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云南省在经济发展中的战略优势
发挥优势 促进繁荣——聚焦云南非公有制经济(下)

云南省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 简称非公办 ) 专职副主任李泽栋告诉记者 , 云南非公有制 经 济发 展 不仅具 有得 天独 厚 的资源 优势 ,更有 建 设 中 国面 向西南 开放 重要 桥头 堡 的 区位 和政 策优 势 ,以及 国家 实施 新 一 轮 西部 大 开 发 的战 略优 势 和周 边 国家 经 济 实力 增 强 、
市 场 比较稳 定 的 外部 条件 。云南 非 公企 业 在 有 色金 属 、 制
糖 、 卉 、 植 养殖 、 特 产加 工 等方 面具 备 的 优势 和 潜 力 花 种 农
将 因此得 到充 分 释放 。
目 , 前 东资西进趋势更加明显 , 这将为作为西部资源大 省、 民族文 化大 省 的云南 进一 步拓 宽发 展空 间 , 为云南 民 也 营经 济创造更 多机遇 。 处宣威市特 色工业 园区的宣威市鹏 地
家饲 料加工厂 , 当地颇有名气 。 09 , 一家公 司到宣 在 20 年 深圳 威 寻求 合作 , 几经 周折 后与 饲料 加工 厂达成 合 作协 议 , 加 把 工 厂重组 为集 团公 司 , 建立 了l 万 吨饲料生 产线 , 0 创建 了5 大 系列产 品 , 在国 内开 辟 了5 多个产 品投放 市场 , 0 成为 集培育 、 扩繁 、 养殖 、 营 、 饲料生 产和火腿 加工 等为一 体 的省 级 运 专用 龙头企业 , 品获得 多项 国家专利 和农业部颁 发 的无公 害证 产 书, 有力拉 动了当地经济 发展 , 促进 了群众增 收。 云南 省木 材 和矿产 资源 进 出 口商会 成立 于2 1 ̄4 , 0 l 月 1z 是省 内相关企业进一步加大对外合作的桥梁和纽带。据商 会 相关 负责 人介 绍 , 桥 头堡建 设 的深入 推进 , 随着 木材 和矿 产 资源行 业 急需 寻求 更多 的 国际原 材料 市场 ,东 南亚 资源 丰 富 , 别 是 木材 资 源 , 一步 加 大 对东 南 亚 的木 材 进 口 , 特 进 能有 效 缓解 国内环境 压力 和建 材需 求矛 盾 ,商会 将原 来 散
云南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中的优势与定位

云南在“⼀带⼀路”国家战略中的优势与定位2019-05-30摘要: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带⼀路”)是当今国家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
“⼀带⼀路”国家战略与云南发展关系密切,云南是国家向西开放战略中的前沿和窗⼝,在整个宏观地理中占据核⼼地位。
对云南来说,把握机遇,积极主动融⼊“⼀带⼀路”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带⼀路”;云南;定位中国国家主席于2013年9⽉和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
这是新形势下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战10⽉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略布局,“⼀带⼀路”战略构想符合全⾯对外开放以及西部⼤开发的需要,同时也是我国与周边各国延续⼏千年来的友好往来和互利合作的重要宣⽰。
2015年3⽉28⽇,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和商务部联合《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动》,指出应当“发挥云南区位优势,推进与周边国家的国际运输通道建设,打造⼤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新⾼地,建设成为⾯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
⼀、云南在“⼀带⼀路”战略中的优势(⼀)历史优势。
古丝绸之路起于古代中国,是连接亚⾮欧的主要商业贸易路线,因为运输⽅式的不同分为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
其中,陆上丝绸之路因地理未知的差异,⼜分为“北⽅丝绸之路”与“南⽅丝绸之路”。
西南地区在“南⽅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西南地区通往古印度的主要通道,早在春秋时期楚国就开始与古印度进⾏丝绸和琉璃等商品的贸易,两国商旅的必经之地就是云南。
南⽅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最早通往域外的交通路线。
(⼆)区位优势。
打造国际贸易投资合作开放新平台、建设连接南北⼤通道是“⼀带⼀路”战略的主要着⼒点,云南是亚洲的地理中⼼,是中国对西南开放的前沿和窗⼝。
从南北⽅向,云南贯通了中国和南亚、东南亚泛亚铁路等国际通道,可以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
从东西⽅向,云南联系了亚⾮欧三⼤洲。
云南还是中国西南众多省份中唯⼀⼀个可以从陆上同时沟通东南亚和南亚。
资本市场支持云南省优势产业发展的战略研究

一
、
引 言
优 势产业 顾名 思义就 是 指那 些 以研 发 和生 产 具有 地域 性或 具有 高新技 术 和以 高新技 术 产 品 为主 的知识 和技 术 密集 的新 兴 产 业 , 主要 是 通 过 高 新 技 术 的 产业 化 发展起 来 的。优 势产业 的 发展 和 高新 技 术 的建 立是 紧 密联 系在 一起 的。高新 技 术 只有形 成 产 业才 能 充分 显示 出它的作 用 , 没有 高新 技 术 支 撑 的 产业 当然 不 而 成其为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不能脱离优势产业 的发展 而 发展 , 之亦然 。当然 , 反 目前 要 用严 格 科 学 的定 义来 概括 优势 产业 还 比较 困难 , 是 由于全 国 、 地 区的具 这 各 体情 况存 在较 大 的差 异 , 目前 我 国理 论 界 尚 未有 严 故 格科 学 的统一 定义 和划分 标准 。 在此 , 者所 指 的优势产 业 , 笔 主要 是 就其 内在 的根 本特征 , 也就是优势产业 发展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联
收 稿 日期 :0 9—1 3商 机 , 势产 业 不易 迅 速成 长 优 壮 大 。而 优势 产 业 与 资本 市 场 的对 接 , 可 以通 过 市 则 场使资源得以优化配置, 形成各类资本向优势产业集 中和流动的态势。这就 为优势产业在较短 的时 间、 以 较低的成本实现跨越式规模扩张创造了极好机遇。 第三 , 优势产业与资本市场 的对接可 以为风险资 本 提供一 条“ 全通 道 ”促 进科 技链 与产 业链 的联 动 。 安 , 优 势产业 发 展 需要 巨额 的投 资 。但 是 , 建 高 新 技 术 新 企业 所面 临 的 高 市场 风 险 , 一 般 投 资 者 望 而 却 步 。 令 风险资本恰恰能肩负起弥补这个“ 投资缺 口” 促进科 , 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的使命。风险投资是优势产 业化初中级阶段最重 要的一种股权融资 方式 , 是优势 产业 化 的催 化 剂 , 目的是 为 了 获 得 高 额 投 资 回报 。 其 与传 统 的银 行 、 股市 融资 方式 相 比, 成功 之 处在 于 实 其 现 了资金 、 术 、 息及 人力 资 源 的整 合 , 投资 者 、 技 信 把 风 险资本 家 和企 业 管理 层 三 者 紧 密 结合 起 来 , 立 一套 建 以绩效为标准的激励 和约束机制, 大大减少 了融资过 程 中的信息 不 对称 和代 理 者 成 本 , 而表 现 出了 良好 从 的融资绩效。从 国外经验来看, 许多科技型中小企业 都是通 过创业 投 资市 场 来 获 得 资 金 , 后 发 展 成 长为 最
云南省低碳经济发展可行性以及策略分析

浅析云南省低碳经济的发展可行性以及策略分析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09-016-02摘要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之后,全球掀起了一股节能减排的低碳经济发展热潮,同样,发展低碳经济也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作为西南重要省份的云南也应该积极响应中央政府的号召,虽然面临着产业层次低、经济转型难度大的压力,但同时也具有走低碳发展之路的诸多优势,比如资源优势和环境优势,可以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开发利用可再生新能源、倡导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等一系列的有效策略,走出一条具有云南特色的低碳经济之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共同进步。
关键词低碳经济经济转型发展可行性策略虽然2009年底举世瞩目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早已曲终人散,且从根本上来说,此次会议也未达成一种具有实质性的协议,或者说没有产生具有法律约束意义的成果,但是我们不可否认,全球朝着低碳经济发展的趋势是不会动摇的,低碳经济是人类应对能源、气候和环境安全挑战的必由之路。
同样,走低碳经济之路也是我国的必然选择。
这不仅是因为我国是世界上温室气体的排放大国,在温室气体的减排问题上面临着巨大的国际压力,更为重要的是,发展低碳经济也符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它与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是高度一致的,既能摆脱过分依赖碳基燃料,缓解高油价的压力,加快实现经济转型,又能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因此,中国政府郑重承诺,到2020年我国的单位生产总值co2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①。
显然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但是这一点充分说明了中国政府发展低碳经济的态度是明确而坚定的。
发展低碳经济,加强节能减排,既是全球共同的责任,也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是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
云南作为我国西部一个欠发达省份,面临着产业层次低、转型发展难度大的压力,但同时也具有诸多独特的优势,可以通过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等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大有作为。
云南经济发展的优势分析

云南经济发展的优势分析论云南省在经济发展中的战略优势云南省在经济发展中有许多优势,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深入分析云南省的优势,并将云南的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有助于实现其平稳较快发展。
【关键词】云南省资源优势经济发展云南省处于中国的西南边陲,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多山省份,2008年国民生产总值300670亿元,在全国排名第23位,属我国西部经济欠发达的省区之一。
在未来的发展中,云南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牢固树立抢机遇、促投资、强产业、扩消费、增动力、强民生、抓生态、保稳定的思想,充分认识到云南气候条件优越,物质资源丰富,资源富裕度居全国各省区的前列,有开发的雄厚物质基础,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并将云南的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实现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一、广袤的国土资源全省国土总面积39.4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陆地面积的4.1%,居各省区的第8位。
全境东西最大的横距864.9千米,南北最大纵距990千米。
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高差悬殊,最高峰是德钦县梅里雪山的卡格博峰,海拔6740米,最低点在河口县境内南溪河与元江汇合处,海拔76.4米,高差悬殊6663.6米。
全省从南到北平均每千米海拔升高6米。
全省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84%,高原丘陵占10%,山原面积占了全省总面积的94%。
2008年末全省耕地总资源607.78万公顷,常用耕地面积418.55万公顷,牧草地面积78.23万公顷。
二、对外交往的区位优势云南有8个地州,25个县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国境线总长4060千米。
其中中缅段1997千米,中老段710千米,中越段1353千米。
云南是中国通往东南亚、南亚的窗口和门户,地处约占世界总人口一半的中国、东南亚、南亚三大市场结合部。
拥有国家一类口岸12个,出境公路20多条,80多条边民互市的通道。
近年来,在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新形势下,逐渐完善了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运交通网络,形成了通往东南亚、南亚国家的三条便捷的国际大通道,彰显了云南具有开展周边贸易和国际交往的区位优势。
中国式现代化与云南发展战略学习心得

中国式现代化与云南发展战略学习心得在学习中国式现代化与云南发展战略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现代化道路,而云南发展战略则是云南省在这一道路上的实践探索。
通过对这两个课题的学习,我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特点和云南省的发展战略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首先,中国式现代化强调的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保证。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不可动摇的,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大特点。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不仅仅是经济现代化,还包括政治现代化、文化现代化、社会现代化等各个方面的现代化。
这一点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道路有所不同,西方国家的现代化主要是经济现代化,而中国式现代化则强调全面发展。
其次,云南发展战略是云南省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的具体实践。
云南是中国的一个多民族、多文化、多地理特色的省份,面临着独特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通过学习云南发展战略,我了解到云南省注重发展特色农业、旅游业和生态产业,努力打造特色农产品和旅游品牌,推动云南经济的转型升级。
同时,云南省还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云南发展战略的成功实践,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在学习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根据自身国情和发展阶段制定的现代化道路,是中国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断探索的结果。
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不仅为中国人民带来了更好的生活,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同时,云南发展战略的学习也让我深受启发。
云南省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省份,面临着独特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通过学习云南发展战略,我认识到云南省在发展过程中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特色农业和旅游业的做法是非常值得借鉴的。
云南的特色农产品和旅游品牌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很高的竞争力,为云南省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云南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发展地方经济-2019年精选文档

云南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发展地方经济一、引言素有“彩云之南”之称的云南省,是我国西南边陲少数民族聚居的省份。
和四川省隔江相望,与广西、贵州、西藏相连。
此外还与老挝、越南等东南亚国家接壤,毗邻泰国、孟加拉、柬埔寨等国家。
由于云南省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了连接我国西部其他省市地区和东南亚、南亚国家的重要枢纽。
云南作为西部大省之一,面临着经济欠发达的困境,为了促进云南省的快速发展,国家适时提出了建设通往东南亚的国际大通道及把云南省建设成为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的发展战略,这就为云南地区提供了发展的机遇。
云南省如何利用机遇进行发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规划及安排。
因此,文章就对云南省的经济发展现状、发展的优势和桎梏进行分析,并提出对应的建议和策略,以期破解云南省经济发展的瓶颈,促进其健康快速的发展。
二、云南经济发展现状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在中央和地方的共同推动下,云南省取得了不断的发展,人民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根据云南省XX局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云南省人口数量从2008 年的4543 万人增至2014 年的4713.90 万人,增长了170.9 万人。
生产总值从2008 年的5692.12 亿元上升至2014 年的12814.59 亿元,增长了125.13%。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也从2008 年的12570 元/ 人提高到2014 年的27264 元/ 人,增长了117.90%。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云南省地方经济在总量和人均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此外根据云南省XX 局的相关信息了解到:近些年云南省的第一二三产业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增长幅度均高于第一二产业。
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渐提高,云南省的投资条件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对外贸易环境也得到了优化。
以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对外贸易规模为例,《云南省2014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资料显示,随着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2014 年全省的固定资产投资已经达到了11073.86 亿元。
云南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

云南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
云南是中国的西部最大的省份,与东部块状大陆形成了天然屏障。
历史上,云南被称为“西方的昆仑山”,她的地理位置使她成为西部
大开发的重要参与者。
云南地处“西部大疆”,有着东西方向的贯通和北南方向的纽带
作用,成为最便捷的连接西部与东部的桥梁。
传统上,云南的重要职责是把远西方的国家和地区联系起来,为发展西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云南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矿物资源和农业资源等。
它有着南亚热带气候,气候温和,地形复杂,土地肥沃,是美丽的“天底下第一乐园”,因此被誉为“西部绿州”。
此外,云南在像贸易、交通、联系东西方等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中,云南政府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推动了交通和贸易的发展。
例如,云南省政府加快了边境路网的建设,截至2018年,有22条国际及区域交通线路通过云南,其中中国至印度的“陆海”经济带上云南的重要地位,云南也成为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关键环节。
此外,云南政府还建设了一批特色的经济区,如开放经济示范区、经济特区等,推动当地贸易和邻国之间的合作与发展,促进了西部大开发的发展。
同时,云南省政府积极发展“网络空间”,尤其是实施“营造学
习型经济”战略,让云南省进入一个有新技术、新能源、新业态、新经济、新模式的发展阶段,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云南省在西
部大开发中的发展。
总之,云南在西部大开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和产业基础的优势使它成为了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之一,为西部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云南省在经济发展中的战略优势
云南省处于中国的西南边陲,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多山省份,2008年国民生产总值300670亿元,在全国排名第23位,属我国西部经济欠发达的省区之一。
在未来的发展中,云南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牢固树立抢机遇、促投资、强产业、扩消费、增动力、强民生、抓生态、保稳定的思想,充分认识到云南气候条件优越,物质资源丰富,资源富裕度居全国各省区的前列,有开发的雄厚物质基础,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并将云南的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实现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一、广袤的国土资源
全省国土总面积39.4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陆地面积的4.1%,居各省区的第8位。
全境东西最大的横距864.9千米,南北最大纵距990千米。
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高差悬殊,最高峰是德钦县梅里雪山的卡格博峰,海拔6740米,最低点在河口县境内南溪河与元江汇合处,海拔76.4米,高差悬殊6663.6米。
全省从南到北平均每千米海拔升高6米。
全省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84%,高原丘陵占10%,山原面积占了全省总面积的94%。
2008年末全省耕地总资源607.78万公顷,常用耕地面积418.55万公顷,牧草地面积78.23万公顷。
二、对外交往的区位优势
云南有8个地州,25个县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国境线总长4060千米。
其中中缅段1997千米,中老段710千米,中越段1353千米。
云南是中国通往东南亚、南亚的窗口和门户,地处约占世界总人口一半的中国、东南亚、南亚三大市场结合部。
拥有国家一类口岸12个,出境公路20多条,80多条边民互市的通道。
近年来,在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新形势下,逐渐完善了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运交通网络,形成了通往东南亚、南亚国家的三条便捷的国际大通道,彰显了云南具有开展周边贸易和国际交往的区位优势。
澜沧江从云南省出境后称湄公河,流经缅、泰、老、柬、越等国,被称为“东方多瑙河”。
昆明巫家坝机场是国家一级机场,目前拥有190余条航线,其中国际航线12条,地区航线3条。
三、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
云南气候兼具低纬气候、季风气候、山原气候的特点。
区域差异和垂直变化明显,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降水充沛,干湿分明,分布不均。
气候带包罗了从热带到亚热带、温带和寒温带、高山苔原和雪山冰膜等多种;热量状况相当于从海南岛到东北;水分差异相当于从东南沿海到甘肃、内蒙一带。
在同一地区范围内,由于海拔高差悬殊,气候垂直变化大,一般高度每上升100米,温度平均递减0.6℃—0.7℃,素有“十里不同天,一山分四季”之说。
全省有热区8.11万平方千米,是全球同纬度内陆仅存的尚未荒漠化的一片宝地,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1%,占全国热区面积的l6.8%。
全省热区包括具有北热带和南亚热带两种气候类型,可利用面积1333万平方千米,占全省热区面积的16%,是不可多得的生产热带作物的宝地。
四、蕴藏丰富的水资源
云南是水资源较丰富的省区之一,总量为2256亿立方米,占全国的8.4%,仅次于西藏、四川,居全国第三位。
全省有大小河流600多条,主要的河流有180多条。
出境河流有伊洛瓦底江、怒江、澜沧江、红河;内河有金沙江、南盘江,分别是长江、珠江的上游。
全省高原湖泊星罗棋布,著名的有滇池、洱海、抚仙湖、星云湖、阳宗海、泸沽湖、异龙湖、大屯海、程海、清水海、杞麓湖等,是西南四省区中淡水湖泊最多的省,总面积l100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0.28%,总蓄水量300亿立方米。
水能资源蕴藏量10364万千瓦,占全国总蕴藏量的15.3%,仅次于西藏、四川,居全国第三位。
这些资源的82.5%蕴藏在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3大水系。
可开发的装机容量900多万千瓦,年发电量为3944.5亿度,占全国可开发装机容量的20.5%,居全国第二位。
五、生物资源的多样性
云南多样性的气候环境,营造了一个多样性的生物世界,是中外闻名的“植物垂国”、“动物王国”、“香料王国”、“药物宝库”、“天然花园”。
集中了热带、亚热带、温带甚至寒带的植物品种,古老的、衍生的、甚至外来的植物种类和种群在云南都能找到,是全国植物种类最多的
省区。
全国3万多种高等植物,云南就有l.7万多种,占全国的62.9%,仅热区高等植物就有上万种,其中西双版纳有5000多种。
药用资源有6000多种,居全国首位,其中植物药4758种、动物药260种、矿物药32种、云南民族药1250种,居全国之首。
热区蕴藏极其丰富的云南特有的南药资源三七、砂仁的产量居全国之首。
香料植物约有400多种,居全国首位,这些香料植物中辛香调味品齐全,香花类资源众多,其中很多可提炼香精。
观赏植物有2100多种,花卉植物1500种以上。
全省森林面积1560多万公顷,居全国第三位。
森林覆盖率接近50%,比全国高出一倍多,活立木总蓄积量15.48亿立方米,占全国活立木总蓄积量的11.4%。
云南仅脊椎动物就有1737种,占全国的58.9%,占全国一半以上的脊椎动物有兽类和鸟类,分别占51.1%和63.7%。
许多野生动物为云南所特有,仅鱼类特有的就有5科40属249种。
滇金丝猴、蜂猴、长臂猿、野牛、野象、印支虎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46种,绿孔雀、灰叶猴、猕猴、熊猴、小熊猫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54种,还有许多小型珍稀种类。
六、蕴藏丰富的矿产
云南地质现象种类繁多,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尤以有色金属及磷矿著称,是闻名遐迩的“有色金属王国”。
此外,化工、能源、黑色金属和建材非金属矿产在全国也占有重要地位,贵金属矿产资源潜力巨大。
云南已发现矿产142种,占全国168种的84.5%,探明储量的92种,矿产地1274处。
其中有54种矿产的保有储量居全国前十位,居前三位的就有25种。
铅、锌、锡居第一位,铜、镍居第三位,铹居第四位,铝土矿居第七位,钨居第八位。
黑色金属云南有铁、锰、钛、铬、钒5种。
铁矿保有储量居全国第六位,富铁矿储量3.2亿吨,占全国总量的24.7%,居首位;锰矿保有储量居全国第六位,富矿占全国总量的52.6%,居首位;钛砂矿保有储量居全国第四位。
贵金属的铟、铊、镉保有储量居全国第一位,铂、钯、锇、铱、钌、铑居全国第二位;银居全国第二位,金矿居全国第十六位。
云南的能源矿产有煤炭、铀矿等资源,储量也较丰富,煤炭保有储量居全国第九位。
化工原料矿产中,磷、盐、芒硝、砷、钾盐、硫铁矿、电石用灰岩、化肥用蛇纹岩等8种储量居全国前十位,其中磷矿、钾盐储量居全国第四位,盐居全国第三位,硫铁矿居全国第五位。
建材非金属矿产已探明25种,产地l45处,其中蓝石棉、云母、石墨、硅藻土、泥灰岩、压电水晶、熔炼水晶、玻璃用砂岩、水泥用页岩、玄武岩、凝灰岩等均居全国前十位。
全省资源富裕度比全国平均值高一倍。
在诸多矿产中,共生、伴生矿产品较多,经济价值很高。
矿产在全省分布108个县,煤炭分布116个县。
七、多姿多彩的风景名胜
云南以独特的高原风光,热带、亚热带的边疆风物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闻名于海内外。
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国家级和省级风景名胜区
就有200多个,国家级A级以上景区134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5座,重点保护文物单位187处,其中世界历史文化遗产1处,世界自然遗产2处;森林公园22处。
国家级旅游线路有11条。
初步形成了一批以高原湖泊、高山峡谷、现代冰川、石林、喀斯特洞穴、火山热地、原始森林、花卉、文物古迹、传统园林及少数民族风情为特色的旅游区。
八、独具优势的特色产业
云南从省情出发,经过多年的精心打造,形成了一批独具优势的特色产业,成为云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烟草产业是云南最大的支柱产业。
烤烟种植面积稳定在37万公顷,产量达75万吨,占全国总量的30%,位居全国第一;卷烟产量每年都在670多万箱,居全国第一位。
糖产业和茶产业是云南传统的骨干产业。
云南蔗糖品质好,种植面积大,产量位居全国第二位。
云南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种植和利用茶叶的历史有1700多年。
现有茶叶种植面积已超过30万公顷,位居全国之首,产量已超过17万吨,居全国第二位。
云南橡胶种植业已有相当规模,已建成仅次于海南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橡胶单位面积量居全国之冠,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花卉产业是云南的新兴产业,花卉品种十分丰富,有野生花卉约2500多种。
20世纪90年代开始,云南花卉特别是鲜切花生产发展迅猛,形成了以温带鲜切花为主体,热带花卉、球根类花卉、盆花和观赏园艺植物为主的产品格局。
目前鲜切花产量已达53亿支,居全国第一
位,出口量占全国的50%,成为亚洲最大的鲜切花出口基地。
以磷化工和有色金属为主的矿产业以及以水能为主的电力业在全国都有一定地位;旅游业、文化产业、生物资源开发是云南着力培育的一批新兴支柱产业。
中共云南省委决定把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和“我国连接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大通道”作为云南未来发展战略的主要目标和工作重点,这完全符合云南的实际。
在发展中,云南深入分析省情,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地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使云南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社会事业获得全面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