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油田地层油层
大庆油田地层油层

第四系含淡水,所以电阻基 值比较高,底部为一砂砾层, 电阻呈高峰状,常伴用第二比 例曲线。第四系沉积前虽有剥 蚀现象,与下部地层是一个不 整合接触,但构造形态已经形 成,所以厚度不受构造影响, 一般为40-60米。
底界定在由上而下最高的电 阻尖峰处,对应的自然电位曲 线负异常较大。
2.明水组
1)明二段
讨论内容:
一.大庆长垣基本概况 二.油田构造特征 三.地层、油层划分 四.地层、油层分层基本步骤 五.分层标志描述 六.小结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 样的复杂问题。其中对地层和油层的认识, 既是复杂也是最关键的环节。
对具有多层、碎屑岩沉积油层的研究, 一般要从油层对比入手,以科学的方式来 描述地层和油层的各种形态特征,正确理 解地层和油层的变化趋势。
明二底界定在由上而下第 二个正旋回结束时出现的第一 个电阻高峰上,且与自然电位 的较大负异常相对应。
2)明一段
岩性由灰绿色块状泥岩、泥 页岩、粉砂岩、砂岩、砂砾岩 组成两个正旋回。黑色泥页中 含有零星介形虫,灰绿色泥岩 当中含小型螺蚌化石,受剥蚀 影响,构造中部厚度为零,东 西两翼厚度在0-120米左右。
电阻曲线起伏较小, 自然电位平直。
底界定在萨零组上砂岩 结束处的最低点。
②萨零组
萨零组共分8个小层,厚 度在30~40米之间。上砂岩 3个小层,下砂岩5个小层。
灰白色粉砂岩、细砂岩、 泥岩、泥岩间互沉积的含油 砂岩,生物化石丰富,有大量的介形虫、叶肢介,层理
发育。
上部曲线呈锯齿状,下部 曲线起伏较大,萨零组下砂岩 似火焰状高峰,自然电位曲线 有负异常。
峰可作为局部对比的标志。
底界定在由上而下最后一 个正旋回,钙质形成的电阻 高尖下,泥岩低值处,对应 在自然电位曲线上是一明显 基值,基值上下有负异常出
中国各油田(盆地)产油层位基本情况

下白垩统: 青山口组 嫩江组 泥页岩
构造油气藏为主(以 背斜为主,断层、裂 缝次之) 碎屑岩 构造油气藏为主(断 块-背斜, 断块-逆牵引 背斜为主)碎屑岩 构造油气藏为主(背 斜油气藏为主) 碎屑岩 地层岩性油气藏 碎屑岩
下白垩统: 青山口组 姚家组 嫩江组 泉头组 下第三系沙河 街组碎屑岩, 前第三系变质 岩和碳酸岩 下第三系 孔店组 沙河街组 碎屑岩和火山 岩
中国各油田(盆地)基本情况一览表(表六)
油田(盆地)名称 盆地类型 充填地层及厚度(m) 新生界 中生界 第四系 第三系 白垩系 侏罗系 三叠系 古生界 二叠系 石炭系 泥盆系 志留系 奥陶系 寒武系 元古界 江苏油田(苏北盆地) 板内断陷 坳陷盆地 新生界 中生界 古生界 滇黔桂油田 新生界 中生界 第四系 第三系 白垩系 侏罗系 三叠系 古生界 二叠系 石炭系 泥盆系 志留系 奥陶系 寒武系 元古界 震旦系 0-1000 0-4700 180-3900 1100-8100 140-11600 170-3000 0-5100 0-8900 200-3300 50-1960 500-3000 150-6200 震旦系 第四系 第三系 白垩系 1150-6630 170-520 80 7450 1660 642-5234 21.9-1025.9 100-300 0.4-95.7 20-2500 271.6-1549 110-550 458.5-2780 820-2974.8 主要烃源岩及岩性 下第三系 潜江组 泥岩 二叠系 栖霞组 茅口组 泥岩 三叠系 飞仙关组 泥岩 志留系 泥岩 下第三系 阜宁组 戴南组 泥岩 上震旦统 中上寒武统 下二叠统 碳酸岩为主 下三叠 嘉陵江组 第三系 那读组 白岗组 碎屑岩和灰岩 主要油藏类型及岩性 构造油气藏 岩性油气藏 地层超覆油气藏 裂隙油气藏 碎屑岩为主 主要勘探层位 下第三系 潜江组 三叠系 飞仙关组 嘉陵江组 上石炭统 勘探面临问题 资源潜力 备注 江汉油田 (江汉盆地) 板内断陷 坳陷盆地 构造复断陷 —坳陷盆 地
大庆油田-水平井挖潜厚油层顶部剩余油

大庆油田利用水平井挖潜高含水后期厚油层顶部剩余油的开发技术研究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一采油厂二零零五年七月大庆油田利用水平井挖潜高含水后期厚油层顶部剩余油的开发技术研究赵敏娇(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一采油厂)摘要:针对大庆油田厚油层沉积特点和高含水后期剩余油分布特点,进行水平井开采技术研究,初步形成适合曲流河沉积油层的地质研究、剩余油研究、水平井地质设计、井身轨迹设计、完井设计等开发技术,南一区甲块南1-2-平25水平井钻井实施情况、投产效果较好,该井设计630m 的水平井段钻遇砂岩比例100%,含油砂岩比例达到76.3%,整个水平井段位于目的层的中、上部位;投产初期含水仅10.6%,生产6个月时间,核实累积产油16279t,达到了挖潜厚油层顶部剩余油的开发效果。
主题词:曲流河侧积夹层剩余油水平轨迹水淹层解释引言:大庆油田萨葡油层经过四十多年的注水开发,各类油层均得到有效动用,目前二、三类油层水洗程度已达46.8%以上,驱油效率达到42%以上;一类油层水洗程度达到88.0%,驱油效率达到63%,一类油层实施聚合物驱后,仍然有40%左右的剩余地质储量。
为寻找厚油层顶部剩余油挖潜新技术,开展了水平井开发技术研究。
1对储层微型构造进行研究和建立目的层三维地质模型,为水平井研究提供足够的地质依据。
1.1储层微构造研究对储层微型构造研究采用了两种方法:一是在原井网条件下应用三角网格内插法确定目的层的顶面海拔深度等值图(图1-1);二是应用Petrel软件在相控条件下进行三维地质建模,对储层构造进行描述,采用精度较高的最小曲率法建立模型(图1-2),实际钻井结果证实,该模型预测油层顶面海拔深度在着陆点处仅差0.4m,预测精度达到95.4%。
图1-1葡Ⅰ21顶面海拔深度图1-2 最小曲率法1.2储层内部建筑结构研究曲流河特有的沉积方式(侧向加积),造成了曲流河特有的内部建筑结构(图1-3):内部结构单元界面(夹层)为一系列与地层呈一定倾斜角度的超短期基准面,该基准面单井钻遇率低、可比性差,结构最为复杂。
大庆油田

大庆油田大庆油田是20世纪60~80年代中国最大的油区,位于松辽平原中央部分,滨洲铁路横贯油田中部。
其中大庆油田为大型背斜构造油藏,自北而南有喇嘛甸、萨尔图、杏树岗等高点。
油层为中生代陆相白垩纪砂岩,深度900米~1200米,中等渗透率。
原油为石蜡基,具有含蜡量高(20%~30%),凝固点高(25℃~30℃),粘度高(地面粘度35),含硫低(在0.1%以下)的特点。
原油比重0.83~0.86。
1959年,在高台子油田钻出第一口油井,1960年3月,大庆油田投入开发建设。
1976年以来,年产原油一直在5000万吨以上,1983年产油5235万吨。
大庆油区的发现和开发,证实了陆相地层能够生油并能形成大油田,从而丰富和发展了石油地质学理论,改变了中国石油工业落后面貌,对中国工业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大庆油田我国目前最大的油田,于1960年投入开发建设,由萨尔图、杏树岗、喇嘛甸、朝阳沟等48个规模不等的油气田组成,面积约6000平方公里。
勘探范围主要包括东北和西北两大探区,共计14个盆地,登记探矿权面积23万平方公里。
油田自1960年投入开发建设,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6.7亿吨,累计生产原油18.21亿吨,占同期全国陆上石油总产量的47%;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548.2亿立方米,上缴各种资金并承担原油价差1万多亿元,特别是实现年产原油5000万吨连续27年高产稳产,创造了世界油田开发史上的奇迹。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是以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为主营业务的国有控股特大型企业。
1999年底,大庆油田重组改制、分开分立。
2000年1月1日,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注册成立,并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在美国和香港上市。
注册资本475亿元,现资产总额1089亿元,员工总数90427人。
公司成立六年来,累计生产原油2.94亿吨,天然气130亿立方米,年均油气当量保持在5000万吨以上;实现销售收入5840亿元,利税总额4795亿元,连年荣登中国纳税百强企业榜首。
一二三类油层

油藏的分类是以成藏的环境和成藏的物性条件等来划分的。
在一个油藏之内才能划分“一类油层、二类油层、三类油层”。
大庆油田从北向南发育有喇嘛甸油田、萨尔图油田、杏树岗油田、高台子油田、葡萄花油田、太平屯油田、敖包油田等。
每个油田沉积环境(包括岩石在沉积和成岩过程中所处的自然地理条件、气候状况、生物发育情况、沉积介质的物理化学条件等)是不一样的,因而储集层性质也是不一样的,从上到下钻遇有萨尔图油层、葡萄花油层、高台子油层、扶余油层和杨大城子油层,其中萨尔图、葡萄花油层多以河流相沉积为主,高台子油层以三角洲水下沉积为主。
在一个油田之内由于沉积环境不同,各油层之间差异较大,一般分为“一类油层、二类油层、三类油层”。
但各油田的划分标准因成藏环境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下面以喇嘛甸油田为例说明一下“一类油层、二类油层、三类油层”的划分原则:1、一类油层大面积稳定分布的葡Ⅰ1-2油层,属泛滥平原相辫状河沉积体,这个层岩石颗粒较粗,中砂含量在50%以上,粒度中值0.13-0.21mm,孔隙中值在0.1mm左右,有效渗透率在400-500 mD,空气渗透率为1300-1700mD,大于2米的有效厚度层钻遇率为90%以上,我们称它为一类油层。
2、二类油层大面积分布的中低渗透层,萨Ⅱ1-2、萨Ⅲ1-3、萨Ⅲ4-7,属大型河流三角洲分流沉积体,砂体分布以长条状、枝状型为主,这样的层岩石颗粒较Ⅰ1-2细,中砂含量10-20%,粒度中值0.09-0.16mm,孔隙中值0.16mm,有效渗透率在200-300mD,空气渗透率为500-900mD,大于2米的有效厚度层钻遇率为60%以上,我们称它为二类油层。
3、三类油层榨长条状的零星分布的油层(除上述四个油层以外的其它萨、葡、高油层),有效渗透率一般小于200mD,空气渗透率小于500 mD,岩石颗粒更细,中砂含量小于10%,粒度中值0.07-0.13mm,岩石孔隙中值小于0.06mm,这类油层均为小型河流-三角洲沉积体和三角洲水下沉积体,俗称三类油层。
大庆油田地层油层

断距大小。
7)由于各油田区块构造位置的不同, 厚度变化也不一样,撑握厚度变化有
利确定出层面分界线。
.
19
3、任务
1)收集新完钻井的资料(电测图)。 2)对新完钻井的油层组、地层组、砂 岩组以及小层界线要及时进行划分。 3)交出成果(分层数据表)。 4)确定出新完钻井的目的层是否有断 失,做到发现间题及时汇报。
.
4
一.大庆长垣基本概况
整个大庆长垣为一轴向北东20度的 二级构造带,南北长140公里,短轴方向
南宽北窄,北部的宽度6~12公里,南部
的宽度为12~30公里。
大庆油田位于松辽盆地中央拗陷区,
自北向南、由西向东为:喇嘛甸、萨尔
图、杏树岗、高台子、太平屯、葡萄花、
傲包塔、宋芳屯、头台、齐家、龙虎泡、
龙南、杏西、模范屯、升平、榆树林,
.
10
第 四 系:“Q”;
明 水 组:明二段“m2”、明一段“m1”; 四方台组:“S”;
嫩 江 组:嫩五段“n5”、嫩四段“n4”、 嫩三段“n3”、嫩二段“n2”、 嫩一段“n1”;
姚 家 组:姚二+三段“Y2+3”、姚一段 “Y1”; 青山口组:青二+三段“Q2+3”、青一段 “Q1”; 泉 头 组:泉四段“q4”、泉三段 “q3”、
朝阳沟等油田。
.
5
.
6
二.油田构造特征
大庆长垣北部喇、萨、杏油田是背斜构造 油气藏,背斜形态呈“S”形。喇嘛甸油田向 西北方向偏,到了萨尔图油田向东偏,再到了 杏树岗油田向西南方向偏,所以形成了“S” 形。背斜构造有很多不整合接触,从第四系至 下白垩系底共有四个明显的不整合接触面,其 中在萨尔图中部没有钻到第三系和白垩系底这 两个不整合面,我们常见的是第四系和四方台
大庆油田油气藏形成的地质背景分析

学号:**********哈尔滨师范大学学士学位论文题目大庆油田油气藏形成的地质背景分析学生孟健指导教师何葵教授年级 2007级专业资源勘察工程系别资源环境和城乡规划管理系学院地理科学学院说明本表需在指导教师和有关领导审查批准的情况下,要求学生认真填写。
说明课题的来源(自拟题目或指导教师承担的科研任务)、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课题在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若课题因故变动时,应向指导教师提出申请,提交题目变动论证报告。
学士学位论文题目大庆油田油气藏形成的地质背景分析学生孟健指导教师何葵教授年级2007级专业资源勘察工程系别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系学院地理科学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3月大庆油田油气藏形成的地质背景分析孟健摘要:通过对该地区的地质发展史的了解,为更好的理解地质地质构造对油气的聚集、分布规律的影响,从而得到在不同地质构造条件下油气产生。
研究该地区地质构造发展史,在构造发育过程中的,其控制了烃源岩及储层裂缝等成藏要素的发育程度,从而影响油气运聚和油水分布规律。
通过该油气资源的腹部状况,提出该地区的主导构造类型并对与其相识的构造类型判断其油气存储情况。
关键词:构造成因;油气形成;理论研究;大庆一、区域地质概况(一)在地质构造上,大庆位于松辽盆地的中央拗陷区。
盆地周围被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张广才岭、老爷岭、千山、努鲁儿虎山环抱。
约在中生代的侏罗纪后期,形成了松嫩大湖。
在中生代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湖水中和湖的周围繁衍了大量生物、介形虫和鱼类。
这些中生代生物的繁衍和死亡,积累了大量的生油物质。
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新生代的第四纪,松嫩大湖因地势抬升和松花江、嫩江两大水系带来大量泥沙的淤积而消失。
盆地内的地史沉积物厚达 6 000米,地表的现代沉积物1 400米。
大量有机物质在这样厚的沉积层下,由于高温、高压和封闭缺氧等条件生成了丰富的石油。
经过以后的大地构造运动,发生褶皱和断裂,又逐渐形成了石油聚储的条件。
中国各油田(盆地)产油层位基本情况

0-417 107-8158.5 0-1621.5
下第三系沙河街组 泥岩
构造油气藏为主(断 块-背斜,断块-逆牵引 背斜为主)碎屑岩
下第三系沙河 街组碎屑岩, 前第三系变质 岩和碳酸岩
中深层勘探及 滩海地带勘探 难度大,稠油 藏开采难度大
极大
大港油田(渤海湾盆 板内多旋 新生界 第四系 200-400
下第三系孔店组 构造油气藏为主(背 下第三系
复杂断块稠油 大
地黄骅坳陷为主)
回断陷— 坳陷盆地 中生界
第三系 白垩系 侏罗系 二叠系
4000-12500 0->300 0-1061 1465
沙河街组泥页岩
斜油气藏为主) 碎屑岩 地层岩性油气藏 碎屑岩
孔店组 沙河街组 碎屑岩和火山 岩
藏开采难,深 层勘探与钻探 难。
古生界
元古界
泥盆系 志留系 奥陶系 寒武系 震旦系 第四系 第三系 白垩系
第四系 第三系 白垩系 侏罗系 三叠系 二叠系 石炭系 泥盆系 志留系 奥陶系 寒武系 震旦系
20-2500 271.6-1549 110-550 458.5-2780 820-2974.8
1150-6630 170-520
0-1000 0-4700 180-3900 1100-8100 140-11600 170-3000 0-5100 0-8900 200-3300 50-1960 500-3000 150-6200
下第三系 核桃园组 湖相泥岩泥质白岩
构造油气藏(鼻状、 下第三系
背斜、断层)
核桃园组
水下扇砂体
详探老区 增加新区 加强高分辨率 和深层的攻 关。
极大
以两带为重点 (西部斜坡带 中央构造带南 部,加强兰聊 断裂带勘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油田构造特征
大庆长垣北部喇、萨、杏油田是背斜构造 油气藏,背斜形态呈“S”形。喇嘛甸油田向 西北方向偏,到了萨尔图油田向东偏,再到了 杏树岗油田向西南方向偏,所以形成了“S” 形。背斜构造有很多不整合接触,从第四系至 下白垩系底共有四个明显的不整合接触面,其 中在萨尔图中部没有钻到第三系和白垩系底这 两个不整合面,我们常见的是第四系和四方台 这两个不整合接触面。
五.分层标志描述
分层标志主要是以萨尔图油 田中部为例,进行单层描述。
1. 第四系
分布广,不成岩,无化石, 主要由黄色和灰色粘土以及黄灰 色砂层、砂砾层组成,表层有黑 色腐植土。
第四系含淡水,所以电阻 基值比较高,底部为一砂砾层, 电阻呈高峰状,常伴用第二比 例曲线。第四系沉积前虽有剥 蚀现象,与下部地层是一个不 整合接触,但构造形态已经形 成,所以厚度不受构造影响, 一般为40-60米。 底界定在由上而下最高的 电阻尖峰处,对应的自然电位 曲线负异常较大。
曲线形态下部电阻呈中高 值,由钙质砂岩形成的中高电 阻曲线呈尖刀形,所夹黑色泥 岩形成的电阻低值在小范围内 稳定。中上部出现较高电阻曲 线,纵观全段可划为五个正旋 回,底部曲线变化较大,但常 有低值出现,明显的低值和尖 刀状高峰可作为局部对比的标 志。
底界定在由上而下最后 一个正旋回,钙质形成的电 阻高尖下,泥岩低值处,对 应在自然电位曲线上是一明 显基值,基值上下有负异常 出现。
大庆油田的油层对比工作是在总结 大层段对比方法的基础上,延伸到研究 单油层的一种可行手段。根据油田中部 含油组合中,萨、葡、高油层地质条件 的反复研究与实践,现已总结出一整套 适合大庆油田“旋回对比、分级控制” 的通用油层对比方法。 下面根据钻井地质工作的特点,归 纳了地、油层分层的方法,仅供大家参 考并提出宝贵意见。
电阻曲线起伏较小, 自然电位平直。 底界定在萨零组上砂 岩结束处的最低点。
②萨零组
萨零组共分8个小层, 厚度在30~40米之间。上砂 岩3个小层,下砂岩5个小层。 灰白色粉砂岩、细砂岩、 泥岩、泥岩间互沉积的含油 砂岩,生物化石丰富,有大 量的介形虫、叶肢介,层理 发育。
3)嫩二段
底部为黑色油页岩,中部出 现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和粉 砂岩,颜色以黑色、灰色为主。 上部为灰绿色粉砂质泥岩,微细 层理发育,富含炭屑、叶肢介、 介形虫、少有鱼类、有大量厚壳 螺蚌化石,厚度在200~240米左 右。
电阻曲线在上部有明显的起伏, 俗称“箱状陡坎”,自然电位曲 线上部有 30 ~ 40 米小的负异常 (就是人们常说的嫩二段上砂岩 是划分浅气层构造深度标准)。 中部大段电阻曲线和自然电位曲 线平直,长垣上分布非常稳定。 底部是油页岩反映的一组电阻尖 峰,一般由七个高电阻组成,沉 积稳定,特征明显,分布范围广, 是全长垣地层对比标准层,从嫩 二底到顶可认为是一个反旋回。
背斜: 背斜就是核部由老的岩层组成,新岩层对 称重复出现在老岩层的两侧,横剖面上的形态 是向上弯曲。 不整合接触: 上下岩层有明显的沉积间断,地层有缺失, 新老岩层的产状是不平行,其表现为上下两套 岩层被一个侵蚀面所隔开,这个侵蚀面称为不 整合面。 断层: 断层是指岩石在地壳运动的影响下,发生 了破裂,并沿破碎面有显著位移的构造现象。
3.四方台组
岩性为一套棕红色、杂色 泥岩、夹薄层砂岩、砂砾岩, 岩性粗糙、化石少,但稳定矿 物含量高,主要是红色玉髓, 正旋回性明显,因为受剥蚀影 响,构造中部厚度为零,东西 两翼厚度在0~80米左右。
曲线形态反映为一正旋回, 电阻曲线不稳定,多呈锯齿状, 常有两个以上电阻高峰组成一 组,高峰间有低值回反,相对 应的自然电位曲线由两三组负 异常组成。 底界最不易掌握,需要多 参考几口邻井,一般定在电阻 高峰或较高峰处,且与自然电 位负异常较大处相对应。
下部含油组合是由泉四段和泉三段地层组成。 油层是扶榆和杨大城子。泉四段地层就是扶一 组油层,泉三段地层包括扶二组、扶三组、杨 一组、杨二组、杨三组、杨四组油层,泉三段 底就是杨四组的底。 ①扶榆油层是由扶一组“F1”、扶二组 “F2”、扶三组“F3”组成。 ②杨大城子油层是由杨一组“Y1”、杨二 组“Y2”、杨三组“Y3”、杨四组“Y4”组成。
2)明一段
岩性由灰绿色块状泥岩、 泥页岩、粉砂岩、砂岩、砂砾 岩组成两个正旋回。黑色泥页 中含有零星介形虫,灰绿色泥 岩当中含小型螺蚌化石,受剥 蚀影响,构造中部厚度为零, 东西两翼厚度在0-120米左右。
明一段完整的出露时,曲 线为两个明显的正旋回,两个 正旋回的电阻曲线均有一平直 段,平直段下部有一明显低值 洼当,一般上部旋回电阻曲线 值高,有第二比例曲线,下部 旋回电阻曲线值略低, 明一底界定在由上而下第 二个正旋回的电阻曲线高峰上, 且与自然电位曲线较大负异常 相对应。
三.地层、油层划分
1.地层
大庆长垣北部(喇、萨、杏)三个油田, 目前所钻遇地层为第四系、第三系、上白垩系、 下白垩系。上白垩系包括:明水组、四方台组, 下白垩系包括:嫩江组、姚家组、青山口组、 泉头组。第三系地层只有在构造翼部见到,而 萨尔图油田除个别探资井钻达泉头组地层外, 大部分生产井、资料井最深也只钻达青山口组 的中下部。因此,在大庆长垣北部的第三系和 泉头组地层暂不进行划分。下面以萨尔图油田 的地层顺序为例:
讨论内容:
一.大庆长垣基本概况 二.油田构造特征 三.地层、油层划分 四.地层、油层分层基本步骤 五.分层标志描述 六.小结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 各样的复杂问题。其中对地层和油层的认 识,既是复杂也是最关键的环节。 对具有多层、碎屑岩沉积油层的研究, 一般要从油层对比入手,以科学的方式来 描述地层和油层的各种形态特征,正确理 解地层和油层的变化趋势。
四.地、油层分层基本步骤
1.原则
1)根据新钻井在井位图上的位臵,选 择该井周围相邻的已完钻井电测图。 2)选择的对比井在对比井段上不能有 断层。 3)如果待钻井有断层时,所选择的对 比图,要在断层上下盘各选一口井。
2.方法
1)采用“旋回对比,分级控制”的 对比方法。即:标准层控制大段,砂岩 组划分小段,按砂岩组内岩石组成规律 对比小层。 2)在图上以箭头或横线表示油层组界 线,标注符号的位臵均在微电极曲线左 侧一厘米处。 3)钻遇断层的井,首先要找到层组界 线,以比较明显的标志层控制大段。
一.大庆长垣基本概况
整个大庆长垣为一轴向北东20度的 二级构造带,南北长140公里,短轴方向 南宽北窄,北部的宽度6~12公里,南部 的宽度为12~30公里。 大庆油田位于松辽盆地中央拗陷区, 自北向南、由西向东为:喇嘛甸、萨尔 图、杏树岗、高台子、太平屯、葡萄花、 傲包塔、宋芳屯、头台、齐家、龙虎泡、 龙南、杏西、模范屯、升平、榆树林, 朝阳沟等油田。
4.嫩江组
1)嫩四段
松辽盆地嫩江组地层划分 为五段,大庆长垣北部划分为 四段。因为嫩江组后期沉积时 遭受剥蚀,嫩五段地层缺失, 嫩四段在长垣上厚度变化较大, 构造中部厚度较薄,两翼厚度 较大,厚度在260-500米之间。
上部为杂色泥岩夹灰色、灰绿色 泥质岩和一些不稳定的砂岩互层,除 偶尔有一些介形虫化石外,一般不含 化石。 下部为一套灰绿色泥岩和砂岩互 层,底部夹黑色泥岩和钙质砂岩薄层, 含叶肢介、介形虫、植物碎屑和大型 软体动物化石。
3、任务
1)收集新完钻井的资料(电测图)。 2)对新完钻井的油层组、地层组、砂 岩组以及小层界线要及时进行划分。 3)交出成果(分层数据表)。 4)确定出新完钻井的目的层是否有断 失,做到发现间题及时汇报。
4、注意问题
1)对比井一定要选在同一个走向上 而且是最近的邻井。 2)要特别注意设计和实际分层误差 比较大的井以及设计有断层的井。 3)根据层组厚度变化,判断是否有 断层或断失目的层。
青二+三段地层包括:葡二组、高一组、 高二组、高三组、高四组油层,青二+三段底 就是高四组底界。 中部含油组合的油层就是萨尔图、葡萄 花、高台子。 ①萨尔图油层是由萨零组“S0”、萨一组 “S1”、萨二组“ S2”、萨三组“S3”、萨 葡夹层“SP”组成。萨零组有8个小层,萨一 组有4个小层,萨二组有16个小层,萨三组有 7个小层,萨葡夹层有3个小层。在五个油层 组中,共计38个小层,地层沉积厚度160米左 右。
②葡萄花油层是由葡一组“P1”和葡二 组“P2”组成。葡一组有7个小层,葡二组有 10个小层,在两个油层组中,共计17个小层, 地层沉积厚度70米左右。
③高台子油层是由高一组“G1”、高二 组“G2”、高三组“G3”、高四组“G4”组 成。高一组有20个小层,高二组有34个小层, 高三组有23个小层,高四组有18个小层,共 计95个小层,地层沉积厚度350米左右。
2.油层
大庆长垣北部的短轴背斜构造是中~新 生代内陆湖盆沉积的碎屑岩,以白垩系为主, 盆地的含油层系均属下白垩系。整体构造中 有三个大的含油组合,分别是上、中、下部 含油组合。中部含油组合自上而下包括:萨 尔图、葡萄花、高台子油层,这三个油层是 大庆长垣的主要储油层,也是萨中地区主要 油层。
上部含油组合是由嫩四段和嫩三段地层组 成,油层是黑地庙.嫩四段地层就是黑一组油 层“H1”、嫩三段地层就是黑二组油层 “H2”。 中部含油组合是由嫩一段、姚二+三段、姚 一段、青二+三段地层组成。 嫩一段地层包括:萨零组和萨一组油层, 嫩一底就是萨二组顶界。 姚二+三段地层包括:萨二组和萨三组油 层,姚二+三段底就是萨三组底界。 姚一段地层包括:萨葡夹层和葡一组油层, 姚一段底就是葡一组底界。
2)嫩三段
由一套灰色的粉砂岩、 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 岩组成的三个反旋回,化石丰 富,含有大量的介形虫、叶肢 介、螺蚌化石,植物碎片等, 厚度在全长垣出露,一般在 90~110米左右。
嫩三段地层从电阻曲线和 自然电位曲线上都明显地反映 出三个反旋回,曲线底部呈 反S形,中部呈 梳状,顶部 为 鲸鱼吐水状,也称龟背 状。 底界定在由上至下第三个 反旋回结束时出现的电阻低值 处,也就是电阻曲线底部成反S 形的末端,对应在自然电位曲 线上是嫩二段上砂岩结束处最 低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