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腱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跟后软组织缺损的简便修复

t df c l a r oji dwt tac a eeds nd t rp ias 1 rahe t sedfc , maiu ra6 e oa i po n n i f si fpw r ei e , o e a mM e eli u e t n s af l c oe haf a l l g r a s es x m m ae
恢复满意 ; ) 20 ( 自 04年 1 一 0 7年 4月 , 用 腓 骨 肌 腱 鞘 筋 膜 与 脂 肪 筋 膜 联 合 瓣 修 复跟 后 软组 织 缺 损 7例 , 大 筋 2 月 20 应 最
膜 瓣 6c × 1 m。术 后 转 移 筋 膜 瓣 及 移 植 皮 片 完 全 存 活 。随 访 3 1 m 3a — 3个 月 , 受 区 稳 定 愈 合 , 能 、 态 恢 复 满 意 。 供 功 形 结论 带 薄 层 肌 肉腓 肠 神经 营养 血 管 远 端 蒂 岛 状 皮 瓣 , 运 丰 富 , 感 染 力 强 , 血 抗 皮瓣 修 复 面 积 大 , 能 增 加 足 底 软 组 织 且 骨 垫 厚 度 . 强耐 磨 性 . 大 面积 足跟 后 、 部 深 度 软组 织 缺 损 较 为 的 理 想 选 择方 法 。腓 骨 肌 腱 鞘 筋 膜 瓣 或 与脂 肪 筋 膜 增 是 底 瓣 联 合 转 移 加 皮 片移 植 法 , 近取 材 , 区病 损 小 , 筋 膜 瓣 柔韧 滑润 , 盖 跟 腱 与 组 织 层 厚 度 相 似 , 跟 后 中 、 面积 就 供 鞘 覆 是 小 缺 损 的 可靠 修 复 方 法 。两 种 新手 术方 法 均操 作 简 便 , 术时 短 , 全 可 靠 。 安
【 关键词 】 跟后
缺损
修复
【 中图分类号】 R 2 【 6 2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7— 34 2 0 )0 - 2 0 0 6 3 0 6 (07 -5 0 6 —4
跟腱复合组织缺损的显微外科修复.

跟腱复合组织缺损的显微外科修复【摘要】目的:探讨跟腱复合组织缺损的显微外科治疗。
方法:应用膝降血管大收肌腱、骨、皮复合组织瓣移植一期修复跟腱伴皮肤和跟骨缺损。
结果:施术3侧,取得满意效果。
结论:该术式可修复不同类型的跟腱复合组织缺损,并具有操作简便、易行和供区损伤小等特点。
【关键词】跟腱跟骨膝降血管大收肌腱复合组织瓣Microsurgical reconstruction of the Achilles tendon compoundtissues defectChen Zhenguang,Xu Dachuan,Gao Jianming,et al. (Department of Microsurgery,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ubeiMedic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1)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treatment method of Achilles tendon compound tissues defect by microsurgicalreconstruction.Methods:The great adductor muscle tendon and bone and skin comound flaps pedicled with the descending genicular artery were used to repair the Achilles tendon accompanying with defect of skin and calcaneus at one-stage operation.Results:Satisfactory effects were received in 3 clinical cases.Conclusion:The operation could reconstruct different type of Achilles tendon compound tissues defect with the advantage of easy operating and less injury in donor site.Key words Achcilles tendon Calcaneus Descending genicular artery Great adductor muscle tendon Compound flaps跟腱伴皮肤和跟骨缺损的治疗是骨科一大难题。
足踝外科手术操作与技巧-目录

足踝外科手术操作与技巧-目录《足踝外科手术操作与技巧》目录第一章足踝外科手术基础第一节手术器械及其使用一、足踝外科常用手术器材二、足踝外科常用固定器材三、其它辅助设备第二节足踝外科手术几项基本技术一、踝部Esmarch绷带止血带二、肌腱穿过骨孔的技术三、跟骨取骨技术四、低应力植骨技术五、足踝部神经阻滞麻醉技术第二章拇外翻常用手术第一节骨赘切除及软组织手术一、第一跖骨头内侧骨赘切除术二、第一跖趾关节软组织手术第二节第一跖骨头、颈部截骨术一、Chevron截骨术二、Reverdin截骨术三、Mitchell截骨术第三节第一跖骨干和基底截骨术一、 Ludloff截骨术二、Scarf截骨术三、第一跖骨基底闭合性楔形截骨术第四节拇趾近节趾骨截骨术第五节 Keller手术第三章拇僵直症常用手术第一节第一跖骨头背侧骨赘切除术第二节近节趾骨基底楔形截骨术第三节跖骨远端截骨术第四节改良Juvara截骨术第四章拇趾其它手术第一节拇趾籽骨切除术第二节医源性拇内翻的软组织平衡手术第三节拇趾Jones手术第五章锤状趾、槌状趾、爪形趾和跖痛常用手术第一节趾间关节成形术第二节趾间关节融合术第三节跖趾关节软组织松解术第四节 Weill截骨术第五节跖骨近端楔形截骨术第六节屈趾长肌腱移位术第七节伸肌腱移位治疗交叉趾畸形第八节跖骨髁部分切除术第六章第五趾畸形和小趾滑囊炎第一节小趾背侧内翻畸形的手术治疗一、DuVries手术二、Wilson手术三、Lapidus手术第二节 Thompson手术纠正小趾跖侧内翻畸形第三节 Ruiz-Mora手术治疗小趾仰趾畸形第三节四、五趾并趾术第四节小趾滑囊炎的手术治疗第七章类风湿性关节炎前足重建术第八章平足症手术第一节先天性足副舟骨切除术第二节屈趾长肌腱移位术第三节跟骨内移截骨术第四节足外侧柱延长术第五节跗骨联合骨桥切除术第九章关节融合术第一节第一跖趾关节融合术第二节内侧跖楔关节融合术第三节三关节融合术第四节踝关节融合术第五节锁定髓内针固定融合胫距跟关节第十章足踝人工关节置换术第一节 STAR人工踝关节置换术第二节 Swanson可屈曲双柄铰链式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术第十一章踝关节韧带修复重建术第一节Bröstrom-Gould手术第二节改良Chrisman-Snook手术第十二章肌腱手术第一节新鲜和陈旧跟腱断裂修复手术一、跟腱断裂的直接修复术二、跟腱腱膜“V-Y”滑移修复术三、拇长屈肌腱移位修复跟腱第二节止点性跟腱炎手术第三节跟腱及腓肠肌延长术第四节腓骨肌腱脱位、半脱位修复手术一、腓骨上支持带直接修复术二、Thompson腓骨外踝窝加深术三、Jones跟腱瓣修补术四、外踝骨阻挡术第五节胫前肌腱断裂修复手术一、肌腱直接缝合术二、胫前肌腱延长缝合术三、腓骨短肌腱移植术修复胫前肌腱四、伸拇长肌腱移位修复胫前肌腱五、胫前肌腱固定术第六节肌腱移位术一、胫前肌腱移位术二、胫后肌腱移位术三、腓骨肌腱移位术第十三章神经卡压减压术第一节踝管切开松解术第二节跖间神经瘤切除及松解术第十四章足踝部骨折手术第一节新鲜跟骨骨折手术第二节陈旧跟骨骨折手术一、跟骨丘部重建距下关节融合术二、保留距下关节的跟骨截骨矫形术第三节 Lisfrac 关节损伤手术第四节距骨骨折手术一、距骨颈骨折手术二、距骨体骨折手术三、距骨软骨损伤手术四、马赛克骨骨软骨移植术治疗慢性距骨骨软骨损伤第四节 Pilon骨折手术第五节足部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减压术第十五章足踝关节镜手术第一节踝关节镜基本手术原则第二节踝关节滑膜疾病活检、切除术第三节踝关节不稳的关节镜手术第四节前踝撞击症的关节镜手术第五节骨软骨损伤的关节镜手术第十六章足踝部外固定技术第一节骨外固定现状第二节适应证与禁忌证第三节基本操作技术第四节临床应用一、治疗足踝部骨折二、关节加压融合术三、足踝畸形矫正第五节并发症的防治第六节规范使用骨外固定技术第十七章足踝部软组织损伤的修复第一节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一、足跟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二、足背皮肤缺损的修复三、足底全部或大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四、前足套状及全足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五、踝部皮肤缺损的修复第二节跟腱缺损的显微修复一、吻合血管大收肌腱组织瓣移植二、吻合血管髂胫束移植修复三、带血管蒂趾伸肌腱移植修复四、吻合血管腹直肌前鞘皮瓣移植修复第三节合并骨骼缺损的足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一、肩胛复合瓣修复前足内侧缺损二、小腿外侧复合瓣修复前足外侧缺损三、带血管蒂皮瓣联合髂骨瓣修复前足缺损第四节小腿外侧腓骨皮瓣修复足跟缺损第十八章足踝部截肢术第一节足踝部截肢术的适应症第二节足踝部截肢术的术前准备第三节足踝部截肢术的并发症第四节足部截肢术一、足趾截肢术二、近节趾骨基底部截肢三、跖趾关节离断术四、第一趾或第五趾列截肢术五、中间趾列截肢术六、经跖骨截肢术七、经跖跗关节截肢术八、中跗关节截肢术第五节踝部截肢术一、Syme截肢术二、两阶段Syme截肢术三、Boyd截肢术。
逆行岛状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后跟部软组织缺损

doi:10.3969/j.issn.1008 ̄0287.2020.02.020临床论著逆行岛状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后跟部软组织缺损陈闵昌ꎬ杨国峰ꎬ朱红夷ꎬ陈孝军摘要:目的㊀探讨逆行岛状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后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ꎮ方法㊀应用逆行岛状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15例足后跟部软组织缺损患者ꎮ受区创面面积4cmˑ5cm~6cmˑ12cmꎬ皮瓣设计面积5cmˑ6cm~7cmˑ13cmꎮ结果㊀患者均获得随访ꎬ时间3个月~2年ꎮ15例皮瓣全部成活ꎬ皮瓣色泽㊁弹性好ꎬ外形美观ꎬ踝关节功能恢复好ꎬ患者满意ꎮ结论㊀应用逆行岛状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后跟部软组织缺损皮瓣血供可靠ꎬ外形与质地良好ꎬ手术操作简单ꎬ是修复足后跟软组织缺损的可靠方法ꎮ关键词:软组织缺损ꎻ腓动脉穿支皮瓣ꎻ足跟损伤中图分类号:R628ꎻR622.1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编号:1008-0287(2020)02-0210-03Thereverseislandperonealarteryperforationflapforrepairingsofttissuedefectinheel㊀CHENMin ̄changꎬYANGGuo ̄fengꎬZHUHong ̄yiꎬCHENXiao ̄jun㊀(DeptofOrthopaedicsꎬWuxingDistrictPeopleᶄsHospitalofHuzhouCityꎬHuzhouꎬZhejiang㊀313008ꎬChina)Abstract:Objective㊀Toinvestigatetheclinicaleffectofreverseislandperonealarteryperforationflapinrepairingsofttissuedefectofheel.Methods㊀The15casesofsofttissuedefectofheelwererepairedwithreverseislandpero ̄nealarteryperforationflap.Thewoundareawas4cmˑ5cm~6cmˑ12cm.Thedesignedareaoftheflapwas5cmˑ6cm~7cmˑ13cm.Results㊀Allpatientswerefollowedupfrom3monthsto2years.The15casesofflapsallsurvivedꎬwiththegoodcolourandlustreofskinflapꎬelasticityꎬgoodappearanceꎬanklejointfunctionwererestoredwellꎬthepatientsweresatisfaction.Conclusions㊀Thereverseislandperonealarteryperforatorflapisusedtorepairsofttissuedefectoftheheelꎬwhichhasreliablebloodsupplyoftheflapꎬgoodshapeandqualityꎬsimpleoperationandsoonꎬandisareliablemethodtorepairsofttissuedefectoftheheel.Keywords:softtissuedefectꎻperonealarteryperforationflapꎻheelinjuries作者单位:湖州市吴兴区人民医院骨科ꎬ浙江湖州㊀313008作者简介:陈闵昌ꎬ男ꎬ副主任医师ꎬ主要从事创伤骨科及手外科研究ꎬE ̄mail:8150568000@163.com㊀㊀足后跟部遇外伤常易出现皮肤组织坏死ꎬ导致软组织缺损㊁跟腱外露ꎬ临床处理比较棘手ꎮ2013年5月~2016年7月ꎬ我科应用逆行岛状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15例足后跟部软组织缺损并跟腱外露患者ꎬ疗效满意ꎬ报道如下ꎮ1㊀材料与方法1.1㊀病例资料㊀本组15例ꎬ男10例ꎬ女5例ꎬ年龄13~49岁ꎮ左足8例ꎬ右足7例ꎮ损伤原因:重物压伤9例ꎬ车祸伤6例ꎮ10例足后跟外伤予以清创缝合后皮肤组织坏死并跟腱外露ꎬ5例跟腱断裂修复术后皮肤组织坏死并跟腱外露ꎬ创面面积4cmˑ5cm~6cmˑ12cmꎮ受伤至手术时间5~14dꎮ1.2㊀治疗方法㊀①皮瓣设计:在腘窝中点至跟腱与外踝之间中点的连线附近ꎬ用超声多普勒血流仪探测腓动脉的穿支ꎬ靠远端标记2~3个穿支点ꎬ根据后足跟部创面的大小ꎬ以 点㊁线㊁面㊁弧 的原则设计皮瓣ꎮ以腘窝中点至跟腱与外踝连线之间中点的连线为皮瓣的轴线ꎬ皮瓣的旋转点在外踝后上方约5cm处ꎬ以靠近创面的穿支为旋转点ꎬ皮瓣设计为 网球拍 样ꎮ本组皮瓣设计面积5cmˑ6cm~7cmˑ13cmꎮ②皮瓣切取及创面修复:全身麻醉或椎管内麻醉下手术ꎮ患者侧卧位ꎬ上止血带ꎬ不驱血ꎮ先扩创ꎬ修剪去除创缘0 2cm左右的皮肤组织ꎬ切除跟腱表面不健康的组织ꎬ修剪至跟腱健康层组织ꎮ生理盐水冲洗ꎬ聚维酮碘液创面浸泡消毒ꎮ根据术前设计的皮瓣ꎬ先切开皮瓣的近端ꎬ找到小隐静脉和腓肠神经后切断ꎬ结扎小隐静脉ꎬ牵拉腓肠神经定位在皮瓣近中央ꎬ如偏离中央ꎬ则适当调整皮瓣内外侧切口ꎻ然后切开皮瓣前缘ꎬ带上肌膜ꎬ将肌膜及深筋膜于皮肤间断缝合几针ꎬ防止深筋膜与皮肤分离ꎬ沿腓骨长短肌的肌间隙找到腓动脉的穿支(旋转点)ꎻ再切开皮瓣后缘的皮肤及筋膜ꎬ同样间012 临床骨科杂志㊀JournalofClinicalOrthopaedics㊀2020Aprꎻ23(2)断缝合几针固定深筋膜与皮肤ꎬ沿肌膜层逆行掀起皮瓣ꎬ保留蒂部约2 5cm宽的皮肤ꎬ松止血带ꎬ见皮瓣血供良好ꎬ将皮瓣旋转180ʎ经明道转位覆盖受区创面ꎮ如果供区创面宽度<5cmꎬ可以直接缝合ꎬ否则需皮片移植打包覆盖ꎮ③术后处理:采用石膏踝关节轻度跖屈位固定1周ꎮ常规抗感染㊁抗血管痉挛及抗凝治疗ꎬ注意观察皮瓣血循环情况ꎬ发现血管危象及时处理ꎮ术后2周拆线ꎬ患者在理疗科医师指导下进行踝关节的功能锻炼ꎮ2㊀结果㊀㊀患者均获得随访ꎬ时间3个月~2年ꎮ15例皮瓣全部顺利成活ꎬ皮瓣色泽㊁弹性好ꎬ外观形态好ꎬ踝关节功能恢复好ꎬ患者满意ꎮ㊀㊀典型病例见图1ꎮ图1㊀患者ꎬ女ꎬ13岁ꎬ交通事故伤致右跟腱部分断裂ꎬ右跟部皮肤软组织坏死缺损㊀A.术前足后跟部皮肤组织坏死缺损ꎬ面积4cmˑ5cmꎻB.按创面面积及轴心点位置设计皮瓣ꎬ面积5cmˑ6cmꎻC.术后4个月ꎬ皮瓣外观良好3㊀讨论㊀㊀如何修复足后跟部软组织缺损并跟腱外露的创面一直是临床医师面临的一大难题ꎮ长时间的跟腱外露ꎬ易导致跟腱干性坏死ꎬ影响踝关节的活动功能ꎮ传统修复方法有:①胫后动脉皮瓣:此方法牺牲了主要动脉血管ꎬ供区损伤大ꎬ且皮瓣臃肿ꎬ需二次手术修整ꎻ②交腿皮瓣:双小腿固定时间至少3周ꎬ需二期断蒂ꎬ患者痛苦ꎬ费用高ꎬ皮瓣外形亦臃肿ꎻ③各种游离皮瓣:技术要求高ꎬ基层医院不易开展ꎮ腓动脉穿支皮瓣是近10年来发展并在临床上应用的新型皮瓣[1]ꎮ其特点是以穿支血管作为皮瓣的轴性血管来源ꎬ不牺牲动脉主干ꎬ对供区的损伤小ꎬ操作简单ꎬ手术安全可靠ꎬ术后皮瓣色泽㊁弹性好ꎬ外表美观ꎮ逆行岛状腓动脉穿支皮瓣的解剖学基础:根据黄凯等[2]对外踝上皮瓣皮支来源的解剖学研究结果显示ꎬ在距外踝尖约5cm处下胫腓联合的近侧ꎬ腓动脉与胫前动脉之间存在一条管径较粗的下胫腓联合近侧动脉弓ꎬ该动脉弓在小腿远端沟通胫前动脉与腓动脉ꎬ使两者可以代偿供血ꎮ从弓上发出的外踝上皮支㊁下行支及肌支与骨膜支ꎬ也因有胫前动脉与腓动脉 双路供血 而使血供得到充分保障ꎬ为皮瓣设计提供了依据[3]ꎮ本术式皮瓣内含有腓肠神经ꎬ腓肠神经血管在深浅筋膜间有广泛的血管网ꎬ形成血管链ꎬ皮瓣也可以利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供血ꎬ与腓动脉穿支一起提供双重血供ꎬ保证了皮瓣血液循环通畅ꎮ腓动脉穿支皮瓣的优点:①腓动脉穿支血管位置表浅ꎬ相对恒定ꎬ易于解剖ꎻ②腓动脉穿支皮瓣不牺牲主干ꎬ且皮瓣内含有腓肠神经ꎬ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也可以对皮瓣供血ꎬ与腓动脉穿支一起为皮瓣提供双重血供ꎬ保证了皮瓣血液循环通畅ꎻ③手术操作简单ꎬ无需吻合血管ꎬ便于基层医院开展ꎻ④皮瓣旋转的灵活性和随意性强ꎻ⑤皮瓣的色泽㊁质地及外形好ꎮ缺点:①因损伤了腓肠神经ꎬ小腿远端后外侧皮肤的感觉欠佳ꎻ②由于受区创面很难找到可以与腓肠神经断端吻接的皮神经ꎬ对愈后皮瓣的感觉功能有一定的影响ꎻ③因术前超声多普勒血流仪不能确定穿支血管的口径ꎬ如果穿支血管的口径较小ꎬ则不适合后足跟部大面积的皮肤软组织的缺损修复[4]ꎮ注意事项:①术前创面需彻底扩创ꎻ②术前需用超声多普勒血流仪探测穿支血管的具体位置ꎬ便于皮瓣的设计和术式的选择ꎻ③皮瓣设计应长㊁宽各大于受区创面1 0cm左右ꎬ解剖皮瓣蒂部时应仔细ꎬ穿支血管不应细分裸化ꎬ以防损伤血管而影响皮瓣的血供ꎻ④保留皮瓣蒂部约2 5cm宽的皮肤ꎬ利于皮瓣蒂部血管的覆盖和皮瓣的成活ꎻ⑤皮瓣的深面应止血彻底ꎬ皮瓣下及蒂部均放置皮片引流ꎬ防止皮瓣下以及蒂部血肿形成ꎻ⑥如果受区内能找到可112 临床骨科杂志㊀JournalofClinicalOrthopaedics㊀2020Aprꎻ23(2)以与腓肠神经断端吻合的皮神经支ꎬ则应尽量作吻接ꎬ以尽早恢复皮瓣的感觉或减少皮瓣感觉的缺失而引发的磨损及冻㊁烫伤ꎮ参考文献:[1]㊀覃松ꎬ喻忠斌ꎬ夏晓枫ꎬ等.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带薄层肌肉岛状皮瓣修复胫骨慢性骨感染缺损创面[J].临床骨科杂志ꎬ2016ꎬ19(2):189-192.[2]㊀黄凯ꎬ张春ꎬ郭峭峰ꎬ等.腓动脉穿支蒂螺旋桨皮瓣治疗跟骨骨折术后感染创面28例[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ꎬ2016ꎬ39(1):85-87.[3]㊀范克轩ꎬ杨小龙ꎬ张皓ꎬ等.微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跟腱外露及缺损[J].临床骨科杂志ꎬ2018ꎬ21(3):321-322. [4]㊀沈柏晓ꎬ朱金强ꎬ王觅格ꎬ等.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显微外科修复[J].临床骨科杂志ꎬ2018ꎬ21(6):689-692.(接收日期:2019-07-23)doi:10.3969/j.issn.1008 ̄0287.2020.02.021 方法与应用 关节镜下一期重建修复膝关节多韧带损伤One ̄stagereconstructionandrepairofmulti ̄ligamentinjuriesofkneebyarthroscopy徐慰凯ꎬ肖雁萍ꎬ李泽龙ꎬ郑永佳XUWei ̄kaiꎬXIAOYan ̄pingꎬLIZe ̄longꎬZHENGYong ̄jia关键词:关节镜检查ꎻ多韧带损伤ꎻ膝损伤㊀㊀Keywords:arthroscopyꎻmulti ̄ligamentinjuriesꎻkneeinjuries中图分类号:R684.7ꎻR687.4ꎻR687.2㊀文献标识码:B㊀文章编号:1008-0287(2020)02-0212-01㊀㊀2015年4月~2017年12月ꎬ我科采用健侧腘绳肌肌腱联合同种异体肌腱在关节镜辅助下一期重建11例患者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和后交叉韧带(PCL)ꎬ并修复膝关节内侧副韧带(MCL)或外侧副韧带(LCL)ꎬ疗效满意ꎬ报道如下ꎮ1㊀材料与方法1.1㊀病例资料㊀本组11例ꎬ男8例ꎬ女3例ꎬ年龄23~57岁ꎮ4例骑摩托车摔伤ꎬ7例骑摩托车被汽车撞伤ꎮ按Schenck膝关节脱位多韧带损伤分型:KDⅢM型8例ꎬKDⅢL型3例ꎮ前㊁后抽屉试验均为阳性ꎮ膝外翻应力试验阳性8例ꎬ膝内翻应力试验阳性3例ꎮ伤后2周内完成手术ꎮ1.2㊀治疗方法㊀腰硬联合麻醉下手术ꎮ取健侧腘绳肌肌腱备用ꎬ关节镜下清理ACL㊁PCLꎬ保留部分残端ꎮ根据足印区或4字位极度屈曲位ꎬ于股骨外侧髁内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陆战队医院骨科ꎬ广东潮州㊀521000作者简介:徐慰凯ꎬ男ꎬ主治医师ꎬ主要从事运动医学㊁关节外科研究ꎬE ̄mail:xkay@sina.com侧面1:30~2:00位建立ACL股骨隧道ꎻ再屈膝90ʎ位定位ꎬ于股骨内髁内侧面PCL残端中心ꎬ距软骨缘约1cmꎬ建立PCL股骨隧道ꎮ继续维持屈膝90ʎ位ꎬ前内侧入路置PCL胫骨定位器于PCL止点残端中心处ꎬ于关节后缘平面下1.5cm处建立PCL胫骨隧道ꎮ再将ACL胫骨定位器置于胫骨止点残端中心ꎬ于胫骨结节内侧与PCL胫骨隧道间隔约1cm处建立ACL胫骨隧道ꎮ将连接好Endobutton的移植物分别经胫骨骨隧道牵引至股骨骨隧道ꎬ确定Endobut ̄ton翻袢ꎬ先屈膝90ʎ呈前抽屉位ꎬ拉紧PCL移植物并拧入羟基磷灰石挤压钉固定ꎻ再呈屈膝30ʎ位ꎬ拉紧ACL移植物并拧入羟基磷灰石挤压钉固定ꎬ最后定位MCL断裂位置ꎬ取膝内侧纵向切口ꎬ修复断裂的韧带ꎮ膝关节屈曲活动度4周内为0ʎ~30ʎꎬ4~6周为0ʎ~90ʎꎬ6周后支具保护下下地负重行走ꎮ支具佩带3个月ꎬ术后6个月逐渐恢复日常活动ꎬ10个月后视情况恢复体育运动ꎮ2㊀结果㊀㊀11例均获得随访ꎬ时间12~26个月ꎮ无切口感染及神经损伤ꎮ术后3个月ꎬ1例因关节僵硬行关节镜下膝关节松解术ꎮ术后12个月ꎬ11例膝关节屈曲活动度为0ʎ~130ʎ(112 4ʎʃ10 5ʎ)ꎻLysholm膝关节评分为71~95(86 2ʃ7 2)分ꎬ较术前27~39(33 9ʃ3 6)分明显好转ꎮ所有患者膝关节功能明显改善ꎮ3㊀体会㊀㊀我们体会:①重建骨隧道时按先股骨再胫骨顺序ꎬ钻ACL股骨隧道时予4字位极度屈曲位ꎬ钻完后改为屈膝90ʎ位操作ꎬ减少改换体位次数ꎮ②因冲洗液通过破裂的关节囊外漏有导致骨筋膜室综合征的风险ꎬ术中应注意小腿张力ꎬ避免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ꎮ③术中移植物选用健侧腘绳肌肌腱联合同种异体肌腱ꎬ能在满足ACL㊁PCL重建直径的同时避免加重患膝损伤ꎮ④术后在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复方倍他米松混合液ꎬ氨甲环酸局部应用能有效减少出血ꎬ复方倍他米松能减少局部炎症反应并对同种异体韧带的免疫原性有较好对抗作用ꎮ(接收日期:2019-11-28)212 临床骨科杂志㊀JournalofClinicalOrthopaedics㊀2020Aprꎻ23(2)。
腓动脉主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跟腱区创面

of defects
over
tendon
Xue—song‘,CHEN
Jian—ruing,
Mao—ruing。WANG Yuan—shan。XU Yong—qing.GUAN Li,ZHANG Li-ming,jlANG Min,L1 Yan—
lin.‘Department China
of
Orthopedics,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Kunming Medical
College,Kunming
650032,
Corresponding author:LI Yah—lin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port the operative techniques and clinical results of specially designed flap of pedicled soft
cm x 9
I.2手术方法 术前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探测并标记最低位腓动
cm。腓肠肌腱腹联合
脉主穿支位置。患者取450半俯卧位.患侧在上。 依据缺损面积、形状、腓肠神经走行及穿支血管的位 置设计皮瓣,皮瓣远端与创面相连。设皮瓣最近端 为a点,穿支位置为P点,创面最远端为b点.ap应 稍长于pb(踝关节中立位),皮瓣远端与创面等宽, 近端与创面形状、面积相符;大体上呈以腓肠神经为 轴线的长矩形(图1)。自皮瓣前缘切开.于深筋膜 下向后方游离至后外侧肌间隔,确认穿支后切开皮 瓣近端,根据腓肠神经走行对轴线做必要调整。于 深筋膜下切取皮瓣,四面“会师”至穿支后继续向深 部充分游离至邻近腓血管起始处,形成单一穿支蒂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镜下松解穿支血管束远侧 纤维带,至此皮瓣切取完毕。根据跟腱损伤部位、缺 损程度。做腓肠肌腱腹联合部V-Y成形后。采用断 端直接吻合,锚钉止点重建或双筋膜蒂下翻延长3 种方法修复跟腱。松开止血带,检查皮瓣血循环满 意后旋转180。,皮瓣近、远端交换分别覆盖创面及 部分供区。皮瓣四角缝合固定数针后,以手指探人 蒂部确认其处于柔顺、松弛状态,深部放置负压引流
隐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足跟软组织缺损六例

中点 的连 线上 , 以小腿 内侧 大隐静 脉隐 神经 作为 皮瓣 的轴 心线 ( 含胫 后动 脉筋 膜皮 动 脉 穿 支 、 包 内踝 上 动 脉 穿支பைடு நூலகம்及
伴 行 静 脉 在 内 ) 旋 转 点 : 瓣 的 旋 转 轴 点 位 于 内踝 上 4~ ; 皮 7c 偏 后 1 m 处 , 瓣 远 端 可 达 膝 关 节 ; 剖 平 面 : m ~2c 皮 解 在 深 筋 膜 与 肌 膜 之 间 解 剖 分 离 皮 瓣 , 瓣 切 取 范 围 上 界 可 达 皮 膝 关 节 部 位 , 缘 不 超 过 胫 骨 前 缘 , 缘 不 超 过 小 腿 后 正 前 后
血 管 与 胫 后 动 脉 在 内 踝 上 的 交 通 支 。 关 于 静 脉 回 流 的 机
中线 ; 转 弧 : 瓣 可逆 行旋 转 修 复 小 腿下 1 3 足踝 部 、 旋 皮 /、
足 跟 部 及 足 内侧 软 组 织 缺 损 ( 1见 封 3 。 图 )
制, 目前 尚不 完全 清 楚 , 主要 存 在 “ 宫 式 途 径 ” 迷 和“ 膜 瓣
面和 足 内侧 皮肤 的感 觉神经 , 与大 隐静脉 和膝 降动脉 的分 支 隐动脉伴 行 。在小 腿近 1 3和 中 13 隐 神经 位 于大 隐 / /, 静脉 后方 , 小 腿 远 1 3 位 于 大 隐 静 脉 前 方 。19 在 /, 9 2年 Maq ee 等 通 过 尸体解 剖研 究 了隐神 经 、 浅神 经 、 su lt 腓 腓 肠神 经营养 血管 与皮 肤血供 的关 系 , 出了皮神 经 岛状 皮 提 瓣并 成功应 用 于临床 。钟世 镇等 对 4 0例小 腿皮神 经节
部 中 央 , 膜 蒂 向 隐 神 经 两 侧 游 离 宽 度 为 2~ m。 经 明 筋 4e 道 或 皮 下 隧道 转 位 至 受 区 , 以 明 道 移 位 , 膜 蒂 部 可 携 若 筋
跟腱修复术后感染的清创和功能重建 副本

曾经----非手术治疗跟腱断裂通常会有很高 的再断裂率;
现在----非手术结合积极的康复锻炼,跟腱 再断裂率与手术治疗相当。且避免了感染 、疼痛、手术等一些列问题。
谢谢!
• 所有患者通过手术均较术前提升了80-100% 的整体功能改善。
• 15例患者中有11例恢复至了伤前的娱乐活 动水平。
• 10例患者可以进行单足提踵活动。3例年老 患者,伤前也不能进行单足提踵活动
• 10例年轻患者(年龄小于60岁)中有4例因 为快速奔跑时带来的不适感以及再断裂的恐 惧而改变了他们的主要运动活动方式。
• 在我们的研究中,患者的踝置于短腿夹板 中,并处于中立位,以防止过度牵伸而导 致跖屈力量的减弱。
• 在佩戴可负重的背伸限制行走支具后建议 进行积极的康复锻炼,包括跖屈力量训练
• 我们发现所有的感染跟腱缝合端均使用不 可吸收线进行缝合。
• 深部感染和慢性炎症组织均包绕在不可吸 收线周围。
建议使用可吸收缝线可在一定程度上减 少跟腱缝合术后感染的发生率。现代经皮缝 合或保守治疗是减少急性跟腱断裂感染率较 好的选择。
• 在术后27个月时通过超声检查发现疤痕愈合 的跟腱与原始肌腱在外观和连续性上基本一 致。
• 正常肌腱纤维被弥漫增生的纤维组织所替代 。
术后27个月
E-患肢
F-健侧肢体
讨论
• 在过去20年间,跟腱断裂以及其并发症的 发生率有显著的增加。跟腱开放缝合术后 的深部感染率高达2.5-4%。
• 术后感染的治疗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并 没有充分的数据来支持选用某一特地方法 进行治疗。
• 8名患者与健侧相比活动度没有差异。 • 3例患者出现了背伸受限 • 5例患者出现了跖屈受限 • 2例患者同时出现了跖屈和背伸活动度的降低
软组织损伤康复治疗

软组织损伤康复治疗疼痛因为热爱,所以坚持。
因为坚持,所以传递。
指南软组织损伤的康复治疗“软组织”一般指骨膜以外、皮肤以下的组织,包括肌肉、软骨、韧带、椎间盘、肌腱及腱膜等。
软组织损伤是指软组织在日常生活中受到强力撞击、扭转、牵拉、压迫,或者因为体质薄弱,劳累过度以及风寒湿邪气的侵袭等各种原因导致的损伤,是骨科、康复科常见疾病之一。
主要症状是局部疼痛、肿胀、肌肉紧张、功能障碍,患者常有外伤史。
软组织损伤按时间分为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
①急性损伤病程在3周以内,主要是暴力损伤所致,包括扭伤、挫伤、牵拉伤、挥鞭样损伤;②慢性损伤病程超过3周,多由于姿势性劳损、工作性劳损、运动性劳损引起的继发性损害。
它不仅包括急性损伤因延误治疗演变而来的疾患,还包括慢性劳损所致的软组织损伤疾患,在临床上这种慢性积累性损伤远远多于急性损伤。
在软组织损伤的治疗过程中,如处理得当,可提高组织再生能力,有利于损伤组织的完全再生,减少瘢痕修复。
相反,如伤后未及时采取适当措施,血液及渗出液不能及早完全吸收,则可被肉芽组织代替,形成过多瘢痕,不仅不具有原组织的功能,而且可产生瘢痕收缩,发生粘连,引起功能障碍。
第一节急性软组织损伤的治疗一、概述急性软组织损伤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关节、肌肉、肌腱、韧带等软组织的急挫伤、拉伤、扭伤等。
临床表现为局部疼痛、压痛、肿胀、青紫瘀斑、肢体活动功能障碍等。
(一)诊断1.有明显的外伤史,疼痛剧烈,局部迅速肿胀,肢体随意活动受限。
2.伤处压痛明显,可出现局部青紫淤血、瘀斑,严重者可出现皮下血肿,波动征阳性。
3.损伤后2周左右,淤肿大部分消退或转为黄褐色,疼痛逐渐消失,功能恢复或轻度障碍。
4.少数损伤较重的患者,恢复期较长,局部仍有肿胀或有硬结,隐隐作痛,肢体活动有不同程度的受限。
5.X线检查:主要排除受伤的骨折、脱位及骨病。
1、5为确切诊断标准,2、3、4为辅助诊断标准。
(二)分类通常根据受伤部位皮肤或黏膜的完整情况来划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缺点
血管蒂短,旋转幅度有限
注意事项
部分病例皮支穿出点较高,术前超声探测
皮支血管紧贴胫骨内侧骨膜穿出,从前向后分离容易损伤,
应应从后向前解剖血管蒂
血管蒂短,皮瓣最好设计成网球拍状 皮瓣蒂部无张力扭转,采用明道转移
外踝上皮瓣
解剖学基础
腓动脉发出外踝上动脉,至外踝上
5cm ,由胫腓骨骨间膜向前方穿出分 为皮支和降支。
解剖学基础
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血管蒂
降支在髂髌线中点稍上方,股外侧 肌和股直肌之间发出外侧支
外侧支主要以肌皮动脉穿支形式供
应股前外侧皮肤
第一肌皮动脉穿支最粗,选作皮瓣 的主要血管
皮瓣设计
第一肌皮动脉穿出点多数在髂髌线 中点为圆心、3cm半径范围内,外 下象限居多。此点落在皮瓣上1/3中 央附近
缺点
易有腓浅神经损伤
注意事项
15%存在变异,术前超声探测
解剖血管蒂应从前向后分离 游离皮瓣前半部分注意保护腓浅神经 皮瓣蒂部无张力扭转,采用明道转移
腓肠神经皮瓣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解剖学基础
腓肠神经位于皮下,与小隐静
脉毗邻,在外踝处容易分离。
其伴行血管上端来自腘窝中间 皮动脉深支,在走行中得到 3 ~5 个腓动脉肌间隔穿支血管 的吻合,最低的 一个吻合约 在外踝上 5 cm 处(外踝后上
跟腱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黄涛
洪焕玉
烟台市烟台山医院 烟台市中法友谊医院
创伤四科
跟腱部软组织缺损
外伤性
医源性
由于跟腱部解剖结构的特殊性,无法通过植皮
等方法进行修复,因此此部位软组织缺损常需
要皮瓣来修复。
下面介绍一下临床常用的几种皮瓣
内踝上皮瓣
(胫后动脉内踝上皮瓣)
解剖学基础
胫后动脉下半部位于跟
脉、腓肠神经、小隐静脉)
皮肤与深筋膜缝合固定 旋转点不得低于踝上5cm 皮瓣蒂部无张力扭转
推移腓肠肌肌皮瓣 (内外侧腓肠肌联合肌皮瓣)
解剖学基础
腓肠肌肌皮瓣是以腓肠血管为
蒂的组织瓣,包括两个不同的 肌皮瓣,即内侧和外侧腓肠肌 肌皮瓣。
腓肠肌内、外侧头的滋养动脉 于膝关节水平起于腘动脉,供 应该肌及其表面皮肤。
对组织损伤较大
注意事项
解剖肌皮动脉穿支是关键。 降支和穿支完全游离完后再完全切开皮瓣外侧缘,起固定和 保护作用
游离肌皮动脉穿支要保留肌袖
第一肌皮动脉穿支周围阔筋膜要保留
注意保护股神经及其肌支
保留2条伴行静脉 应包含股外侧皮神经
以上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跟腱软组织缺损的
皮瓣,各有其优缺点,需要临床医生根据病 情需要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腱与趾长屈肌间沟内
在内踝上方4cm和6 .5
cm 有两条较大的皮动脉,
可供养膝下10 cm 以下
小腿内侧皮肤
皮瓣设计
旋转点:内踝上5-7cm
轴心线:胫骨cm
优点
1、质地好、耐摩擦,可重建感觉 2、厚薄适中,不臃肿 3、皮支血管粗大,血供好 4、不牺牲胫后动脉 5、可切取范围大,不受长宽比例限制
穿动脉)。
皮瓣设计
旋转点:外踝后上方5cm
轴心线:腘窝中点至跟
腱与外踝连线的中点
两侧缘:小腿两侧中线
优点
1、供区隐蔽 2、血循环好、抗感染能力强 3、不牺牲主要动静脉血管 4、可切取范围大,血管蒂较长 5、厚薄适中,不臃肿
缺点
牺牲腓肠神经,引起足外侧和足底感觉异常
注意事项
蒂部皮肤保留3cm以上(完整包含腓肠动静
皮瓣设计
上:腘窝下方
下:跟腱创面近侧缘
两侧:胫骨内缘和腓骨外缘
优点
1、适合跟腱缺损的较大创面 2、临近转移,切取简便,成功率高
3、不牺牲主干血管
缺点
对组织损伤较大
注意事项
注意对腓肠动静脉蒂部的保护
采用顺逆行结合切取 术后长腿石膏托固定 腓肠肌起止点应重建
股前外侧皮瓣
轴心线:髂髌线
上界可达阔筋膜张肌的远端,下界
至髌骨上7cm ,内侧达股直肌内侧 缘,外侧至股外侧肌间隔或略大。
优点 ① 供区隐蔽,皮瓣面积大。 ② 皮瓣血管蒂较恒定,血管蒂长,管径粗。 ③ 皮瓣切取后不影响肢体功能。 ④ 可根据需要制成筋膜瓣、肌皮瓣或岛状瓣。 ⑤ 若包含股外侧皮神经可制成感觉皮瓣。 缺点
皮支供应小腿外侧下1 / 2 的皮肤。
降支,在不同的平面与胫前动脉形成 吻合支,并与跗骨窦动脉、跗外侧动 脉、腓动脉后支以及足底外侧动脉后 支形成吻合网
皮瓣设计
旋转点:外踝上5cm 轴心线:腓骨 界:腓骨中点至外踝 胫骨嵴至腓骨后缘
优点
1、质地好、耐摩擦,可重建感觉 2、厚薄适中,不臃肿 3、皮支血管粗大,血供好 4、不牺牲主干血管 5、可切取范围大,不受长宽比例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