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高线地形图及其应用

合集下载

等高线地形图及其应用ppt课件

等高线地形图及其应用ppt课件

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题。
1.沿图中a—b剖面线绘制的地形剖面图是下图中的
答 案
3、地形剖面图的应用
通视问题
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障碍 物(如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 通视。
特别注意“凹形坡”与“凸形坡”的不 同。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先密后疏, 为“凹形坡”,可通视;等高线先疏后 密,为“凸形坡”,“凸形坡”容易挡 住人们的视线。
②确定比例尺
剖面图的水平比例尺一般采用原图比例尺,将等高线图上的剖面线 转绘到剖面图上做横轴。
为更加清楚地反映地形起伏状况,垂直比例尺要大于水平比例尺, 用高程建立纵轴。高度间隔与原图等高距一致,最高数值比剖面线 经过地区最高海拔略大一些,最低数值略小一些。
2、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步骤
③描点 将剖面线与等高线的所有交 点(或仅描关键点,如最高点、 最低点)按其水平距离和高程 转绘到坐标图中。
一般选在等高线间距较大即地势平坦开阔处, 节省建设投资
靠近河流,水源充足 工业区选址 有交通线经过,交通便利
3、等高线地形图与“面”的区位
等高线地形图与“面”的区位
一般山区聚落多分布在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地 势低平、水源充足、流水沉积形成深厚肥沃的 土壤)
聚落分布
山区聚落规模小、数量少
平原地区聚落数量多、规模大(聚落主要分布在 平原地区)
C>A>D>B
不同等高线地形不图同坡等度高大线小图的上判坡读度的大小 ②比例尺相同,等高距不同,则相同的水平范围等高距越 大,坡度越大;等高距越小,坡度越小
B>D&g小图的上判坡读度的大小 ③比例尺不同,等高距相同,则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 比例尺越小,坡度越小

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A
-300m -200m-100m 0m
等高线
100m 200m 300m
B
300m 200m 100m
0m -100m
-200m -300m
如何绘制AB剖面线的地形剖面图
(2001年全国卷文综试题)某山区的一所学校,拟组
织学生对附近公路的交通流量进行调查。读下图,判
断在E、F、G三个地点中,能目测到公路上经过H处车
如果图中没有疗养院,则水库大坝最高又能建多 高?坝顶高程为多少?
• 水库大坝的的建设高度考虑的条件:
(1)依据等高线来定高度;
(2)要考虑是否需要移民及移民数量的多少。
(3)气候条件和河流水文特征(暴雨的频率、河流径 流量的大小、河流的落差)
水库的集水区域:沿流域分水岭即山脊线所包围的区域
二、等高线地形图中通视问题
一、水库大坝建设问题
1、水库大坝的选址; 2、水库大坝的建设高度; 3、水库的集水区域和淹没范围。
拟在该区建一大型水电站,用“//”标出最佳 坝址,并说明理由。
峡谷地形,水流急,水力资源丰富;大坝建 设工程量小,投资省;且上游有较大的集水区域。
• 水库大坝建设所考虑的自然条件:
(1)地形条件:口袋形地形,口小(峡谷)肚大。
(2001年全国卷文综试题)某山区的一所学校,
拟组织学生对附近公路的交通流量进行调查。读下
图,判断在E、F、G三个地点中,能目测到公路上
经过H处车辆的是
处。
方法1、绘制出地形剖面图
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果过已 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山地或山脊阻挡, 则两地可互相通视。
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
等深线
(2)地质条件:尽量避开断层、地震多发地带 和石灰岩广布地区。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应用、通视、计算等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应用、通视、计算等

河流的水文特征
水量(流量):丰富、大、小
水位(汛期、枯水期、断流、干涸) 长、短、春汛、夏汛、冬汛 含沙量:大、小 有无结冰期:有、无、长、短 水能蕴藏量: 大、小
河流的水系特征
水系特征:是指河流的流程、流向、 水系归属、水系形态、河道(河谷宽窄、 河床深浅、河流弯曲系数)、河网密度 (支流多少、河湖关系)、流域概况(面 积、水系排列形式)等。(见导与练)
陡崖
山谷
300A 250 200 150 100 50
E C
250

B


山谷
E C
300A 250 200 150 100 50

250

B

鞍部
练一练: 说出地形名称
鞍部 山顶
山谷 陡坡
山脊
缓坡
2、地形图的解读
B、地形的识别




要领1:等高线都呈 V 字型, 山脊中 高 两侧 低 ;山谷两侧 高 中 低 。
山顶 B ______
E 山脊 ______
盆地 C_______
山谷 F _______
D 处,水坝建好后若水位升至海拔100米 (8)若要修建一个水库,地址应选在______ 丙村海拔在100米以下必须搬迁 处,则图中丙、丁两村是否需搬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点到地平面 的垂直距离为 相对高度 某点到海平 面的垂直距 离为绝对高 度,即海拔

1500米
1000米 500米

海平面
2、陡崖和任意两点的高差
解读3: 图中崖顶、崖底和相对高度各是多少?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应用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应用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应用等高线地形图是一种重要的地图类型,也是历年高考的高频考点,因为它可以充分考查学生的空间概念、空间想象以及分析计算能力。

要突破等高线地形图这一难点,需要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掌握判读技巧,达到灵活应用。

一、等高线地形图的特征1.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等高,并以海平面作为零米(要诀:同线等高)2.等高距(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全图一致(要诀:同图等距)3.两条等高线绝不能相交一般情况下,同一地点不会有两个高度。

但在垂直壁立的峭壁悬崖,等高线可以重合。

(要诀:重叠为崖)4.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缓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

(要诀:密陡疏缓)5.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相交等高线穿过山脊线时,山脊线两侧的等高线略呈平行状。

等高线穿过山谷线(或集水线)时,向上游弯曲,成反V字形。

即等高线凸向低处则为山脊;等高线凸向高处则为山谷。

(要诀:凸低为脊、凸高为谷)6.相邻等高线间的地点海拔取值介于两等高线数值之间(要诀:大于小数、小于大数)7.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曲线,内部数值大小遵循“大于大数或小于小数”的法则(要诀:大于大数或小于小数)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 判读海拔高度和气温(1)某地在某条等高线上,即可读出该地的海拔高度。

(2)若不在等高线上,则此处海拔是一个范围。

(3)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2. 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利用“大于大数或小于小数”原则如果闭合等高线的高度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低高度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高度低于其等高线的高度值;如果闭合等高线的高度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高高度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高度高于其等高线的高度值。

如右图为等高线地形图,A区域高度小于700米,则为洼地;B区域高度大于900米,则为山丘。

3. 判别地势可根据海拔判别。

有的等高线地形图上没有数据,而是用示坡线表示。

示坡线也叫降坡线,表示降坡方向即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

2025年中考地理专题复习-专题二+等高线地形图课件

2025年中考地理专题复习-专题二+等高线地形图课件
4.识别地形类型(1)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宽广平坦。(等高线稀疏)(2)高原:海拔在500米以上,面积较大,外围陡峭,内部起伏和缓。(等高线外密内疏,数值外小内大)(3)盆地:四周高、中间低。(等高线外密内疏,数值外大内小)(4)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具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等高线密集)(5)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较山地小。
4.关于图中信息,叙述正确的是( )
B
A.①地位于山顶,海拔约600米 B.②地比③地海拔低、坡度陡C.③地位于山谷,可远眺仕阳镇 D.④地位于山脊,可遥望碇步桥
好、最古老、最长的碇步桥。下图为仕水碇步桥及周边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和碇步桥景观图。读图完成4—5题。
5.仕水碇步桥平行分高低两凳,高凳可供涨水时踏用,反映当地( )
A
A.降水季节变化较大 B.冬季寒冷,结冰期长C.地形陡峭,沟谷多 D.森林丰富,木料充足
下图表示的是穿越太行山的一条通道,古人称之为井陉。秦始皇在井陉的地势狭窄险要处设置关口,修建驿道,称为秦皇古道。读图完成6—8题。
6.图中a、b、c、d四处中,海拔最高的是( )
C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1)该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是______,A山顶的海拔不高于_____米。
丘陵
350
(2)写出图中字母所在的地形部位名称。B:______;C:______。
陡崖
山脊
(3)李庄所在地区易发生滑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高线密集,坡度陡峭
(4)在该图中,量得①②两地的图上距离是1厘米,经过实地测量其实地距离是1 000米,则该图比例尺用数字式表示为____________。(5)拟在甲、乙两地建大坝,与乙地相比,选在甲地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不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理等高线地形图

地理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能够清晰地展现地形的起伏变化,帮助人们了解地形特征、判断地 理位置和进行地形分析。
等高线地形图的重要性
01
了解地形特征
等高线地形图能够清晰地展示地形的高低起伏,帮助人们了解地形特征,
从而更好地选择合适的路线和进行户外活动。
02
判断地理位置
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帮助人们判断地理位置,例如山峰、山谷、鞍部等位
湖泊
湖泊在地形中表现为低洼地带,等高 线地形图上表现为闭合的等高线区域, 且数值较低。
04
等高线地形图的实例分析
山地等高线地形图实例
总结词
陡峭、峰峦叠嶂
详细描述
在山地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密集,表示地形陡峭,山峰和山谷的形态清晰可见。由于地势较高,水往低处流, 形成溪流、瀑布等水文特征。此外,山脊和山谷的走向、坡度以及山峰的位置也是地形图中的重要信息。
陡崖
陡崖是地形高度变化较大的地 方,等高线地形图上表现为等
高线密集的区域。
如何判断坡度、坡向和倾斜度
坡度
坡度是坡面的倾斜度,可以通过 等高线的疏密程度来判断,等高 线越密集,坡度越陡峭;等高线
越稀疏,坡度越平缓。
坡向
坡向是坡面的朝向,可以通过等高 线的形状来判断,等高线呈环形则 表示无坡向;若等高线呈直线形状 则表示有坡向。
绘制等高线
地图输出
根据处理后的数据,按照一定的等高距和 等高线密度绘制等高线,同时根据需要添 加颜色、标注等信息。
将绘制好的等高线地形图输出为纸质或电 子版地图,供人们使用和参考。
02
等高线地形图的构成要素
高程
01
高程是指某一点相对于某一基准 面的垂直高度,通常以米为单位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高程用于 表示地形起伏和地势变化。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湘教版):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湘教版):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课时3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1.等高线地形图与河流(1)根据等高线的形状和疏密判断水系、水文特征判断水系特征①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②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③山脊常形成河流的分水岭(山脊线);④山谷常有河流发育(山谷线);⑤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弯曲,等高线在山脊处向低处弯曲判断水文特征①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流速大、水能资源丰富,在陡崖处形成瀑布;②河流流量除与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集水区域面积)有关;③河流流出山口处常形成冲积扇(洪积扇)(2)判断河流流向、流域面积及水库储水面积判断流向由海拔高处流向低处。

发育于河谷,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判断流域面积根据山脊线作为河流的分水岭,确定河流的流域范围,估算流域面积判断水库储水面积找到最高水位的海拔,根据此海拔等高线围绕的范围,估算其面积思考坡面径流流向与等高线有怎样的关系?答案坡面上的径流流向与等高线垂直并指向海拔低处。

2.等高线地形图与气候判断气候特征气候特征应结合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势高低、坡向(阳坡气温高,蒸发强;阴坡气温低,蒸发弱)等因素分析判断气候差异气温差异求出高度差,再用气温垂直递减率0.6 ℃/100 m计算温度差,地势越高气温越低降水差异迎风坡降水多于背风坡光照差异阳坡多于阴坡,同一种植被在阳坡的分布上界高于阴坡3.等高线地形图与人类活动(1)选点点的类型区位要求水库坝址:①选在两侧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出口最窄处,理由是该处筑坝工程量小、造价低、库区容水量大;②应避开喀斯特地貌区、地质断裂带,并考虑移民、生态环境等问题。

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以保证有较大的集水面积和库容港口①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等深线密集的海湾地区,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②要建在经济发达、腹地广阔的地区。

图中丙处筑港最佳,理由是:丙在海湾内,可避风浪;且等深线较密集,水深;陆上地势平坦开阔,利于建港宿营地①应避开河谷、河边,以防暴雨造成的山洪暴发;②避开陡坡、陡崖,以防崩塌、落石造成伤害;③应选在地势较高的缓坡或较平坦的鞍部宿营。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等高线地形图及其应用】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等高线地形图及其应用】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等高线地形图及其应用】考点一等高线地形图1. 等高线地形图(1) 海拔是表示地面某个地点高出的垂直距离,如图中甲的海拔为m。

相对高度是表示地面某个地点高出的垂直距离,如图中甲、乙的相对高度为m。

(2) 等高线是指地图上相同各点的连线。

同一条等高线上高度相同;同一幅地图中,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相同;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

(3) 地形剖面图是指沿等高线地形图上某一方向的直线所画出来的垂直断面图。

它可以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形的。

2. 主要地形部位部位地形判读方法(等高线特征)A 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内高外低(一般图中有黑三角图例标注)B 山谷等高线向弯曲,谷线低于两侧C 等高线向弯曲,脊线高于两侧D 陡崖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一般图中用“”符号表示E 两侧均为闭合的等高线,山谷的最高处,山脊的最低处1. 等高线地形图的六大基本特征(1) “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海拔相等。

(2) “同图等距”——同一幅地图上等高距一致。

(3) “密陡疏缓”——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反之越缓。

(4) “凸低为脊”——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低值凸出为山脊。

(5) “凸高为谷”——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高值凸出为山谷。

(6) “重叠为崖”——多条等高线重叠处为陡崖。

2. 地面高度的判读和计算(1) 海拔的判读①若所读点在等值线上,则读准确数值;若所读点在等值线之间,则读范围。

如图中A为300m,B为:100m<B<200m。

②若所读点在两条不相等等高线之间的闭合曲线内时,则依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原则。

如图中:200m<C<300m、100m<D<200m。

(2) 相对高度的判读①从图中可知,图中最高处注记高程H高为500m,最低处注记高程H低为100m,等高距d 为100m。

由此可进行下列高度的计算:a. 图示区域最大海拔:H高≤H大<H高+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步骤
①画剖面线
即画出题目要求的剖面线,标 出剖面线与等高线的交点, 顺次记为数字1、2、3┅
②确定比例尺
剖面图的水平比例尺一般采用原图比例尺,将等高线图上的剖面线 转绘到剖面图上做横轴。
为更加清楚地反映地形起伏状况,垂直比例尺要大于水平比例尺, 用高程建立纵轴。高度间隔与原图等高距一致,最高数值比剖面线 经过地区最高海拔略大一些,最低数值略小一些。
聚落分布
山区聚落规模小、数量少
平原地区聚落数量多、规模大(聚落主要分布在 平原地区)
河流ab段的流向为( B )
A.自西北向东南 B.自东南向西北 C.自东北向西南 D.自西南向东北
四、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及应用
1、地形剖面图
沿等高线地形图上某 一方向的直线(一般 称剖面线),所画出 来的垂直断面图。
3、陡崖相对高度 假设重叠于陡崖处的等高线有n条,等高距为h,则:
(n-1)h ≤陡崖相对高度< (n+1)h
2、陡崖的相关计算
问题1:图中崖顶海拔范围? 500≤崖顶海拔< 600
问题2:图中崖底海拔范围? 200< 崖底海拔≤ 300
问题3:图中陡崖相对高度? 200≤陡崖相对高度< 400
4.图中有一处适合开展
平原地区宜发展耕作业,山地、丘陵地区宜发 农业生产布局 展林业、畜牧业,湖、海、水库等水域宜发展
水产养殖业
一般选在等高线间距较大即地势平坦开阔处, 节省建设投资
靠近河流,水源充足 工业区选址 有交通线经过,交通便利
3、等高线地形图与“面”的区位
等高线地形图与“面”的区位
一般山区聚落多分布在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地 势低平、水源充足、流水沉积形成深厚肥沃的 土壤)
一、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一、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介于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海拔范围的判读 确定A、B两处的海拔范围 A:100<A<150 B:0<B<50 规律:大于大值,小于小值
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坡度大小的判读


密集
稀疏
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 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
高中地理总复习
等高线地形图及其应用
湛江市第二中学 2019年6月27日
一、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等高线地形图
陆地表面海拔相等的点连成的闭合曲线叫做等高线。

山顶
山脊
山谷
鞍部
陡崖
海拔由四 等高线向 等拔低处 海拔高处 之间低地 线重合的
增大
弯曲
弯曲
部位
一、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B>D>A>C
不同等高线地形不图同坡等度高大线小图的上判坡读度的大小 ③比例尺不同,等高距相同,则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 比例尺越小,坡度越小
A>C>D>B
坡的类型
均匀坡
凸坡
凹坡
等高线疏密均匀 等高线下密上疏 等高线上密下疏
均匀坡、凹坡通视情况好,凸坡通视情况差,地势高且无障碍物 通视情况好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特征

右图为“某 地等高线示意 图”。读图完成 第3题。
3.甲、乙间修建 一条山区公路, 比较合理的筑路 方案是
A.方案1
B.方案2
C.方案3
D.方案4

右图是“某地等 高线地形图”,图中 等 高 距 为 50 米 , AB 段 为河流。
某观察者测得山顶的
气温为 3℃,则图中
最低气温不会低于
A.2.5℃ B.1.7℃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八步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八步
五种地貌类型的判读
盆地
高原 山地
平原 丘陵
高原 山地
等高线 中间疏,四 特征 周密
密集
丘陵 盆地 平原
稀疏
中间疏, 四周密
稀疏平直
海拔
1000米以上,500米以 500米
相对高度小,上
以下
海拔没有 200米以 一定标准 下
地表起 起伏不大, 伏程度 边缘陡峭
户外攀岩运动,运动员
从崖底至陡崖最高处,
上升的垂直高度可能为
A.65米
C
B.95米
C.135米
D.225米
三、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1、等高线地形图与“点”的区位
水库 港口
坝址应建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处,因该处 筑坝工程量小且落差大
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口袋形”的洼 地、小盆地,以保证有较大的集水面积和库容
避开陡崖、陡坡,以防崩塌、落石造成伤害 应选在地势较高的缓坡或较平坦的鞍部宿营
5月初,几位 “驴友”到我国 东南部某山区旅 游。右图为该山 区地形示意图, 图中①~⑥处为 露营和观景的备 选地点。最适宜 观日出的地点是
A.③
B.④
C.⑤
D.⑥


1、等高线地形图与“点”的区位
航空港
航空港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即地形平 坦开阔、坡度适当、易排水的地方,地质条 件还要好
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题。
1.沿图中a—b剖面线绘制的地形剖面图是下图中的
答 案
3、地形剖面图的应用
通视问题
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障碍 物(如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 通视。
特别注意“凹形坡”与“凸形坡”的不 同。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先密后疏, 为“凹形坡”,可通视;等高线先疏后 密,为“凸形坡”,“凸形坡”容易挡 住人们的视线。
2、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步骤
③描点 将剖面线与等高线的所有交 点(或仅描关键点,如最高点、 最低点)按其水平距离和高程 转绘到坐标图中。
④连线
用平滑曲线将 各点顺次连接, 注意相邻两点 间的升降趋势
判断地形剖面图正确与否的关键点
1、看起止点海拔是否准确 A在200m~250m之间,B在250m~300m之间 2、看极值点是否准确 a在250m~300m之间;b在150m~200m之间;c在350m~400m之间 3、看地势起伏是否一致 从A到B经过了升高—降低—迅速升高—缓慢降低的过程
C.丙
D.丁
(2)水库建成后能够( ) A.改善航运条件 B.开发河流水能 C.增加径流总量 D.消除地质灾害
1、等高线地形图与等高“线点地”形图的与区“位点”的区位
疗养院
疗养院应建在坡度较缓、向阳坡、背山面水 (河、湖、海)、气候宜人、空气清新且交 通便利的地方
宿营地
宿营地应避开河谷、河边,以预防突降暴雨 造成的山洪暴发
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坡度大小的判读
h
tan∠3 =
h D3
∠1 ∠2 ∠3
D3 D1 D2
坡度的正切值=相对高度/水平距离
不同等高线地形不图同坡等度高大线小图的上判坡读度的大小 ①比例尺和等高距相同,则看等高线的疏密程度,等高线 越密集,坡度越大;反之,则坡度越小
C>A>D>B
不同等高线地形不图同坡等度高大线小图的上判坡读度的大小 ②比例尺相同,等高距不同,则相同的水平范围等高距越 大,坡度越大;等高距越小,坡度越小
铁路、公路线要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建在坡度和缓的 地区
陡坡处线路要呈“之”字形弯曲,沿等高线修建,以降 低坡度,保证运输安全
另外还要充分考虑路线的长度,避免跨越河流建隧道,
铁路、公路线
避免通过高寒区、沙漠区、沼泽区、永久冻土区、地下
溶洞区等
3、等高线地形图与“面”的区位
根等据高线等地高形线图地与形“图面反”的映区出位来的地形类型、地势 起伏、坡度陡缓,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 制宜地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

C.2℃
D.3℃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中两条小河的流量相当,进入小镇的引
水线最合理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先根据等高线判断地势高低,进而可判断河流流向,图中两河 流大致自南向北流。调水线路的选择先要考虑能否自流,图中①线和 ②线都是自海拔低处调水到海拔高处(小镇),水不能自流,不合理; ③线可能要穿过山脊,工程量大;④线可自流,工程量小,所以最合 理的引水线路是④线。
C
下图为“我国亚热带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问题。 3.山峰M与①地的高差可能为 A.840米 B.760米 C.580米 D.260米
CD
二、等高线地形图相关计算
2、陡崖顶部和底部绝对高度 假设重叠于陡崖处的等高线中,最大值为a,最小值为b, 等高距为h,则:
a≤陡崖顶部的海拔< a+h b-h<陡崖底部的海拔≤ b
坡度较 陡,沟谷 较深
坡度平 和
四周高中 间低
平坦广阔
二、等高线地形图相关计算
1、两点间的相对高度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假设两点之 间相隔n条等高线,等高距为h, 则两点间的相对高度H为:
(n-1)h < H < (n+1)h
引申:两点间的气温差 理论依据:海拔每升高100米,温度下降0.6 ℃
T差=(0.6℃×H相)/100
下图中等高线最大值为500米,最小值为100米,等高距为100米。 据此完成问题。
1.等高线①和②的
海拔分别为
A
A.100米 300米
B.200米 400米
C.100米 400米
D.200米 300米

下图为“我国亚热带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问题。 2.山峰M与③地的高差可能为 A.840米 B.760米 C.580米 D.260米
港口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等深线密集的海湾 地区,即陆域平坦、水域深阔的避风海湾, 避开含沙量大的河口,以免引起航道淤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