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培育论文
森林工程 森林培育学 大学期末论文

森林工程森林培育学大学期末论文森林工程与森林培育学在森林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森林工程和森林培育学成为了重要的学科领域。
本文将对森林工程和森林培育学进行综述,探讨其定义、目标、重要性以及相关的方法与技术。
一、定义与目标1. 森林工程的定义与目标森林工程是指通过深入研究森林的结构、功能、生态系统以及可持续管理方法,从而实现对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和管理的一门学科。
其主要目标是通过有效的措施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管理,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降低灾害风险,并提供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2. 森林培育学的定义与目标森林培育学是指通过种植、育苗、造林和抚育等活动,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建立与恢复,增强森林经济效益,改善生态环境,并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学科。
其主要目标是提高森林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保护生态环境,增加森林的碳储量和防止土地退化。
二、重要性与挑战1. 森林工程的重要性与挑战森林工程在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合理管理森林资源,可以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提供可再生的木材和其他森林产品,维持水文循环,降低洪水和滑坡的风险,以及维护珍稀动植物的生境。
然而,森林工程面临着许多挑战。
其中之一是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如干旱、洪水和林火等灾害的增加。
此外,非法砍伐、过度放牧和城市化也对森林资源的有效管理产生了负面影响。
2. 森林培育学的重要性与挑战森林培育学对于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建立与恢复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的育苗和造林技术,可以提高森林的生产力和种植品质,促进森林的快速生长和恢复,保护和增加生物多样性。
然而,森林培育学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生态系统的复杂性使得精确的培育计划和方法难以确定。
其次,人力和物力资源的不足限制了培育活动的规模和质量。
此外,病虫害的爆发和外来入侵物种的威胁,也对森林培育学提出了挑战。
三、方法与技术1. 森林工程的方法与技术森林工程采用多种方法和技术来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管理。
森林培育小论文

森林培育小论文论提高林分立地质量的理论与技术摘要:我国是世界人工林最多的国家,但数据表明人工林地力逐年衰退,立地质量水平也以有所下降。
经大量研究表明,立地质量越好,森林生产力越大。
因此提高森林立地质量是提高生产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就人工林生产力展开并简单介绍了立地质量的评价标准,得出了提高立地质量的相关措施以及对现存问题的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人工林林分生产力立地质量The theory and technique of improving the sitequality of forestAbstract:China has the biggest man-made forests in the world, but plantation soil data shows that the site quality level also decline year by year. The mass of researches indicate that the better site quality leads the bigger forest productive. Therefore improving forest the site qualit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ways to improve productivity, this article starts form the productivity and simply introduces the site quality evaluation criteria,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ite quality, the related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n existing problems are the put forward.Key words:man-made forest forest prductivity site quality1.我国人工林现状和林分生产力1.1 我国人工林现状我国人工林面积约占世界造林面积的1/3,世界人工林占全球森林的1/4[1],平均单位面积蓄积量33.31m3/hm2,人工林发展状况对林业发展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森林育苗技术及管理论文

森林育苗技术及管理论文1. 引言森林育苗是指在种子萌发、苗木生长及移栽等各个阶段对森林苗木进行科学管理和技术操作的过程。
它在森林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森林育苗的技术要点和管理方法,旨在提高森林育苗的效率和质量。
2. 森林育苗技术要点2.1 种子处理种子处理是森林育苗的第一步,它包括取种、清洁、浸水和消毒等。
取种要选择优质、健康的种子,清洁要去除杂质,浸水可以促进种子的吸水膨胀,消毒可以杀灭病菌。
2.2 播种环境种子播种的环境对苗木的生长起着重要的影响。
要选择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提供良好的通风和排涝条件,以及合适的土壤质量。
2.3 母株管理母株管理是保证种子质量和数量的重要环节。
要选用当地适应性强、生长健壮的母株,进行定期修剪和病虫害防治。
2.4 育苗基质育苗基质是苗木生长的土壤,要选择透气性好、保水性强、肥力适宜的基质。
常用的育苗基质包括腐殖质、园土和沙质土等。
2.5 水肥管理水分和营养元素是苗木生长所必需的。
要根据苗木的生长阶段和外部气候条件合理浇水,提供适量的营养元素。
2.6 生长调控生长调控是指通过合理的修剪和控制生长条件来促进苗木的生长和发育。
要根据不同树种和需要及时进行修剪、支撑和短截。
3. 森林育苗管理方法3.1 质量检测要定期对苗木进行质量检测,包括苗高、茎粗和根系发达等指标的测量。
只有健康、优质的苗木才能被用于移栽和造林。
3.2 病虫害防治要定期检查苗圃的病虫害情况,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常用的方法有喷洒农药和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等。
3.3 移栽管理移栽是苗木从苗圃移植到森林地的重要环节。
要选择适宜的移栽时间和方法,并注意补栽、浇水和管理等。
3.4 监控和评估对森林育苗的整个过程要进行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经济效益评估。
4. 结论森林育苗技术及管理是保障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种子处理、播种环境、母株管理、育苗基质、水肥管理和生长调控等技术要点的掌握,以及质量检测、病虫害防治、移栽管理和监控评估等管理方法的实施,可以提高森林育苗的效率和质量,促进森林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经济效益的增加。
森林培育的必要性及存在的问题

森林培育的必要性及存在的问题摘要:森林培育是保护和恢复森林资源的重要手段,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
森林培育可以增加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
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净化空气、保持水源和土壤的稳定性等。
通过森林培育,可以增加森林面积,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珍稀濒危物种。
此外,森林培育还可以促进生态旅游和环境教育的发展,为当地经济注入新的动力。
然而,森林培育也面临一些问题。
因此,需要加强科研和技术支持,提高森林培育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只有通过科学规划、合理管理和技术支持,才能实现森林培育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和地球提供更好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空间。
关键词:森林资源;森林培育;必要性;存在问题引言:近年来,全球范围内森林资源的破坏和退化问题日益凸显,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森林作为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对于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可避免性,森林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破坏和退化,这使得森林培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共同关注和努力的方向。
森林培育是一种通过人为干预和控制,促进森林的生长、更新和健康发展的综合性管理方法。
它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森林培育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需要科学规划、合理管理和技术支持来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因此,开展相关研究,探索有效的森林培育方法和管理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森林培育的必要性1.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对于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森林培育有助于保护和改善水资源。
森林是水源涵养的重要地区,通过森林的密集根系和蓄水层,能够有效地吸收雨水并减少土壤侵蚀。
森林培育可以通过植树造林、人工更新等手段,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从而增加水源涵养能力,减少水土流失,改善水资源的质量和供应。
森林业论文模板(10篇)

森林业论文模板(10篇)1生态健康生态健康与生态系统健康应该是同一个定义:生态系统是一个庞大复杂的有机体;生态健康是指生态系统具有稳定和谐的组织结构、较强的活力和恢复力、畅通的生态流,对相邻的系统没有侵害作用。
显然,健康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理想状态,人类作为生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主动介入生态健康管理,就是要维护生态系统的健康。
2森林健康森林健康是指森林生态系统具有稳定和谐的森林结构,较强的抗灾能力,并能为人类提供较多的生态服务功能和森林物质产品。
2.1森林健康管理森林健康管理,就是为了维护、促进或恢复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而采取的措施;森林健康管理的目的是提高森林生态系统抗逆能力,增强维持森林系统稳定性与和谐性,除去或避免系统中或系统外危害森林健康的因素,创建有利于森林生态健康的良好环境条件,使森林提供更多的服务功能。
2.2森林健康管理目标与措施森林健康管理的目标,就是通过森林健康管理,让不健康的森林逐步恢复健康,让健康的森林持续健康,让新培育的森林从开始就保持健康。
健康的森林应在森林经营管理的过程中,一些生物和非生物的因素不会威胁和影响到现在或将来森林经营管理的目标。
健康的森林生态系统能够在维持其多样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又能持续满足人类对森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需求。
森林健康经营要点是健康经营规划,把健康的思想贯穿到森林生态系统经营全过程:火险管理,包括可燃物处理、火险分级、杜绝野火、控制火烧等内容;林业有害生物管理;森林健康系统监测与评价,在全国建立森林健康监测计划,为国家制订政策提供森林状况和变化趋势的信息资料;人为促进的生态系统自然修复方法,即天然林以自然修复为主,人工林以近自然经营为主,注重游憩功能、公众参与和环保意识教育。
3林业有害生物管理有害生物管理是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生态健康原理,采用先进的生物管理学手段和有害生物调控技术与策略,对有害生物实施科学控制,维护生态系统的健康。
林业有害生物管理是运用森林健康理论,采取先进的生物管理学手段和有害生物调控技术与策略,对林业有害生物实行有效管理,预防森林生物灾害发生,维护生态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
森林培育对提高森林质量的重要性研究

森林培育对提高森林质量的重要性研究摘要:生态林业建设下森林培育工作的开展涉及因素较多,在林业发展中森林质量工作尤为重要。
文章对森林培育对提高森林质量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探讨森林培育工作面临的问题与森林培育的有效策略。
关键字:森林培育;森林质量;培育技术;生态林业引言森林培育通过种植、抚育、管理来保护森林,促进其生长和发展的过程,在维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优化森林培育效果,需要采取多种对策,如科学制定培育计划、选择合适的树种、加强管理和监测等。
通过对森林培育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及优化对策的探讨,可以更好地了解保护和恢复森林资源的方法,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森林培育对提高森林质量的重要性森林对生态环境具有稳定作用,通过合理的种植、疏伐和修剪等活动,可以促进森林内植被的生长和更新,增加树木数量和种类的多样性,提高森林的碳吸收能力,缓解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此外,森林培育还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和营养状况,增加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和水分,提高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而且,森林培育也可以增强森林生态环境的抵御能力,帮助其更好地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干扰。
例如,在遭受风暴、洪水、干旱或火灾时,经过森林培育的森林可以更好地进行抵御,缓解自然灾害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
此外,森林培育还可以减少人为砍伐和非法采伐等行为的影响,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森林培育是一种有效改善土地质量、维持土壤肥力的方法。
一方面,可以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
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许多地区的土地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为了恢复土地的生产能力、维持土壤肥力,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保护土壤。
而森林培育就是其中之一。
通过增加森林植被覆盖率,可以减缓雨水对土壤的冲刷,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同时增加土壤的存水能力,使土壤更容易吸收养分。
另一方面,森林培育有助于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有机物质是维持土壤肥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植物残渣、动物粪便和微生物等,可以为植物提供营养,保持土壤结构。
浅谈强化森林培育促进林业现代化

浅谈强化森林培育促进林业现代化摘要: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基建行业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得到了各个行业及社会大众的高度关注。
大力发展林业,巩固林业生产成果,有利于良好生态环境的实现,有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要强化森林培育促进林业现代化,需要从多方面着手,才能够促进林业生产,林业经济水平的显著上升。
关键词:森林培育;林业现代化引言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加大对于环境的保护力度,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效,改善我国民生。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业在森林资源的利用和再生产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强化森林培育促进林业现代化对林木的更新与扩大起着决定性作用。
1我国林业资源的现状1.森林覆盖率低,人均占有量少。
我国林业资源丰富,森林覆盖较为广泛,但是由于一些地区的群众对林业资源不能进行合理运用,不断伐木,导致森林资源遭到大量破坏。
同时,有些地区还经常发生森林火灾,导致森林覆盖面积不断减少,森林人均占有量也不断降低,这是当前我国林业资源保护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2.林业资源分布结构不合理。
总体上看虽然我国林业资源丰富,但却存在森林资源分布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如有些地区森林面积很大,而大部分地区森林资源却十分缺乏,严重影响到这些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强化森林培育促进林业现代化措施2.1加强森林培育科技的推广与应用当前,社会的发展变化是十分深远的,影响到的是社会生产生活各行各业的方方面面,林业发展的使命更加多元化。
尤其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林业发展要从生态保护为出发点,无论是在森林的培育方法上,还是经营管理理念上,都需要与时俱进的创新。
显而易见,要实现良好的培育与管理效果,就需要积极利用先进的林业科技,来促进培育与管理质量的提升。
结合当前不同区域中林业发展的现状,林业工程结构的实际情况,来针对性的选择,推广与应用先进的林业科技。
比如先进的病虫害防治科技体系与方法的推广与应用,对于现代林业,生态林业的发展就至关重要,为了实现良好的推广应用效果,相关的推广人员要充分发挥出积极性、主动性,利用多元化的推广渠道,将先进的理念与技术进行深入。
林业造林技术与育林方法探讨论文(5篇可选)

林业造林技术与育林方法探讨论文(5篇可选)第一篇:林业造林技术与育林方法探讨论文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我国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在林业产业资源中应用科学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也对林业产业的工作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新时期,要求相关的林业工作人员在日常的工作生产中,应不断学习国内外的先进的造林技术和育林方法并熟练掌握,从而在工作生产中具体应用,有效地提高林业资源的利用率,从根本上促进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
本文分析了我国目前林业发展的现状,希望可以提高我国的林业产业的水平,从而促进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
造林技术1.1 播种造林法播种造林法就是指将种子直接播种到土地中,也被称为直播造林。
这种方法被应用于大范围造林中,有着操作简单、无需育苗的优点。
但这种方法也有一定的弊端,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对土地条件有较高的要求,土壤的水分要充足,且周围环境发生灾害的可能性要低,地广人稀的地方适合采用播种造林法。
在造林以后,对幼林抚育管理措施的水平要求较高,在播种时,应选择种粒较大、种源充足且易发芽的种子,其中较为典型的大粒种子有核桃、油桐等。
在播种造林法中,缝播、快播和条播都是其中比较重要的操作方法。
1.2 分植造林法分植造林法是在造林的过程中,在土地中将竹子的地下茎、树木的根枝等部分直接植入,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大大减少育苗的时间和成本,可以使幼树更快生长,并且所植树木还能够遗传母体的优良性状[1]。
这种方法的操作比较简单,而且植物的存活率很高。
但这种方法同样对土地的条件要求较高,并且还会受到母树本身的情况影响。
分植造林法适用于杨树、柳树、松树和竹类等营养繁殖类树种。
1.3 植苗造林法植苗造林法是将苗木作为造林的基本材料来栽植的一种造林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大多数的树种,并且对土地条件没有限制,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造林方法,植苗造林比播种方法所营造的人工林郁闭早、前期生长较快,且用种量也较少,非常适合那些种源较少、价格昂贵的珍惜树种造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木种子的贮藏技术及管理
林木种子是林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保证育苗质量,加快造林绿化速度,扩大资源,实现林业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基础。
林木种子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苗木的优劣,关系到造林事业的成败,为此要大力发展造林绿化事业,就必须从林木种子抓起,而林木种子贮藏又是种子经营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生产环节。
因此,做好林木种子贮藏是保证种子数量和质量,提高苗木标准,推动造林绿化发展的基础工作,不可忽视。
1 影响种子生命力的因素
林木种子除少数夏熟性种子可以随采随播外,大部分种子秋、冬成熟,需要贮藏数月,翌年春天(或数年后)才能播种。
因此,种子贮藏的目的就是为了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种子的生命力。
影响林木种子生命力的因数主要包括本身的内在因素和外在的环境因素。
1.1 内在因素
1.1.1 林木种子的成熟度
未充分成熟的种子含水量高,易溶物质还未完全转化成贮藏物质,易发热感染霉菌,很难贮藏。
因此,采种时切忌掠青。
1.1.2 种子本身的寿命
这与种皮的结构和内存物质有关。
种皮薄和淀粉性种子寿命较短,如杨、柳、榆、银杏、栎类等;种皮致密,透水性和透气性低,含脂肪、蛋白质多的种子寿命长,如桧柏、合欢、刺槐等,有利于种子生命力的保存。
1.1.3 种子的含水量
含水量高时,种子呼吸强,代谢旺盛,释放能量多,使种子发芽,产生自热,损耗营养,甚至丧失生命力,也可导致种子发霉;含水量低时,新陈代谢和呼吸强度弱,可以长期保存。
1.2 环境因子
1.2.1 空气的相对湿度
空气相对湿度高时,种子的呼吸作用就会增强,消耗的养分就多。
反之,消
耗的养分就少。
一般情况下,种子贮藏期在一个季度内的,仓库内的空气相对湿度应当不超过65%,贮藏两三年的不应当超过45%,长期贮藏的不应当超过25%。
1.2.2 温度
温度高时,酶的活性增强,呼吸强度升高,不利于种子的保存,反之,温度过低也会使种子遭受冻害。
对于一般的种子,贮藏期间的适宜温度是0℃~5℃。
1.2.3 通气条件和生物影响
及热量既及时散去,又能贮藏种子的通气状况良好,种子周围所产生的CO
2
保证种子经常处于气干状态。
同时还应注意微生物、昆虫、鼠类等影响种子的安全,要及时做好检查和处理。
2 种子的贮藏方法
林木种子的贮藏方法分为干藏法和湿藏法。
凡是含水量低的种子适宜于干藏;含水量高的种子适宜于湿藏。
2.1 干藏法
2.1.1 普通干藏法
适用贮藏大多数林木的种子。
把干燥洁净的种子装入袋箱等容器中后封严,放在消过毒的低温、干燥、通风的室内。
定期进行检查,一旦发现种子潮湿、发热,要及时翻倒或晾晒。
2.1.2 密封干藏法
适用于需要长期贮藏或用普通干藏法容易失去发芽力的种子,如杨、柳、落叶松等。
密封干藏是将经过干燥到安全含水量并精选的纯净种子,装入不透气并消过毒的玻璃瓶、铁桶、聚乙烯袋等容器中,装到九成满后加盖,并用石腊、清油与白灰混拌成腻子密封,附以标签,存放在贮藏林木种子的冷藏库内贮藏。
在没有冷库的地方,可选择比较干燥、通风良好的贮藏室进行贮藏。
2.2 湿藏法
湿藏法是将种子贮藏在经常湿润和温度较低的条件下,使种子保持一定的含水量和通气条件,才能保证种子的生命力。
湿藏法适用于含水量高(20%以上)的种子,一般仅贮藏一个冬季。
贮藏时间不宜过早,一般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为宜。
种子湿藏时一般与湿沙混合。
混合时沙的体积一般为种子的2~3倍,砂的湿度一般为60%,以用手握成团,松手即散为宜。
湿藏法又可分为露天坑藏和
室内堆藏。
2.2.1 露天坑藏法
在室外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土质疏松、管理方便的地方,挖坑宽1m,长可根据种子数量而定,深度根据当地气温和地下水位来决定,原则上要
求把种子贮放在冰冻层以下、地下水位以上,通常深度为70~80cm。
一般在11月中旬进行,挖好坑后,将湿沙和种子一层湿沙,一层种子分层堆放。
种子放到距地面10~20cm时为止,其上覆以湿沙,加土堆成圆锥形超出地平面10cm,从坑中央向坑底再插入一带孔竹筒(以便通气),经常检查坑内温度与湿度。
2.2.2 室内堆藏
选干燥、通风的房间,在地上铺上10cm厚的湿沙。
把种子和沙子分层堆放,一般堆放高度在50cm至60cm之间为好,上面要覆盖10cm左右厚的湿沙,以保持湿润,防止种子干燥。
在堆中央可插一束草把,以利通气。
3 种子的贮藏管理
种子贮藏包括正常贮藏与非常正常贮藏两种。
3.1 正常贮藏
正常贮藏指从林木种子收获到下次播种前的贮藏。
种子正常贮藏是必要的商品流通现象,种子公司要做好种子供应工作,必须按期收购并贮藏种子,以为下一季的林木种子销售做好准备。
同时,种子的贮藏也是种子生理必经过程,通过贮藏使种子完成休眠期,使其生命活力得以恢复,生理功能更趋成熟。
3.2 非正常贮藏
种子的非正常贮藏多是积压种子的贮藏,都是不得已的贮藏,由于种子的生产周期较长,决定了商品种子的非正常贮藏与一般商品不同。
种子的非正常贮藏总会使林木种子的质量下降,生命活力下降而影响到林业生产。
种子非正常贮藏的另一常见类型是备荒种子的贮藏。
为了防止灾害的发生,保障灾害年份林业生产对种子的需求,国家总要储备一些种子,虽然这些种子的生命活力下降,但通过这些种子的贮藏与及时提供给灾年的生产用种,可以尽可能减少由于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及时恢复生产。
种子的贮藏期长短影响着种子的质量。
一些种子公司为了减小资金流量,认为缩短种子的贮藏时间。
随着贮藏期的缩短,由于商品种子在农户家里贮藏的时
间延长,也会使种子质量降低。
因此,种子的安全贮藏应有一个时间界限,避免在林户家里贮藏时间过长。
而对非正常贮藏种子,则应规定流入市场的数量与贮藏时间,以免给林业生产带来损失。
3.3 贮藏种子的质量管理
为了保证正常贮藏种子的产量潜力不下降,非正常贮藏种子的产量潜力不致于下降太多,应建立一套贮藏种子的质量保障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
3.3.1 制定种子安全贮藏规范
要使流通的林木种子维持较高的活力,很有必要制定一个统一的种子安全贮藏规范。
该规范的内容应包括种子贮藏库的条件、种子贮藏技术体系、定期检查与检验制度、安全贮藏的时间期限、种子贮藏的活力指标等。
3.3.2 定期进行非正常贮藏种子的转商
对于非正常贮藏种子,由于贮藏期种子的生活力下降,为了避免对生产造成损失,应按时将一些活力下降的种子转成商品出售。
一般来讲,非正常贮藏种子不能超过两个生长季节,第二个生长季节前如果不能卖出去则应全部转商。
3.3.3 加速种子安全贮藏库的建设与改造
种子安全贮藏的条件是要有一个安全贮藏库,我国的绝大多数种子公司都有自己的种子库但贮藏条件参差不齐,有的贮藏条件很差,缺乏有关质量监测与温度控制的设备,有的则全凭人的经验来进行管理,没有科学的监测手段。
因此,加速种子的安全贮藏库建设是当务之急,只有在种子安全贮藏得以保障的条件下,才能平衡种子余缺,种子的供应才能得以保障。
因此,种子安全贮藏是实现种子工作现代化的必要措施。
3.3.4 加速培养种子安全贮藏技术人员
种子安全贮藏库的建设与安全贮藏技术人员的培养应同时进行,使这些人员掌握种子安全贮藏所必需的各种条件,包括贮藏库条件,贮藏库温度、湿度的变化对贮藏种子的影响等,并使这些技术人员各尽职守,做好种子贮藏期间的种子质量保障工作。
4 总结
林业的发展对于保护我国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植树造林重要的是要有好的苗木,好的苗木要有好的种子,要有好的种子,种子的贮藏工作显得就非常重
要了。
每年由于种子贮藏不当造成的损失巨大。
因此,做好种子贮藏,保持种子活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了解各个树种种子的生理特性、掌握好种子贮藏的技术、加强贮藏期间的管理,才能保证种子的质量,确保林业生产顺利进行,以免造成严重的损失。
我们除了要传承那些优秀的传统贮藏方法外,还应该努力吸收西方国家的先进知识,利用新的科学技术,在种子贮藏工作上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 李燕山.2009.林木种子的贮藏及管理.农业科技通讯,(8):205~206.
[2] 杜凤霞冯斌.1998.浅谈林木种子贮藏技术.辽宁林业科技,(3):62~63.
[3] 李凤儒尹万民田冬.1999.林木种子贮藏方法.河北林业科技,(4):36.
[4] 周广东邵红赵攀.2007.林木种子贮藏.湖南林业,(5):25.
[5] 王秀荣.2003.林木种子咋贮藏.湖北科技报,(7).
[6] 甘强.2007.林木种子低温层积贮藏技术.科技信息,(21):33.
[7] 贾春娟高海生.2000.种子贮藏运输中的管理.商品储运与养护,(1):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