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统计源核心期刊与中文生物核心期刊的区别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遴选原则
医药类统计源期刊
(1)科技“核心期刊”实行三年动态管理:三年评定一次,一次评定三年有效。这对所有科技期刊都是一个动态激励机制。也给科技“核心期刊”管理和评定办法的进一步改进留有一定空间。
(2)严格科技“核心期刊”学科领域总量指标限制:同一学科领域最多一两种“核心期刊”,宁缺勿滥,使评定出来的“核心期刊”真正起到该学科领域的风向标作用。
4区别
统计源期刊与核心期刊均能反映与某一专业有紧密联系的期刊,但在概念上、内容上又有一定的区别.后者包括社会(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两大类,采用多指标综合筛选的方法,制定出核心期刊排名表..前者仅收录自然科学类,以文献引文数据为依据,选择多项指标进行综合筛选,再根据期刊论文引用情况列出排名顺序..两者用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为读者提供参考价值比较大的一些期刊,为单位和个人订购、收藏、阅读、投稿择刊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核心期刊所涵盖的期刊数量多,读者面广,但收录的生物、医药学期刊较源期刊少,且由于4年出版1次,有一定的时差,所以不能完全反映当年的期刊状况.而源期刊则收录生物、医学期刊较多.由于每年公布1次,所以能较客观地反映期刊的当年情况.
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每年4月或10月分两次给当年经过多项学术指标综合评定而被收录的期刊颁发收录证书,中国科技信息所每年年底(11月或12月)都会在北京向媒体召开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2006年12月已是 “第十四届”发布会了,会上公布了本年度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及相关信息。中国科技论文的统计与分析作为本次发布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公布了上一年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
国内7大核心期刊指什么?职称评审发哪一类核心认可?

国内7大核心期刊指什么?职称评审发哪一类核心认可?目前国内有7大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遴选体系1●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2●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3●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4●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5●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6●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7●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01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由南京大学研制成功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hinese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简称CSSCI)是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攻关项目。
CSSCI遵循文献计量学规律,采取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从全国2700余种中文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性期刊中精选出学术性强、编辑规范的期刊作为来源期刊。
现已开发的CSSCI(1998-2019年)21年数据。
该项目成果填补了我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的空白,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对于社会科学研究者,CSSCI从来源文献和被引文献两个方面向研究人员提供相关研究领域的前沿信息和各学科学术研究发展的脉搏,通过不同学科、领域的相关逻辑组配检索,挖掘学科新的生长点,展示实现知识创新的途径。
对于社会科学管理者,CSSCI提供地区、机构、学科、学者等多种类型的统计分析数据,从而为制定科学研究发展规划、科研政策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参考。
对于期刊研究与管理者,CSSCI提供多种定量数据: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期刊影响广度、地域分布、半衰期等,通过多种定量指标的分析统计,可为期刊评价、栏目设置、组稿选题等提供科学依据。
CSSCI也可为出版社与各学科著作的学术评价提供定量依据。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已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国家图书馆、中科院等众多单位包库使用,并作为地区、机构、学术、学科、项目及成果评价与评审的重要依据。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简称“统计源期刊”)与中文核心期刊之异同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简称“统计源期刊”)与中文核心期刊之异同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 ISTIC) 出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简称《报告》)与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简称《总览》) 分别列出的统计源期刊表和核心期刊表, 是目前国内作者发表论文应用最广的选刊标准, 两者都是经过一定的选刊原则筛选出的高质量的期刊目录, 也是科研院所进行学术成果评价时最常利用的参考工具。
两者既有关联, 又有区别。
《报告》是按照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 ISI) 《期刊引证报告》的模式, 结合中国期刊发展的实际情况, 确定了在中国出版(不含港、澳、台) 的科技期刊列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又称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学科范畴主要为自然科学领域, 是目前国内比较公认的科技统计源期刊目录。
因其受科技部委托, 带有官方色彩, 权威性名列国内首位, 人们习惯称其为“统计源期刊”, 下文所说统计源期刊即指此目录。
《总览》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学术期刊评价及文献计量学研究”的子课题——中文核心期刊评价研究的成果,采用文献计量统计与定量评价, 同时结合专家对定量评价结果的定性评审形成最终研究成果。
其所确定的核心期刊表在国内具有较强的权威性, 应用范围较广泛。
《统计源期刊》与《核心期刊》的主要共同点:1理论依据相同。
两者都以加菲尔德引文分布规律与布拉德福分布规律为理论依据, 都是经过严格的文献计量学标准而获得的核心期刊。
2均采用多指标的定性、定量评价指标体系《核心期刊》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统计源期刊》选择期刊引用计量指标与来源期刊计量指标相结合。
《统计源期刊》与《核心期刊》的主要不同点:1编辑出版单位不同。
《统计源期刊》由国家科技部委托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完成, 具有官方性质。
《核心期刊》由北京大学图书馆与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研制而成, 属于民间性质。
2学科分类原则不同。
《统计源期刊》根据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学科分类国家标准和《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的学科分类原则, 同时考虑综合性期刊情况及各学科期刊数量与学科性质差异, 增设了综合类和理工大学、工业综合类、管理学类, 并对农业及医药卫生类作了细分。
什么叫核心期刊

核心期刊——某学科(或某领域)的核心期刊,是指那些发表该学科(或该领域)论文较多、使用率(含被引率、摘转率和流通率)较高、学术影响较大的期刊。
分类目前国内有7大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遴选体系:1.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2.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3.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4.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5.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6.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7.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建设中的“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国际三大索引:SCI《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EI《工程索引》,The Engineering Index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Index to Scientific & Technical Proceedings关于“核心期刊”,应用最广的两大“标准”是:北京大学图书馆等编撰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即“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编撰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核心期刊表和统计源期刊表是国内作者发表论文应用最广的选刊标准,它们都是经过一定的选刊原则筛选出的高质量的期刊目录,也是科研院所进行学术成果评价时最常利用的参考工具。
两者既有关联,又有区别。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由北京大学图书馆与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研制而成,属于民间性质;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由国家科技部委托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完成,具有一定官方性质,权威性名列国内首位。
《中文核心期刊》核心期刊表收录期刊总数1798种,其中生物科学类44种,医药卫生类251种。
四年评定一次。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期刊总数1576种,其中生物科学类51种,医药卫生类532种。
我国核心期刊认定标准是什么

我国核心期刊认定标准是什么第一篇:我国核心期刊认定标准是什么我国核心期刊认定标准是什么?1、《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期刊投稿首选简称《引证报告》,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简称中信所)每年出版一次。
期刊表最早发布于1987年,以后每年发布,每年来源期刊该种数有所调整。
近年来编制者以《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为基础,对1300种来源期刊进行引文分析,每年发布《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详细列出了每种来源期刊的引文指标,如影响因子、即年指数等17项指标,为定量评价来源期刊提供基本数据。
来源期刊的选择参考了国外重要检索系统(如SCI、EI、CA等)收录国内期刊的情况、国内已有文献计量分析成果、国内大型检索工具(如《中国物理文摘》、《中国数学文摘》等)收录期刊表、各学会学报及其重要期刊等各种期刊表,并征询专家意见对来源期刊表进行一定调整。
中信所每年第四季度面向全国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发布上一年的科研论文排名。
排名包括SCI、Ei、ISTP分别收录的论文量和中国期刊发表论文量等项指标。
最后一项指的是各单位在《引证报告》收编的期刊中发表的论文数。
2、《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简称《要目总览》北京大学图书馆与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编辑。
《要目总览》每4年出版,2008年出了最新版(第五版)。
《要目总览》收编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各种学科类别的中文期刊。
本版核心期刊定量评价,采用了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它引量、被摘率、影响因子、获国家奖或被国内外重要检索工具收录等7个评价指标,选作评价指标统计源的数据库达51种,统计文献量达到943万余篇次(1999至2001年),涉及期刊1万2千种。
本版还加大了专家评审力度,1873位学科专家参加了核心期刊评审工作。
经过定量评价和定性评审,从我国正在出版的中文期刊中评选出1800种核心期刊,分属七大编75个学科类目。
《引证报告》统计源期刊的选取原则和《要目总览》核心期刊的认定各依据了不同的方法体系,所以二者界定的核心期刊(指科技类)不完全一致。
北大核心和科技核心的区别

北大核心和科技核心的区别1、编辑出版单位不同《总览》由北京大学图书馆与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研制而成,属于民间性质;而《统计源期刊》由国家科技部委托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完成,具有一定官方性质。
2、学科分类原则不同两者都采用分学科统计评价指标数据的方法。
学科划分对期刊评价结果影响很大,学科划分过大,小学科学术性强的期刊会被淹没;划分过细,小学科的一般性期刊就会进入核心区。
《总览》基本依据《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4版)》划分学科,同时考虑学科期刊的数量、期刊性质等多种因素,共设学科类目74个。
《统计源期刊》则根据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学科分类国家标准和《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第4版)》的学科分类原则,同时考虑综合性期刊情况及各学科期刊数量与学科性质差异,增设了综合类和理工大学、工业综合类、管理学类,对农业学科及医药卫生类学科作了进一步细分。
3、期刊的来源与范围不同《总览》以52种数据库或文摘刊物作为评价指标统计源,统计文献量总计达943万篇,涉及期刊1.2万种,通过多指标综合评价的定量评价方法及定性评价,取各学科专业期刊数量的15%和进入统计的期刊数量的2%,共评选出1798种核心期刊。
覆盖的学科范围广泛,包括社会学科(社会学、政治、法律、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历史等)与自然学科(医药、农业、工业技术等),但未收录港、澳、台及国内出版的英文刊物。
《统计源期刊》来源期刊的选择综合参考了国外重要检索数据库收录国内期刊的情况及国内已有文献计量分析成果、国内大型检索工具、各学会学报及其重要期刊等各种期刊表,并征询了专家意见,每年根据期刊文献的被引用情况等因素对来源期刊表进行一定的调整。
期刊入选原则是:①期刊文献的同行评审;②期刊文献计量指标;③期刊的社会和学科影响;④期刊文献是否反映了本学科的研究成果;⑤照顾新兴学科和高技术学科;⑥适当的地区性考虑;⑦在国际和国内的显示度。
《统计源期刊》仅包括国内出版的科技类期刊,包括国内出版的英文刊物,但不包含社会学科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与《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的比较护理3班崔婷婷093020305戴晓云09302030 傅建莉093020308沈妙093020330 关键词: 核心期刊,源期刊,学报摘要: 在众多科研资料当中,科技工作者最常使用的是期刊。
期刊内容新颖、详尽、专业,成为科技工作者交流学术思想和动态的第一阵地。
近年来,期刊发行量迅速增加,种类也急速增长。
对于专业研究人员来说,期刊质量是参差不齐的,有的期刊刊载了大量高质量的论文,受到科研人员的普遍重视,有的则少有高质量文章。
为了方便读者能迅速查找到他们所需要的有价值的信息,核心期刊便应运而生,成为科技工作者必须阅读的直接检索刊物。
核心期刊(Core Journal)的说法起源于1934年英国文献计量学家布拉德福发现的文献分散特点,即“对某一主题而言,将科学期刊按登载相关论文减少的顺序排列时,都可以划分出对该主题最有贡献的核心区,以及含有论文数量与之相等的几个区,这时核心区与相继各区的期刊数量成1︰a︰a2…的关系”。
这就是著名的布拉德福定律。
目前,有关布拉德福定律比较经典的解释就是,专业论文绝大多数集中在少数专业期刊之中。
因此,我们认为核心期刊刊载了与某一学科(或专业)较多的相关信息,且水平较高,能够反映该学科最新成果和前沿动态,受到该专业读者的特别关注。
核心期刊具有以下特点:1.集中性这是核心期刊最显著的特征,即它相对集中了大量某一学科的高质量文献。
而这一特性来源于核心期刊的研制基础——布拉德福定律。
2.代表性核心期刊上所刊登的论文质量较高,代表了该学科最新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
通过关注这些论文,研究人员可以很容易的掌握该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和研究趋势。
追踪这些期刊的论文,就能站在学科的最前沿,跟上学科发展的步伐。
3.学科性核心期刊是对学术性期刊进行的研究,因此具有学科性。
它总是与具体学科联系在一起,在某一学科范围内成为核心期刊,在其他学科范围内往往就不再是核心期刊。
统计源期刊和核心期刊的区别

统计源期刊和核心期刊的区别
源期刊和核心期刊是两个常用于评价学术期刊质量的指标。
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1. 定义:源期刊指的是最早发布陆续刊登新的研究成果的期刊,通常是第一次发布该研究成果的期刊。
核心期刊则是指被学术机构或指标数据库认可的与某个学科领域相关的优质期刊。
2. 影响因子:影响因子是权威机构根据一定的算法计算出来的一个期刊的影响力评价指标,用于衡量该期刊中发表的论文对学术界的影响力。
核心期刊通常具有较高的影响因子,而源期刊则可能影响因子更低或者没有影响因子。
3. 学术认可度:核心期刊一般由学术机构或指标数据库认可,被学术界普遍认可为高质量的学术期刊。
而源期刊由于刊载最新研究成果的能力,通常受到学术界的一定关注,但不一定被广泛认可。
4. 检索范围:核心期刊通常被收录在各类文献检索数据库中,如SCI、SSCI、EI等。
而源期刊可能不一定被列入这些数据库,或者只是被某些专业领域的数据库收录。
需要注意的是,源期刊和核心期刊不是完全互斥的概念,有些期刊既可以被认可为核心期刊,又可以被称为源期刊。
此外,不同学科领域对于源期刊和核心期刊的定义和认可标准也可能有所不同,需要根据自身的研究需求和学科特点来选择适合的期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统计源核心与中文生物核心期刊的区别
科技统计源核心期刊
“统计源期刊”全称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亦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统计源期刊目录每年都会出现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每年公布一次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
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ISTIC)是受国家科技部委托,从1987年开始对我国科技人员在国内外表论文数量和被引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统计数据建立了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和广泛好评。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是CSTPCD的数据来源。
通过中国科技期刊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对期刊学术质量的考核,CSTPCD每年对收录期刊的范围进行调整。
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每年4月或10月分两次给当年经过多项学术指标综合评定而被收录的期刊颁发收录证书,中国科技信息所每年年底(11月或12月)都会在北京向媒体召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
2006年12月已是“第十四届”发布会了,会上公布了本年度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及相关信息。
中国科技论文的统计与分析作为本次发布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公布了上一年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并非终身制,有效期三年,三年后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将对其进行重新评定,遵守“优入劣汰”原则,因此“统计源期刊”的学术影响力越来越被各学术单位和科研机所接受,用它作为科研论文的学术水平的评价指标之一。
我国现有期刊9000多种(其中医学期刊1940种),截止2006年底公布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约1652种期刊,其中医学类期刊约519种。
中文生物核心期刊
中文生物核心期刊,又称北大核心、中文核心,是北京大学图书馆联合众多学术界权威专家鉴定,目前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同。
从影响力来讲,其等级属同类划分中较权威的一种,是除南大核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以外学术影响力最权威的一种。
按照惯例,北大核心期刊每四年由北大图书馆评定一次,并出版《北大核心期刊目录要览》一书。
评价方法
核心期刊定量评价,采用了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他引量、被摘率、影响因子、被国内外重要检索工具收录、基金论文比、Web下载量等9个评价指标,选作评价指标统计源的数据库及文摘刊物达60
余种,统计文献量达221177余万篇次(2006至2008年),涉及期刊14400余种。
本版还加大了专家评审力度,8200多位学科专家参加了核心期刊评审工作。
经过定量评价和定性评审,从我国正在出版的中文期刊中评选出1980余种核心期刊,分属七大编73个学科类目。
该书由各学科核心期刊表、核心期刊简介、专业期刊一览表等几部分组成,不仅可以查询学科核心期刊,还可以检索正在出版的学科专业期刊,是图书情报等部门和期刊读者不可或缺的参考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