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娌充腑鐭冲吔澶崭范PPT课件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精品课件:第20课 曹刿论战 课件(共53张PPT)

初中语文精品课件:第20课 曹刿论战 课件(共53张PPT)
选择了有利于进攻的时机。在士气“彼竭我盈” 的时候,发起进攻,一举溃敌。
选择了开始追击敌军的正确时机。在齐军“辙乱 旗靡”时,抓住战机追逐敌人,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研读课文
➢ “既克,公问其故。”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
“既克”而不知“其故”,突出了鲁庄公的 “鄙”、不懂军事,引出下文曹刿的论述。
研读课文
➢ 鲁庄公认为可以和齐国作战的三条理由是什么?曹刿是 如何评价的?
鲁庄公的理由
曹刿的评价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研读课文
➢ 鲁庄公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评价 说“可以一战。”这是为什么呢?
衣食分人
祭品以信
小惠→ 民弗从(不能战) 小信 神弗福(不能战)
治 远 见

断案以情 忠之属 取信于民(可以战)

略写
鼓(第1层) 未可 齐人三鼓 可 齐师败绩
以 弱
论 战中指挥 战 (第2段) 驰(第2层) 未可 下视登望 可 遂逐齐师
胜 强
详写 (第1层)一鼓作气……彼竭我盈 战后论战
(第3段)(第2层)大国难测……辙乱旗靡
遍及,普遍。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曹刿回答:“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指祭祀用的纯 祭祀用的玉 色全体牲畜。 和丝织品。
虚夸,夸大。 实情。
公曰:“牺牲玉帛(bó),弗敢加也,必以信。”
庄公说:“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玉和丝织品,我从来不敢虚夸数目,一定要报以实情。”
性格特征

2025届高考总复习一轮复习历史(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配套PPT课件 第2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

2025届高考总复习一轮复习历史(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配套PPT课件 第2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

2.唯物史观——魏晋至隋唐的时代特征对书画艺术风格的影响 (1)魏晋以来的社会动荡和佛教、道教的发展引发人们对儒学的反省,士人 群体逐渐形成,书法艺术进入自觉阶段,凸显个性的人物画开始出现。 (2)隋唐时期,政治的统一和经济的繁荣推动了文化的发展。法度和规范成 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需要,颜真卿的书法便成为一种讲究法度和规范的楷模; 画家们追求法度,表现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
连长号吐血并以孝子闻名。
——摘编自高晨阳《阮籍评传》等
读史 ① 政治上采取谨慎避祸的态度 ② 在社会政治观上主张“自然”排斥名教,想建立道家所说的“无为”“无君”
的社会
【思考】 根据材料,概括阮籍思想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 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答案 特点:受时局影响,具有阶段性;兼容儒家和道家思想,形成玄学思想;具 有矛盾色彩。 背景:魏晋政权交替之际,政局动荡;道教及道家思想的传播,儒学正统地位 受到冲击;儒道合流趋势的发展;玄学兴起。
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1.发展过程
汉武帝 时期
儒学正统地位确立后,在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下呈现繁盛之势
魏晋南 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主张“ 贵儒 ”和“尊道”
北朝
佛教:在中国盛行,吸收儒、道的思想,渐趋本土化 儒学:自身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隋唐 时期
儒学家提出儒、佛、道“ 三教合归儒
为宋明理学的发展指出了一个初步的方向 (1)原因: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使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2)内容:唐中期,韩愈用儒家的 天命论 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观点, 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
学考转换•回归教材 ①链高考——唐代儒学复兴运动 (2014全国Ⅰ卷,25)涉考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 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 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儒学 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②补教材——魏晋玄学 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这一时期,一些士人面对严酷的社 会现实,转而重视对《老子》《庄子》和《周易》“三玄”的研究。玄学是 把儒家的政治伦理和道家哲学结合起来形成的新道家学说,是披着道家思 想外衣来宣传儒家纲常名教的主观唯心主义。

安徽省大顾店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成语历史故事竞赛课件北师大版

安徽省大顾店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成语历史故事竞赛课件北师大版

兵不血刃
用兵
兵不厌诈
兵器
兵连祸接
军队
兵临城下
战争
第十四页,共24页。
成语(chéngyǔ)历史 知识竞赛
11.汉语成语为了增强表达效果,常常运用重言叠韵的表达方式。 请按照以下(yǐxià)成语重叠类型再列举两条来。
三三两两、战战兢兢…… 自高自大、善始善终…… 孜孜不倦、欣欣向荣…… 文质彬彬、威风凛凛……
第二页,共24页。
请根据图画提示联想,回答(huídá)出恰当的成语。
答案:鼠目寸光(shǔ mù cùn guāng)、走马观花、 放虎归山、妙笔生花
第三页,共24页。
成语历史知识(zhī shi)竞赛
成语往往形成于人们对不同时期(shíqī)产生的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的锤 炼,随着成语的流传,成语故事的中心人物也深深扎根于我们的记忆。请回 答下列各组成语故事产生的历史时期(shíqī)及其中心人物。
⑵故事向我们讲述了刻苦求学的楷模,在古代还有很多这样的楷模, 请举出两位以及和他们相关的成语。
答案(dá à n):⑴悬梁刺股。⑵匡衡:凿壁偷光; 车胤、孙康:囊萤蝇雪;祖逖:闻鸡起舞
第二十一页,共24页。
历史故事2:公元前206年,刘邦占领了秦都咸阳。为了严 明法纪,安定人心,刘邦宣布废除秦朝严刑酷法,施行新法令。 他制定三条(sān tiáo)法律:第一条,任意杀人者判死刑;第二 条,伤害别人的要办罪;第三条(sān tiáo),对抢劫偷盗的人也 要惩罚。 请回答: ⑴ 故事讲述的成语是什么?
成语历史知识(zhī shi)竞赛
7.春秋时期,一位军事(jūnshì)家认为如果对敌我 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就可以立于不败 之地。可是在战国时期却有一个空谈军事(jūnshì)理 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将领,使赵国在长平战役中惨 败。请指出这两位人物分别是谁,并说出与他们相关 的成语。

【部编版】初中语文曹刿论战上课用PPT1

【部编版】初中语文曹刿论战上课用PPT1

祭祀用的
为人
赐福
猪、牛、羊 丝织品 信服 虚报 保佑 实情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
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
也。”
庄公说:“用来祭祀的牛、羊、猪、玉器 和丝织品,(我)不敢虚报,一定对神说实 话。”(曹刿)回答说:“这点儿小诚信,不 能被神信任,神不会赐福的。”
祭祀用的
为人
赐福
猪牛羊 丝织品 信服 虚报 保佑 实情

《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背景
齐襄公在国内做了一些坏事,他的弟弟公子 小白和公子纠恐怕被连累,离开齐国避祸。公元 前685年齐国发生内乱,国君被杀,公子纠和公 子小白都抢着先赶回齐国,想做国君。鲁庄公派 兵护送公子纠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抢先赶回了齐 国,做了国君,就是齐桓公。齐桓公起兵攻鲁。 当时齐强鲁弱,鲁军大败,齐桓公胁迫鲁庄公杀 了公子纠。从此两国结下深仇大恨。鲁庄公十年 的春天,齐再次兴兵攻鲁,战于长勺。
全篇以曹刿的言行为主 组织记事材料,而记事的中 心又处落在曹刿的 “论” “谋” 上。
2、本文作者的观点与哪篇文章 的观点有相似之处?
取信于民=人和
人 教 部 编 版 九级下 册语文 《曹刿 论战》 课件 1
与“小大之狱”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是:
A、肉食者谋之
B B、忠之属也 C、公与之乘 D、公将鼓之
可,可以。 以,凭。
第二段 乘坐

击鼓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 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 矣。”
庄公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作战。 庄公打算击鼓进军。曹刿说:“不行。” 齐国军队敲了三次鼓。曹刿说:“可以 了。”
追赶 追击
大败 车辙

第20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课件)(共24张PPT)统编版(2024)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20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课件)(共24张PPT)统编版(2024)历史七年级上册
(1)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容; (2)北方经济的发展和江南地区的开发为文化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3)外来佛教的传入,使中华文化吸收了异域文化的成果; (4)继承了秦汉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加以改革创新; (5)广大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科学家们的刻苦钻研和实践的精神, 艺术家们的不懈追求。
C 字的演变特点是( )
A.端正劲美雄浑敦厚 B.刚柔兼备苍劲厚重 C.风格各异一脉相承 D.结构稳定方折俊丽
中考真题
5.飞天是我国石窟艺术中最富舞蹈美感的形象之一,以下飞
B 天形象的变化反映出( )
A.书画艺术成熟 C.江南经济开发
B.北方民族融合 D.南北政权对峙



三、灿烂的文化
1. 书法艺术:

东汉后 书法成为一门艺术

锺繇和胡昭兼采汉末众家书 之
曹魏 法之长,都擅长行、草、隶
书,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西晋
设置书博士,教学生学习锺、 胡书体。
东晋
王羲之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 个新高度。
北魏
被誉为:“书圣” 代表作: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集序》 书法特点:飘若浮云, 矫若惊龙。
②与其子合著数学名著《缀术》。
①测算的一年的时间,与现代测 天文 算的结果相比,相差不到50秒; 历法 ②创制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
历》,后来由朝廷正式颁行。
机械 制造出指南车、水碓(duì)磨、 制造 千里船等。
二、科学家祖冲之 【问题探究】中国古代科技主要分布在哪些领域?有何特点?
类别 数学 天文历法 地学 农学 水利 机械 兵器 化学 轻工
(1)总结了农、林、牧、副、 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十 分丰富; (2)主张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 规律,种植农作物要因地制宜, 不误农时; (3)提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 (4)还提出了多种经营和商品 生产等重要思想。

第20课《曹刿论战》课件(共44张PPT)

第20课《曹刿论战》课件(共44张PPT)

1.又何间焉( 参与) 2.肉食者鄙( 鄙陋,眼光) 短浅 3.神弗福( 赐福,)保佑 4.再而衰( 第二次) 5.牺牲玉帛( 祭祀用的牛、羊)、猪等 6.望其旗靡( 倒下) 7.小大之 狱( 狱讼,诉讼)案件 8.何以 战( 凭借) 9.公与之 乘( 指代曹)刿 10.夫 战,勇气也( 发语词)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 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fú)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 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 其辙乱,望其旗靡(mǐ),故逐之。”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忠之属也 4、夫战,勇气也 5、彼竭我盈 6、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概括了文章的中心内容
第一段:叙述战前曹刿求见鲁庄公,通过他和鲁庄公的对 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写战前准备) 第二段:叙述齐鲁长勺之战的经过。(写战争过程)
穷尽
所以
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
埋伏
士气正旺盛
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 靡,故逐之。”
推测,估计
倒下
译文: 已经战胜了,鲁庄公询问那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 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 气就穷尽了。他们的士气穷尽而我们的士气正盛,所以战胜了他们。(齐国是) 大国,难以揣测,怕有埋伏。我看到他们的车印混乱,远望到他们的军旗也倒 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鲁庄公认为战前需作几方面的准备呢?曹刿是如 何进行评价的?(用原文回答)
鲁庄公

21 曹刿论战(42张PPT)(精品课件在线)

21 曹刿论战(42张PPT)(精品课件在线)

• 原义是击鼓、敲鼓,动
词;引申为名词的鼓。
好文档乐分享
14
请你指出“轼”
好文档乐分享
预习与交流 15
整体感知
1.跳读课文,整理课文结构。
第一段,写鲁国战前的准备。可分两层:
第一层(从开始到“乃入见”)写曹刿跟乡人的对话,
说明曹刿“请见”的原因。
第二层(从“问:‘何以战?’”到段末)写曹刿跟
鲁庄公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齐人三鼓—— 一鼓作气
望其旗靡—— 所向披靡
彼竭我盈—— 恶贯满盈
小信未孚—— 不孚众望
好文档乐分享
20
第二课时 探究写法悟剪裁
好文档乐分享
21
预习与交流
补足下列句子的省略成分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肉食者谋之,(君)又何间焉? 乃入见。 • (曹刿)乃入(宫)见(庄公)。
好文档乐分享
22
预习与交流
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起士气。作,振作,
激起。
再而衰: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减了。再,第二次,其后
省略动词“鼓”,下文“三而竭”同此。而,相当于
“则”。
竭:尽。
彼竭我盈:他们的勇气已尽,我们的勇气正盛。彼,代
词,指齐军方面。盈,充沛,饱满。
难测:难以摸到真实情况。测,推测,估计。
伏:埋伏。
旗靡:旗帜倒了下去。 好文档乐分享
第二段,叙长勺之战的全过程。
第三段,写曹刿论述鲁国取胜的原因。可分两层:
第一层(从开始到“故克之”)以“夫战,勇气也”
为根据,提出要选择“彼竭我盈”的时机,以逸待劳发动
反攻,回答了为什么等待“齐人三鼓”而后“鼓”的问题。
第二层(从“夫大国”到段末)以“大国难测,惧有

2025届高考总复习一轮复习历史(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配套PPT课件 第2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

2025届高考总复习一轮复习历史(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配套PPT课件 第2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

②补教材——隋朝与秦朝相似之处 (1)都是结束分裂实现统一的朝代。 (2)都开创了新的政治经济制度并被后世沿用。 (3)都有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秦万里长城,隋大运河)。 (4)都因暴政被农民起义推翻,都是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
二、唐朝的繁荣与兴衰 1.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 2.前期统治 (1)贞观之治: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虚怀纳谏①。(重视官 修史书本身就是一种维护封建政治统治的需要。通过政治思想的统一,规 范修史准则,提高本朝威望,强化传统理论,借鉴历史) (2)武则天统治:改国号为周,当权期间,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3)开元盛世:政治上选贤任能,改革吏治;经济上发展生产;文化上大兴文治; 军事上改革 兵制 。
3练经典 素养强化提升
练•高考真题 命题点1 以“十王宅”为切入点考查唐代皇权的加强 1.(2022全国甲卷,25)西晋至唐初,皇子皇弟封王开府,坐镇地方,手握重权。 唐玄宗在京城专门修建一座大宅邸,集中安置诸王,由宦官管理,称为“十王 宅”,又仿此建“百孙院”。此后,唐朝沿用该制度。由此可知,唐后期对皇子 皇孙的安置( C ) A.削弱了藩镇势力 B.强化了分封体制 C.凸显了专制集权 D.动摇了宗法制度
2.唯物史观——辩证认识唐代藩镇的历史作用 (1)藩镇拥有辖区的军、政、财大权,是唐朝应对边患、调整军事战略的产 物。 ①藩镇节度使掌握地方兵权,是唐政府对游牧民族实行军事防御的需要。 ②藩镇节度使掌握地方财政大权,是唐政府缓解财政压力,解决边防驻军后 勤供应的需要。 ③藩镇节度使拥有辖区数州的行政权,是更有效地执行军事防御任务的需 要。 (2)藩镇割据和战争,促进了均田制的崩溃,并促进了封建社会固有等级制 度的变化,从而促进了社会进步。 (3)藩镇的消极作用也很明显。藩镇割据削弱了中央权力;破坏了社会经济, 妨碍了生产的发展;加剧了人民的痛苦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石必倒掷坎穴中 21、如是再啮 22、转转不已 23、遂反溯流逆上矣 24、固颠 25、如其言 26、然则天下之事 27、但知其一 28、可据理臆断欤
2021
文言词语归类整理
1、通假字 2、古今异义词 一、实词 3、一词多义 4、词类活用 5、其他重点词 二、文言虚词
2021
一、通假字: 1、不亦颠乎
1、省略句 A.果得于数里外
2、倒装句 A.求石兽于水中
【省略宾语,“果得 (之)于数里外】
(介词结构后置)
2021
理解课文内容
1、课文中描述了几种寻找石兽的方法?
2、说说寺僧、讲学家、老河兵各自寻找石兽的 道理和方法,分析他们这样认识的原因及文中 表现出的人物性格特征。
3、老河兵的判断为什么是正确的?
25. 河中石兽
纪昀
纪昀,字 , 代
著名学者,任
总纂官,
著有
等。
《阅微草堂笔记》以记述 为主,是以 形
式写成的 小说。
复习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并背诵默写。 2、准确解释重点词语的含义,积累 文言词语。 3、掌握翻译句子的有效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
2021
目标一:正确朗读课文,并背诵默写。
3、掌握通假字;4、词类活用现象;5、多音字、多义字 的现象。
例如:
1、与儿女讲论文义。(义: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
——古今词义的差别
2、不亦说乎。 (义:通“悦”,愉快)——通假字
3、其家甚智其子。(义:认为……聪明)——形容词的
意动用法
2021
实战演练:解释词语
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
2、山门圮于河
(他常年在河边劳动,了解水、沙、石等自然事 物特性,把理论知识和多年经验结合起来分析)
4、作者由此得出了什么结论?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 可据理臆断欤!)
2021
总结四种寻找石兽的方法
寻找经 人物 寻找的地点 结果

第一种 僧 原地水中 不可得
第二种 僧 顺流而下 无迹
第三种 讲学家 原地沙下 失败
1、朗读下列句子,注意划分停顿。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
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 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 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 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 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 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 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2021
文言虚词“之”
1、闻之笑曰
代词,代顺流而下寻
找石兽这件事。
2、沿河求之
代词,代石兽。
3、一老河兵闻之 代词,代讲学家的话。

4、当求之于上流 5、其反激之力
代词,代石头。 的
6、至石之半

7、求之下流
代词,代石兽
求之地中 8、然则天下之事 的
2021
目标三:文言文翻译:
这里的翻译是指直译,要做到“信和达”。所 谓“信”即忠实于原文,所谓“达”即语句通顺。 翻译时要紧扣原文,按原文的结构、句式、词语 进行直译。译文既要符合原文的句意,又要连贯 通畅,要落实到字、词。
通“癫”,疯狂
2021
二、古今异义
例句


一寺临河干

不潮湿
阅十余岁
经历,过了/年 看/年纪
尔辈不能究物理 事物的道理、一门学科
规律
是非木杮

表判断的动词
转转不已
停止
已经
2021
三、一词多义:
1、为 A.以为顺流下矣 同“以”连用,认为 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表被动,被 C.众服为确论 是,认为是 D.啮沙为坎穴 成为 E.可以为师矣 做,当 F. 为人谋而不忠乎 替 2、如 A.如是再啮 像 B.如其言 依照
2021
2、文言文的默写: 要想答得准确无
误必须注意两点:首先是流畅地背诵;其 次是不写错别字。
如:1、“虽有嘉肴,弗食”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提示:熟练的背诵是很必要的, 但一定要落实到书写上。
实战演练:——默写
1、《河中石兽》一文中作者提出的观点是
(请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 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例如:人不知/而不愠,不亦 / 君子乎?
译为:人家不了解/我却不生气,不也是 / 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021
实战演练:——翻译句子
[1]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2]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 水中,竟不可得 [3]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4]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 暴涨携之去? [5]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 渐沉渐深耳。 [6]沿河求之,不亦癫乎?”众服为确论。
3、二石兽并沉焉
4、阅十余岁
5、求二石兽于水中
6、竟不可得
7、以为顺流下矣
8、棹数小舟
9、曳铁钯
2021
10、一讲学家设帐寺中 11、尔辈不能究物理 12、是非木杮 13、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14、乃石性坚重 15、湮于沙上 16、不亦颠乎 17、凡河中失石 18、盖石性坚重 19、必于石下迎水202处1 啮沙为坎穴
[7]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8]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 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 穴。 [9]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 中。 [10]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 遂反溯流逆上矣。 [11]求之下流,固癫; [13]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 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特殊句式:
第四种
老河兵 求之于上流
果得于 数里外
第一种 没考虑流水、石兽、泥沙的关系
第二种 只考虑了流水,没考虑石兽、泥沙
第三种 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 略了流水
第四种 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 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2、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

3、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4、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5、 其反激之力,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6、阅十余岁, 僧募金重修 7、 山门圮于河 ,二石兽并沉焉。
2021
目标二:解释文言词语。复习时必须
注意以下几点:
1、切不可望字生义;2、区别古今词义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