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学术期刊影响力指数(AJCI)

合集下载

学术期刊的绩效评价与提升探讨

学术期刊的绩效评价与提升探讨

学术期刊的绩效评价与提升探讨第一章、学术期刊的绩效评价学术期刊是学术界传播研究成果的重要途径之一,期刊的绩效评价成为衡量期刊学术影响力的关键指标。

学术期刊的绩效评价通常分为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两种方法。

1.1 定量评价方法定量评价主要采取计量手段,衡量学术期刊的绩效,包括以下指标:(1)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简称IF):是反映期刊影响力的主要指标之一,计算公式为今年度被引用次数/去年度(或2018-2019年度)发表论文数。

(2)即时影响因子(Immediacy Index):是指研究成果发表后获得引用的速度,代表期刊对当前研究热点的关注程度。

(3)H指数(Hirsch Index,简称H指数):是用于评估研究人员的学术成就,也可以用于评价期刊的绩效,表示有h篇文章至少被引用了h次。

(4)自引率:反映期刊内部同行评价的水平,计算公式为本期刊论文被本期刊自身发表的论文引用次数/本期刊论文总被引用次数。

(5)下载量和阅读量:反映期刊文章的受欢迎程度和传播效果。

1.2 定性评价方法定性评价主要采用专家评估、编辑评估等方法,综合考虑影响因子、编辑质量、论文质量、审稿周期、发表率、国际影响等因素。

定性评价方法相对于定量评价方法更加全面、客观,可以有效避免利用各种手段提高影响因子的情况出现。

第二章、学术期刊的绩效提升学术期刊的绩效提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提高编辑质量编辑质量是学术期刊影响力的关键因素之一,高素质的编辑团队可以保证期刊的同行评审和审稿质量。

学术期刊应该优先考虑那些具有良好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的编辑,同时加强编辑的培训和训练,提高其专业水平和编辑能力。

2.2 加强同行评审同行评审是期刊发表高质量论文的核心过程之一,合理的审稿流程和高效的审稿效率可以有效提高期刊的影响力。

学术期刊可以加强审稿人员的招募和培训,优化审稿流程和机制,建立快速、高效的评审体系。

2.3 拓展期刊影响范围学术期刊的影响力不仅仅取决于期刊本身的质量,还取决于期刊的传播和影响。

国际评价期刊影响力的指标是什么?

国际评价期刊影响力的指标是什么?

国际评价期刊影响力的指标是什么?随着学术研究的不断发展,期刊的影响力也成为了许多研究者所关注的重要指标。

在国际学术界,评价期刊影响力的指标有很多种,其中比较常见的主要包括影响因子、H指数、EI检索、SCI检索、SSCI检索、AHCI检索等。

下面将对这些指标进行详细介绍。

一、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影响因子通常被认为是评价期刊影响力的最重要指标之一。

影响因子最早由Eugene Garfield于1955年提出,它是指某一种学术期刊在过去两年内所发表论文被引用的次数与该期刊所发表论文的总数之比。

使用影响因子评价期刊的好处在于:它可以客观地反映出某一期刊在同一领域内的重要性、是否被广泛阅读以及是否受到同行的认可。

二、H指数(H index)H指数是由物理学家Hirsch于2005年提出的一种评价学术成就的指标。

它是指一个人或期刊所发表的论文中,被引用次数排名前h位的论文总数为h的情况下,其余的论文都被引用了h次以上。

举例来说,如果一个人或期刊的H指数为10,就说明他/它所发表的论文至少被引用了10次。

与影响因子相比,H指数更加公正,因为它不仅考虑了被引用次数的多少,还考虑了被引用论文的数量。

三、EI检索EI是Engineering Information的缩写,它是由美国工程信息公司所编制的工程领域文献数据库。

EI检索是指将一篇论文收入到EI数据库之中,并制成EI收录题录,从而更好地被工程类专业期刊所接受,提高论文的知名度和学术水平。

EI检索还具有国际化的特点,是衡量一篇学术论文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的标准。

四、SCI检索SCI是Science Citation Index的缩写,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科学引文数据库之一。

SCI检索是指将一篇学术论文被SCI收录,从而成为SCI期刊的一部分。

SCI的高影响力,反映在影响因子等方面的表现都是全球各个学术院校所认可的。

五、SSCI检索SSCI是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的缩写,是SCI数据库中社会科学部分的子集。

学术期刊影响力的评估与排名

学术期刊影响力的评估与排名

学术期刊影响力的评估与排名一、引言学术期刊是科学研究与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术期刊影响力则是评估学术期刊质量和研究成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将对学术期刊影响力的评估与排名进行介绍和分析。

二、学术期刊影响力的定义学术期刊影响力是指学术期刊对学术界的贡献和影响程度。

影响力可以通过期刊的发文数量、发文质量、被引用数量、被引用频次等指标来衡量。

三、学术期刊影响力的评估指标1.影响因子影响因子是最常用的评估学术期刊影响力的指标之一。

影响因子是指某期刊前两年的被引用数量与发表文章数量的比值。

影响因子越高,表明该期刊研究成果受到越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2.引用频次引用频次是指某期刊被其他期刊所引用的频率。

引用频次越高,表明该期刊刊载的研究成果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影响力。

3.下载量下载量是指某期刊文章被下载的次数。

下载量越高,表明该期刊文章的研究成果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影响力。

4.论文收录论文收录是指某期刊被收录在各种学术数据库、索引和文献检索工具中的数量。

被收录的期刊可以获得更多的曝光机会,有助于提高其影响力和可见度。

五、学术期刊影响力的排名学术期刊影响力的排名是对学术期刊影响力的集中展示和评估。

目前全球最具有权威性的期刊排名是“世界大学学术排名”,该排名主要依据期刊的影响因子、引用频次、论文收录数量等指标来评定学术期刊的质量和影响力。

在国内,期刊排名的评定主要由国内的高校和科研机构等进行。

目前最具有代表性的排名包括:中国科学院SCI期刊推荐目录、综合影响因子排名、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

六、结论学术期刊影响力的评估和排名对于学术研究和交流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学者们在选择期刊发表研究成果时,应该充分考虑期刊的影响力以及其适合自己研究领域的特点。

同时,学术期刊编辑部也应该注意提高期刊的影响力和质量,从而吸引更多的优质文章和作者,推动学术交流和发展。

什么是学术期刊影响指数(AJCI)?

什么是学术期刊影响指数(AJCI)?

什么是学术期刊影响指数(AJCI)?学术期刊影响指数说明(AJCI)1.学术期刊影响力的界定一般来说,学术期刊(以下简称“期刊”)的影响力一般是指期刊在一定时期内发表学术研究成果,促进相关学术研究和应用发展的能力。

这种能力来源于文献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但也受到社会对其价值的认知和认可水平、期刊内容的多样性、期刊本身及相关渠道的传播扩散能力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因此进行客观准确的定性分析和评价是非常复杂和困难的。

忽略不同文献产生的学术影响力的质的差异,测算某一统计年度发表的部分来源文献的被引次数,可以反映该统计年度期刊的影响力。

简单常用的衡量指标包括期刊总被引频次(TC,extension,评价期刊所有发表的文献)、影响因素(IF,强度,评价统计年度前两年期刊发表的文献),即年度指标(强度,评价统计年度期刊发表的文献)等。

显然,上述指标的评价对象都是期刊在不同时期发表的文献,评价的角度和衡量的方法各不相同,因此两个指标都不能完全反映期刊的影响力。

在对期刊的评价中片面强调其中一个指标,会导致期刊的片面发展趋势,甚至期刊的学术不端行为,干扰期刊的正常发展。

因此,人们一直希望找到一个综合反映期刊影响力的衡量指标。

但以往这项工作总是试图将TC、IF等指标先验地假设为同一线性空间中的加性标量,并根据一组人为设定的权重参数将其拟合为一个“综合指标”,而没有注意区分这些指标的内在属性,得到的周期性排名结果难以给出合理的解释。

2013年,xx提出学术期刊影响力综合评价方法,连续两年应用于“中国X 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评选。

其基本原理、计算方法和结果基本得到国内外学术界和期刊界的认可。

2.期刊影响力指数的基本定义1.定义:期刊影响力排名空间通过在一系列大小相当的期刊(同一学科内)中将tc和if分别归一化为TC和IF,并根据其大小对期刊进行排序,可以将TC和IF映射到排序意义上的二维空间,称为“期刊影响力排序空间”。

因为tc和if在排序意义上是相互独立的,所以tc和if是正交的。

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价模型探究

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价模型探究

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价模型探究在当前学术界的评价体系中,期刊的影响力评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也是学者们发表论文时考虑的重要因素。

因此,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价模型的研究至关重要。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和开源技术的发展,大量的学术论文被发布在公开的网络上。

学者们在各种学术论坛、社交网络和博客上发表他们的研究成果,这使得学术评价变得更加复杂和有趣。

传统的影响力评价模型往往只能测量论文在自己领域内的影响力,而现在,我们需要更加全面的方法来评估一篇论文或者一种学术期刊的影响力。

在当今学术界中,期刊的影响力评价模型非常广泛,其中包括了多个指标。

其中一个最常用的指标是SCI(科学引文索引)因子。

SCI因子是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的一个指标,它用于评价一种期刊的影响力。

SCI因子越高,代表该期刊发表的论文被引用的概率就越大。

而SCI因子的计算方法是:一年内该期刊上引用该期刊中前两年发表的论文的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前两年被引用的总论文数。

这个指标针对某一个期刊的影响力评价,缺乏更广泛、更全面的比较和分析。

在学术界,针对学者的个人成就评测,还有H指数。

H指数是基于学者发表论文被引用的数量和频率衡量学者学术影响力的指标。

一个学者H指数等于h,如果他的n篇论文中有h篇被引用了至少h次,且其余的n-h篇论文被引用次数都不超过h次。

虽然H指数可以反映一个学者的学术影响力,但它并不能评估一个期刊的整体影响力。

另一个常用的指标是期刊的影响因子。

影响因子反映了一种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被引用的平均次数。

它是根据一年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在前两年被引用的总次数与该期刊在相同时间发表的论文数目之比得出的。

影响因子越高,代表该期刊的作用越大。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指标,例如Scopus数据库的CiteScore、Google学术的i10-指数、Altmetrics等。

这些指标通常综合考虑论文单篇被引用次数、论文在各个领域中的影响力、被社会媒体用户推荐的次数等多方面的因素,以更全面、客观的方式评估一个学术期刊的质量。

论文中的学术期刊评价与选择

论文中的学术期刊评价与选择

论文中的学术期刊评价与选择学术期刊在学术研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于研究人员而言,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术期刊是确保论文发表和学术声誉建立的重要一步。

本文将讨论学术期刊的评价标准以及如何进行选择。

一、学术期刊评价标准学术期刊评价标准有很多,以下是几个常见的标准:1. 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影响因子是评价学术期刊重要性的一种指标,通常是根据过去两年内该期刊上发表的文章被引用的次数来计算的。

影响因子高的期刊通常被认为是研究影响力较大的期刊,但也要根据具体学科领域来考量。

2. 被引频次(Citation Frequency):被引频次是指一篇文章被其他文章引用的次数,通过统计被引频次可以了解一篇文章的学术价值和影响力。

被引频次高的期刊可能更受学界关注。

3. 编辑委员会(Editorial Board):学术期刊的编辑委员会由一些权威的学者和专家组成,他们负责审查和选择发表的文章。

一个学术期刊的编辑委员会的资质和声誉可以作为评价其学术水平的指标之一。

4. 出版周期(Publication Cycle):出版周期是指学术期刊从收到论文到发表论文所需要的时间周期。

出版周期短的期刊通常更受研究人员的青睐,因为这意味着他们的研究可以更快地被广泛传播。

二、学术期刊的选择1. 目标读者群体:学术期刊通常会明确其发表范围和目标读者群体,所以在选择学术期刊时需要确保自己的研究内容与期刊的主题和读者需求相匹配。

2. 影响力与声誉:选择在自己领域影响力较大且具有良好声誉的学术期刊可以增加自己的学术影响力和知名度。

可以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咨询导师和同行学者来了解学术期刊的声誉和影响力。

3. 评估评价标准:根据自己研究的特点和目标,比较不同学术期刊的评价标准,如影响因子、被引频次等,选择对自己研究成果评价较为严谨和重视的学术期刊。

4. 审稿时间和发表周期:审稿时间和发表周期长的学术期刊可能会让你的研究成果被推后,影响你的学术进展。

影响因子if名词解释

影响因子if名词解释

影响因子if名词解释1. 嘿,影响因子 if 啊,就好比是学术界的明星指标!比如说,就像一个演员的知名度一样,影响因子高的期刊那可就是学术圈的大明星呀!那些厉害的研究成果都争着在上面露脸呢!2. 影响因子 if 呀,简单来说就是衡量学术刊物影响力的一把尺子!就如同判断一个球队实力的强弱,影响因子高的刊物那就是冠军球队般的存在!你想想看,厉害的球员都想去冠军球队,优秀的研究也都想往高影响因子的刊物上发呀!3. 哎呀呀,影响因子 if 啊,它其实是个很重要的东西呢!好比是一场比赛的评分标准,影响因子高的研究就像是在比赛中获得了高分!比如一篇在高影响因子期刊上发表的论文,那可真是厉害得很呐!4. 影响因子 if 可以说是学术界的信号灯呢!就像马路上的红绿灯指挥交通一样,它引导着学术研究的方向!如果一个领域的影响因子高,那肯定会吸引更多人去研究呀,不是吗?5. 嘿,影响因子 if 呀,它就像一把衡量学术价值的秤砣!比如说,同样是研究成果,在高影响因子刊物上的就好像更有分量呢!这就好比同样是苹果,个大又甜的肯定更受欢迎呀!6. 影响因子 if 啊,这可是个能让学者们又爱又恨的东西哟!就如同追求心仪的对象,有时候很难达到高影响因子的要求呢!但大家还是会努力去争取呀!7. 哇哦,影响因子 if 呢,相当于学术领域的宝藏地图!就像寻找宝藏一样,大家都想根据这个地图找到最有价值的地方!比如某个研究领域影响因子高,那不就说明那里有很多宝藏等着大家去挖掘嘛!8. 影响因子 if 呀,简直就是判断学术刊物牛不牛的标志!好比区分汽车的好坏,高影响因子的刊物就是豪华跑车呀!你说谁不想开着豪华跑车在学术道路上飞驰呢?9. 嘿呀,影响因子 if 啊,这可是关系到学术声誉的大事情呢!就像一个人的名声一样重要!如果你的研究能在高影响因子刊物上发表,那可真是牛气哄哄啦!10. 影响因子 if ,说它是学术的魔法棒也不为过呀!比如它能让一个普通的研究变得闪闪发光!就像灰姑娘穿上水晶鞋一样,一下子变得耀眼起来!你说神奇不神奇?我的观点结论:影响因子 if 对于学术领域来说非常重要,它能反映刊物的影响力和研究的价值,但也不能完全唯影响因子论,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

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

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

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
学术期刊的国际影响力通常通过一些指标来衡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影响因子是由Clarivate Analytics(前身为汤姆森路透)每年发布的一项指标,计算方法为某期刊的引用次数除以该期刊前两年的文章总数。

影响因子越高,说明该期刊的文章被其他期刊引用的次数越多,也就代表着该期刊的
影响力越大。

2. SJR指数(SCImago Journal Rank):SJR指数是另一种衡量期刊影响力的指标,
由Scopus数据库提供。

它不仅考虑了被引次数,还考虑了引用来源的权重及期刊的相关性。

SJR越高,代表着该期刊的文章被其他高影响力期刊引用的可能性更高。

3. H指数(H-index):H指数是用来衡量学者或期刊的学术影响力的指标之一。

一个学者的H指数表示他的论文被引用次数至少为H的文章数量;一个期刊的H指数表示该期刊的文章至少被引用次数为H的数量。

H指数越高,代表着期刊的文章影响力越大。

4. 文章下载量和浏览量:某些期刊和数据库会提供文章的下载量和浏览量数据,这也
是衡量期刊影响力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下载量和浏览量越高,说明该期刊的文章受
到了更广泛的关注和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学科领域的期刊影响力标准可能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评估学术
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时,还应考虑特定学科领域的相关指标和评价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学术期刊影响力指数(AJCI)
学术期刊影响力指数(AJCI)说明
1.学术期刊影响力的定义
在普遍意义上,学术期刊(以下简称“期刊”)的影响力一般是指期刊在一定时期内发表的学术研究成果,在某段时间里促进相关学术研究与应用之发展的能力。

这种能力本源上产生于文献的学术价值与应用价值的大小,但也受该段时间内社会对其价值的认知水平与认同程度、期刊内容的多样性,以及期刊自身及其相关渠道的传播与扩散能力等诸多因素制约,所以对其作出客观、准确的定性分析和评价是非常复杂而困难的。

忽略了不同文献所产生学术影响的定性差异,计量某个统计年度内出版的某些源文献引证期刊的次数,可以在统计学意义上反映期刊在该统计年度产生的影响力。

简单而常用的计量指标有期刊的总被引频次(TC,广延量,评价对象为期刊已发表的所有文献)、影响因子(IF,强度量,评价对象为期刊在统计年之前两年发表的文献)、即年指标(强度量,评价对象为期刊在统计年发表的文献)等。

显然,上述指标的评价对象是期刊在不同时期发表的文献,且评价角度、计量方法各不相同,任一指标都不能全面反映期刊的影响力。

期刊评价中片面强调其中某个指标,都会导
致期刊出现片面发展倾向,甚至引发期刊的学术不端行为,干扰期刊正常发展。

因此,人们一直在希望找到一个综合反映期刊影响力的计量指标。

然而,过去这方面的工作总是试图将TC、IF 等指标先验地假设为同一线性空间的可加标量,按一组人为设定的权重参数拟合为一个“综合指标”,而未注意区分这些指标的内禀属性,得到的期刊排序结果也难以给予合理的解释。

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在2013 年首次提出了一种综合评价学术期刊影响力的方法,连续两年应用于“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的遴选,基本原理、计算方法和结果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和期刊界的基本认可。

2.期刊影响力指数(CI)的基本定义
定义1:期刊影响力排序空间
在某种可比较大小的期刊范围内(同一学科内)将TC、IF 分别归一化处理为tc、if,并按其大小进行期刊排序,即可在排序意义上将TC、IF 映射到一个2 维空间,称为“期刊影响力排序空间”。

由于在排序意义上tc、if 是相互独立的,因而tc、if 是正交的。

定义2:期刊影响力等位线定义3:期刊影响力指数(CI)期刊影响力指数(CloutIndex ,简称CI),是反映一组期刊中各刊影响力大小的综合指
标,它是将期刊在统计年的总被引频次(TC)和影响因子(IF)
双指标进行组内线性归一后向量平权计算所得的数值,用于对组内期刊排序。

CI 的计算公式为:CI 的几何意义如下:
图1 期刊影响力指数CI 示意图
如图1 所示,(0,0)代表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均为0 的期刊。

右上角的点(1,1)代表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均为最大值的组内“影响力最大期刊”。

以(1,1)为原点画圆弧,弧线即影响力等位线,弧线上的各点表示其CI 值大小相等的期刊。

分布在弧线左下方的点对应的期刊其相对影响力小于分布于弧线右侧的期刊。

可以形象地看到,期刊的CI 值越大,该刊距组内“影响力最大期刊”的差距越小。

3.CI 的具体统计方法
3.1 统计源文献
为了突出反映期刊对中高端学术研究的影响力,计算构成CI 的TC、IF 时,选用了《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5 版)》(下简称《年报(2015)》)中各学科期刊综合他引影响因子排名前60%的期刊,以及博士论文和会议论文,不包括硕士论文。

3.2 他引频次为了体现公平计量,CI 计算中,TC 为总他引频次、IF 为他引影响因子。

3.3 量效指数(Journal Mass Index,简称JMI)从CI 示意
图中可以看出,CI 等位线对单一指标的一般性奇异行为具有较好抑制效果,
但对特殊奇异现象,特别是单纯为追求大TC 盲目扩大发文量而降低学术质量的情况,抑制效果尚不理想,这种情况干扰了CI 排序的公正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引入了量效指数(JMI),用以消除这种奇异性造成的影响。

量效指数(JMI)是某刊影响因子对应的发文量与该刊影响因子的比值,意义是该刊每产生单位影响因子所需要的论文数量。

定义为:
JMI 越大表示该刊越“臃肿”,也就是发文规模很大而效用不高。

为了全面反映期刊的量效关系,JMI 计算中采用了《年报(2015 版)》公布的复合影响因子。

3.4JMI 对CI 的修正
《年报(2015 版)》分别对自科、社科期刊进行了JMI 由大到小排序。

按该排序,取排名前5%且可被引文献量大于平均可被引文献量的期刊名单作为需要修正CI 的期刊名单,对这些期刊的TC 所占权重进行修正,其他期刊未作调整。

CI 中的TC 和IF 的权重比例为1:1,被调整期刊的TC 权重根据JMI 大小分别降低至0.2~0.05 。

具体调整办法为:
其中k 为他引频次调整系数。

按JMI 大小将期刊分为三档,
TC 权重调整系数分别为该档期刊JMI 均值与所有期刊JMI 均值的比值。

各档JMI 指数对应权重具体数据如下:表1 JMI 类型及其他引频次调整系数JMI 类型
取值区间
他引频次调整系数(k)
调整期刊数

臃肿
[10000~20000)
0.2
43

非常臃肿[20000~40000) 0.1
23 极臃肿
≧40000
0.05
11

臃肿
[7000~17000)
0.2
102

非常臃肿[17000~37000) 0.1
40
极臃肿
≧37000
0.05
15
4.说明与讨论
我们引入了一种可较全面反映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指数CI,可以给出某学科期刊的影响力排序,但不能直接用于评价期刊内容质量。

另请注意,CI 是在一组期刊内定义的,只可用于组内期刊排序,不可用于跨组比较。

如需跨组比较,应将不同的组定义为一个组,重新计算CI 值。

本报告利用JMI 对234 种期刊的CI进行了修正,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CI 定义中只采用了TC、IF,未考虑其他计量指标,如即年指标、引证半衰期等,另还有一些问题有待商榷。

进一步的研究尚在进行之中,请有关专家提出宝贵建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