工艺,0.6 m 工艺同样可以达到所需速率要求,且成本是深亚微米工艺的1/3到1/5。

所采用的前置放大器就是属于跨阻放大器。

用于光接收机的前置放大器多数采用跨阻放大器,这种放大器,采用跨阻抗电路,在电性能上,其跨阻增益(dB )较高,带宽较宽,等效噪声电流较低,在结构上,采用直接耦合,省去电抗元件,缩小芯片面积[3]。

前置放大器的电路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

光电二极管接在两个输入端之间,I N1端为跨阻放大器的电流信号输入端。

I N 2端提供一个稳定的电压,使光电二极管反向偏置。

整个前置放大器提供双端输出,使之与后级的限幅放大器输入相匹配。

图1 前置放大器的模块图2 带AGC 的跨阻放大器电路设计采用三级反相放大的跨阻放大器结构,这样可以提高开环增益,其拓扑结构如图2(a)所示。

其中作者简介:王进祥(1968-),男,江西抚州人,博士,副教授,主研方向:差错控制理论及其算法的VLS I 实现结构,SOC 及IP 设计。

收稿日期:2006-06-05第2期2008年4月No .2A pr .,2008微 处 理 机单元反相放大器结构如图2(b)所示。

M 1和M 2是放大管,M 3为反馈电阻。

图2 跨阻放大器由文献[4]知,图2(b)放大器的增益为A v -2g m (r or !r op !R f )(1)其中,R f 为等效反馈电阻。

因此,增大R f 即可提高增益。

跨阻前置放大器的等效输入噪声电流功率谱函数表示如下[5-6]:S eq (f )=4KT R f +2qI gd +4k T [1(R f )2+ (2 f )2(C gs +C gd )2](2)式中,第1项表示由R f 引入的热噪声电流的贡献;第2项代表场效应管(MOSFET)的栅极漏电流引入的噪声,一般很小,可忽略不计;最后一项代表MOSFET 的沟道热噪。

由上式可知,可以采取增大R f 和g m 的方式来减小等效输入电流噪声。

跨阻放大器的另一个重要参数是带宽,它可以表示为:f -3d B =1+A2 C in R f(3)其中A 为放大器开环增益;C in =C d +C g +C m为输入寄生电容,C d 为光电探测器的等效电容,C g 为放大器输入管的栅电容[7],C m 是与输入端相连的MOS 管入端的密勒等效电容。

减小反馈电阻可以展宽带宽。

可见,放大器的增益、带宽与噪声特性之间存在着矛盾,需要取合适的反馈电阻和放大管的跨导,达到各指标之间的折衷。

反馈电阻的控制信号来自AGC 控制端。

AGC 单元检测光电二极管的输入电流大小,当电流较小,其控制作用很弱;只有当输入电流过大的时候,AGC 控制端才开始起作用。

当AGC 单元检测到输入功率较大,就降低AGC 控制端的电平,使等效反馈电阻减小,从而达到减小增益,稳定输出幅度的目的。

3 输出缓冲级由于本设计的跨阻放大器为单端输出,为与后级主放大器匹配,就需要一个相位分裂器使单端信号变为双端输出信号。

相位分裂器的电路结构如图3所示。

图3 相位分裂器图3(a)中的输入信号来自跨阻放大器的输出端,它与图中下方RC 网络的输出信号一同构成相位分裂端的两个具有相同直流电平的输入。

并联峰化是一种能够满足大带宽低成本的技术[8],该技术是在负载上另外附加电感,也就是引入一个零点,这样就弥补了电容下降的阻抗,从而使带宽增大。

图3(a)中虚线框部分为本设计中的用有源电感实现并联峰化技术的限幅放大器单元电路。

其等效小信号模型如图3(b)所示,由图知:I D =g m V GS +V DS -V GSR(4)V DS -V GSR =s CV GS(5)因此等效输出阻抗为:Z equal =V DS I D =1+s CR g m +s C(6)从前面推出的式子可以得到其等效阻抗具有一个零点和一个极点,分子等效一个电感L=RC ,从而大大提高了相位分裂的带宽。

考虑到栅源电容比较小,所以在电路中又外加一个电容,从而有效增大了带宽。

模拟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电感值可使基本差分对的带宽扩展约70%,而不会在频响曲线上引入尖峰。

信号经相位分裂后再经过电平移位电路,在这里同时完成共模反馈功能。

输出缓冲级电路的作用是提供合适的输出阻抗,以和50 的标准传输线匹配[9]。

4 仿真及结果分析采用CSMC 0.6 m 工艺库仿真,电源电压3.3V,采用hspice 仿真器对版图提取数据进行后仿真。

6 2008年王进祥等:带有AGC 的622M bps 光纤前置放大器响应度计算公式为: Input P o w er =10log (i in ∀(r e +1)2∀!∀(r e -1)∀1000)dBm(7)其中!是以A /W 为单位的光电二极管响应度,i in 是以安培为单位的输入电流,r e 为消光比。

例如当光电二极管响应度为0.9A /W ,消光比10dB ,输入电流为1 A 时,输入光功率为-32dBm 。

此时后仿真得到的结果输出幅度为32mV,信号带宽为461MH z 。

同样计算可得对应3mA 输入电流的等效光功率为+3dBm ,其输出幅度为620mV 。

对于系统噪声特性,关心的是等效输入电流噪声,在速率为622M bps 时的等效输入电流噪声为4.34pA H z ,满足系统对噪声的要求。

当输入信号从-32dB m 到+3dBm 变化时,跨阻增益变化曲线如图4所示。

图4 跨阻增益随输入信号变化曲线5 结束语设计了一种622M bps 的光纤接收前置放大器,供电电源电压是3.3V;带有自动增益功能,具有较宽的动态接收范围(-32dBm ~+3dBm );输入小信号时跨阻增益可达22.2K (即86.9dB );基于并联峰化技术的有缘电感使传输函数引入了附加零点,有效提高了输出信号的带宽约70%;等效输入噪声在pAH z 量级。

目前此设计已采用CS M C0.6 m C MOS 工艺投片。

参考文献:[1] 张造生.光纤接入技术及其市场前景[J].有线电视技术,2004(24):68-69.[2] Chen Y K,Baey ens Y,H a mm R,e t a.l A pp licati on o fCo m pound Se m iconductors i n H igh D ata R ate O ptic F i ber Co mmun ica ti ons[C].In :G aA s MANTEC H,2001.[3] 陶蕤,王志功,董毅,等.2.5Gb /s C M O S 光接收机跨阻前置放大器[J].半导体光电,2001(6):177-180.[4] 王丽芳,周华,冯炜,等.带AGC 的光接收机前置放大器的设计[J].光通信研究,2005(6):53-56.[5] T ou m azou C ,P ark S M.W i deband l ow noise C M O S transi m pedance a m plifier for g i ge H ert zoperati on [J ].E l ec tron .L ett .,1996,32:1194-1196.[6] V an i sri T,T ouma zou C.Integrated h i gh frequencylowno ise current-mode op tica l transi m pedance preamp li fi e r :t heory and practice[J].I EEE J .Soli d Sta te C ircu its ,1995,30(6):677-685.[7] 王国全.10G b it/sG a A s 跨阻前置放大器[J].电子器件,2005(6):248-250.[8] 陈莹梅,王志功,章丽,等.2.5G b it/s 光接收机电路的全集成[J].光通信研究,2005(5):13-15,31.[9] 王志功.光纤通信集成电路设计[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06.(上接第4页)[7] E rnst R,H enkel J ,Benner T.H ard w are -So ft w are co synthesis for m i crocontro llers [J ].IEEE D esi gn &T est of Computers ,1993,10(4):64-75.[8] Saha D,M itra RS ,Basu A.H ard w are so ft wa re partiti on i ngusi ng geneti c a l gor ith m [R ].In :A grawa l V,M ahaba l a HN,eds .Proc .o f the 10t h Int #l Con.f on VLS I D esi gn .4-7,Jan .1997:155-160.[9] E lse P ,P eng Z,K uchc i nski K,et a.l System l eve l hardware /soft w are partition i ng based on si m ulated annea li ng and tabu search [J].D esi gn Au t om ati on of E m bedded Syste m s ,1997,2(1):5-32.[10] K a lavade A,L ee EA.T he extended partitioni ng proble m:hardware /soft w are mapp i ng ,scheduli ng ,and i m ple m en tati on -bi n se l ection [J ].D esign A utom ati on of E m bedded Syste m s ,1997,2(1):125-163.[11] Ca m pi F,T om aM,L odi A,e t a.l A V L I W pro cessor w ithreconfi gurable i nstruc tion set fo r e m bedded appli cations [J].ISSCC 2003,IEEE 2003,1:250-491.[12] D ehnert J C ,G ran t B K,Banning J P,e t a.l The T ransm eta Code M o rph i ng /spl trade /So ft w are :usi ng specu l a ti on ,recov ery ,and adaptive retransl a tion to address rea l-life cha llenges [R ].Code G eneration and O pti m ization ,2003.(CGO 2003).Interna ti ona l Sy m pos i u m on23-26M arch 2003:15-24.[13] 黄海鹰,黄华.可重构计算机[J].微处理机,1999,(2):39-40.[14]曲英杰,王沁,王昭顺.可重构体系结构的特征及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1,37(17):19-21,41.[15] 段然,樊晓桠,高德远,等.可重构计算技术及其发展趋势[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4,21(8):14-17.[16] 贾英江,高欣宝.可重构计算机简介[J].计算机应用研究,1999,16(5):4-6,9.[17]熊志辉,李思昆,陈吉华.遗传算法与蚂蚁算法动态融合的软硬件划分[J].软件学报,2005,16(4):503-512.[18] 面向SoC 的系统级设计方法与技术研究进展[EB /OL ].http ://www.ch i naecne t .com .[19] 用CPLD 创建具有弹性指令集的微控制器[EB /OL ].http ://www.eetch i na .com.[20] P o w erP lug 模块在CARM EL20xx 上的M PEG -4解码[EB /O L].http ://www .eetchina .co m.[21]FPGA 会取代CPU 吗[EB /OL ].h ttp ://211.92.88.407 2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