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乡村振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估

2021年4月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Economy(总第34卷第187期)收稿日期:2021-03-08作者简介:王磊玲(1984 ),女,河南唐河人,郑州大学商学院讲师,博士㊂邢琪瑄(1997 ),女,河南安阳人,郑州大学商学院研究生㊂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71703155);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编号:17YJC790150);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编号:2019JJ056);郑大经济㊁管理新兴学科孵化研究基地(编号:101-23610255)㊂乡村振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估王磊玲,邢琪瑄郑州大学商学院,河南郑州455000摘㊀要:乡村振兴战略已进入全面深化实施阶段,建立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及时评估乡村振兴效果,发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存在的短板和漏洞,对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至关重要㊂按照系统性㊁典型性㊁全面科学可比可操作和可量化原则,根据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总要求,构建乡村振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㊂选取指标在农民个体范畴内注重农民对乡村振兴切身需求,中观层次内关注乡村集体振兴进程,宏观视角新增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形成包含 农民(家庭) 乡村集体 省(市)域 三位一体的乡村振兴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㊂最后,采用熵权法对省际数据进行评估,发现我国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不均衡性㊂关键词:乡村振兴;评价指标;城乡一体化;熵权法doi:10.3969/j.issn.2096-2452.2021.02.005中图分类号:F320.3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2096-2452(2021)02-0029-07㊀㊀一㊁引言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 三农 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㊂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产业兴旺㊁生态宜居㊁乡风文明㊁治理有效㊁生活富裕的总要求㊂经过三年多的发展和努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制度和政策框架基本形成,乡村振兴战略进入全面深化实施阶段㊂侯飞和李方莹[1]认为当前学者在研究乡村振兴时容易忽视绩效在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的引导㊁激励㊁纠偏作用,认为应该基于公共价值建立乡村振兴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并且建立公共满意度基线,注重绩效考核的反馈并依据反馈改善绩效㊂由此,如何建立客观反映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的科学指标体系,适时开展评估,量化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效果,及时发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程中存在的短板和漏洞,对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至关重要㊂当前学者们将乡村振兴总要求 产业兴旺㊁治理有效㊁乡风文明㊁生活富裕㊁生态宜居 视为一级指标[2-8],进一步细化为具有可操作性㊁可对比性的二级指标或三级指标㊂部分学者在总要求基础上重塑指标体系,就某一个或者某几个方面展开指标体系构建㊂[9-11]构建了农村经济建设与产业兴旺程度㊁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美化及宜居程度㊁农村文化建设与乡风文明程度㊁农村政治建设与治理有效程度㊁农村社会建设与农民生活富裕程度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与城乡融合程度六个维度并且在㊃92㊃乡村振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估此基础上细化指标,于战平[12]㊁华宇佳㊁马晓旭[13]和华宇佳[14]提出了产业振兴㊁人才振兴㊁文化振兴㊁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等六个一级指标㊂已有研究指标体系较关注于宏观层次,对农民个体关注不足,大多只关注客观指标,较少关注主观指标㊂乡村振兴的主体是农民,战略实施的出发点和立足点都是为了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㊂[15]因此,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中必须对农民主观感受给予关注,乡村振兴带给农民的影响也应该作为首要关注的范畴㊂此外,乡村振兴是在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其目的就是发展乡村,缩小乡村和城市发展差距,但是当前学者主要从总要求的五个方面建立指标体系,对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发展目标有所忽略㊂乡村振兴评价方法上,熵权TOPSIS法应用较多,先运用熵权法赋予评价指标权重,并采取改进的TOPSIS法确定评价对象的排序㊂[2,6,13]毛锦凰㊁王林涛[3]和张挺等[4]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相结合进行综合赋权㊂另外还有学者采用德尔菲法[9]㊁主成分分析和专家打分综合[7]对指标进行权重赋值㊂基于此,本文试图从微观-中观-宏观视角,构建包含 农民(家庭)-乡村集体-省(市)域 的评价指标体系,在农民个体范畴内关注农民对于乡村振兴切身的需求,在中观范畴内关注乡村集体的振兴进程,从宏观的视角将乡村振兴总体要求与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统一纳入,充分体现层次分明㊁科学合理的特征,并运用熵权法对省际数据进行对比验证㊂二㊁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基本原则第一,系统性原则㊂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整体,评价体系中的每一个指标都要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既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㊂同时指标体系的构建要具有层次性,从宏观㊁中观㊁微观逐渐深入,研究对象也应从整体到个体层层细化,形成不可分割的有机体系㊂第二,典型性原则㊂指标的选取尽可能准确地反映乡村振兴的目标和要求,即便是在减少指标数量的情况下也可以用于数据计算㊂另外,乡村振兴是一个长期工程,所以在设立指标时要注意指标的延续性和动态性,便于数据的长期获得和指标结果的长期可比㊂第三,全面性和科学性原则㊂指标体系必须真实客观地反映全国以及各地乡村振兴实施的进展,全面反映乡村振兴各个方面的发展水平,同时避免指标过于繁琐和相互重叠㊂第四,可比㊁可操作㊁可量化原则㊂指标选取整体区域内具有一致性,便于搜集,度量和方法统一,具有较强的现实可操作性㊂同时还要注意指标是否可以量化,以便于数据计算和分析比对㊂基于以上原因,主要参照‘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的规划要求和‘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县域统计年鉴“等统计数据选择设计乡村振兴水平评价指标体系㊂三㊁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构建1.微观层次:农民个体视角下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乡村振兴的最终受益者㊁检验者是农民,评价乡村振兴首先以农民个体为研究对象㊂从微观范畴即农民个体出发构建乡村振兴指标体系,首先引入产业兴旺㊁生活富裕㊁生态宜居㊁乡风文明和治理有效五个一级指标㊂乡村振兴对于产业兴旺的要求首先是农业现代化发展,要求大力发展以新型职业农民和适度经营规模等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农业,由此,将在农民个体范畴选择是否为新兴职业农民㊁是否为农业规模经营户两个指标作为二级指标㊂其次,要求推进农村一㊁二㊁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业产业链延伸,由此,将在农民个体范畴选择二㊁三产业收入比例(二㊁三产业收入/农民总收入)作为二级指标㊂最后,要求激发农村创新创业活力,引导工商资本下乡,推动乡村居民创业创新,选择设计是否为创业农户㊁创业融资环境满意度等指标㊂生活富裕作为衡量农户幸福程度的重要指标,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㊂农民的生活富裕程度可以从农民总收入㊁农民可支配收入等指标体现㊂生活富裕还要关注乡村地区金融体系的建设㊁农民金融素养的提高,因此将农民投融资资产比例(农民投融资资产/家庭总资产)指标引入指标体系㊂生态宜居是提高乡村发展质量的保证,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要求也涵盖了生活宜居的概念,包括完善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㊁普惠公平的公共服务以及优美适宜的生态环境㊂基于此,选择基础设施满意度㊁公共服务满意度和人居环境满意度为农民个体范畴的评价指标㊂乡风文明为乡村建设注入灵魂㊂乡风文明建㊃03㊃乡村振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估设将有利于繁荣发展乡村文化,改善乡村精神文明风貌,潜移默化提高农民个人的文明程度,有益于个人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乡村良好习俗㊂在农民个体范畴以家庭文化消费支出比例(家庭文化消费支出比例占总支出比重)㊁受教育程度指标考察乡村文化振兴水平㊂战略规划要求健全现代乡村治理体系㊂村干部得到人民群众认可程度越高㊁党员党组织与人民群众联系越紧密,乡村基本规章制度越完善,现代乡村治理体制越健全,乡村治理越有效,越有利于推动乡村组织振兴㊂基于此,设计农民对村干部的认可程度㊁农民对村规民约的认可程度㊁对村党组织干部的认可程度三项指标来衡量农民(家庭)范畴的乡村治理效果㊂基于农民个体范畴的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如下表1㊂表1 基于农民个体的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是否为新兴职业农民是否为农业规模经营户产业兴旺二㊁三产业收入比例(二㊁三产业收入/农民总收入)是否为创业农户创业融资环境满意度农民总收入生活富裕农民可支配收入农民投融资资产比例(农民投融资资产/家庭总资产)基础设施满意度生态宜居公共服务满意度人居环境满意度乡风文明家庭文化消费支出比例(家庭文化消费支出比例占总支出比重)受教育程度农民对村干部的认可程度治理有效农民对村规民约的认可程度对村党组织干部的认可程度㊀㊀2.中观层次:乡村集体视角下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乡村振兴的核心作用对象是乡村,乡村概念主要通过与城市的对比形成,是建立在自然情感一致和外在利益合理的基础上[16],人与人之间基于同质性非正式地联系在一起㊂[17]从乡村这一 共同体 出发构建乡村振兴指标体系,指标选择需要考虑群体特征㊂与农民(家庭)视角下乡村振兴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相同,首先引入产业兴旺㊁生活富裕㊁生态宜居㊁乡风文明和治理有效五项作为一级指标,二级具体指标通过对战略规划的内涵分析选择设计㊂产业兴旺体现为农业现代化和创新创业两个方面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强调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提高农业创新力和竞争力㊂选择设计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㊁农业机械化率㊁耕地亩均产值㊁新型职业农民占农业从业人员比重等四个二级指标㊂其次,战略规划要求激发农村地区经济活力和创造力,推动各种新产业㊁新模式不断涌现㊂因此,在乡村集体范畴以创业农户占乡村总人口比重指标衡量㊂生活富裕主要通过收入水平反映乡村生活富裕程度,因此选择引入低收入农户占比㊁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两个二级指标㊂生态宜居指标在乡村范畴上主要从人居生活的便利程度来衡量㊂基于此,选择村最低生活保障金发放水平㊁互联网接入户数与全村总户数比㊁是否通公共交通㊁垃圾是否集中处理㊁生活污水是否集中处理㊁是否使用安全卫生自来水六个二级指标㊂战略规划要求繁荣发展乡村文化,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建设文明乡村㊂教育水平的提高对发展文化㊁建设文明具有重要作用㊂文化演出作为生动的文化传播形式,将推动乡村文化的发展和传播㊂因此,在乡村集体范畴上选择将村人均受教育年限,村年平均文化演出次数纳入指标体系中㊂乡村振兴要求乡村组织振兴,要求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改善治理机制,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好㊃13㊃乡村振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估各级管理组织的领导和规划指引作用㊂依据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乡村民主自治领导班子在乡村振兴中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㊂基于此,在乡村集体范畴上选择是否有村规民约㊁是否进行村务公开㊁村干部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比例㊁村民委员会中党员比例㊁村镇管理人员与村总人口比例㊁农民对乡村干部的满意度(对乡村干部满意的村民数/参与调查的村民总数)㊁村民村务参与率七个二级指标㊂基于乡村集体范畴的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如表2㊂表2 基于乡村集体范畴的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农业机械化率产业兴旺耕地亩均产值新型职业农民占农业从业人员比重创业农户占乡村总人口比重生活富裕低收入农户占比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生态宜居村最低生活保障金发放标准互联网接入户数与全村总户数之比是否通公共交通垃圾是否集中处理生活污水是否集中处理是否使用安全卫生自来水乡风文明村人均受教育年限村年平均文化演出次数治理有效是否有村规民约是否进行村务公开村干部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比例村民委员会中党员比例村镇管理人员与村总人口比例农民对乡村干部的满意度(对乡村干部满意的村民数/参与调查的村民总数)村民村务参与率㊀㊀3.宏观:省(市)域视角下乡村振兴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宏观层次关注乡村振兴的实施效果,首先应该关注城乡发展一体化㊂乡村振兴战略中将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作为重要一环㊂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㊁党的十八大提出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㊁党的十九大提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持续强调了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性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要求完善城乡融合发展政策体系,推动人才㊁土地㊁资本等要素双向流动,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㊂基于此,为了考察城乡发展一体化这一指标,引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㊁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标准比㊁城乡固定资产投资比等三个二级指标㊂宏观层次的产业兴旺可以分为农业现代化㊁产业融合㊁创新创业三个方面㊂宏观层次上农业现代化指标选择主要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㊁农业机械化率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㊁人均粮食产量等五个二级指标㊂其次,战略规划要求推动农村一㊁二㊁三产业深度融合㊂在宏观层次选择设计乡村私营企业就业人数比例和第一㊁二㊁三产业增加值指数四个细分指标㊂最后,战略规划要求推动农村地区创新创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㊂基于此,选择返乡下乡创新创业人员数来衡量㊂基于生活富裕总要求和指标数据的可操作性,宏观层次选择设计了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数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㊁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指数㊁农村地区最低生活保障人数比例(农村地区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乡村人口)四个二级指标㊂㊃23㊃乡村振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估战略规划建设生态宜居㊁美丽乡村的要求分别是保障和改善民生㊁改善生产生活方式㊁建设整洁优美的生活环境㊁维护稳定健康的生态系统㊂基于此,将拥有村卫生室的村比例(设卫生室的村庄数量/行政村村庄总数量)㊁农村地区人均发电量㊁农村宽带接入用户比例(农村宽带接入用户/乡村户数)㊁垃圾集中处理村比例㊁污水集中处理村比例㊁卫生厕所普及率㊁饮用净化自来水的农户比例㊁森林覆盖率八项指标纳入评价指标体系㊂文明乡村可以通过有图书馆和文化站的乡镇比例㊁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㊁农村有线广播电视用户数比例(农村有线广播电视用户数/家庭总户数)㊁拥有农民业余文化组织村比例四个指标考察乡村文化程度和文明程度两个方面㊂基于乡村治理的影响因素选择有效的细分指标,乡村治理有效主要包括村民委员会数量与乡村人口比㊁拥有村规民约村比例㊁净收益50万以上的村庄比例三个指标㊂通过以上分析,宏观层次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应该包括城乡发展一体化㊁产业兴旺㊁生活富裕㊁生态宜居㊁乡风文明和治理有效等6个一级指标㊁32个二级指标㊂表3 省(市)域视角下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城乡发展一体化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标准比城乡固定资产投资比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农业机械化率(农业机械总动力/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产业兴旺人均粮食产量第一产业增加值指数第二产业增加值指数第三产业增加值指数乡村私营企业就业人数比例(乡村私营企业就业人数/乡村人口)返乡下乡创新创业人员数生活富裕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指数农村地区最低生活保障人数比例(农村地区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乡村人口)生态宜居拥有村卫生室的村比例(设卫生室的村庄数量/行政村村庄总数量)农村地区人均发电量农村宽带接入用户比例(农村宽带接入用户/乡村户数)垃圾集中处理村比例污水集中处理村比例卫生厕所普及率饮用净化自来水的农户比例森林覆盖率乡风文明有图书馆㊁文化站的乡镇比例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农村有线广播电视用户数比例(农村有线广播电视用户数/家庭总户数)拥有农民业余文化组织村比例治理有效村民委员会数量与乡村人口比拥有村规民约村比例净收益50万以上的村庄比例㊃33㊃乡村振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估㊀㊀四㊁基于省际数据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评估1.数据来源及评价方法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官网㊁‘中国统计年鉴“㊁‘中国县域统计年鉴“等涉及的各省市宏观统计数据㊂评价乡村振兴关键问题之一是指标权重确定㊂目前已有乡村振兴评估方法中,主要主观评价方法如德尔菲法㊁专家打分综合等,客观赋权方法有熵权法㊁TOPSIS法㊁层次分析法㊁主成分分析等,实际使用中应根据需要选择评价方法,尽可能确保评价结果的有效性㊂考虑到省域视角下乡村振兴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多维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选取熵权法对省际数据进行对比验证㊂熵权法通过对各个评价指标进行归一化或者标准化处理,确定权重分布,进而计算出乡村振兴水平综合得分,确定各评价对象的得分㊂2.乡村振兴水平综合评价指数测算结果和比较分析乡村振兴水平综合评价指数测算结果如表4所示㊂整体来看,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省际间存在不均衡性,东部地区乡村振兴效果显著,随后分别是中部地区㊁东北地区,乡村振兴效果最不明显的是西部地区㊂其次,地理位置和经济程度对乡村振兴实施效果和发展进程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31个省份的乡村振兴综合评价指数得分平均值为0.0288,全国有10个省市地区乡村振兴综合得分位于平均值之上,全部位于东部地区㊂具体分析各个省份乡村振兴综合评价得分,可以看出乡村振兴综合水平位于前三位的地区分别是上海市㊁北京市㊁山东省,最后为宁夏回族自治区,上海市得分是其得分的四倍,传统的产粮大省如河南㊁山东㊁湖南㊁湖北等省份可能是因为其重视农业的发展,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较高㊂另外西部地区由于资源和经济约束无法得到充分发展,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较低㊂表4 乡村振兴水平综合评价指数得分地区省份综合得分全国排名地区省份综合得分全国排名上海市0.05791西部地区青海省0.022818北京市0.05752四川省0.022719山东省0.05133西藏自治区0.022720福建省0.04534云南省0.020721浙江省0.04335辽宁省0.020622东部地区广东省0.04306广西壮族自治区0.019724河北省0.03947新疆维吾尔自治区0.019225江苏省0.03838内蒙古自治区0.018826天津市0.03299重庆市0.017727海南省0.032610甘肃省0.017528中部地区湖南省0.028711陕西省0.016530江西省0.027112宁夏回族自治区0.014931湖北省0.026013东北地区黑龙江省0.024416河南省0.025814辽宁省0.020622山西省0.025415吉林省0.020523安徽省0.023717㊀㊀五㊁结束语1.结论基于对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分析理解,从微观 中观 宏观三个视角,构建包含 农民(家庭) 乡村集体 省(市)域 的乡村振兴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㊂最后,利用省际数据和熵权法对各省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进行测量评价㊂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存在不均衡性,乡村振兴实施效果由东部地区到中部地区㊁东北地区㊁西部地区递减㊂2.乡村振兴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政策启示构建包含乡村振兴主体主观和客观的指标体系,从村民 乡村集体 省(市)域多维度详细全面地展示乡村振兴进展程度和发展阶段,对评估乡村振兴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㊂首先,微观层次的指标体系有助于明确村民个㊃43㊃乡村振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估体对乡村振兴的需求和满足程度㊂其次,能够及时发现乡村和城市层级在乡村振兴过程出现的短板和发展方向的偏离,找出影响乡村振兴实施的有力条件和制约因素,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方向性㊁目标性指引和参考㊂最后,还可以通过跟踪监测全国和各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状态和乡村振兴进展程度,比较不同地区乡村振兴进展效果,构建乡村振兴奖励监督机制,激发各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积极性㊂参考文献:[1]侯飞,李方莹.基于公共价值的乡村振兴绩效考核研究[J].领导科学论坛,2020(21):35-39.[2]刘七军,胡垚坤,李昭楠,等.微观视角下民族地区乡村振兴评价实证分析: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三县(区)为例[J].中国农机化学报,2020(11):225-236.[3]毛锦凰,王林涛.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基于省域层面的实证[J].统计与决策,2020(19):181-184. [4]张挺,李闽榕,徐艳梅.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8(08):99-105.[5]韦家华,连漪.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8(09):82-85.[6]贾晋,李雪峰,申云.乡村振兴战略的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分析[J].财经科学,2018(11):70-82.[7]闫周府,吴方卫.从二元分割走向融合发展: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经济学家,2019(06):90-103.[8] 挑战杯 拓行团队,李铜山.中部六省乡村振兴质量评价及制宜化建议[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4):1-14.[9]詹国辉.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治理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基于理路㊁原则与指标体系的三维分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9(12):59-65.[10]于洪基.中原地区产业兴旺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20(05):73-80. [11]郭翔宇,胡月.乡村振兴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农业经济与管理,2020(05):5-15.[12]于战平.基于天津区域特点的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兼述如何科学构建和应用指标体系[J].理论与现代化,2020(05):86-95.[13]华宇佳,马晓旭.江苏省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价方法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17): 322-324.[14]马晓旭,华宇佳.乡村生态振兴成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基于江苏省㊁浙江省㊁安徽省的对比[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1(01):60-67.[15]秦妍.我国乡村振兴的目标评价体系构建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18.[16]Tönnies F.Gemeinschaft and Gesellschaft.Lin Rongyuan,trans.Beijing:The Commercial Press,1999. [17]Durkheim E.The Division of Labour in Society.London:Macmillan Education,2013.(责任编辑:刘阳)㊃53㊃。
地方政府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路径——基于扎根理论的省级政策文本研究

DOI: 10.14092/11-3956/c.2023.06.007●经济与管理地方政府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路径——基于扎根理论的省级政策文本研究徐增辉,徐 琳(华南师范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广东 广州 510008)摘 要:乡村振兴是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经途径。
通过对全国省级乡村振兴的政策文本进行分析,探究我国各省级政府执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路径,结果表明,全国省级政府推行乡村振兴战略所选择的思路与策略具有共性:通过完善相关制度,为乡村振兴构建长期稳定的制度基础;强调资源整合,实现融合发展;鼓励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乡村振兴,注重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工作相衔接;着力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与金融服务的支持;通过数字赋能助推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
关键词:地方政府;乡村振兴;政策文本分析;扎根理论中图分类号:F323; F320.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03(2023)06-0064-10一、问题的提出为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振兴乡村战略”,确定了乡村振兴的总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
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新时代的“三农”工作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1)》,为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描绘了宏伟的蓝图。
此后,党中央和国务院陆续出台了多项重大政策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全方位部署,进一步完善了中央的乡村振兴政策体系。
自中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后,全国各省份均因地制宜地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来推动乡村振兴的实施。
本文运用扎根理论分析我国各省级政府执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路径与逻辑,尝试回答以下问题:各省级政府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中使用了哪些策略?各省级政府在推动乡村振收稿日期:2023−06−20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智能制造背景下青年工人‘逃离制造业’的发生机制和应对策略研究”(22BSH165)。
基于EFE和IFE矩阵的山西省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基于EFE 和IFE 矩阵的山西省乡村振兴战略研究孙宾(运城学院政法系,山西运城044000)[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内在要求,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必由之路。
运用EFE 和IFE矩阵分析法对山西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因子进行实证分析,采用熵权法确定各因子权重,结合SWOT 分析法对山西省乡村振兴战略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明确山西省乡村振兴进一步实施需要采用机会发展型战略。
因此,为了更好地推动山西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根据山西省乡村发展的实际情况,需要着力深化农村农业体制机制改革,为改革发展提供内生动力;着力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着力提高农业的科技贡献率,强化科技创新;着力提升乡村“筑巢引凤”的水平,发挥人才中坚作用,为山西省乡村振兴战略的提供人才保障。
[关键词]EFE 矩阵;IFE 矩阵;乡村振兴[中图分类号]F3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043(2021)03-0129-03第2021年第3期(总第535期)商业经济No.3,2021Total No.535[作者简介]孙宾(1989-),山西运城人,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行政问责研究(20BZZ103);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体医融和的政策协同创新研究(17BTY069);山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重点课题:乡村振兴视阈下山西省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路径研究(SSKLZDKT2020180);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山西省县域乡村振兴指标评价与实现路径研究(2019B394)。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做出新的重大战略部署,是解决新时代我国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深刻把握城乡发展的规律,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山西省需要高度重视乡村发展问题,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通过创新驱动农业农村发展,促进山西省乡村全面振兴。
乡镇尺度种植业典型要素的层次分析法(AHP)综合评估

安徽农业科学,J.Anhui Agric.Sci. 2018,46(26):185-187,190乡镇尺度种植业典型要素的层次分析法(A H P)综合评估杨玉41 ,召P凤要2$(1.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山东济南250100;.济南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山东济南250002)摘要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建模相结合,基于层次分析法(A H P),筛选单位播种面积化肥施用量等8项具体的指标对黄淮海平原典型县域禹城市的1个乡镇进行种植业要素的综合评估,以期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
层次总排序的研究结果表明:莒镇乡的种植业要素综合性权重处于第1位,房寺镇处于第2位,市中街道办事处位于第3位,从第4~11位依次为辛寨镇、辛店、张庄镇、梁家镇、安仁镇、伦镇、十里望乡和李屯乡,禹城市1个乡镇种植业评估呈现3个层次。
乡镇尺度种植业典型要素的A H P综合评估不仅理清了乡镇种植业概况,而且为特色产业的培育提供了借鉴,A H P评价禹城市11个乡镇的种植业综合状况是一种很好的评价方法。
关键词种植业综合评估;层次分析法;指标体系中图分类号S-05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8)26-0185-03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Planting Elements b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Based on Town-scaleY A N G Y u-jian1,S H A O Feng-lnan2(1.S&T Information I n s t i t u t e o f Shandong Academy o f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Science,Jinan,Shandong 250100;2.School o f Water C onservancy and Environment i n U n iversity o f Jinan,Jinan,Shandong 250002)Abstract This paper designed an i n d i c a t o r system f o r p l anting assessment,8 concrete i n d i c a t o r s were chosen including f e r t i l i z e r u t i l i z a t i o n per sown area t o develop t h e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 f pla n t i n g elements by a n a l y t i c hierarchy process (A H P), t h e weight o f each i n d i c a t o r was c a lculated through AHP method. The study r e s u l t s showed t h a t t h e comprehensive weight o f p l anting elements w a Juzhen Township, Fangsi Town , Shizhong S u b d i s t r i c t Office,Xinzhai Town ,Xindian Town,Zhangzhuang Town ,L i angjia Town ,Anren Township and Litun Township, t h e r e presented 3-l e v e l s o f p lanting elements assessment i n Yucheng City. AHP achievement o f t h e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 f pl a n t i n g n o t only made th e p l anting development o f each town/township clear,but provided t h e references f o r t h e c u l t i v a t i o n o f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i nd u s t r ie s.The A HP i s a good method t o evaluate t h e comprehensive s t a t u s Key words Planting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Index system《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是我国振兴乡村的指导性文件,该规划强调乡村振兴要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综合发展[1]。
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农村生态环境现状及治理路径

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农村生态环境现状及治理路径目录一、内容概览 (3)(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4)(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5)(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6)二、乡村振兴战略概述 (8)(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与发展 (9)(二)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目标与任务 (10)(三)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生态环境的关系 (11)三、农村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13)(一)农村生态环境面临的挑战 (14)1. 自然资源保护 (15)2. 农业面源污染 (16)3. 生态系统退化 (18)(二)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分析 (19)1. 经济社会发展压力 (20)2. 农业生产方式落后 (21)3. 环保意识薄弱 (22)四、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路径探索 (22)(一)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法规建设 (24)1.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25)2. 加强执法力度 (26)(二)推动农村绿色农业发展 (27)1. 推广生态农业技术 (28)2. 培育绿色农业品牌 (29)(三)加强农村生态保护和修复 (31)1. 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 (32)2. 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33)(四)完善农村生态环境监管体系 (35)1. 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36)2. 加强生态环境监管和执法 (37)五、国内外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经验借鉴 (38)(一)国外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经验 (39)1. 美国农业生态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40)2. 欧盟农村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策略 (41)(二)国内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实践 (42)1. 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 (44)2. 四川省农村生态保护与产业融合发展 (45)六、结论与展望 (46)(一)研究结论 (47)(二)未来展望 (48)(三)政策建议 (49)一、内容概览本文档旨在通过综合分析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村生态环境现状,深入探讨当前农村地区面临的主要生态挑战和问题。
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振兴标准体系建设研究

摘 要:本文通过对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振兴领域的政策、重要论述及相关研究文献的梳理,总结分析我国乡村产业发展现状及标准化研究现状,提出标准化助推乡村产业振兴的必要性,同时梳理产业振兴领域已有的12,082项标准,基于产前→产中→产后不同环节和产业链条的延伸,构建了产业振兴标准体系,包括农业综合生产、乡村产业发展、现代农业经营3个标准子体系,并提出标准化助推乡村产业振兴的建议,以期为我国乡村产业兴旺的实现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标准体系,标准化DOI编码:10.3969/j.issn.1674-5698.2021.06.007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Industrial Revitalization StandardsSystem in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MENG Lu-lu 1 LI Qian 1* WANG Bo 1 JI Guang-xiang 2(1. Shandong Institute of Standardization; 2. Office Affairs Service Center of Linqu County, Shandong Province )Abstract: Through analyzing the policy, important exposition and related research documents of industrial revitalization in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r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China and relevant standardization research, puts forward the necessity of promoting the industrial revitalization by standardization, and studies 12,082 existing standards in the field of industrial revitalization. Based on the extension of different links and industrial chains from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production, the standards system of industrial revitalization is established, including three standard subsystems: comprehensiv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r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modern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promoting the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industries by standardization,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realizing rural industry prosperity and implementing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Key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industrial revitalization, standards system, standardization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振兴标准体系建设研究孟露露1 李 倩1* 王 波1 姬广翔2(1.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2.山东省临朐县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基金项目: 本文为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青年学者重点培养计划研究专项(项目编号:18CQXJ12)、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课题商业经 济专项(项目编号:19-ZX-SJ-07)和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社会科学规划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协同创新研究专项(项目 编号:19CCXJ06)阶段性成果。
基于SWOT分析法的乡村旅游业发展策略研究——以浙江台州为例

基于SWOT分析法的乡村旅游业发展策略研究——以浙江台
州为例
金台临
【期刊名称】《新西部(下旬刊)》
【年(卷),期】2017(000)008
【摘要】文章以浙江台州为例,阐述了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基本现状,对乡村旅游业发展作了SW0T分析,提出了推进乡村旅游业持续发展的策略:要构建乡村旅游长效发展机制;深入挖掘乡村旅游资源;切实提升乡村旅游层次.
【总页数】3页(P46-47,40)
【作者】金台临
【作者单位】中共台州市委党校浙江台州 318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基于SWOT分析法的乡村旅游业发展策略研究——以浙江台州为例 [J], 金台临;
2.基于swot分析法的乡村酒店发展及对策研究——以北京市昌平区为例 [J], 刘玉霞
3.基于IPA的乡村旅游质量提升因素分析:以浙江台州为例 [J], 张初
4.基于SWOT量化分析的乡村旅游业发展策略研究
——以秦汉新城刘家沟村为例 [J], 李晓翔
5.乡村振兴背景下基于SWOT分析法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路径探讨——以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细柳村为例 [J], 史可梅;周颖明;张秀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贵州乡村生态宜居评价与研究

河、 小坡、 打磨冲分别 位 于 清 镇 市 王 庄 布 依 族 苗 族
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ꎬ 见图 2ꎮ
图 2 研究区行政区划及地理位置图
2 2 资料来源
层加权求和ꎬ 得到综合得分ꎬ 计算如下ꎮ
根据评价指 标 体 系 内 容ꎬ 调 研 小 组 通 过 实 地 调
策结论ꎮ 采用结果集结方式对专家群体决策数据进行
处理: 首先计算每个专家的判断矩阵ꎬ 得到各判断矩
阵的排序权重ꎬ 然后采用算数 / 集合平均的方式对所
有专家的排序权重进行数据集结ꎬ 最后利用集结后的
判断矩阵排序权重计算总的排序权重ꎮ
判断矩阵按照重要性二元对比原理ꎬ 采用 Saaty
九级标度法ꎬ 引用数字 1 ~ 9 及其倒数作为标度ꎬ 对指
建贵州省乡村生态宜居评价指标体系ꎬ 开展乡村生态
宜居评价ꎬ 定量分析研究区乡村振兴成效ꎬ 找出存在
足度、 居住安全度 4 个方面作为第二层级ꎬ 指标层 C
境优良度准则层 B1 包括植被覆盖率、 水网密度指数、
大气环境质量、 生活污水处理率、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
理率、 清洁能源占比 6 个指标ꎻ 气候舒适度准则层 B2
标权重进行评定ꎬ 见表 1ꎮ
2 4 评价结果
一级指标得分 Z s 的计算公式:
ZS =
∑ (A
n
m=1
m
fm )
式中ꎬ Z s 为第 s 项一级指标得分ꎻ A m 为第 m 项二
级指标评估得分ꎻ f m 为第 m 项二级指标权重ꎮ
评估指标项目总得分的计算公式:
Z = Z1 × F1 + Z2 × F2 + Z3 × F3 + Z4 × F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作者:徐晓萱唐佼丁若远刘珂
来源:《财讯》2019年第07期
摘要:党的“十九大”首次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推动农村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利用层次分析法,基于绵阳市青义镇、龙门镇共1000份调查數据,有针对性地分析当下两镇企业建设发展现状,提出具有可行性、可实施化的建议,助力乡村振兴。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层次分析法;优化对策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把解决我国“三农”问题放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高度上进行谋划,是基于我国国情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做出的重大举措。
乡村振兴首先是产业振兴,本文以绵阳市青义镇、龙门镇为研究对象,通过专家访谈、实地调研等方法以当地企业为研究中心,结合当地政府及村民的反馈数据,形成一心双环的分析体系,采取层次分析法对当地企业绩效进行评价分析,因地制宜地分析企业现状,找出制约因素。
旨在通过提出合理化建议以带动企业发展,增加农民就业,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AHP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运筹学家T.L.Satty等人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
其能对无结构特性、难于定量化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简便的决策模型和方法。
在研究产业振兴的相关问题中,制约和影响产业发展的因素诸多,各因素影响权重不同且不同地区具有不同问题偏向,因此运用AHP对绵阳市两镇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分析出各影响因素权重,对产业振兴具有实际意义。
二、层次分析法在绵阳市乡村企业绩效评价中的实施
(1)样本数据的来源及收集
本项目选取绵阳市青义镇、龙门镇政府相关部门、当地企业和村民为研究对象,从2018年7月至2018年12月对三者分别发放调查问卷,共计1000份,其中企业以绵阳西部冷都投资公司、川西北农产品物流中心、绵阳市晶彩林业开发有限公司、绵阳市吉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为主。
通过综合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影响乡村企业发展的因素并判断其重要程度。
(2)建立层次结构评价模型
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全面性、结构性、关联性。
本文基于国内外研究基础、结合当地环境因素,建立了如图1所示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三、分析结论
从总排序结果可以得出,资金周转效率、物流运输效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所占权重最大,分别为0.3295,0.1879,0.1529,而员工满意度所占权重最轻,为0.0044,相对性最弱。
在乡村企业绩效评价中,资金周转效率是最直接的指标。
随着企业现代化的高速发展,基础设施维护、信息系统建设水平在企业建设过程中影响愈发突出,对提高企业效益,带动当地产业发展有重要作用。
目前,大多数乡村企业仍然处于成长阶段,尤其是新兴企业,因处于初步发
展状态,在重视权重最大的指标情况下,还需注重基础设施维护、信息系统建设水平等重要指标。
基于此,提出以下结论及建议。
(1)政府方面
在政策支持方面,应加大给予税收优惠及财政补贴力度,提高资金周转效率;设置专项资金,增加建设农产品配送中心,配置冷链系统等方面的资金投入,以提高物流运输效率。
在人才培养方面,积极出台教育方面相关政策,拓宽培训渠道,鼓励大学毕业生、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成为乡村振兴的带头人,为发展适应乡村振兴要求的企业奠定更为广泛的人才基础。
(2)企业方面
在基础设施方面,企业应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装货车,冷藏车等工具类的投入,最大限度地保障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品质;增强对基础设施的维护,确保基础设施的高效运用和持久运行。
在信息化水平建设方面,应提高信息系统建设水平,就绵阳西部冷都企业,需加大冷链物流系统与信息平台的资金投入,建立适应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信息服务平台。
在人才培养方面,有针对性地给村民提供就业渠道,拓展农民在本地的就业机会,可以有效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并促进农民增收,在增加企业劳动生产量的同时使产业发展成果惠及更多村民;注重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定向招揽、培养面向农业农村、城乡对接的人才,重点加强物流电商运营方面的知识培训及能力培养,造就一批满足农村现代化发展要求,既掌握现代技术和经营管理,又能吃苦耐劳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
四、结语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
本文以绵阳市两镇代表企业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体系中各指标进行重要性程度分析,依据各指标权重结果,从政府、企业两方面提出建议,促进企业高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张晓林.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物流发展路径研究[J/OL]当代经济管理:1-6[2019-01-12]
[2]孔祥智.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J]农村金融研究,2018(02):9-13.
[3]蒲宝卿.层次分析法在农村电商发展风险评估中的应用[J]电子商务,2018(09):55-56.
[4]李军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重大[J]当代农村财经,2018(01):2-6.
[5]邬常涛.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物流企业绩效评价方法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2(07):161-162.
作者简介:徐晓萱(1998—),女,汉族,四川成都人,学生,西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唐佼(1998—),女,汉族,四川成都人,学生,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丁若远(1998-),女,汉族,新疆乌鲁木齐人,学生,西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刘珂(2000-),女,汉族,河北省石家庄人,学生,西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