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寿山石_记福州藏天园寿山石工贸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用贵_鲁安泰
福建寿山石印章有收藏价值吗

福建寿山石印章有收藏价值吗福建寿山石印章在国内收藏界收藏价格不断上升。
那么福建寿山石印章有收藏价值吗?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福建寿山石印章收藏价值,一起来看看。
福建寿山石印章收藏价值寿山石雕因石料采于福建福州的寿山而得名。
寿山石中最名贵的是零散分布在溪流两旁水田下砂砾层中的田坑石。
其中以黄色最佳,称为田黄,被视为珍宝。
寿山石雕始于南朝,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明代,盛行寿山石印章,那时兽钮头的雕刻已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到了清代,寿山石雕更加昌盛,雕刻名手辈出。
寿山石雕的主要艺术特点就是因材施艺,巧用俏色。
所以首先要相石,细心观察石料的质地、形态、色泽。
然后再考虑选用与之相适应的题材,最后决定它的具体内容。
此外,寿山石雕以朴实的风格著称,并不过于剔透,有时在作品中陪衬以花瓶、花篮、竹篓等,做到繁简对比,既省工,又能达到较好的艺术效果。
解放后,寿山石雕艺术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和提高,出了不少的优秀作品。
陈列在首都人大会堂福建厅内的寿山石雕作品“求偶鸡”是著名艺人陈敬祥的作品,它是用一整块寿山石精心雕刻而成的。
一只母鸡被罩在竹篓内,头正好从笼眼空隙中探出来,细腻地刻画出母鸡求偶的神情,从工艺的角度上,难度是较大的,但作者却表现得得心应手。
优秀艺人冯久和的寿山石雕作品“花果累累”,巧妙地利用了寿山石的各种天然色泽,把它雕刻成荔枝、香蕉、枇把、李子、石榴、佛手、花生等,琳琅满目,活灵活现,鲜嫩欲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作品。
1975年,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40周年,他们又成功地创作了“长征组雕”,包括“遵义会议”、“巧渡金沙江”、“飞夺沪定桥”、“过雪山”“过草地”、“突破腊子口”、“会师延安”等共7件作品,至今仍珍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
评判福建寿山石印章的收藏价值的方法1.看使用者。
无论是官印还是私印,为名人使用或名家镌刻的都十分珍贵。
官印是国家行政官爵等级制度的象征,存世稀少,价格昂贵,在民间很难觅到。
补天遗珍“寿山石”!

补天遗珍“寿山石”!福州的民间工艺久负盛名,尤其是寿山石雕,与脱胎漆器、软木画名扬中外,被誉为“榕城三绝”。
寿山石雕,因选材于福州市北郊寿山乡的寿山石而得名。
寿山石,以其质地脂润、色彩斑斓、温润如玉、晶莹剔透、天雕神化、意境深遂、妙境入禅,在中国石文化历史上的分量和重要性是无须多言的,它是中国博大精深石文化宝库中一颗无比神奇的明珠。
寿山石质地脂润,色彩斑斓,是我国独有的名贵彩石,因出产于距福州40公里的北郊寿山村而得名。
自开发以来,经过1500多年的文化历史积淀,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寿山石文化”,成为闽都“四大文化”之一。
原产地福州也被国家授予“寿山石文化之都”荣誉称号。
寿山石雕更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名录。
各朝代的民间传说中都有着一些动人的寿山石传奇神话故事。
“娲皇混沌补青冥,遗石瑰琦映紫庭”。
女娲炼石补天是我国最绚丽、最扣人心弦的古代神话之一。
相传在混沌初开、乾坤始奠的时候,女娲驾着祥云遨游在苍穹之东,见到苍苍三山峰,泱泱寿溪水,竟打动了这位仙子之心,将补天用的斑斓彩石,飘洒在寿山的田野山恋之间。
这天上的彩石,洒在寿山溪一带,就变成了金光闪闪的石中之王——田黄石;飘洒在水涧、溪底的就化成百年稀珍的水坑石;更多的彩石飘洒在连绵不断的山岗上,便成了千年采之不绝的山坑石。
这就成了“天遣瑰宝生闽中,剖之斑斓具五彩。
”之佳话传奇故事。
关于“女娲遗石在人间”另有一说。
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上古时代天塌地陷,中华民族的伟大母亲女娲,为了拯救人类,曾经炼石补天,女娲补天之后,还剩下许多大小不一的灵石,于是她在神州大地上空巡视,最后发现福州寿山细林清幽,景致绝美,就把这些曾经用于补天的灵石撒向了寿山的大地,这就是寿山水田中的田黄石。
寿山石田黄石传说更令人神往,因为在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甚至在整个地球上,只有寿山的水田里才会有这种珍贵宝石的存在呢?这是或许是女娲对寿山特别眷顾的结果。
二、寿山石的历史民间相传寿山石始于两汉,未有足证,现存的福建省博物馆,由福州闽江南岸桃花山南朝墓葬出土的老岭石“卧猪”(圆雕)刻工简朴,形态逼真,证明远在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南朝,寿山石雕就已问世。
福州“十大”私人藏馆追踪

福州“十大“古玩藏馆名家追踪福州私人藏馆,名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福州的收藏界是掀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新面貌,福州民间收藏由于改革和博物馆的重视,鼓励和支持,使它不断走群众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福州的收藏界也具有一定的水平。
他们的收藏拥有一定的数量、规模也深受市民的欢迎,黄开振、陈华棣、李振华、梁桂元、黄天发、方秀纲、鲍国忠、于成安、张祖仁、陈用贵等知名收藏家,现分以下来说:一、鲍国忠民俗收藏馆鲍国忠民俗馆依附于福州市博物馆支持,在博物馆内展出他收藏20多年的各种福州民俗藏品,如人类各种,生活床具用品等近千件,特别有一件寿山石“郑成功塑像”多家媒体相继作了报道,鲍国忠独树一帜,收藏事迹在福建省从藏家中享有很高的威望,福建电视台、福州电视台、福建日报、福州晚报、福州日报等十多家媒体相继报道他的收藏事迹。
二、方秀纲瓷器收藏馆方秀纲瓷器收藏馆依附于福州市博物馆支持,在福州于山风景区办馆,他本人对陶瓷古玩痴迷,跑地摊、交朋友共收集到陶瓷产品近千件,平时省吃俭用,不嗜烟酒,将全部收入投入文化艺术品的收藏,成为福州第一家个人古瓷珍藏馆对外开放,福建电视台、福州晚报等10多家媒体报道他的收藏事迹。
三、李振华从事收藏活动20多年现已集得中外火花8万多种数十万枚,90年代开始独辟一门收集“文革”时期生产的毛泽东塑像,现已集得毛泽东肖像300多件,已创办毛泽东肖像馆,中央电视台,福建电视台等多次报道过,其事迹收入《中华人物辞海》《世界名人录》等辞典。
四、陈华棣电话卡收藏馆陈华棣电话卡收藏馆创办于福州鼓山文武学校内,他本人是中华民间集卡协会秘书长,《集卡特览》主编,福建省收藏家协会会长、主藏中国及世界早,中期各种电话卡和各种电话机、手机,现有中外电话卡5万多枚,多次参加全国各省市卡展,并多次获奖,并与卡友共同创办《集卡博览》《福建收藏研究》等刊物十多家电视台,媒体报道过他的收藏事迹,在福建收藏界享有较高的势力和威望。
寿山石雕导游词

寿山石雕导游词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导游小齐,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寿山石雕!
寿山石雕是中国四大名石之一,也是福州的著名特产。
福州寿山石雕以其精巧、细腻、粗犷而著称于世,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福州寿山石雕是福建传统石雕工艺的精华,有着丰富的题材和深刻的内涵,并以其精巧的技艺、鲜明的特色和丰富的艺术内涵,被誉为中国石雕艺术的奇葩。
寿山石雕作为一种民间工艺品,有它特定的历史背景。
它是在古代寿山石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宋元时期,寿山石被大量开采。
当时人们将开采得到的矿石经过处理后制成寿山石章,并大量运用于朝庭、官府和民间建筑上。
这一时期,寿山石雕受到皇家和官宦权贵的青睐,得到很大发展。
自明代开始,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和建筑艺术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寿山石雕从宫廷走向民间。
由于雕刻艺人们不断探索创新,寿山石文化也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发展变化,寿山石不再作为贡品进献朝廷。
而作为一种传统工艺品被大量地运用到民间建筑、
—— 1 —1 —
日常生活用品以及家具装饰等方面,寿山石不再是皇家和官府权贵专享之物。
寿山石.doc好好

福州寿山石市场“十分火爆”现在福州寿山石市场十分红火,尤其是星期六、星期天,福州的藏春园寿山石、福州古玩城、福州寿山石大楼、福州寿山石文化城、成千上万的人到这里来淘宝以及台湾客商也来这里购买。
福建周边的寿山石“石贩”都来福州掏宝。
寿山石市场一天成交率都在几十万上下。
寿山石店铺近千家。
福州寿山石拍卖市场每逢周末都举办拍卖会成交率都在40%以上,名家作品尤其大受欢迎。
田黄石、芙蓉石、高山石寿山石雕价位成直线上升。
寿山石石雕作品深受欢迎。
蜚声中外的寿山石,产自福州市北效28公里的北峰下寮乡村石矿。
寿山的定名,取古人“青山不老名为寿”之意。
寿山石洁净如玉,绚烂夺目,光而通灵,预知而易攻。
它的自然色泽十分诱人;赤若鸡冠,红如绛桃,黄似蜜膜,白同藕尖,黑比漆墨,灰胜秋梨,紫赛茄皮,绿近艾叶。
石头中又往往水痕、水纹错杂,或有萝卜纹,或有棉花絮,或有泡状的小球。
它是这样细嫩晶莹,光彩焕发,难怪人们常把寿山石称做水晶石。
寿山石的产地散布附近十几里的垄头、溪涧、山岭之间,所以寿山石主要分成田坑、水坑和山坑三大类。
田坑石产于寿山溪两岸水田底古砂层上,素称“石中之王”又分上、中、下和碓下板四种。
从色彩上区分,又有黄田、黑田、白田、红田等。
其中以黄田为世界珍品。
水坑石产自寿山石坑头和高山等地水坑喷泉岩层内,有黄、白、红、蓝诸色,晶莹透砌,石质微坚。
坑头多出冻石,又分水晶冻、鳝草冻、牛角冻、天蓝冻、桃花冻、玛瑙冻等。
山坑石,是雕刻治印的良材,有都成坑。
寿山开采冻石,历史悠久。
《三山志》对寿山石的特性、产地分布与色彩首次有比较明确的记述:“寿山石,洁净如玉、大者可一二尺,柔而易攻。
史料说明,宋朝开采加工寿山寿山石已达成熟阶段。
元、明之间,寿山石章盛行。
明洪武至清康熙的三百年间,寿山石遭到极大的破坏性开凿。
清初,寿山石雕图章印钮已有螭、猊、獬、鹿、羊、马等20余种,并且使寿山石雕逐步发展成为工艺美术中的一朵名花。
福州寿山石矿开采的叶腊石,除了提供寿山石雕的原料及制作印章畅销图内外,还广泛应用于冶金、陶瓷、建材、造纸、塑料等工业。
浅谈花鸟元素在寿山石雕中的运用

浅谈花鸟元素在寿山石雕中的运用【摘要】寿山石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花鸟元素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从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分析了花鸟元素在寿山石雕中的运用。
在引言中强调了花鸟元素对寿山石雕的重要性以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在正文中探讨了花鸟元素在寿山石雕中的起源、艺术表现、象征意义、对艺术风格的影响以及运用案例分析。
最后在结论中总结了花鸟元素在寿山石雕中的运用给艺术创作带来的启示,并提出了未来更好地发扬花鸟元素的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寿山石雕中花鸟元素的重要性和价值,促进该传统艺术形式的保护和传承。
【关键词】关键词:花鸟元素、寿山石雕、艺术表现、象征意义、影响、案例分析、艺术创作、启示、建议。
1. 引言1.1 花鸟元素在寿山石雕中的重要性花鸟元素在寿山石雕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是寿山石雕作品的灵魂所在。
寿山石雕自古就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艺术表现被人称道,而其中融入的花鸟元素更让作品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花鸟元素不仅丰富了寿山石雕的题材和表现形式,更为观赏者带来了视觉上的愉悦和情感上的共鸣。
在寿山石雕中,花代表着美好、繁荣和幸福,鸟象征着自由、灵性和美好的未来。
将花鸟元素融入寿山石雕之中,不仅为作品赋予了更深层次的内涵,更使得艺术作品更具有观赏性和艺术性。
深入研究和探讨花鸟元素在寿山石雕中的运用,对于传承和发展寿山石雕艺术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绝对花鸟元素在寿山石雕中的运用具有重要的艺术意义和历史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这一主题,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寿山石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探讨花鸟元素在寿山石雕中的应用,可以为当代石雕艺术家提供启示和借鉴,丰富和拓展寿山石雕的艺术表现形式,推动寿山石雕的发展与传承。
深入研究花鸟元素在寿山石雕中的象征意义,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花鸟的赞美和寓意,拓展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花鸟元素在寿山石雕中的运用进行深入探讨,探寻其艺术特点和象征意义,为寿山石雕艺术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探究寿山石雕刻的艺术技巧

天工|2022年第17期作者简介:林永昌(1975—),男,汉族,福建福州人,本科,师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益晶,现为福建省雕刻艺术大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名人、福建省高级工艺美术师、福州市雕刻一级名艺人、中国轻工业联合会高级技师,创办福州昌艺轩艺术品有限公司,研究方向:寿山石雕刻。
[摘 要]寿山石雕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工匠运用石雕刻技法,“取石相合”“因石取巧”“因色取巧”“因意取巧”,将自然、构思、意境、创作拼接结合,打造出兼顾美学、艺术、文化、传承且独具灵魂的艺术作品。
寿山石雕的艺术魅力不断被发掘,受到更多关注与传承。
根据理论知识体系与个人艺术感性认知,从艺术起源、技术手段、艺术技巧研究与探讨寿山石雕的加工创作技巧。
[关键词]寿山石雕刻;艺术技巧;技法表现;艺术作品[中图分类号]J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2)17-0058-02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林永昌.探究寿山石雕刻的艺术技巧[J].天工,2022(17):58-59.林永昌 寿山石雕是经过雕刻技艺和美学处理而创作的一种民间艺术,它巧妙地融合自然美和人工美,以彰显艺术价值。
寿山石雕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巧妙结合寿山石的自然特色,利用艺术技巧,将自然之美、艺术之美、思想之美体现出来,传递出不拘一格的雕刻技艺,使观赏者不仅看到石头本色、独特加工技艺,还能透过现象感悟创作者传递的深层意蕴,“寄情于石”,达到情感与意境的完美融合。
一、寿山石艺术的审美 寿山石雕起源于南朝,兴起于唐宋,已有千年发展历史,是一种极具观赏价值、收藏价值、历史文化价值、人文思想价值的艺术形式。
“借石取景”,需要雕刻者进行自然艺术加工,因此石材作为其艺术载体,变得至关重要。
寿山石晶莹剔透、石质脂润,色彩鲜明斑斓,寿山石以大小不一、形态各异、色彩缤纷的差异而闻名。
从质地来说,寿山石质感细腻、柔软润滑,纹理自然丰富,光泽度透亮,是观赏与把玩的佳选,古代帝王将相都对寿山石宠爱有加,寿山石是把玩馈赠的好物,有着“国石之母”的美赞。
嘉靖皇帝寿山石印章诗词

嘉靖皇帝寿山石印章诗词嘉靖皇帝寿山石印章诗词如下:历史上对寿山以及寿山石赞美的一些诗句:寿山宋·黄干石为文多招斧凿,寺因野烧转荧煌。
世间荣辱不足较,日暮天寒山路长。
寿山寺明·谢肇制隔溪茅屋似村廛,门外三峰尚俨然。
丈室有僧方辨寺,殿基无主尽成田。
山空琢尽花纹石,像冷烧残宝篆烟。
禾黍鸡豚秋满目,布金消息是何年?游寿山寺明·徐火勃?宝界消沈不记春,禅灯无焰老僧贫。
草侵故址抛残础,雨洗空山拾断珉。
龙象尚存诸佛地,鸡豚偏得数家邻。
万峰深处经行少,信宿来游有几人?游寿山寺明·陈鸣鹤香灯零落寺门低,施食台空杜宇啼。
山殿旧基耕白水,阪田新黍啄黄鸡。
千枚碏璞多藏玉,三日风烟半渡溪。
康乐莫辞双屐倦,芙蓉只在九峰西。
寿山石歌清·朱彜尊无诸城北山青崭,近郊壹舍无枫杉。
中间韫石美如玉,南渡以后长封缄。
是谁巧搰蚯蚓窟,中田忽发蛟龙函。
剖之斑璘具五色,他山之石皆卑凡。
我昔南游玩塘市,对此不觉潜今咸欠。
时杨老善雕琢,钮压羊马麏鹿加麙。
兼金易置白藤芨,不使花乳求休搀。
今来贾索尚三倍,未免瑕渍同梅黬。
其初产自稷下里,后乃深入芙蓉岩。
菁华已竭采未歇,惜也大洞成空嵌。
非无桃红艾叶绿,安得好手来镌劖。
桂孙见之不忍释,裹以黄葛白蕉衫。
伏波车中载薏苡,徒令昧者生讥谗。
况今关吏猛于虎,江涨桥近须抽帆。
已忍输钱为顽石,慎勿轻露条冰衔。
寿山石歌清·查慎行周礼重玺节,后来印章无乃同。
自从秦人刻玉称国宝,此外杂用金银铜。
铸成往往上戴钮,贝屃作力碑趺雄。
橐驼羔鹿虎豹龙,细者龟兔巨者貔与熊。
肖形寓像随所好,缪篆法与虫鱼通。
汉时斗检封,下沿唐宋仍相蒙。
神龙贞观宣和中,六印旁及金章宗。
当时御府收藏及书画,首尾钤识丹砂红。
民间私印不知几千万,杨、王、姜、赵集古谁能穷?砗磲玛瑙犀角及象齿,苟适于用俱牢笼。
后来摹刻忽以石,其法创自玉山农。
自元历明三百载,吾乡青田旧坑冻,价重苍璧兼黄棕。
福州寿山晚始著,强藩力取如输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系寿山石—— 记福州藏天园寿山石工贸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用贵■ 鲁安泰在离福州30公里处的崇山峻岭中有个地方,山青水碧,田畴交错,花木连荫,风景秀丽,加上山中洞壑美石争奇,水里田间晶冻斗艳,直把它装扮成人间福地,这便是“寿山”。
这里出产的寿山石名扬海内外,古人曾有诗句“贵则荆山之璞,蓝田之种;洁则梁园之雪,雁荡之云;温柔则飞燕之肤,玉环之体”赞美寿山石。
在当今的福州寿山石界,有这样一个人的名字可以说是如雷贯耳,他为寿山石产业和文化发展做了许多贡献,这便是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福州藏天园寿山石工贸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用贵。
陈用贵1948年出生于福州,长大后开始走南闯北做生意,后来在国外亲戚的支持下,在福州搞房地产开发。
如果不是一次难忘的台湾之行,陈用贵可能毕生都要从事建筑和房地产行业,而无法与寿山石结缘。
1996年,陈用贵随福建省经贸系统赴台湾考察,被台湾美轮美奂、熠熠生辉的珠宝展和规模宏大的寿山石市场深深吸引。
一篇报道更令他振奋不已:台湾市场与资源“两头在外”的宝石业所创造的生产总值占台湾全岛的23%。
陈用贵陷入沉思,台湾宝石资源十分匮乏,却能创造惊人的业绩;一般材质的石头,经过加工、宣传,形成人人喜爱的宝物,收入也能达到几十亿美元。
没有寿山石资源的台湾竟能形成世界上最大的寿山石市场,而自己生活的福州不仅拥有丰富的寿山石资源,还有令世人艳羡的寿山石文化,但这寿山瑰宝却深锁香闺,尚未形成产业,想到这些,陈用贵顿时兴奋起来,他发誓,要为福州的寿山石产业杀出一条血路,尽最大的努力,把福州文化的代表寿山石文化发扬光大。
考察结束后,陈用贵立即找到省地矿厅、经委、国税局等部门的领导专家进行请教,探讨福州寿山石发展之路。
陈用贵开始行动了,他的第一步便是储备资源。
当时寿山石产业还处于十分不规范状态,很多村民对寿山石进行着掠夺性开采。
经过一段时间努力,陈用贵感觉到,仅凭个人力量对现有资源进行保护性开采很难做到,他决定收购在民间的寿山石雕刻和原材料。
他投入资金100万、200万直至增加到近2000万元人民币,一块块、一堆堆原材料放在仓库里,一个个精美的雕塑摆满房间。
家里人看见辛辛苦苦赚来的钱变成不能吃不能用的冷冰冰的石头,指责陈用贵发了疯,妻子甚至以离婚威胁他。
陈用贵不但不为所动,而且对寿山石越来越痴迷。
一天,一个客户拿来一个清朝时期雕刻的“观音送子”,牛蛋石雕刻的作品栩栩如生,陈用贵爱不释手,客户提出一个天文数字,已经投入巨大的他最终还是买了下来。
陈用贵的储备阶段整整进行了15年,粗略统计至少投入资金达2亿元。
储备的同时,他开始着手培育寿山石市场。
陈用贵通过免费提供交易场地和午餐的方式吸引石农到藏天园举办寿山石跳蚤市场。
同时,他尽可能筹集更多的资39REUNIFICATION FORUM金,直接向摆摊石农收购,购买金额少则十几万,多则几十上百万。
如今福州每周末两天的寿山石市场就是从陈用贵开始发展起来的。
在储备资源、培育市场的同时,陈用贵认识到,发展寿山石产业必须占据制高点,于是他推出了一系列举措:积极推动国石评选活动;进京举办各种寿山石产业高峰论坛;代表省政府赴北京参加新中国成立50周年成就展;注册资金1.9亿元成立藏天园寿山石工贸有限公司,成为当时民营企业注册资本最大的一家公司……经过苦心经营,陈用贵的藏天园在业界名声大噪。
书法家沈鹏曾为“藏天园”题诗赞道,“伏虎卧龙影万重,高山流水意无穷;他山之石能攻玉,笔性顿然与石通”。
寿山石事业顺利开展的同时,陈用贵秣马厉兵,把目光瞄准了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他要利用这些国际性平台将寿山石和寿山石文化推向世界。
从2002年到2004年,藏天园坚持不懈地开展奥运礼品申报工作,他们精心组织设计开发的一系列寿山石奥运礼品入围,被奥组委选定为奥运礼品特许经营商。
正当陈用贵寿山石国际梦如火如荼展开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件发生了。
2007年底,南方遭遇百年不遇的雨雪冰冻灾害,铁路公路航空运输全部中断,工厂停电停产,造成奥运礼品交货延误。
2008年汶川地震又给奥运产品的运输雪上加霜。
紧接着一场席卷世界的金融风暴接踵而至,奥运礼品订单锐减。
陈用贵的“后奥运经济”和企业受到重创,直接损失数亿元。
2010年,陈用贵和他的团队转战上海世博会。
经过努力,藏天园获得了上海世博会特许生产经营的资格。
不幸再一次降临,由于上海世博会个别礼品经营权企业管理混乱,世博局重新调整了世博礼品经营方略,这对藏天园寿山石礼品的销售也造成了一定影响。
陈用贵没有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赚得盆满钵满,成为亿万富豪,甚至还有人讥笑陈用贵是傻瓜,把家产都搭进去了。
但是,他认为,自己很光荣,所做的一切也都很值得。
他常对员工这样说,为做强做大寿山石产业,为了将寿山石推向全国、走向世界,牺牲一些个人利益算不了什么。
在陈用贵和寿山石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寿山石迎来前所未有的辉煌——荣登四大国石之首。
与此同时,寿山石文化也日益成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成为促进世界和平的使者。
十几年来,陈用贵参与主办或承办了上百场与寿山石相关的文化推广活动,在推动寿山石文化走向国际舞台以及以寿山石文化为载体和媒介的两岸文化交流交往中做了大量有益工①企业标志性大门入口处②品名:寒冬一霸 规格:26×7×13cm 石种:旗降石 作者:林亨云③品名:红桃颂千秋 规格:19×6×22cm 石种:水洞高山 作者:郭功森①②③人物 理事风采・CCPPR EXECUTIVE COUNCIL40贰零壹叁・肆作。
2008年3月8日,由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福州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促进会、台湾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促进会、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海峡寿山石文化研究院联合主办的“首届海峡两岸寿山石文化交流展”在北京金源时代购物中心举办。
2009年3月13日,作为向全国两会胜利闭幕的献礼,作为海峡两岸民间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和深入的成果,由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福州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促进会、台湾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促进会、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海峡寿山石文化研究院、华彬集团联合主办,中国沃天集团、福建藏天园集团承办的第二届海峡两岸寿山石文化交流展在北京华彬大厦隆重开幕。
2011年初,在福建藏天园隆重举行回馈社会、公益为主、商业为辅的“两岸一家亲石友情意浓——2011年海峡两岸迎新春石友联谊活动”,为石友寿山石精品进行展示交流提供平台。
陈用贵还曾与160多个国家的驻华使馆合作举办“美哉国石和谐世界”等活动。
此外,每年的春节与元宵节,藏天园都组织福建及台湾著名书画家齐聚藏天园开展海峡两岸书画笔会活动,两岸艺术家们交流艺术、挥毫泼墨、歌颂两岸和平统一促进新成果。
“两岸一家亲,石友情意浓”,成为陈用贵致力于两岸和平统一事业的真实写照。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陈用贵经常以曹操的诗句来自勉。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号角的吹响,为寿山石发展创造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
陈用贵对同事们说,要趁着政策的东风,继续为寿山石文化和寿山石产业的辉煌再立新功。
今年初,陈用贵向福州市政府递交了“关于建设寿山石文化旅游城的建议”,获得批复。
紧接着陈用贵派出人员到北京、天津、深圳、云南等地考察旅游文化项目,做了大量的调研,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目前,该项目临时股东会已经成立,各项准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有条不紊地推进当中。
被推选担任董事长之职的陈用贵为寿山石产业迈出的战略性关键一步倍感欣慰,更感受到巨大的责任和压力。
陈用贵说,寿山石文化和寿山石产业能发展到今天,倾注了许多领导、专家学者和广大寿山石从业人员的心血,是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晶,他要让这种来之不易的成果发扬光大,为寿山石事业再立新功。
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林中森■ 吴宜两岸“两会”于6月21日上海举行的第9次高层会谈中,新任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林中森首次被祖国大陆镁光灯高度聚焦。
这位去年10月刚走上两岸政治舞台的台湾本土政治人物,在祖国大陆知名度不高,但在台湾政坛却是党政资历完备的“老兵”。
党政资历完备的政坛“老兵”林中森地政学专业出身,一路从基层做起,历任台湾行政中枢与地方、台北与高雄两市党政多个要职,公职生涯长达四十余年。
专业技术官僚。
林中森1944年12月17日生于台湾东部风光秀美、民风淳朴的宜兰县罗东镇。
台湾中兴法商(台北大学前身)地政系毕业,后获得政治大学地政研究所硕士,1986年获政治大学41REUNIFICATION FOR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