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概述(ppt 48页)
中药材生产管理规范

中药材生产管理规范附件1《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目录第一章总则 (5)第二章质量管理 (5)第一节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5)第二节技术规程与标准 (7)第三章机构与人员 (7)第四章设施、设备与工具 (8)第五章生产基地 (10)第一节选址要求 (10)第二节生产基地管理 (10)第六章种子种苗与种源 (11)第一节种子种苗或种源要求 (11)第二节种子种苗与种源管理 (12)第七章种植与养殖 (13)第一节种植技术规程 (13)第二节种植管理 (15)第三节养殖技术规程 (16)第四节养殖管理 (17)第八章采收与产地初加工 (18)第一节技术规程 (19)第二节采收管理 (20)第三节产地初加工管理 (21)第九章包装、放行与储运 (21)第一节技术规程 (22)第二节包装管理 (23)第三节放行与储运管理 (23)第十章文件 (24)第十一章质量检验 (26)第十二章自检 (26)第十三章投诉与召回 (27)第十四章附则 (28)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依据)为规范中药材生产,保证中药材质量,促进中药材生产标准化、规范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范是中药材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适用于中药材生产企业(以下简称企业)种植、养殖或野生抚育中药材的全过程。
第三条(发展理念)企业应当严格按照本规范要求组织中药材生产,保护野生中药材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中药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发展。
第四条(诚信原则)企业应当坚持诚实守信,禁止任何虚假、欺骗行为。
第二章质量管理第一节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第五条(风险管理)企业应当根据中药材生产属性开展质量风险评估,明确影响中药材质量的关键环节、质量风险因素,制定有效的生产与质量控制、预防措施。
第六条(规范管理)企业应当对基地规划,种子种苗或种源、农药与兽药等农业投入品,田间或饲养管理措施,采收加工,包装储运和质量检验等各环节实行规范管理。
中药饮片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培训课件(PPT 42张)

人员及培训
从事质量检验的人员是否具有检验理论知识,是否掌握 相关质量标准和实厉检 验操作技能,并具有经验鉴别能 力。从事毒性药材(含按麻碎药品管理的药材)等有特殊 要求的生产操作人员,是否 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实际操 作技能,并熟知相关的劳动保护要求。从事仓库保管、 养护人员是否具有掌握中药材、中药饮片贮存养护知识 与技能。从事中药饮片生产的各级人员是否按本规范要 求进行培训和考核。
仓储的现场检查
物料接收检查
检查接收(验收)记录及账、物、卡填写是否规范并相符; 所用计量器具是否在校验有效期内,其现场状态是否符合规定
• • • • • • • • •
物料编号是否规范并符合文件规定 物料外包装是否清洁、完好,更换外包装是否符合规定 物料是否码放在货架上 货位摆放是否规范,是否能防止发生差错、混淆 来料货位是否有明显的待验标记 是否按规定请验、取样,有无取样标记 检查取样件数及取样条件是否符合规定 同时购入不同批次的同一种物料是否逐批取样、检验 检查取样后原包装的开、封及取样标记是否符合规定
人员及培训
人员的检查要点: 是否配备与中药饮片生产相适应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并具 有相应的专业知识。主管生产和质量的企业负责人是否具有大专 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技术职称,并具有中药专业知识。生产和质 量管理部门负责人是否具有中医药大专以上学历,3年以上实际 工作 经验或中医药中专学历,5年以上实际工作经验。生产管理 和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是否互相兼任。从事药材炮制操作人员是 否进行中药炮制专业知识的培训,具有中药炮制专业 知识和实际 操作技能。
物料采购检查 检查仓储的物料是否来自于经批准的合格供应商 抽查现场物料的生产商与供应商目录是否相符 检查物料是否符合药品质量标准 抽查2-5种关键物料 采购合同是否有关于药品质量标准的规定 检验报告书显示是否符合药品质量标准或企业内控标准的规定 进口物料是否符合药品进口手续 进口许可(进口药品注册证 / 医药产品注册证 / 进口药品批件) 口岸药检所的检验报告书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中药材生产全过程,保证中药材质量符合标准,以满足制药企业和医疗保健事业的需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制订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是中药材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适用于中药材生产基地(集约经营的基地、商品药材基地、制药原料药材基地等)中药材(含植物药及动物药)生产的全过程。
第三条本规范的实施应对中药标准化、现代化和国际化起促进作用,并对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和各项标准操作规程的制订起指导作用。
第四条运用规范化管理和质量监控手段,调控野生药材的采集强度,坚持“最大持续产量”原则,保护野生药材资源和环境生态,走持续利用的道路。
第二章产地环境生态第五条生产基地应按中药材产地适宜性优化原则选定,因地制宜,合理优化布局,并应重视“地道药材”的地理学和“原产地"概念。
第六条生产基地应选择大气、水质、土壤无污染的地区。
周围不得有污染源,环境生态质量:空气环境执行“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灌溉水质执行“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执行国家相关标准二级标准;药用动物饮用水执行“生活饮用水标准”.第七条地上部分入药的植物,其生产基地应远离交通干道或周围设有防护林带等。
第八条药用动物养殖基地除应满足动物种群对生态因子的需求外,还应满足与之生活、繁殖等相适应的条件.第三章种质和繁殖材料第九条对栽培(饲养)的或野生采集的药用植(动)物,应准确鉴定其物种(种、亚种、变种或品种),记录其中文名及学名(拉丁名)。
第十条对生产用种子(仔)(包括药用植物种子、无性繁殖材料、菌种以及药用动物种仔)必须认真加以科学鉴定,确定物种和来源。
第十一条为保证种子质量和防止病虫害及杂草的传播,种子生产及贮运过程中应实行种子检验及检疫制度;根据不同植物种子的特性,规定保存方法及保存时间,严防伪劣及过时种子的交易与传播。
第十二条药用动物的引种及驯化应在对动物的习性充分调查了解的基础上进行。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目录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第二节技术规程与标准....................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选址技术规程........................第二节生产基地管理........................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种子种苗或者其它繁殖材料要求第二节种子种苗与其它繁殖材料管理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种植技术规程........................第二节种植管理................................第三节养殖技术规程........................第四节养殖管理................................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技术规程................................第二节采收管理................................第三节产地初加工管理....................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技术规程................................第二节包装管理................................第三节放行与储运管理....................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总则目的依据) 为规范中药材生产,保证中药材质量,促进中药材生产规范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制定本规范。
合用范围) 本规范是优质中药材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合用于中药材生产企业(以下简称企业)采用种植、养殖方式生产中药材的全过程管理。
发展理念) 企业应当按照本规范要求组织中药材生产,保护野生中药材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中药材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药饮片课件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药饮片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药饮片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药饮片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药饮片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药饮片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药饮片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药饮片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药饮片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药饮片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药饮片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药饮片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药饮片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药饮片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药饮片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药饮片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药饮片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药饮片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药饮片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药饮片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药饮片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药饮片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药饮片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药饮片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药饮片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药饮片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药饮片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药饮片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药饮片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药饮片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药饮片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2).

第四章 栽培与养殖管理
制定各项SOP,对土、水、肥、田间管理、 病虫害防治提出控制要求
第一节 药用植物栽培管理 第十一条 根据药用植物生长发育要求,确定栽 培适宜区域,并制定相应的种植规程。 第十二条 根据药用植物的营养特点及土壤的供 肥能力,确定施肥种类、时间和数量,施用肥 料的种类以有机肥为主,根据不同药用植物物 种生长发育的需要有限度地使用化学肥料。 第十三条 允许施用经充分腐熟达到无害化卫生 标准的农家肥。禁止施用城市生活垃圾、工业 垃圾及医院垃圾和粪便。
第三十八条 药材批量运输时,不应与其它有毒、
有害、易串味物质混装。运载容器应具有较好的 通气性,以保持干燥,并应有防潮措施。 第三十九条 药材仓库应通风、干燥、避光,必要 时安装空调及除湿设备,并具有防鼠、虫、禽畜 的措施。地面应整洁、无缝隙、易清洁。 药材应存放在货架上,与墙壁保持足够距离,防 止虫蛀、霉变、腐烂、泛油等现象发生,并定期 检查。 在应用传统贮藏方法的同时,应注意选用现代贮 藏保管新技术、新设备。
促进中药标准化、现代化,制订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是中药材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 准则,适用于中药材生产企业(以下简称生产企 业) 生产中药材(含植物、动物药)的全过程。 第三条 生产企业应运用规范化管理和质量监控 手段,保护野生药材资源和生态环境,坚持“最 大持续产量”原则,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六章 包装、运输与贮藏
每批有包装记录,运输容器洁净,贮藏通风、干燥、避 光等条件 第三十四条 包装前应再次检查并清除劣质品及异物。 包装应按标准操作规程操作,并有批包装记录,其内 容应包括品名、规格、产地、批号、重量、包装工号、 包装日期等。 第三十五条 所使用的包装材料应是无污染、清洁、 干燥、无破损,并符合药材质量要求。 第三十六条 在每件药材包装上,应注明品名、规格、 产地、批号、包装日期、生产单位,并附有质量合格 的标志。 第三十七条 易破碎的药材应装在坚固的箱盒内;毒 性、麻醉性、贵细药材应使用特殊包装,并应贴上相 应的标记。
中药材规范化生产PPT课件

习性调查——捕捉——检疫——运输 ●驯化 ●饲养管理
涉及气候调节、食物供应、场舍布局、污物清除等诸多人工控制环节。
第22页/共27页
4、采收与产地加工 ●确定最佳采收期
鹿茸在清明后45~60天锯取 蛤士蟆在秋末“冬眠期”捕捉 ●不同药用动物种类药材的采收
第23页/共27页
• 中药材生产质量控制与管理 1、中药材质量的形成因素及其调控 ●物种遗传因素 ●产地(环境)因素 ●栽培技术因素 2、优质中药材的生产调控 ●重金属和农药残留量控制 ●提高和稳定药材质量的栽培技术 ●优质药材的采集和维护
第9页/共27页
●水源及水质 基地建设考察的水源分为地下水和地表水。 基地水源的一般要求是:水资源丰富,水质 质量稳定(基本达到二级饮用水标准)。
具体检测指标有:PH值;重金属(镉、铅、汞 等)、砷、氰化物、氯化物等;细菌密度、大肠 杆菌密度等;化学耗氧量、溶解氧等。
基地灌溉水源的水质第1必0页须/共2达7页 到国家农田灌溉水质
●其它因素 大气质量会对中药材质量产生一定影响。 基地大气环境质量执行GB3095-92标准的 二级。 交通、供电、人口情况等社会经济因素。
中药饮片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培训课件

中药饮片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及防范措施
原料采购:严格把关,确保原料 无污染、无农药残留
质量控制:严格检验,确保产品 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A
B
C
D
生产过程:规范操作,避免交叉 污染,防止粉尘、噪音等危害
环境保护:加强废弃物处理,减 少环境污染,提高能源利用率
中药饮片生产过程中的环保问题及解决方案
01
02
02
绿色生产:采用 环保技术和工艺, 降低能耗和污染
03
标准化管理:建 立完善的质量管 理体系,确保生 产过程和产品质 量
04
创新研发:加强 中药饮片新产品、 新工艺的研发, 提高市场竞争力
感谢您的耐心观看
03
效率问题:生产效率低、成本高
05
环保问题:废水、废气、废渣处理不当
02
解决方案:严格筛选原料、优化生产工 艺、加强储存管理
04
解决方案:引入自动化设备、优化生产 流程、提高员工技能
06
解决方案:加强环保设施建设、优化处 理工艺、提高环保意识
PART THREE
中药饮片质量控制标准 及检测方法
中药饮片质量控制标准及检测方法介绍
03
案例三:某中药饮片 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 中未按照规定进行生 产,导致产品出现质 量问题,被消费者投 诉。
04
案例四:某中药饮片 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 中未按照规定进行生 产,导致产品出现质 量问题,被监管部门 查处。
案例分析和经验总结
案例背景:某中药饮片生产企业 在生产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
解决方案:加强原料采购管理, 优化生产工艺,严格质量检验
BUSINESS SCHEDULE
中药饮片生产管理和质量 控制培训课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至少包括药材性状与鉴别杂质、 水分、灰分与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指 标性成分或有效成分含量
农药残留量、重金属及微生物限度应 符合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不合格的中药 材不得出场和销售
8.人员和设备
生产企业、质量管理部门的技术负责 人应有相关专业的大专以上学历和药材生 产实践经验
第五节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GAP
我国2002年6月1日起施行
中药标准化是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 基础和先决条件
中药标准化包括药材标准化,饮片标 准化和中成药标准化。其中药材的标准化 是基础,没有中药材的标准化就不可能有 饮片及中成药的标准化,中药材的标准化 有赖于中药材生产的规范化
鲜用药材采用冷藏、砂藏、罐贮 生物保鲜等适宜保鲜方法,尽可能不 用保鲜剂和防腐剂。对地道药材应按 传统方法加工。如有改动,应提供充 分试验数据
6.包装、运输与贮藏
GAP对包装操作、包装材料、包装 记录的内容作了明确规定;对药材批 量运输、药材仓库应具备的设施和条 件也提出了要求
7.质量管理
生产企业应设质量管理部门,并对其 主要职责做出明确规定
5.采收与初加工
野生或半野生药用动植物采集,应 坚持“最大持续产量”原则,即不危害生 态环境,可持续生产(采收)的最大产量。 有计划进行野生抚育、轮采与封育,确定 适宜采收期、采收年限和采收方法
采收机械、器具应保持清洁,无污 染
药用部分采收后,应经拣选、清洗 切制或修整等加工,需干燥的应采用适宜 办法和技术迅速干燥
如丸剂,古人云:“丸者,缓也”。 将某些含毒性的药物制成蜜丸,糊丸等 剂型,使其缓效,可避免中毒,且减少 对胃肠道的刺激。如用于攻逐冷积的三 物备急丸之所以选择蜜丸剂型,就因其 含峻泻药巴豆霜。而像水银之类大毒药 物,则宜制成丹剂,以降低其毒性而增 强其疗效
3)保效
保持药物固有功效
如中医“急救三宝”的安宫牛 黄丸,局方至宝丹和紫雪丹,前二 者皆是蜜丸剂型,在组方用药上都 以具有浓厚香气、开窍醒神作用的 药物为主,如麝香、安息香等。这 类药物多易挥发散失而使疗效降低, 惟有制成蜜丸,才宜于保存以利救 急之用
在长期留样观察中成药稳定性的基础上, 引用化学动力学,借鉴合成药品预测有效期的经 验,对中药制剂也同样探索
一般将某药物在常温下(25℃分解10%所 需时间,称该药有效期t2.5℃0.9)
对中成药以其主要有效成份为分析指标, 确定刚生产批号该成份的含量为基数,测该成 份在不同温度多个时间点的含量,对数据进行 数学处理,从而预测该药品t2.5℃0.9 ,结合 留样观察结果,确定其有效期
二、GAP主要内容介绍
1.产地生态环境
要求中药材生产企业按中药材产地 适宜性优化原则,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中药材产地的环境如空气、土壤、灌 溉水、动物饮用水应符合国家相应标准。 药用动物养殖企业应满足动物种群对生态 因子的需求及与生活、繁殖相适应的条件
2.种质和繁殖材料
对生产中药材采用的物种的种名、亚 种、变种或品种应准确鉴定和审核
标准TE图谱
为现代中药鉴定法之一,系将每一地道药 材的几种特征元素含量,按比例绘成图谱,以作 为直观鉴定药材的依据
用它和要鉴别的未知药材的TE图谱比较, 可确定未知药材的种名是否地道,甚至药材的产 地也可确定。它克服了传统鉴定法的弊端,对切 碎的药材磨成粉甚至烧成灰的药材亦同样可鉴别
3.进行中药中成药有效期的研究
加强质控和质控研究刻不容缓
1. 重视中药成分中氨基酸的研究
一些常用滋补药,如党参、当归、鹿 茸、冬虫夏草、草苁、九节菖蒲、六味地 黄丸都含丰富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含 量颇高,提示开发中药生产时应重视氨基 酸的作用,特别是对地道药材,古方、经 典方氨基酸的分析研究。亦可借氨基酸分 析来鉴别这些药材和制剂的真伪
中药临床应用多数进行加工炮制, 其炮制质量直接关系到药物治疗效果
现阶段应在继承传统方法的基础上 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研究其炮制原理, 进行比较实验,制定出科学的加工炮制方 法,为临床提供高质量药材
有研究报道蝉蜕头足部分与身有相 同的化学成份和药理作用,改变其传统的 将头足除去的炮制方法,不仅省工省时, 且节约药源
按疾病选用剂型包括下述3种情况
1)根据临床症状选用剂型
对一般能吞咽、病情允许的患者来说,口 服汤剂等治疗是常见的。但对中暑昏迷患者, 可选丹剂,将药物吹入病人鼻腔,以收芳香开 窍之功;或以痧药置其舌下,通过舌下粘膜吸 收而使药物迅速生效
一、GAP基本概况(一ຫໍສະໝຸດ 制订GAP意义1.企业的需要
生产、经营企业为获得来源稳定、 质量高、农药残留少的中药材,强烈要求 在产地建立中药材基地,使中药材生产企 业有章可循
2.实现中药有效监督管理的需要
实施GAP,把中药材生产正式纳入药 品监管体系,为药品监管部门实现中药有 效监管提供法律保证
(二)GAP起草原则
3.国外经验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注重汲取国外先进经验,如生产技术和管理方 法,也注重地道药材和传统的栽培技术、加工方法; 允许施用农家肥,但强调应充分腐熟达到无害化卫 生标准。而欧共体禁用人的排泄物作肥料
(三)GAP框架
GAP内容涵盖中药材生产的全过程, 是中药材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适 用于中药材生产企业生产中药材(含植物 药及动物药)的全过程
中药、中成药质量低、标准落后, 最根本原因是缺乏手段
近百年来,我国在自然科学方面远 远落后于西方,如光学落后,就无法进 行组织学的检测;化学落后,就无法测 定有效成份;电子学落后,就谈不上仪 器分析
长期以来,中药材鉴别和质量控 制只能靠感官检查,中成药质量控制 只能靠传统工艺,这是残酷的历史现 实
根据药用植物不同生长发育时期需水 规律及气候条件、土壤水分状况,适时合 理灌溉和排水
根据生长发育特性和不同药用部位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打顶、摘蕾、整枝、 修剪、覆盖遮荫,调控植株生长发育
药用植物病虫害防治,采取综合措 施,必须施用农药时,采用最小有效剂量 并选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以降低其 残留和重金属污染
4.60钴幅照在中药中成药生产在的应用
对提高产品质量具有现实意义。
5.加强中药中成药的养护保管工作
对药品质量有关系密切
中医临床药学发展方向与设想
1.按祖国医学理论研究和发展
中药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的 理论是整理提高中药临床药学的基本依 据
中药用于临床主要以上述理论说明 其药物作用机理,以此指导临床实践, 但中药理论由于受历史及科学技术发展 条件的限制,难免存在一些缺点,因此 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技术手段去研究、整 理、提高
2.开展临床制剂研究
近年中药新剂型大量涌现,品种不断增多 同时中药加西药的成方制剂日益增多,中药临 床药学工作者有责任密切关注其临床效应,进 一步作出正确评价,为临床提供最佳中药剂型
中药剂型与疗效关系探讨
《神农本草经》云,“药性有宜丸者,有 宜散者,宜水煮者,宜膏煎者,并随药性,不 得违越”
药物有不同性能,据各自特性制成不同剂 型,为的是扬其长而避其短,以获取更佳疗效
常见中药剂型有汤剂、丸剂、散剂、片剂、 针剂、糖浆剂、膏药剂等。药物制成不同剂型 最主要、最根本原因是为让药物在临床使用中 充分发挥功用,从而获得最佳疗效
(1)根据药物特性选制剂型
中药品种繁多,成分复杂,性质差别说很 大。因此,在剂型制作上惟有从实际出发,在 充分把握各种药物特性的基础上选择制作不同 的药物剂型,以适应临床治病的需要
按药物特性选制剂型包括扬长、避短,保 效三类情况
1)扬长
通过合理剂型的选制,使药物有效成 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
如动物中的骨、角、皮、甲类、质地 坚实,短时煎不易煎出其有效成份,磨粉 服用又不易被机体吸收,若制成胶剂,便 有利吸收,能使其药效充分发挥出来
2)避短
通过剂型选择来消除或缓解某些药 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要求原始记录、生产计划及执行情况 合同及协议书均应存档,至少保存5年
10.规范用语解释
GAP对中药材、中药材生产企业、最 大持续产量、地道药材、种子、菌种和繁 殖材料、病虫害综合防治、半野生药用动 植物等所用术语均进行了解释
中药质量管理
中药是天然药物。种养、采集、加 工炮制、制剂方法不同,质量差异甚大
近年来,通过我国药学工作者的 努力,现代科学手段不断引进,在中 药材方面有5000种左右的中药材有了 学名;约500种以上的天然药物有了化 学成份和药理作用的基础资料
在中成药方面,以定性为基础的化学 检测和薄层分析较多应用于新品种标准 的制定。红外、紫外、质谱、原子光谱 等仪器已逐渐用于中成药的研制和质量 检验
(2)根据疾病特点择用剂型
剂型是药物使用的必要形式,它适 应多种多样的临床需要。疾病有虚实, 寒热、表里、缓急、轻重、上下之分, 因而选择不同的药物剂型以争取临床治 病的最佳效果。一般说来,急性病宜用 汤剂、散剂、注射等速效性剂型;慢性 病宜用蜜丸、膏剂等缓效而带滋补性剂 型,消化不良则以针剂收效更好等
从事加工包装、检验的人员应定期健 康检查,患传染病、皮肤病、外伤等疾病 不得从事直接接触药材工作。从事中药材 生产的有关人员应定期培训与考核
生产企业的环境卫生、生产和检验用 的仪器、仪表、量具衡器等,其适用范围 和精密度应符合生产和检验的要求,有明 显状态标志,并定期校验
9.文件管理
生产企业应有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等 标准操作规程。对每种中药材的生产全过 程均应详细记录,必要时可附图片、图像
药材是通过一定的生产过程而形成 的
影响药材产量和质量的因素
药用动植物的不同种质、不同生态 环境、不同栽培和养殖技术、采收、加 工方法
我国中药材生产存在一些问题
①种质不清
②种植、加工技术不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