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延边地区在东北亚国际关系中的重要地位
介绍延边演讲稿100字

介绍延边演讲稿100字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位于中国东北边疆,是我国唯一的朝鲜族自治州,也是朝鲜
族人口最多的地区之一。
延边地处辽宁、吉林、朝鲜三国交界处,自古以来就是中朝交流的重要通道,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
首先,延边地处东北亚地缘政治重要位置,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城市,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其次,延边是中国唯一的朝鲜族自治州,拥有深厚的朝鲜族文化底蕴,是中朝友好交流的重要窗口。
此外,延边还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如长白山、图们江等风景名胜,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延边的发展离不开各方的支持和合作。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演讲,向大家介绍延
边的独特魅力,促进地区间的合作交流,共同推动延边的经济社会发展。
同时,我们也欢迎各界朋友的投资兴业,共同分享延边发展的机遇和成果。
延边,一个充满活力和希望的地方,期待着您的关注和支持。
让我们携手合作,共同开创延边更加美好的明天!。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地处吉林省东部边陲,毗邻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该地区是中国唯一的朝鲜族自治州,也是朝鲜族在中国的主要聚居地之一。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拥有独特的地理、人文和历史背景,是中朝边境地区的重要门户和文化交流中心。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地理特点使其成为一个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
境内拥有众多的山峦、河流和森林资源,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地貌。
同时,这些地理特征也赋予了该地区独特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适宜农业和林业的发展。
境内大面积的森林资源为生态旅游、木材加工和林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人文景观也十分值得关注。
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
朝鲜族是该地区的主要民族,在这里保留了其独特的语言、文化和传统。
游客可以欣赏到朝鲜族传统的歌舞、乐器和服饰等表演项目,感受到浓厚的民族风情。
此外,该地区还有一些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如长白山天池、松韵宗教文化村和毛泽东铜像等,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和学习。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也是一个重要的边境地区,其地缘优势为中朝之间的经贸合作和人员往来提供了便利。
作为中朝友好合作的前沿,该地区积极参与中朝两国之间的经贸活动,并逐步成为中朝贸易和人员往来的重要枢纽。
当地政府积极引导和支持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推动中朝之间经贸合作的不断深化,进一步促进了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繁荣和发展。
为了进一步推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发展,当地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交通运输和通讯网络的质量和覆盖范围,为经济发展提供便利。
其次,优化产业结构,加大对农业、旅游、林产品加工等产业的支持和扶持力度,通过产业升级和优化,提高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产业发展水平。
另外,加强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经贸合作,拓展国际市场,增加对外贸易和合作项目,提升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经济影响力和竞争力。
在旅游方面,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也积极推进旅游业的发展。
延边地区近年总结

延边地区近年总结1. 简介延边地区位于中国吉林省东部,毗邻朝鲜和俄罗斯,是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边境地带。
近年来,延边地区在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本文将对延边地区近年的发展进行总结和分析。
2. 经济发展延边地区是中国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窗口之一,经济发展成果显著。
近年来,延边地区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在制造业、农业和服务业等领域取得了较大进展。
特别是旅游业的发展,延边地区以其秀丽的自然风景和独特的民族文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3. 基础设施建设延边地区致力于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运输、通信和能源等方面的条件。
近年来,延边地区新建和改建了一批高速公路和铁路,便利了人员和货物的流动。
同时,延边地区还加大了城市化建设的力度,提升了城市的品质和形象。
4. 教育和科研延边地区重视教育和科研事业的发展,加强高等教育和科研机构的建设。
近年来,延边地区的大学和科研院所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和成果。
同时,延边地区还加大了教育资源的配置,提高了教育质量和水平。
5. 生态环境保护延边地区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积极开展生态修复和生态保护工作。
近年来,延边地区加大了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力度,加强了环境监测和治理工作。
同时,延边地区还积极推动绿色发展和低碳经济的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
6. 社会民生延边地区关注民生问题,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福利待遇。
近年来,延边地区加大了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投入,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条件。
同时,延边地区还加强了社会管理和法治建设,增强了社会稳定和文明进步。
7. 文化传承与创新延边地区注重传承和发扬本地的民族文化,加强文化交流和创新。
近年来,延边地区举办了一系列文化活动和艺术节,展示了独特的民族风情。
同时,延边地区还鼓励文艺创作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了文化事业的繁荣。
8. 对外交流与合作延边地区积极参与对外交流与合作,扩大国际影响力和开放度。
近年来,延边地区加强了与朝鲜和俄罗斯等邻国的合作,促进了互利共赢的发展。
试析20世纪初期延边地区的局势和交通

试析20世纪初期延边地区的局势和交通延边地区位于中、朝、俄三国交汇的三角地带,位于我国吉林东南部,与朝鲜和俄国接界,南临图们江,东扼长白山口,进可以战,退可以守,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一日俄战争后延边地区的局势在近代东北亚国际关系的角逐中,日本和俄国是其两大角色。
日俄战争中俄国战败,其势力退出南满地区,最后两国签订了《朴茨茅斯和约》,两国暂时妥协停战。
《朴茨茅斯和约》的签订后,日俄两国主战派都大为不满,但又因为两国都因战争有较大的消耗而无法再战。
日本占南满后,竭力排斥美、英等国,招致了列强的不满;当日、俄两强争斗之际,美国已经跃跃欲试地插手东北,使日、俄均感到竞争的威胁,有结束其间对立而握手言和的必要。
(P.36)在这样的形势下,1907年7月30日,日俄两国在彼得堡签订《日俄协定》和《日俄密约》,两国互相勾结,重新划分范围,第一次提出所谓“南满”,“北满”的称呼。
延边地区则处于北满和南满之间,“延吉厅之地,非特与吉林、奉天有绝大之关系,而南界朝鲜,东界俄领之东海滨省,论其地势之形便,固又日俄二国所必争者也”。
(P.193)《日俄密约》的签订及其中南北满的划分,使延边地区的战略地位的重要性更加明显,日俄两国都想把延边地区变成自己的势力范围。
日俄战争后,日本积极的推进对延边地区的侵略,其主要表现形式为设立领事馆和领事分馆及其警察机构。
于1909年9月4日,清政府外务部尚书梁敦彦与日本驻华公债伊集院彦吉在中国北京签订《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又称《间岛协约》)。
该条约划定了中韩两国国界,即以图们江为界。
其中第二条规定:“中国政府俟本协约签定后,从速开放左开各处,准各国人居住、贸易。
日本政府可于各该埠设立领事馆或领事馆分馆”,以及第五款“中国政府将来将吉长铁路接展至延吉南边界,在韩国会宁地方与韩国铁路连络,其一切办法,与吉长铁路一律办理……再与日本国政府商定”,(P.67-68)该条约第七款规定:“本协约签定后……其日本统监府派出所及文武人员亦即从速撤退,限于两月内退清。
地缘政治、历史记忆与有关朝鲜半岛的想象

Geopolitics,Historical Memory,and the Imagination
of the Korean Peninsula
作者: 张小明[1]
作者机构: [1]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北京100871
出版物刊名: 世界经济与政治
页码: 4-20页
年卷期: 2019年 第12期
主题词: 地缘政治;历史记忆;朝鲜半岛;东北亚安全
摘要:东北亚地区的国际关系具有某些突出特点,其中之一就是朝鲜半岛总是在东北亚地区
国际关系中占据极为突出的地位。
至少从近代以来,朝鲜半岛常被认为是东北亚地区国际关系最重要(或中心)的舞台和大国纷争的场所。
这是一种有关朝鲜半岛在东北亚地区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之想象,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朝鲜半岛国家、朝鲜半岛周边大国以及域外大国的对外政策和东北亚地区国际关系的发展,造成“朝鲜半岛困境”。
地缘政治和历史记忆这两个相互关联的因素可能是导致此种想象的主要原因,尽管并不是仅有的两个原因。
科学技术的发展无疑会挑战此种想象,但是观念的变化往往很慢而且很难。
走出“朝鲜半岛困境”的途径或许就是相关国家改变有关朝鲜半岛的想象。
未来有可能形成一种新的、克服地缘政治和历史记忆影响的有关朝鲜半
岛在东北亚地区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之想象。
浅谈延边地区在东北亚国际关系中的重要地位--以20世纪初为中心

下, 将朴泳孝等亲 日派赶出政府 , 建 立了亲俄 的政府。闵妃
本人 还因此而激怒 了 日本并命丧黄泉。通过 1 8 9 5年 的“ 乙 未事变” 和 1 8 9 6年 的高宗“ 俄馆播 迁” 事件 , 俄 国在朝鲜 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国际关 系变 动 以及 对这种 变动所 产生 的国际影 响进行 分 析的研究成果 并不 多 , 笔者愿 以此作为 出发点 , 进行尝试 。
粮食 以及木材等重要战略物资最近的 出海 口所在地 。正 因为延边地区扼 守如此 重要 的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 , 所 以历来是各方势力都想 涉足的敏感地 区, 这种态势在 2 0 世 纪初表现的尤为突出。 俄 国和朝 鲜以及 日本都先后希
望获得延边地区的主权 , 各方对于延边地 区主权 的争夺对 2 0世 纪初的 东北亚国际关 系发展 产生重要的影响。
光昭村 ) 前 图们 江 中“ 假江 ” 称为 “ 垦土” 或“ 垦岛” , “ 间岛” 乃是 “ 垦岛” ( K a n t a o ) 之音转。f 1 本文为叙述方便 , 用“ 间岛” 代指 2 0 世纪初的延边地 区。由于间岛地区的资源丰 富, 地 理位置重要加之聚集了大量的朝鲜 垦民 , 从近代开始朝鲜 和沙俄 以及 1 3本都试 图夺取间 岛地 区的主权来 实现 自己 领土扩张的 目的。在近代的东北亚历史 当中 , 中国和朝鲜 均遭受 了沙俄 、 日本等帝 国主义国家的侵略和欺辱 , 在 间岛
相反俄国在三国干涉还辽当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被朝鲜王朝握有实权的闵妃一派看在眼里于是开始了闵妃一派亲俄的时政财政兵事卫生教育宗教上的一切之统治权且为保安境内之故得经俄韩两国政府之认许组织相当之警备该地域内若生扰乱而州长不能自为镇抚之时及第三国对于该地而为紊乱安宁秩序之干涉之时俄韩两国政府当协同一致讲适宜防御法或互相照会约以出兵
东北沿边地区参与东北亚次区域合作问题研究

东北沿边地区参与东北亚次区域合作问题研究东北沿边地区参与东北亚次区域合作是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支点,但其目前开放程度仍处于较低水平,未能充分释放对外合作活力。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跨境合作需求不断增加,次区域合作逐渐加入现有对外合作模式。
基于东北沿边地区区位优势,分析现有次区域合作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现代交通运输体系、引进专业人才和先进技术、建立经济增长带、调整贸易结构及完善跨境区域交流合作机制的对策,以期促进东北沿边地区次区域合作发展,从而促进东北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形成。
标签:沿边地区;对外开放;次区域合作东北沿边地区位于东北亚地区核心地带,与俄罗斯、朝鮮、蒙古有着较长的接壤边界线,在这条边界线上分布着大量的沿边口岸。
这样的地理条件有利于东北沿边地区进行次区域合作。
但是由于东北沿边地区当前整体实力较弱,造成其对外开放程度偏低,经济发展速度相对缓慢。
因此,在我国努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和深化经济合作的背景下,以小区域经济往来带动大区域经济发展、次区域经济合作带动整个区域一体化为主要模式,促进东北地区区域经济合作跨越式发展。
一、东北沿边地区参与东北亚次区域合作的基础东北地区由三省一区构成,其沿边地区是参与东北亚次区域合作的主要战略区域。
黑龙江省现有国家对外开放一类口岸25个,中俄边民互市贸易区10个,境外经贸合作区6个。
主要进行次区域合作的前沿地区是与俄罗斯远东第三大城市布拉戈维申斯克对应的黑河,以及与俄罗斯滨海边疆首府符拉迪沃斯克对应的绥芬河。
其中,绥芬河拥有东北地区唯一一个沿边陆路综合保税区。
吉林省主要拥有的是图们江次区域合作区,该合作区是由五国共同组成,是东北亚开发最早的一个次区域合作区,以针对性贸易和便利化投资安排为主要工作机制。
作为该次区域合作区核心城市的珲春市地处中、朝、俄三国交界区,以其良好的区位优势成为“三区一体”的国家级开发区。
辽宁省是东北地区唯一一个拥有出海口的地区,是东北地区的经济中心,也是东北亚经济圈的“大通道”,更是推动“环渤(黄)海次区域合作”的龙头。
延边

延边延边作为中国边境的一个地方,它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延边坐落在中国东北部,濒临朝鲜和俄罗斯,是中国唯一与这两个国家接壤的地区。
这里有美丽的山川和广袤的原野,还有多元文化的交融,构成了这个地方独特的魅力。
延边的地理位置给予了它独特的发展机会。
它是中国与朝鲜的重要经济合作区域,也是中国与俄罗斯经济走廊的重要一环。
这使得延边在经济上有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延边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如大豆、玉米、高粱等,同时也具备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铁矿石等。
这些资源的存在为延边的农业、工业以及旅游业等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延边还是中国唯一的朝鲜族自治州,这里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和庆典活动。
朝鲜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群体,他们保留了自己独特的语言、服饰、音乐和舞蹈等传统文化元素。
每年的朝鲜族新年和丰收节等民俗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和参与。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延边的文化内涵,也推动了延边旅游业的发展。
延边的美丽自然风光也是其吸引人的一面。
这里拥有许多风景名胜区,如长白山、白山江源、图们江等。
长白山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被誉为“东方瑞士”。
它有着壮丽的自然景观,如火山、瀑布、森林等,还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如东北虎、黑腿犀牛、白琵鹭等珍稀物种。
这里的美景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光和探险。
延边还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这里曾是石器时代人类的居住地,也是古代丝绸之路东线的重要节点。
延边保存着许多古代遗址和文物,如玉林塔、双井子皇宫等。
这些遗址和文物见证了延边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是人们了解延边的历史和文化的窗口。
延边的发展还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由于地处边疆,延边的交通运输相对滞后,对外交流相对有限。
同时,经济依赖于朝鲜和俄罗斯,所以受到这两个国家经济波动的影响较为明显。
此外,延边也面临环境污染和生态保护等问题。
为了充分发挥延边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优势,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促进其经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延边地区在东北亚国际关系中的重要地位延边地区今指中国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下辖延吉、图们、敦化、珲春、龙井、和龙6市和汪清、安图2县,首府为延吉市。
1913年出版的吉林地志,记有论大陆交通,东南一面复当延边之冲。
这应该是延边一词最早出现。
在延边一词出现之前,多用“间岛”代指延边地区。
在从19世纪开始延边地区就聚集了大量的越界朝鲜垦民,早在犯禁之时,越界的朝鲜垦民就将中国光霁峪(今龙井市开山屯镇光昭村)前图们江中“假江”称为“垦土”或“垦岛”,“间岛”乃是“垦岛”(Kantao)之音转。
[1]本文为叙述方便,用“间岛”代指20世纪初的延边地区。
由于间岛地区的资源丰富,地理位置重要加之聚集了大量的朝鲜垦民,从近代开始朝鲜和沙俄以及日本都试图夺取间岛地区的主权来实现自己领土扩张的目的。
在近代的东北亚历史当中,中国和朝鲜均遭受了沙俄、日本等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和欺辱,在间岛地区的朝鲜垦民往往成为各种政治势力互相争夺的目标。
史学家们把关于间岛地区归属权的问题以及朝鲜垦民的管辖权问题等统称为间岛问题,学术界关于间岛问题的研究成果,中国方面专著主要有姜龙范《近代中朝日三国对间岛朝鲜人的政策研究》,孙春日在其权威性著作《中国朝鲜族移民史》,用专门的一个章节讨论间岛问题的来龙去脉。
论文主要有姜龙范的《日本介入“间岛问题”的战略构想探讨———以日本建立“统监府间岛派出所”前的阴谋活动为中心》(延边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01)、严亚明的《“间岛”交涉与清政府外交形象的转变》(安顺师专学报,2000.01)、赵兴元的《“间岛”问题的由来及演变》(北华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03)、孙春日的《清末中朝日“间岛问题”交涉之原委》(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2.12)等。
倪屹的博士论文《“间岛问题”研究》(延边大学2013年),是笔者所知的中国学界第一部专门研究间岛问题的博士论文。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现在韩国还有少数民族主义者在借机炒作“间岛问题”,这样一来,日韩学界关于间岛问题的研究成果自然要多于中国学界,由于篇幅有限笔者在此并不做一一论述。
在关于间岛问题的各种研究成果当中笔者发现,学者们由于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的不同,会有不同的研究成果出现,例如姜龙范侧重于对间岛朝鲜人归属权所产生的争议进行研究,孙春日则侧重于从移民史的角度阐述间岛问题,而严亚明和衣保中等学者则把间岛问题当做中国近代史上对外关系的一个缩影,来阐述间岛问题对中国近代史尤其是对东北地区所产生的影响。
通过相关的学术动态整理,笔者发现,关于间岛问题所产生的国际关系变动以及对这种变动所产生的国际影响进行分析的研究成果并不多,笔者愿以此作为出发点,进行尝试。
一、重要地理和战略位置清朝时期中国原本拥有在东北地区通向日本海的出海口,但是进入近代以后,清政府软弱无能无法阻止西方列强发动鸦片战争对中国进行侵略,借助这个有利时机,沙俄帝国实践着自己的“南下政策”,利用不平等条约强占了中国东北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其中利用《中俄北京条约》强占了乌苏里江以东四十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在划分边界时,俄国把中国的图们江和图们江以北的数千公里海岸线全部划归俄国,完全封死了中国通向日本海的出海口。
[2]1885年6月8日,著名爱国官员吴大澄与珲春副都统依克唐阿负责与沙俄重勘东部边界。
经吴大澄、依克唐阿再三辩驳,据理力争,中俄终于达成协议。
于1886年10月12日正式签订了《中俄珲春东界约》及《中俄查勘两国交界道路记》。
含补立“土”字牌,添立“啦”、“萨”“、玛”字界牌和一至十八记号;收回黑顶子;争得图们江口通航权等内容,从而捍卫了祖国的领土主权。
19世纪末俄国在已经攫取乌苏里江以东大片土地和中东铁路的修筑权之后,仍然不满足于此,妄图把势力深入到整个东北以及朝鲜半岛,以此来“完美”地实现“黄俄罗斯”计划。
1898年,沙俄凭借在甲午战争遗留问题“三国干涉还辽”当中的有功表现而攫取了辽东半岛南部旅大租借地的权益。
而地处中朝俄三国交界地带的间岛,地处长白山腹地,拥有丰富的木业资源和煤炭资源等重要的战略物资。
与朝鲜半岛接壤,还有大量的朝鲜垦民越界定居垦殖。
并且间岛还与中东铁路的东段起点绥芬河相距不远,俄国对此地简直就是“垂涎欲滴”。
二、东北亚各国围绕该地区的博弈(一)俄国妄图通过间岛达到自己的目的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结束后至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前这段时间是沙俄在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势力急剧膨胀的一段时期。
在这一时期虽然日本通过甲午战争打败了清帝国,一跃成为“亚洲第一强国”,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日本被迫在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当中屈服,使得日本在朝鲜统治阶层当中树立起来的“权威”形象扫地。
相反,俄国在三国干涉还辽当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被朝鲜王朝握有实权的闵妃一派看在眼里,于是开始了闵妃一派亲俄的时期。
1895年7月闵妃一派在俄国驻汉城公使韦贝的支持下,将朴泳孝等亲日派赶出政府,建立了亲俄的政府。
闵妃本人还因此而激怒了日本并命丧黄泉。
通过1895年的“乙未事变”和1896年的高宗“俄馆播迁”事件,俄国在朝鲜的地位达到顶峰,而日本则完全丧失了之前通过与中国“斗法”而取得的在朝鲜的地位。
1900年爆发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似乎给了俄国一个绝妙的出兵中国东北的“口实”。
除了调兵一万七千多直接参与八国联军进犯北京和天津之外,俄国还单独出动十五万大军,将中国东北落入自己的实际控制范围。
控制中国东北之后,俄国的野心并没有停止,它试图进一步侵占朝鲜半岛已获得自己在远东的终年不冻港。
俄国与朝鲜的这种互相交织的利益关系使得两国共同上演将间岛从中国领土主权范围当中分离出来的闹剧成为可能。
俄军是于1900年7月侵入间岛地区的,先后攻陷珲春和局子街。
俄军所到之处奸淫烧杀,无恶不作,中国军民大部分逃离。
出现权利“真空”局面。
于是一些已经规划入籍的朝鲜人便借此时机重新蓄发并穿着韩服。
朝鲜政府也乘机采取行动,在图们江沿岸六镇置镇卫队,借保护江北朝鲜人为名,在图们江北积极活动。
[4]232为此,中国政府,通过驻韩公使许台身向朝鲜政府提出严正抗议。
当俄国军队侵略珲春以及延吉之时,朝鲜统治阶层当中的亲俄势力就决定将计就计,利用俄国的力量侵占间岛地区。
朝鲜统治阶层的这种想法与俄国想把势力进一步深入朝鲜寻求更密切的“合作”的想法不谋而合。
于是双方一拍即合,决定共同密谋侵占我国间岛地区。
经过俄驻朝公使韦贝与当时的朝鲜外务大臣李道宰的密谋,双方达成了共同治理间岛地区的约章草案五款要点主要有:1“.居住于韩国咸镜道间岛之俄国人民与韩国人民,为欲互和睦亲厚而各从事于产业,以间岛及其附近三里以内之地,组织为一州,由两国人民共同协治行政,俄国政府对于此事申明无何等之异议”;2“.前款揭记之州长,由居住该地之韩人及二年以上居住该地之俄人以投票法选任之”;3“.州长在其管内,有关于行政、财政、兵事、卫生、教育、宗教上的一切之统治权,且为保安境内之故,得经俄韩两国政府之认许,组织相当之警备兵”;4“.该地域内若生扰乱,而州长不能自为镇抚之时,及第三国对于该地而为紊乱安宁秩序之干涉之时,俄韩两国政府当协同一致,讲适宜防御法,或互相照会,约以出兵”;5.“本条款非将来有不可避之障碍及适当之理由,不得解废之。
”由这些内容我们不难看出,该协议无疑是对间岛地区主权的严重践踏,俄国与朝鲜的险恶用心也昭然若揭。
俄朝两国这种图谋别国领土的狼子野心严重损害了英美以及日本等国在东北地区的利益,所以必然会遭到强烈的反对。
1902年签订的第一次《英日同盟》给俄国以当头一棒,使俄国陷入了在欧亚大陆腹背受敌的危险境遇。
该同盟条约的文本当中明确指出,英国和日本签订此条约的目的就是共同保护它们在中国和朝鲜的既得殖民利益不受别国侵犯。
并且还规定了如若两方当中的一方为了保护上述利益而与第三方发生战争,则另一方应保持中立。
必要时缔约国的另一方应予以援助,共同作战。
在这种外交窘境下,在英日同盟签订三个月之后,即1902年4月,俄国被迫同中国政府签订了《交收东三省条约》。
该条约明文规定,东三省的主权仍归中国,俄军需在条约签订之后的18个月内分三批撤出。
这就宣布了这桩秘密交易已经在事实上破产。
还有,我们必须要注意到,俄朝签订密谋间岛主权的约章草案是以俄国租借朝鲜的马山浦口岸为先决条件的。
朝鲜拒绝接受此条款,加上俄国在日俄战争中惨败。
所以这个丑恶的阴谋最终没能付诸实施。
(二)间岛在日本“满蒙政策”中的重要作用明治维新前后,日本在已奠定的经济、政治、军事,尤其是思想基础上制订了大陆政策。
大陆政策的核心是吞并朝鲜、征服满蒙、灭亡中国、独占亚洲和称霸世界。
而其中的吞并朝鲜和征服满蒙则是大陆政策的核心部分,为了使大陆政策得到更好的贯彻和实施,日本又制订了满蒙政策。
在日俄战争之后,日本实现了对朝鲜的“保护”,迈出了向“满蒙”扩张的重要第一步。
在日俄战争之后,日本采取了两手抓的方针,一方面加快了对朝鲜进行殖民地化的过程,而另一方面则将侵略的魔爪同时伸向了中国东北地区。
一向善于调查研究的日本早在日俄战争还未结束的时候,就从未来经营东北的角度出发,设计了一系列的战略构想,而地处南满的旅大和东满的“间岛”两地便成为了日本一系列战略构想的重要支撑。
众所周知,旅大地区拥有优良的港口,而且距离东北最重要的城市沈阳非常近,是中东铁路南满支线的起点。
俄军于1905年1月战败投降。
根据1905年日俄双方所签订的《朴茨茅斯和约》,日本取代俄国在旅大租借地的一切权利,并将此地改名为关东州,为了管辖该地设立了关东都督府和满铁守备队,即后来的关东军。
日本还在1905年获得从长春到沈阳间长885km的南满铁路的两侧地带的治外法权,即满铁附属地。
这些权力连同铁路及其支线全部转交给了满铁。
通过旅大地区可以直航日本本土。
旅大地区拥有如此重要的地位。
当时一部分的日本御用文人甚至曾经放出过“旅大是正门,延吉是后门,满洲问题的关键是间岛问题”的言论。
[1]83那么,地处东满的间岛地区为什么会成为日本进入中国东北之后解决“满蒙问题”的关键呢?这主要是由间岛所处的战略位置和日本经营东北的战略需要所决定的。
吴禄贞的《延吉边务报告》、匡熙民的《延吉领土问题之解决》和宋教仁的《间岛问题》是研究间岛归属权的重要三部著作,这三部著作分别论述了间岛的重要战略地位。
吴禄贞在《延吉边务报告》一书中指出“:延吉厅居吉林之东南,界接韩俄,华夷交错,南限图们之江,东给长白山之口。
进可以战,退可以守,固吉林东南之天然锁钥也。
无延吉厅,则图们天限弃之于敌”,……“无延吉厅,则浑春孤立一隅,万难久存,而图们江口之要塞危矣”……“日本之经营延吉,其目光不仅注吉林,且将联奉天、吉林二省为一气,以收其囊括并吞之效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