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长征精神
伟大的长征精神感悟分享【精选7篇】

伟大的长征精神感悟分享【7篇】伟大的长征精神感悟分享【篇1】曾几何时,红军“嗒嗒”的马蹄声在这里响起;曾几何时,这里留下了红军深深的脚印;曾几何时,这流伟红军可歌可泣的故事;曾几何时,这里留下了红军长征的精神!这里是波涛汹涌的大渡河;这里是独具天险的泸定桥;这里是峰峰如剑,插入云霄的娄山关;这里是冰封雪盖的夹金山;这里是中国的摇篮!二万五千里长征,一次改变中国人命运的征程已在人们的评说中去过了大半个世纪。
照现代社会这种急速更新换代的观念,早已是好几个时代过去了。
按我们熟悉的某种号召“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
再说下去,就成了枭鸣似的烦扰,不免令人生厌。
然而长征却不同。
人们总在不断的言说、探究、拷问。
我想或许是由于长征所代表的一种精神吧――一种全人类永恒追求的精神――坚持到底。
“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精神!正因为这心中永存的信念,红军才有了“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英雄气概!正因为这心中永存的信念,才有了“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的温情!信念支撑着红军由劣势转为优势,支撑着红军走向了胜利。
长征的胜利不是偶然的、暂时的,而是必然的、永恒的。
回顾历史,历史的一幕幕不禁重现在眼前。
官渡之战中曹操运用几万之众大破袁绍十万大军;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不过数万兵将却火烧赤壁,大破曹操八十三万大军;淝水之战中谢石、谢玄率八万之众勇击苻坚百万雄师……然而这些只是凭军事家的谋略,而且他们无法改变中国战乱的历史。
唯有红军以数万之众在共产党领导下,心中永存信念,出奇制胜冲破了蒋介石百万军队的围追堵截,走向长征的胜利!走向中国革命的胜利!长征是一个人类超越自身极限的过程。
这其中的艰险自是我们这些在平和年代出身的人所难以想见的。
后有追兵,前途漫漫,环境险恶,粮食短缺。
每一条都足以让人恐惧、绝望。
而我们的前辈却穿着草鞋在雪化、在沼泽中一步步艰难地走来,走向了光明和胜利。
中华民族坚持不懈的精神撒满了长征的每一个角落.作为英雄的后代,我们也试着学会坚强。
弘扬红军长征精神心得体会精选5篇

弘扬红军长征精神心得体会精选5篇长征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弘扬红军长征精神心得体会精选5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弘扬红军长征精神心得体会1长征精神是一种革命必胜的精神,使英勇的红军打败了数倍甚至数十倍于己的强敌,战胜了人间罕见的艰险,取得了伟大胜利。
今年恰逢长征胜利_周年,党校进行长征精神的学习,更是别有一番滋味。
1933年9月,由于党内“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使红军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
1934年夏季,中央苏区由原来的纵横千里,缩小到300余里,敌人重兵压境,形势日趋危急,红军被迫战略大转移,至此踏上了艰苦卓绝的长征之路。
在毛泽东等同志的领导和指挥下,英勇的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击退上百万穷凶极恶的追兵阻敌,征服空气稀薄的冰山雪岭,穿越渺无人烟的沼泽草地,辗转10余省,长驱25000里,终于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在没有学习长征精神前,我脑海中曾有这样的疑问:当年长征,物质极其匮乏,甚至连基本的生存条件都不具备,红军战士靠什么战胜了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实现了最后的胜利?通过这次党样学习,我找到了答案:他们靠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靠的是全党全军的坚强团结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靠的是红军战士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所压倒、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的革命精神。
正是这种革命必胜的精神,使英勇的红军打败了数倍甚至数十倍于己的强敌,战胜了人间罕见的艰险,取得了伟大胜利。
有了答案,心儿自然变得愈加敞亮,学习的劲头也高了不少。
长征以敌人失败和我军胜利而告结束。
红军将士用热血和生命铸就的长征精神成为我党我军的宝贵财富。
当前,我军的任务是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这又是一次新的伟大长征。
实现这个宏伟目标,任重而道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更有无数的“雪山”、“草地”要过,作为在“长征精神”哺育下成长起来的革命军人,我们要像歌中唱的那样“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
学习红军长征精神的个人心得体会(精选16篇)

学习红军长征精神的个人心得体会(精选16篇)学习红军长征精神的个人篇1长征的每段路程都上演过生离死别的悲壮故事,让老红军们刻骨铭心的,是一段段血与火、生与死的真实经历,是从生死考验中锤炼出的顽强意志,是激励着广大红军指战员艰苦征战的强大动力,是中国共产党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全面展示。
长征精神是中国的,都不约而同地把他们的焦点对准了红军的精神,那种英勇顽强、一往无前的精神。
正如索尔兹伯里所说:“长征将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丰碑,永远流传于世。
阅读长征的故事将使人们再次认识到,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
”长征精神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
其可贵就在于,它能够在漫长的时间积淀中转化为对现实的启示,体现了党之魂、军之魂和民族之魂。
长征精神之所以历久弥新,就在于它不是静止的。
它承接着井冈山精神,又不断形成了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更为它注入了新的时代血液,增加了新的丰富内涵。
伟大的长征精神,概括起来就是胸怀目标、矢志不移的坚定信念,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顾全大局、紧密团结的革命风格,心系群众、患难与共的高尚情怀。
今天,当年的战争硝烟已经散去,但和平发展的天空并非晴空万里。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新的长征与当年红军长征一样将是山水重重的漫漫征程,也将面临着严峻的困难和考验。
正因如此,新世纪新阶段更需要我们高擎起长征精神的火炬,让曾经推动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光荣传统在新的长征中焕发出时代光芒,照耀着我们像当年的长征红军那样去不断开创出新的局面。
学习红军长征精神的个人心得体会篇2从红军的诞生至红军最终解救水生火热的人民群众,从而创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改革开放,初步建成了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让人民安居乐业,幸福安康,构建了和谐的社会。
这些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和胜利的果实,无不与红军精神相关,是红军,是红军精神,它是灯塔,照亮我们前进方向,尤其是在当今社会,国际形势复杂,国内党员干部思想固化,生活纸醉金迷,沉溺于权力下,成为了权力的奴隶,权钱交易游戏时常发生在党员干部中,对人民群众的生活困难、利益问题不屑一顾,远离群众,弱化干群关系,恶化了政府形象,忘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党性修养,因此我们党员干部需要加强红军精神的学习,远离腐败,为民务实,重塑党员干部在人民心中的形象,建立党员干部与群众的鱼水关系,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戴。
对长征精神的感悟与理解

对长征精神的感悟与理解1. 长征的背景与意义长征,这个名字一提起来就让人觉得有种激动人心的力量。
你想啊,那可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段传奇故事,差不多是从1934年到1936年,红军为了寻找新的根据地,克服了数不清的艰难险阻,走了大约两万五千里,真是“千辛万苦”,没有一条路是平坦的。
听说当时红军的战士们,个个都像是打了鸡血一样,满脸的坚定和勇气。
就算在严寒的雪山上、在茫茫的草地里,他们也从来没有想过放弃,简直就是用行动诠释了什么叫“不怕困难,勇往直前”。
长征不仅仅是一次行军,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
想象一下,在那种艰苦的条件下,大家的伙食简直可以用“简单粗暴”来形容,每天吃的都可能是干粮,甚至连水都不一定好找。
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大家的团结和奋斗精神,让人觉得无比感动。
有人说,这种精神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未来的路,让无数人倍感鼓舞。
2. 长征精神的特点2.1 坚韧不拔首先,长征精神里有一个特别重要的部分,就是“坚韧不拔”。
这句话听起来挺简单,但真要做到可不容易啊!想象一下,那时候红军的战士们,几乎是走在刀尖上,面对的可是风吹雨打、天寒地冻,甚至有的时候还要面对敌人的追击。
可就是在这样的逆境中,他们没有一句怨言,反而更加团结,这种精神真是让人敬佩。
这种坚韧的精神,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是能看到的。
比如,有时候你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或者在工作中遭遇挫折,很多人就会选择放弃,但长征的精神告诉我们,只要咬紧牙关,坚持下去,终究会看到曙光。
2.2 团结协作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就是“团结协作”。
长征的过程中,红军战士们就像是一根绳子上的蚂蚱,大家齐心协力,不分你我。
在艰难的环境中,彼此鼓励,互相帮助,才让他们能够克服一个又一个的难关。
记得有一次,一位战士为了救同伴,不惜将自己的干粮让给了对方,那种深厚的战友情,真的是让人热泪盈眶。
这种团队精神在我们生活中同样重要,无论是在班级里还是在公司里,大家都需要相互支持。
团结就是力量,这个道理永远不过时。
2024重温长征精神追寻红色足迹心得体会(优选15篇)

2024重温长征精神追寻红色足迹心得体会(优选15篇)倡导长征精神对于坚持国家领导,增强革命信心,完成巩固根据地的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重温长征精神追寻红色足迹心得体会(优选1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重温长征精神追寻红色足迹心得体会(篇1)漫漫长征,不知有多少英勇的战士倒下。
他们凭着必胜的信念,爬雪山,过草地,不畏严寒,风里来,雨里去,他们个个的有坚强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
正像那意大利著名的长篇小说——《牛虻》中的主人公亚瑟,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仍然毫不畏惧,从容不迫。
当干粮吃尽、无食充饥时,战士们吃起了树皮、树根、野草,有的战士甚至被活活的饿死、累死,他们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战斗,但绝对没有一个人像狡猾可恶的敌人低头、投降,他们拥有那不屈不挠的英雄气概,体现了坚贞不屈的高大形象。
如果没有正确坚定的信念;如果没有奋不顾身的战士;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
难道此时还会存在自由和平幸福的生活吗?虽然当时的战争牺牲了许许多多的战士,但是他们的优良品质,顽强不屈的精神,仍存活在每一个人的心中。
他们舍小家,保大家,离别自己的亲人,保卫祖国,保卫我们共同的家园。
多么可贵的精神啊!这些英勇的战士们时刻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着;时刻为将来幸福和平的生活而奉献着,努力着。
烈士,英勇的烈士,我赞叹他们,敬佩他们,我愿做一只中国的“牛氓”,为新世纪谱写动人的赞歌。
重温长征精神追寻红色足迹心得体会(篇2)每当读到“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首诗时,我就会想起那二万五千里的长征,在这么漫长的征途中,我们的红军战士又经历了何等的艰难困苦呢?红军战士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一路上披荆斩棘,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完成了这一伟大壮举。
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渡河,沼泽遍地的大草原,高耸入云的大雪山,战士们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用超乎想象的毅力,为部队探索出一条前进的道路。
学习长征精神的心得感想(通用8篇)

学习长征精神的心得感想(通用8篇)学习长征精神的心得感想(通用8篇)你知道学习长征精神的心得感想怎么写吗?看看吧。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习长征精神的心得感想,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学习长征精神的心得感想篇1对过去最直接的认知方法是回到历史,对历史最好的了解方式莫过于回到现场。
由市委宣传部策划,北京电视台、北京卫视《档案》栏目摄制的九集大型系列纪录片《红军不怕远征难》实地探访长征途经地,以实景还原历史,用影像告慰英魂。
该片拍摄历时一年,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导演组从江西出发,横跨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甘肃、宁夏、陕西等14个省市自治区,穿越松潘大草地等大量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革命意义的长征地标,祭扫了100多处红军烈士纪念碑和无名烈士墓,采访了200多位长征历史亲历者、见证人和红军后代,发掘了100多份从未被发现或较少被关注到的历史档案,共拍摄素材超过1500个小时。
这些史料档案中,有些是正本清源的重要文献,如1934年9月长征前夕出版的《红色中华》杂志,其中刊登的张闻天社论,从侧面证明了长征不是一次仓促的军事行动,而是经过策划准备的战略转移;有些是转折关头的重要决策,如湘江之役前,红五军团团长董振堂和政委刘伯承手写给红34师的一份作战命令,命令他们要作为后卫力量掩护全军过江;另一些档案则是饱含情感的历史见证,如19岁的红军战士石长阶在长征前夕写给父母却没有寄出的四封家书,以及红军战士为了向一户藏民家庭购买青稞充饥,插在田地里的一块刻着借据的木牌。
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事实,在这次纪录片中被重点揭示。
在中央红军开始长征时的86000多人中,指挥员的平均年龄不到25岁,战斗员的平均年龄不到20岁,14岁至18岁的战士占到了队伍的四成。
年轻的导演组以此为核心,在片中重塑了80年前这群同龄人的故事,10岁的刘福昌、17岁的郑金煜、19岁的石长阶、22岁的邓诗方,这些年轻的红军成为全片的绝对主人公,“青春”成了长征人的时代新注脚。
学习长征精神心得体会精选4篇

学习长征精神心得体会精选4篇学习长征精神心得体会篇1长征,一部读不完的书。
当数万红军踏上征途,近代逐个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口。
红军长征以慷慨悲壮的血战,绝处逢身的转折,感怀温暖的情谊,悲喜传奇的记录将长征这部惊心动魄的壮丽诗篇呈现在读者眼前。
直到今天,红军战士那“抛头颅,撒热血”的壮志情怀,还让我们记忆犹新。
红军跋山涉水、爬冰卧雪、草根果腹、皮带充饥、血战湘江、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转战乌蒙山、强渡嘉陵江、激战独树镇都撒满了红军战士的遍地热血。
长征时期,发生了一个又一个动人、感人的故事,我较为了解的一个故事叫《一袋干粮》。
它讲述了一个84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掉入河中冲走了。
她为了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坚持没告诉他们。
为了装成没事发生一样,她拔了许多野菜塞进挎包,塞得鼓鼓的。
不久,她的身体就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的“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分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故事虽小,内涵不小。
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却能够反映红军战士们的优秀品质——不怕苦、坚强、无私、热心……一个小兰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们伟大的红军整支队伍的品质了。
作为少先队员的我们不得不被红军顽强的毅力,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打动。
然而我们能做更多的就是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困难面前决不低头。
我们也不能陶醉在祖先创造的业绩中了,而是要自强、自立,创造二十一世纪的伟业。
这是一定要做到的,也是完全能够做到的!我们从红军长征中收获了坚强、智慧、勇敢、自信、顽强、团结……那么,我们我们就要将这些品德付诸与祖国的建设中去。
把自己的成长、成材同祖国前途命运紧密地联系起来。
立爱国之志,成报国之材。
我们的过家将成为世界的强国,我们的民族将成为宇宙的骄子,让我们携起手来,书写崭新的历史,奏响未来更有力的强音!学习长征精神心得体会篇2长征精神的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后,中央红军主力被迫撤离江西革命根据地,准备与二、六军团会合,沿途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兵力损失过半。
关于长征精神的学习心得体会5篇

关于长征精神的学习心得体会5篇长征精神对于整个人类的生存、奋斗和进取的价值都是非凡的,它以无可比拟的信念坚定、艰苦卓绝、不屈不挠而获得一种具有全人类意义的永恒性,一起来看看长征精神的学习心得体会5篇_长征精神的体会与收获范文,欢迎查阅。
学习红军长征精神心得体会6篇学习红军长征精神的个人心得体会长征精神的心得体会和感悟红军长征精神心得体会范文5篇学习长征精神心得体会长征精神的学习心得体会1长征,一首壮丽的诗篇讲述一段震惊中外的历程,是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让我永远铭记在心。
红军战胜艰难困苦、永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集体主义、艰苦奋斗的精神。
激励我去战斗 ! 长征精神激励我向前冲,向前进 ! 走长征路 ! 长征精神永驻我心。
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进行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书写了中华民族的一部英雄史诗。
红军长征途经四川,智取遵义城,飞夺泸定桥,四渡赤水,翻越夹金山。
为纪念红军长征 70 周年,我们将追寻红军长征的足迹,以今天的视角,回顾红军的英雄业绩,解密鲜为人知的历史典故,解析长征带来的深刻影响,展现长征的风采。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大渡桥横铁索寒”,今天我终于诵懂了这座被誉为“通往共和国之路”的名桥。
我们要讴歌中国红军不屈不挠、英勇作战、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缅怀和发扬前辈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弘扬长征精神,就是因为长征精神于全人类都是一笔永恒的精神财富。
所以,长征精神是无国界的。
长征精神的精髓是对理想信念的坚定不移和不懈追求。
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面对无数的艰难险阻,红军战士毫不畏惧、英勇战斗,靠的就是对中国革命光明前途的坚定信念和不懈追求,这是他们强有力的精神支柱。
只要心中依然永存信念,希望就不会灭;只要心中依然永存信念,胜利就在不远处。
弘扬长征精神不是口号,更不是空话,而应该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自古以来都是“行胜于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悟长征精神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印象中的谈到长征精神会不由自主的想起毛主席的这首体现了我们的红军在过草地,爬雪山的过程中,不因自然的阻碍而终止前进道路精神的诗。
而让我记忆深刻的一件跟长征有关的事是我的原单位在丽江时,组织我们参观了“红军长征过丽江纪念馆”。
纪念馆讲解员详细地通过图文资料给师生党员介绍了红军红二、六军团长征过丽江石鼓的历史背景、抢渡金沙江的过程等,并详细学习了解了1936年4月25日,由贺龙、肖克、关向应、任弼时、王震等率领的红二、六军团,为实现北上抗日的伟大战略,在石鼓、大同、新华、巨甸一线顺利渡江北上,在丽江的革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通过瞻仰纪念馆中的历史遗物,参观纪念馆,我真正地体会到伟大的长征精神,充分理解了我党、我军的光辉历史和艰辛革命历程。
虽然曾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战士现在已经所剩无几,但红军前辈们留给我们的丰硕的精神财富是永存的。
他们在那种艰难困苦中对革命理想和对革命事业锲而不舍的追求和无比忠诚。
英勇顽强,勇于拼搏,不怕牺牲的英勇气概;憧憬未来,充满乐观主义精神。
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崇高品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及至今不忘的历史使命。
他们高尚的品格永远是一剂催人奋进的催化剂,永远激励着我们。
这使我又想起了毛主席的语录:“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没错,长征是宣言书,
它不仅宣告了共产党的胜利,更是宣告了我们建设祖国的决心。
长征是宣传队,它既向人民宣布共产党是解放他们的队伍,还向我们宣传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
长征是播种机,它播下了无数革命的火种,也播下了我们这些还未发芽的种子,总有一天我们会结出累累硕果报答祖国。
作为一名军校学员,在这庄严的历史时刻,老一辈革命家点燃的革命火炬,无疑要靠我们擎起,祖国灿烂的明天也都要靠我们的智慧和力量去开创。
如今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的大家庭中,应该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
而不久的将来,我们也要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让我们发扬长征精神,好好学习,努力奋斗,迎接新的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