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原虫图片

合集下载

第二章 原虫--疟原虫

第二章 原虫--疟原虫

第五节疟原虫一.概述疟原虫是疟疾的病原体,疟疾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一种寄生虫病,其流行遍及全世界,尤以亚非拉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尤为严重。

目前已知的疟原虫种类有130多种,主要寄生于人和哺乳动物,少数可寄生于鸟类、爬行类。

但能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仅有四种:间日疟原虫常见恶性疟原虫常见三日疟原少见虫卵形疟原虫几例二.生活史疟原虫的生活史需要二个宿主:人和蚊。

因而其发育过程可分成二个阶段:在人体内发育和在蚊体内发育。

在人体内发育又可分为红细胞外期和红细胞内期。

㈠在人体内发育:感染阶段是子孢子,子孢子是在蚊体内发育成熟并存在于蚊涎腺管中,当蚊叮咬时即可随涎液进入人体。

红外期:子孢子进入人体后,约在血液中停留30分钟左右,然后陆续进入肝脏,并侵入肝细胞内发育,这过程即为红细胞外期。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间日疟原虫的子孢子具有遗传学上不同的二个类型:速发型和迟发型。

速发型子孢子进入肝细胞后,虫体由长形变成圆形,核开始分裂而形成一个红外期裂殖体,约经8天裂殖体分裂成许许多多圆形或椭圆形的小体,即裂殖子。

最后使肝细胞破裂,裂殖子逸出并进入肝血窦,其中有部分被吞噬细胞消灭,而另一部分可进入红细胞。

在红细胞内开始红细胞内期发育。

相反,迟发型子孢子在进入肝细胞后却不马上发育,而是进入休眠状态,休眠时间长短视疟原虫种株不同而不同,然后才完成红外期裂体增殖。

这也是作为感染不同种株疟原虫潜伏期不同以及复发间隔时间不同的原因。

红内期:红外期裂殖子进入红细胞后,在红细胞内发育经由环状体(早期滋养体)、滋养体、裂殖体前期,发育到成熟裂殖体(内含12~24个裂殖子),最后胀破红细胞,裂殖子逸出,又侵入新的红细胞,又继续上面由环状体到裂殖体的发育过程。

每循环发育一次称为一次生殖周期(或发育周期)。

不同种的疟原虫生殖周期的长短是基本固定的: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约需48小时,即隔天;三日疟原虫需72小时,隔2天。

一般认为人类红内期疟原虫不可能再回到肝脏细胞内发育。

疟原虫

疟原虫

实验室检测
病原学检测 厚薄血膜找疟原虫 免疫学检测 1.抗原检测(ELISA) 2.抗体检测(IFA)
分子生物学检测 (PCR)
厚薄血膜的制作
取玻片2张,1张做载玻片,1张作推片(边缘光 滑的一面),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夹持推片侧缘 中部,用推片的左下角刮取血液4~5μl,再用该 端中部刮取血液1~1.5μl。将左下角的血滴涂于 载片的中央偏右处,由里向外一个方向旋转2~4 圈,涂成直径为0.8~1cm的圆形厚血膜(厚血膜 的厚度以一个油镜视野内可见到5~10个白细胞为 宜)。用干棉球擦净玻片角上的血渍,然后将推 片下缘平抵载玻片的中线,当血液在载玻片与推 片之间向两侧扩展至约2cm宽时,使两玻片保持 25°~35°角,从右向左迅速向前推成舌状薄血 膜,厚度应以红细胞之间互相接触而不相互重叠 为佳
中央;胞质浅蓝色或淡红色;色素黑褐色,松散分布于核周围。
致病
• 1.疟疾发作:典型发作表现周期性寒战、高热和出汗退热三 个连续阶段。 • 2.贫血及脾肿大 • 3.再燃与复发 • 再燃:在疟疾发作停止后,在无重复感染,短期内再次出现疟 疾发作称为再燃。 • 复发:疟疾初发患者红细胞内期的疟原虫已被消灭,在未 经蚊媒传播感染,经过数周到年余,又出现疟疾发作,称 为复发。 • 4.凶险型疟疾
1
较大松疏淡红色,位于中央,胞质浅蓝色, 素色黄褐色,均匀散在.
3
恶性疟原虫的环状体
较小,约占红细胞的直径的1/6,核1个或2个,胞质纤细,色素无
恶性疟原虫的配子体
♀雌配子体较大,新月形,两端尖锐;核1个,较小,深红色,位于
中央;胞质深蓝色;色素黑褐色,紧密分布于核周围。
♂雄配子体较大,腊肠形,两端钝圆,核1个,较大,淡红色,位于

疟原虫形态特征(含图)PPT课件

疟原虫形态特征(含图)PPT课件
进行鉴别。
分子生物学鉴别
利用基因测序、PCR等 技术进行鉴别,具有较 高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免疫学鉴别
利用抗体检测、抗原检 测等方法进行鉴别,适 用于感染早期的诊断。
常见寄生虫的形态特征比较
疟原虫
具有红细胞内期和红细胞外期 ,形态多样,大小不一,以环 状体、滋养体和裂殖体为主。
血吸虫
具有成虫、虫卵和毛蚴等阶段 ,成虫寄生于人或哺乳动物的 肠系膜静脉中,虫卵随粪便排 出。
当受感染的蚊子叮咬人时,疟 原虫进入蚊子体内并开始孢子 生殖阶段,形成孢子囊和配子
体。
疟原虫对人类的影响
疟疾是全球最严重的热带疾病 之一,每年有数亿人感染,导 致数百万人死亡。
疟疾的症状包括发热、头痛、 寒战、出汗等,严重时可导致 昏迷和死亡。
疟疾对孕妇和儿童危害更大, 可导致流产、早产、生长发育 迟缓等。
并记录下来。
描述运动方式
观察疟原虫的运动方式,如是否有 鞭毛、伪足等运动器官,并描述其 运动特点。
与教科书对比
将观察结果与教科书上的疟原虫形 态特征进行对比,确保观察结果的 准确性。
04
疟原虫与其他寄生虫的鉴别
鉴别方法与标准
形态学鉴别
生物学鉴别
通过观察寄生虫的形态、 大小、颜色等特征进行
鉴别。
根据寄生虫的生活史、 宿主范围、传播途径等
形态特征。
鉴别诊断
对于不典型的寄生虫样本,需要 进行多种鉴别方法的综合判断,
避免误诊。
05
疟疾的诊断与防治
疟疾的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观察
显微镜检查
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如周期性寒战、发 热、出汗等,初步判断是否可能患有疟疾 。
采集患者的血液样本,在显微镜下观察红 细胞内是否存在疟原虫。这种方法对于确 诊疟疾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人体寄生虫图片

人体寄生虫图片

肥胖带绦虫孕节
现在是121页\一共有194页\编辑于星期三
肥胖带绦虫孕节
现在是122页\一共有194页\编辑于星期三
带绦虫卵
现在是123页\一共有194页\编辑于星期三
带绦虫卵
现在是124页\一共有194页\编辑于星期三
带绦虫卵
现在是125页\一共有194页\编辑于星期三
带绦虫卵
现在是126页\一共有194页\编辑于星期三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成虫(十 美洲板口线虫成虫(
二指肠钩虫成虫)
美洲钩虫成虫)
现在是38页\一共有194页\编辑于星期三
十二指肠钩虫口囊
美洲钩虫口囊
现在是39页\一共有194页\编辑于星期三
十二指肠钩虫交合伞
美洲钩虫交合伞
现在是40页\一共有194页\编辑于星期三
十二指肠钩虫背辐肋
美洲钩虫背辐肋
现在是62页\一共有194页\编辑于星期三
华支睾吸虫成虫(肝吸虫成虫)
现在是63页\一共有194页\编辑于星期三
华支睾吸虫第一中间宿主:豆螺
现在是64页\一共有194页\编辑于星期三
华支睾吸虫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
现在是65页\一共有194页\编辑于星期三
华支睾吸虫虫卵
现在是66页\一共有194页\编辑于星期三
华支睾吸虫虫卵
现在是67页\一共有194页\编辑于星期三
华支睾吸虫虫卵
现在是68页\一共有194页\编辑于星期三
华支睾吸虫虫卵
现在是69页\一共有194页\编辑于星期三
华支睾吸虫虫卵
现在是70页\一共有194页\编辑于星期三
现在是71页\一共有194页\编辑于星期三
布氏姜片吸虫成虫(姜片吸虫成虫)

疟原虫形态(恶性疟)

疟原虫形态(恶性疟)
疟原虫形态(恶性疟)
恶性疟原虫--环状体 恶性疟原虫--环状体 --
环纤细,约为RBC直径的1/5 RBC直径的 环纤细,约为RBC直径的1/5 核1个,但2个常见 红细胞常含2 红细胞常含2个以上原虫 鸟飞状” 虫体常位于红细胞的边缘 ,呈“鸟飞状”
恶性疟原虫—大滋养体 恶性疟原虫 大滋养体
恶性疟原虫雌配子体
新月形,两端较尖 核致密,深红色, 常位于中央 疟色素黑褐色,分 布于核周围
恶性疟原虫雄配子体
腊肠形, 腊肠形,两端钝圆 胞质色蓝而略带红 核疏松,淡红色, 核疏松,淡红色,位 于中央 疟色素黄棕色, 疟色素黄棕色,小杆 状,在核周围较多
一般不出现在外周血 体小结实,圆形, 体小结实,圆形,不 活动 疟色素集中一团, 疟色素集中一团,黑 褐色 原虫此时开始集中子8 36个 裂殖子8~36个,通常 18~24个 18~24个,排列不规则 疟色素集中成一团 虫体占红细胞体积的 2/3至 2/3至3/4

四种疟原虫镜下图ppt课件

四种疟原虫镜下图ppt课件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恶性疟原虫 (pf)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三日疟原虫( pm)
52
53
裂殖子6个,排列成菊花状,色素居中。厚血膜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80
பைடு நூலகம்
四种疟原虫镜下形态鉴别
1
间日疟-----Pv 恶性疟-----Pf 三日疟-----Pm 卵形疟-----Po
注意 :
2
3
间日疟原虫 (pv)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卵形疟原虫 (po)
68
69
70
混合感染疟原虫图片
71
72
73
74
75
鉴 别要点
76
PV
1.红细胞通常涨大 2.薛氏点明显 3.成熟环状体粗大 4.滋养体有阿米巴样伪足 5.可见不同发育期的原虫 6.裂殖子常为16-18个
77
PF
1.环状体纤细, 红细胞不涨大 2.一个红细胞内可有几个环状体 3.环状体内可有2个核 4.环状体可贴在红细胞边缘 5.血片中没有其他发育期滋养体 6.配子体呈新月形或腊肠形 7.可出现茂氏点 8.厚血膜满天星样即可定

寄生虫图谱 (1)

寄生虫图谱 (1)
请报告图片中箭头所指物(姬氏染色,大小约为15μ m×1.6μ m)的名称
杜氏利什曼原虫
请报告图片中箭头所指细胞内结构(姬氏染色)的名称 疟原虫环状体
请报告图片中箭头所指物(铁苏木素染色)的名称 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
请报告图片中箭头所指物(大小约为28μ m×13μ m)的名称。 华支睾吸虫(虫卵)
请报告图片中箭头所指物(30um)的名称 阿米巴原虫
请报告图片中箭头所指物(85×48um)的名称 肺吸虫(虫卵)
请报告图片中箭头所指物(160×60um)的名称 埃及血吸虫(虫卵)
请报告图片中箭头所指红细胞内容物的名称 疟原虫裂殖体
请报告图片中箭头所指物(55×25um)的名称 蛲虫(虫卵)
请报告图片中箭头所指红细胞内容物的名称 疟原虫滋养体
请报告图片中箭头所指物的名称 旋毛虫
请报告图片中箭头所指物的名称 线虫
吉姆萨染色,请报告图片中箭头所指物的名称 疟原虫滋养体
请报告图片中箭头所指 物的名称
阿米巴原虫
请报告图片中箭头所指 物的名称
蛲虫成虫
吉姆萨染色,请报告图片中红细胞内箭头所指物的名称 疟原虫环状体
人虱
请报告图片中箭头所指物的名称(姬氏染色)
阴道毛滴虫
请报告图片中箭头所指物的名称
跳蚤
请报告图片中箭头所指物的名称(卡红染色)
猪肉绦虫头节
请报告图片中箭头所指物(长约 1mm)的名称
旋毛虫
请报告图片中箭头所指物(直径约为15μ m)的名称(铁苏木素染色)
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
请报告图片中箭头所指物(大小约为60μ m×36μ m)的名称
请报告图片中箭头所指物的名称 蛔虫(虫卵)
吉姆萨染色,请报告图片中箭头所指物的名称 杜氏利什曼原虫(利杜体)

疟原虫PPT演示课件

疟原虫PPT演示课件
红红细细胞虫胞内体内期各裂期体
增殖期(裂殖体)
35
☆在人体的两种细胞内寄生 肝细胞:红细胞外期(红外期) 红细胞:红细胞内期(红内期)
配子体形成 ☆两种生殖方式 无性生殖:孢子增殖(蚊)
裂体增殖(人) 有性生殖:配子生殖(蚊)
配子体形成(人)
36
三、致病性
1、致病因素: RBC内期无性体 2、潜伏期:
3
在湘南地区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 船到郴州止, 马到郴州死, 人到郴州打摆子。
它生动地描述了湘南高疟区的情景。打摆子是 疟疾的俗称。它是由疟原虫所引起的。
4
疟原虫的危害
云南思茅县,1925年10万人,至 1950年仅剩余1000多人。 民谣: “要下芒市坝,先把老婆嫁;
要往耿马走,棺材买到手; 十人到勐腊,九人难回家”。
要到罗马来杀人。” 19世纪末在印度的医院里,1/3的病人都是疟疾患者 也有不少医生说此病的发生是由于有热病的空气,疟疾的 起因与沼泽地的水或有毒的水气有关.
22
古代民间曾认为疟疾与神鬼有关,或与恶 浊的空气有关,我国称之为瘴气。贵州南 部有民谣云:
“走到石门坎,鬼在后面喊; 走到梅子口,鬼在后面侯; 走到三门沟,阎王把命勾。”
28
按蚊体内 人体内
48小时
29
子孢子
34
(二)生 活 史 小 结子孢子
★感染阶段:———— ★感染方式:———— ★寄生部位:———— ★传播媒介:———— ★诊断依据:———— ★致病阶段:————
经雌性按蚊叮咬 输血或器官移植
间日和卵形疟寄生网织 红细胞,三日疟多寄生 中较华衰按老蚊红、细嗜,人胞按恶蚊性、寄 微小生按于蚊各、期大红劣细按胞蚊
13
2、晚期滋养体(大滋养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