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梭菌性疾病(Clostridiosisofsheep)
羊的梭菌性疾病

4.羊快疫及羊猝疽混合感染:分为最急性-型和急性型-发病-临床表现-出现症-时期-状到死-亡时间-流行-四 分开弓腰,头向上。喜伏卧,头颈-通常为-初期-向后弯曲,磨牙有腹痛表现,结膜潮红。-26h-从口鼻流出泡沫 时带有血色,随后呼-吸愈加困难,痉挛倒地,四肢作游泳状-迅速死亡-行走不稳,排粪困难,有里急后重表现,-通 1d,-后期-易惊厥,粪团变大,色黑而软,带有难-也有少-闻臭味。心跳加速,一般体温不升高,-但临死前呼吸 度困难时,体温可上升-数延长-至40℃以上,维持不久即死亡-到数天-的
羊梭菌性疾病-Clostridiosis of sheep
概述-羊梭菌性疾病是由梭状芽Clostridium中的微-生物所致的一类疾病,这些病易混淆,都能造成急-性 亡,危害性很大。-羊快疫及羊猝疽-羊肠毒血症-羊黑疫-羔羊痢疾等病
羊快疫及羊猝疽-Braxy and Struck
一、-概述-以真胃呈-腐败梭菌-羊快疫-出血性炎症-为特征-其特征是突然发病,病程极短,-梭状芽孢杆菌属和感染-几乎看不到症状即死;胃肠道-呈出血性,溃疡性炎症变化,-肠内容物混有气泡;肝肿大,-质脆,色多味淡 常伴有腹膜炎-以溃疡性-C型魏氏梭-羊猝疽-肠炎和腹膜炎-菌的毒素
二、病原-D型产气荚膜梭菌,为-革兰氏阳性厌氧1. μm,在动物体-内可形成芽孢。在95℃-下需2.5h方可杀死,3-%甲醛溶液30min可杀-死芽孢,一般消 液均-易杀死其繁殖体。-产气荚膜梭菌镜下形态
三、流行病学-传染源-带菌或感染动物-传播途径-经消化道感染-易感动物-2-12月龄的羊易感-多呈散发性, 流行特点-有明显的季节性-和条件性
三、流行病学-传染源-带菌或感染动物-羊快痘-传播途径-经消化道感染-2岁以下的绵羊-易感动物-秋冬和初春 流行特点-气候突变,阴雨连-绵时易发
羊梭菌性疾病及其防治策略浅谈

羊梭菌性疾病及其防治策略浅谈
羊梭菌性疾病是由羊梭菌引起的一种疾病,在畜牧业中经常发生,严重影响了养殖业
的发展,防治工作十分重要。
本文主要从疾病的症状、病因、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浅谈。
一、羊梭菌性疾病的症状
1、成年羊:起病急,高烧不退,眼结膜充血,呼吸急促,肺部出现全面潮湿性啰音。
病后仍可能留下长期后遗症,如极度消瘦、颈椎侧弯、皮下结节形成等。
2、羔羊:嗜睡、不吃饲料、精神萎靡、体温不升,继而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
羊梭菌为革兰氏阳性杆菌,侵入呼吸道等部位,可引起病原菌的感染。
病原菌在输送
途中或为了节省成本使用劣质饲料,含有病毒、细菌等致病微生物,羊梭菌便更易滋生生
繁殖,引起疫情。
1、强化卫生管理,保持场地清洁整洁,定期进行消毒。
2、选择优质饲料,避免使用劣质饲料。
3、加强羊舍通风,保持舒适的环境温度,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
4、定期给羊体检,早期发现羊群感染情况,及时隔离和治疗。
5、加强免疫管理,对于疫苗的接种要按时按剂量接种,才能更好的保证羊的健康。
综上所述,羊梭菌性疾病对养殖业产生了一定的危害,为保证羊的健康和养殖业的发展,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希望饲养者能够加强对这方面的学习和认识,合理使用药
品和疫苗,从而有效的控制疾病的发生。
羊梭菌病

流行特点
1 营养中等、6—18月龄的绵 羊最易感。 2 有低洼草地、熟耕地及沼泽 地放牧史。
1 成年绵羊,尤其1—2岁者多 发。 2 常见于低洼、沼泽地区。 3 多发生于冬、春季节。
临床症状
病羊多无临床症状,突然死亡 。病程稍缓者,表现为不愿行 走,运动失调,腹痛、腹泻, 磨牙抽搐,最后衰弱昏迷,口 流带血泡沫,多于数小时内死 亡。
微生物所致的一类羊的传染性疾病,包括羊快疫、羊猝击、羊肠毒血症、羊黑疫和羔羊痢疾等。 羊肠毒血症, 羊黑疫,black disease 羔羊痢疾,lamb dysentery enterotoxaemia 由D型产气荚膜梭菌在羊肠道 中大量繁殖,产生毒素所引 由B型诺维氏梭菌在羊肝脏中 由B型魏氏梭菌毒素所引起, 起,以心包积液,肺充血、水 大量繁殖,产生毒素所引起, 以剧烈腹泻和小肠发生溃疡为 肿,胸腺出血和死后肾组织易 以肝实质坏死为特征的一种急 其特征的初生羔羊的一种急性 于软化为特征的一种急性毒血 性高度致死性毒血症。 毒血症。 症。 1 在牧区,多发于春末夏初青 草萌发时,或秋季牧草结籽 1 主要危害7日龄以内的羔 后;在农区,多发于收菜季 羊,尤其2—3日龄的发病最多 节,过食菜根菜叶,或庄稼收 1 2—4岁营养良好肥胖的绵羊 。 割后羊群抢茬采食了大量谷类 最多发,山羊也可感染。 2 母羊怀孕期营养不良,羔羊 之后。 2 主要在春夏发生于肝片吸虫 体质瘦弱;气候寒冷,羔羊受 2 本病多呈散发,绵羊较山羊 流行的低洼潮湿地区。 冻;哺乳不当,羔羊饥饱不均 多发。 是本病发生的不良诱因。 3 2—12月龄且膘情较好的羊 最易发病。 1 病初精神萎顿,低头拱背, 1 搐搦型 不想吃奶。不久就发生腹泻, 突然发作。倒毙前,四肢出现 粪便恶臭,有的稠如面糊,有 强烈的划动,肌肉颤搐,眼球 的稀薄如水,后期有的还含有 转动,磨牙,口水过多,随后 病程十分急促,多数未出现临 血液,甚至为血便。病羔逐渐 头颈显著抽缩,常于2h—4h内 床症状突然死亡。少数病程稍 虚弱,卧地不起。若不及时治 死亡。 长者,可拖延1d—2d,表现掉 疗,多在1d—2d内死亡。 2 昏迷沉静型 群,不食,呼吸困难,体温 2 有的病羔,腹胀而不下痢, 早期为步态不稳,以后卧倒, 41.5℃左右,常昏睡俯卧而死 或只排少量带血稀粪。主要表 并有感觉过敏,流涎,上下颌 。 现神经症状,四肢瘫软,卧地 “咯咯”作响,继以昏迷,角 不起,呼吸急促,口流白沫, 膜反射 最后昏迷,头向后仰,体温降 消失,有的病羊发生腹泻,常 至常温以下。常在数小时到十 在3h—4h内安静地死去。 几小时内死亡。 a)肝脏充血肿胀,表面有凝固 a)尸体严重脱水; 性坏死灶,坏死灶的界限清 a)回肠的某些区段呈急性出血 b)第四胃内有未消化的凝乳 晰,灰黄色,不整圆形,周围 性炎性变化,重症病例整个肠 块; 常有鲜红色的充血带环绕; 段变红色; c)小肠(特别是回肠)黏膜充血 b)皮下静脉显著充血,皮肤呈 b)心包常扩大,内含灰黄色液 发红,有许多溃疡灶,溃疡灶 暗黑色外观,胸部皮下组织水 体和纤维素絮块,左心室的心 周围有一出血带环绕; 肿; 内外膜下有许多小点出血; d)肠内容物多呈血色; c)浆膜腔有黄色液体渗出,暴 c)肺脏出血和水肿; e)肠系膜淋巴结肿胀充血,间 露于空气易于凝固; d)胸腺出血; 或出血; d)胸腹腔和心包腔积液,并略 e)肾脏比平时更易于软化,如 f)心包积液,心内膜有时有出 带血色,左心室心内膜出血; 脑髓样。 血点; e)真胃幽门部和小肠充血和出 g)肺常有充血区域或淤斑。 血。
羊梭菌性疾病

羊快疫及羊猝击混合感染: 羊快疫及羊猝击混合感染: 最急性型:一般见于流行初期。 最急性型:一般见于流行初期。 采食停止; (1)采食停止; 神经症状:四肢分开、弓腰、头向上, (2)神经症状:四肢分开、弓腰、头向上, 行走时后躯摇摆,磨牙、不安; 行走时后躯摇摆,磨牙、不安; 腹痛、流泪、呼吸迫促; (3)腹痛、流泪、呼吸迫促; 从口鼻流出泡沫,有时带有血色; (4)从口鼻流出泡沫,有时带有血色; 随后呼吸愈加困难,痉挛倒地, (5)随后呼吸愈加困难,痉挛倒地,四肢 作游泳状,迅速死亡,病程2 6h。 作游泳状,迅速死亡,病程2-6h。
病变
(1)回肠的某些区段呈急性出血性炎症变 化; 心包积液; (2)心包积液; 肺脏出血和水肿; (3)肺脏出血和水肿; 肾软化。 (4)肾软化。
诊断
临床结合实验室 病原分离、检查肠毒素、 病原分离、检查肠毒素、血糖和血尿
防制
(1)羊群中出现本病时,应及时转移牧场。 羊群中出现本病时,应及时转移牧场。 免疫接种: (2)免疫接种: 三联苗:羊快疫、猝击、肠毒血症; ①三联苗:羊快疫、猝击、肠毒血症; 厌气菌七联干粉苗。 ②厌气菌七联干粉苗。
急性型:一般见于流行后期。 急性型:一般见于流行后期。 食欲减退、行走不稳,排粪困难, (1)食欲减退、行走不稳,排粪困难,有 里急后重的表现; 里急后重的表现; 喜卧地、牙关紧闭,易惊厥; (2)喜卧地、牙关紧闭,易惊厥; 病程一般为1d左右,100%死亡 1d左右 死亡; (3)病程一般为1d左右,100%死亡; 胃黏膜出血,溃疡。 (4)胃黏膜出血,溃疡。
• 羊猝击: 羊猝击: 主发于成年绵羊, 主发于成年绵羊,1-2岁绵羊发病较多。 岁绵羊发病较多。 常呈地方流行,经消化道感染。 常呈地方流行,经消化道感染。 常见于低洼、沼泽地区,多发于冬春季节。 常见于低洼、沼泽地区,多发于冬春季节。
动物传染病学羊梭菌性疾病护理课件

03 羊梭菌性疾病的预防和控 制
预防措施
01
02
03
04
定期疫苗接种
为羊群定期接种相关疫苗,提 高其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
保持良好环境卫生
定期清理羊舍,保持干燥、通 风,减少病菌滋生。
病例三:并发其他疾病病例
总结词
治疗建议
与其他疾病同时发生,病情复杂,治 疗难度大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羊只抵抗力。及 时诊断并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控制并 发疾病的病情发展。
详细描述
并发其他疾病病例通常与其他感染或 疾病同时发生,如羊痘、口蹄疫等。 病情复杂多变,可能相互影响,导致 治疗难度加大。
加强饲养管理
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保证水 源清洁,增强羊的抵抗力。
检疫与隔离
对新引进的羊进行检疫,发现 患病羊及时隔离,防止疾病扩
散。
控制措施
及时诊断与治疗
一旦发现患病羊,立即采取诊 断措施,根据病情进行治疗。
加强消毒工作
对羊舍、用具等进行定期消毒 ,杀灭病菌。
密切监测疫情
定期对羊群进行健康检查,掌 握疫情动态。
避免交叉感染
避免健康羊只与患病羊只接触,防止交叉感 染。
提高免疫力
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定期免疫接种等措施, 提高羊只免疫力,降低患病风险。
05 羊梭菌性疾病的病例分析
病例一:急性病例
总结词
急性发作,病程迅速,死亡率高
详细描述
急性病例通常表现为突然发病, 病程进展迅速,可能出现高热、 呼吸困难等症状。羊只可能迅速
环境的质量。
羊梭菌性疾病PPT课件

(4)羊猝狙(击)(Struck)
羊猝狙是由C型魏氏梭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主要发生于1~2岁的成年绵羊。常流行于低洼、 沼泽地区,以冬、春季节多发,经消化道感染。
症状
多突然死亡,来不及表现症状。有的可见 腹痛、昏迷或痉挛。
剖检
出血性肠炎,十二指肠和空肠粘膜有糜 烂或溃疡(图3,4),胸、腹腔及心包 积液。由于细菌的大量繁殖,病羊在死 后数小时可见肌肉间出血,有气泡。
症状
突然发病,急性死亡。病程稍长者表现不食、 不反刍,站立不动,行动不稳,呼吸困难,眼 结膜充血,口流白沫,腹痛,体温41.5℃,病 程一般2~3小时。
剖检
皮下静脉瘀血,肛门流出少量血样液。胸 部皮下水肿,浆膜腔积多量黄色液。肝半煮 熟样,表面和切片有淡黄色、不正圆形的坏 死灶(图2)。坏死灶周围有出血反应带。脾 脏肿大,紫黑色。
图2 牛黑疫 坏死性 肝炎,右上图为下图肝 脏的切面,示一大的梗 死区,色黄。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症状和病变特征作出可疑诊断; 于肝表面作触片,革兰氏染色,镜检见革兰氏阳 性、粗大、两端钝圆的杆菌;再从肝坏死灶处取 病料分离培养细菌,接种动物确诊。
防治
来不及治疗,只有紧急用黑疫和快疫二联苗 皮下或肌肉注射3毫升能很快控制疫情。驱除 肝蛭。每年用五联苗免疫一次,以预防该病 发生。
剖检
第四胃及空肠浆膜出血。小肠(特别是空 肠)内全为血水,粘膜红,表面覆有糠麸样物; 第四胃浆膜充血、出血;心外膜出血。
图1 梭菌性肠炎(犊牛) 空肠段出血 性肠炎(1),胃浆膜出血(2)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症状和病变可初步诊断。 确诊需作细菌分离培养和鉴定毒素。
防治
加强饲养管理,增强幼畜体质。每年一 次预防接种(用五联苗),产前2-3周再接种 一次。病畜用土霉素、磺胺治疗;出生后 12小时内灌服土霉素一次,治疗3天,有 预防效果。
羊梭菌性疾病

2.发病后控制措施 (1)隔离病羊,对病程较长者可进行对症治疗 和抗菌类药物治疗。病死羊一律进行深埋或无害 化处理。 (2)将发病羊群转移到高燥地区放牧,加强饲 养管理,可大大降低发病。 (3)紧急接种疫苗。 3.治疗 由于本病发病迅速,病程短,发病后 往往来不及治疗,且用药物治疗疗效不佳。
二、羊肠毒血症(Enterotoxaemia)
魏氏梭菌分为A、B、C、D、E五个型。
2.魏氏梭菌的培养 本菌为严格厌氧菌,可在厌氧条件下培养。
3.产气荚膜梭菌的的抵抗力
本菌繁殖体对外界因素抵抗力不强,但其 形成芽胞后,对外界抵抗力强,须用强力消毒 药进行消毒。
(二)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 主要发生于绵羊,以2~12月龄膘情较好的 羊多发。 2.传染源 病羊和带菌羊是本病主要的传染源。 3.传播途径 主要经消化道感染。
4.流行特点
地方性流行或散发,其发病与应激因素 有关。
在饲料突然改变,季节变换如春末、夏 初抢青时,或秋末牧草结籽和抢茬时。
(三)症状
表现突然发病 很快倒地死亡。分两种类型。 一类以搐搦为特征:出现倒地,四肢强烈划 动,肌肉震颤,眼球转动,磨牙,抽搐,多死于 2~4小时内。 另一类以昏迷和静静地死去为特征。表现步 态不稳,倒卧,感觉过敏, 流涎,昏迷,角膜反 射消失,常在3~4小时内静静死去。 病羊在临死前有明显的高血糖和尿糖。
(六)防制
1.平时的预防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 孕母羊及新生羔羊饲养管 理,减少应激,增强羔羊的抵抗力。 (2)搞好卫生消毒工作 (3)免疫接种 每年秋季对母羊接种厌氧菌五 联苗或羔羊痢疾菌苗,产前2~3周加强免疫1次。 (4)药物预防 常发地区,也可进行药物预防, 即羔羊在出生后12小时内口服土霉素或其他敏感 抗菌药物,连用3天,有一定预防作用。
浅谈羊梭菌性疾病的诊断与防治

浅谈羊梭菌性疾病的诊断与防治羊梭菌性疾病,简称羊梭病,是由羊梭菌引起的疾病,主要影响动物的胃肠道和呼吸系统。
该病在畜牧业中较为常见,对于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本文将从疾病的症状、病因、诊断和防治等方面进行浅谈。
一、病因羊梭菌是革兰氏阴性杆菌,属于产气杆菌科。
它可以在动物的消化道和呼吸道中繁殖,引起一系列的病症。
羊梭病的发病率与动物的生长环境、营养状况、疫苗接种情况等有关。
二、症状羊梭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以下症状:1.呼吸道感染:动物常常出现咳嗽、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并且有时会有黏液和脓液的分泌。
2.消化道感染:动物常常出现腹泻、呕吐、食欲不振和体重下降等症状。
在严重的情况下,动物可能会出现肠梗阻和腹部疼痛等症状。
3.全身症状:动物可能出现发热、乏力、贫血、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在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危及生命。
三、诊断羊梭病的确诊需要通过实验室检测。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1.细菌学检测:通过细菌培养和染色等方法对动物体内的羊梭菌进行检测。
2.血清学检测:通过检测动物血清中的抗体来判断动物体内是否存在羊梭菌。
另外,兽医师也可以通过动物的临床症状和病史,结合实验室检测的结果来确诊羊梭病。
四、防治羊梭病的防治主要有以下措施:1.改善动物养殖环境:养殖场应该保持清洁干燥,定期对饮水和饲料进行消毒,减少动物间的接触和传播。
2.增强动物免疫力:对于高发病率的地区和动物群体,可以使用羊梭菌疫苗来进行预防接种。
3.药物治疗:对于已经发生羊梭病的动物,可以使用抗生素等药物进行治疗。
但是在使用药物时要遵循兽医师的建议,以免出现药物耐药性的问题。
综上所述,羊梭菌性疾病的诊断和防治需要科学的方法和有效的措施。
通过加强养殖管理,提高动物免疫力,配合兽医师的治疗,我们可以有效地防止羊梭病的发生和传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羊快疫
▪羊快疫系由腐败梭菌引起,以皱胃呈出血 性炎症为特征。主要发生于绵羊。
【病原】 腐败梭菌是革兰氏阳性的厌气大杆菌,在动物 体内外均能产生芽胞,不形成荚膜。当取病羊 血液或脏器作抹片镜检时,常能发现单在及二 三个相连的粗大杆菌,肝脏被膜触片时,呈无 关节长丝状,其中一些可发现已断为数段。这 种无关节长丝状这是腐败梭菌极突出的特征, 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本菌可产生四种毒素, 即α、β、γ、δ。一般消毒药物均能杀死本菌 繁殖体,但芽胞抵抗力较强,在95℃下需2.5 小时方可杀死。3﹪福尔马林、20漂白粉 ﹪ 、 3﹪ -5﹪氢氧化钠。
▪【病理变化】
▪病羊新鲜尸体的主要损害为真胃出血性炎症变 化显著。黏膜,尤其是胃底部及幽门附近的黏 膜,常有大小不等的出血斑块,出血坏死区低 于周围的正常黏膜。胸腔、腹腔、心包有大量 积液,暴露于空气易于凝固。心内膜下(特别是 左心室者)和心外膜下有多数点状出血。胆囊多 肿胀。如病羊死后未及时剖检,则尸体因迅速 腐败而出现其他死后变化。
▪急性型:一般见于流行后期。病羊食欲减退, 行走不稳,排粪困难,有里急后重表现。喜卧 地,牙关紧闭,易惊厥。粪团变大,色黑而软, 其中杂有黏稠的炎症产物或脱落的黏膜;或排 油黑色或深绿色的稀粪,有时带有血丝;有的 排蛋清样稀粪,带有难闻的臭味。心跳加速。 一般体温不升高,但临死前呼吸极度困难时, 体温可上升至40℃以上,维持时间不久即死亡。 病程1天左右,也有少数病例延长到数天的。
▪ 【诊断】
▪ 病程急速,生前诊断比较困难。如果羊突然 发病死亡,死后又发现第四胃及十二指肠等 处有急性炎症,;肠内容物中有许多小气泡, 肝肿胀而色淡,胸腔、腹腔、心包有积水等 变化时,应怀疑可能是这疾病。确诊需进行 微生物学和毒素检查。
▪【防制】 ▪由于本类疾病的病程短促,往往来不及治疗, 因此,必须加强平时的防疫措施。发生本病时, 将病羊隔离,对病程较长的病例试行对症治疗。 当本病发生严重时,转移牧地,可收到减少和 停止发病的效果。因此,应将所有未发病羊只, 转移到高燥地区放牧,加强饲养管理,防止受 寒感冒,避免羊只采食冰冻饲料,早晨出牧不 要太早。同时用菌苗进行紧急接种。 ▪在常发地区,每年可定期注射1~2次羊快疫、 猝击二联菌苗或快疫、猝击、肠毒血症三联苗。
▪【病理变化】
▪ 最显著的变化是腹膜炎及出血性肠炎。腹水 增多,心包和胸腔大量积液,暴露于空气后, 可形成纤维素絮块。十二指肠和空肠黏膜严重 充血、糜烂,有的区段可见大小不等的溃疡。 病羊刚死时骨骼肌表现正常,但在死后8小时 内,细菌在骨骼肌里增殖,使肌间隔积聚血样 液体,肌肉出血,有气性裂孔,骨骼肌的这种 变化与黑腿病的病变十分相似。
▪【诊断】
▪诊断可从体腔渗出液、脾脏取材作C型魏氏梭 菌的分离和鉴定,以及用小肠内容物的离心上 清液静脉接种小鼠,检测有无β毒素。
▪【流行病学】
▪本病以l~2岁绵羊发病较多。经消化道传播。 属条件性致病菌。
▪呈地方流行性。常见于低洼、沼泽地区,多发 生于冬、春季节。常与羊快疫混合感染。
▪【症状】
▪病程短促,常未及见到症状即突然死亡。有 时发现病羊掉群、卧地、不安、衰弱和痉挛, 在数小时内死亡。
▪羊快疫及羊猝击混合感染有最急性型。病羊突然停止 采食,精神不振。四肢分开,弓腰,头向上。 行走时后躯摇摆。喜伏卧,头颈向后弯曲。磨 牙,不安,有腹痛表现。眼羞明流泪,结膜潮 红,呼吸促迫。从口鼻流出泡沫,有时带有血 色。随后呼吸愈加困难,痉挛倒地,四肢作游 泳状,迅速死亡。从出现症状到死亡通常为 2~6小时。
羊梭菌性疾病 (Clostridiosis of sheep)
羊梭菌性疾病
▪梭菌性疾病是由梭状芽胞杆菌属 (Clostridium)中的微生物所致的一类疾病, 包括羊快疫及羊猝击、羊肠毒血症、黑疫、 羔羊痢疾等病。这一类疾病在临床上有不少 相似之处,容易混淆。这些疾病都能造成急 性死亡,对畜牧业危害很大。
二、羊猝击
▪是由C型魏氏梭菌引起的绵羊毒血症。主要特 征为急性死亡、腹膜炎及溃疡性肠炎。
▪【病原】
▪C型魏氏梭菌是革兰氏染色阳性的厌气大杆菌, 有荚膜 ,芽胞卵圆形,位于菌体中央或近端。 致死毒素主要是β毒素。
▪形成芽孢后对外界抵抗力强,80℃15-30分 钟,100 ℃几分钟才能杀死。冻干保存至少10 年其毒力和抗原性不发生变化。常用5%氢氧 化钠消毒。
▪混合感染死亡的羊,尸体迅速腐败,腹围迅速 胀大,可视黏膜充血,血液凝固不良,口鼻等 处常见有白色或血色泡沫。
▪最急性的病例,胃黏膜皱襞水肿,增厚数倍, 黏膜上有紫红斑。
▪急性病例皱胃黏膜水肿,有大小不一的紫红斑。 小肠黏膜水肿、充血,黏膜面常附有糠皮样坏 死物,肠壁增厚小肠内容物呈糊状,其中混有 许多气泡,并常混有血液。肝脏多呈水煮色, 肿大,质脆,被膜下常见有大小不一的出血斑, 切开后流出含气泡的血液。
▪【流行病学】
▪患病和带菌绵羊是传染源。一般经消化道感染 (腐败梭菌如经伤口感染则引起各种家畜的恶性 水肿)。腐败梭菌常以芽胞形式分布于低洼草地、 熟耕地及沼泽之中。
▪发病羊的营养多在中等以上,年龄多在6~18 个月之间。条件性致病菌。当存在不良的外界 诱因,特别是在秋、冬和初春气候骤变、阴雨 连绵之际,羊只受寒感冒或釆食了冰冻带霜的 草料,机体遭受刺激,抵抗力减弱时,腐败梭 菌即大量繁殖,产生外毒素,使消化道黏膜, 特别是真胃黏膜发生坏死和炎症,同时经血液 循环进人体内,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引起急性 休克,使羊只迅速死亡。
▪【症状】
▪突然发病,病羊往往来不及出现临床症状,就 突然死亡。有的病羊离群独处,卧地,不愿走 动,强迫行走时,表现虚弱和运动失调。腹部 膨胀,有疝痛症状。有的病羊排黑绿色软便。 一般体温不高,死前呼吸极度困难,结膜急剧 充血,体温高到40℃以上。病羊最后极度衰竭、 昏迷,通常于数小时至1天内死亡,极少数病 例可达2~3天,罕有痊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