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常规指标检测方法样本
水质的理化检验常规指标

48
第五节 电导率和溶解性总固体
一、电导率
电导率与阴离子和阳离子的总和以及溶 解性固体的量有密切关系。可以检验天 然水中可溶性矿物质的总浓度,以此来 反映水受矿物质污染的程度。测定电导 还可以检测蒸馏水和去离子水的纯度。
49
几种典型水样的电导率
4
测量时,将其沉入预定深度水层(最深可 达5000m)。提出水面后立即读数,并根据 主、辅温度表的读数,用海洋常数表进行 校正。
5
第二节 臭和味
水臭由有机物腐败引起的情况最普遍, 而土臭、霉臭、和泥臭也可嗅到。也有硫 化氢等无机物引起的臭。人对臭味的感觉 非常灵敏,例如:硫醇在0.002~1g/L的 微量浓度,人也能察觉,有时人能察觉的 臭味,很难用化学方法鉴定其成分。
强度 无 微弱
弱 明显 强 很强
说明
无任何气味 一般人难以察觉,嗅、味觉灵敏者可以察
觉 一般人刚能察觉 已能明显察觉 有显著的嗅味 有强烈的恶嗅或异味
必要时可用无嗅水作对照 14
无臭水
无臭水的制备,自来水通过装有 活性炭的无臭水发生器而得。
15
(2)嗅(味)阈法(稀释倍数法)
用无臭水稀释水样,至分析人员刚 刚嗅到气味时的浓度,称为嗅阈浓度。 水样稀释到嗅阈浓度时的稀释倍数,称 为臭阈值。
10
自来水中臭和味
水源:氯代酚是一类重要的工业有机化合 物,在水环境中普遍存在。即使在低于1µg/L的 情况下,氯代酚也能对水质的味道产生不利的 影响;
用氯消毒的饮用水中,氯代酚的浓度只需 1µg/L则其对水味的影响可提高10~20倍。
11
1) 样品采集
水样应采集在具塞玻璃瓶中,并尽 快分析,最好在6小时内完成,不要用塑 料容器盛水样。
水质常规指标检测方法

水质常规指标检测方法水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而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安全。
因此,为了监测和评估水质的好坏,人们常常使用一些常规指标来进行水质检测。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水质常规指标检测方法。
1.化学需氧量(COD)和生化需氧量(BOD)化学需氧量(COD)和生化需氧量(BOD)是反映水中存在的有机物总量的重要指标。
COD反映了水中存在的容易氧化的有机物的总量,而BOD则是指水中有机物在水中细菌分解的需氧量。
COD和BOD的测定方法可以采用标准溶液滴定法、光度法、电化学法等。
2.总悬浮物(TSS)总悬浮物(TSS)是指水中悬浮在其中的固体物质的总量,如泥沙、粒子等。
常用的检测方法有称重法、玻璃纤维过滤法、离心法等。
3.总溶解固体(TDS)总溶解固体(TDS)是指水中的所有溶解物质的总量,包括无机盐类、有机物、微量元素等。
常用的检测方法有蒸发法、电导率法等。
4.氨氮(NH3-N)和氮氟化物(NO3-N)氨氮(NH3-N)和氮氟化物(NO3-N)是水体中的重要氮源。
氨氮通常来自于有机废物的分解,而氮氟化物则主要来自化学肥料的使用。
常用的检测方法有分光光度法、电导率法等。
5.总磷(TP)和无机磷(PO4-P)总磷(TP)是指水中存在的所有磷元素的总量,主要来自于污水、农田排水等源。
而无机磷(PO4-P)则是指水中无机磷的含量,常用的检测方法有分光光度法、离子色谱法等。
6.溶解氧(DO)溶解氧(DO)是指水中溶解的氧气分子的含量。
它是反映水体中生物活动情况和水体自净能力的重要指标。
常用的检测方法有溶解氧电极法、分光光度法等。
7.水温水温是反映水体热量状况的指标,也是水体的重要生态环境因子。
常用的检测方法有水温计法、红外线热像仪法等。
8.PH值PH值是指水体中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值,用来反映水体的酸碱性。
常用的检测方法有玻璃电极法、酸碱指示剂法等。
9.电导率电导率是指水体导电能力的指标,可以反映水中溶解物质的含量和种类。
水质指标检测方法

一、溶解氧(DO)可用DO仪直接测----------------------------------------------------------------------------------------------------------------------二、亚硝酸盐氮(NO2-N)试剂:1.无亚硝酸盐的水2.磷酸(1.70g/ml)3.显色剂:于500ml烧杯内,置于250ml水和50ml磷酸,加入20.0g对氨基苯磺酰胺。
再将1.00g N—(1—萘基)—乙二胺二盐酸盐溶于上述溶液中,转移至500m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混匀。
此溶液贮于棕色瓶中,保存在2—5℃,至少可以稳定一个月。
4.亚硝酸盐氮标准贮备液:称取1.232g亚硝酸钠(NaNO2),溶于150ml水中,转移至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样至标线。
每毫升含约0.25mg亚硝酸盐氮。
本溶液贮于棕色瓶中,加入1ml三氯甲烷,保存2—5℃,至少稳定一个月。
5.亚硝酸盐氮标准中间液:分取适量亚硝酸盐标准贮备液(使含12.5mg亚硝酸盐氮),置于250ml容量瓶内,用水稀释至标线。
此溶液每毫升含50ug的亚硝酸盐氮。
中间液贮于棕色瓶内,保存在2—5℃,可稳定一周。
6.亚硝酸盐氮标准使用液:取10.00ml亚硝酸盐氮标准中间液,置于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
每毫升含1.00ug的亚硝酸盐氮。
此溶液使用时,当天配置。
显色步骤:1.校准曲线的绘制:取6支50ml具塞比色管,分别加入亚硝酸盐标准使用液0、1.00、3.00、5.00、7.00、10.0ml亚硝酸盐标准使用液,加水至50ml。
2.显色:向比色管中加入1ml显色剂,充分混匀,放置20min。
3.测量:2h内,于340nm波长处,以水为参比,测量吸光度。
----------------------------------------------------------------------------------------------------------------------三、硝酸盐氮(NO3-N)试剂:1.1mol/L盐酸2.0.8%氨基磺酸溶液:避光保存于冰箱中。
水质中常规项目的检测方法自已编制实用

色度——铂—钴原则比色法V—水样体积,ml浑浊度1、取50ml 透明旳水样于比色管中(如水样色度过高,可少取水样,加纯水稀释后比色)。
2、另量比色管11 支,分别加入铂—钴原则溶液0,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 及5.00ml,加纯水至刻度,摇匀,即配制成色度为0,5,10,15,20,25,30,35,40,45 及50 度旳原则色列,可长期使用。
3、将水样与铂—钴原则色列比较。
4、计算:C=M/V×500C—水样旳色度M—相称于铂—钴原则溶液用量,ml——目视比浊法1、吸取浑浊度为400NTU 旳原则混悬液0ml,0.25ml,0.50ml,0.75ml,1.00ml,1.25ml,2.50ml,3.75ml和5.00ml 分别置于成套旳50ml 比色管内,加纯水至刻度,摇匀后即得浑浊度为0NTU,2NTU,4NTU,8NTU,10NTU,20NTU,30NTU,及40NTU 旳原则混悬液。
2、取50ml 摇匀旳水样,置于同样规格旳比色管内,与浑浊度原则混悬液系列同步振摇均匀后,由管旳侧面观测,进行比较,水样旳浑浊度超过40NTU 时,可用纯水稀释后测定。
出PH 值。
水中PH值测定——玻璃电极法水中总硬度旳测定——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滴定法1、玻璃电极在使用前应放入纯水中浸泡24 小时以上。
2、用PH 原则缓冲溶液(PH=4.00)检查仪器和电极必须正常。
3、测定期用靠近于水样PH 旳原则缓冲溶液校准仪器刻度。
4、用洗瓶以纯水缓缓淋洗两电极多次,再以水样淋洗6~8 次,然后插入水样中,1 分钟后直接从仪器上读1、吸取50ml 水样置150ml 三角瓶中。
2、加2ml 缓冲溶液再加一小勺铬黑T 指示剂。
3、立即用EDTA-2N a (0.01mol/L)标液滴定,当溶液由紫红色刚变为纯兰色时即为滴定终点。
同步做空白对照。
4、计算(V1-V0)×C×100.09×1000C(CaCO3)=VC(CaCO3)—水样总硬度mg/LV0—空白消耗EDTA-2N a原则溶液旳量ml V1—样品消耗EDTA-2N a原则溶液旳量ml C—EDTA-2N a原则溶液旳浓度mol/L V—水样体积ml C NH3-N—水样中氨氮旳浓度,mg/LM—从校准曲线上查得旳样品管中氨氮旳含量,ug V—水样体积,ml水中氨氮旳测定——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1、吸取50.0ml 澄清水样于50ml 比色管中,向水样管中加入1ml 酒石酸钾钠溶液(500g/L),混匀。
水质检测记录范文

水质检测记录范文一、采样点:XXX水厂二、采样日期:2024年6月15日三、检测项目:1.pH值2.溶解氧3.浊度4.总大肠菌群5.氨氮6.氯化物7.铜8.铁9.锰10.氟化物四、检测方法:1.pH值:使用酸碱度计进行测量,按照酸碱度计的操作手册进行操作。
2.溶解氧:使用溶解氧检测仪进行测量,按照检测仪的操作手册进行操作。
3.浊度:使用浊度仪进行测量,按照浊度仪的操作手册进行操作。
4.总大肠菌群:采用膜过滤法,将水样通过膜滤器过滤,将膜滤器放入含有营养物质的琼脂培养基上,培养一定时间后,统计大肠菌群落的数量。
5.氨氮:使用氨氮测试仪进行测量,按照测试仪的操作手册进行操作。
6.氯化物:使用氯化钠标准溶液进行滴定,根据滴定过程中的颜色变化判断氯离子的浓度。
7.铜: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测量,按照分析方法进行操作。
8.铁:使用比色法进行测量,按照比色法的操作手册进行操作。
9.锰:使用高锰酸钾滴定法进行测量,按照滴定法的操作手册进行操作。
10.氟化物:使用离子选择电极进行测量,按照电极的操作手册进行操作。
五、检测结果:1.pH值:6.82. 溶解氧:8.5 mg/L3.浊度:2NTU4.总大肠菌群:100CFU/mL5. 氨氮:0.5 mg/L6. 氯化物:50 mg/L7. 铜:0.02 mg/L8. 铁:0.1 mg/L9. 锰:0.05 mg/L10. 氟化物:0.5 mg/L六、评价与建议:根据以上检测结果,我们可以评估水质的安全性和适用性,得出以下的评价与建议:1.pH值符合饮用水标准,水质酸碱度适宜。
2.溶解氧浓度较高,水体富氧,适宜生物生长。
3.浊度低,水质清澈透明。
4.总大肠菌群的数量较低,符合卫生标准。
5.氨氮浓度低,水质优良。
6.氯化物浓度适中,不影响水的使用。
7.铜、铁、锰的浓度均低于相应标准,不会对水质造成明显影响。
8.氟化物浓度低于标准,水质适宜。
综上所述,根据本次水质检测结果,可以认为XXX水厂的水质处于良好水平,可以供人们安全饮用和使用。
水质检测方法及参数对照

水质检测方法及参数对照水质检测是评估水体是否适合特定用途的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收集水样品、测量水样品中特定化学物质或物理性质的浓度或水质参数,然后与特定标准进行对比以确定水质的质量。
1.pH值检测:pH值是衡量水的酸碱度的指标,通常使用酸碱滴定法或pH电极法进行测量。
pH值的合理范围是6.5-8.52. 溶解氧检测:溶解氧是水中可以支持生物生存的重要物质,通常使用溶解氧仪或溶解氧电极法进行测量。
溶解氧的标准浓度应该在5-10 mg/L之间。
3. 高锰酸盐指数检测:高锰酸盐指数反映了水体中的有机物和化学需氧量的含量,通常使用高锰酸钾滴定法进行测量。
高锰酸盐指数的标准浓度不应超过1.0 mg/L。
4. 氨氮检测:氨氮是水体中的一种重要污染物,通常使用尿素酶法或还原蒸馏法进行测量。
氨氮的标准浓度应低于0.15 mg/L。
5.总大肠菌群检测:总大肠菌群是水体中常见的细菌群体,通常使用MPN法进行测量。
合格的水体中不应含有总大肠菌群。
6.铜、铅、镉、汞等重金属检测:重金属对生物和环境都有很大的危害,通常使用原子吸收光谱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进行测量。
各种重金属的浓度应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限量。
7.有机物检测:有机物通常通过化学分析或气相色谱法进行检测。
合格的水体中应该不含有害的有机物。
8.浊度检测:浊度是衡量水体中悬浮微粒数量的指标,通常使用浑浊度计或浑浊度传感器进行测量。
浊度的标准浓度由具体应用要求决定。
9.温度检测:水样温度对水的化学和生物过程具有重要影响,并且可以影响采样和检测的准确性。
温度的标准范围根据具体应用要求确定。
以上是常见的水质检测方法及参数对照。
对于不同的应用需求,还可能需要其他特定的检测方法和参数。
此外,为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收集水样品并进行分析时还需要遵循严格的采样和实验室操作规程。
因此,在进行水质检测时应选择合适的方法,并保证操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水质测定报告模板

水质测定报告模板简介水质测定报告模板是根据国家标准《水质–测定方法》(GB 5750.1-2006)与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制定的,适用于各类水体的水质测定与报告。
测定项目水质测定项目包括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性质三大类共32项指标。
具体测定项目如下表:测定项目测定方法总汞GB/T 11446.1-1996高锰酸盐指数GB/T 11892-1989化学需氧量(COD)GB/T 11914-1989氨氮GB/T 7481-1998总磷GB 11893-1989铅(Pb)GB/T 5750.5-2006六价铬GB/T 5750.8-2006总铜GB/T 5750.6-2006总镍GB/T 5750.10-2006溶解氧GB/T 13193-1991PH值GB/T 5750.10-2006总悬浮物GB/T 11901-1989畜禽养殖场排放口生物性状GB/T 17199-1997硝酸盐氮GB/T 11894-1989总有机碳HJ 531-2009硫化物GB/T 5750.12-2006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GB/T 11915-1989粪大肠菌群HJ/T 90-2007油及石油类GB/T 5750.14-2006樟脑GB/T 5750.16-2006动植物油脂GB/T 5750.17-2006时间素除锰染度GB/T 5750.5-2006氯化物GB/T 5750.15-2006测定步骤1.根据需要,从测定水体中取样,并把取样时间和地点、物理性质进行记录,并复制到测定单上。
2.进行预处理,如前处理、加标、校准等。
3.进行测定,根据对应测定方法进行分析实验。
4.处理数据,如根据标准进行计算、做出测定值标注。
5.撰写报告,包括结论和建议等,报告中注明测定人员、测定时间等信息。
测定标准测定标准是根据国家标准《水质–测定方法》(GB 5750.1-2006)和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制定的。
水质指标测定方法 简单版

水中总氮的测定(过硫酸钾氧化紫外分光光度法)(一)主要试剂:碱性过硫酸钾溶液:称取4g过硫酸钾(K2S208)和1.5g氢氧化钠,溶于无氨水中,稀释至100mL。
1mol/L的HCL :取8.33 mL的浓盐酸稀释至100 mL。
(二)测定步骤:水样加5mL碱性过硫酸钾溶液,包扎高温消解30min。
于消解完全的试样中加入1mL 1mol/L的HCL,加水至刻度,充分混匀后,分别于220nm和275nm波长处测定吸光值,吸光度计算:A=A220nm-2A275nm。
水中总磷的测定(过硫酸钾氧化-钼锑抗比色法)(一)主要试剂:6.5mol/L钼锑储备液:取180.6ml分析纯浓硫酸,缓缓加入到400ml蒸馏水中,不断搅拌,冷却。
加入20g钼酸铵和0.5g酒石酸锑钾,搅拌,待溶液冷却后定容至1000ml。
钼锑抗混合显色剂:取100ml钼锑贮存液,加入1.5g抗坏血酸,此试剂宜现配现用。
5%的过硫酸钾溶液:5g过硫酸钾溶解于水,定容至100ml。
二硝基酚指示剂:称取0.2克2,6-二硝基酚溶于100ml水中。
(二)测定步骤:水样加4ml 5%的过硫酸钾溶液,包扎高温消解30min。
测定:经消解后的样品加入2,6-二硝基酚指示剂2滴,用氢氧化钠和盐酸调节至微黄色。
再加入2.5 ml 6.5mol/L钼锑抗显色剂,定容摇匀,放置30min后,在700nm波长处测量吸光度。
水中氨氮的测定(苯酚-次氯酸钠分光光度法)(一)主要试剂:1%EDTA溶液:溶解1g EDTA于100ml水中,用浓氢氧化钠将pH调至10。
溶液B:溶解5g苯酚和25mg亚硝酰氰化钠(亚硝酰铁氰化钠)于水中稀释至500毫升,放棕色瓶中,置于冰箱中贮存。
溶液C:溶解2.5g氢氧化钠,18.7 g磷酸氢二钠和15.9g磷酸三钠于水中,加入含有效氯4.3ml次氯酸钠,定溶至500ml,放棕色瓶中,置于冰箱中贮存。
(二)测定步骤:于抽滤过后的水样中加1ml 1%EDTA,加入5ml B溶液,5ml C溶液,摇匀,定容,置37℃恒温水浴中发色30分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质常规指标检测
方法
所谓水质指标是用以评价一般淡水水域、海水水域特性的重要参数。
能够根据这些参数对水质的类型进行分类,对水体质量进行判断和综合评价。
水质指标已形成比较完整的指标体系。
许多水质指标是表示水中某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含量,常直接用其浓度表示,有些水质指标则是利用某一类物质的共同特性来间接反映其含量。
例如水中有机物质具有易被氧化的共同特性,可用其耗氧量作为有机物含量的综合性指标;还有一些水质指标是同测定方法直接联系的,例如混浊度,色度等用人为规定的并配制某种人工标准溶液作为衡量的尺度。
水质指标按其性质不同,可分为物理的,生物的和化学的指标。
关于生物指标,根据水生生物的组成(种类与数量)以及它们的生态学特征而提出的各项指标已在有关课程中介绍。
本节概要讨论一下几项常见的水质物理指标的含义。
对于化学指标的含义将在本书的其它有关部门章节中作有关深入的讨论,这里按测定所使用的不同方法作粗略的分类。
(一)水质的物理指标
水体环境的物理指标项目颇多,包括水温、渗透压、混浊度(透明度)、色度、悬浮固体、蒸发残渣以及其它感官指标如味觉、嗅觉属性等等。
1、温度温度是最常见的物理指标之一。
由于水的许多物理特性、水中进行的化学过程和生物过程都同温度有关,因此它经常是必须加以测定的。
天然水的温度因水源的不同而异,地表水的
温度与季节气候条件有关,其变化范围大约在0.1--30℃;地下水的温度则比较稳定,一般变化于8--12℃左右,而海水的温度变化范围为-2--30℃。
2、嗅与味被污染的水体往往具有不正常的气味,用鼻闻到的称为嗅,口尝到的称为味。
有时嗅与味不能截然分开。
常常根据水的气味,能够推测水中所含杂质和有害成分。
水中的嗅与味的来源可能有:水生植物或微生物的繁殖和衰亡;有机物的腐败分解;溶解气体H2S等;溶解的矿物盐或混入的泥土;工业废水中的各种杂质,如石油、酚等;饮用水消毒过程的余氯等。
不同的物质有着不同的气味,例如湖沼水因藻类繁生或有机物产生的鱼腥及霉烂气味;浑浊河水常含有泥土的涩味;温泉水常有硫酸味;有些地下水的H2S气味;含溶解氧较多的带甜味;含有机物较多的也常具有甜味;水中含NaCl带有咸味,含MgSO4,Na2SO4等带有苦味;含CuSO4带有甜味,而Fe的水带有涩味。
人的感官分辨嗅与味,不可避免带有主观性。
当前对嗅与味尚无完全客观的标准和检测的仪器,只有极清洁或已消毒过的水才可用口尝试。
由于水温对水的气味有很大影响,因此测定嗅与味常常在室温20℃和加热(40-50℃)两种情况下进行。
另外,有人提出以臭气浓度及臭气强度指数来度量水质的嗅觉属性。
臭气浓度(TO)=200/a,式中a为感觉到臭气的最小水样量(mL)。
在给水水源的标准中,要求(TO)值低于3-5。
臭气强度指数(PO)系指被
测水样稀释到没有臭气为止时以百分率表示的稀释倍数。
PO与TO一般具有如下关系:PO=lgTO/lg2(合田健,1989)。
3、颜色与色度天然水经常表现出各种颜色。
湖沼水常有黄褐色、或黄绿色,这往往是由腐殖质造成的。
水中悬浮泥沙和不溶解的矿物质也长带有颜色,例如粘土使水呈黄色;铁的氧化物使水呈黄褐色;硫化氢氧化析出的硫使水呈蓝色等等。
各种水藻如球藻、硅藻等的繁殖使水呈黄绿色、褐色等。
根据水的颜色,能够推测水中杂质的数量和种类。
色度是对天然的或处理之后的各种用水进行水色测定时所规定的指标。
当前世界各国统一用氯化铂酸钾(K2PtCl6)和氯化钴(CoCl2·6H2O)配制的混合溶液作为色度的标准。
4、混浊度与透明度水中若含有悬浮及胶体状态的物质,常会发生混浊现象。
地表水的混浊是由泥沙、粘土、有机物造成的。
地下水一般比较清澈透明,但若水中含有Fe2+盐,与空气接触后就可能产生Fe(OH)3,使水呈棕黄色混浊状态;海洋在近岸和河口区由于陆地径流携带大量泥沙、粘土、有机物造成的。
不同河流因流经地区的地质土壤条件不同,混浊程度可能有很大的差别。
地下水一般比较清澈透明,但若水中含有Fe2+盐,与空气接触后就可能产生Fe(OH)3,使水呈棕黄色混浊状态;海洋在近岸和河口区由于陆地径流携带大量泥沙和其它有机物,水质比较混浊而远岸海区水区水质透明。
混浊度是一种光学效应,它表示光线透过水层时受到阻碍的程度。
这种光学效应和和微粒的大小及形状有关。
从胶体颗粒到悬浮颗粒都能产生混浊现象,其粒径的变化幅度是很大的。
所有有相同悬浮物质含量的两种水体若颗粒粒径分级状况不同,其混浊程度就未必相等。
浑浊度的标准单位是以不溶性硅如漂白土、高岭土在光学阻碍作为测量的基础,即规定1mgSiO2·L-1所构成的混浊度为1度。
把预测水样与标准混浊度按照比浊法原理进行比较就能够测得其混浊度。
透明度是表示水体透明程度的指标。
它与混浊度的意义恰恰相反。
都表明水中杂质对透过光线的阻碍程度。
若把某一方面白色或黑白相间的圆盘作为观察对象,透过水层俯视圆盘并调节圆盘深度至恰能看到为止,此时圆盘所在深度位置称为透明度。
5、固体含量天然水体中所含物质大部分属于固体物质,经常有必要测定其含量作为直接的水质指标。
各种固体含量能够分为以下几类:(1)总固体。
即水样在一定温度下蒸发干燥后残存的固体物质总量,也称蒸发残留物;(2)悬浮性固体。
即将水样过滤①,截留物烘干后的残存的固体物质的量,也就是悬浮物质的含量,包括不溶于水的泥土、有机物、微生物等;(3)溶解性固体。
即水样过滤后,滤液蒸干的残余固体量。
包括可溶于水的无机盐类及有机物质。
总固体量是悬浮固体和溶解性固体二者之和。
另外还有可沉降固体,固体的灼烧减重等指标。
各种固体含量的测定都是以重量法进行的,测定时蒸干温度对结果的影响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