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个人所得税的主要法律规定与计税依据参照模板

合集下载

2020年新《经济法基础》 第8章 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

2020年新《经济法基础》  第8章 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
(4)非营利组织从事非营利性活动的收入。
三、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四)税前扣除项目 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
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 所得额时扣除。
1.税前扣除的原则
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相关性原则;确定性原则; 合理性原则。
三、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一、企业所得税纳税人与征税对象
(三)非居民企业与征税对象 1.非居民企业的标准 (1)实际管理机构不在中国境内,但在中国境内设立机
构、场所 (2)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但有来源于中国境
内所得
一、企业所得税纳税人与征税对象
2.非居民企业的征税对象 (1)设立机构、场所,就其所设机构、场所取得的来源
分,准予扣除。(包括丧葬补助费、抚恤费、安家费、探亲假路 费、供暖费、防暑降温费、困难补助等。)
(3)采取产品分成方式取得收入,按照企业分得产品 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其收入额按照产品的公允价值确定。
(4)非货币性交易,以及将货物、劳务用于捐赠、偿 债、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等,视同销售货物、 转让财产或提供劳务。
三、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三)不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 1.不征税收入 (1)财政拨款 (2)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 (3)其他不征税收入 包括“国有资产无偿划入”和“社保基金投资收益”
一、企业所得税纳税人与征税对象
2.企业所得税纳税人包括各类企业、事业单位、社 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从事经营活动的其他组织。
注意: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属于企业所得税纳税 义务人。
一、企业所得税纳税人与征税对象 (二)居民企业与征税对象 1.居民企业的标准 (1)在中国境内成立 (2)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 境内 2.居民企业的征税对象 境内所得+境外所得

(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税率表

(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税率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1980年9月1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根据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1999年8月30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根据2005年10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第三次修正根据2007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第四次修正根据2007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第五次修正根据2011年6月30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第六次修正根据2018年8月3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第七次修正)第一条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为居民个人。

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不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为非居民个人。

非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纳税年度,自公历一月一日起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止。

第二条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一)工资、薪金所得;(二)劳务报酬所得;(三)稿酬所得;(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五)经营所得;(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七)财产租赁所得;(八)财产转让所得;(九)偶然所得。

个人所得税的法律规定(3篇)

个人所得税的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概述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

个人所得税法是规范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法律,旨在确保税收政策的公平、合理和有效实施。

以下将从个人所得税的概念、法律规定、征收管理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个人所得税的概念个人所得税是指对个人(包括居民个人和非居民个人)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所得,按照国家规定的税率和税法规定的减免规定征收的一种直接税。

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对象是个人,征税范围包括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等。

二、个人所得税的法律规定1.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是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法律依据,于1980年9月1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后经过1993年、1999年、2005年、2007年、2011年、2018年六次修订。

2. 纳税义务人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分为居民个人和非居民个人。

(1)居民个人: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为居民个人。

(2)非居民个人: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为非居民个人。

3. 征税范围个人所得税的征税范围包括以下几种所得:(1)工资、薪金所得;(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3)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4)劳务报酬所得;(5)稿酬所得;(6)特许权使用费所得;(7)利息、股息、红利所得;(8)财产租赁所得;(9)财产转让所得;(10)偶然所得;(11)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

4. 税率个人所得税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分为七个级距,具体如下:(1)不超过3,000元的部分,税率为3%;(2)3,000元至12,000元的部分,税率为10%;(3)12,000元至25,000元的部分,税率为20%;(4)25,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税率为25%;(5)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税率为30%;(6)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35%;(7)80,000元以上的部分,税率为45%。

个税计算模板2024

个税计算模板2024

个税计算模板2024
个税计算模板2024
1.累计预扣所得额计算
累计预扣所得额=累计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
其中
-累计收入是指从1月1日至当前月末的薪资收入总额。

-累计减除费用是指从1月1日至当前月末的各项减除费用总额(例如社保、公积金等)。

-累计专项扣除是指从1月1日至当前月末的各项专项扣除总额(例如子女教育、赡养老人等)。

-累计专项附加扣除是指从1月1日至当前月末的各项专项附加扣除总额(例如租房、房贷利息等)。

2.年度应纳税所得额计算
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累计预扣所得额-累计起征点
其中
-累计起征点是根据国家有关税法法规规定的个人起征点数额。

2024年的个人起征点是5000元。

3.年度应纳税额计算
年度应纳税额=年度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其中
-适用税率是指根据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在国家有关税法法规规定的税率表中找到相应的税率。

-速算扣除数是根据国家有关税法法规规定的扣除数额,根据适用税率表中找到相应的速算扣除数。

4.月度应扣缴税额计算
月度应扣缴税额=年度应纳税额/12
5.月度应享受税延政策的减免金额计算
月度应享受税延政策的减免金额=月度专项附加扣除+月度专项扣除其中
-月度专项附加扣除是指当月享受的专项附加扣除总额。

-月度专项扣除是指当月享受的专项扣除总额。

6.月度应实际扣缴税额计算
月度应实际扣缴税额=月度应扣缴税额-月度应享受税延政策的减免金额。

个税缴纳法律规定(3篇)

个税缴纳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收,是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缴纳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为了规范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和管理,我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规定。

本文将详细介绍我国个人所得税缴纳的相关法律规定。

二、个人所得税的概念和特点1. 概念个人所得税是指国家对个人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所得,按照一定的比例和规定征收的税款。

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对象为在我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

2. 特点(1)直接税:个人所得税直接针对个人征收,具有直接税的特点。

(2)累进税制:个人所得税采用累进税率,即所得越高,税率越高。

(3)调节功能:个人所得税具有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

(4)灵活性: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和管理具有灵活性,可以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财政需要调整。

三、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范围包括以下几种:1. 工资、薪金所得2.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3. 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4. 劳务报酬所得5. 稿酬所得6.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7.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8. 财产租赁所得9. 财产转让所得10.偶然所得11. 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四、个人所得税的税率我国个人所得税采用超额累进税率,分为以下几种:1. 工资、薪金所得(1)每月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00元的部分,税率为3%。

(2)每月应纳税所得额超过3000元至12000元的部分,税率为10%。

(3)每月应纳税所得额超过12000元至25000元的部分,税率为20%。

(4)每月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5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税率为25%。

(5)每月应纳税所得额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税率为30%。

(6)每月应纳税所得额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35%。

(7)每月应纳税所得额超过8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45%。

个人所得税计算标准一览

个人所得税计算标准一览

个人所得税计算标准一览随着社会的发展,个人所得税也成为了现代纳税制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所以学习个人所得税计算标准成为了很多人必须了解的一部分。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解释个人所得税计算标准和相应的计算方法,以帮助更多的人理解和遵循税法规定。

一、个人所得税计算标准(一) 纳税人“个人所得税法”将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分为两类:1.居民个人(1)常住中国境内的个人(2)非常驻中国境内的个人,但是在中国境内的居住时间累计达到183天以上的个人。

2.非居民个人(1)仅对在中国境内所得的个人所得税纳税义务作出规定。

(二) 适用税率居民个人所得税适用综合所得递延税率,即以下表格所示:| 级数| 适用所得区间| 适用税率|| ---- | ---- | ---- || 1 | 0~36,000元| 3% || 2 | 36,001~144,000元| 10%|| 3 | 144,001~300,000元| 20% || 4 |300,001~420,000元| 25% || 5 | 420,001~660,000元| 30% || 6 | 660,001~960,000元| 35% || 7 | 960,001元及以上| 45% |非居民个人所得税适用综合所得一次性税率,税率为20%。

(三) 适用期间个人所得税征收是按纳税年度征收的,纳税年度为一年,时间跨度从1月1日至12月31日。

(四) 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一纳税年度中,纳税人取得的收入减去专项扣除和其他扣除后的余额。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 收入- 专项扣除- 其他扣除具体内容如下:1.收入所谓“收入”是指个人取得的各种形式的工资、薪金、稿费,经营所得、财产所得和其他所得。

对不同类型的收入有不同的计算规则。

2.专项扣除专项扣除是针对特定支出,根据法定标准确定,并在应纳税所得额中专项减除的金额。

可以分为以下六类:(1)子女教育(2)继续教育(3)住房贷款利息(4)住房租金(5)赡养老人(6)大病医疗3.其他扣除其他扣除是指纳税人在计算个人所得税前可以在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的支出和捐赠额等,具体内容如下:(1)养老保险(2)康复费(3)住院医疗(4)税收减免(5)赈灾捐款(6)救助抗战等相关捐款二、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一) 居民个人的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居民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如下: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其中,速算扣除数按表格如下:| 级数| 速算扣除数|| ---- | ---- || 1 | 0 || 2| 2520 || 3 | 16920 || 4 | 31920 || 5 | 52920 || 6 | 85920 || 7 | 181920 |(二) 非居民个人的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非居民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为:应纳所得一次性税额= 所得额×适用税率-全年应纳税额累计已预缴税额其中,所得额是指在中国境内取得的各类所得减去支出和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从而确定应纳税所得额。

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

标准二: 居住时间 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住满365天
居住期间离境—— 一次不超过30日, 多次累计不超过90日,不扣减天数。
居民纳税人要履行无限纳税义务
境内外收入都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非居民纳税人只履行有限纳税义务
只对境内收入缴纳个人所得税
个人独资企业 的投资者
合伙企业的 每个合伙人
2000 年 起 成 为 纳 税 人
除2000元免征额外,还包括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 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公务用车 和通讯补贴独生子女补贴等预先扣除项目

• 某民办大学老师李某2009年2月应发基本工资2000元,岗位补贴 600元,全勤奖励400元。单位从其应付工资中扣缴按政府规定由 个人负担的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支出共200元,还扣交 为其因物业管理纠纷而被物业公司索取的保安费100元。
• 对扣缴义务人按照所扣 缴的税款,付给2%的手 续费。
二、纳税期限
扣缴义务人每月所扣的税款,自行申报纳税人每月 应纳的税款,都应当在次月七日内缴入国库,并向 税务机关报送纳税申报表。
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期限
按月计征,由扣缴义务人或纳税人 在次月7日内缴入国库,并向税务机 关报送纳申报表。
个人所得税
第一节
一、定义:
概述
个人所得税,是指对个人(自然人)取得的各项应税 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哪些个人要交个人所得税
二、纳税义务人: 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 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居民纳税义务人
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 不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 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2024最新全年12个月个人所得个税模板

2024最新全年12个月个人所得个税模板

2024最新全年12个月个人所得税模板(注:以下为普通工资薪金所得的个人所得税算法)对于普通工资薪金所得的个人所得税,根据2024年10月1日生效的新税法,采用累计预扣预缴方法进行计算。

下面是一个2024年全年12个月的个人所得税模板的示例:月份工资薪金收入个税累计预扣本月个税(0-扣除数)应缴税额1月80000002月8000124.16124.16124.163月8000248.32124.16248.324月8000372.48124.16372.485月8000496.64124.16496.646月8000620.80124.16620.807月8000744.96124.16744.968月8000869.12124.16869.129月8000993.28124.16993.2810月80001117.44124.161117.4411月80001241.60124.161241.6012月80001365.76124.161365.76根据上表,我们可以看到每个月的工资薪金收入、个税累计预扣、本月个税以及应缴税额。

最后一列显示了每月的应缴税额,这是根据工资薪金收入减去相应的扣除数后得出的结果。

根据2024年的新个税法,我们可以计算出全年的个人所得税。

根据公式,个人所得税=税率×应纳税所得额-速算扣除数。

根据2024年个税法规定,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附加费用扣除-基本减除费用。

根据新个税法,除了基本减除费用之外,对收入进行附加费用扣除。

所以,根据这个示例,2024年全年的个人所得税为2715元。

以上是一个2024年全年12个月个人所得税模板的示例,具体的个税金额会根据个人的情况、收入和具体的税法有所不同。

这个模板只作为示例,具体的个税计算需要根据个人所得税法规定进行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 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适用5—35%的超额累进税率
稿酬所得
税率为20%,并按应纳税额减征30%,实际 征收率为14%
四、税率
劳务报酬所得
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20% 注意加成征收的规定:实际的累进税率
其他
包括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 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 所得和其他所得
处理
根据以上分析,王先生必须将工会以劳 务费名义发放的收入并入其工资薪金收 入,同时,要将独生子女补贴从其工资 收入中剔除出去,两相抵顶后,王先生 应就工资薪金所得补缴税款;此外,王 先生必须就其转让家庭房产取得的收入 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补缴个人所得税。
四、税率
工资、薪金所得
适用5%—45%的超额累进税率
劳务报酬所得
三、应税所得项目
稿酬所得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财产租赁所得 财产转让所得 偶然所得 其他所得
【操作案例】
王先生留学归来以后,在国内一家著名大公司工 作,单位的工资表上每月发给其工资薪金收入 4000元,其中包含其独生子女补贴,此外,单位 的工会组织还以劳务费的名义每月发给每个员工 固定收入,王先生因此取得收入500元。由于王先 生在国外留学期间专攻法律,回国后通过考试又 获得了律师资格证书,因此,业余时间他不时受 人之邀为他人或单位提供法律方面的服务,不定 期的取得部分收入。
【操作案例】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王先生为改善家庭的居住条 件,经与家人商量,以高出原购买的价格卖掉了已 居住3年的家庭唯一住房,获得一笔净收入。利用这 笔收入,再加入一部分资金,他又另外购买了一套 地理位置好、面积更大的住房。
纳税情况
对于取得的上述各项收入,王先生在缴纳税款时, 分别将其列为三类应税所得:单位发放的工资表上 的收入全额列工资薪金所得;工会以劳务费名义发 放的收入和为他人或单位提供法律服务取得的收入 列劳务报酬所得;对于转让家庭住房取得的所得列 财产转让所得,但王先生认为卖价低于所购新房的 价格不应纳税,则未进行申报。税务机关在对王先 生的纳税情况进行抽查时,发现了存在的问题。
2、能够填写代扣代缴申报表
【导入案例】
法国的汤姆先生受公司指派于1996年1月1日 来华,在一家中法合资赛纳公司任经理,任 期至1997年1月20日结束。在华任职期间,他 因出差和休假先后两次离开中国,两次时间 分别为20天和25天。根据合同,他在华工作 期间的工资10万美元分别由法国公司和在华 的赛纳公司各支付一半。
二、纳税义务人
依据有无住所和居住时间 ,分为
居民纳税义务人--无限纳税义务
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 1年的个人,就其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
非居民纳税义务人--有限纳税义务
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 居住不满1年的个人,就其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 得征税。
个人所得税
本章内容
第一节 个人所得税的主要法律规定 第二节 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 第三节 应纳税额的计算 第四节 税收优惠 第五节 申报与缴纳
知识点
1、纳税义务人的界定及其所得来源的确 定
2、应税所得项目及其适用的税率 3、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及应纳所得税的
计算
技能点
1、根据资料计算个人所得税的应纳税所 得额和应纳税额
存在问题
一是在应税项目的适用上发生错误。
二是将应纳税所得与不应纳税所得相混淆。
具体分析
(1)王先生单位的工会以劳务费名义发放的收入不应列 为劳务报酬所得,应属于工资性补贴或变相的工资发放;
(2)王先生在就其工资所得纳税时,不应包括不属于自 身收入的独生子女补贴;
(3)关于王先生转让家庭原有住房获得收入的纳税问题, 税法明确规定,只有当个人转让居住5年以上的家庭唯一 生活用房时,其取得的所得才免予征税。由于王先生转 让的家庭唯一生活住房的居住时间只有3年,所以,转让 该笔房产取得的净收入应该纳税。
问题
汤姆是中国的居民纳税人还是非居民纳税人? 其工资薪金、销售房产收入、公寓出租收入 是否应在中国缴纳个人所得税?
第一节
个人所得税的主要法律规定
一、个人所得税的涵义与类型
涵义;
对个人取得的各得税制 混合所得税制
二、纳税义务人
中国公民、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 和合伙企业的投资者、在中国有所得的 外籍人员 (包括无国籍人员,下同)和香 港、澳门、台湾同胞。
导入案例的答案
法国人汤姆先生的两次离境因为一次不 超过30日两次累计不超过90日,故不能 扣减离境天数,汤姆先生应属于中国居 民纳税人。
三、应税所得项目
工资、薪金所得 生产、经营所得
包括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个人独资 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以及合伙企业投资者分 得的生产经营所得
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的 所得
【导入案例】(2)
为了生活方便,到中国不久,他就在北京东郊购置 了一栋房产,年底任期届满回国时,汤姆先生立即 将该栋房产转让给了一家美国驻华代表机构并获得 1.5万美元的价差收入。此外,汤姆先生在华工作期 间,将其在法国的一套公寓房出租给了一名外国留 学生,每月也获得2000美元的收入。由于汤姆先生 对中国的税法缺乏足够的了解,他只就在华工作期 间赛纳公司支付的工资收入5万美元缴纳了个人所得 税,而对法国公司支付的工薪收入以及转让在华房 产取得的收入等则未进行申报纳税。这一情况在其 离境清税时被发现。
一、费用减除标准
(四)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 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 元的,减除费用800元;4000元以上的,减除 20%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20%。
第二节
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
一、费用减除标准
(一)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 用800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以每一 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 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三)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 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必要费 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每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