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区域地理 课件系列世界地理·地球和地图·中国地理等18个 湘教版1

合集下载

高考复习区域地理ppt(系列世界地理·地球和地图·中国地理等18个) 湘教版优质课件

高考复习区域地理ppt(系列世界地理·地球和地图·中国地理等18个) 湘教版优质课件

①大陆北宽南窄,中部突出——热
温暖湿润, 带气候为主;②南回归线以南大陆
南 以夏雨为主;紧缩——亚热带、温带气候范围小;
①东部高山——西进气流受阻,
内陆地区干燥;②地形单调—
干旱区面积大;

—无气候障碍,使中西部气候
降水分布呈半

类型渐变;③大陆跨南回归线
环状;普遍暖

且东西宽、南北窄——副高控


非 洲
赞比西 印度


赞比亚北 部高原
大小支流都处在 热带雨林区,水 量大,富水能, 是世界水能资源 最丰富的河流
隆达—加 丹加高原
流经热带草原气 候区,水量有季 节变化
伏尔 里海 加河
东欧平原西 部
欧洲最长的 河流,在俄 罗斯水运中 占重要地位
欧洲 莱茵 大西洋 阿尔卑斯山 河
开发较充分, 两岸居民点 和工业城市 密集
布 ①西临大西洋,大陆轮廓破 无热带气候; 碎,各地距海近——海洋性
①大陆北宽南窄——温带气候占优
势,热带气候区小;②西部高山南
温带大陆性

北纵列紧逼海岸——西部气候南北
气候占优势;

延伸、南北更替;③中部平原南北
气候类型多

贯通——冬夏气流南北运行无阻,

冬冷夏热显著;④地势起伏大——
气候类型多样
部山地
凌汛
以降水补给为主,受季
风影响较大。以秦岭—
黑龙江
亚 黄河 洲 长江
太平 洋
亚洲中 部的高 原和山 地
淮河一线为界,该线以 南河流水量丰富,径流 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小, 无结冰期;该线以北河 流径流季节变化大,含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1讲地球与地图课件湘教版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1讲地球与地图课件湘教版

半球, 160° E~180° ~20° W为
界,以北为北半球, 以南为南半球
西 ___________ 半球
经度 ① 0° 和 180° 经线为 特殊 经纬度 东西经度分界线
纬度 ①30° 纬线是中、 低纬度分界线;60° 纬线是中、高纬度分界线 ②23.5°纬线是热带、温带分界线, 66.5°纬线是温带、寒带分界线
180° 经 ② ___________
线大致与国际日界 线重合
3.地图三要素 读台湾岛地图,回忆下列知识。
(1)比例尺 ①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②三种表现形式 形式 举例 文字式 图上 1 cm 代表 实地距离 40 km 数字式 线段式
1∶4 000 000 ______________
在判读极地投影经纬网图 (全部或局部 )时,首先要根据图中信息 (如自转方向、N 和 S、海陆轮廓、东西经变化规律等 )判断出南北 半球。
3.地球上对称点经纬度的判断
(1)关于赤道对称的两点:经度相同,纬度相反,数值相等。如图 中 A 点(40° N,20°W)与 B 点(40° S,20°W)。 (2)关于地轴对称的两点:经度相对,和为 180° ,纬度相同。如图 中 A 点(40° N,20°W)与 C 点(40° N,160°E)。 (3)关于地心对称的两点(对跖点):经度相对,和为 180° ,纬度相 反,数值相等。如图中 A 点 (40° N , 20 ° W) 与 D 点 (40° S, 160°E)。
经纬线(度 )的判断
1.根据分布规律判断经纬线(度 ) (1)经度及东、西半球的判断
(2)纬度及低、中、高纬的判断
2.根据地球的自转方向判断经纬线(度) 这种判断方法适合极地投影图及其变式图。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第一章区域地理第一讲世界地理概况课件湘教版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第一章区域地理第一讲世界地理概况课件湘教版

主要成因
亚寒带大 冬长而寒,夏短温 纬度较高,太
陆性气候 暖,降水_较__少__
阳辐射量低
寒带苔原 终年寒冷,降水少, 纬度高,受极
气候
蒸发弱,多云雾 地高压影响
________ 全年酷寒,降水稀
气候

高极原地高冰山原 气温低,气候_____
气候
_____明显
纬度最高,获 得太阳辐射量 最少
地势高
变化
海陆热力差 异
北纬35°~50° 亚欧大陆东岸
_温__带__海__洋__性_ 温凉湿润,降水 终年盛行西 大陆西岸40°~
气候
均匀
风的影响 60°之间
_温__带__大__陆__性_ 冬冷夏热,温差
气候
大,降水少
深居内陆, 海洋水汽难 以到达
温带大陆内部, 或高山背风区
第十三页,共26页。
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第十九页,共26页。
4.列表分析板块运动及其影响:
板块相互移动 对地球面貌的影响
举例 边界类型
张裂
形成裂谷或_海__洋__
东非大裂谷、
红海、大西 生__长__边界 洋

大__陆__板块与 _大__陆__板块相 互挤压碰撞
形成高峻山脉和巨 大高原
撞 _大__陆__板块与 海沟、岛弧、海岸 _大__洋__板块相 山脉 互挤压碰撞
Q 挪威海
第四页,共26页。
3.填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事物名称。
第五页,共26页。
读图析图(三) 世界地形图
1.填写出数字序号所代表的山脉名称。
((21)欧亚洲: (⑨①4)斯大阿堪洋尔洲泰的:山纳脉维亚山脉 ⑮⑩②大阿天分尔山水山卑岭脉斯山山脉脉 (⑪③5)亚南昆平美仑宁洲山:脉山脉 ⑯⑫④安比喜第利马斯牛拉山雅斯脉山山脉脉 (⑰ ⑱ ⑲(⑬ ⑭⑤⑥⑦⑧63))阿 落 内阿 德北横兴大乌非巴 基 华特 拉美都高拉断洲山 拉 达拉 肯洲库加尔山:脉 契 山:什索山脉斯 斯亚 脉山山脉山 山山脉脉脉 脉脉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第一章 第1讲 世界地理概况 湘教版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第一章 第1讲 世界地理概况 湘教版

120°E~150°E,
三大地形 55°S~10°N。东部山

区:西部 地阻挡太平洋湿润气流

高原,中 深入内陆,大陆东__侧__降

部平原, 水较多,气候狭长分
东部山地 布;西__侧__背风坡,降水

南 极 洲
冰雪大 陆, 海 拔最高
跨经度360°,62°S以 南。平均海拔高,冰雪 面对阳光反射强烈,是 酷寒的原因之一
高原和山 分布,降水自东南向西

北逐渐减少
三大地 80°W~40°W,54°S~
形区: 12°N。西部山地阻挡太平
西部山 洋气流深入,使西岸气候呈

地,东 狭长分布;高原地势较低,


部平 平原向东开口, 利于大西
原、高 洋水汽深入;山脉东侧为
原相间 _迎__风__坡_,降水多。巴塔哥尼
分布 亚高原为_背__风__坡_,降水少
(2)陆地地形的类型与特征
[特别提醒] 陆地地形特征一般从地势状况、地形类型、 特殊地貌、主要地形区、地形类型的排列格局等方面总结。
2.四大洋
按面积大小依次是太平洋、_大__西_洋__、印度洋、北冰洋, 其中北冰洋只分布于北半球,_印__度_洋__全部位于东半球。
(1)大洋特征
大洋名称 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北冰洋
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二、七大洲区域定位及地形特征
大洲区域定位 地形特征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地形复
杂, 起伏 30°E~140°E,
很大; 10°S~80°N。地形复
亚 洲
_中__间__高 _四__周__
杂,气候多样; 面积广 大,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显著,_季__风__环流典型;

湘教版地理地理复习:地图和地球专题复习要点图解 知识梳理 重难点集训(一)共36张PPT

湘教版地理地理复习:地图和地球专题复习要点图解 知识梳理 重难点集训(一)共36张PPT



北极
1
B在A的 正东 方
A
①位于同一条纬线上的两点为正东、正西方向
B在C的 正北 方

B

②位于同一条经线上的两点为正南、正北方向
2
C在A的 东南 方
C
③如果两点既不在同一条纬线上,也不点的东西方向,又要判断两点的南北方向。
3
2.确定方向。

方法一:画图
60oS 南极圈66.5°S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0°纬线
经度
考 点 1
160oE
西半球
考 点 2
东半球
(W)
(E)
东、西经的分界线:0°经线

点 3
20oW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160°E
4.半球的判定方法
(1)南北半球的判定方法:

所有的北纬(N)都是北半球,所有的南纬(S)都是南半球;
地图与地球
专题复习(一)
知识梳理

要点图解

重难点集训
复习目标
1.能够运用地图提供的信息,能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理解比例尺的含 义,运用比例尺量算实地距离;识记一些常用图例。(重点) 2.能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能列举出电子 地图、遥感地图等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3.运用图文资料,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并会运用相关数据 描述地球的大小。 4.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5.能够判读经纬网地图。(重点、难点)
地图部分
考点 1 地图的三要素
地图的三大要素: 方向 、 比例尺 、图例和注记 。

方向
点 1
1.在地图上确定方向: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湘教版(统考版)第01讲地球仪与地图三要素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湘教版(统考版)第01讲地球仪与地图三要素

经纬网判读与定位。 该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
考法二 经线(度)和纬线(度)的判读 2.[福建卷]下图中N为北极点,A、M、B位于地球表面,NP为经线, NM的球面最短距离为2 553千米。那么M地的纬度为( ) A.66°N B.67°N C.23°N D.24°N
答案:B
解析:因N、M、P位于同一条经线上, NM的球面最短距离为2 553千米,因此两地 纬度相差23°,又因N为北极点,则M地的纬 度为67°N。
4.定“最短航线” 甲到乙的最短航线是___先__向__东_北__再__向__东_南_____; 丁到丙的最短航线是___先__向__西_南__再__向__西_北_____。
【深化拓展·精讲精练】 【方法规律】 最短航线判断方法 (1)若两地同在赤道上,则沿赤道走劣 弧。 (2)若两地经度差为180°,即位于同 一经线圈,则沿经线圈走劣弧。 ①同在北半球,先向北,过极点后再 向南,如A到E。 ②同在南半球,先向南,过极点后再 向北,如B到D。 ③两地位于不同半球,则看劣弧过哪 个极点再做讨论,如A到C。
第1讲 地球仪与地图三要素
考点一 地球仪与经纬网 考点三 地理位置的描述与经纬度
考点二 经纬网的应用 考点四 地图三要素
考点一 地球仪与经纬网
考点一 地球仪与经纬网 【图表填绘·助学助记】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读地球大小示意图,回忆下列知识。
6378 4万
6371
由上图可知:地球赤道半径略大于极半径,故其形状特点是:__两__极____ 稍扁,___赤__道___略鼓的___椭__球___体。
向北增加是北纬,用“N”表示; 向南增加是南纬,用“S”表示; 向东增加是东经,用“E”表示; 向西增加是西经,用“W”表示。

高考地理湘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一部分自然地理和地图第一单元地球地图与等高线第讲

高考地理湘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一部分自然地理和地图第一单元地球地图与等高线第讲
第二十六页,共42页。
图表解读
第二十七页,共42页。
区域(qūyù)经纬网图的判读
区域经纬网图主要(zhǔyào)是通过对世界或我国某区域地图标注经纬网或加 注经纬度来反映区域位置或区域间相对位置的地图,是地理高考试题主要 (zhǔyào)图示之一。
第二十八页,共42页。
1.世界某区域经纬网图 如下列(xiàliè)甲、乙两幅经纬网图表示两个岛屿。
第十一页,共42页。
方法技巧:地球上两点方向的判定: 地球上南北方向是绝对的,某地越靠近北极点越靠北,越靠近南极点越靠 南;地球上东西方向是相对的,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取劣弧。 (2)利用(lìyòng)经纬网定“最短航线” 球面上任意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应指经过两点的大圆(圆心为地心)的劣弧部 分。
等高线地形图的 判读;等高线地 形图的计算;地 形剖面图

2015课标Ⅰ,6题,4分 2015课标Ⅱ,7题,4分 2014课标Ⅱ,3、5题,8分 2013课标Ⅰ,2题,4分
2015课标Ⅱ,7题,4分 2014课标Ⅰ,4~5题,8分 2014课标Ⅱ,10题,4分 2013课标Ⅰ,43题,10分 2012课标,10~11题,8分
第二十页,共42页。
例 1 下图为北半球局部(júbù)经纬网示意图,读图回答(1)~(2) 题。
第二十一页,共42页。
(1)图中各点坐标表示正确的是( D )
A.①(60°N,20°E)
B.③(40°N,30°E)
C.⑤(10°N,20°W)
D.②(60°N,20°E)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A.①②两地之间的纬线长度(chángdù)约等于⑤⑥两地之间纬线长度
A.3°
B.5°
C.8°

高中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课件区域地理第讲世界地理概况

高中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课件区域地理第讲世界地理概况

海峡的地理位置举足轻重,在军事、交通、经济等方面 具有十分突出的意义。
区域地理 第一单元 世界地理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湘教版 ·地理
考纲解读 掌握世界海陆分布特点,海底地形、 陆地地形及其分布;掌握世界气温、
降水分布的一般规律及成因
2.世界人文 了解世界人口分布状况及其原因;了 地理概况 解世界主要人种、宗教的分布状况
区域地理
第一单元
世界地理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湘教版 ·地理
基础知识整合
区域地理
第一单元
世界地理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湘教版 ·地理
走向高考 ·地理
湘教版 ·高考总复习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湘教版 ·地理
区域地理 第一单元 世界地理
区域地理
第一单元
世界地理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湘教版 ·地理
区域地理
第一单元
世界地理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湘教版 ·地理
第一单元 第一讲 世界地理概况
区域地理
第一单元 世界地理
B
苏伊士 运河
埃及
25万吨
区域地理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湘教版 ·地理
归纳总结
海峡、运河等知识应用
(1)确定海上航线 航线
亚欧航线 好望角航线
经过的海峡(运河)
马六甲海峡、曼德海峡、苏伊士运 河、直布罗陀海峡、英吉利海峡 霍尔木兹海峡、莫桑比克海峡 巴拿马运河 白令海峡
巴拿马运河航线 北冰洋航线 (2)分析地理意义
一、世界的陆地与海洋
1.世界海陆分布
北冰洋 北美洲 欧洲 大西洋 非洲 印度洋
亚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经度的判断 ①自西向东(或顺地球自转方向)数值逐渐增大为东经,数 值逐渐减小则为西经。(如图一)
②两条正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已知 一条经线的经度为x°,那么与它正相对的另 一条经线的经度y°=180°-x°,所属的东 西经正好相反。(如图一)。
图一
(2)纬度的判断 ①某地的纬度,也就是该地向地心做的铅垂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 (如图二中角δ ) ②北半球某地的纬度数,是该地看北极星的仰角,或者说就是北极 星的地平高度(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如图二中角?)。 ③自南向北数值增大者为北纬数值,减小者则是南纬。(如图三)
2.方向
一般地图:面对地图 上北下南 、左西右东 指向标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 北方 。 有经纬网的地图: 经线 指示南北方向, 纬线 指示东 西方向
3.图例和注记
三、等高线地形图
1.海拔和相 对高度
海拔:某个地点高于 海平面 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 另一地点 的垂直
距离
2.等高线地形图
长度相等
特 (1)所有相经对线为 征 的半圆
(2)两条 南北 的经线构
相交
成一个经线圈
(3)0经°经线线指示
方向
(4)所有的经线都 于南北两极点
地球仪上与赤道 平
行的圆圈
长度不等
(1)纬线是
的圆赤圈道

(2)
最长,越往
东西
两极,纬线圈越 。
平行
(3)赤纬道线指示


(4)所有纬线都相


Hale Waihona Puke 半球 划分①关注经纬线的表 现形式:纬线为圆 弧线,经线则是从 圆心出发的射线 ②判断圆心是北极 点还是南极点,确 定纬线是南纬度还 是北纬度 ③依据自转方向及 经线经度值的变化
3.经纬网图的应用
定 度数往北增大为北纬,往南增大为
坐 南纬,往东增大为东经,往西增大
标 为西经。极地俯视图中极点的判读
方法:①字标法:在极地中心处标
定义:所谓等高线,就是在地图上将海拔高度相等的各点连 接成的线。
特点:①同线等高:处于同一等高线上的各点处海拔高度 相等;②同图等距:在同一幅地图上,任意两条相邻等高线 间的差值都是相等的;③在同一幅图上的两条等高线一般不 会相交(除陡崖外);④都是闭合曲线(除非图幅被截断),等 高线不会在图中出现中断;⑤等高线由低值向高值凸出处为 山谷;等高线由高值向低值凸出处为山脊;⑥等高线越密, 说明坡度越大,等高线越稀,说明坡度越小;⑦在两高值区 或两低值区之间,必定存在有两条数值相等的相邻等高线; ⑧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线表示坡度降低的方向,这种短线叫做 示坡线,也叫降坡线,它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
2.常见经纬网图的解读
类 侧视图 型 常 见 例 图
俯视图
演变 ①截取一段纬线,在其 截取极地投影图中
简图 上标注经度,如图
的一部分,如下图
②截取一段经线,在其 上标注纬度,如图
判读 ①横线(或弧线)一般代 要领 表纬线,由南向北增大
为北纬度,反之为南纬 度 ②竖线(或弧线)一般代 表经线,由西向东增大 为东经度,反之为西经 度 ③同一幅经纬网图中相 邻的两条经 (纬)线之间
等高(深)线:在地图上 海拔 高度(深度)相同的点连成的线。 坡陡的地方,等高线 密集 ;坡缓的地方,等高线 稀疏 。
读下图,识别不同的地形:
3.地形剖面图: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转绘而成,可以直观地表示地图沿某一方向地势 的 起伏 和坡度的 陡缓 。
经纬度的确定与经纬网(经纬度)的解读与应用
1.经纬度的确定
二、地图的基本要素
图上距离 (1)公式:比例尺=
实际距离
(2)表示形式: 数字式 , 文字式 , 线段式 。 (3)大小比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 小 。
(4)比例尺大小与 表示内容详略 关系(图幅相同)
比例尺越大,图示范围越 小 , 表示内容越 详细 。
比例尺越小,图示范围越 大 , 表示内容越 简略 。
20°W和160°E经线圈
为东西半球分界线
度数 自西向东,东经度数 变化 值渐大,西经度数值
规律 渐小;反之亦然
3.经纬网的意义 (1)确定地球表面某点的地理位置。 (2)确定地球表面两点之间的方向。 (3)计算地球表面两点之间的距离。
赤道 为南北半球 分界线
自北而南,北纬数 值渐小,南纬数值 渐大;反之亦然
注“南”或“ S”为南极,标注“北 ”或“N”为北极;②自转方向法: 极地俯视图中若画有地球自转方向 的箭头,可以根据“北逆南顺”判 定;③经度递变法:根据东经度沿 地球自转方向增大、西经度沿地球
图中甲、乙、丙、 丁四点的经纬度 分别为(0°, 0°)、(20°E 40°N)、 (40°E,0°)、 (60°E,20°S); 甲在乙的西南方,
☆ 区域地理部分 ☆
第一讲 地球和地图
本讲为初中基础内容,在课标中没有明确内容
一、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 (1)形状:两极 稍扁 赤道 略鼓 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平均半径是 6371 千米,赤道周长约 4万 千米。 2.经线和经度、纬线和纬度
图示
经线
纬线
概 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
念 的线
(3)在以极地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判断东西方位的最简捷方 法是在相比较的两地之间的劣弧上,画出地球自转方向箭头, 箭尾为西,箭头为东(如上图)。根据图中南极点(S),我们先画 出A、B两点间的地球自转方向箭头,根据上述法则,B点在A点 的东方,C点在D点的东南方向。
等高线图的特征与相对高度
1.等高线地图的特征
在用经纬网确定两点相对方位时,应注意哪些 问题?
(1)位于同一经线上的两点为正南、正北的关系,位于同一纬 线上的两点为正东、正西的关系。
(2)若两点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在判定 两点间的方位时,先看两点所在经线,确定是哪点在东,哪点 在西;再看两点所在纬线,确定哪点在南,哪点在北,然后把 两点结合在一起,即可确定两点之间的相对方位。
定 同一经线上的两点为正南、正北的关 方 系,同一纬线上的两点为正东、正西 向 的关系。判定东西方向,首先要选择
劣弧段(两点间的经度差值小于 180° 的弧段),再按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 方向确定方位
定 经线上,纬度差 1°的经线对应的地 距 面上的弧长大约是 111 km;赤道上, 离 经度差1°的赤道对应的地面上的弧
2.海拔与相对高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