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筹划案例分析
税务筹划案例分析报告

税务筹划案例分析报告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税务筹划已成为企业优化财务状况、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合理的税务筹划,企业可以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降低税负,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下面将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来分析税务筹划的实际应用和效果。
案例一:利用税收优惠政策某高新技术企业企业名称主要从事软件开发和技术服务。
根据国家相关税收政策,高新技术企业可享受 1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
在税务筹划前,该企业未充分了解和利用这一优惠政策,导致企业所得税税负较高。
经过专业税务顾问的指导,企业对自身的研发活动进行了规范和梳理,加强了研发费用的归集和核算。
同时,积极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并成功获得资格。
通过利用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该企业的企业所得税税负大幅降低。
以年度营业收入 1000 万元为例,在未享受优惠政策时,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为 250 万元(1000×25%);享受优惠政策后,应纳税额仅为 150 万元(1000×15%),节省了 100 万元的税收支出。
这一案例表明,企业应密切关注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和发展需求,积极争取享受相关优惠,以降低税负。
案例二:合理选择企业组织形式企业名称是一家计划开展新业务的企业,面临着选择子公司或分公司的组织形式决策。
如果选择设立子公司,子公司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独立核算并缴纳企业所得税。
在盈利初期,子公司可能会因亏损而无需缴纳企业所得税,且其亏损不能抵减母公司的利润。
但当子公司盈利后,母公司可以通过股权转让等方式获得资本增值收益。
如果选择设立分公司,分公司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其经营成果并入母公司统一纳税。
在盈利初期,分公司的亏损可以抵减母公司的利润,降低母公司的整体税负。
但分公司的经营风险也会由母公司承担。
经过综合分析,该企业预计新业务在短期内可能会出现亏损,因此选择先设立分公司。
在分公司运营一段时间后,随着业务逐渐成熟并实现盈利,再考虑将分公司转变为子公司,以实现更好的税务筹划效果。
税务筹划案例分析报告

税务筹划案例分析报告在当今复杂的经济环境中,税务筹划对于企业和个人的财务管理至关重要。
合理的税务筹划可以降低税负,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
以下通过几个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展示税务筹划的思路和方法。
案例一:企业所得税筹划某制造企业 A 公司,年度营业收入为 5000 万元,成本费用为 3500 万元,利润为 1500 万元。
企业所得税税率为 25%。
筹划前,A 公司需缴纳企业所得税 1500×25% = 375 万元。
筹划思路:1、加大研发投入。
A 公司投入 500 万元用于新产品研发,根据相关税收政策,可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加计扣除额为 500×75% =375 万元,从而减少应纳税所得额,降低企业所得税。
2、合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A 公司所在地区有针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企业积极申请并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所得税税率降至 15%。
筹划后,A 公司的应纳税所得额调整为 1500 375 = 1125 万元。
若成功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企业所得税为 1125×15% = 16875 万元,相比筹划前节省 375 16875 = 20625 万元。
案例二:个人所得税筹划_____是一位高收入的自由职业者,年度劳务报酬收入为200 万元。
筹划前,_____需要按照劳务报酬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为 200×(1 20%)= 160 万元,对应税率为 40%,速算扣除数为7000 元,应纳税额为 160×40% 07 = 633 万元。
筹划思路:1、设立个人独资企业。
_____注册成立个人独资企业 B,将劳务报酬转变为企业经营所得。
个人独资企业可以享受核定征收政策,核定利润率为 10%。
应纳税所得额为 200×10% = 20 万元,对应税率为20%,速算扣除数为 105 万元,应纳税额为 20×20% 105 = 295 万元,相比筹划前节省 633 295 = 6035 万元。
税务筹划案例分析报告

税务筹划案例分析报告在当今的商业环境中,税务筹划已成为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合理的税务筹划,企业可以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减轻税负,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可持续发展。
以下将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来深入分析税务筹划的策略和效果。
案例一:某制造业企业的增值税筹划某制造业企业主要生产和销售电子产品,年销售额达到5000 万元。
在采购原材料时,企业面临着不同供应商的选择,部分供应商能够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而部分供应商则只能提供普通发票。
在进行税务筹划之前,企业为了降低采购成本,往往选择价格较低但无法提供专用发票的供应商。
然而,这种选择导致企业无法抵扣进项税额,增加了增值税负担。
经过税务筹划,企业重新评估了供应商的选择策略。
在综合考虑价格和税收因素后,优先选择能够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供应商。
即使这些供应商的价格略高,但通过抵扣进项税额,企业的整体税负得到了有效降低。
假设企业每年采购原材料的金额为 3000 万元,如果选择无法提供专用发票的供应商,采购成本为 2500 万元;而选择能够提供专用发票的供应商,采购成本为 2600 万元。
虽然采购成本增加了 100 万元,但由于能够抵扣进项税额 338 万元(2600×13%),企业实际节省了 238万元的增值税。
案例二:某高新技术企业的所得税筹划某高新技术企业享受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企业所得税税率为15%。
该企业在研发方面投入较大,每年的研发费用达到 800 万元。
在税务筹划之前,企业对于研发费用的核算和管理不够规范,导致部分研发费用无法享受加计扣除的优惠政策。
经过税务筹划,企业建立了完善的研发费用核算体系,对研发项目进行单独核算,并确保相关费用的归集和记录准确无误。
同时,积极与税务部门沟通,了解最新的税收政策和申报要求。
通过规范的核算和申报,企业当年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额达到 600万元(800×75%),从而减少应纳税所得额 600 万元。
税收筹划真实案例分析

税收筹划真实案例分析在现代企业经营中,税收筹划已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合理合法的税收筹划,企业可以在遵守税法的前提下,降低税负,增加企业利润。
以下是几个真实的税收筹划案例分析,以供参考。
案例一:利用税收优惠政策某科技公司在研发新产品时,面临较高的研发成本。
为了减轻税负,公司决定利用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
通过将研发费用合理归集,并按照政策规定进行加计扣除,公司成功降低了应纳税所得额,从而减少了企业所得税的缴纳。
案例二:优化资产配置一家制造企业拥有多处房产和设备。
为了降低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的负担,企业对资产进行了重新评估和配置。
通过出售部分非核心资产,并将所得资金投资于税收优惠地区或项目,企业实现了税负的优化。
案例三:跨国税收筹划一家跨国公司在多个国家设有分支机构。
为了合理规避国际税收,公司通过合法的转移定价策略,将利润转移到税率较低的国家。
同时,公司还利用各国的税收协定,避免了双重征税,从而有效降低了整体税负。
案例四:利用税收抵免政策一家环保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采用了先进的环保技术,减少了污染物排放。
根据国家对环保企业的税收抵免政策,企业成功申请了税收抵免,减少了应纳税额。
案例五:合理安排收入确认时间一家服务型企业在年底前有大量未确认的收入。
为了推迟税款的缴纳,企业合理安排了收入确认的时间,将部分收入推迟到下一年度确认。
这样,企业可以在当年度享受较低的税率,而在下一年度按照新的税率缴纳税款。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税收筹划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需要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税法规定,进行合理规划。
同时,税收筹划也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避免因违规操作而带来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税务筹划案例分析

税务筹划案例分析在当今的商业环境中,税务筹划已成为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合理的税务筹划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税负,提高经济效益,还能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以下将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来深入分析税务筹划的实际应用和效果。
案例一:某制造业企业的设备购置税务筹划某制造业企业计划购置一批价值 500 万元的生产设备,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进行税务筹划时,企业面临两个选择:一是直接购买设备;二是通过融资租赁的方式获取设备。
如果直接购买设备,根据相关税收政策,企业可以在购置当年一次性扣除设备价款的一定比例作为成本,从而减少应纳税所得额。
假设该企业当年的应纳税所得额为 1000 万元,设备购置可扣除 50%的价款,即 250 万元。
那么企业当年的应纳税所得额将减少为 750 万元,相应的企业所得税将减少 250×25% = 625 万元(假设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若选择融资租赁方式获取设备,租赁期为 5 年,每年支付租金 120万元。
根据税收政策,融资租赁的租金可以在支付当年全额扣除。
在租赁的前 5 年,每年企业可以减少应纳税所得额 120 万元,相应的企业所得税每年减少 120×25% = 30 万元。
5 年累计减少企业所得税 150万元。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在短期内,直接购买设备一次性扣除的税收优惠更明显;但从长期来看,融资租赁方式能够在较长时间内持续减少企业的税负。
最终的选择应综合考虑企业的资金状况、现金流需求以及长期发展规划等因素。
案例二:某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费用税务筹划某高新技术企业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研发创新。
在税务筹划方面,企业充分利用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政策。
根据规定,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再按照实际发生额的 75%在税前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 175%在税前摊销。
假设该企业当年研发费用为 300 万元,其中 100 万元形成无形资产,200 万元计入当期损益。
企业纳税筹划案例4篇

企业纳税筹划案例4篇篇一:关于企业税收筹划的案例分析关于企业税收筹划的案例分析一、案例甲企业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主要从事印刷纸张及辅助材料的批发和零售业务,但是自身并无印刷设备,20XX年6月,甲企业将一批纸张赊销给一家印刷厂,价款为100万元,该印刷厂是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印刷厂将纸张加工成印刷品出售。
并且由甲企业向购货方代为开具赊销金额范围内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发票上注明货物名称为印刷品),而购货方直接以银行转账的方式将货款支付给甲企业,以抵减印刷厂赊欠的货款。
不足或超出的货款,由甲企业直接向印刷厂收取或以货物补足差额。
甲企业总共为印刷厂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价款为120万元,销项税额为20.4万元。
1.请分析该企业的这一做法可行吗。
2.从税收的角度来看,该企业的做法属于何种性质的行为。
3.在税收筹划中,应当如何避免该问题的出现。
二、就以上案例本人分析如下1、企业这种做法不可行,属于违反税法的行为。
根据《增值税法》规定,增值税是以商品(含应税劳务)在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额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种流转税。
2、从税收的角度来看,该企业的做法属于属于虚开发票行为。
因为印刷公司是属于小规模纳税人,甲公司无需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给他,只需开具普通发票。
而且,开始时甲公司只是销售了100万的货物给印刷厂,但是最终开具120万的发票,所以有虚开发票行为。
3、在税收筹划中,可由购货方直接向甲企业购买纸张及辅助材料,然后委托印刷厂印刷制作印刷品。
合并甲公司和印刷厂来看,其不仅20.4万的进项税不能抵扣,而且印刷厂在销售印刷品时还要支付3%的小规模增值税。
如印刷厂销售印刷品给c公司价格是140万;应付增值税是4.2万元。
(收取货款:144.2万元,要在税局代扣发票才可4.2可抵扣进项,不允许c公司承担)20.4万元的税金需印刷厂承担。
若要税务筹划有一方案可行:甲公司与印刷厂签订的是印刷加工合同,甲公司将纸张交给印刷厂,让印刷厂加工成印刷品,如:纸张是120万元,印刷厂销售印刷品给c公司价格是140万,则加工费应定价为:20万,则印刷厂可在当地税务局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20万元,税额0.6万元(可抵扣)。
税务筹划案例分析报告

税务筹划案例分析报告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税务筹划对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和竞争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的税务筹划,企业可以降低税负、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
本文将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深入分析税务筹划的策略和效果。
一、案例一:制造业企业的设备购置与折旧税务筹划某制造业企业计划购置一批新的生产设备,总价值为 500 万元。
企业面临两种选择:一是一次性全额购置;二是采用融资租赁的方式逐步获取设备。
若一次性全额购置,根据税法规定,该批设备可以按照直线法在规定年限内计提折旧。
假设折旧年限为 10 年,残值率为 5%,则每年的折旧额为 475 万元(500×(1 5%)÷10)。
若采用融资租赁方式,租赁期为 5 年,每年支付租金 120 万元。
根据税法规定,融资租赁的设备可以按照租赁期限计提折旧。
则每年的折旧额为 100 万元(500÷5)。
税务筹划分析:在企业盈利状况较好且适用较高税率的情况下,采用融资租赁方式可以在前期获得更多的折旧扣除,减少应纳税所得额,从而降低税负。
然而,如果企业在前期处于亏损状态或者适用较低税率,一次性全额购置可能更为合适,因为折旧的抵税作用在后期才能充分体现。
二、案例二: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年度研发费用投入为 300 万元。
根据税法规定,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费用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 75%。
即该企业可以额外扣除 225 万元(300×75%)。
税务筹划分析:企业应确保研发费用的准确核算和归集,包括人员人工费用、直接投入费用、折旧费用、无形资产摊销等。
同时,要建立健全研发项目的管理和财务核算制度,以便充分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优惠政策。
通过合理规划研发活动和费用投入,企业可以有效降低税负,增加资金积累,用于进一步的技术创新和发展。
三、案例三:企业重组中的税务筹划假设企业 A 计划收购企业 B,企业 B 的资产账面价值为 800 万元,公允价值为 1000 万元。
税收筹划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数量逐年增加,税收问题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
合理避税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能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又能维护国家税收秩序。
本文以某企业利用政策合理避税的成功案例,探讨税收筹划的法律问题。
二、案情简介某企业(以下简称“甲公司”)成立于2008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
甲公司成立初期,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企业盈利能力较弱。
为提高企业盈利水平,甲公司决定利用税收筹划策略,降低企业税负。
甲公司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充分考虑了国家相关税收政策。
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企业可以将研发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
甲公司了解到,自己符合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条件,于是将研发费用列入成本,降低了企业所得税。
其次,甲公司针对土地增值税政策,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合理确定土地成本,降低土地增值税税负;二是优化土地使用方案,提高土地利用率,降低土地增值税;三是利用土地增值税优惠政策,合理避税。
三、案例分析1.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甲公司利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降低了企业所得税。
具体操作如下:(1)合理归集研发费用。
甲公司按照国家规定,将研发费用归集到研发部门,确保研发费用真实、准确。
(2)合规进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甲公司在申报企业所得税时,按照国家规定,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部分纳入应纳税所得额。
2. 土地增值税政策甲公司针对土地增值税政策,采取以下措施:(1)合理确定土地成本。
甲公司在取得土地使用权时,充分考虑土地市场行情,合理确定土地成本。
(2)优化土地使用方案。
甲公司在开发项目过程中,优化土地使用方案,提高土地利用率,降低土地增值税。
(3)利用土地增值税优惠政策。
甲公司关注国家土地增值税优惠政策,根据政策规定,合理享受税收减免。
四、结论本案中,甲公司通过合理利用税收筹划策略,降低了企业所得税和土地增值税,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以下是对本案的总结:1. 企业应充分了解国家税收政策,合理利用政策优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纳税筹划第二章纳税筹划基础五、案例分析计算题(每题20分,共40分)1. 王先生承租经营一家餐饮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职工人数为20 人)。
该企业将全部资产(资产总额300 000 元)租赁给王先生使用,王先生每年上缴租赁费100 000 元,缴完租赁费后的经营成果全部归王先生个人所有。
2009 年该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为190 000 元,王先生在企业不领取工资。
试计算比较王先生如何利用不同的企业性质进行筹划?某食品零售企业年零售含税销售额为150 万元,会计核算制度比较健全,符合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条件,适用17 %的增值税税率。
该企业年购货金额为80 万元(不含税),可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
该企业应如何进行增值税纳税人身份的筹划?1. 王先生承租经营一家服装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职工人数为100人)。
该企业将全部资产(资产总额800000 元)租赁给王先生使用,王先生每年上缴租赁费250000元,缴完租赁费后的经营成果全部归王先生个人所有。
2009年该企业的年含税销售额为200万元,会计核算制度比较健全,符合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条件,适用17%的增值税税率。
该企业年购货金额为80万元(不含税),王先生在企业不领取工资。
试计算比较王先生如何利用不同的企业性质进行筹划?该企业应如何进行增值税纳税人身份的筹划?企业为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决定通过当地民政部门向某贫困地区捐赠20万元,2009 年和2010年预计企业会计利润分别为100万元和120万元,企业所得税率为25%。
该企业制定了两个方案:方案一,2009年底将20万全部捐赠;方案二,2009年底捐赠10万元,2010年再捐赠10万元。
从纳税筹划角度来分析两个方案哪个对企业更有利?某企业为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决定通过当地民政部门向某贫困地区捐赠300 万元,率为25 %。
该企业制定了两个方案:方案一,2009 年底将300 万全部捐赠;方案二,2009 年底捐赠100 万元,2010 年再捐赠200 万元。
答案:方案一:如果王先生仍使用原企业的营业执照,按税法规定其经营所得应缴纳企业所得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的有关规定,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 %的所得税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小型微利企业的条件如下:第一,工业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1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3000 万元;第二,其他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8 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l 000 万元),而且其税后所得还要再按承包、承租经营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适用5%一35%五级超额累进税率。
在不考虑其他调整因素的情况下,企业纳税情况如下:应纳企业所得税税额=190 000×20 %=38 000 (元)王先生承租经营所得=190 000-100 000-38 000 = 52 000 (元)王先生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 52 000-2 000×12 )×20 %-1 250 = 4 350 (元)王先生实际获得的税后收益=52 000-4 350 = 47 650 (元)方案二:如果王先生将原企业的工商登记改变为个体工商户,则其承租经营所得不需缴纳企业所得税,而应直接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在不考虑其他调整因素的情况下,王先生纳税情况如下: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190 000-100 000-2 000×l2 )×35%-6750=16350 (元)王先生获得的税后收益=190 000-100 000-16 350 = 73 650 (元)通过比较,王先生采纳方案二可以多获利26 000 元(73 650 一47 650 )。
2. 假设某商业批发企业主要从小规模纳税人处购入服装进行批发,年销售额为100 万元(不含税销售额),其中可抵扣进项增值税的购入项目金额为50 万元,由税务机关代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记载的增值税税款为1 . 5 万元。
分析该企业采取什么方式节税比较有利。
答案:根据税法规定,增值税的纳税人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
在对这两类纳税人征收增值税时,其计税方法和征管要求不同。
一般将年应税销售额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个人、非企业性单位,不经常发生应税行为的企业,视同小规模纳税人纳税。
年应税销售额未超过标准的从事货物生产或提供劳务的小规模企业和企业性单位,账簿健全、能准确核算并提供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并能按规定报送有关税务资料的,经企业申请,税务部门可将其认定为一般纳税人。
一般纳税人实行进项税额抵扣制,而小规模纳税人必须按照适用的简易税率计算缴纳增值税,不实行进项税额抵扣制。
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比较,税负轻重不是绝对的。
由于一般纳税人应缴税款实际上是以其增值额乘以适用税率确定的,而小规模纳税人应缴税款则是以全部销售额乘以征收率确定的,因此,比较两种纳税人税负轻重需要根据应税销售额的增值率来确定。
当纳税人应税销售额的增值率低于税负平衡点的增值率时,一般纳税人税负轻于小规模纳税人;当纳税人应税销售额的增值率高于税负平衡点的增值率时,一般纳税人税负重于小规模纳税人。
根据这种平衡关系,经营者可以合理合法选择税负较轻的纳税人身份。
按照一般纳税人认定标准,该企业年销售额超过80 万元,应被认定为一般纳税人,并缴纳15 . 5 万元(100×17 %一1 . 5 )的增值税。
但如果该企业被认定为小规模纳税人,只需要缴纳3 万元(100×3 % )的增值税。
因此,该企业可以将原企业分设为两个批发企业,年销售额均控制在80 万元以下,这样当税务机关进行年检时,两个企业将分别被重新认定为小规模纳税人,并按照3 %的征收率计算缴纳增值税。
通过企业分立实现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转变为小规模纳税人,节约税款12 . 5 万元。
第三章增值税纳税筹划五、案例分析计算题(每题20分,共40分)1.某食品零售企业年零售含税销售额为150 万元,会计核算制度比较健全,符合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条件,适用17 %的增值税税率。
该企业年购货金额为80 万元(不含税),可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
该企业应如何进行增值税纳税人身份的筹划?答案:该企业支付购进食品价税合计=80× ( l 十17 % ) = 93 . 6 (万元)收取销售食品价税合计=150 (万元)应缴纳增值税税额=(万元)19.8%1780%17%171150=⨯-⨯+税后利润=(万元)=2.4880-%171150+增值率(含税)=%6.37%1001506.93-150=⨯查无差别平衡点增值率表后发现该企业的增值率较高,超过无差别平衡点增值率20.05 % (含税增值率),所以成为小规模纳税人可比一般纳税人减少增值税税款的缴纳。
可以将该企业分设成两个零售企业,各自作为独立核算单位。
假定分设后两企业的年销售额均为75 万元(含税销售额),都符合小规模纳税人条件,适用3 %征收率。
此时:两个企业支付购入食品价税合计=80× ( l 十17 % ) = 93.6 (万元)两个企业收取销售食品价税合计=150 (万元)两个企业共应缴纳增值税税额=(万元)=37.4%3%31150⨯+分设后两企业税后净利润合计=(万元)=03.526.93-%31150+经过纳税人身份的转变,企业净利润增加了52.01-48.2=3.83 万元。
第四章消费税纳税筹划五、案例分析计算题(每题20分,共40分)1.某卷烟厂生产的卷烟每条调拨价格75 元,当月销售6 000 条。
这批卷烟的生产成本为29.5 元/条,当月分摊在这批卷烟上的期间费用为8 000 元。
假设企业将卷烟每条调拨价格调低至68 元呢?(我国现行税法规定,对卷烟在首先征收一道从量税的基础上,再按价格不同征收不同的比例税率。
对于每条调拨价格在70 元以上(含70 元)的卷烟,比例税率为56 % ;对于每条调拨价格在70 元以下(不含70 元)的卷烟,比例税率为36 %。
)计算分析该卷烟厂应如何进行筹划减轻消费税税负(在不考虑其他税种的情况下)?答案:该卷烟厂如果不进行纳税筹划,则应按56 %的税率缴纳消费税。
企业当月的应纳税款和盈利情况分别为:应纳消费税税额=(元)255600%566000751502506000=⨯⨯+⨯销售利润=75×6 000 一29 . 5×6 000 一255 600 一8 000 = 9 400 (元)不难看出,该厂生产的卷烟价格为75 元,与临界点70 元相差不大,但适用税率相差20 %。
企业如果主动将价格调低至70 元以下,可能大大减轻税负,弥补价格下降带来的损失。
假设企业将卷烟每条调拨价格调低至68 元,那么企业当月的纳税和盈利情况分别为:应纳消费税=(元)150480%366000681502506000=⨯⨯+⨯销售利润=68×6 000 一29 . 5×6 000 一150 480 一8 000 = 72 520 (元)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企业降低调拨价格后,销售收人减少42 000 元(75 ×6000-68×6 000 ) ,但应纳消费税款减少105 120 元(255 600 一150 480 ) ,税款减少远远大于销售收入的减少,从而使销售利润增加了63 120 元(72 520 一9 400 )。
2.某化妆品公司生产并销售系列化妆品和护肤护发产品,公司新研制出一款面霜,为推销该新产品,公司把几种销路比较好的产品和该款面霜组套销售,其中包括:售价40 元的洗面奶,售价90 元的眼影、售价80 元的粉饼以及该款售价120 元的新面霜,税税法规定,化妆品的税率为30 % ,护肤护发品免征消费税)。
计算分析该公司应如何进行消费税的筹划?答案:以上产品中,洗面奶和面霜是护肤护发品,不属于消费税的征收范围,眼影和粉饼属于化妆品,适用30 %税率。
如果采用组套销售方式,公司每销售一套产品,都需缴纳消费税。
应纳税额=(%30%301350⨯-)=150 元。
而如果改变做法,化妆品公司在将其生产的商品销售给商家时,暂时不组套(配比好各种商品的数量),并按不同商品的销售额分别核算,分别开具发票,由商家按照设计组套包装后再销售(实际上只是将组套包装的地点、环节调整厂一下,向后推移),则:化妆品公司应缴纳的消费税为每套(%30%3019080⨯-+)=72.86 元。
两种情况相比,第二种方法每套产品可以节约税款77.14 元(150-72.86 )。
第五章营业税纳税筹划五、案例分析计算题(每题20分,共40分)1.某建材销售公司主要从事建材销售业务,同时为客户提供一些简单的装修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