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合集下载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生物分子的分析检测对获取生命过程中的化学与生物信息、了解生物分子及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阐述生命活动的机理以及对疾病的有效诊断与治疗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何高效、快速、灵敏地检测这些生物分子,是当前生命科学领域中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发展各种新型的分析检测技术。

生物传感器的出现为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工具,为生命科学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许多新的方法1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1.1 基本结构通常情况下,生物传感器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即生物识别元件和信号转换器。

生物识别元件是指具有分子识别能力,能与待测物质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生物活性物质,如酶、抗原、抗体、核酸、细胞、组织等。

信号转换器主要功能是将生物识别作用转换为可以检测的信号,目前常用的有电化学、光学、热和质量分析几种方法[1]。

其中,电化学方法就是一种最为理想的检测方法。

图1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基本结构1.2 工作原理电化学生物传感器采用固体电极作基础电极,将生物敏感分子固定在电极表面,然后通过生物分子间的特异性识别作用,生物敏感分子能选择性地识别目标分子并将目标分子捕获到电极表面,基础电极作为信号传导器将电极表面发生的识别反应信号导出,变成可以测量的电信号,从面实现对分析目标物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的目的。

2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分类由各种生物分子(抗体、DNA、酶、微生物或全细胞)与电化学转换器(电流型、电位型、电容型和电导型)组合可构成多种类型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根据固定在电极表面的生物敏感分子的不同,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可分为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电化学DNA传感器、电化学酶传感器、电化学微生物传感器和电化学组织细胞传感器等。

2.1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是一种将免疫技术与电化学检测相结合的标记免疫分析方法。

它是以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为基础,将抗原/抗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的生物反应信号转换成可测量的电信号并通过基础电极将其导出。

生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探究

生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探究

生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探究生物传感器是一种通过生物体内特定生物分子与传感器上的生物识别元件发生特异性相互作用,以实现检测和分析生物样品中目标分子的装置。

它在医药、环境、食品安全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探讨生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重点介绍典型的光学、电化学和生物识别元件的工作原理。

一、光学生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光学生物传感器是利用光学原理,通过生物反应介导的光学信号变化来检测样品中的目标分子。

其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两个步骤:生物反应和光学信号变化。

1. 生物反应:光学生物传感器的关键是选择适合的生物识别元件,如酶、抗体、DNA等,使其与目标分子发生特异性识别与结合,触发一系列的生物反应。

例如,酶识别底物并催化底物转化为产物,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复合物,DNA发生特异性的亲和反应等。

2. 光学信号变化:生物反应导致信号变化的方式主要有荧光、吸收光谱以及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等。

其中,荧光信号变化是光学生物传感器中常用的检测手段之一。

通过荧光荧光素或量子点等发光材料标记在生物分子上,当目标分子与生物识别元件结合后,荧光强度会发生可测量的变化。

吸收光谱则是通过测量反应物或产物在特定波长处的吸收强度变化来实现目标分子的检测。

二、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是利用电化学原理,通过测量电化学信号的变化来检测样品中的目标分子。

其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两个步骤:生物反应和电化学信号变化。

1. 生物反应: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常采用生物催化反应或生物亲和反应实现与目标分子的识别和结合。

以酶传感器为例,酶与底物发生特异性识别与结合,并催化底物的电化学反应产生电流或电势变化。

生物亲和传感器则是利用抗体或DNA等与其互补的分子结合,触发反应并导致电化学信号变化。

2. 电化学信号变化:电化学生物传感器通过测量反应产生的电流或电势变化来实现目标分子的检测。

常见的电化学探测技术包括安培法、伏安法和阻抗法等。

安培法是通过测量在电极上产生的电流来判断反应物或产物的浓度变化。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是一种基于生物分子识别和电化学信号转换的传感器。

它可以通过检测生物分子的存在和浓度来实现对生物体内生化过程的监测和分析。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生物分子识别、信号转换和信号检测三个步骤。

生物分子识别是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第一步。

它通过生物分子与传感器表面的生物识别元件(如抗体、酶、核酸等)的特异性结合来实现。

当生物分子与生物识别元件结合时,会引起传感器表面的电化学信号变化,这种变化可以被转换成电信号。

信号转换是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第二步。

它将生物分子与生物识别元件结合引起的电化学信号变化转换成电信号。

这种转换通常是通过电化学反应实现的。

电化学反应是指在电极表面发生的化学反应,它可以通过电流和电势的变化来检测生物分子的存在和浓度。

信号检测是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第三步。

它通过检测电化学反应引起的电流和电势变化来确定生物分子的存在和浓度。

这种检测通常是通过电化学测量实现的。

电化学测量是指通过电极与电解质溶液之间的电化学反应来测量电流和电势的变化。

总的来说,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生物分子识别和电化学信号转换的。

它可以通过检测生物分子的存在和浓度来实现对生物体内生化过程的监测和分析。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在医学、环境
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文档资料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文档资料

共价结合法 a .重氮 b.迭氮 c.卤化氰 d.缩合
e.烷基化法 物理包埋法 将酶分子包埋在凝胶的细微格子里制成固定化。 常用的凝胶有:聚丙烯酸胺、淀粉、明胶、聚乙烯醇、 海藻酸钙、硅树脂 用凝胶包埋法制备的固定化酶如:木瓜蛋白酶、纤维素 酶、乳酸脱氢酶
2、酶传感器应用
(1)葡萄糖传感器
大肠杆菌改良型葡萄糖传感器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报告人:邢月寒
一、什么是生物传感器?
生物传感器(Biosensor)是指用固定化的 生物体成分或生物体本身作为敏感元件 的传感器,是一种将生物化学反应能转 换成电信号的分析测试装置。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基本组成
敏感元件(分子识别元件)和信号转换器件
二、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信号转换器
Ito Y, Yamazaki S,Biosens Bioelectron.2019 , 17(11-12):993-8
MWCNTs-HRP葡萄糖传感器
施加电压为-300mv时,可避免抗坏血酸、尿酸 等干扰,对葡萄糖在GOD作用下生成的过氧化氢 有高的灵敏度。 MWCNTs和HRP混合物固定在电极上,制成 MWCNTs-HRP改进型电极。 检测限达1.0 x 10(-7) mol/L,还可在线检测葡萄 糖。
1、双抗体夹心法 此法适用于检验各种蛋白质 等大分子抗原
3、竞争法 竞争法可用于抗原和半抗原的定量 测定,也可用于测定抗体。
2、间接法 间接法是检测抗体最常用的方法, 其原理为利用酶标记的抗体检测 已与固相结合的受检抗体,故称 为间接法。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临床应用
Yamamoto K , Shi G . Analyst . 2019 ,128(3):249-54
检测血清中葡萄糖浓度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五:应用
Park 等报道了一种由多功能 DNA 四通接 头(4WJ)和羧基二硫化钼 (羧基-MoS2)杂 化材料组成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羧 基MoS2 提高了这种生物传感器的灵敏度, 该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对 H1N1 显示出良好 的线性响应,线性范围在 100 nmol·L 1 到 10 pmol·L -1 之间
2,高度灵敏、信号 生成和读出速度快、所需样品少、病毒检测成本低廉,以及需要相对 简单的操作仪器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高发且传染性强的病毒检测中 3,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XYZ
四:分类
1,按识别元件分类: DNA 生物传感器 检测病毒:人乳头瘤病毒
电化学酶传感器
检测病毒:体内番茄红素中的谷氨酸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检测病毒:SARS-CoV 和 SARS-CoV-2中S 蛋白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XYZ
01 病和有效控制疫病传播的关键。 因此,迫切需要快
02 速、准确、高灵敏且便捷的检测 技术来诊断引起疫
03 病的病毒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XYZ
二:检测原理
1,基本原理: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是一种通过将生化反应转化为定量电信号来检测被分析 物的分析装置。它将生 物识别分子(如抗体)的特异性与电化学检测技术的 优势相结合
五:应用
B.Mojsoska 等[57]开发一种 快速检 测 SARS-CoV-2 的无 标签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测定法
五:应用
六:总结
重要性
五:应用
病毒感染是导致人类与动物患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与动物的健康和安全,同时也造成了 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保证人类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及时发现与诊断病毒十分重要 电化学生 物传感器是用生物活性材料(酶、蛋白质、DNA、抗 体、抗原等)与化学换能器有机结合的一门 新兴交叉 学科,是生物技术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检测与监控方法,同时也是一种快速、微量分析 方法,未来势必会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3,与传统方法比较 传统的检测方法虽然 应用广泛且特异性强,但存在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和费用较高等缺陷。电化学生物传 感器具有构造简单 方便、用时较短、检测结果灵敏、不需要专业技术人 员等多重特点,是理想的病毒检测平台,在动物和人类健康监测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是一种用于检测生物分子及其相互作用等生化
过程的一种分析仪器。

其工作原理基于生物体系内化学反应所产生的
电子转移过程,采用电化学信号进行检测和分析。

通俗地说,其核心
是将生物分子与电化学检测相结合,利用电化学反应的变化来检测生
物分子的存在而产生信号。

具体来说,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生物识别分析:选择适当的生物识别,如酶、抗体、DNA等,
与待测分子相互作用,产生一个特定的生物电化学反应。

2. 转化信号:生物分子的特异性与电化学传感器的变化相联系,
产生相应的电化学信号(如电流、电势等),经过相应的检测方式转
化成数字信号。

3. 分析测量:通过电化学测量、分析、计算等方式计算出待测物
质的浓度或其他相关参数。

总体上,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将待测生物分子与特异
的分析生物识别物相结合,转化为与电化学传感器相联系的电化学信号,从而实现对于待测物的定量分析。

在实际应用中,该技术常用于
生物医学检测、生态环境检测等领域。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分类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分类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分类
1. 酶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呀,就像一个极其敏锐的侦探!你看,检测血糖的血糖仪不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嘛。

它通过酶来识别和转化目标物质,精准得很呢!
2. 免疫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呢,就如同战士一样坚守着!新冠抗体检测试剂不就是这样嘛,专门去识别那些特定的抗原。

3. 微生物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呀,嘿,这可神奇了,就好像训练有素的小部队!比如可以检测水质中细菌的传感器,那可真是厉害得很!
4. 组织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啊,这就像是一个微观的分析大师!像检测脑组织功能的那些传感器就是典型的例子呢。

5. 细胞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哇哦,这简直是对细胞的专属关注者嘛!活细胞分析传感器不就是在时刻关注着细胞的一举一动嘛。

6. 核酸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可不就是基因的探秘者嘛!基因检测不就是运用它来探索那些神秘的遗传信息呀。

7. 离子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像是对离子的敏锐追踪者!比如检测血液中钙离子浓度的传感器,精准得让人惊叹呀。

8. 气体电化学生物传感器,这就是气体的猎手呀!像检测氧气浓度的传感器,那是非常重要的呢!我觉得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分类真的好丰富好神奇,每个都有独特的用途和价值,太牛啦!。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目录1.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简介 (2)1.1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原理 (2)1.2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发展 (3)2.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分类....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电化学适体传感器 (5)2.3电化学DNA传感器 (5)3.信号放大技术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错误!未定义书签。

3.1酶催化信号放大技术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错误!未定义书签。

3.2纳米粒子信号放大技术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3.3 链式反应信号放大技术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4.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研究新进展 (8)参考文献及英文摘要与关键词.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摘要本文介绍了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发展状况和最新研究方向,综述了近年来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检测技术的原理和分类,以及信号放大策略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并概括了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检测技术的新进展。

关键词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免疫适体 DNA 信号放大电化学生物传感器(Electrochemical biosensor)是将生物活性物质如酶、抗原/抗体、DNA、适体等作为分子识别物质固定在电极上,以电化学信号为检测信号的分析器件。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以其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响应快、操作简便、可实现在线、活体分析等特点,在分析化学的研究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已广泛用于生命科学、环境分析、药物分析等领域。

1.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简介1.1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原理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是指由生物体成分(酶、抗原、抗体、激素等)或生物体本身(细胞、细胞器、组织等)作为敏感元件,电极(固体电极、离子选择性电极、气敏电极等)作为转换元件,以电势或电流为特征检测信号的传感器。

其原理结构[9]如下图 1 所示。

图1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基本构成示意图1.2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发展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应用广范,它已经渗透到医药领域、食品卫生、环境检测等生活实践中去,只要应用有:细茵及病毒感染类疾病诊断[24],基因诊断[25,26],药物分析[27],DNA 损伤研究[28]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葡萄糖传感器
由酶膜和Clark氧电极或过氧化氢电极 组成。在葡萄糖氧化酶(GOD)的催化作用 下,葡萄糖(C6H12O6)发生氧化反应,消 耗氧气(O2)生成葡萄糖酸内酯(C6H10O6) 和过氧化氢(H2O2)。GOD被半透膜通过物 理吸附的方法固定在靠近铂电极的表面,其 活性依赖于其周围的氧浓度。葡萄糖与GOD 反应,生成两个电子和两个质子。 被氧及电子质子包围的还原态GOD经过反应 后,生成过氧化氢及氧化态GOD,GOD回到最 初的状态并可与更多的葡萄糖反应。葡萄糖 浓度越高,消耗的氧越多,生成的过氧化氢 越多。葡萄糖浓度越少,则相反。因此,氧 的消耗及过氧化氢的生成都可以被铂电极所 检测,并可以作为测量葡萄糖测定的方法。
电导型免疫传感器
原理 化学反应产生或消耗的离子,能使溶液的导电能力发生改变。 应用 1996年 Yagiuda用电导法测定了尿中的吗啡.(Yagiuda K,Hemmi A , Ito
S , et al . Development of conductivity- based immunosensor for sensitive detection of methamphetamine (stimulant drug) in human urine[J ] .Biosens Bioelectrion ,1996 ,11 (8) :703-707.)
电化学DNA生物传感器是今年来发展 起来的一种新型的生物传感器,它 将目标DNA的存在转换为响应信号, 因为本身具有易操作,灵敏度高, 成本低并能兼容其他仪器的特点, 因而发展非常迅速。 原理:首先将单链DNA探针固定在电 极上,在适当的PH,温度,离子 强度下,电极表面的DNA能与靶序 列选择性地杂交,导致电极表面结 构发生改变。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主 要用于检测核酸杂交反应。在DNA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设计当中,提 高靶序列杂交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一直是核酸检测工作者的研究主题


离子选择电极( ion selective electrode, ISE):操作简单,无需对样品进行欲 处理——无试剂分析(non-reagental analysis),但是只能检测无机离子.
1956 Leland C. Clark Jnr 隔离式氧电极 1962 Leland C. Clark Jnr 酶传感器( enzyme transducer) 1967 S. J. Updike 葡萄糖酶电极 1975 Yellow Springs Instrument(YSI) 葡萄糖测定仪 1975 C. Divis 用完整活细胞取代纯酶制作传感器
2001年 Diiksma 用交流阻抗法测定了γ -干扰素,下限达到0.02 fg/ ml。(Diiksma M, Kamp B , Hoogvliet J C , et al . Development of an
electrochemical immunosensor for direct detection of interferon-γ at the attomolar level [J ] . Anal Chem,2001 ,73 (3) :901-907)
测量时,抗原(抗体)先结合在固相载体上,但仍保留其免疫活 性,然后加一种抗体(抗原)与酶结合成的偶联物(标记物), 此偶联物仍保留其原免疫活性与酶活性,当偶联物与固相载体上 的抗原(抗体)反应结合后,再加上酶的相应底物,即起催化水 解或氧化还原反应而呈颜色。其所生成的颜色深浅与欲测的抗原 (抗体)含量成正比。
时的对生物亲和反应进行检测,在次基础上,瑞典Pharmacia公司在1990年推出商用仪器
BIAcore,成为目前研究生物分子之间互相作用最优秀的实验工具。 1984 A.E.G. Cass 首次建立了介体酶电极方法,利用化学介体戊二醛取代分子氧作为氧化 还原酶酶促反应的电子受体,促成了1987年美国MediSene 公司开发成功印刷酶电极.
电位型免疫传感器
原理 利用抗原或抗体在水溶液中两性解离本身带电的特性, 将其中一种固定在电极表面或膜上,当另一种与之结合形 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时,原有的膜电荷密度将发生改变,从而 引起膜的Donnan 电位和离子迁移的变化,最终导致膜电位 改变。
参比电极
结合抗体的膜 原理:先通过聚氯乙烯膜把抗体固 定在金属电极上,然后用相应的抗 原与之特异性结合.抗体膜中的离 子迁移移率 随之发生变化,从而使电极上的膜 电位也相应发生改变。膜电位的变 化与待测物浓度之间存在对数关系
(二)电化学酶传感器
原理:首先将酶固定在电极上,然后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生 物分子发生化学变化,通过信号转换器记录变化从而间接测 定出待测物浓度。
电化学酶传感器的发展阶段
第一代酶传感器:以自然界存在的氧作为媒介体 来沟通酶与电极之间的电子通道,将酶反应底物 的减少或产物的生成作为响应信号 第二代酶传感器:采用氧化还原电子媒介体在酶 的氧化还原活性中心与电极之间传递电子,通过 检测媒介体的信号变化来反应底物浓度的变化 第三代酶传感器:以酶的氧化还原活性中心直接 和电极表面交换电子的酶电极传感器,这种传感 器不需要加入其它试剂,利用酶自身与电极之间 直接产生电子转移。
脲电极
Urea + 2H2O
脲酶
2NH4++2HCO3-
产生的2NH4+为阳离子电极感应。
原理:电极由掺有脲酶的 凝胶包裹的铵离子选择性 电极组成。产生的铵离子 在30-60s后达到稳态并由 铵离子选择性电极检出。 另外相应的质子浓度的变 化也可通过玻璃PH电极或 其他pH敏感电极检测
(三)DNA电化学传感器
2、电流型电极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采用电流型电极为信号转 换器的趋势日益增加,这是因为这类电极和电位型 电极相比有以下优点:
①电极的输出直接和被测物浓度呈线性关系,不像 电位型电极那样和被测物浓度的对数呈线性关系。 ②电极输出值的读数误差所对应的待测物浓度的相 对误差比电位型电极的小。
③电极的灵敏度比电位型电极的高。
电导法易受被测样品离子强度和缓冲液容积的影响,并且难以克服非 特异吸附
电容型免疫传感器
其信号转换器由一对处于流体环境的导 电体组成。识别分子固定在电极上,相关检 测物及液体的移动引起介电常数的改变,导 致电容的变化。可以用于实时检测免疫反 应 此类传感器的报道甚少。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共价结合法 a .重氮 b.迭氮 c.卤化氰 d.缩合
e.烷基化法 物理包埋法 将酶分子包埋在凝胶的细微格子里制成固定化。 常用的凝胶有:聚丙烯酸胺、淀粉、明胶、聚乙烯醇、 海藻酸钙、硅树脂 用凝胶包埋法制备的固定化酶如:木瓜蛋白酶、纤维素 酶、乳酸脱氢酶
2、酶传感器应用
葡萄糖传感器 乙醇传感器 脲电极
1、酶的固定化技术
惰性载体——物理吸附法 离子载体—交换法 活化载体—共价结合法
物理包埋法
乔丽娜,周在德.化学研究与应用.2005,17(6):299~302
物理吸附法 酶分子通过极性键、氢键、疏水力或π电子相互作用等吸 附于不溶性载体上。 常用的载体有:多孔玻璃、活性炭、氧化铝、石英砂、纤维 素酯、葡聚糖、琼脂精、聚氯乙烯、聚苯乙烯 已用此法固定化的酶如: 脂肪酶、α -D葡萄糖苷酶、过氧化物酶等 交换法 选用具有离子交换剂的载体,在适宜的pH下,使酶分子与 离子交换剂通过离子键结合起来,形成固定化酶。 常用的带有离子交换剂的载体如下: DEAE一纤维素、TEAE一纤维素、 AE—纤维素、CM—纤维素、 DEAE一葡萄糖、肌酸激酶
氧电极
有不少酶特别是各种氧化酶和加氧酶在催化底物反 应时要用溶解氧为辅助试剂,反应中所消耗的氧量 就用氧电极来测定。此外,在微生物电极、免疫电 极等生物传感器中也常用氧电极作为信号转换器, 因此氧电极在生物传感器中用得很广。
目前用得最多的氧电极是电解式的 Clark 氧电极, Clark 氧电极是由铂阴极、 Ag/AgCl 阳极、 KCl电解 质和透气膜所构成。
Xiaoping Liu,Oihui Liu.Nitric Oxide.2005,13(1):68~77
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分类
(根据敏感物质分类)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电化学酶传感器 电化学DNA传感器 电化学微生物传感器 电化学组织和细胞传感器
(一)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是一种将电化学分析方法与免疫学技术相结合而发展出来 的具有快速、灵敏、选择性高、操作简便等特点的生物传 感器。 根据2001年IUPAC的对生物传感器分类标准,电化学 免疫传感器是基于抗原 抗体反应的,可进行特异性的定量 或半定量分析的自给式的集成器件,其中抗原/抗体是分子 识别元件,且与电化学传感元件直接接触,并通过传感元件 把某种或者某类化学物质浓度信号转变为相应的电信号。 根据检测信号的不同,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可分为电位型、 电流型、电导型和电容型。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什么是生物传感器?
生物传感器一般以生物活性物质(例如 酶,细胞,抗体,核酸适配体等)为生物 功能性敏感基元,并将其固定在信号转换 器上,当加入目标物之后通过信号转换器 转化为相应光学,热学,电学等信号的检 测器。
生物传感器的发展历程
20世纪60年代酶法分析:专一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便,但是测定周期长。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优点:灵敏度高,易微型化,能在复杂 体系样品中进行检测等优势,已广泛应用于医疗保健,食 品工业,农业和环境监测等领域。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基本组成和原理
组成:生物识别元件,信号转换器,数据分析仪
二、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信号转换器
离子选择电极 电位型电极
氧化还原电极
电化学电极
电流型电极
氧电极
1、电位型电极
离子选择电极 离子选择电极是一类对特定的阳离子或阴离子呈 选择性响应的电极,具有快速、灵敏、可靠、 价廉等优点。在生物医学领域常直接用它测定 体液中的一些成分 (例如 H+ , K+ , Na+ , Ca2+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