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位掌骨骨折的手术治疗

合集下载

手术讲解模板:跖骨骨折切开复位髓内针内固定术

手术讲解模板:跖骨骨折切开复位髓内针内固定术

手术资料:跖骨骨折切开复位髓内针内固定术
手术步骤:
3.扩大髓腔 陈旧性骨折、不愈合等骨折 端的髓腔封闭或缩小者,或髓腔狭窄部直 径过小、髓腔内有不规则的突起以及不在 狭窄部的骨折,都须选用与髓内针直径相 等或大0.5毫米的髓腔扩大器或用钻头将 其钻开扩大髓腔[图4 ⑵ ⑶],选用较粗 的髓内针,以增强固定效果。
术前准备: 0.8
手术资料:跖骨骨折切开复位髓内针内固定术
术前准备: 桡骨
手术资料:跖骨骨折切开复位髓内针内固定术
术前准备: 150~200
手术资料:跖骨骨折切开复位髓内针内固定术
术前准备: 2~4
手术资料:跖骨骨折切开复位髓内针内固定术
术前准备: 0.8
手术资料:跖骨骨折切开复位髓内针内固定术
手术资料:跖骨骨折切开复位髓内针内固定术
手术步骤:
线(或用骨折固定器固定),术者再继续 将针锤入骨折远段的适当深度。当髓内针 尾部进入皮肤切口时,将髓内针打入器套 在髓内针尾部 上捶击[图4 ⑹ ⑺]。髓内针插入深度以其前端达髌骨上 缘为合适,髓内针尾部留骨外部分以 2.5mm为合适,拔出孔要留在骨外,以便 骨折愈合后拔针时用[图4 ⑻]。
手术资料:跖骨骨折切开复位髓内针内固定术
手术步骤:
]。 ⑴从骨折端逆行进针 ⑵从转子处引出髓内针 ⑶复位骨折,顺行进针
手术资料:跖骨骨折切开复位髓内针内固定术
手术步骤: 图5 右股骨骨折逆行法髓内针内固定术。
手术资料:跖骨骨折切开复位髓内针内固定术
注意事项:
1.髓内针的选择很重要,太长将打入关节 或在骨外残留过长,可以发生疼痛和跛行; 太短则达不到固定作用;太粗容易造成骨 的劈裂;太细则固定力弱,不能控制移位, 容易发生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扩大髓 腔可损伤骨内膜,应尽量少用。

掌指骨骨折手术配合

掌指骨骨折手术配合
,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注意事项
在功能锻炼和随访过程中,应注 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和手部功能改 善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调整治
疗方案。
06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感染风险降低策略
严格无菌操作
01
手术全程遵循无菌原则,确保手术器械、敷料及手术环境无菌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02
根据患者病情和手术情况,术前、术中或术后合理使用抗生素
掌指骨骨折手术配合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ontents
• 掌指骨骨折概述 • 手术前准备工作 • 手术步骤及操作要点 • 手术中配合事项 • 手术后处理措施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01 掌指骨骨折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掌指骨骨折是指掌骨或指骨的完 整性和连续性中断,是手部常见 的骨折类型。
分类
根据骨折部位不同,可分为掌骨 骨折和指骨骨折;根据骨折形态 不同,可分为横形、斜形、螺旋 形、粉碎性骨折等。
医护人员要及时将患者的生命 体征变化告知手术医生,以便 医生根据病情调整手术方案。
记录与报告
医护人员要详细记录患者的生 命体征变化及处理措施,并向 上级医师或医院管理部门报告

05 手术后处理措施
伤口包扎及敷料更换
伤口包扎
术后应采用无菌敷料对伤 口进行严密包扎,确保伤 口清洁干燥,防止感染。
敷料更换
早期功能锻炼
术后早期指导患者进行手指屈伸功能锻炼,避免关节粘连和僵硬 。
物理治疗
采用热敷、理疗等物理治疗方法,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关节僵硬。
定期随访及康复指导
术后定期随访,了解患者康复情况,并给予针对性的康复指导。
THANKS
定期更换敷料,一般术后 2-3天更换一次,如敷料被 渗血、渗液污染,应及时 更换。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患者的护理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患者的护理

手术治疗
开放性内固定术:对于骨折移位严重的 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操作,通过使用纤 维骨水泥和钢板等器具进行成型和内固 定。
术后护理
术后护理
术后固定:在手术恢复期间, 使用硬膏固定或保护性固定增 加稳定性并减少运动受损。 活动康复:通过佩戴手套和逐 步加强的力量训练等恢复方法 恢复手臂的活动能力。
急救处理
急救处理
关节复位:在合适的情况下, 对脱位进行复位处理,以防止 血管和神经的损伤加剧。 疼痛缓解:通过应用冰袋等简 单的方法缓解疼痛感。
急救处理
固定:在疼痛缓解后,使用适当的固定 带对患者进行石膏固定或保护性固定。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基底关节镜下下治疗:在医生的指 导下,对于复杂的第一掌骨基底部 骨折脱位患者,可以使用基底关节 镜下治疗,以确保处理的精确性和 有效性。
术后护理
疼痛缓解和抗炎:通过物理治疗、镇痛 药和抗炎药等药物方法缓解疼痛感和减 轻炎症反应。 营养食物:推荐进行正确的营养补给, 以促进组织恢复和伤口愈合。
并发症
并发症
感染:由于手术创伤和患者康复时 间过长可能导致感染发生。 骨折难以愈合:由于治疗不当而导 致骨折难以完全愈合的情况。
并发症
长期疼痛和不全恢复:由于手术创伤和 患者基础情况的原因可能导致患者恢复 能力较患 者的护理
目录 患者情况 急救处理 手术治疗 术后护理 并发症
患者情况
患者情况
患者病历记录:准确记录患者病史 ,包括个人信息,工作及生活方式 ,此次事故的情况和既往疾病史等 。 患者症状:了解患者状况,如疼痛 感和受伤区域肿胀情况等。
患者情况
X光检查:确定是否为第一掌骨基底部 骨折脱位,颅内损伤,骨折移位等情况 。

第一掌骨基底骨折

第一掌骨基底骨折

第一掌骨基底骨折一、查房医嘱概述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又称13ennctt骨折脱位,就是一种极不稳定得骨折。

拇指腕掌关节就是由第1掌骨与大多角骨构成得鞍状关节,灵活而稳定。

当第1掌骨处于轻度屈曲位,受到纵轴上得外力作用时,于第1掌骨基底部产生一个骨折线由内上斜向外下方得关节内骨折,在内侧基底部形成一个三角形得骨块。

该骨块一般小于基底部关节面得1/3,由于掌侧副韧带附着,它将继续保持与大多角骨得位置关系;骨折远侧段,亦即第1掌骨折由于拇长展肌腱得牵拉,导致向桡侧与背侧脱位。

入院评估一、病史询问要点受伤机制:创伤机制多为间接暴力传递至第一掌骨基底部所致。

二、体格检查要点1。

拇指腕掌关节处疼痛、肿胀、桡背侧明显隆起,局部压痛明显。

2.拇指呈现轻度屈曲与内收畸形,拇指内收、外展及掌功能受限。

三、分析门、急诊资料第一掌骨基底骨折病例在门、急诊经常遇到、通常根据病史、症状、体征与X线表现不难确诊。

X线片需摄手正、斜位片,多能显示骨折线,明确诊断。

四、继续检查项目如出现X线片临床不能确诊情况、或显示不清,可进一步进行CT检查,可显示不明显骨折线。

五、门诊医嘱示范对于怀疑第一掌骨基底骨折得病人拍摄手正、斜位片。

对于已经确诊骨折需要保守治疗得病人1。

手法闭合复化石膏同定。

2.对症止痛非甾体类药物。

3。

随访固定4~6周,定期拍片复查,确保骨折位置满意。

病情分析一、初步诊断1.有手部外伤史及拇指腕掌关节处疼痛、肿胀、桡背侧明显隆起,局部压痛明显。

2。

X线摄手正、斜位片可明确显示骨折情况。

根据以上条件可明确诊断。

二、鉴别诊断舟骨骨折:该骨折部位与舟骨相近,通过X线片可明确诊断、三、临床分期或分型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根据其骨折线就是否与关节相通分为两类。

1。

不痛关节得拇指掌骨基底部骨折其骨折在腕掌关节以外,位于第一掌骨基底lcm处,多为横行或粉碎性骨折。

2。

通关节得拇指掌骨基底部骨折(又称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Bennett骨折) 其特点就是第一掌骨基底部斜形骨折,骨折线通过关节,同时合并有腕掌关节脱位、治疗计划治疗计划一、治疗原则1、单纯第一掌骨基底无移位骨折保守治疗。

第一掌骨基底骨折

第一掌骨基底骨折

第一掌骨基底骨折一、查房医嘱概述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又称13ennctt骨折脱位,是一种极不稳定的骨折。

拇指腕掌关节是由第1掌骨与大多角骨构成的鞍状关节,灵活而稳定。

当第1掌骨处于轻度屈曲位,受到纵轴上的外力作用时,于第1掌骨基底部产生一个骨折线由内上斜向外下方的关节内骨折,在内侧基底部形成一个三角形的骨块。

该骨块一般小于基底部关节面的1/3,由于掌侧副韧带附着,它将继续保持与大多角骨的位置关系;骨折远侧段,亦即第1掌骨折由于拇长展肌腱的牵拉,导致向桡侧和背侧脱位。

入院评估一、病史询问要点受伤机制:创伤机制多为间接暴力传递至第一掌骨基底部所致。

二、体格检查要点1.拇指腕掌关节处疼痛、肿胀、桡背侧明显隆起,局部压痛明显。

2.拇指呈现轻度屈曲和内收畸形,拇指内收、外展及掌功能受限。

三、分析门、急诊资料第一掌骨基底骨折病例在门、急诊经常遇到。

通常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和X线表现不难确诊。

X线片需摄手正、斜位片,多能显示骨折线,明确诊断。

四、继续检查项目如出现X线片临床不能确诊情况、或显示不清,可进一步进行CT检查,可显示不明显骨折线。

五、门诊医嘱示范对于怀疑第一掌骨基底骨折的病人拍摄手正、斜位片。

对于已经确诊骨折需要保守治疗的病人1.手法闭合复化石膏同定。

2.对症止痛非甾体类药物。

3.随访固定4~6周,定期拍片复查,确保骨折位置满意。

病情分析一、初步诊断1.有手部外伤史及拇指腕掌关节处疼痛、肿胀、桡背侧明显隆起,局部压痛明显。

2.X线摄手正、斜位片可明确显示骨折情况。

根据以上条件可明确诊断。

二、鉴别诊断舟骨骨折:该骨折部位与舟骨相近,通过X线片可明确诊断。

三、临床分期或分型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根据其骨折线是否与关节相通分为两类。

1.不痛关节的拇指掌骨基底部骨折其骨折在腕掌关节以外,位于第一掌骨基底lcm处,多为横行或粉碎性骨折。

2.通关节的拇指掌骨基底部骨折(又称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Bennett骨折)其特点是第一掌骨基底部斜形骨折,骨折线通过关节,同时合并有腕掌关节脱位。

掌指骨骨折手术配合

掌指骨骨折手术配合

掌、指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是一种不稳定性骨折。

解剖上第一掌骨与大多角骨构成鞍状关节灵活而稳定当暴力沿拇指纵轴作用于鞍状结节时可于第一掌骨基底部形成自内上至外下的斜形骨折。

近侧骨折块由于韧带及关节囊的附着能保持与大多角骨的解剖关系远侧骨折段则因外展拇长肌的牵拉而向桡侧和背侧移位,这类骨折复位较易维持对位则较困难复位后易再移位而畸形愈合因此这种骨折常需切开复位。

[适应证]1.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复位不满意或复位后再移位者。

2.骨折1、2周后或陈旧性骨折复位及外固定有困难者。

[麻醉方式]常用臂丛麻醉,或臂丛麻醉加局麻[手术体位]病人仰卧位、伤肢外展置于平台上或伤肢屈肘置于胸前。

[手术切口]自第一掌骨中1/3起、沿掌骨桡侧与大鱼际肌桡侧缘纵行走向近侧至腕横纹后,沿横纹走向尺侧,使切口呈L形。

[手术用物]一次性手术包一个,驱血带,缝针十颗,单纱、棉球、绷带各一包,长条五块、方块五块,大、小、尖刀片各一片,一号、四号丝线给一包,各类型手套,疝气包一套,小儿骨科包一个,电动或手动驱血器。

[手术步骤]1.手术野皮肤常规消毒铺巾,递卵圆钳,碘伏棉球消毒皮肤,递小单、中单、洞巾协助铺巾。

2.显露骨折端,切开皮肤、皮下及筋膜后,于切口背侧可见伸拇短肌腱,将之向背侧拉开。

于第一掌骨近端切开骨膜及关节囊,作骨膜下剥离,以显露掌骨近端及骨折部位。

3.复位助手固定伤手术者握住伤员的拇指牵引并使第一掌骨外展和背伸同时用另一手拇指按压第一掌骨基底部使骨折复位。

4.内固定复位后一般多用的克氏针作内固定。

在手术助手维持对位下,如近侧骨折块较大,用电钻穿入两根克氏针,将远侧骨折段与三角形骨块交叉固定。

如近侧骨折块很小难以用克氏针固定时,可将拇指置于外展对掌位,用克氏针将掌骨的远折段与大多角骨固定。

因为这类骨折的近侧骨折块复位后极易再移位,所以克氏针固定以前,应先检查复位是否正确。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克氏针固定术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克氏针固定术

1.青年男性2.患者以伤致右手肿痛功能障碍5天收住。

3.查体:右手第一掌骨基底部向桡侧突出,局部肿胀,有压痛及拇指活动受限。

4.X线:右手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手术适应症: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手法复位后外固守不满意,或其陈旧性骨折脱位,可行切开复位术操作步骤:1.切口:从第一掌骨中、下1/3交界处起,沿掌骨桡侧、大鱼际桡侧缘纵行向上,至腕横纹处再转向掌侧,使之呈L型,长约4-5cm。

2.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筋膜:注意保护桡神经的分支,在切口偏背侧处可见拇短伸肌腱,将其向背侧牵开。

于第一掌骨近端切开骨膜,用骨膜剥离器作骨膜下剥离,显露掌骨近端,并切开腕掌关节的关节囊,显露骨折处。

3.复位:握住病人的拇指进行牵引,使拇指及第一掌骨外展、背伸,同时术者用拇指向尺侧按压第一掌骨基底部,可使骨折复位。

4.固定:选用直径1cm的克氏针进行固定。

5.放松止血带止血后,逐层缝合手术切口,咬短克氏针,使之恰位于皮下。

术后处理:1.用前臂掌侧石膏托固定腕关节于功能位,以及拇指充分外展、对掌位。

2.固定部位至拇指指间关节,并允许指间关节活动,避免使拇指掌指关节过伸。

3.固定4-6周,术后6周拔除克氏针,加强功能锻炼。

手术经过:平卧位,右上肢外展,气囊止血带,常规消毒铺巾。

第一掌骨中、下1/3交界处起,沿掌骨桡侧、大鱼际桡侧缘纵行向上切口,长约4cm。

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筋膜,在切口偏背侧处可见拇短伸肌腱,将其向背侧牵开。

于第一掌骨近端切开骨膜,用骨膜剥离器作骨膜下剥离,显露掌骨近端,并切开腕掌关节的关节囊,显露骨折处,见骨折断端移位,碎裂明显。

清除断端间血肿机化组织,直视下复位,行交叉克氏针固定,术中透视复位良好。

冲洗伤口,逐层缝合,敷料包扎。

前臂石膏托固定腕关节于功能位,以及拇指充分外展、对掌位。

术后处理措施:1 骨科术后二级护理,普食。

2 抗炎、补液对症处理。

3 抬高患肢,加强功能锻炼。

术后注意事项:1 伤口情况;2 末梢感觉运动情况。

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治疗体会

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治疗体会
理想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王 月 澎宜.手外科学 IMI.第2版 北京:人民卫 版社, 9 9:28 . 生出 19 3 j 2 加宁.韦加宁手外科手术图 [ 韦 溯咧.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3:凶2一 2仪 2肠. 3 [ J 张建心, 胃少汀, 张龙海.微型钢板固定治疗掌骨骨折I疗方法: 掌骨骨折好发于2一 5掌骨, 以3一 4掌骨多发, 有横形、 斜形、 螺旋形及粉碎性骨折。 由于骨间肌 和叫状肌的作用, 横形骨折较少移位, 且保持上述肌肉的紧张 状态, 可以使骨折复位和保持稳定, 所以, 从前更多采用的是 伤处的屈曲掌指关节的张力外固定。 斜形骨折单靠外固定常无 法保持骨折断端的稳定, 容易形成畸形愈合。 掌骨骨折的治疗 原则为4、 5掌骨可以有轻度的背向成角, 常不会对手部功能及 外形有明显影响。 掌骨成角畸形及所有的旋转畸形都会造成对 应指的功能障碍, 必须校正川 。为了实现良好的复位, 纵向克氏 针、 交叉克氏针并配合石膏外固定, 也应用于临床1 。在掌骨骨 1 2 折治疗中, 很重要的一点是在达到良好骨折复位的同时, 尽可 能地早期开始手部的功能锻炼, 因此坚强的内固定是必要的条 件。 金属板钉内固定对短管状骨的复位和稳定是较为理想的材 料[ 。 ] 3 本组病例使用钦板的厚度l mln , 操作简洁, 固定牢固, 取 得良好的效果。 通常, 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指征为: ( 1 ) 多发骨折或有软组织损伤; (2 有明显移位的横形、 ) 斜形或螺 旋形骨折; (3 粉碎的关节内骨折和关节周围骨折; (4) 粉碎 ) 骨折的短缩及旋转 (5 有骨缺损l 。对掌骨骨折选择治疗方法 ) 1 ’ 是还应充分考虑病人的职业, 对手的精细动作要求较高的特殊 专业人员, 如医生、 琴师等, 对手术适应征还可放宽。 随着生 活质量的提高及人们对于早期恢复工作的迫切要求 , 更多的病 例要求尽快地恢复手部功能, 按上述通用的手术适应征, 要求 手术治疗的明显增加。 术后手部功能康复: 掌骨骨折术后的功 能锻炼与手术本身同等重要, 内固定的目的也是内固定的优势 就在于可以尽早地使骨折得到坚强的固定, 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组 织的影响, 减少骨折周围组织的粘连。 本组病例强调手术后的 伤手功能锻炼, 在麻醉恢复前用健手被动活动, 麻醉恢复后连 续镇痛泵维持下, 进行主动的指间、 掌指及腕关节活动度的功 能训练。 在数 日内恢复手的正常活动度, 将创伤所造成的功能 损伤降低到最小程度, 有利于手部功能的彻底恢复, 是目前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移位掌骨骨折的手术治疗(作者:__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_ 邮编: ___________ )作者:张智,吴小满,闫宝山,赵东升,马远征【摘要】目的探讨移位掌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

方法2007年5月至2008年11月,解放军第309医院骨科对采用手术治疗移位掌骨骨折并获得随访68例(76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总结。

男52例, 女16例,年龄15~52岁,平均30.2岁。

单发骨折60例,多发骨折8例。

闭合性损伤62例(68处),开放性骨折6例(8处),其中2例合并环小指伸肌腱断裂。

骨折部位:掌骨颈骨折34例(34处),掌骨干骨折27例(33处),基底骨折7例(9处)。

采用手术方法切开复位AO微型钢板或单纯AO微型螺钉内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

结果68例患者随访6~12个月,平均8个月,66例患者伤口一期愈合。

2例挤压伤患者发生感染,于术后6周取出钢板并行局部皮瓣转移,感染控制,其中1例(2处)骨折畸形愈合。

骨性愈合时间平均为11周(8~12 周)。

按照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otal active motion TAM)的评级标准并参考手指总主动屈曲度(total active flexion TAF)的评级标准进行评定,优54例(58处),良8例(9处),中4例(6处),差2例(3处)。

优良率为91.2%。

结论切开复位,AO微型钢板或单纯AO微型螺钉内固定是治疗移位掌骨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早期功能锻炼对功能恢复至关重要。

【关键词】掌骨;骨折;骨折固定术[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outcome of displaced metacarpal fractures with in ter nal fixati on. Methods 68 patie nts(76 lesions)with displaced metacarpal fractures treated with internal fixati on from May 2007 to November 2008 were studied retrospectively ,including 52 males and 16 females ,with an average age of 30.2 years old(ra nged from 15 〜52 years old).They included 60 signal fracture and 8 multi-metacarpal fracture.There were close injuries for 62 cases(68 lesions)and open injuries for 6 cases(8 lesi on s).The fractures of all cases were treated operatively with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using AO mini-plates or AO mini-screws ,and the early motion were performed after operation .Results All the 68 patie nts followed up for 8 mon ths onaverage(ranging from 6 〜12 months).In 66 of all cases,the in cisi ons were healed by first inten ti on and 2 cases in fecti on were found.The malunion was in 1 case(2 lesions).The healing time was 11 weeks(ra nging from 8 〜12 weeks).Accordi ng to the evaluati onof total active motion(TAM)and total active flexion(TAF)scales ,the results were excellent in 54 cases(58 lesions) ,good in 8 cases(9 lesions), with 91.2% overall excellent and good rate.Conclusion Ope n reducti on and in ter nal fixati on with AO min i-plates or mini-screws is an effective way for treatment of displaced metacarpal fracture.Timely early exercises are the keys of obta ining satisfactory treatme nt outcome.[Key words] metacarpal;fractures;fracture fixation , internal掌骨骨折在临床手外科中较为常见,早期良好复位和可靠内固定对手部功能恢复至关重要。

如不及时恢复其解剖位置,可造成手功能残疾。

2007年5月至2008年11月解放军第309医院骨科对68 例移位掌骨骨折进行手术内固定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7年5月至2008年11月解放军第309医院骨科采用AO微型钢板或单纯AO微型螺钉内固定治疗移位掌骨骨折且有完整随访资料68例(76处)进行总结,男52例,女16例,年龄15~52岁,平均30.2岁。

单发骨折60例,其中第2掌骨骨折3 例, 第3掌骨骨折7例,第4掌骨骨折18例,第5掌骨骨折32例,多发骨折8例,均为第4、5掌骨骨折。

致伤原因:撞击伤51例,摔伤9例,机器伤5例,挤压伤3例。

闭合性损伤62例(68处),开放性骨折6例(8处),其中2例合并环小指伸肌腱断裂。

骨折部位:掌骨颈骨折34例(34处),掌骨干骨折27例(33处),基底骨折7例(9 处)。

受伤到手术时间:开放性骨折均在3~8 h内急诊手术,闭合性骨折最短1天,最长42天。

单纯用AO微型螺钉内固定8例(8处),用AO微型钢板内固定60例(68处)。

1.2手术方法采用臂丛麻醉,在止血带控制下操作。

闭合性骨折,采用背侧纵形切口,相邻两掌骨骨折可用一个切口完成。

开放性骨折先进行清创,根据伤口情况适当延长暴露骨折端。

术中对骨膜适当剥离,注意保护伸肌腱、支持带、关节囊。

直视下牵引复位,掌骨颈和基底骨折用T型或L型钢板固定(图1~2),掌骨干粉碎或横形骨折用直型钢板固定(图3),将钢板适当塑形后一般安放在骨折端背侧方,缝合或邻近掌背筋膜瓣转移覆盖钢板。

掌骨干长斜形骨折用单纯螺钉固定(图4),一般用2~3枚螺钉垂直于骨折线固定。

术中察看骨折端解剖标志是否还原,以确定复位情况,同时活动手部各关节检查内固定是否牢固。

经C臂透视检查骨折复位固定满意后,止血,闭合伤口。

对于合并伸肌腱损伤者同时予以修复。

术后一般不需外固定,但对有合并肌腱损伤者,术后石膏外固定3~4周。

1.3术后处理对于无合并肌腱损伤的骨折用钢板或螺钉固定者,术后24 h换药,开始主动性的手部功能锻炼,指导患者适度的主动屈伸掌指关节和各指间关节,术后1周内手部功能锻炼为每天1~2次,每次2~3下的主动屈伸指活动,1周后逐渐增加锻炼次数,3~4周后可施适当外力被动活动手部各关节。

对有合并肌腱损伤者应在术后3周开始进行渐进性功能锻炼。

术后2、6、12、16周时复查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

图1 32岁男性患者,第5掌骨颈骨折术前X线片及术后X线示用L型钢板固定8周骨折线消失图2 51岁男性患者,第4, 5掌骨基底粉碎骨折术前X线片,术后示骨折复位满意固定牢固图3 25 岁男性患者,第5掌骨干骨折术前及术后X线片图4 26岁女性患者,第4掌骨斜形骨折,用2枚螺钉固定,复位满意,固定牢固2结果68例患者随访6~12个月,平均8个月,66例患者伤口一期愈合。

2例挤压伤患者发生感染,于术后6周取出钢板并行局部皮瓣转移,感染控制。

术后复查X线片,有1例(2处)骨折畸形愈合,无骨折不愈合、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情况出现。

骨性愈合时间平均为11周(8~12周),患者恢复伤前生活用手状态或重返工作岗位的时间为10~12周。

术后平均6个月(4~12个月)取出内固定物。

按照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otal active motion ,TAM)的评级标准并参考手指总主动屈曲度(total active flexion,TAF)的评级标准[1],对本组病例进行评定(表1)。

表1评定标准本组病例结果显示:优54例(58处),良8例(9处),中4例(6处),差2例(3处)。

优良率为91.2%,骨折部位优良率为88.2%。

3讨论3.1移位掌骨骨折的手术必要性第2~5掌骨微弯曲,凹面在掌侧,四个掌骨呈放射状排列,远端由掌骨深横韧带相连,掌侧骨间肌和背侧骨间肌附着于掌骨上。

其完整与稳定对手功能发挥至关重要,虽然多数掌骨骨折可以通过保守治疗获得满意效果,但对有移位骨折、粉碎骨折、多发骨折、关节内骨折、开放骨折等常需考虑手术治疗[2~4]。

移位不稳定骨折,手法复位及外固定维持比较困难,掌骨易发生旋转、短缩、成角畸形,从而影响手部外形和功能。

而手术治疗可使骨折端获得解剖复位、初始稳定及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有利于手部外形和功能恢复。

3.2手术要点及疗效分析掌骨骨折按其骨折部位分为掌骨头骨折、颈部骨折、干部骨折和基底部骨折,掌骨干部由于软组织较多,骨折后比较稳定,移位几率小。

而掌骨颈骨折多属不稳定骨折,因掌侧骨皮质常粉碎,复位后掌侧有骨缺损,再加上骨间肌牵拉作用,易发生错位及成角畸形。

基底部骨折要考虑是否有腕掌关节损伤。

掌骨骨折手术治疗方法较多,主要有克氏针固定、单纯螺钉固定、钢板固定、微型外固定架固定等[2]。

本组采用单纯AO微型螺钉固定8例(8 处),AO微型钢板固定60例(68处)。

单纯螺钉固定主要适用掌骨干部斜形或螺旋形骨折,骨折线至少应在骨干直径2倍以上,一般用2~3枚螺钉垂直骨折线固定,操作时避免反复钻孔和攻丝,以免降低螺钉对骨折端把持力。

微型钢板固定适应证相对较广,手术操作时遵循生物学固定原则,其形状多样,有T型、L型、直型。

直型钢板适用于干部骨折,T型、L型钢板适用于靠近关节部位的骨折。

钢板一般放置在骨折端背侧方,不固定关节,将邻近掌背筋膜转移覆盖在钢板上,以保护伸肌腱滑动、减少肌腱黏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