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的结构教案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5章《生态系统的结构》教案

生态系统的结构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2)熟悉生态系统的分类及范围。
(3)说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以及各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4)解释营养级的概念以及营养级与食物链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营养结构,学会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2)能够说明生态系统的开放性和整体性原理,学会分析并解决生态学上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同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从而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观点;落实到现实生活中就是要学会如何去保护一个生态系统。
(2)通过学习生态系统各组分的相互关系及食物网,理解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讨论生态系统的结构。
难点:说明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请大家想象这样一幅图片:在湖边草地上,牛、羊步态悠闲,碧水如镜、蓝天倒映、草地青葱,生物与环境融为一体。
思考:这场景中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生:生物有牛、羊、草……非生物有阳光、空气、土壤、水……师:很好,请问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生1:牛羊吃草;草吸收光能。
生2:草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牛羊通过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生3:牛、羊和草都需要水;草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生4:牛、羊的粪便可以肥沃土壤师:非常好,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由这些互相联系的生物和非生物所组成的生态系统以及它的稳定性。
板书:生态系统的结构推进新课师:我们一起来看本节的问题探讨,看看土壤与生物的关系。
然后,总结一下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的联系。
(学生阅读相关内容,思考问题)师:看来土壤与生物的关系非常密切。
有没有哪个同学来总结一下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的联系?生:一定区域内无机环境的状况,选择了那些可以在这一区域定居和繁衍生物;而这生物群落又改变着无机环境。
在环境大体相同的地方,群落的外貌和结构往往也相近或相似。
师:不错,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确实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必修三第五章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教案

第五章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一、教材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这一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中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的第一节,是在学生掌握了必修1:分子与细胞和必修2:遗传与进化以及本教材个体自身稳态调节和种群与群落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章是是整个高中生物必修的倒数第二章,相对于前面的内容来说,本章是整个高中生物中是相对比较独立的,因为在前面的学习中没有系统的涉及到生态系统的概念;但同时本章又是与前面内容密不可分的一章,学习本章内容,同样要联系到“生物的营养代谢类型”、“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和种群、群落以及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等内容。
所以说,《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这一章在整个高中生物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根据生物学习的不便定律“结构决定功能”,我们这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就在这一章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使我们学习本章以及后面一章的基础。
因为我们要了解生态系统的功能、要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必须掌握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结构”这一节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与食物网)。
我们要了解生态系统的功能,最主要的是掌握生态该系统的组成成分;我们要学习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都是在食物链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综上所述,本节内容既可以联系复习前面的内容,又对后面所要学习的内容打下基础,是后面学习内容的基石。
所以说,本节内容十分重要。
本节的内容比较的不直观,这样就可以充分的利用图片和多媒体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成分以及营养结构。
针对高中二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确定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在学生掌握知识点的同时,对其逻辑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说出生态系统的概念;2、熟悉生态系统的分类及范围;3、说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以及各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4、解释营养级的概念以及营养级与食物链的关系。
生物:5.1《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课标点击】1.举例说明什么是生态系统。
2.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3.尝试构建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
学习重点:讨论生态系统的结构。
学习难点:说明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整体。
【自主探究】〖例1〗(2006年高考上海卷)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一组是()①一块稻田中所有三化螟幼虫、蛹和成虫②崇明岛东滩的全部生物③东方绿舟的全部生物及无机环境④九段沙湿地的全部动物及绿色植物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①D.①②④解析:本题考查了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物种的内涵的识记、理解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种群是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群落是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其中的无机环境就包含着阳光、水、温度等非生物因素。
答案:A〖例2〗右图是食物关系图,分析并简要回答:(1)该图是一个简单的______,含有______条食物链。
(2)图中的初级消费者是______。
蛇是______消费者,属______营养级。
鹰同时占有______个营养级。
(3)图中的兔和蚱蜢两者是______关系,而晰蜴和蚱蜢是______关系。
(4)如果蚱蜢突然减少,蚯蚓数目将会______。
(5)食物网中不含有生态统中的成分是___________。
解析:食物网是指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交错连结的复杂营养关系。
此图符合食物网的概念,是一个食物网的图解,共有三条食物链。
营养级从生产者算起,绿色植物是第一营养级,初级消费者是第二营养级,次级消费者是第三营养级,依次类推营养级。
消费级从初级消费者算起,分析时要数全食物链,仔细识图,如鹰在三条食物链上分别处在次级、三级、四级消费者,同时占有三、四、五三个营养级。
而兔与蚱蜢都以绿色植物为食,属竞争关系,蜥蝎和蚱蜢是吃与被吃的关系,属于捕食关系。
蚱蜢与蚯蚓是竞争关系,蚱蜢突然减少,蚯蚓由于食物增多而数量增加,使种群密度变大,引起食物和栖息场所短缺,并导致种内斗争加剧,另一方面天敌的数量也随之增加,因此说蚯蚓数目先增加后减少。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案-1_生态系统的结构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生态系统的概念,能够举例说明什么是生态系统(2)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能够说出各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3)用图表的方式构建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2、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归纳并总结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并解决生态学上实际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构建生物学上的结构模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观点(2)理解生物学“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2.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讨论生态系统的结构难点:说明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景和森林生态系统图片导入)用语言叙述当我们漫步在森林里面可以看到的一些成分,最终引出森林是一个生态系统一、生态系统的概念提问除了森林生态系统以外,还有哪些常见的生态系统总结生态系统的概念,并引导学生判断下列哪些属于生态系统①内蒙古草原上的所有生物②密云水库中全部的生物及其无机环境③一个果园中所有的苹果及其无机环境;④一个池塘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份简单介绍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在课件中例举常见的生物,引导学生判断他们属于生态系统的哪种成分提出问题:生态系统中哪一成分更重要。
引导学生将成分和他们之间的作用进行连线引导学生思考判断:①所有植物都是生产者②所有动物都是消费者③所有细菌都是分解者用课件出示练习题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引导学生讨论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联系() ,引导学生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展示各成分之间的联系①不同种类的生物获取物质和能量的途径②不能种类的生物能否将有机物转化成无机物归还给无机环境总结:正是由于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分之间紧密联系,才使生态系统成为一个统一整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用课件出示练习题食物链和食物网引导学生写出,虫、食虫鸟、植物阳光、细菌组成的食物链引导学生说出课件的食物链的营养级,并提出问题一种生物的营养级是固定不变吗引导学生讨论合作探究三(食物网)引导学生对食物网和食物链进行总结小结引导:1、学习了几个概念2、包括几方面内容。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的结构》教案

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一、教材分析本节是属于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五章第1节的内容。
生态系统的结构具体阐述了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通过营养而发生的联系,帮助学生真正理解生态系统的含义,而且更是后面所学内容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虽然学生学过多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以及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但这些都不足以让学生明确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有机联系,不能真正理解“系统”的含义。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三、教法分析根据从个性到共性和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规律,本节课以师生互动对话和生生合作讨论共同探究有关生态系统的营养成分和营养结构的知识为主,以有关PPT课件为辅完成教学目标。
尽量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比较和归纳出生态系统的营养成分,进而形成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
让学生参与完成课堂练习,实现教学反馈与调整。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文本、师生互动,能够举例说明什么是生态系统。
2、通过教师讲解、观察图片,能够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以及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3、通过小组讨论生态系统的结构,能够以实例简述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以及各成分的相互关系。
学科素养1、基础知识(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成分及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以及各成分的相互关系);2、基本技能(通过指导学生归纳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分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培养学生分析和推理能力);3、基本思想(认同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的核心素养);4、基本活动经验(学会正确认识自然与生命)。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3)讨论生态系统的结构,能以实例简述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以及各成分的相互关系。
2.教学难点讨论生态系统的结构,能以实例简述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以及各成分的相互关系。
六、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比较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七、课前准备相关图片,多媒体课件,精选的练习题等八、课时安排1课时九、教学过程。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案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部分;2.掌握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3.了解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和影响;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保护生态系统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组成的一个生态单位,是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一个系统。
2. 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两部分组成。
1.生物群落:指在一定地理范围内,由不同种类生物组成的群体,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2.非生物环境:指生物群落所处的环境,包括土壤、水、气候等。
3.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两部分,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1.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包括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等,这些循环是生态系统中物质的重要流动方式。
2.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指能量从一个生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的过程,这个过程中能量会逐渐减少。
4. 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影响,这些作用和影响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
1.生物群落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捕食、竞争、共生等。
2.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适应、依赖、影响等。
5. 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生态系统是每个人的责任,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减少污染:减少工业和生活污染,保护水源、空气和土壤的质量。
2.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野生动植物,禁止乱砍滥伐和非法捕猎。
3.节约能源:减少能源的浪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4.推广环保理念:加强环保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部分、结构和功能等知识点,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
2.实验法: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过程,加深对生态系统的理解。
3.互动法:通过互动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的结构》教案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案/show/ZC_z_JNgr4YtSpATs2F84A...html“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球”分别反映了几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你能写出食物链吗?[跟踪训练4]下图表示在某生态系统中a 、 b 、c三个种群数量变化的相互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a 肯定是生产者,b 肯定是初级消费者 B.a →b →c 构成一条食物链 C.a 与b 、b 与c 为捕食关系 D.a 与c 为竞争关系[跟踪训练5]下图是一个简化的食物网,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该食物网由 条食物链组成。
(2)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 ,初级消费者是 。
植食性鸟猫头鹰蛇草食虫鸟食草昆虫蜘蛛青蛙(3)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种。
(4)蜘蛛和青蛙的种间关系为。
(5)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中,该图上只体现了种成分。
未体现出来的成分是。
[跟踪训练6](09全国卷Ⅰ,34)某种植玉米的农场,其收获的玉米子粒即作为鸡的饲料,也可作为人的粮食,玉米的秸秆则加工成饲料喂牛,生产的牛和鸡供人食用,人、牛、鸡的粪便经过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作为能源,沼渣、沼液作为种植玉米的肥料。
据此回答(不考虑空间因素):(1)请绘制由鸡、牛、玉米和人组成的食物网:(2)牛与鸡之间____(有、无)竞争关系,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与鸡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人与牛的种间关系是_____。
[合作探究4]某种生物数量的减少对其他生物的影响①在某食物链中,若处于第一营养级的生物减少,其他营养级的生物如何变化?②若一条食物链中处于“天敌”地位的生物数量减少,“天敌”的上一营养级的生物如何变化?③若处于“中间”营养级的生物减少,其他生物如何变化?(以图2的蚱蜢突然减少为例)图2 [跟踪训练7]右图示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其中竞争最为激烈的是()A.狼和兔B.狼和红狐C.兔和鼠D.昆虫和青草[跟踪训练8]如右图所示的食物网中,由于某种原因蚱蜢大量减少,蜘蛛数量将发生什么变化?()A.增加B.减少C.基本不变D.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跟踪训练9]下图是一个陆地生态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存在B、在该食物网中,H处于3个不同的营养级C、若B种群各年龄期的个体数量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明显变大D、在该食物网中,如果C种群的数量下降10%,则H种群的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课堂小结】【限时训练】1.【2010·福州质检】在生态系统中,连接生物和无机环境的两个重要组成成分是()A.生产者和非生物成分 B.消费者和有机物质 C.生产者和消费者 D.生产者和分解者2.【2010·三明市一模】右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的图解,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共含有七条食物链,桉树、合欢树属于生产者B .叶状虫属于初级消费者,第一营养级 C.属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蜘蛛、蜜雀D .该生态系统袋鼬所含的能量最多3.下列有关分解者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各种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B 能将动植物的遗体分解成无机物,供生产者再利用C 动物全部是消费者,无分解者D.在分解动植物遗体时,将无机物中的能量释出来后,能被生产者再利用4.(广东文科基础73)图11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关于此食物网的叙述,错误..的 A 、该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 B 、野兔、鹿及昆虫均为初级消费者( )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生产者消费者C、狼和云豹在不同实物链上均属于同一营养级D、如果土壤受到污染,鹰体内的污染物积累浓度可能最高5.(2010·海南高考·T23)请回答:(1)右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共有___条食物链,其中初级消费者是_____。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精选4篇)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精选4篇)《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篇1课程名称:生态系统的结构授课章节:第5章第一节教学目标:1. 让同学理解生么是生态系统及生态系统的种类。
2. 让同学学会知道生态系统的结构以及有哪些成分。
3. 通过对养分级能量流淌的理解,让同学明白越是最高养分级的生物导致能量铺张越严峻。
4. 让同学充分理解本节内容,在生态系统的结构成分及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和对食物链食物网的熟悉,联系实际,把学到的学问运用到实践中来,让同学熟悉到爱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简单性是如此重要。
教学重点:1.生态系统的种类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3.食物链与食物网。
教学难点: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2.食物链食物网及养分级。
板书设计: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概念:一、生态系统的分类1. 自然生态系统i海洋生态系统 ii森林生态系统 iii湿地生态系统……2. 人工生态系统i城市生态系统 ii农田生态系统……二、生态系统的结构1. 组成成分i外界环境 ii生产者 iii消费者 iv分解者三者之间的关系2. 食物链和食物网i食物链:养分级概念ii食物网概念习题、作业:1. 下列生物哪个不是消费者。
()a 蛇 c 蚯蚓b 猫d 蛔虫2.一列说法错误的是()a 生产者不肯定是绿色植物。
b 错综简单的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c 食物网是物质循环,能量流淌的渠道。
d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一只猫的食物为40%米饭,60%鱼。
(该鱼吃草长大的)试求这只猫长了1kg至少需要多少绿色植物?教学后记:(教学总结)本章内容比较零碎,要把握的学问点也比较多。
需要同学在课前预习,充分做好预备。
这一节内容理解性比较强,课本只补过短短五页书,但联系方面特别广,既有生态系统的类型,又有系统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这些光考记忆是肯定不行的。
首先应当指出本节的重点很难点;其次,举例说明,利用身边的环境很生物结合课本内容,让同学生动地理解记住;最终,让同学做些例题,在做题中关心同学理解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目标导读] 1.结合教材P88问题探讨和旁栏思考题,理解生态系统的范围和含义。
2.结合教材P89图5-1、P90图5-2、图5-3,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相互关系。
3.结合教材P91图5-4、图5-5,掌握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重难点击]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相互关系。
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课堂导入方式一:右图为热带雨林的一个场景,图中有哪些生物和非生物?热带雨林中的所有生物构成了群落,热带雨林中的所有生物和无机环境构成了生态系统。
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生态系统的结构。
方式二:媒体播放蒙古歌唱家德德玛演唱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MV视频。
媒体播放MV视频,然后课件展示问题:(1)画面里出现的是一个什么生态系统?你能列举一下从这首歌里听到的生物吗?(2)问题引入:什么叫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有哪几大类?各种生态系统有什么相同点?一、生态系统及其组成成分1.概念: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构成了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2.类型⎩⎪⎨⎪⎧自然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人工林生态系统、果园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项目成分种类作用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为生物群落提供物质和能量生产者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把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消费者动物,包括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和寄生动物等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加快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和种子传播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将动植物遗体残骸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合作探究1.动物园里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其无机环境能构成生态系统吗?答案动物园中的全部动物不能说是一个系统,因为其中的动物分开饲养,不能体现其内在的营养关系及相互联系,没能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因此以它为主的动物园就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类型特例细菌都是分解者错,如: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特殊消费者动物都是消费者错,如:蚯蚓、蜣螂、秃鹰及某些种类的软体动物是以动植物残体为食的腐生动物,属于分解者生产者都是绿色植物错,如:蓝藻、硝化细菌等自养原核生物也是生产者,应该说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植物都是生产者错,如:菟丝子等一些寄生植物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3.完善下面的关于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图图1,并结合图2思考判断四种组成成分的技巧有哪些?答案先据双向箭头确定“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生产者”,再判断两者中有“3”个指出箭头的D为“生产者”,有“3”个指入箭头的C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最后根据D→A→B,确定A为消费者、B为分解者。
1.判断正误(1)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但主要类群是绿色植物。
( )(2)消费者都是动物,都营异养生活。
( )(3)细菌都是分解者,但分解者并不都是细菌。
( )(4)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消费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
( )(5)生产者、分解者是联系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与生物群落的桥梁,其中生产者处于主导地位。
( )(6)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弱。
( )答案(1)√(2)×(3)×(4)×(5)√(6)×2.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动物都属于消费者B.细菌都属于自养生物C.生产者都属于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D.一种生物只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物成分答案 C解析并不是所有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如蚯蚓、秃鹫等动物属于分解者;细菌有自养型的,如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有异养型的,如根瘤菌,属于消费者;有的生物在不同生态系统中占据不同的生物成分,如猪吃草,猪属于消费者,而当猪以其他家禽粪便为食时,便充当分解者。
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1.食物链(1)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2)特点: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消费者所处营养级因食物关系不固定,但一般不会超过5个营养级。
(3)实例2.食物网(1)概念: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
(2)特征:如果某种生物减少或消失,它在食物链上的位置可能会由其他生物来取代。
3.意义(1)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2)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越强。
合作探究观察下列食物网回答问题:1.以此食物网为例,说明如何计算食物网中食物链的条数?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可能同属一个营养级,一种生物可能分属两个营养级吗?答案从生产者开始数(一般是植物),沿着捕食关系往更高的营养级数(也就是消费者),直到往上没有捕食者了算作一条食物链,如本食物网有绿色植物→兔→鹰、绿色植物→食草鸟→鹰、绿色植物→食草昆虫→青蛙→蛇→鹰三条食物链;对于某一动物而言,其营养级可能是不固定的,一种生物也可能分属两个营养级,如本食物网中的鹰既是第三营养级又是第五营养级。
同样,两种生物也可能同属一个营养级,如食草鸟和兔就同属第二营养级。
2.试分析“第一营养级生物减少”或“某生物的天敌减少”对相关生物的影响。
答案若第一营养级生物减少,则相关食物链中的其他生物都减少;而若某生物的天敌减少,则被捕食者数量应先增加,随着数量的增加种内斗争加剧,种群密度还要下降,直到趋于稳定,但结果比原来的数量要增加。
3.若青蛙突然减少,则其他动物数量会如何变化?答案以它为食的蛇也将减少,鹰就要过多地捕食兔和食草鸟,从而导致兔、食草鸟减少。
因为鹰不只捕食蛇一种生物,它可依靠其他食物来源来维持,其数量基本不变。
青蛙的食物——食草昆虫数量也增加。
3.如图是一个简化的食物网,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该食物网由4条食物链组成B.其中的初级消费者是植食性鸟C.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3种D.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中,该图上只体现了2种成分答案 D解析图中食物链有5条;初级消费者是植食性鸟和食草昆虫;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是鹰、食虫鸟、蜘蛛和青蛙;食物网中只体现了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包含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一题多变(1)上述食物网占有两个营养级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蜘蛛和青蛙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3)哪种成分被破坏后对生态系统的成分影响最大?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食虫鸟、青蛙、蛇、鹰(2)竞争与捕食(3)草(生产者)食物网内生物之间除了捕食关系外,还可能存在竞争关系;食物网中某一环节数量发生巨变,首先影响的是其上一营养级的生物;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生物,其数量的减少必然使该食物网中各种生物都减少。
1.如图所示成分可构成一个( )A.食物链B.食物网C.生物圈D.生态系统答案 D解析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图中的植物是生产者,鸟和虫是消费者,细菌属于分解者。
以上各种成分构成了群落,同时图中显示了该群落的无机环境,所以该图表示的是一个生态系统。
2.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应包括( )A.全部的食物链和食物网B.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食物网C.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D.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答案 D解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3.在生态系统中,当狼捕食山羊时,狼是( )A.第三营养级和初级消费者B.第三营养级和次级消费者C.第二营养级和次级消费者D.第二营养级和初级消费者答案 B解析在食物链“草→山羊→狼”中,狼是第三营养级、次级消费者。
4.要使一个生态系统长期存在,除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外,至少必须具有( )A.消费者和分解者B.生产者和消费者C.生产者和分解者D.生产者和人答案 C解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以及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等成分。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存在的物质基础和能量基础。
生产者可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将无机环境中的能量转变成生物体内的化学能,输入生态系统中。
分解者可把动植物遗体、排遗物等所含有的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没有分解者,动植物遗体将堆积如山,导致生态系统崩溃。
消费者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缺少消费者,生态系统也可以长期维持平衡。
5.如图是处于平衡状态的简单淡水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1)此生态系统中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
(2)此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三营养级的动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淡水虾与小鱼的关系是___________,大鱼与小鱼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
(3)此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是( )A.水鸟B.水绵C.水藻D.腐生细菌、真菌(4)若所有水鸟迁徙到别处,则大鱼数目________,水藻数目________,淡水虾数目________。
(5)若此生态系统中的水绵大量减少,则( )A.水藻大量增多B.小鱼的数目增多C.水鸟的数目减少D.甲壳类的数目增多(6)此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总和,在生态学上称为____________。
答案(1)3 (2)水鸟、小鱼、淡水虾竞争捕食(3)D (4)增多减少减少(5)A (6)群落解析水绵大量减少,导致水蚤减少,小鱼和淡水虾减少,大鱼减少,水鸟为了获得足够的能量,多食甲壳类,导致甲壳类数量减少,水藻大量增多。
[基础过关]1.以下可以称作生态系统的是( )A.一个湖泊中的所有浮游生物和所有分解者B.烧杯中的取自池塘的水、泥土和浮游生物C.一个池塘中的所有水蚤和分解者D.一个鱼缸中的所有金鱼和水草答案 B解析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与其无机环境的统一体,而A、C、D三个选项中都不含无机环境。
2.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中的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组成一个种群C.马尾松林地中所有植物构成了生物群落D.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答案 D解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生物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的集和,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故选D。
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光来源于地球以外,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B.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C.病毒是异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D.蚯蚓是需氧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答案 B解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包括阳光、热能、无机盐、水分、空气等;生产者主要指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植物,另外还有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等;病毒营寄生生活,寄生在生物的细胞内,属于消费者;蚯蚓以腐烂的物质为食物,营腐生生活,属于分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