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金匮要略》特殊计量药物的换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伤寒论》《金匮要略》特殊计量药物的换算

一、现状分析

1.1研究意义

《伤寒论》《金匮要略》为东汉张仲景所著,因其理无不该,法无不备,且方药缜密、药精力宏,故后世称其“启万世之法程,诚医门之圣书”,尊其为“方书之祖”。其中大多数方剂至今仍被广泛应用。然而,由于随着历代度量衡的演变及书中使用的非度量衡的计量方法,使许多药物至今未能有明确的古今换算标准,严重影响了临床的疗效。中医不传之秘在于剂量,药物剂量是临床取效的关键。因此明确张仲景特殊计量药物及方式的换算结果,对继承和发展仲景学术思想,合理运用经方,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大意义。

1.2东汉度量衡的研究现状分析

东汉张仲景经方药物剂量量值是以东汉度量衡量值为依据。近年来对东汉度量衡量值进行了广泛研究,而对存世度量衡器具考证研究是一种较为科学的方法。目前对东汉容量1升合今200毫升,1斗合今2000毫升没有争议,而对东汉衡量量值有不同认识[1] 。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方法。

1.2.1物品体积测量法

《汉书·食货志》载:“黄金方寸,而重一斤。”《孙子算经》载:“黄金方寸重一斤,白金方寸重一十四两,玉方寸重一十二两,铜方寸重七两半,铅方寸重九两半,铁方寸重七两,石方寸重三两。”[2]而《后汉书·礼仪志》有关水比重的记载又为考证东汉衡量量值提供了资料。其载:“旧冬至……权水轻重,水一升,冬重十三两。”[3]水比重受温度和大气压影响,我们可依据“4℃的蒸馏水,其密度取近似值1克/立方厘米”的比重定义,推算《后汉书·礼仪志》提供的资科。东汉1升=200毫升目前没有争议,据此可推算东汉1斤的量值为246. 15克(200÷13×16=246. 153 846,简略为246. 15 )。与“东汉大司农铜权”按12斤权计算实测量值249.7克近似,据此可判断东汉1斤量值约250克。依据水比重确定衡量量值,佐证东汉标准衡器量值1

斤约合今250克[4]。

1.2.2古代货币核算法

吴承洛《中国度量衡史》引用吴大徵根据新莽货币推算新莽时1两合今13.67464克,及刘复据新莽嘉量推算新莽时1两合今14.166 6克的数据,将这两个数据平均后认为新莽时1两合今13.920 6克,1斤合今222.73克[5]。这个数据主要依据新莽时期的货币和嘉量核算,具有一定的可靠性与权威性。长期以来一直是折算新莽与现代衡制的主要数据,曾被很多中医单位采用,如《中医名词术语选释》、《中药大辞典》等。

1.2.3横权铜器核算法

柯雪帆等根据国家计量总局《中国古代度量衡图集》东汉“光和大司农铜权”等有关资料进行核算。此权现藏国家博物馆,高7. 6厘米,底径10厘米,重2996克,权呈半圆形,权身有一镶“检封”的方穴。器身有铭文:“大司农以戊寅诏书,秋分之日,同度量,均衡石,桶斗桶,正权概,特更为诸州作铜秤,依黄钟律历,九章算术,以均长短、轻重、大小、用齐七政,令海内都同。光和二年闰月廿三日,大司农曹裬,压淳于宫,右库曹椽朱音,史韩鸿造,青州乐安郡寿光金曹椽胡吉作。”“光和”为汉灵帝刘宏年号,光和二年为公元179年,与张仲景为同年代。从铭文可知,此权是当时中央政府为统一全国衡器而颁布的标准铜权。国家计量总局《中国古代度量衡图集》认为“按十二斤权折算,每斤合249. 7克”[6]。据此认为东汉1斤合今250克,1两合今15. 625克(或缩简为15.6克),《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的药物剂量当依此折算[7]。

1.3东汉特殊计量药物的研究现状分析

1.3.1古人测量值

关于仲景非度量衡计量药物,自古以来都备受医家关注,其测量值也零零星星散落于古籍之中。如陶弘景在《敦煌本草残卷》中言“凡散药有云刀圭者,十分方寸匕之一,准如梧子大也。方寸匕者,作匕正方一寸,抄散取不落为度。钱五匕者,今五铢钱边五字者以抄之,亦令不落为度。一撮者,四刀圭也。十撮为一勺,一勺为一合。

以药升分之者,谓药有虚实轻重,不得用斤两,则以升平之。药升合方寸作,上径一寸,下径六分,深八分。内散勿案抑,正尔微动令平调耳。而今人分药,多不复用此。凡丸药有云如细麻者,即今胡麻也,不必扁扁,但令较略大小相称耳。如黍粟亦然,以十六黍为一大豆也;如大麻者,即大麻子准三细麻也;如胡豆者,今青斑豆也,以二大麻子准之。如小豆者,今赤小豆也,粒有大小,以三大麻子准之。如大豆者,二小豆准之。如梧子者,以二大豆准之。一方寸匕散,蜜和得如梧子,准十丸为度。如弹丸及鸡子黄者,以十梧子准之。……凡方云半夏一升者,洗竟,秤五两为正。云某子一升者,其子各有虚实轻重。不可通以秤准。皆取平升为正。椒一升,三两为正;吴茱萸一升,五两为正;菟丝子一升,九两为正;凡方云用桂一尺者,削去皮竟,重半两为正。甘草一尺者,重二两为正。凡方云某草一束者,以重三两为正。云一把者,重二两为正。凡方云蜜一斤者,有七合。猪膏一斤者,有一升二合。”再如张璐在《伤寒缵论》末尾部分有:“古今分两——此经方剂,并按古法,锱铢分两,与今不同,云一升者,即今之一盏也,云铢者,六铢为一分,二十四铢为一两也,云一两者,即今之三钱三分也,又为三服,古方云一两,今服一钱足矣,云方寸匕者,方一寸大之匙也,云一钱匕者,如钱大之匙也,云一字者,用钱取一字许也,云圆者,如理中陷胸抵当,皆大弹圆煮化,而和滓服之也,云丸者,如麻仁乌梅,皆用小丸,取达下焦也。”古人测量的数据有一定的可取性,但是存在测量不够全面,不够系统及未言明服法的问题。

1.3.2今人测量值

今人在度量衡的研究上,基本上已经解决了仲景时期度量衡的问题。但是对仲景特殊计量药物的测量工作尚未完善。如柯雪帆等所做古今度量衡换算中列出了《伤寒论》中常用药物剂量核算,如下图:

柯氏虽然列出了常用药物剂量的核算,但是也有很多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未列出核算标准。如石膏如鸡子大、香豉四合、枳实四枚、胶饴一升、桃仁五十个、水蛭三十个、虻虫三十个、竹叶二把等等。如柯氏一样研究《伤寒论》药物剂量换算的还有很多医家,但都存在以下问题:①未系统整理仲景特殊剂量的药物,导致所测药物品种不全,无法为临床医生提供足够参考;②测量方法未明确提出,准确性有待探讨;③测量药物品种产地、批次未明确列出,所以不同的测量人所得的测量值稍有差别;④所在方剂未提出,未结合现代服用方法的不同,而给出临床参考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