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要成为一流强国必须有尚武精神(摘抄整理)
孙忠山写尚武精神的句子

孙忠山写尚武精神的句子
尚武精神——孙忠山的句子
孙忠山的尚武精神是一种激发和振奋精神的句子,它充满了无畏的精神和信心。
历史上,斗争、跨越和实现梦想是孙忠山最强烈的尚武精神。
他认为,人们应该勇敢地投身于斗争,努力跨越各种困难,勇于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但凡危险之前,必定有勇者先行“,这句话是孙忠山的尚武精神的代表句子,意思是无论发生任何危险事情,一定会有勇者先冒险敢于面对危险,带头去革新、去斗争。
孙忠山的这句话的精神在现实生活中,无论在哪个领域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希望大家能够根据孙忠山的尚武精神,发扬他的大无畏精神,勇敢地去斗争,向梦想进发。
”要命运中人而不是命运中的人“,这也是孙忠山关于尚武精神的一句话,意
思是不要被命运支配,而要支配命运。
任何事物都是一个过程,每个过程都有其结果,若想要得到好的结果,就要去努力奋斗。
其实,主宰自己的命运只有自己,不能让命运支配自己,而是要支配命运。
要有决心,改变自己的命运,争取最后的胜利。
孙忠山认为,如果要改变自己的命运,首先要把自己的心思放在革新、改造上,即去斗争斗争自己的命运,相信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达到成功的境界。
“即使失败,也要有征服的勇气”,它是孙忠山最具代表性的句子,意思是即使在失败的时候,也要有征服失败的勇气,要有振奋精神,勇于去面对失败,保持发奋图强的精神,去获得最后的胜利。
孙忠山的尚武精神不但今天还在,而且昨天也存在,是一把无畏的精神刀。
没
有畏惧,就能够迎接挑战;没有怯懦,就能够助我们获得胜利;再无聊,就可以持续创新,去实现梦想,去实现我们心中的理想。
只要坚持住尚武精神,就能赢得最终的胜利。
中国现在需要尚武精神

中国现在需要尚武精神纵观中国历史,凡是高举进攻大旗、尚武时也是强盛的时期,强秦、大汉、铁血元朝,凡是儒家“和为贵,忍为高”占统治地位之时,中国变陷入了软弱和任人欺凌之时,宋朝、明朝、尤其是清朝末期。
中国封建的统治者为了维护他们的政权,用程朱理学的道德规范、用儒家思想来淡化人们的尚武精神,个体的软弱导致了民族软弱。
中国共产党也是尚武的,至少在成立之初是这样的,正是中国共产党敢于向强敌进攻的气概,使得成为中华民族的脊梁,支撑着民族并弱的躯体,是帝国主义支起一门炮便可以欺凌中国的历史一去不复返。
一位日本教授说:知道吗,中国进军朝鲜之后,你们中国人才在国际上有了地位,中国人才在其他国家人们的眼中站了起来。
恰恰是因为在朝鲜战争中,志愿军的英雄们表现出了在战争中中国人也可以是不好惹的,才给中国带来了至少50年的和平。
但随着建国时间的久远,这股尚武精神在漫漫淡化,并不是说尚武就要打仗,而是在该强硬的时候要强硬,要敢于强硬。
南联盟中国大使馆被炸、南海战斗机被撞毁、日本的挑衅,国人的软弱,是尚武精神在慢慢缺失的见证。
中国成为中央集权的国家的文明史曾出现过两次高潮,自然粗犷的汉和融合豪放的汤,这两次高潮的前奏是由变革、强盛但短暂的秦和隋完成的。
汉唐特别是汉尚武精神尤甚,虽然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其实法家的强硬作风在起着绝对作用。
使得汉唐在完成了疆土统一后达到了空前的繁荣。
中国文明现在面临第三次浪潮,它的前奏已经有短暂和变革的民国完成,第三次的文明的实现要有共和国来完成。
完成的前提首先要有疆土的统一,否则总是有“一艘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停在家门口,对文明的实现的影响是巨大的。
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心病,只有这个心病得以医治,中国这个肌体才有经历去健康的生活。
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两大主题,但不是说中国就不需要武力。
尚武精神意味着不向任何强权低头,意味着不依附于别人,意味着自尊自强,意味着敢于战胜困难、敢于战胜敌人、意味着除强扶弱。
民崇忠义尚武精神,国基可立,民气可强

民崇忠义尚武精神,国基可立,民气可强一个仅仅经济上、军事装备上强大的国家,还远远不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文修,还要武备,两者都不可偏失。
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陈桥兵变夺得天下,为防武将夺权,重文轻武,尚武精神渐弱。
至明清时代,中央集权登峰造极,为皇权稳定削弱尚武之风,导致经济虽强盛却无法抵御外辱,历经割地赔款的屈辱,让人扼腕叹息。
尚武精神并非指扩张侵略,而是指禁止强暴、消除战争、保持强大、巩固基业、安定百姓、团结民众、增加财富,这是古人归纳的武的七种德行。
《左氏春秋·宣公十二年》说:“楚庄王曰:夫文,止戈为武。
又曰: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财者也。
”关公,是中华民族历经1800多年全体人民共同塑造出来的“中华武圣”形象。
其忠义精神、勇武气概、“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身虽殒,名可垂于竹帛也”的民族气节,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忠义之士舍身报国、奋勇杀敌,为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薪火相传奠定了坚实的精神基石。
湖北省汉口山陕会馆《汉关夫子春秋楼碑记》说:“盖所以作忠臣义士之准,而非以攻骚人墨士之娱。
此春秋楼之所以有也。
”如北京正阳关帝庙以关公为主神,任陆秀夫、张世杰为关公左右丞相,岳飞为元帅,尉迟恭为伽蓝。
如传说戚继光为关公转世、关公显灵佑助戚继光平南澳讨贼克捷的圣迹等等。
都是把关公忠义精神注入到中华民族无往不克的军魂之中,成为中华民族屹立不倒的精神支柱。
明中叶嘉靖、隆庆年间,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深受倭寇侵扰之害。
在围剿倭寇的战斗中,由于受关公神灵的庇护,战局变得对明军有利,最终击退倭寇的记载,在东部沿海地区的关帝庙碑文中都能得到印证。
昆明《关王庙碑记》记载云:“圣朝洪武壬戌平定云南,凡将帅之臣,介胄之士,咸慕公之神灵异,以扬威武之助。
所在军卫必建祠以祀之。
”在历史上,每当中华民族遭受各种危机时,关公精神就成为英烈们奋勇抗战,抵御外侮的精神动力之一。
中国人更需要什么样的精神——尚武精神

解放军少将:中国要成为一流强国必须有尚武精神来源:环球时报-环球网作者:罗援2010年12月13日07:37我来说两句(36760)复制链接打印大中小大中小大中小第1页:中国人做了几代的强国梦第2页:尚武精神和大无畏第3页:军人不言战,谁再言战?第4页:南京军区开展战术协同训练第5页:济南军区某炮兵团大抓军事训练第6页:两栖装甲突击车浮渡射击后上岸资料图:10月13日,济南军区某机械化步兵师轮式步战车千里机动。
戴丹华摄影报道军力是国家意志力、凝聚力、创新力、决策力、经济力、科技力和战斗力的综合体现。
是软实力和硬实力的有机结合。
军力既强调武器的作用,更强调人的作用,还强调人和武器的组合(编制体制),以及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和武器的作战效能(战略战术)。
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曾有人做过一个调查,题目是“我们开国元勋身上有多少战创?”调查结果令人震撼。
10大元帅,7个受过重伤;10个大将,也有7个受过重伤。
军事科学院院史馆的镇馆之宝则是粟裕大将在火化时在他头颅里发现的3个弹片。
我们的江山就是靠着这些先辈们流血牺牲打下来的。
在现代条件下,我们更需要提倡这种尚武精神。
有了现代化的武器装备,再有了尚武精神,将如虎添翼。
尚武精神和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应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尚武并不意味着好战,尚武是为了以战止战,是为了备战慑战。
近30年的和平环境,在部分军人当中滋长了和平麻痹思想,在部分民众当中滋长了泛和平主义思潮,好像什么问题都必须用和平手段来解决,使用非和平手段就大逆不道。
我们要有忧患意识,要居安思危,周边并不太平,还有敌国外患,祖国尚未统一,分裂主义势力仍对我构成威胁。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战略机遇期既是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国防建设的战略机遇期。
如果消极守成,战略机遇期会失之交臂,变成战略高危期。
当前形势下继承中华民族尚武精神的文章

当前形势下继承中华民族尚武精神的文章
当前形势下,继承中华民族尚武精神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尚武精神是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坚强、勇敢、奋发向前的精神。
中华民族尚武精神的核心就是不怕困难,敢于挑战,勇于奋斗。
这种
精神源自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民族精
神总是坚强和奋斗。
这种精神通过历史的延续而传承下来,成为了中
华民族的一种重要的传统文化。
当前形势下,继承中华民族尚武精神非常重要。
在全球化和经济一体
化的大背景下,我们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只有坚持尚武精神,才能在这个充满变化和不确定性的世界中立于不败之地。
继承中华民族尚武精神,首先要培养勇敢和坚强的精神。
我们要敢于
面对困难和挑战,勇于担当责任,不怕失败,敢于奋斗。
其次,要培
养向前奋斗的精神。
我们要不断学习和进取,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取
得新的成就。
继承中华民族尚武精神,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只有坚持尚
武精神,才能建设一个强大的民族,实现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尚武精神_精品文档

尚武精神引言尚武精神,是一种追求勇气、坚毅和精神力量的品质。
这种品质在古代战争和现代竞技体育中都得到了广泛的赞美和推崇。
尚武精神不仅仅体现在战斗和竞争中,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历史背景尚武精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远古时代,人类面临着各种自然灾害和野兽的威胁,唯有通过强大的力量和勇气才能生存下来。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战争成为一种常见的现象,需要有勇士和战士来保卫家园和国家。
因此,尚武精神在古代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培养和传承。
尚武精神的核心属性尚武精神有许多核心属性,包括勇敢、坚定和毅力等。
勇敢勇敢是尚武精神的核心之一。
勇敢是指面对困难和危险时不畏惧的品质。
勇敢的人愿意冲锋陷阵、舍己为人。
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在体育竞技中,勇敢的人都能够超越自己的恐惧,勇往直前。
坚定坚定是尚武精神的另一个重要属性。
坚定是指始终保持信念和目标的品质。
坚定的人有坚定的信仰和远大的目标,不会因一时的失败或困难而动摇。
无论是面对敌人的进攻还是面对人生的挑战,坚定的人都能够坚持自己的立场,不轻言放弃。
毅力毅力是尚武精神的又一个重要属性。
毅力是指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持续努力的品质。
毅力的人具备顽强的意志和持久的耐力,在困难时不轻易屈服。
无论是在战斗中还是在体育比赛中,毅力的人都能够坚持到底,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尚武精神的意义尚武精神在个人层面和社会层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个人层面尚武精神对于个人来说,可以激发勇气和战胜困难的能力。
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可以使个人变得更加坚强和自信。
同时,坚定的信念和目标可以为个人的人生提供指引和动力。
拥有毅力可以使个人在面对挫折和失败时保持积极向前的态度,最终实现个人的成功和成就。
社会层面尚武精神对于社会而言,有助于建设和谐与进步。
在战争中,尚武精神可以激发人们保卫家园和国家的热情,提高整个国家的抵抗力和团结力。
在竞技体育中,尚武精神可以培养人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此外,尚武精神也可以激励人们不断追求进步和创新,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6.4尚武精神

6.4尚武精神第一篇:6.4尚武精神从我做起》主题队会一、班队会目的了解中华尚武精神的灿烂文化,学习历史上民族英雄的民族气节,继承前辈们的优良传统,将我镇的尚武精神作为学习的动力,将尚武精神发扬光大。
二、班队会准备1.动员:一个没有脊梁的民族势必会被世界潮流所淹没,一个没有伟大精神贯穿的脊梁必将被外力所折断。
中华民族正值赶超世界先进文明的机遇期,可谓是时不我待,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更是被我们叫的响天掣地,但是我们却为此忽略了一个生产力的倍增器--民族精神。
那就是尚武精神!我们召开一次《弘扬尚武精神从我做起》主题班队会,将我们的民族英雄做一些了解,向他们学习,继承前辈们的优良传统。
2.准备: a.搜集历史材料。
b.学习爱国歌曲。
三、班会过程1.主持人甲宣布:“弘扬尚武精神从我做起”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2.赞英雄。
主持人甲:我们祖国历史悠久,几千年来有许许多多令我们每个中国人引以为自豪的民族英雄。
主持人乙:从古至今,无数英雄人物将我们的民族精神发扬光大,现在,我们就请一小队的队员们来夸夸我们的民族英雄吧!《霍元甲的故事~~~》在我国历史上不光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像他们这样抛头颅、洒热血、舍生忘死保卫祖国的爱国将领,在科学领域里也涌现出了无数凝聚着伟大的民族智慧、民族品质和民族精神的杰出人物。
主持人乙:同学们,你们能说说为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吗?主持人乙: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太空飞行第一人是谁吗?学生举手回答:杨利伟主持人甲:谁能说说神舟五号升空的情况?让我们再次重温这伟大时刻!2.小队队员介绍神舟五号升空的情况。
主持人甲:是呀!如今的“神州六号”更能说明中国人民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
我们中国人真是了不起。
主持人乙:是啊!多年以后我们的祖国一定是繁花似锦,繁荣昌盛,我们的祖国会越来越富强!请欣赏大合唱《爱我中华》3、我们应该怎么做? 我们只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从我们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
在学校,我们可以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可以随手捡起地上的垃圾,见到老师要问声好,不管是不是认识的老师,都应该面带微笑、停下脚步,给每位老师带来亲切的问候。
中华民族与尚武精神

战斗精神培育,是战斗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锻造能打胜仗部队的基础工作和永恒课题。
在当今和平与发展的大环境下,在中国实现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大力提倡和培育国民的爱国意识和尚武精神,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尚武是一种力量的象征,是坚韧不拔的意志,是英勇无畏的血性和胆识。
尚武是习近平主席在新时期大力倡导,解放军将士做“四有”军人中“有血性”的具体体现。
“有血性”就是在崇尚尚武精神的过程中强化军人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
兵法云:战虽有阵,而勇为本焉。
战争不仅是军事实力的对抗,也是军心士气的较量。
战斗精神培育,是战斗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锻造能打胜仗部队的基础工作和永恒课题。
在当今和平与发展的大环境下,在中国实现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大力提倡和培育国民的爱国意识和尚武精神,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历史上的强弱与尚武精神紧密相关中华民族历史上并不缺乏尚武精神。
早在2000年前的秦汉时期,疯狂的北方游牧民族,凭借快马弯刀,几乎将中原民族当成了任意宰割的牛羊和随意索取的库房,不断入侵边塞,烧杀劫掠无恶不作,其残忍野蛮的程度比近代的倭寇有过之而无不及。
汉高祖刘邦就曾被匈奴单于冒顿围困于白登山,后来只是侥幸逃脱。
匈奴太过强大凶猛,农耕民族打不过人家,所以汉朝早期主要用和亲政策来维持与匈奴的关系。
直到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国策由和亲为主转变为打击为主。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成为奠定整个国家尚武精神的第一位领袖。
汉朝大量招兵买马,训练骑兵,与匈奴多中华民族与尚武精神■ 曹永胜次鏖战,渐渐占据上风。
整个社会的精英人才都愿意从军报国建功立业(此即尚武精神),于是出了名将卫青、霍去病、李广,有了班超的“投笔从戎”。
霍去病威名远扬,汉武帝十分喜欢他,要给他建造府邸,他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句洋溢着爱国激情的名句,世世代代激励着后人。
于是汉武帝将整个国家的力量凝聚起来,发动了对匈奴人的全面反击,最终匈奴被两汉绞杀在大漠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要成为一流强国必须有尚武精神
《环球时报》近日刊登了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副秘书长罗援少将的文章,称在现代条件下,我们需要提倡尚武精神。
以下为原文:
《环球时报》讨论“什么是未来主流社会”的问题,我认为很有必要。
未来主流社会除了应该是一个物质极大丰富、法制非常健全的社会,更应该是一个激荡着阳刚之气、充斥着尚武精神的社会,更应该是一个高扬着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主旋律的英雄时代。
中国人做了几代的强国梦,现在就要在我们这一代或者我们的后代身上实现了。
但是,我认为强国必须要强军,军不强,最多是一个富国,而永远也成不了一个强国。
历史证明,落后就要挨打。
但是这种落后,还不是主要指的经济落后,而主要是指的制度落后、军力落后。
大清帝国,经济并不落后,但屡战屡败,割地赔款,丧权辱国;新中国刚刚诞生之日,经济并不发达,但敢于与美帝国主义较量,靠的是统帅的决断和军队的忠诚与善战;俄罗斯现在经济沦为二流国家,但它的军力仍是一流国家,谁敢向它叫板!中国现在的GDP已经接近世界第二位了,但我们连国家的统一问题都没有解决,连被邻国掠夺的领土都没有收复,怎能妄自称之为强国?
军力是国家意志力、凝聚力、创新力、决策力、经济力、科技力和战斗力的综合体现。
是软实力和硬实力的有机结合。
军力既强调武器的作用,更强调人的作用,还强调人和武器的组合(编制体制),以及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和武器的作战效能(战略战术)。
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曾有人做过一个调查,题目是“我们开国元勋身上有多少战创?”调查结果令人震撼。
10大元帅,7个受过重伤;10个大将,也有7个受过重伤。
军事科学院院史馆的镇馆之宝则是粟裕大将在火化时在他头颅里发现的3个弹片。
我们的江山就是靠着这些先辈们流血牺牲打下来的。
在现代条件下,我们更需要提倡这种尚武精神。
有了现代化的武器装备,再有了尚武精神,将如虎添翼。
尚武精神和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应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尚武并不意味着好战,尚武是为了以战止战,是为了备战慑战。
近30年的和平环境,在部分军人当中滋长了和平麻痹思想,在部分民众当中滋长了泛和平主义思潮,好像什么问题都必须用和平手段来解决,使用非和平手段就大逆不道。
我们要有忧患意识,要居安思危,周边并不太平,还有敌国外患,祖国尚未统一,分裂主义势力仍对我构成威胁。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战略机遇期既是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国防建设的战略机遇期。
如果消极守成,战略机遇期会失之交臂,变成战略高危期。
我曾对某些外国朋友讲,你们说我们是鹰派,我们不反对,因为我们是军人。
军人不言战,谁再言战?军人不积极备战,留着军队干什么?《亮剑》是一部很好的电视文艺作品,一支军队、一个民族就是要有敢于亮剑、善于亮剑的精神。
如果军人都变成了鸽派,老百姓花那么多钱,养着军队干什么?不如省下钱来改善民生,军队不如改名叫和平基金会。
但是,我们欣赏的强硬派应该是理性的强硬派,而非莽撞的强硬派;应是在服从国家利益大局下的强硬派,而不是一味逞强的强硬派。
最近,我看到一篇报道,一个日本记者到中国某大学演讲,演讲前问在座的听众,“谁知道黄继光、邱少云?”一名大学生抢答说,“我们在座的这些人都知道这两个傻帽”。
这个日本人回国后写了一篇文章《中国青年的堕落》。
我想,若真有这样亵渎我们英雄的青年,那将是我们教育的悲哀。
一个不崇尚英雄的民族是不会英雄辈出的。
现在社会上有个不好的现象,叫做阴柔之气上升,阳刚之气下降。
如果我们的舆论导向和影视指南不是弘扬尚武精神、英雄情怀、爱国情操,而是渲染娘娘腔、脂粉气,那么一旦国难临头,这个民族是没有凝聚力、战斗力和生命力的。
这就是我为什么主张在主流社会教育中一定要提倡尚武精神,加强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