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措施

合集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路径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路径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路径摘要:农村生态环境会直接关系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与农村居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有效治理农村生态环境的突出问题,农村地区的经济可取得快速发展。

因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矛盾,与具体发展情况相互结合,探究两者之间的平衡点,既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也能够使农村地区生态环境具有良好面貌。

本文首先阐述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地区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结合具体情况提出具体创新策略,促进农村地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生态环境治理模式1.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1.缺乏环境保护意识自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工业发达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得到了高度重视,但面对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尚未得到了应用的重视。

因农村居民缺乏对环保知识的了解,自身环境保护意识相对较为欠缺,也尚未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在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农药使用不合理、垃圾处理不规范、村容村貌不整洁等问题普遍存在。

部分农村地区在处理垃圾的过程中,因缺乏完善地收集设施导致垃圾处理效果较差,会直接影响到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广大农村居民的身心健康也因此受到威胁。

1.存在生态失衡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因此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再加上极端天气的影响以及自然灾害的频发,农村地区广大居民的生产安全都会受到一定威胁。

因洪涝、干旱、暴雪等自然灾害的出现,为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直接影响,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也受到破坏。

第一,因农村地区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土壤的肥力与大量的土地受到破坏,直接威胁到农村地区居民的生命安全。

第二,因农村地区的森林覆盖率较低,土壤沙化现象较为严重,导致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失去平衡。

第三,因农村居民的水资源环境保护意识有限,再加上极端天气的影响,出现水资源短缺的情况,生物的多样性也会面临较大威胁。

1.地区污染现象严重在农村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与其相对应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农村地区的污染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024新农村建设风貌整治实施方案(3篇)

2024新农村建设风貌整治实施方案(3篇)

2024新农村建设风貌整治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在我国农村发展过程中,农村风貌整治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一环。

通过整治农村风貌,能够改善农村环境,提升农民的居住条件,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为了进一步推动新农村建设,我们制定了2024新农村建设风貌整治实施方案。

二、目标和任务1. 目标:通过整治农村风貌,创造美丽宜居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

2. 任务:(1) 对农村环境中存在的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等问题进行整治,恢复农村的整体形象。

(2) 进一步推动新农村建设,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

(3) 加强对农村风貌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长效运行机制,确保整治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三、整治重点1. 拆除乱搭乱建:对农村中存在的违法建筑和乱搭乱建的临时搭建进行拆除,恢复农村的整洁和有序。

2. 清理乱堆乱放:对农村中存在的乱堆乱放现象进行清理,包括农村垃圾堆放、废旧物品堆放等,提高农村环境的整体美观。

3. 美化农村环境:通过绿化、花坛设置、道路整修等方式,美化农村环境,提升农村的整体形象。

4. 治理农村污染:加强对农村污水、垃圾等污染问题的治理,改善农村环境质量。

5. 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提升农民的生活条件,包括道路、供水、供电等方面的改善。

四、实施步骤1. 组织领导:成立专门的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整治工作的具体组织和协调。

2. 制定整治方案:依托乡镇政府,组织专家和相关人员制定详细的整治方案,明确整治的目标、任务和时间节点等。

3. 宣传动员:通过宣传教育、座谈会等方式,广泛动员农民参与整治工作,增强群众的整治意识和积极性。

4. 资金筹措:通过多种方式筹措整治工作所需的经费,包括向上级政府申请资金、社会捐助等。

5. 组织实施:按照整治方案,组织专业队伍进行整治工作,确保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6. 监督检查:建立健全整治工作的监督检查机制,对整治工作进行跟踪检查,及时解决问题并改进工作方式。

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乡村建设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不仅关系到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也关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保护。

本文将结合相关理论和政策,从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目标和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性1.1农村人口持续增长,乡村建设任务紧迫。

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高,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减少速度也在加快。

这就意味着农村地区需要承载更多的人口,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

因此,美丽乡村建设任务变得尤为紧迫。

1.2乡村旅游和乡村产业发展需要美丽乡村建设的支持。

随着旅游业的兴盛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乡村旅游和乡村产业逐渐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而美丽的乡村环境和良好的基础设施,对于吸引游客和促进农村产业发展至关重要。

1.3农村环境的改善对农民生活质量有着直接影响。

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直接关系到他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满意度。

美丽乡村建设可以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二、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2.1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包括道路、桥梁、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建设,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2.2保护乡村生态环境。

重视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建立健全的自然保护区和生态涵养区,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和优良的生态环境。

2.3打造乡村风貌和文化。

注重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改善乡村环境和风貌,并保护乡村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

2.4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鼓励和支持农村产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从而增强他们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参与度。

三、美丽乡村建设的措施3.1积极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部门可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特别是农村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建设。

3.2积极开展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行动。

政府部门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大对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鼓励乡村居民积极参与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中。

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及其治理措施

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及其治理措施
出旧 养殖 一 头牛 产 生并 排放 的污水 超过 2 人 的 生 . 2个 活 废水 , 养 殖一 头 猪产 生 的废 水 相 当 7个人 的生活 而
成水体 富营养 化的污染源 主要来 自生活污水和农 田 的氮 、 磷流失【。 彻 各种废弃物如塑料袋、 废旧电池 、 农药 瓶、废 日 光灯管和难降解的塑料制 品等随意抛散 , 不 但影响环境卫生 , 而且给子孙万代带来严重的危害。
1 . 活垃 圾和 生活 污水 的污 染 2生
3 2农业环境与发展 2 0 年第 1 07 期
之不用 , 或一烧了之 , 不但浪费 了大量 的资源和能源 , 而且污染大气、 污染水体 , 影响交通和输 电线路 , 成为 农村环境一大公害。用煤也是如此 , 有些地方 自己买 煤灰做成块状 或团状 , 的直接买蜂窝煤 , 有 但质量一 般较差 。北方农村用煤 时间长 、 面积大、 排放方式简 单, 由于煤质量较差和使用方法不 当导致农村环境空
活水平 日 益提高 , 村镇的生活污水和垃圾也在不断增 加, 保守估计 , 按每人平均每 日产 0 5 g . 垃圾测算 , 2k 福建省农村每 日 将有 6 0 的垃圾产生。20 年全 0t 8 03 省污水排放量共计 1. 亿 t 66 4 ,其 中生活污水为 6 2 . 6 亿 t占到 4 . 而且还在逐年递增[ , 0 %, 2 9 1 。而全 国每年农 村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 1 亿 t . 2 几乎全部露天堆放 ;
维普资讯
新农 村 建设 ・ E N W C N R SDE CONS R C I OU T Y I T U TON
我 国新农村 建设 中的环境 污染 问题 及其治理措施
林 真 李卫 华 , , 丁 洪
(.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 福建 福州 3 0 0 ;. 50 32 福建 省农业科学 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 福建 福州 3 0 1) 503

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保护措施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

而在新农村建设中,环境保护是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

本文将探讨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保护措施,并提出相关建议。

1. 发展可持续农业可持续农业是新农村建设中环境保护的核心措施。

在传统农业模式下,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土地退化和农业面源污染日益严重。

因此,新农村建设中应提倡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采用生物农药和绿色农业技术,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提高农业可持续性。

2. 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随着城市化进程,农村地区的生活垃圾也在逐渐增加。

有效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是保护环境的重要任务。

新农村建设中,应建立科学合理的垃圾分类制度,培养村民的环保意识,提倡减量、分离、资源化的处理方式。

同时,应加强农村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确保垃圾处理工作的规范运行。

3. 加强农田水资源管理农田水资源是新农村建设中需要重点保护的资源之一。

在农田灌溉中,要合理规划和配置水资源,确保农业用水的科学高效利用。

同时,加强农田水土保持工作,采取措施防止农田水土流失和水污染,保护水生态环境的稳定。

4. 推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业废弃物的大量产生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为了减少农业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新农村建设中应推动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可通过建立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的产业链,将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生物质能源等,实现废物资源、能源的循环利用。

5. 加强农村环境监测与管理新农村建设中,应加强对农村环境的监测与管理。

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定期对农村环境指标进行监测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

同时,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法规制度建设,完善环境管理体系,保障农村环境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6. 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农民是新农村建设中环境保护的主体,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至关重要。

新农村建设中应加强对农民的环境教育和宣传,提升农民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的认识,引导他们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采取更环保的行动。

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环境治理

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环境治理

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环境治理一、背景介绍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猛,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然而,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也逐渐显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因此,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环境治理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生态环境现状农村地区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管理,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农田灌溉、化肥农药使用以及生活污水等导致了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土壤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同时,农村地区缺乏适当的垃圾处理设施,导致垃圾乱堆乱放,进一步加剧了环境污染。

三、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性生态环境治理对于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提高农村地区的居住品质,提升居民的生活满意度。

其次,生态环境的改善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最后,生态环境治理是保护农村地区的自然资源和遗产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农田灌溉的改良农田灌溉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环节,但不合理的灌溉方式会导致水资源的浪费和水土流失。

因此,农村地区应推广高效节水的灌溉技术,如滴灌和喷灌,减少水的消耗,提高农田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五、化肥农药的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不仅造成了农业生产成本的增加,还导致了农田土壤的污染。

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农业生产水平,降低对化肥农药的依赖程度。

同时,农村地区应建立起严格的农产品安全监管机制,确保市场上销售的农产品符合安全标准。

六、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导致大量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流中,严重破坏了水环境。

因此,新农村建设中应优先考虑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后再排放,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

七、垃圾处理与资源回收农村地区缺乏垃圾处理设施,垃圾乱堆乱放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因此,新农村建设中应加强对农村地区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鼓励农民参与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实现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

八、保护生物多样性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恶化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环境保护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性与措施

环境保护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性与措施

环境保护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性与措施在新农村建设中,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本文将探讨环境保护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一、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环境保护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良好的环境可以提升人们的居住质量。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可以创造一个洁净、宜居的居住环境,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

其次,环境保护有助于保护生态平衡。

农村是农作物生长和动物繁衍的重要地区,对环境的破坏将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动物的生存,进而影响农民的收入和生计。

而环境保护可以维护农业生产,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

最后,环境保护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当前,全球都在倡导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新农村建设也应紧跟潮流,通过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二、环境保护的措施1. 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着垃圾无序倾倒、农药滥用、农业面源污染等环境问题。

为此,应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

针对垃圾无序倾倒问题,可以建立垃圾分类回收制度,提升农民环境意识,引导垃圾分类处理。

对于农村农药滥用问题,可以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推广绿色农药的使用,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应加强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采取合理农田排水方式,减少农田流失、农药农肥流失等问题。

2. 推进农村生态建设农村的生态环境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生活,也是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因此,推进农村生态建设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植树造林,增加绿化覆盖率,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

同时,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减少水土流失,确保农田的生态安全。

此外,还可以发展农村旅游业,提升农村的生态保护意识,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3. 提升农民环境保护意识农民是农村环境保护的主体和受益者,提升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开展环境保护教育活动,加强宣传,提高农民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同时,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向农民传授环保农业技术,引导农民使用绿色农药、农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重庆惠源检测技术有限公司重庆 400000摘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农村经济发展出现的基础薄弱、发展理念落后、污染严重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

生态振兴作为乡村振兴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是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环境基础。

而农村要想实现生态振兴,首要任务便是落实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针对当前治理中面临的困境,积极寻求破解的对策。

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面临的困境及原因,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生态文明;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对策引言乡村与城市相比,不仅经济基础薄弱,无法满足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要求,而且乡村采取的以农业为主导的发展模式,普遍存在对环境依赖性较大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环境污染问题的发生率。

乡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环境污染问题,对乡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所以,相关部门应该根据当前乡村环境污染的实际情况,将乡村振兴战略落到实处,进一步提高乡村环境污染问题的治理效果。

1 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意义农村生态环境直接关系到农村居民的健康,如果农村环境污染严重,将会对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可以保障农村居民的健康。

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可以改善农村环境质量,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同时,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还可以促进生态旅游和休闲农业等新型农业经济的发展。

农村生态环境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可以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是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可以推动农村现代化建设,提高农村的生产力和生活质量。

2 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问题2.1 污水排放管网不完善长时间以来,我国都将污水治理的中心集中在城市,对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缺乏相应的规划和重视,农村污水管网设施和污水治理设施均比较缺乏。

此外,我国幅员辽阔,农村人口众多,居住分散,居住地势高低不平也增加了污水排放管网设施的建设难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措施
作者:王健
来源:《乡村科技》2020年第01期
[摘要] 本文对新形势下农村发展对新农村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进行分析,并阐明新农村建设对农村生态环境发展的要求,以及对农村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 农村;生态环境;新农村建设
[中图分类号] X3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01-114-2
1 我国农村现存问题
1.1 外部因素
2017年10月,习近平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目的是加强农业、农村、农民建设,解决我国在发展中遇到的阻力[1]。

就目前而言,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征程中,城市发展突飞猛进,而农村依旧落后。

为此,党中央把农村问题提上日程,不断为农村注入新动能,扎实推动农村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把农村作为优先发展的对象,坚持农村全面振兴,为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打下坚实深厚的基础。

“三农”问题作为农村发展的重中之重,被给予了极大关注。

然而,目前农村发展现状依然不容乐观,各种问题参差交叠。

例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未落到实处,农村基本医疗卫生问题未得到解决,农村公共文化设施未普及,农村人民的生活娱乐方式未得到丰富,农村人们的文化水平未得到提升,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状况仍不容乐观等。

农村发展问题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为突出、最为重要的当属农村生态环境问题。

党中央和各级领导干部也在着力解决这个问题,争取为农村、为农民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与发展环境。

1.2 内部因素
我国正在社会主义制度的指导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建设,目的是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发展、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而在农村发展中,环境污染问题形势严峻,威胁着农村的生产生活和发展。

针对生态环境方面的污染,大致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①农村村民缺乏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随手丢弃垃
圾、随地吐痰的现象到处可见;②农村路边垃圾成堆,生活垃圾随意倾倒;③房前屋后河水均被污染,发黑发臭;④公共厕所管理不到位,老式厕所散发异味;⑤树木花草数量锐减等。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在整个中国的发展历程中我们要谨记这个教诲,农村发展中当然也不例外。

新农村建设要求对农村的乡风文明、村容整洁进行改善与提升。

当前,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点与难点都在农村,农村有着最深厚与广泛的群众基础与劳动力基础。

农村是社会全面发展的基础,加紧新型乡村建设任务艰巨。

而生态环境污染与恶化问题持续影响着农村的发展,改善农村生态、建设农村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这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亟待解决的问题,也关系着美丽新中国的建设。

因此,采取措施治理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农村人民生活环境,让天更蓝、地更绿、水风清,这一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民心工程任务的开展迫在眉睫。

2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措施
2.1 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
目前,我国农村村民的文化水平还有待提高,加之受常年生活习惯的影响,村民的环保意识不强,对环境污染的认知不够,缺乏对环境污染危害的深入了解。

所以,各乡村委员会可以通过宣传口号、广播播报、乡村集会等形式向村民宣传环境保护相关知识,让村民对生态环境污染有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认识,从而号召村民行动起来,为生态环境治理共同发力。

2.2 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提供全面保障
要想大家行动起来爱护环境,就必须为村民提供可行的方法。

例如,农民随地倾倒生活垃圾的重要原因是农村垃圾回收系统不完善,垃圾回收站、回收桶缺乏,村民生活垃圾无处排放,只能倒在房前屋后近乎干枯的水沟里,让垃圾自行分解。

这种行为不仅污染土壤,农村水资源也不能幸免于难。

垃圾不仅影响农村的村容村貌,还污染水资源、污染大气,间接伤害村民的身体健康。

由此看来,为农民配备完善的垃圾回收系统,解决的是多方面问题,有非常多的积极作用。

2.3 贯彻落实党中央“厕所革命”决定,推动农村厕所改革
“厕所革命”本就是针对农村厕所问题展开的一项运动,农村的老式厕所已经無法适应社会发展状态,排泄物会污染水源、土壤和食物,诱发各种疾病。

因此,必须加强农村“厕所改革”,为村民提供更加卫生的生活环境。

2.4 加强植树种草与树林保护
随着农村的发展与人口的增加,住房问题越来越严峻。

为了腾出空地盖屋造房,砍掉树木、占用耕地成了一些村民的首选。

这种情况越来越普遍,严重破坏了农村生态环境。

树木对于生态的重要性人人都了解,目前国家集中力量在一些沙漠地区植树造林,农村也必须保证树木不被破坏。

如果为了发展而砍掉树木,破坏生态,这不是发展,而是倒退。

2.5 建立严重污染问责制度,号召村民相互监督、共同保护生态
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监督生活中的不文明行为,对于造成严重生态环境污染的行为加以举报、批评,使人人都能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6 优化畜禽养殖方式
一直以来,农村家禽家畜饲养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困扰着大家。

如何使农村的家禽饲养与生态保护齐头并进,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对此,需引进相关技术人才,向村民传授科学的养殖方法与管理方法,科学规划养殖区、禁养区,推广先进的养殖污染处理方法,让村民在发展的同时保护好环境。

3 结语
习近平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严格遵循该理念,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建设环境友好型新农村,让村民在碧水蓝天下生活,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中发展。

这不仅需要党中央精准决策,部署相关战略步骤,还需要各级委员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到基层,更需要广大村民从自身做起,为建设美丽乡村、改善村风村貌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全社会齐心协力,为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而奋斗不止。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EB/OL].(2018-02-04)[2019-11-24].http:////politics/2018-02/04/c_1122366449.ht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