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合集下载

微波辐射对学习记忆的影响

微波辐射对学习记忆的影响

全球产业链与供应链风险在全球化的今天,产业链和供应链已经成为了全球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各种供应链和产业链不可避免地要跨越国界而存在。

不过,这种全球化的发展也带来了产业链和供应链风险的增加。

本文将重点探讨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风险,并探讨如何减轻这些风险对全球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一、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风险的种类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风险涵盖了多个方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简单的分析。

1. 自然灾害风险自然灾害是全球供应链风险的一个主要来源。

气候变化导致的风暴、洪水和干旱等灾害都会对供应链产生负面影响。

例如,2011年的日本地震和海啸对全球汽车和电子产品产业链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2. 政治风险政治风险是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政治不稳定、战争和政策变化都会对产业链和供应链造成影响。

例如,美国政府对中兴通讯的制裁就导致了该公司供应链中断,对其业务产生了影响。

3. 外部市场风险外部市场风险包括市场需求下降、原材料短缺等因素。

这些因素都会导致生产成本上升,影响品牌形象和市场份额。

例如,经济下滑导致全球汽车市场需求下降,对汽车制造商的产能和收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4. 技术风险随着技术不断变化,企业必须不断改进和更新产品。

这也意味着企业必须面临技术风险。

例如,2016年三星Galaxy Note 7手机的电池故障导致其产品产业链遭受极大的损失和压力。

二、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风险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产业链和供应链的风险会对全球经济和社会造成负面的影响。

以下是其主要的影响。

1. 经济效益下降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风险的不断增加会导致企业生产成本的上升,这通常会使企业的产品价格上涨。

如果消费者不接受的话,销量将下降,进而导致收入下降。

2. 供应链断裂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风险也可能导致供应链的完全中断。

例如,日本的地震和海啸导致的供应链断裂,而这些链断裂会影响到全球产业链。

微波辐射对人体的影响研究

微波辐射对人体的影响研究

微波辐射对人体的影响研究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手机、电视、微波炉等电子设备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而这些设备都会产生微波辐射,对人体产生一定影响。

因此,微波辐射对人体的影响研究已经成为了许多科学家和医学专家的重要研究方向。

一、微波辐射的定义与特点微波辐射是指频率在300MHz至300GHz之间的电磁辐射,是电磁辐射中的一种。

与其他电磁辐射不同的是,微波辐射的特点是具有高频率、短波长、大能量、易穿透等特点。

因此,微波辐射对人体产生的影响也与其他电磁辐射不同。

二、微波辐射对人体的影响1.对人体视觉系统的影响微波辐射可以影响人体的视觉系统,使眼睛产生疲劳、干涩等症状,严格来说,微波辐射对人眼的长期损伤是不可逆的,因此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可能会对视力产生一定影响。

2.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微波辐射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也是研究的热点之一。

科学研究表明,长期接触微波辐射会对人体免疫系统产生影响,使人体的免疫力下降,易受感染。

3.对人体生殖系统的影响对于男性而言,长期接触微波辐射可能会影响精子的质量和数量,导致生育问题。

对于女性而言,则可能会造成卵子质量下降、月经不调等问题,对生育也会产生影响。

4.对人体神经系统的影响微波辐射、尤其是高强度微波辐射,会导致人体神经系统产生电生理现象,如失眠、头晕、头痛等症状。

同时,长期接触微波辐射还可能对人体的心血管、消化、呼吸等系统产生影响。

三、微波辐射防护措施为了保护人体不受微波辐射的侵害,以下是一些微波辐射防护措施:1.减少电子设备使用时间,尤其是手机、电视等与人体较近的设备;2.减少微波炉等辐射强度高的设备使用次数,或者使用微波炉时保持一定距离;3.在工作或生活中,尽可能使用低辐射的电子设备;4.对于需要接触高强度微波辐射的人员,如雷达制导员、微波炉锅炉维修工、医务人员等,应配备防护装备,减少微波辐射对身体的影响。

四、结语微波辐射对人体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微波辐射都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微波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研究

微波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研究

微波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研究随着科技的发展,微波设备已经逐渐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中,如家庭微波炉、手机、电视、Wi-Fi网络等。

然而,微波辐射也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话题,由于人们长时间接触微波辐射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因此,在讨论微波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时,需要充分考虑安全因素。

什么是微波辐射微波辐射是种电磁辐射,电磁辐射是由电荷(如电子)产生的能量,在电磁波中传播的能量包括无线电、太阳能、X射线等。

微波辐射是指在数百兆赫兹(MHz)到几十吉赫兹(GHz)的频率范围内的电磁波。

微波辐射可以穿透物体,因此我们可以用微波炉在物品的内部进行加热。

微波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微波辐射的主要影响是热效应,它会使物体内部温度上升,从而影响人体内部器官的功能,如脑部、肝脏、肺、心脏等。

长期处于微波辐射环境的人会出现一系列健康问题,如癌症、神经系统疾病、生殖系统疾病、精神障碍等,并可能影响生育。

研究表明,人体暴露在微波辐射下的时间越长,健康问题出现的几率也就越大。

由于微波辐射可能会对人体造成的健康影响所涉及的影响因素和人口特征非常复杂,因此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微波辐射在不同场景下对健康的影响。

研究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包括人体对微波辐射的耐受性,以及如何限制微波辐射的影响。

目前的许多研究都在探讨微波辐射在特定场景下的影响,如Wi-Fi网络的使用、手机频繁使用、微波炉的使用等。

微波炉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微波炉是为了加热食品而设计的装置,它使用微波辐射来产生热效应,进行加热。

虽然微波炉的使用非常普遍,但是有些人担心它会对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在一篇关于微波炉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将认为微波炉会对人体造成威胁的指标分为三个方面:电磁辐射、热辐射和对健康的污染。

然而,实际上微波炉是被设计成安全使用的设备,而其工作原理也与毒性无关。

微波炉中的微波炉加热器仅在开始时产生微波辐射,当烤箱关闭时,微波辐射也会自行消失。

因此,如果使用微波炉时遵循正确的操作程序,将不会对健康造成威胁。

微波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微波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微波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我们使用了越来越多的电器和无线设备,并且需要接受越来越多的微波辐射。

微波辐射可以通过电磁波在空间中传播,多数人认为微波辐射只在微波炉中用于加热食物,但它其实无处不在,从手机、电视、电脑、WIFI等广泛应用的设备,到无线通讯、雷达、卫星通讯等大型设备中都使用了微波辐射。

然而,对于人体健康的影响,微波辐射可带来不少负面影响,因此人们有必要了解微波辐射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

微波辐射对人体的影响微波辐射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主要来自电磁辐射所带来的热效应和非热效应,尤其是在高频段和高强度的情况下。

微波辐射的热效应是因为它会引起人体组织的水分子摩擦,使组织内部分子的振动不断增强,使其产生热,进而损害人体组织。

长时间且强度较高的微波辐射可能导致皮肤灼伤、白内障、耳膜破裂等症状。

然而,对人体的潜在威胁,不仅来自微波辐射的热效应,还在于其非热效应。

实验已证明,微波辐射会影响人体生理功能,尤其是影响人体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微波辐射偏高的环境会导致雄性精子数量减少,孕妇长时间接触微波辐射可能会妨碍胎儿的正常发育,还有一些人体的自然防御机制,如DNA修复和细胞凋亡以及肿瘤抑制基因等可能会被生物体微波辐射损伤,增加自身患癌风险。

如何预防微波辐射对健康的危害由于微波辐射不可见且无法感知,我们很难界定过度使用会对人体产生怎样的影响。

因此,一些预防性措施变得尤为重要。

降低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愈加依赖电子设备,日常使用手机、电脑、平板电视所带来的频繁微波辐射,可能会影响身体的正常运行。

因此,我们应该尝试限制和降低这些电子设备的使用时间。

同时,对于某些可避免的场合,可以使用手机的免提模式,减少人脸或肩部遭受辐射。

合理摆放电子设备此外,正确摆放电子设备也是减少微波辐射所带来的风险的一个方法,尤其是对于手机的使用,最好将手机拿远一点,避免贴近身体,较少手机对肌肉和骨骼组织所产生的功率。

非电离辐射的危害

非电离辐射的危害

非电离辐射的危害
非电离辐射是指不能使物质电离的辐射,如电磁辐射(射线)、紫外线、微波辐射等。

这些辐射对人类健康也会造成一定的危害,具体包括:
1. 紫外线辐射:过量的紫外线辐射可以引起皮肤晒伤、皮肤癌等肌肤问题。

长期暴露在紫外线下还可能导致眼疾病、免疫系统问题和光老化等。

2. 微波辐射:高强度的微波辐射会对人体组织产生热效应,导致烧伤或灼伤。

长期暴露在微波辐射下还可能引发不孕、流产、白血病和癌症等。

3. 电磁辐射:长期接触电磁辐射可能导致电磁敏感症状,如头痛、失眠、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

某些研究还指出,长期暴露在高强度电磁辐射下会增加白血病、肿瘤等疾病的风险。

4. 可见光辐射:如果长期暴露在过量的可见光下,如强烈的阳光或长时间直视强光源,可能会引起眼睛疲劳、眼睛干涩、视力衰退等问题。

尽管非电离辐射的危害比较温和,但长期接触或高强度暴露在这些辐射下仍然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减少暴露于辐射源的时间和强度,通过合理的防护措施保护自己免受危害。

手机微波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手机微波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手机微波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手机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其所带来的方便和便捷也是显而易见的。

然而,随之而来的争议也逐渐升温。

人们开始担心手机微波辐射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手机微波辐射的相关知识,并评估其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手机微波辐射是什么。

手机微波辐射属于非电离性辐射,其频率范围通常在800到1900兆赫范围内。

这种辐射是由手机的发送和接收器产生的电磁波所引起的,从而达到和维持通信联系。

手机微波辐射的强度通常以每公斤吸收辐射的功率(SAR值)来衡量。

关于手机微波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科学界存在着不同的观点。

一些研究表明,手机微波辐射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其与脑癌的可能联系。

然而,仍缺乏直接证据能够证明这种联系的存在。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手机微波辐射归类为“可能对人类致癌的物质”(Group 2B),但同时指出绝大多数研究结果仅限于动物实验和流行病学研究,缺乏强有力的人体研究支持。

此外,也有一些研究显示了手机微波辐射的负面影响。

一项对频繁使用手机者的研究发现,他们可能患有头痛、失眠、疲劳等症状,这些症状与长期持有手机的使用程度有关。

然而,这些研究并未能给出明确的因果关系,因为其他的可能因素也会影响这些症状的发生。

此外,还有一些研究显示手机微波辐射可能对生殖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免疫系统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然而,这些结果也有争议,并缺乏定论。

为了保护人们免受手机微波辐射的潜在危害,许多国家和地区设定了手机辐射限制标准。

例如,欧盟规定每款手机都必须标明其SAR值,以便消费者可以选择辐射较低的手机。

此外,还有一些简单的预防措施可以帮助降低潜在的风险。

例如:1. 保持距离:在使用手机时,尽量让手机远离身体,使用免提设备或者耳机可以减少微波辐射经过头部组织的程度。

2. 时间控制:减少长时间持有手机以及手机放在身体附近的时间。

3. 避免在辐射强度较高的情况下使用手机:例如在信号不好的区域或者使用自己的手机作为热点时。

微波辐射对学习记忆的影响

微波辐射对学习记忆的影响

微波辐射对学习记忆的影响微波辐射是一种无线电频率的电磁波,具有较高的穿透能力,广泛应用于通信、雷达、医疗和家用电器等领域。

微波辐射对人体健康可能存在潜在的危害。

本文将探讨微波辐射对学习记忆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我们需要了解微波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研究表明,长期暴露在微波辐射下可能导致健康问题,如头痛、头晕、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

这些问题可能严重干扰学习和记忆能力。

特别是儿童和孕妇更容易受到微波辐射的影响,因为他们的身体组织和神经系统还没有完全发育。

微波辐射可能对大脑功能产生直接影响。

研究发现,长时间在微波辐射下工作的人员,其大脑功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包括学习和记忆能力的下降。

这可能与微波辐射引起的神经细胞活动的改变有关。

实验证明,小鼠在微波辐射下学习和记忆能力明显下降,甚至导致部分神经细胞的死亡。

针对微波辐射对学习记忆的负面影响,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减轻其可能的危害。

减少接触微波辐射的时间和频率,尽量避免长时间在微波辐射源附近工作或休息。

保持良好的通风和室内环境,尽量减少微波辐射的积累。

使用电磁辐射防护设备,如微波屏蔽罩和防护服,可以有效降低微波辐射的暴露。

还可以采用科学合理的电磁辐射防护布局,合理规划电子设备和电磁设备的位置,减少微波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饮食也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一些研究表明,适当的营养摄入可以帮助改善大脑的抗氧化能力和细胞修复能力,减轻微波辐射对学习记忆的不良影响。

增加摄入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如蓝莓、绿茶和红酒,可以提高大脑的抗氧化能力,减少微波辐射对神经细胞的损害。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能减轻微波辐射对学习记忆的影响。

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和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以提高大脑的抵抗力和恢复能力。

充足的睡眠也对学习和记忆有积极的影响,可以帮助大脑更好地处理信息和巩固记忆。

微波辐射可能对学习记忆产生负面影响,特别是长期暴露在微波辐射下的人。

为了减轻其潜在的危害,我们可以通过减少接触微波辐射的时间和频率、使用电磁辐射防护设备、保持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等方式来保护自己。

微波辐射对婴幼儿有哪些影响

微波辐射对婴幼儿有哪些影响

微波辐射对婴幼儿有哪些影响
微波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其频率为300—300000兆赫,波长为1毫米一1米,量子能量较低。

微波是一种高频电磁福射,可通过辐射检测仪检测,它具有频率高、频带宽、信息容量大、波长短、波束定向性和分辨能力高等特性。

微波辐射对人们有一定的危害,由于儿童抵抗力弱,所以儿童易受到伤害,那么辐射对儿童有多大危害,微波辐射对婴幼儿有哪些影响?对此人们平常应多了解一些辐射污染小知识以及环境污染小知识,接下来为大家介绍微波造成的危害。

(1)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
造成儿童白血病;诱发癌症并加速人体的癌细胞增值; 影响人的生殖系统:男性精子质量降低,孕妇发生自然流产和胎儿畸形;导致儿童智力残缺;伤害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心血管疾病;对人们的视觉系统有不良影响。

此外,高剂量的微波辐射还会影响和破坏人体原有的生物电流和生物磁场,使人体内原有的地磁场发生异常。

老人、儿童、孕妇属于微波辐射的敏感人群。

(2)微波辐射造成的其他危害
除了威胁人类健康,电磁波还会造成医疗、电子仪器设备操作失常、电信号传输失误、自动控制系统失效、无线电接受系统损坏等危害,甚至可能造成错误引燃、引爆等严重事故。

提醒您: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辐射对儿童危害和辐射污染知识以及环境污染知识可以关注本网站搜索查看,希望能帮到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波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一微波介绍微波与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一样都是电磁波,微波是指频率为300MHz—300KMHz的电磁波,即波长在一米到一毫米之间的电磁波。

电磁波比一般的无线电波频率高,通常被称为“高频电磁波”。

微波通常是由直流或50MHz 的交流电通过一种特殊器件来获得。

可以产生微波的器件有很多种,但主要可以分为俩大类:半导体器件和电真空器件。

电真空器件是利用电子在真空中运行来完成能量转化的器件,或称之为电子管。

在电真空器件中能产生大功率微波能量的有磁控管,多枪速调管,微波三、四级管,多波管等。

在目前微波加热领域特别是工业应用中使用的主要是磁控管及速调管。

微波的最重要的应用是雷达和通信。

此外,在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医学、生物学以及人民生活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射频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通讯、广播、医疗和军事等各个领域,而且越来越多地出现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它在给人类带来极大益处的同时,也可能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

目前人们特别关注的是其可能存在的不良健康影响。

在射频电磁场引起的众多健康损害中,由于眼睛是裸露的,而且具有很强的微波吸收特性,因此备受关注。

各频段的射频辐射都可能对视觉系统产生影响,而其中研究较多的要数微波波段,它除了引起白内障外,还可导致视网膜、角膜及其他视觉系统损害。

近年来,由于移动电话工作在800mHz~1900mHz波段,使用时须靠近对电磁辐射比较敏感的大脑。

机作为移动通讯工具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在中国迅速普及,而且正在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手机微波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二微波辐射安全标准我国在1988年就制定了《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对移动通讯频段规定的标准是照射到人体的电磁辐射功率密度不超过40微瓦/平方厘米,1996年,又出台了《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其中规定:单个机站功率密度不得超过GB8702-88规定的1/5,即不超过8微瓦/平方厘米,目的是给电视、广播以及其他通讯公司留下使用空间。

同时,还配套出台了测量方法《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对测量的仪器和方法做了详细规定。

卫生部制定的《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对电磁波辐射的安全标准规定如下:一级标准(小于10v/m)为安全区。

是在该环境电磁波强度下长期居住、工作、生活的一切人群(包括婴儿、孕妇和老弱病残者),不会受到任何有害影响的区域。

二级标准(小于25 v/m)为中间区。

是在该环境电磁波强度下长期居住、工作和生活的一切人群(包括婴儿、孕妇和老弱病残者)可能引起潜在性不良反应的区域;超过二级标准的地区,对人体可能带来有害影响;在此区域内可作绿化或种植农作物,但禁止建造居民住宅及人群经常活动的一切公共设施。

三微波的危害经实验研究和调查观察结果表明,电磁辐射对健康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复杂的,主要危害表现如下:1.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危害神经系统对电磁辐射的作用很敏感,受其低强度反复作用后,中枢神经系统机能发生改变,出现神经衰弱症候群,主要表现有头痛,头晕,无力,记忆力减退,睡眠障碍(失眠,多梦或嗜睡),白天打瞌睡,易激动,多汗,心悸,胸闷,脱发等,尤其是入睡困难,无力,多汗和记忆力减退更为突出.这些均说明大脑是抑制过程占优势.所以受害者除有上述症候群外,还表现有短时间记忆力减退,视觉运动反应时值明颢延长;手脑协调动作差,表现对数字划记速度减慢,出现错误较多.2. 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危害使身体抵抗力下降.动物实验和对人群受辐射作用的研究和调查表明,人体的白血球吞噬细菌的百分率和吞噬的细菌数均下降.此外受电磁辐射长期作用的人,其抗体形成受到明显抑制.3.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受电磁辐射作用的人,常发生血液动力学失调,血管通透性和张力降低.由于植物神经调节功能受到影响,人们多以心动过缓症状出现,少数呈现心动过速.受害者出现血压波动,开始升高,后又回复至正常,最后出现血压偏低;心电图出现R T 波的电压下降,这是迷走神经的过敏反应,也是心肌营养障碍的结果;P?Q间的延长,P波加宽,说明房室传导不良.此外,长期受电磁辐射作用的人,其心血管系统的疾病,会更早更易促使其发生和发展.4. 对血液系统的影响在电磁辐射的作用下,周围血像可出现白血球不稳定,主要是下降倾向,白血球减少.红血球的生成受到抑制,出现网状红血球减少.对操纵雷达的人健康调查结果表明,多数人出现白血球降低.此外,当无线电波和放射线同时作用人体时,对血液系统的作用较单一因素作用可产生更明显的伤害.5. 对生殖系统和遗传的影响长期接触超短波发生器的人,可出现男人性机能下降,阳萎;女人出现月经周期紊乱.由于睪丸的血液循环不良,对电磁辐射非常敏感,精子生成受到抑制而影响生育;使卵细胞出现变性,破坏了排卵过程,而使女性失去生育能力。

高强度的电磁辐射可以产生遗传效应,使睪丸染色体出现畸变和有丝分裂异常.妊娠妇女在早期或在妊娠前,接受了短波透热疗法,结果使其子代出现先天性出生缺陷(畸形婴儿).四主要的微波辐射源(1)电脑、电视、音响、微波炉、电冰箱等家用电器;(2)手机、传真机、通讯站等通讯设备;(3)高压电线以及电动机、电机设备等;(4)飞机、电气铁路等;(5)广播、电视发射台、手机发射基站、雷达系统等;(6)电力产业的机房、卫星地面工作站、调度指挥中心等;五微波辐射对人体危害事例2004年11月,200多名居民搬到北京顶秀欣园后开始出现失眠、心悸、掉头发等症状居民对安装在楼顶的移动基站是否存在电磁辐射提出质疑。

家住3号楼的刘先生,在搬到顶秀欣园前身体一直很好,连感冒都很少。

但自从搬到顶秀欣园后,总是感冒,而且失眠、掉头发。

家住3号楼的李女士也像刘先生一样,以前身体不错,搬到顶秀欣园后才得的心脏病,而且体质变得虚弱了。

家住6号楼的张先生,其14岁的女儿突然在学校昏倒,送到医院检查,发现女儿贫血。

一年前,他曾带女儿到医院检查过身体,女儿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这些患有不同症状的居民,都怀疑自己的症状与近在咫尺的移动基站电磁辐射有关。

2005年4月中旬,回龙观龙锦苑6区的居民发现,紧挨小区的南墙外一幢未竣工的6层楼的楼顶上出现了一座发射塔。

由于发射塔周围方圆500米范围内,包括龙锦苑6区、龙跃苑2区的数十幢居民楼及龙锦苑4区,龙跃苑1区、2区的部分居民楼,发射塔的东边还有正在建设的E08小区,鉴于附近老人和孩子较多,三四十米高的发射塔很快引起了附近居民的重视。

铁塔为北京正通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的微波发射基站,工作原理与手机基站相似。

而北京市环保局辐射处证实,这座发射基站未得到许可,可视为违法建设。

据深圳特区报2000年12月16日报道:深圳市妇儿医院一个月中发现40多例严重畸形儿,原因经专家鉴定为孕妇受电磁波辐射,此事在当地引起人们极大的震惊。

2005年2月21日,天津市大港区装有心脏起搏器的万先生,因借用家人手机打电话引起心率突变,幸好及时送到医院保住了性命加拿大航空公司13名怀孕的VDT操作者有7人流产;美国某军事机构从事VDT操作的15名妊娠妇女有7人发生流畅、7人发生畸胎;在我国湖北省有人对邮电储汇系统16名女性VDT操作员进行调查时发现,接触组月经紊乱明显高于对照组,接触期间怀孕8人10次,出现异常妊娠4人6次,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

1979年,美国流行病学家威海莫收集到一份儿童白血病患者名单,她猜测祸首也许是电线,于是找物理学家李波合作。

李波无法知道每个儿童所暴露的电磁场具体的强度,就以电线的粗细和与人体接近的程度,推算儿童遭受的电磁场辐射剂量。

这个建立在推测与假定之上的研究最后的结论是:生活在因电力而产生高强度电磁场中的儿童,罹患白血病的机率是生活在低强度电磁场中儿童的3倍。

1993年,瑞典等北欧三国专家的研究表明,长期受到2豪高斯以上的电磁辐射影响,患白血病的几率是正常人的2.1倍,患脑肿瘤的几率是正常人的1.5倍,其他发病率也明显增加。

美国马里兰洲1969年到1982年间,有951名男子死于肿瘤,其中多数是电子工程师和移动电话频繁使用者。

中国内陆某省对某专业系统十六名女性电脑操作员追踪调查发现,接触组月经紊乱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八人十次怀孕中就有四人六次出现异常妊娠。

几年前,在风景名胜峨眉山发生过一起微波污染事件,在面向微波发射站的坡面上,由于长期遭受辐射,松树等自然植被全部枯萎而死,而山的另一面,植被却郁郁葱葱。

1995 年4 月,日本冈山红十字医院一位患者的自动点滴器突然停止,经多方调查,最后发现事故的真正“凶手”是同病房病友打手机时产生的电磁波。

六微波辐射的预防措施一、保持距离。

与电视机的距离应为视屏尺寸乘以6,与微波炉的距离应为2.5~3米。

二、减少接触。

经常使用电脑的人,每工作一小时应休息一刻钟。

三、改善环境。

注意空气流通,温度、湿度应适中,家用电器最好不要摆放在卧室里。

四、个体防护。

孕妇、儿童、体弱多病者、对电磁波辐射过敏者、长期处于电磁波污染超标环境者,应选择使用适合自己的防护用品。

五、少用手机。

手机接通瞬间释放的电磁辐射最大,接通后几秒在进行通话,最好使用分离耳机和话筒接听电话。

六、少用电热毯。

电热毯的电磁波污染较严重,长时间通电使用对人体有害,天气寒冷必须使用时,建议通电烘暖被窝后立即切断电源,以减少电磁波污染。

七、采用屏蔽物减少电磁波污染。

对产生电磁污染的设施,可采用屏蔽、反射或吸收电磁波的屏蔽物,如铜、铝、钢板、高分子膜等。

八、加强锻炼与合理饮食。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能提高自身免疫能力。

平时多喝绿茶,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如胡萝卜、海带、油菜、卷心菜及动物肝脏等,也有利于调节人体电磁场紊乱状态,增加机体抵抗电磁辐射污染的能力。

七微波辐射对人体影响仿真(1)随着无线通讯事业的迅速发展,移动电话手机电磁辐射对机体的健康影响也越来越多的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经检索资料得到如下仿真实验:选择有或无移动电话手机的公司职员共144人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为移动电话手机用户81人,对照组非手机用户为63人。

由表1可见,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吸烟、年人均收入和睡眠规律性方面有显著性差异,在分析健康影响时应进行多因素分析。

其他指标如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及环境因素暴露情况等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一般情况* p<0.05 ** p<0.01(1)几何均值两组人群神经行为功能操作测试结果比较经协方差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简单反应时间测试,两组人群平均反应时间分别为446.5和425.0 ms。

观察组较对照组平均反应时间延长(p<0.01)。

其他操作测试指标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见表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