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风优质课》
君子之风优质课精品PPT课件

(15.9)君子有求仁的牺牲精神。
仁是孔子最高的道德追求。生命诚可贵,但为了 仁,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可以献出宝贵的 生命。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山下,孔了赞许他为 仁人。比干苦谏纣王,被剖心而死,孔子也赞许他为 仁人。管仲有大功于天下,虽不曾死,孔子仍赞许他 为仁人。孔子这种思想影响十分深远。中国有多少英 雄儿女在强敌面前威武不屈,杀身成仁,表现了中华 民族浩然正气。
“君子”是孔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一 部两万多字的《论语》,“君子”这个词就 出现了一百多次。
走近君子——世间处处有君子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 花中四君子:
梅,剪雪裁冰,一身傲骨 兰,空谷幽香,孤芳自赏 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 菊,凌霜自行,不趋炎势 西方君子: 绅士风度
你以为怎样的人才算得上是君子?
二、礼,行动要求循礼而行。
三、逊,即是谦逊,出言吐语谦逊恭谨。
四、信,办事守信,取信于人。
【原文】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
有杀身以成仁。”(15•9) 【译文】
孔子说:“志士仁人,没有贪生怕死 而损害仁道,只有牺牲生命来成全仁 道。 ” 成语:
杀身成仁( 成仁取义):为正义事业 或崇高理想牺牲生命。
《论语》中有关“君子”语录
•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 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
• 有宽广的胸怀,心胸坦荡的人是君子。
•
——老米
• 能容忍别人,不计较个人利害得失的人是
• 【译文】
• 孔子说:“君子把义作为根本,按照礼 来实践它,用谦逊的态度谈论它,用诚信 来成全它,这就是君子了。”
君子之风ppt22 语文版最新公开课优选PPT课件

文质之别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 “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 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12.8)
【评析】棘子成和子贡的观点有何不同?你觉得孔子会赞成谁的观点?
棘子成认为:君子只要有好的品质就可以了,不须外表的文采。 子贡反对这种说法。他认为良好的本质应当有适当的表现形式, 否则,本质再好,也无法显现出来。
本章内容是君子之质(内在修养)。 【评析】
孔子这里所说的“智者”和“仁者”不是一 般人,而是那些有修养的“君子”。他希望人们 都能做到“智”和“仁”,只要具备了这些品德, 就能适应当时社会的要求。 成语:
乐水乐山:原指有人喜爱水,有人喜爱山。 后比喻各人所好不同,性情动静各异。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 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 亦远乎?” (8·7)
本章内容是君子之质(内在修养)。 成语:
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又长。比喻责任 重大,而且要经历长期的艰苦斗争。
死而后已:直到死才罢休。指把毕生的精力 全部贡献出来。常与“鞠躬尽瘁”连用。
君子之文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7·38)
本章内容是君子之文(外在表现) 。 【评析】
《君子之风》教案

《君子之风》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君子之风”的含义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3)培养学生与人相处时的团队精神和责任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君子之风;(2)运用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人际交往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热爱生活的良好品质;(2)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成为有道德、有品质的公民;(3)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讲解:介绍“君子之风”的起源、发展及其含义;2. 案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君子之风的体现,如礼貌用语、文明礼仪等;3. 小组讨论: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君子之风,成为有道德、有品质的人;4. 角色扮演:模拟不同场景,运用君子之风解决问题,提高沟通能力;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以及如何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君子之风”的含义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3)培养学生与人相处时的团队精神和责任感。
2. 教学难点:(1)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践行君子之风;(2)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发挥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君子之风”的含义、发展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2. 案例分析法:分析现实生活中君子之风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君子之风,培养团队协作精神;4. 角色扮演法:模拟不同场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沟通能力;5. 总结反思法: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激发他们对君子之风的热爱。
五、教学准备1. 教材:《君子之风》课文;2. 辅助材料:相关案例、视频、图片等;3.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
浙江省苍南县勤奋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公开课课件 君子之风

译文
孔子说:“君子以义作为根本,用礼加以推行,用谦
逊的语言来表达,用忠诚的态度来完成,这就是君子了。
”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15-9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 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评析」
“杀身成仁”被近现代以来某些人加以解释和利用 后,似乎已经成了贬义词。其实,我们认真、深入地去 理解孔子所说的这段话,主要谈了他的生死观是以“仁 ”为最高原则的。生命对每个人来讲都是十分宝贵的, 但还有比生命更可宝贵的,那就是“仁”。“杀身成仁 ”,就是要人们在生死关头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 全“仁”。自古以来,它激励着多少仁人志士为国家和
问题是不是出在“利”这头猛兽一旦被释放出来, “义”就不大招架得住呢?就像古希腊神话中潘多拉的 魔盒一样,一旦放出 了魔鬼,人间就不得安宁。
所以,圣人要把“义”与“利”分别开来,并用君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4-9子曰:“士①志于道,而耻恶 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注释】 ①士:“士”在古代有多种
含义,是一种特殊的阶层,总起 来说,是指有 知识,有修养,有 一定社会地位的人。《论语》中 的“士”则多指读书人,即 知识 分子。
这一段夫子自道实际上与他对颜回的描述极其相近,只不过
明确地点出了主题,这就是“义”。如果不“义”,就是再富贵 也 没有意思,相反,只要心中有“义”,就是吃粗茶淡饭,睡觉 连枕 头都没有,那也是快乐的。
有其父第必9章有其扩子声,系统有调其音师必有其徒。作为孔子的第一高徒,颜 回和 老师一样,都是以“义”为乐。这个“义”,也就是仁义、道 义 。所以,孔子也好,颜回也好,都是因为心中有了仁义,有了 道 义,才能够安于贫困。说到底,也就是安贫乐道,为了精神的 追 求而不在意物质生活的窘迫。 当然,孔子、颜回都是圣贤级的人物,风情高达,所以能做 到安贫乐道,对我们一般人来说,要修养到那个境界可真是难得 很,也就只好“不堪其忧”了罢。
君子之风的一等奖说课稿

君子之风的一等奖说课稿1、君子之风的一等奖说课稿各位老师,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篇目是《君子之风》,下面我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三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说教学设计理念1.《论语》是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之一,到了今天,它对中华民族思想观念的影响仍然不可小视;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真正走进经典,吸取精华,促进健康人格形成,是每个教师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为此,省教研室的《教学指导意见》中建议:《论语》是用古代汉语记载下来的以语录式样呈现的中华文化的经典。
从语言来说,它是古代汉语;从形式上说,它是古代特有的对话文体;从内容上说,它是传统文化的源头。
所以《〈论语〉选读》应该考虑到三个层次的教学内容:文字、文章和文化。
这个建议就是要求我们的教学既不因“言”废“文”,也不能因“文”废“言”,而应该“文”“言”兼顾。
《论语》是孔子一种人生态度的流露,学习的过程也就是我们用文字来提升生命觉悟的一个过程,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应该靠深厚的人文内涵去感染学生,靠丰厚的语文底蕴去陶冶学生,来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
但是,语文课毕竟不是思品课,对学生情感的熏陶必须借助于对文字的品析和对文学的鉴赏。
2.《论语选读》总的教学目标是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探究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地位和作用,提高个人精神品格,体会并把握阅读文化论著的基本方法,进一步培养文言语感,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而《君子之风》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语录体散文,更是体现孔子修身方面的代表作,它以阐述“君子的内涵”为线索,所选材料多带有一定形象性,较为具体可感,传神地塑造了一个安贫乐道的可敬可爱的夫子形象。
可以引导学生揣摩孔子的语气,有感情地朗读,从字里行间感受夫子的高尚情怀和乐观精神,从而形象地理解君子道德修养的主要内涵。
我想,我们可以借助文字走进孔子的精神世界,去感受他孜孜以求的人格魅力,并以此激励自己去努力去奋斗去创造自己美好的人生,这应该是阅读本文以后最大的收获。
3.学生中有这样一句话——“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更怕周孔圣人”。
《君子之风》教案

《君子之风》教案《君子之风》教案教学目标 1. 理解孔子倡导的君子自我修养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2. 理解并积累文中常用的文言词语以及成语 3.正确理解孔子的义利观,了解儒家价值学说的发展以及对后世的影响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君子最初的含义是君之子,男性贵族,君在甲骨文是国君手握权杖发号施令的样子,子是男性的尊称。
君子的风范(形象)应该是怎样的?说说与君子有关的成语: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君子动口不动手。
君子之交淡如水。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
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
二、字词归纳 1. 通假字礼以行之,孙以出之孙通逊女奚不曰女通汝知者不惑知通智 2. 词类活用饭疏食,饮水饭:名词作动词不义而富且贵义: 名词作动词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乐:意动用法耻恶衣恶食者耻: 意动用法 3. 文言句式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状语后置句何以文为?宾语前置句贤哉,回也!主谓倒装未足与(之)议也省略句鄙夫可与(之)事君也与哉?省略句 4. 一词多义道志于道,据于德(正道)夫子之道也(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会天大雨,道不通(路)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以君子义以为质(介词,把)有杀身以成仁(连词,来)乐以忘忧(连词,相当与“而”)何以文为(介词,用)三、课文解读(一)君子一词在《论语》中总共出现了一百多次,是孔子的培养目标。
在孔子眼中什么样的人能称为君子呢?什么是君子的风范呢?找出并朗读相关的句子。
1、六艺兼修(7.6) 孔子孔子培养学生,就是以仁、德为纲领,以六艺为基本,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博采众长。
2、仁以为己任(15.9) “杀身成仁”被近现代以来某些人加以解释和利用后,似乎已经成了贬义词。
其实,我们认真、深入地去理解孔子所说的这段话,主要谈了他的生死观是以“仁”为最高原则的。
《君子之风》教案

《君子之风》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君子之风》。
(2)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象征意义。
(3)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君子之风的美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3)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培养文明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君子之风》的字词认读和理解。
(2)诗歌的象征意义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3)诗歌的情感表达和审美鉴赏。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抽象概念的具体化。
(2)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解读。
(3)诗歌情感的深入剖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歌《君子之风》的背景和作者。
(2)激发学生对君子之风的好奇心,引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韵。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君子之风。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象征意义。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剖析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2)学生通过举例,分析诗歌的美感。
5. 情感体验:(1)学生表达自己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道德品质。
四、作业布置:1. 背诵诗歌《君子之风》。
2. 写一篇关于诗歌《君子之风》的读后感。
3. 选择一首类似的诗歌,进行自主学习与鉴赏。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包括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方法的选择等,以便对后续的教学进行改进和优化。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内容。
君子之风(教学课件)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1)食,一瓢饮,在 陋巷(2),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3)。贤 哉回也。” (6.11)
「注释」 (1)箪:音dān,古代盛饭用的竹器。 (2)巷:此处指颜回的住处。 (3)乐:乐于学。
思考:说说颜回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孔子为什么会 反复称赞他是一个有道德的人?
• 「评析」 本章中,孔子又一次称赞颜 回,对他作了高度评价。这 里讲颜回“不改其乐”,这 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 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 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 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 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 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
女奚不曰
叶公
shè 知,zhì ,通“智”。 乐,yào,爱好。
fū shuō,解说。
知者乐水
夫子之说君子也
虎豹之鞟
kuò,去毛的皮。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1),依于仁, 游于艺(2)。”7-6
「注释」 (1)德:旧注云:德者,得也。能把道贯彻到 自己心中而不失掉就叫德。
(2)艺:艺指孔子教授学生的礼、乐、射、御、 书、数等六艺,都是日常所用。
•
正因为如此,才形成了“君子羞于言利”的传统心 态。直到 进人市场经济体制的时代,人们才发现,君 子也要“不羞于言 利”,该做的贡献要做,该拿的钱 也照样要拿。也就是既要“喻于义”,也要“喻于利”。 于是便有了“义”与“利”之间的若干纠葛,若干 不清,若 干的尴尬人做出若干的尴尬事。比如说“义 演”还是‘利演”的 问题,劳动所得还是贪污受贿的 问题,如此等等,举不胜举。 问题是不是出在“利”这头猛兽一旦被释放出来, “义”就不大招架得住呢?就像古希腊神话中潘多拉的 魔盒一样,一旦放出 了魔鬼,人间就不得安宁。 所以,圣人要把“义”与“利”分别开来,并用君 子和小人 加以严格的界限。其用心良苦,不外乎是要 求我们重“义”而轻 “利”罢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理课件
19
(15.9)君子有求仁的牺牲精神。
仁是孔子最高的道德追求。生命诚可贵,但为了 仁,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可以献出宝贵的 生命。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山下,孔了赞许他为 仁人。比干苦谏纣王,被剖心而死,孔子也赞许他为 仁人。管仲有大功于天下,虽不曾死,孔子仍赞许他 为仁人。孔子这种思想影响十分深远。中国有多少英 雄儿女在强敌面前威武不屈,杀身成仁,表现了中华 民族浩然正气。
整理课件
7
• 儒家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伦理型文化。 《论语》把人细分成圣人、贤人、惠人、 善人、君子、士人、众人、野人、小人, 又归并为圣人、君子、众人、小人四大类。 “圣人”难做到,“小人”遭唾弃,“众 人”虽是主体,而最受推崇的是“君子”。
• 《论语》中提到君子的地方有107次,提到 小人的地方有23次,可以说,君子是《论语》 一书的核心概念。
•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 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15•18)
• 【译文】
• 孔子说:“君子把义作为根本,按照礼 来实践它,用谦逊的态度谈论它,用诚信 来成全它,这就是君子了。”
整理课件
17
(15.18)君子完备周到的品行。
君子体质先须存义。义而后礼,礼而后逊,逊而 后信,有次序焉。”君子行为的义、礼、逊、信 四条原则: 一、本质意义上要有义,也就是探求义理,属于君 子的内心修养。
•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是儒家提 倡的君子道德修养是主要内容,与我们现代提倡的 “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类 似。儒家要求君子有理想(志于道),有道德(据 于德),有爱心(依于仁),有文化(游于艺)。请问 “有爱心”和“有纪律”,你跟喜欢哪个?
整理课件
16
• 【原文】
整理课件
8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政治地位的人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品德高尚的人
整理课件
9
“君子” 、“小人”本来是就人的政 治地位来说的。上层阶级的人称为“君 子”;下层阶级的人称为“小人”。
在对人的反思中,孔丘认为,人的评价 的标准,应该是人的道德品质的高低, 并不是他的政治地位的贵贱。
志道 据德 依仁 游艺
理想信念的先导作用,追求正道 德的核心地位,正直无私 德的灵魂是仁,仁者爱人 道德教化的内容和途径
孔子培养学生,以仁、德为纲领,以六
艺为基本,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整理课件
13
•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 《孟子》
• 五经:《诗》《书》《礼》《易》 《春秋》 1 . 礼、乐、射、御、书、数
六艺 2.《诗》、《书》、《礼》、 《乐》、《易》、《春秋》 六种儒家经书。
整理课件
14
本章讲述君子的道德修养主要内容。
第一、要立志,要立定远大的志向。志立在什么地 方呢?必须立足在求“道”上,即修已治人之道。
第二:讲述修己的问题,他要求学生“据于德,依 于仁”,完善自我。德是道德规范,是一个人立身 行事的准则。而人的一切行为准则的德目中,仁又 是主要的,它统摄各种道德.所以必须依于仁,只 有达到仁的境界,个人的修养才达到炉火纯青的地 步。
•
——老米
• 能容忍别人,不计较个人利害得失的人是
君子。
——老米
• 君子是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
——老米
• 君子是注重和谐、心怀天下苍生的人。
•
——老米
• 明大义、懂礼法、有胸怀、能坚守、勇敢
无惧之人谓之君子。
——老米
整理课件
4
让我们走近君子,一起探讨一下
君子之风
整理课件
5
第六课 君子之风
本课总的思想内容 君子具备的道德素养(风范):文质兼美。
“君子”是孔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一部 两万多字的《论语》,“君子”这个词就出 现了一百多次。
整理课件
1
走近君子——世间处处有君子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 花中四君子:
梅,剪雪裁冰,一身傲骨 兰,空谷幽香,孤芳自赏 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 菊,凌霜自行,不趋炎势 西方君子: 绅士风度
二、礼,行动要求循礼而行。
三、逊,即是谦逊,出言吐语谦逊恭谨。
四、信,办事守信,取信于人。
整理课件
18
【原文】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
有杀身以成仁。”(15•9) 【译文】
孔子说:“志士仁人,没有贪生怕死 而损害仁道,只有牺牲生命来成全仁 道。 ” 成语:
杀身成仁( 成仁取义):为正义事业 或崇高理想牺牲生命。
整理课件
10
君子之风
• 一孔子眼中的君子(道德 修养的内涵和要求) • 二怎样成为君子——乐学 • 三怎样成为君子——修己
整理课件
11
君子之风
怎样的人可以称为君子,君子该 具有怎样的品质?
先看看在平时的生活中,孔子眼中的君 子是怎样的?
整理课件
12
7.6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整理课件
20
文天祥临刑时衣带诏上写着:“孔曰 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 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 后.庶几无愧。”
——(《宋史•文天祥传》)
整理课件
21
3、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 身以成仁。”你认为生命与仁义哪个更重要?
你以为怎样的人才算整得理课上件 是君子?
2
《论语》中有关“君子”语录
•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 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
整理课件
3
• 有宽广的胸怀,心胸坦荡的人是君子。
“文”,就是外在的行为表现;“质”就是内 在的修养。
“质”的具体要求:一要坚守道义,讲求 诚信;二要见利思义,安贫乐道;三要乐以忘 忧,做到不忧、不惑、不惧;四要动静适宜, 心胸广大,意志坚毅。
“文”的具体要求:要行为有礼,态度谦 逊。
与“君子”相对的整理是课件“小人”,小人见6 利
君子? 小人?
第三,论述治人之道,即游于六艺之中,掌握礼乐
射御书数的本领,将来为治人作好充分的准备。当
然修已与治人的修养应该是同步进行的。所以这四
者,体现了孔子的教学思整理想课件和教育目的。
15
探究
• 孔子培养学生,就是以仁、德为纲领,以六艺为基 本,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成为真正的 君子,请同学们结合当前的素质教育谈谈感想、启 示或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