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崛起和中国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的崛起和中国的发展

中国和日本这两个隔海相望的国家在过去的历史中恩怨颇深,在朝鲜东学党起义的前几千年中一直都是和睦相处,而且日本对中国的态度完全是学生对老师的尊敬。而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中国和日本的地位似乎发生了对调,而且这种关系维持了近半个世纪,现在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为什么一直被中国人称为”小日本”的岛国能够获得泱泱大国中国不能取得的成就呢?

同样是列强入侵,同样是的科技革命的机遇,为什么日本能够抓住机会改变命运,而中国切依旧贫穷落后,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当日本人民在为废除曾经屈辱的不平等条约时而中国人切在为越来越多的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而怨声载道,为什么曾经的“学生”敢于挑战自己的老师,这一切都值得我们去深究。

明治维新以前的日本和中国似乎是一个模子里面刻出来的,可以找到很多的共同点。明治初期,日本的社会经济还很落后,集中的手工工场虽然在先进地区比较发达,但是在全国范围内,分散的手工工场仍占统治地位。拥有巨额财富的大商业资产阶级,由于缺乏经营资本主义工业的经验,一时还不肯把资金投到工业中去,重工业几乎不存在。同时,由于受到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制约,日本仍没有摆脱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威胁。明治政府的上台改变了日本的命运,明治政府为了摆脱落后,为了摆脱受外国奴役的地位,以争得民族独立,并且进而称霸东亚,在改造封建国家的同时,大刀阔斧地进行国家的建设工作。维新元老的目标便是把落后的、弱小的日本建设成为一个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及经济力量的资本主义强国。为了进行建设,有远见卓识的元老们一开始就认识到学习西方的重要性,他们甚至提出“脱亚入呕”的概念,抛弃中国的思维,转而向西方“拜师学艺”。派出庞大的使节团,前往美国和欧洲各国进行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教育等等进行全面考察,作为日本建设的参考。对比日本中国就愚昧守旧的厉害,以“天朝上国”的思想依旧占主导地位。

接着明治维新在日本轰轰烈烈举行起来了,这次的维新较中国的所谓“百日维新”和“立宪”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为了建设日本,他们提出“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和“富国强兵”三大政策作为建国的指导方针。

“殖产兴业” 明治政府实行殖产兴业政策的具体内容就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以各种政策为杠杆,用国库资金来加速资本原始积累过程,并且以国营军工企业为主导,按照西方的样板,大力扶植主义的成长。

“文明开化” 文明开化是明治政府在19世纪70—80年代推行的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文化科学、生活方式等,借以改造日本封建文化,建立资本主义精神文明的文化运动。教育改革在文明开化运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培养建设资本主义新国家所需要的政治家、科技人才、产业工人和军人,新政府取消了以儒学为中心的封建教育,效法西方国家建立了包括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实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近代学校体系,并努力在全民范围内普及初等教育。在政府的文明开化政策影响下,一些洋学家和思想教育界名流于明治6年(1873年)成立了研究和传播西方民主思想的学术团体——“明六社”,创办机关刊物《明六杂志》,积极宣传改革思想,提倡自由主义、欧化主义,对日本人民进行启蒙教育。明治政府还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如“改历”、“易服”、“剪发”等,以改变中世纪的风俗习惯,倡导西方人的生活方式。

“富国强兵” 明治政府三大政策是互相联系的。在维新元老心目中,“富国强兵”是最高目的,而“殖产兴业”及“文明开化”只不过是手段而已。在“富国强兵”政策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是取消旧的军制及建立新的军制。提出改革军制的是山县

有朋,他认为改革军制的目的就是“内以镇压草贼,外足以伸张对峙之势力。可见,“富国强兵”不但为了抵抗外来侵略,而且更重要的是为了镇压人民及对外侵略。

明治维新是在作为社会形态更替的前提条件的资本主义关系及资产阶级还没有成熟的情况下,由于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外部压力的催化作用,为了克服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而提早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

明治维新对日本产生的影响是“双刃”的:一方面实现了社会形态的更替,使日本社会由落后的封建历史发展阶段过渡到资本主义的阶段,而且使日本成为亚洲唯一能够继续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另一方面在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中仍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使其在发展后很短的一段时间内迅速走上了侵略他国的道路,这不仅给被侵略国家的人民,也给日本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日本有许多地方可与中国类比

如何学习日本是一个老问题,也是一个新问题。谈到学习与借鉴,我们很容易想到欧美,可惜的是它们离我们过于“遥远”。相比之下,还是日本离我们最近。这不仅是指地理及时间因素,而且包括社会类型、文化背景等诸多方面。毕竟日本以前曾经跟随着中国在历史的长河中走过了几千年,不管日本如何改变如何发展,中国在日本所留下的烙印是不会磨灭的,因此不管西方国家如何发展,他真正能留给咱们中国人借鉴的切不多,只有日本的发展经验是最值得咱们中国人学习的。

不管日本曾经对中国做过什么我们都不应该也没有理由拒绝他的成功经验,我们更应该做的是把我们心中的悲愤化作促进我们发展的一种力量。

一个在较短时间里,完成国家转型及经济腾飞的汉字文化圈国家,日本可以与中国类比及相鉴的成分实在是太多了。正是这一点也足够我们佩服的了,我们应当“大江歌罢掉头东”。

日本百多年来经历了两次截然不同的“崛起”进程。一次是始于明治维新直至后来发动二次大战的“战争崛起”。另一次则是始于二战后日本改造直至上世纪70年代前后的“和平崛起”。也许日本的第一次崛起由于侵略战争的原因给世界人民特别是中国人民留下的印象并不好,因此他的发展经验并不会得到中国的承认。也许第二次崛起留给我们的记忆更加深刻吧!

战后的日本和中国的处境很相似,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日本的处境比中国更加悲惨,国内资源的缺乏而且受到外来势力的监管。而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十几年的发展切造就了一个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说以日本战后的“崛起”则显然对今日中国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首先,这次崛起是以和平为手段的循规蹈矩之举,即不是以战争等破坏规则的手段巧取豪夺。这既符合中国和平发展、尊重现有国际秩序的基本方针,也适应今天国际社会保持稳定、避免颠覆性变化的总体要求。

其次,这次崛起是以技术竞争力为主打方向的全面创新之举。即不是单纯追求经济总量的传统发展模式。而且日本的科技创新体系普及到各民间企业及社会基层。2002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田中耕一,就是一家民间企业的技术人员。这既符合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科学发展观,也适应今天国民财富增长和人类生活改善越发依赖于知识积累与创新的时代主流。

再次,这次崛起是以东亚地区共同发展为基本特征的互惠共赢之举。即不是走一国凸起、祸及他人的零和式发展路线。在日本崛起的同时,整个东亚包括“四小龙”、东盟国家等在战后也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迅猛的地区,人称“雁阵奇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