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使用技术手册
化肥使用方法

化肥使用方法
化肥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种农业投入品,正确使用化肥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和
品质,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下面将介绍化肥的使用方法。
首先,选择合适的化肥。
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求和土壤的养分情况,选择适合的
化肥品种。
一般来说,氮、磷、钾是作物生长所需的主要养分,因此可以选择含有这三种元素的复合肥或者根据土壤养分情况选择单一养分的化肥。
其次,合理施肥。
在施肥时要根据土壤养分情况和作物需求量来确定施肥量,
不宜过量或者不足。
过量施肥会导致养分浪费和土壤污染,不足施肥则会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
同时,要注意化肥的施肥时间,一般来说,化肥的施用时间应当在作物生长的生育期,避免在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施用化肥,以免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
再次,科学施肥。
化肥施用的科学性也非常重要,施肥时要注意施肥的方式和
施肥的技术。
一般来说,化肥可以通过撒播、追肥、穴施等方式进行施用,选择合适的施肥方式可以提高施肥效果。
此外,施肥时要注意化肥与土壤的接触情况,避免化肥的流失和挥发,提高化肥的利用率。
最后,注意施肥安全。
在施肥过程中要注意个人安全和环境保护,避免化肥的
直接接触和吸入,以免对人体造成伤害。
同时,要注意化肥包装的完好性,避免化肥的泄露和污染环境。
总之,正确使用化肥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关键之一。
选择合适的化肥,合理
施肥,科学施肥,注意施肥安全是化肥使用的关键。
希望广大农民朋友能够根据作物的需求和土壤的养分情况,科学合理地使用化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为农业生产做出更大的贡献。
复合肥使用手册

复合肥的施用技术:▲水稻基肥——插秧或抛秧前整地时,与有机肥一起撒施,每亩用40-45%的25-35kg或用45-48%的20-30kg并适量配合施用其它氮肥。
追肥——在水稻搁田后复水时,每亩用40-45%的20-25kg或用45-48%的15-20kg 撒施,在拔节孕穗期施用适量其它氮肥。
▲小麦基肥——在小麦的播种前整地时,与有机肥一起撒施,每亩用40-45%的35-45kg,或45-48%每亩30-40kg,并适量配合施用其它氮肥。
追肥——在拔节孕穗期,施用追肥15-25kg,并施用适量其它氮肥。
▲棉花基肥——在耕地前与有机肥一起撒肥;每亩用40-45%的25-30kg或用45-48%的20-25kg并适量配合施用其它氮肥。
追肥——在初花期施花铃肥,每亩用量20-30kg。
棉花施肥应掌握深施基肥,适施苗肥,巧施蕾肥,重施花铃肥的原则。
▲油菜基肥——基肥要适量,苔肥要重施,看苗施花肥。
基肥既要满足漫长苗期的需要,但也不要太多。
撒施40-45%每亩30-40kg,或45-48%每亩25-30kg。
追肥——每亩用 15-20kg撒施。
▲玉米基肥——直播玉米,在耕地前与有机肥和其它氮肥一起撒施;套种玉米,以少量化肥做种肥,注意种肥隔离,在苗期及时追施;每亩用40-45%的25-30kg或用45-48%的20-25kg并适量配合施用其它氮肥。
追肥——在大喇叭口期穴施或沟施,结合浇水,每亩20-30kg。
▲大豆、花生基肥——在幼苗期,需要施用氮素。
每亩用40-45%的30-40kg或用45-48%25-30kg。
▲蔬菜适宜蔬菜施用的嘉吉复合肥有硫酸钾高、中含量和硝酸钾高、中含量的。
1、大蒜基肥——大蒜一般在9月下旬播种,播种时结合耕翻整地施有机肥,撒施每亩用40-45%的80-100kg,或45%-48%的60-80 kg。
追施——分二次追施,返青时每亩15-20kg,蒜苔抽出前每亩20-25kg。
2、番茄(保护地种植):基肥——番茄定植时结合耕翻整地施有机肥,撒施40-45%每亩80-100kg,或45-48%每亩60-80kg。
化肥产品手册

化肥产品手册
化肥产品手册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1. 公司介绍:介绍化肥制造商的历史、背景和经验。
2. 产品分类:列出不同类型的化肥产品,如氮肥、磷肥、钾肥和复合肥。
3. 产品特点:详细描述每种产品的主要特点和优势,如含有的营养元素、养分含量和养分释放速率等。
4. 使用方法:提供每种产品的使用说明,包括适用作物、适用生长阶段和使用量等。
5. 技术参数:列出每种产品的主要技术指标,如含氮量、含磷量、含钾量和pH值等。
6. 营销支持:介绍化肥制造商提供的营销支持服务,如技术咨询、培训和市场推广等。
7. 客户案例:列出化肥产品在实际种植中的应用案例,并提供客户的反馈和评价。
8. 安全注意事项:提供化肥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如正确储存、避免与其他化学物质混合和使用防护装备等。
9. 联系方式:提供化肥制造商的联系方式,方便客户咨询和购
买产品。
10. 附录:包括化肥产品的产品图片、化肥生产流程和相关资质证书等。
化肥产品手册的具体内容可以根据化肥制造商的需求进行调整和修改。
化肥使用技术手册

化肥使用技术手册根据农业部土壤养分监测的分析可知,当前我国耕地质量明显下降,其中全国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平均仅 1.8%,旱地仅为1%左右。
施肥不当是主要原因,必须引起重视。
施肥出现“三重三轻”现象,即重化肥,轻有机肥;重氮肥,轻磷钾肥;重大量元素,轻微量元素。
由于施肥不合理,造成农作物生理病害加剧,水果外形、口感不佳,耐储性下降等,不仅影响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和食品安全,更严重削弱了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直接影响出口创汇。
施肥不当还造成农产品品质下降,主要表现为瓜果不甜、饭菜不香、棉麻纤维变短,食品中有害的硝酸盐含量上升,危害人类健康。
为了改变当前这种状况,主要应从增施有机肥、磷钾肥和微量元素着手,补充瓜果、蔬菜所需的各种中微量营养元素,使其迅速恢复原来的口味。
亩产4500公斤以上果园:每亩施氮肥25~40公斤、磷肥10~15公斤、钾肥20~30公斤。
亩产3500~4500公斤果园:每亩施氮肥20~30公斤、磷肥8~12公斤、钾肥15~25公斤。
亩产3500公斤以下果园:每亩施氮肥15~25公斤、磷肥6~10公斤、钾肥15~20公斤。
早熟品种、或土壤肥沃、或树龄小、或树势强的果园施有机肥2~3方/亩;晚熟品种、土壤瘠薄、树龄大、树势弱的果园施有机肥3~4方/亩,化肥分2~3次施用(晚熟品种3次),第一次在3月中旬,氮磷钾配合施用;第二次在6月中旬,氮磷钾配合施用,增加钾肥用量;第三次在7月下旬到8月中旬,以钾肥为主,配合少量氮肥。
土壤缺锌、硼和钙而未秋季施肥的果园,每亩施用硫酸锌1~1.5公斤、硼砂0.5~1.0公斤、硝酸钙30~50公斤,与有机肥混匀后早春施用;缺硫果园应选择含硫肥料如硫酸铵、硫酸钾、过磷酸钙等,也可适当施用硫磺。
果树生长季节进行叶面喷肥,是补充土壤施肥不足的有效措施,具有用肥量小、利用率高、发挥作用快、效果明显的特点。
特别是干旱缺水时,土壤施肥不易发挥作用,采取叶面喷肥效果更为显著,喷施叶面肥,能及时补充氮、磷、钾和其它一些微量元素,提高果树坐果率,增加果实产量。
磷肥使用技术手册

磷肥使用技术手册磷肥究竟咋施效果最好?不用年年施施用磷肥以后,当季农作物一般只能够吸收利用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后期效果则可以持续数年。
因此,在磷肥施用后的几年中,没有必要年年施用。
早施磷肥农作物在苗期的时候吸收磷最快,要占农作物整个生长期吸收总磷的一半,若作物苗期缺磷,会影响后期的生长,即使后期再补施也很难挽回早期缺磷的损失,因此要注意在农作物的苗期不能缺磷。
细施磷肥过磷酸钙在贮存时易吸潮结块,因此在施用时,一定要打碎过筛,以利于农作物根系的吸收。
穴施、条施集中施磷容易被土壤中的铁、铝、钙等元素固定而失效。
因此在施用时应当进行穴施、条施,使磷固定在种子和根系的周围,这样既可避免磷被周围土壤中的铁、铝、钙等元素固定,又有利于作物根系的吸收。
混施磷肥与有机肥混施磷肥特别是钙镁磷肥与有机肥混合,可使磷肥中那些难溶性的磷转化为农作物易吸收的有效磷。
深层和浅层施用磷肥分层施用在土壤中移动性小,施在哪里基本就在哪里不动了,因此在深层和浅层都要施用磷肥。
把磷肥施在浅层,有利于秧苗的吸收,从而使农作物返青早、分蘖快。
磷肥的施用一般浅层施1/3,深层施2/3。
氮磷配合施用与氮肥混施农作物吸收各种养分有一定比例,若比例失调就长不好。
还要氮磷配合施用,既可平衡养分,又能促进根系生长,为丰产打下基础。
根外喷施农作物到了生长后期,根系逐渐老化,吸收养分的能力减弱,常常会造成缺磷。
这时,可将水溶性的过磷酸钙喷施在农作物的叶片上,使磷通过叶面的气孔或角质层进入植物的体内。
磷肥简易鉴别法一、从包装上鉴别1.检查标志。
化肥包装袋上必须注明产品名称、养分含量、等级、商标、净重、标准代号、厂名、厂址、生产许可证号码等标志。
2.检查包装袋封口。
对包装袋封口有明显拆封痕迹的化肥要特别注意,这种化肥有可能掺假。
二、从形状和颜色上鉴别1.尿素:为白色或淡黄色,呈颗粒状、针状或棱柱状结晶。
2.硫酸铵:为白色晶体。
3.过磷酸钙:为灰白色或浅肤色粉末。
肥料使用基本知识手册

第一部分肥料基本知识1、什么叫做肥料?凡是施于土中或喷洒于作物地上部分,能直接或间接供给作物养分,增加作物产量,改善产品品质或能改良土壤性状,培肥地力的物质,都叫肥料。
直接供给作物必需营养的那些肥料称为直接肥料,如氮肥、磷肥、钾肥、微量元素和复合肥料都属于这一类。
而另一些主要是为了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性质,从而改善作物的生长条件的肥料称为间接肥料,如石灰、石膏和细菌肥料等就属于这一类。
2、肥料有哪些种类?按化学成分:有机肥料、无机肥料、有机无机肥料;按养分分:单质肥料、复混(合)肥料(多养分肥料);按肥效作用方式分:速效肥料、缓效肥料;按肥料物理状况分:固体肥料、液体肥料、气体肥料;按肥料的化学性质分:碱性肥料、酸性肥料、中性肥料;3、什么是化学肥料?从狭义来说,化学肥料是指用化学方法生产的肥料;从广义来说,化学肥料是指工业生产的一切无机肥及缓效肥.所以一些人只把氮肥叫做化肥是不全面的,化肥是氮、磷、钾、复合肥的总称。
4、什么叫有机肥料?有机肥料是农村利用各种来源于动植物残体或人畜排泄物等有机物料,就地积制或直接耕埋施用的一类自然肥料,习惯上也称作农家肥料.5、化学肥料与有机肥料有什么差别?(1)有机肥料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具有明显的改土培肥作用;化学肥料只能提供作物无机养分,长期施用会对土壤造成不良影响,使土壤“越种越馋".(2)有机肥料含有多种养分,所含养分全面平衡;而化肥所含养分种类单一,长期施用容易造成土壤和食品中的养分不平衡。
(3)有机肥料养分含量低,需要大量施用,而化学肥料养分含量高,施用量少.(4)有机肥料肥效时间长;化学肥料肥效期短而猛,容易造成养分流失,污染环境。
(5)有机肥料来源于自然,肥料中没有任何化学合成物质,长期施用可以改善农产品品质;化学肥料属纯化学合成物质,施用不当能降低农产品品质.(6)有机肥料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只要经过充分的腐熟处理,施用后便可提高作物的抗旱、抗病、抗虫能力,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长期施用化肥,由于降低了植物的免疫力,往往需要大量的化学农药维持作物生长,容易造成食品中有害物质增加。
SWAT使用手册(中文翻译)

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 User’s Manual Version 2000S.L.Neitsch, J.G.Arnold, J.R.Kiniry, R.Srinivasan, J.R.Williams, 2002Chapter 1 overview1.1 流域结构W ATERSHED CONFIGURATION✧子流域-无数量限制的HRUs(每个子流域至少有1个)-一个水塘(可选)-一块湿地(可选)✧支流/干流段(每个子流域一个)✧干流河网滞留水(围坝拦截部分)(可选)✧点源(可选)1.1.1子流域(subbasins)子流域是流域划分的第一级水平,其在流域内拥有地理位置并且在空间上与其他子流域相连接。
1.1.2 水文响应单元(HRU)HRUs是子流域内拥有特定土地利用/管理/土壤属性的部分,其为离散于整个子流域内同一土地利用/管理/土壤属性的集合,且假定不同HRU相互之间没有干扰。
HRUs的优势在于其能提高子流域内负荷预测的精度。
一般情况下,一个子流域每会有1-10个HRUs。
为了能在一个数据集内组合更多的多样化信息,一般要求生成多个具有合适数量HRUs的子流域而不是少量拥有大量HRUs的子流域。
1.1.3主河道(Reach/Main Channels)水流路线、沉积物和其他经过河段的物质在theoretical documentation section7中有描述。
1.1.4 支流(Tributary Channels)辅助性水流渠道用来区分子流域内产生的地表径流输入的渠系化水流。
附属水道的输入用来计算子流域内径流产生到汇集的时间以及径流汇集到主河道的输移损失。
辅助性水道输入定义了子流域内最长达水流路经。
对某些子流域而言,主河道可能是最长的水流路经,如果这样,辅助性水流渠道的长度就和主河道一样。
在其他子流域内,辅助性河道的长度和主河道是不同的。
1.1.5池塘、湿地和水库(Ponds/Wetlands/Reservoirs)两类水体(池塘/湿地)在每个子流域内都会有定义。
农业科技示范推广手册普及农业科技成果

农业科技示范推广手册普及农业科技成果第1章精准农业技术 (4)1.1 精准施肥技术 (4)1.1.1 土壤养分检测技术 (4)1.1.2 作物营养诊断技术 (4)1.1.3 变量施肥技术 (4)1.1.4 智能控制系统 (4)1.2 精准灌溉技术 (4)1.2.1 土壤水分监测技术 (4)1.2.2 灌溉制度优化技术 (4)1.2.3 变量灌溉技术 (4)1.2.4 智能灌溉控制系统 (5)1.3 农田信息快速获取技术 (5)1.3.1 遥感技术 (5)1.3.2 地理信息系统(GIS) (5)1.3.3 全球定位系统(GPS) (5)1.3.4 农田信息管理系统 (5)第2章高效节水农业 (5)2.1 节水灌溉系统 (5)2.1.1 微灌技术 (5)2.1.2 自动灌溉控制系统 (6)2.1.3 膜下滴灌技术 (6)2.2 抗旱保水剂应用 (6)2.2.1 聚丙烯酸盐类保水剂 (6)2.2.2 天然矿物保水剂 (6)2.2.3 生物保水剂 (6)2.3 农田水分高效利用技术 (6)2.3.1 土壤改良技术 (6)2.3.2 覆盖保水技术 (6)2.3.3 降水高效利用技术 (6)2.3.4 水肥一体化技术 (7)第3章现代农业生物技术 (7)3.1 转基因作物栽培技术 (7)3.1.1 转基因作物概述 (7)3.1.2 转基因作物栽培技术要点 (7)3.2 组织培养与快繁技术 (7)3.2.1 组织培养技术概述 (7)3.2.2 快繁技术要点 (7)3.3 农业微生物制剂应用 (7)3.3.1 农业微生物制剂概述 (8)3.3.2 农业微生物制剂应用技术要点 (8)第4章农业机械化技术 (8)4.1 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 (8)4.1.1 水稻生产机械化 (8)4.1.2 小麦生产机械化 (8)4.1.3 玉米生产机械化 (8)4.2 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 (8)4.2.1 棉花生产机械化 (9)4.2.2 油菜生产机械化 (9)4.2.3 蔬菜生产机械化 (9)4.3 设施农业机械化 (9)4.3.1 温室机械化 (9)4.3.2 大棚机械化 (9)4.3.3 育苗设施机械化 (9)4.3.4 植物工厂机械化 (9)第5章农田生态环境保护 (10)5.1 农田土壤质量提升技术 (10)5.1.1 土壤改良技术 (10)5.1.2 生物肥料应用技术 (10)5.1.3 保护性耕作技术 (10)5.2 农田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 (10)5.2.1 农田景观多样性配置技术 (10)5.2.2 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 (10)5.2.3 农田生境保护与恢复 (11)5.3 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 (11)5.3.1 科学施肥技术 (11)5.3.2 精准灌溉技术 (11)5.3.3 农田径流污染防控技术 (11)第6章农产品加工与储运技术 (11)6.1 农产品加工技术 (11)6.1.1 粮食加工技术 (11)6.1.2 蔬菜加工技术 (12)6.1.3 水果加工技术 (12)6.1.4 畜禽产品加工技术 (12)6.2 农产品保鲜与储运技术 (12)6.2.1 低温保鲜技术 (12)6.2.2 气调保鲜技术 (12)6.2.3 真空包装技术 (12)6.2.4 保鲜剂处理技术 (12)6.3 农产品品质检测技术 (12)6.3.1 色泽检测技术 (12)6.3.2 气味检测技术 (13)6.3.3 理化指标检测技术 (13)6.3.4 微生物检测技术 (13)第7章农业信息化技术 (13)7.1 农业物联网技术 (13)7.1.2 关键技术 (13)7.1.3 应用实例 (13)7.2 农业大数据分析技术 (14)7.2.1 概述 (14)7.2.2 关键技术 (14)7.2.3 应用实例 (14)7.3 农业电子商务 (14)7.3.1 概述 (14)7.3.2 关键技术 (14)7.3.3 应用实例 (15)第8章农业新能源利用技术 (15)8.1 太阳能利用技术 (15)8.1.1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 (15)8.1.2 太阳能热水系统 (15)8.1.3 太阳能干燥技术 (15)8.2 风能利用技术 (15)8.2.1 风力发电技术 (15)8.2.2 风能提水技术 (15)8.3 生物质能利用技术 (16)8.3.1 生物质成型燃料技术 (16)8.3.2 生物质气化技术 (16)8.3.3 生物质发电技术 (16)第9章植物病虫害综合治理 (16)9.1 植物病虫害预测预报技术 (16)9.1.1 气象预报技术 (16)9.1.2 生物学预测技术 (16)9.1.3 生态学预测技术 (16)9.1.4 统计分析与人工智能技术 (16)9.2 生物防治技术 (17)9.2.1 天敌生物防治技术 (17)9.2.2 激素防治技术 (17)9.2.3 抗性基因利用技术 (17)9.2.4 生物农药应用技术 (17)9.3 化学防治技术 (17)9.3.1 科学选药 (17)9.3.2 合理用药 (17)9.3.3 轮换用药 (17)9.3.4 安全用药 (17)第10章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与示范 (18)10.1 农业科技园区规划与设计 (18)10.1.1 园区选址与布局 (18)10.1.2 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18)10.2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 (18)10.2.2 成果转化与示范 (18)10.3 农业科技园区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 (18)10.3.1 管理模式 (18)10.3.2 运行机制 (19)第1章精准农业技术1.1 精准施肥技术精准施肥技术是基于作物生长需求、土壤肥力状况及环境因子,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和农业生物技术,实现对作物施肥的精确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肥使用技术手册根据农业部土壤养分监测的分析可知,当前我国耕地质量明显下降,其中全国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平均仅1.8%,旱地仅为1%左右。
施肥不当是主要原因,必须引起重视。
施肥出现“三重三轻”现象,即重化肥,轻有机肥;重氮肥,轻磷钾肥;重大量元素,轻微量元素。
由于施肥不合理,造成农作物生理病害加剧,水果外形、口感不佳,耐储性下降等,不仅影响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和食品安全,更严重削弱了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直接影响出口创汇。
施肥不当还造成农产品品质下降,主要表现为瓜果不甜、饭菜不香、棉麻纤维变短,食品中有害的硝酸盐含量上升,危害人类健康。
为了改变当前这种状况,主要应从增施有机肥、磷钾肥和微量元素着手,补充瓜果、蔬菜所需的各种中微量营养元素,使其迅速恢复原来的口味。
亩产4500公斤以上果园:每亩施氮肥25~40公斤、磷肥10~15公斤、钾肥20~30公斤。
亩产3500~4500公斤果园:每亩施氮肥20~30公斤、磷肥8~12公斤、钾肥15~25公斤。
亩产3500公斤以下果园:每亩施氮肥15~25公斤、磷肥6~10公斤、钾肥15~20公斤。
早熟品种、或土壤肥沃、或树龄小、或树势强的果园施有机肥2~3方/亩;晚熟品种、土壤瘠薄、树龄大、树势弱的果园施有机肥3~4方/亩,化肥分2~3次施用(晚熟品种3次),第一次在3月中旬,氮磷钾配合施用;第二次在6月中旬,氮磷钾配合施用,增加钾肥用量;第三次在7月下旬到8月中旬,以钾肥为主,配合少量氮肥。
土壤缺锌、硼和钙而未秋季施肥的果园,每亩施用硫酸锌1~1.5公斤、硼砂0.5~1.0公斤、硝酸钙30~50公斤,与有机肥混匀后早春施用;缺硫果园应选择含硫肥料如硫酸铵、硫酸钾、过磷酸钙等,也可适当施用硫磺。
果树生长季节进行叶面喷肥,是补充土壤施肥不足的有效措施,具有用肥量小、利用率高、发挥作用快、效果明显的特点。
特别是干旱缺水时,土壤施肥不易发挥作用,采取叶面喷肥效果更为显著,喷施叶面肥,能及时补充氮、磷、钾和其它一些微量元素,提高果树坐果率,增加果实产量。
目前,果树叶面肥种类繁多,常见的有四大类:一是营养型叶面肥,二是调节型叶面肥,三是生物型叶面肥,四是复合型叶面肥。
据多年来对苹果、葡萄、油桃等果树进行叶面喷施的种植实践来看,一般可提高产量13%左右。
果树喷施叶面肥要取得最佳效果,应掌握以下技术要点:一、肥料种类1、氮肥一般应在果树生长前期使用,即从萌芽、展叶至开花前后喷施氮肥,后期适当配合磷、钾肥。
喷施浓度适当可有效促进新梢生长,提高坐果率,有利花芽分化。
花期喷施浓度0.2~0.3%尿素与0.2~0.4% 硼酸混合液,后期尿素使用浓度0.3~0.5%。
2、磷肥喷施应掌握前期少、中后期多的原则,以磷酸铵效果最好,浓度为0.5% ~1% ;磷酸二氢钾使用浓度为0.2~0.5%;过磷酸钙浸出液使用浓度为1~3%。
3、钾肥多在中、后期使用,可有效促进果实着色,提高果实质量,增强抗病力。
硫酸钾和硝酸钾使用浓度为0.3~0.5%;草木灰以5~15kg水加500g灰浸泡24h 后,滤其渣即可喷洒。
4、微量元素出现缺素病要及时救治,头1年发现有小叶病的,可在果树萌芽前1 个月喷3~5%、生长期喷0.2%硫酸锌溶液。
当发现叶片失绿,呈黄白色,在生长期可每隔半月左右喷1 次0.3~0.5%硫酸亚铁溶液可恢复绿色效果。
发现果实缩变畸形,外表有干斑时,可喷0.3~0.5%硼砂液。
二、喷施时间叶面施肥受气温、风、温度影响较大。
试验表明,适温范围为10~25℃,在17~22℃喷施叶面肥效果最佳,气温太高,易产生药害,气温太低,叶片吸收功能差。
在阴、无风天喷施效果最好,无风天气可保持叶面肥湿润状态,有利叶面吸收。
如果在大风天气喷施,叶面肥中的水分蒸发太快,叶面肥成斑点状分布在叶片上,叶片无法吸收,而且容易造成损伤。
叶片湿润时间越长效果越好,时间宜在上午10 点前、下午4 点后。
盛花期喷磷肥可提高坐果率,幼果期喷钾肥能促进幼果膨大,后期喷磷钾肥可提高果实含糖量和促进着色,微量元素可于花期前后喷施。
三、喷施浓度由于叶面肥直接喷施于作物地上部,与根际施肥不同,没有土壤的缓冲。
因此,喷肥浓度非常重要,浓度低作物接触的营养元素量小,作用不明显,浓度高往往灼伤叶片,造成肥害。
喷肥时要依据不同的生育期和气候条件及树种采用不同的浓度,幼叶浓度宜低,成龄叶则高,气温低时浓度要低,气温高时,可适当高些,多雨天气可高,反之宜低。
喷前需做小型试验,然后大面积使用,在不发生药害的前提下,可适当提高浓度增加次数,以加速肥料的吸收,最大限度地满足果树对养分的需要,以达到优质高产的效果。
四、喷施方法叶面喷肥时要先上后下,均匀周密,喷施以嫩叶为主,主要喷施背面。
因为嫩叶对养分吸收快,叶片背面吸收养分比正面吸收好,喷施至叶子开始滴水为止。
为了增强叶片对肥液的粘附能力和肥液在叶片上的扩散作用,可加入中性洗涤剂,100千克肥液中加入50克洗涤剂即可。
氮钾肥喷施后,吸收迅速,能较快到达果树各部位,故在需肥关键期喷1~2 次即可。
磷肥及微量元素移动速度慢,一般喷3~4 次,每隔1~2 周喷1 次。
叶面肥长期喷施会影响根系生长,削弱根系的生理功能,所以应在土壤施肥的基础上,把叶面喷肥作为一种迅速补给营养的辅助措施来应用。
叶面喷肥可单独进行,也可几种肥料混合喷施或与农药混喷兼防病虫害,以节省人力。
混喷要注意肥料之间或与农药混施不能产生肥害或药害,肥料与农药混用前先将肥药各取少量溶液放入同一容器中,如果无混浊、沉淀、冒气泡等现象产生,即表明可以混用,否则不能混用。
稀土就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中镧系元素——镧(La)、铈(Ce)、镨(Pr)、钕(Nd)、钷(Pm)、钐(Sm)、铕(Eu)、钆(Gd)、铽(Tb)、镝(Dy)、钬(Ho)、铒(Er)、铥(Tm)、镱(Yb)、镥(Lu),以及与镧系的15个元素密切相关的两个元素——钪(Sc)和钇(Y)共17种元素,称为稀土元素(Rare Earth)。
简称稀土(RE或R)。
一、稀土对农作物的主要作用通过长期稀土农用基础理论研究表明:稀土元素可以提高植物的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作用、促进根系的发育、增加根系对养分的吸收。
稀土还能促进种子萌发、增加种子萌发率、促进幼苗生长。
除了以上主要作用外,稀土元素还具有使某些作物增强抗病、抗寒、抗旱的能力。
大量研究表明,施用适当浓度稀土元素能促进植物对养分的吸收、转化和利用,这已得到许多实验结果的证实。
用富镧稀土对春小麦喷施或拌种,实验结果显示春小麦生长发育得到促进,结实穗数和籽粒数也有所增加,表明使用稀土可提高春小麦对氮、磷肥的吸收、运转、利用,并减少土壤中氮素损失。
花生喷施稀土,对根瘤固氮活性和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从而提高了叶片氨态氮含量,降低了硝态氮含量,改善了植株的碳氮代谢,对改善品质,提高产量有利。
稀土在氮、磷均衡营养供应的条件下,对一些作物有增产刺激作用,增产机理在于稀土可促进、协调作物对矿质养分的吸收,刺激酶活性。
稀土是生理活性物质,必须与大量营养元素进行合理的配用,才能发挥效益。
大田作物栽培常会遇到诸如干旱、高温、低温、盐渍、病虫害等逆境条件。
使用稀土,可以增强作物对上述不良环境条件的抵抗能力。
稀土元素能增强作物的抗逆性和抗病性,稀土离子能维持细胞膜的通透性和稳定性,提高细胞膜的保护功能,增强作物对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加强代谢过程中的氧化酶活性,有效地抑制病原体侵染,从而提高作物的抗病性。
稀土对农作物的作用不仅能提高作物的产量,还能改善品质,如使葡萄的果粒增大,糖酸比提高,改进风味。
稀土拌种可使玉米的品质改善,产量提高。
喷施稀土可使苹果和柑橘果实的Vc含量,总糖含量,糖酸比均有所提高,促进果实着色和早熟。
并可抑制贮藏过程中呼吸强度,降低腐烂率。
施用稀土复合肥还可减少蔬菜中硝酸盐的积累。
另外稀土元素对啤酒花、水稻的产量与品质均有影响。
稀土碳铵复混肥的推广将为农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目前,稀土农用推广已成气候,稀土碳铵复混肥、稀土多元复合肥、稀土饲料添加剂的生产销路迅速拓宽。
在国家计委、财政部和化工部的大力支持下,全国连续5年改造小化肥厂,目前已改产稀土碳铵肥的厂家112家,将形成年产500万吨稀土碳铵生产能力,年可耗用稀土1.2万吨,稀土碳铵将成为农用稀土的第一大户。
其他稀土农用林用产品的年覆盖面积,将达到1亿亩,年消费稀土量为1000吨。
二、稀土的施用方法稀土和其他肥料在施用上有所不同,一般不用作基肥,因稀土在PH>6.5的条件下,会被土壤固定,作物无法吸收。
所以施用方法多采用拌种、浸种和喷施。
粮食作物以拌种为主,喷施为辅。
经济作物、果蔬类作物以喷施为主。
移栽作物应在苗床上喷施。
三、稀土的施用量1、拌种每公斤种子用稀土8.12克。
2、浸种或喷施浓度一般用0.05~0.08%。
3、喷施浓度与喷施时期依作物种类而异:春小麦:喷施浓度为0.07%,从三叶期至拔节期喷施,以分蘖至拔节最为适宜。
水稻:秧田喷施浓度0.015%,在移栽前7~10天喷施;分蘖初期和孕穗至始穗喷施浓度则分别是0.01%和0.03%。
甜菜:喷施浓度为0.08%,在生长初期到中期进行喷施。
花生:喷施浓度为0.01~0.05%,在苗期和初花期喷施为好。
西瓜:喷施浓度0.06%,在团棵期和坐果期施用。
苹果:喷施浓度0.05~0.1%,在盛花期和果实膨大期喷施。
果树腐烂病的防治,多年来人们只重视春季防治,却忽视了秋季防治,导致该病复发率高,不能彻底根治,但根据腐烂病的发病规律,把春季一次刮治用药改为秋季防治为主,结合春季防治,并对大病斑进行桥接,可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一、发病规律苹果腐烂病病菌为弱寄生真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分子孢子角在树皮上越冬,病菌孢子靠雨水飞溅传播危害。
夏季是果树活跃生长期,不利于病菌扩展致病;但落皮层及其它部位的垂死组织为腐烂病的传播、侵染创造了良好条件,侵入树皮的病菌在此扩展后形成很小的表皮溃疡斑。
当树体进入休眠期后,生活能力下降,发病加快,出现一次小发病高峰,症状明显,但深休期扩展缓慢。
二、防治要点1、改变重点防治环节腐烂病在发病现象上有春、秋两次高峰,尤以春季为甚,秋季视年份(主要是降水的多少)而有小高峰,然而腐烂病似感冒病苗,无时不在。
防治腐烂病的根本环节是抓好侵染期的防治,生产中主要侵染期在秋季。
由于春季防治的不彻底性——老病斑的复发、病原苗的新侵染是造成秋季的侵染上升或主要的致病环节,这与目前生产者连年只重视春季防治而忽视秋季防治有着直接关系。
秋季果实采收前后由于气侯条件适宜(主要是温度),遇秋雨连绵成雨雾天气,孢子大量分生、消散、萌发,加上此时树体营养大都转化的果实中去,树体抗力处于较弱阶段,采收期不可避免的伤口以及药剂防治的忽视,便造成大量病菌侵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