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生态瓶(2)——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

合集下载

2019-2020年五年级科学上册《做一个生态瓶》参考教案 教科版

2019-2020年五年级科学上册《做一个生态瓶》参考教案 教科版

2019-2020年五年级科学上册《做一个生态瓶》参考教案教科版教学背景分析: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分析动植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建造生态瓶和模拟实验,认识在一定区域内生活的生物需要一个和谐、平衡的环境,平衡的改变会对生物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生态平衡是十分重要的。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们来说,这将是一个有趣的话题和制作。

他们将通过研究,自制生物生存环境的实验,发现并建立起初步的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

教学设计思路:在这一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将通过简单的方案设计来研究生态群落。

体会到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

特制定如下教学策略与环节。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生物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会形成一个生态群落。

过程与方法: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相互听取意见、共同协作、坚持管理和观察生态瓶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能设计一个生态瓶建造方案。

教学难点: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

教学准备:大饮料瓶、剪刀、建造生态瓶需要的材料、活动记录本。

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一、认识池塘中的生物群落:1、出示书中的池塘图,分组讨论池塘中的生物关系:(1)池塘有哪些水生生物?(有水生植物如水藻水草,鱼类,虾,软条类如田螺河蚌,水鸟类如鸭,水生昆虫,青蛙等)(2)水生植物需要哪些生存条件?(3)池塘里的植物为动物提供了哪些帮助?(4)动物为植物生长做了哪些贡献?(5)我们还可以在池塘里找到哪些非生物?它们对生物有什么作用?(非生物主要有空气、水、泥土、岩石等)2、概括: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

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群落。

二、设计生态瓶:1、说明:我们现在要模拟池塘群落建造一个生态瓶,研究其中的关系。

小学科学教育科学五年级上册生物与环境第一单元第六课《做一个生态瓶》

小学科学教育科学五年级上册生物与环境第一单元第六课《做一个生态瓶》

《做一个生态瓶》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池塘里的生物环境资料,认识自然环境下的生态群落,设计制作生态瓶的方案。

2.过程与方法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到相互听取意见、共同协作、进行管理和观察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设计生态瓶的建造方案以及根据方案来做一个生态瓶。

【教学难点】理解在生态瓶中放置生物的数量,以及这些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探究法、实践法【课前准备】容器、水桶、沙子和小石子、铲子和漏网、标签、记录表【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听歌曲《荷塘月色》,感受美丽的荷塘景色。

提问:同学们家里都养过鱼吧?养鱼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那我们为了让小鱼有一个舒服的家,我们都应该做些什么呢?我们会在水里放上水草、浮萍、目的是为了让小鱼们生活得非常愉快。

那你们知道放这些东西的目的是什么吗?仅仅是为了美观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态世界。

二、认识生态1.让我们以池塘为例,观察水里的生物有哪些?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各有什么作用?生物:水藻、水草、水绵、鱼类(杂食性的鱼、杂食及肉食性的鱼类)、虾、田螺、河蚌、水鸟类、水生昆虫、青蛙等。

非生物:空气、水、泥土、岩石等。

关系:水为鱼提供生活的场所。

石头为鱼提供躲藏的地方;水草为鱼提供足够的氧气提供隐蔽的场所,为鱼提供食物;动物的排泄物是植物的养分,等等。

作用:在池塘生态系统中,阳光照源源不断地为这个生态系统提供能量;池塘中的水,溶解在水中的空气和养料,还有沉积在池底的有机物和无机盐,这些都是这个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物质。

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物质和能量主要包括阳光,热能,空气,水分和无机盐等。

2.像池塘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

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群落。

播放视频:生态系统。

教科版科学五上《做一个生态瓶》简案

教科版科学五上《做一个生态瓶》简案

教科版科学五上《做一个生态瓶》简案一、教学背景:上一课学生了食物链,这一课将过一步研究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组成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生态群落。

认识到生态瓶和设计必需考虑到选取的生物,非生物的关系,以及如何安排动物?植物进入生态瓶,为的是让生态瓶这一模拟的生态群落中的生物与非生物的关系趋于和谐有序。

二、教学目标:1.通过研究池塘的生态群落中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关系,能制作一个生态瓶。

2.探究生态群落中生物与非生物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关系。

3.感受生态群落的组成是和谐的依存和作用关系。

培养与同学讨论学习,交流思想共同提高。

三、教学重点:明白得生态群落,能设计制作生态瓶四、教学难点:认识生态群落中的生物与非生物间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水草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像水草如此的绿色植物在食物链中通常是什么角色?食物链中的消费者通常是?请观看画面中的植物有哪些?阳光?水?空气?泥沙?适宜的温度生产者动物(二)探究池塘的生态群落池塘中动物有哪些?植物对动物有什么作用?动物对植物有什么阻碍?除动物植物外,池塘中还有什么?池塘中的非生物与生物有关系?小结:像如此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整体确实是一个生态群落。

观看并说出自己的发觉摸索后回答沙土,水------让学生说自己的方法,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明白得(三)设计一个生态瓶刚才我们研究了池塘的生态群落。

让如此的生态群落成为活生生的生态,你有什么方法?做一个生态瓶,我们需要考虑哪些问题?我们需要预备哪些生物,非生物。

小组讨论,并记录下来。

对他们提出的方法,你有什么补充或者提议?向学生提问,如何放生物,非生物。

有什么顺序要求?做一个生态瓶。

摸索,回答学生汇报学生向学生提问,解答。

学生摸索,合作讨论回答老师的问题(四)制作一个生态瓶要求只要选取一条可行的食物链方案。

按照我们刚才讨论出来的顺序进行制作。

新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6课《做一个生态瓶》ppt课件

新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6课《做一个生态瓶》ppt课件
新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
第一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6课 做一个生态瓶
导入
池塘剖面图
思考:池塘里有哪些生物和非生物
探索
讨论:
①植物为动物提供了哪些帮助; ②动物为植物提供了哪些帮助; ③非生物对生物有什么作用。
探索
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
探索
思考:
生态瓶里各种生物的关系是什么样的呢?
生态瓶应该放在哪里呢?
量高生长较好。
探索
做一个生态瓶
拓展
水葫芦
草本植物。浮水或生于泥土中,生于河水、池塘、池沼、水田或 小溪流中,因它多浮于水面生长,又叫水浮莲。又因其在根与叶之间有一 像葫芦状的大气泡又称水葫芦。凤眼莲茎叶悬垂于水上,蘖枝匍匐于水面。 花为多棱喇叭状,花色艳丽美观。叶色翠绿偏深。叶全缘,光滑有质感。 须根发达,分蘖繁殖快,管理粗放,是美化环境、净化水质的良好植物。 但是也有害处:
水葫芦繁殖能力很强,就是因为太强了,覆盖在整个湖面,使得水中 的其他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水中的动物没有得到充分的空气与食物, 不能够维持水中的生态平衡。甚至有时会堵塞水道。
探索
探索
做一个生态瓶
1、同学们用老师提供的材料,跟据自己组的 研究方案去做一个生态瓶。
2、看那一组最快、最有秩序、最讲卫生。 3、做好了后拿上来放在老师的讲台桌上。 4、思考:怎样使这些生物生活的更好?
拓展 养金鱼的注意事项:
四、怎样喂食? 家庭养金鱼最好一天喂一次,在上午或中午投喂比较好,下
午投喂,金鱼吃剩的饵料容易使水变质。 五、怎样换水?
每天下午换一次水,方法是用小胶管将鱼缸里的金鱼排泄物和 吃剩下的鱼饵吸出,然后补进相同水量就可以了。
呢?
研讨

教科版科学五上《做一个生态瓶》教学案例

教科版科学五上《做一个生态瓶》教学案例

科学教学案例《做一个生态瓶》绍兴县柯岩街道新胜小学盛福水新课程下的《科学》课,具有开放性、创生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因此它要求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规定,创造性地开发教学资源,开放性地构建教学过程,以达到构建性实施课程的目标。

正因为如此,每一节科学课就是一个具有严密结构的科学探究活动。

科学的教学价值是培养学生的客观精神,运用数据进行解释,尊重事实和证据的科学态度。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

我在教学过程中,一般不给学生所谓的标准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根据事实(实验和观察的)数据来说话。

案例回放:“做一个生态瓶”、“观察生态瓶”和“改变生态瓶”这3篇课文,基本上都是以实验为基本教学过程,而“做一个生态瓶”又是着3篇课文的起始课。

如果没有完成“做一个生态瓶”的作业,就无法继续完成后面课文的内容,因此,我在上完“食物链和食物网”这一篇课文后,就详细地给学生们布置了“做一个生态瓶”的作业,要求同学们一定要在下一节课前做好准备。

在布置作业的时候,我考虑到我们学校所处的环境——虽然雪碧瓶和水草是比较容易办到,但小鱼由于河水已经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加上滥捕,河里的小鱼已经较少,要同学们去捕捞比较的困难,也比较不安全。

因此,我在布置作业时,把本来要求一个人做一个生态瓶改成可以是一个人做一个生态瓶,也可以是三、四个人为小组做一个生态瓶。

到上课时,我请同学们把自己准备的生态瓶拿出来,放到自己前面的桌子上。

以小组为单位的就一小组为单位摆放。

然而,摆在眼前的事实让我大吃一惊——全班只有几个学生做好了生态瓶,而且还有个别学生没有按照课文提示的要求来做的。

面对课堂中如此令人吃惊的场面,不由我怒火中烧。

这哪里还像一个学生,老师布置的作业都敢不做?!何况我把作业的要求已经大大地降低了。

真想狠狠地大骂一顿。

但是我还是强压心中的怒火,不动声色地问道:“怎么只有这么几个人做好了生态瓶?这次作业难吗?”“……”同学们没有出声。

我看了一遍全班的学生后说:“你们看,有你们这样对待作业的吗?看来做一个生态瓶这篇课文我们不能按时完成了。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1.6做一个生态瓶教科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1.6做一个生态瓶教科版

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栖息地、氧气等。
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小组活动:设计一个生态瓶
池塘生态系统 生态瓶制作除了需要水等非生物条件外,还需要( )。
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栖息地、氧气等。
农田生态系统
小组活动:设计一个生态瓶
鱼必须生活在水里,离开水,过不了多久就会死去。
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像池塘里的那些生物和非生物一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

动物为植物提供养料、二氧化碳等。
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像池塘里的那些生物和非生物一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

这是因外,还需要( )。
这是因为( )
生物改变环境 C.
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4.生态瓶制作除了需要水等非生物条件外,还需要( C )。
A.任何植物 B.任何动物 C.有一定食物联系的动植物
谢谢观看
池塘里有哪些植物?它们为动物提供了哪些帮助?
生态瓶制作除了需要水等非生物条件外,还需要( )。
池塘里有哪些植物?它们为动物提供了哪些帮助?
池塘里有哪些动物?它们为植物的生长作了哪些贡献?
它们可以为动物提供栖息地,让植物固定,是生存的必须条件。
这是因为( )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五年级上册科学学生实验报告单五年级上册科学学生实验报告单五年级上册科学学生实验报告单五年级上册科学学生实验报告单五年级上册科学学生实验报告单实验目的:让学生学会用对比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实验材料:长方体盒子(有盖子)、干土、湿土、蚯蚓、报纸实验过程:1、在长方体盒子(里面涂黑)底部铺上一层湿报纸,把5条以上的蚯蚓放到盒子中间,盖上盖子,5分钟后打开观察蚯蚓的位置。

2、在长方体盒子里一边铺一层干土,一边铺一层湿土(土不能太厚,中间留一定空隙),将5条以上的蚯蚓放在盒子中间,用盖子盖子上一半,过5分钟观察蚯蚓的位置。

注意:为了保证实验数据的可靠性,以上两个实验都需要反复做几次,而且还要多准备一些好动的蚯蚓。

结论:蚯蚓适宜生活在黑暗、湿润的环境里。

实验目的:让学生学会设计生态瓶,知道在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实验材料:大塑料瓶(透明、去盖)、水草、浮萍、沙石、鱼虾等实验过程:1、先在大塑料瓶里装入适量的池塘水或河水(如果是自来水最好静置一天)。

2、在瓶底放一些洗静的沙石,种上水草,放入浮萍。

3、待水草成活之后再放入适量的水生动物(放的动物之间不能存在食物关系)。

结论:制作态瓶一定要注意各种物体之间的和谐。

实验目的:让学生知道增减水或动物的数量都会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

实验材料:生态瓶、小鱼若干条、鱼网实验过程:1、增减生态瓶中的水,观察小鱼在1分钟内浮出水面的次数(至少数3次),分析原因。

2、增减生态瓶中的小鱼,观察小鱼在1分钟内浮出水面的次数(至少数3次),分析原因结论:增减生态瓶中的水和小鱼都会使生态失衡。

实验目的:让学生知道影子的特点及变化规律,实验材料:不透明圆柱体、电筒、针架、白纸、铅笔实验过程:1、将圆柱体立放在白纸上,用电筒在不同位置照射(距离不变),在白纸上画出不同位置时的影子。

2、把圆柱体固定在针架上,用电筒在同一个方向照射(侧面或底面),位置不变,改变圆柱体与电筒的距离,观察影子的变化并画出来。

《做一个生态瓶》教学反思(通用5篇)

《做一个生态瓶》教学反思(通用5篇)

《做一个生态瓶》教学反思(通用5篇)一些沙或小石子、1—2条小鱼等,尽管材料准备的不像书本那么丰富,可看到孩子们那股学习的快乐的劲儿,我很知足了。

这节课我是讲了5遍,可每讲一遍给我的感受却不同。

反思一下自己的这节课,我觉得还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1、课前导入的时间还是有些长,原计划8分钟完成,结果用了10分钟,孩子们在探究生物与非生物间的关系时,缺乏一些引导,没有真正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导致了后面设计实验方案花了一些时间,没有起到一定的效果。

其实在探究生物与非生物的关系时,完全可以让学生通过问题深入研究,比如可以让学生思考“鱼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水草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学生很自然地就明确了生态系统的真正内涵。

2、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积极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氛围,导致了课堂的后半部分学生们学的不积极,显得有些乱,毕竟他们是第一次到科学实验室上课,难免不适应,显得有些兴奋。

当然也与我的教学组织有关,比如小组在设计建造方案和制作生态瓶时,完全可以放开,让学生通过竞赛的形式,从而提高学生活动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3、在设计生态瓶建造方案时,没有及时给学生展示老师提供的材料,结果导致学生在设计时不知道如何下手,时间给白白浪费了,效果却不好,这是我今后对实验教学必须要注意的问题。

4在、对做好的生态瓶评价时,我忽视了评价的标准,只是让学生展示一下自己的生态瓶,其实各小组做的生态瓶都差不多,这样评价一点价值也没有,反而还浪费了一些时间。

其实在评价的时候,完全可以《做一个生态瓶》是这一单元里同学最感兴趣的一课。

我安排了同学去找一个可乐瓶、一些水草、一些卵石、再去捉一些鲫鱼、金鱼或蝌蚪、龙虾、螺蛳等。

我为四大组的同学提供了6个网兜。

对同学强调了一些平安问题。

要到农田旁边的沟渠中去捉一些水生小动物。

上午安排以后,中饭吃完,我就带领同学去抓水生小动物了。

共捉了有20多条的小鲫鱼,有5—6只小龙虾,还有大量的水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 五年级上册
做一个生态瓶
激趣导入
认识生态
池塘
认识生态
1.池塘里有哪些生物和非生物? 2.生物和非生物之间存在着什 么关系呢? 3.生物和非生物的作用是什么?
认识生态
生物: 水藻、水草、水绵、鱼类(小鱼、大鱼或杂食性 的鱼、杂食及肉食性的鱼类)、虾、田螺、河蚌、 水鸟类、水生昆虫、青蛙等。
3.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 是一个( 生态群落 )。
当堂训练
1.非生物在生态系统里不起任何作用。 ( × ) 2.生态瓶中的动物、植物越多越好。( × ) 3.在做生态瓶前,我们一定要先了解这些生物的生活需
要。 ( √ ) 4.植物的作用是提供氧气。 ( √ )
课后作业
动手实践
生态瓶实际方案
制作生态瓶
所需材料
生物 非生物
做生态瓶的容器、装满水的水桶、工具、标签、记号 笔、沙子、小石子、小铲子、漏网等。 例如:小鱼、田螺、小虾、水草、浮萍、水藻等 例如:泥土、沙子、石子、水等
实验方法 步骤
注意事项
动手实践
实验方法步骤: 1.找一个透明的大塑料瓶,清洗干净后剪掉上面
非生物: 空气、水、泥土、岩石等。
认识生态
关系:水为鱼提供生活的场所。石头为鱼提供躲 藏的地方;水草为鱼提供足够的氧气提供隐蔽的场所, 为鱼提供食物;动物的排泄物是植物的养分,等等。
认识生态
作用:在池塘生态系统中,阳光照射在湖面上,源 源不断地为这个生态系统提供能量;池塘中的水,溶解 在水中的空气和养料,还有沉积在池底的有机物和无机 盐,这些都是这个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物质。生态系统 中的非生物物质和能量主要包括阳光、热能、空气、水 分和无机盐等
课堂总结
生物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影 响、相互依存,会形成一个生态 群落。
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环 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生存就会 受到影响。
当堂训练
1.生物和非生物( 互相作用 )、( 互相依存 ),形成密 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 个( 生态群落 )。
2.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互相作用、互相依存)的 关系。
能让它们在生态瓶里生存的更好? 3.同学间要注意分工合作。
展示交流
展示交流
展示交流
学习任务
观察生态瓶里发生的变化,把自己的发现记录在记录表上。
日期 月日 月日 月日 月日 月日
…...
植物的情况 动物的情况
水的情况
其他情况
拓展延伸
生态球是世界上最早的全封闭式的生态系统——一个装在玻璃中的 完整、独立且自我生存的微型世界。 它采用美国宇航局技术,将科学知 识与艺术观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以最简单、最生动地方式昭示了地球上 的动植物以及水资源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生态球自90年代初问世以来, 被人们冠以“科学项目”“世界上最省心的 宠物”以及“封闭式水族馆”等称号,寓装 饰、观赏以及教育性等多重价值于一体,实 属馈赠亲友最难得的礼品。
完善自己制作的生态瓶。
板书设计
做一个生态瓶
生态群落
生物:...... 非生物淘洗干净的沙,再装入大半瓶
自然水域中的水。 3.在瓶里种上几棵水草,在水面上放上一些浮萍。 4.植物存活后,再放入小鱼或泥鳅、螺等小动物。 5.把写了本组组员名字的标签贴在生态瓶的外面。
动手实践 注意事项
1.瓶中放入的小动物要少些。 2.要考虑生态瓶里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怎样才
认识生态
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 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 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 成一个生态群落。一片树林、一块草 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 成是一个生态群落。
动手实践
探究讨论,提出设计方案
思考: 1.准备让哪些生物来生活? 2.什么样的生物可以在这个有限的空间 里生活呢? 3.如果要有动物,那它们的食物来源是 什么? 4.除了生物外,还需要一些其他东西吗? 生物放入的顺序需要考虑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