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电脑的发展状况分析
国内中小品牌平板电脑企业现状的SWOT分析及发展策略

( 3)市 场 定 位 准 确
国内中小平板电脑厂商的产品市场定位准确 ,主要面对的客户群 是对平 板电脑有需求且预算 相对 较低消费者 ,这些消费者对 品牌诉 求 较低 ,对价格相对敏感 ,更注重功能和外形的因素。 2 . 国内中小平板电脑厂商 的劣势 ( 1 ) 质量低劣 ,售后服务难 以保证 国内中小平板厂商在产 品质量控制方面没有严格 的标准 ,虽然相 对低廉 ,但整体质 量上相对低劣 ,同时大 多数 厂商都没有固定的维修 中心 ,或者在全 国范 围内只有少数几个维修 中心,这 根本无法为消费 者提供有效的售后服务。 ( 2)缺少核心能力 ,自主研发能力较差 限于资金 和研发 成本等 因素 ,国内 中小平 板厂商 一般采 用 的是 上游硬件厂商 提供的整体解决方案 ,尽在 外观或者系统上进行一些 改 动 ,在平板 电脑的核心技术方面基 本无 自主研发能力 ,不能针对特 定 的市场需求 自主开发新产品 ,产品同质化严重 。 ( 3)知识产权方面 的问题 由于缺 乏 自主研发能力 ,国内中小平板 电脑厂商在开发新品的时 候往往会 高度模仿市场上 已成功 的知名品牌的产品 ,这个过程就会 涉 及到知识 产权的保护 问题 ,国际大厂就曾多次针对外观专利方 面的问 题起诉 中国的相关企业。 3 . 国内中小平板 电脑 厂商 的机会 ( 1 ) 市 场规模 大、产业链成熟 随着 消费者需 求 的改变 ,以及早期 用户 的宣传 ,越来 越多 的 国 内消 费者都会对平板 电脑 有需求。平板 电脑生产销售模式 相对 比较成 熟 ,一 般由专业 的芯 片公 司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平板 电脑公司进行外 观的设 计及产 品的组 装 ,然后 由分销渠道进行 销售 ,这个 相对成熟 的
、
4 . 国内中小平板 电脑产商 的威胁 ( 1 ) 一线品牌对低端市场 的关注 越来越多的 国内外一线平板电脑厂商渐渐意识到了低端市场的重 要性 ,对这个市场也投入 了一定的关注 ,譬如联想 电脑公 司就推出几 款千元价位 的平板 电脑 ,并获得了不错 的销量 。一线 品牌大厂研发能 力较强 ,产 品质量 高 ,售 后服务有保证 ,这些对 中小平 板电脑厂商而 言无疑是个巨大的威胁 。 ( 2 ) 大屏幕智能手机对平板 电脑 的替代作用 智能手机逐渐的朝大屏幕发展 , 市场上主流的智能手机 的屏幕大小 都在3 . 7 寸一 — _ _ 4 . 5 寸之间,三星电子近 日 甚至推出了一款5 . 3 寸的智能手机 , 这些大屏幕智能手机在很大程度上会对平板 电脑的市场造成冲击。 ( 3 ) 潜在进入者多 ,市场 门槛较低 、 产 品同质化严重竞争 日 趋激
平板电脑发展历程

平板电脑发展历程平板电脑发展历程在当今瞬息万变的时代,各类产品从⽆到有,从低端到⾼端,这⼀切⽆不集结着⼈类智慧的结晶。
1946年2⽉,世界上第⼀台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在美国宾⼣法尼亚⼤学诞⽣,“埃尼阿克”(ENIAC)占地⾯积达170平⽅⽶,重达30吨。
2010年1⽉,同样是在美国,传闻已久的平板电脑(IPAD)正式诞⽣了,其拥有9.7英⼨的显⽰屏,重量仅有700多克,瞬时轰动全球。
在IPAD上市之初,不少所谓的⾏业资深⼈⼠都将其定位成⼀个鸡肋⼀般的⼤号IPhone,称其是在哗众取宠,注定⽆所作为。
然⽽,仅仅过了⼀周,该产品30万部的销量告诉我们,它成功了!当IPAD引发了平板电脑⽕热发展的局⾯,随后各⼤PC⼚商及⼿机终端⼚商们不再犹豫,纷纷推出平板电脑产品,于是各种“P ad”蜂拥⽽⾄。
IPAD的成功诞⽣,意味着平板电脑即将成为移动互联⽹新潮流,翻开移动互联⽹的新篇章。
其实早在上世纪60年代,平板电脑已经渐渐进⼊⼈类的视线。
平板电脑的发展历程主分为五个阶段,即初期、早期、发展期、现阶段及未来发展趋势。
初期:概念提出,产品未能实施。
最早的平板电脑概念是由施乐帕洛阿尔托研究中⼼的艾伦?凯,在20世纪60年代末提出的Dynabook,这是⼀种可以⽤笔输⼊信息的的新型电脑产品。
然⽽由于技术和其他⽅⾯的原因,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并没有对该构想提供⽀持,这台最早提出的概念性平板电脑没能真正运⽤到商业或消费领域。
早期:成型产品出现,但实⽤性差。
第⼀台商业化的平板电脑是1989年9⽉上市、由GRiD Systems制造的GRiDPad,它采⽤了与当时个⼈电脑相同的MS-DOS操作系统。
⽽后1991年,另外⼀台由Go Corporation制造的平板电脑Momenta Pentop也正式上市。
随后在1992年,Go Corporation⼜推出了为平板电脑专门开发的操作系统,命名为PenPoint OS。
中国计算机(电脑)市场现状、产业链上下游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计算机(电脑)市场现状、产业链上下游及发展趋势分析一、计算机(电脑)行业发展历程计算机的全称是电子计算机,俗称电脑,是一种能够按照事先储存的程序自动高速的进行大量数值计算和各种信息处理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由硬件和软件所组成。
总的来说,中国计算机行业经历了从初创期到现在的持续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数量不断增加,技术不断创新,创造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果,未来也将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纵观中国计算机行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中国计算机行业发展历程资料来源:产业研究院整理二、计算机(电脑)行业产业链1、产业链示意图计算机行业主要包括硬件、软件两大类。
计算机硬件的上游为半导体行业中的基础材料,由基础元器件和核心工艺构成,硬件中间产品主要有CPU、内存、硬盘、GPU、各种ASIC、NP、FPGA等芯片类半成品;通过设计、制造、组装、加工等一系列工作装配成计算机硬件产品,通过相关软件,驱动使其成为实现某种特定功能的产品。
计算机行业下游主要面向个人消费者、各大企业、各大教育机构等。
计算机行业产业链示意图资料来源:产业研究院整理2、上游在计算机系统中,软件是计算机系统运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政策引导下,我国软件产业近年来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具有较强的活力和潜力。
根据工信部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超3.5万家,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收入为10.81万亿元,迈上十万亿元台阶,盈利能力保持稳定。
2014-2022年中国软件行业收入及增长情况资料来源:工信部,产业研究院整理相关报告: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计算机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三、计算机(电脑)行业发展现状1、经营情况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计算机已是现今非常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其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均有应用,极大程度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我国计算机制造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达到2849家,较2021年增加192家;行业总产值为29119.4亿元,同比增长6.93%;资产总计19375.2亿元,同比增长10.36%;销售收入为28259.2亿元,同比增长6.71%;利润总额为748.9亿元,同比下降5.27%。
2024年平板市场规模分析

2024年平板市场规模分析引言在21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智能化的普及,平板电脑作为一种轻便便携的个人电子设备,在消费市场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
本文将对全球平板市场规模进行分析,包括市场的发展趋势、竞争格局和未来的发展前景。
市场规模和发展趋势根据市场研究公司的数据,全球平板市场规模从2010年以来呈现了快速增长的趋势。
2010年,全球平板市场销售额仅为1000万台,而到2019年已经增长到2.5亿台。
这一规模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平板电脑在消费者中的普及程度提高以及不断推出的新型产品。
从销售额角度看,全球平板市场的价值也在不断增加。
根据市场数据,2019年平板市场的销售额达到了300亿美元,相比于2010年的5亿美元增长了60倍。
这显示了平板市场在全球消费市场中的巨大潜力和市场魅力。
在平板市场中,苹果公司一直是市场的领导者。
根据市场份额数据,苹果公司在全球平板市场中占据了30%的市场份额,其次是三星和微软等品牌。
然而,随着中国品牌的崛起,如华为、小米等,市场份额正在发生一定的变动。
然而,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功能的不断增强,平板电脑的市场增速正在放缓。
根据市场预测,未来几年平板电脑的市场增长率将有所下降,但整体市场规模仍将保持较高水平。
竞争格局目前,全球平板市场的竞争格局较为激烈。
除了苹果、三星和微软等国际品牌之外,中国品牌如华为、小米、联想等也在市场中占据一定的份额。
苹果公司凭借其高品质的产品和优秀的用户体验一直是市场的领导者。
然而,中国品牌近年来在平板市场上展现出了强劲的竞争能力,通过不断推出性价比更高、创新性更强的产品,逐渐蚕食了苹果的市场份额。
值得注意的是,平板电脑市场的竞争不仅来自其他平板品牌,还来自智能手机和个人电脑等替代产品。
随着智能手机功能的不断增强,一些消费者可能更倾向于购买功能更全面的智能手机,而不再购买平板电脑。
这对平板市场来说是一种巨大的竞争压力。
未来发展前景尽管平板市场面临着竞争压力和市场增速放缓的挑战,但仍存在一些发展机遇。
平板电脑调研总结

3·15IT年度报告:平板电脑用户需求主导技术发展。
doc苹果iPad的成功展现了平板电脑市场巨大潜力,而用户需求和使用体验则成为主导产品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
七成多消费者欲购平板电脑近日,由中国消费者报社、中国消费网、新浪网、3G门户网联合进行的中国IT 消费市场3·15年度调查活动结束,调查结果显示,有74%的消费者有购买平板电脑的意愿,由此可见,平板电脑已经成为人们最喜爱的数码产品之一。
消费者购买平板电脑最看重的是其娱乐性能,超过六成消费者购买平板电脑是为了娱乐,占到了受调查者的66.0%,另有18。
0%的参与调查者是追求时尚.在平板电脑的众多娱乐功能中,看视频和玩游戏最被消费者所看重,分别占被调查者的30。
0%和22。
0%。
平板电脑所具备的商务、办公性能位居被调查者选择的第二位,占到28.0%,而使用平板电脑看书的消费者也占到了参与调查者的12.0%,由于参与调查的消费者有七成多是为了娱乐需求而购买平板电脑,所以他们对电脑屏幕和电池续航能力等能够彰显娱乐功能的技术参数格外看重。
除了能够直接体现娱乐性能的电池续航能力和屏幕效果之外,在其他技术参数的选择上消费者基本上很难给出一个明确的排位,可以说很纠结.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平板电脑消费者遇到最多的问题是网络连接不畅,选择比例占到18。
9%,其他问题如屏幕反应不灵敏、内存空间不足、经常死机、机器过热等也比较突出,分别占到了18。
0%、18。
0%、17.2%、16.2%的比例。
2010-2011年中国平板电脑市场研究年度报告(简版).doc 3G网络的普及,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平板电脑市场发展.(一)发展现状目前平板电脑市场定位较模糊,大概可以分为以苹果iPad为代表的娱乐型产品,和以汉王为代表的商务型机型。
但随着这一市场逐渐走向成熟,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涉足这一领域,如何尽快对行业进行细分、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特色之路,是市场成长的重要保证。
平板电脑发展历程

现在一提到平板电脑,大多数人想到的多半都是苹果iPad。
据国内第三方数据分析服务商CNZZ调研报告显示,自iPad发布以来,其市场份额在国内平板市场一直处于绝对领先地位。
截止今年2月,iPad在中国的平板电脑市场份额高达%。
而其他品牌则只能分享另外%的份额。
其实平板电脑这个概念,在2002年就被微软提出来。
但在先于微软之前,就已经有类似的产品开始销售了。
60年代末,美国加州施乐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的艾伦·凯提出了一种可以用笔输入信息的叫做Dynabook的新型笔记本电脑的构想。
然而,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没有对该构想提供支持。
第一台商用平板电脑是1989年9月上市的GRiD Systems制造的GRiDPad,它的操作系统基于MS-DOS。
在当时,这一产品令IT产业界震惊,但由于技术门槛与制造成本等原因,未能走入寻常百姓家,不过其所引领的手触与笔触操作方式对IT产品绝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991年,另外一台由Go Corporation制造的平板电脑Momenta Pentop上市。
1992年,Go推出了一款专用操作系统,命名为PenPoint OS,同时微软公司也推出了Windows for Pen Computing。
IBM也没有置身事外,跟"ThinkPad"这个词暗示的一样,IBM ThinkPad系列的原始型号也都是平板电脑。
然而这些早先的例子都失败了,那令人诟病的手写识别率根本就不符合用户的需求,并且高居不下的价格和重量也很成问题。
比如Momenta重达千克,价格高达5000美元!微软尝鲜无疾而终平板电脑自2002年秋季,微软公司大力推广Windows XP Tablet PC Edition而渐渐变得流行起来。
在此之前平板电脑只在工业、医学和政府等顾客群内有小型市场。
而苹果在这个时期也并没有闲着,它向来就不是袖手旁观的角色。
苹果就像一头捕食的野兽,在暗处伺机。
2024年三防平板电脑市场规模分析

2024年三防平板电脑市场规模分析摘要本文对三防平板电脑市场进行了全面的规模分析,包括市场增长趋势、主要竞争对手、市场细分以及未来发展预测等方面。
通过对市场规模的深入研究,为相关企业和投资者提供了参考依据。
引言三防平板电脑是一种具有防水、防尘和防摔功能的移动智能设备。
随着人们对电子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三防平板电脑作为一种新兴产品逐渐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关注。
本文旨在通过对三防平板电脑市场规模的分析,了解其发展潜力,为相关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
市场增长趋势三防平板电脑市场在过去几年中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这主要得益于消费者对便携性和耐用性的需求不断增加。
随着人们生活和工作方式的变化,对于能够在户外环境下使用且具备一定硬件性能的移动设备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主要竞争对手三防平板电脑市场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当前市场上主要的竞争对手包括A公司、B公司和C公司。
这些公司通过不断提升产品性能、扩大产品线以及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来争夺市场份额。
市场细分三防平板电脑市场可以根据使用环境和目标用户进行细分。
根据使用环境,市场可以分为户外使用和工业使用两大类。
户外使用的三防平板电脑主要面向户外爱好者、野外工作者等用户群体,而工业使用的三防平板电脑主要应用于工业生产、物流和仓储等领域。
根据目标用户,市场可以分为个人用户和企业用户两大类。
个人用户主要用于个人娱乐和办公需求,而企业用户则更多地用于工作和生产管理。
未来发展预测三防平板电脑市场在未来几年中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
随着户外和工业领域的需求不断增加,三防平板电脑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三防平板电脑的功能将更加丰富,性能将更加强大,这也将进一步推动市场的发展。
结论通过对三防平板电脑市场规模进行全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市场具有较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然而,随着竞争的加剧,企业需要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和创新能力,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并与竞争对手进行有效的差异化竞争。
2024年教育用平板市场分析报告

2024年教育用平板市场分析报告1. 引言教育用平板是指专门为学生和教育工作者设计的平板电脑,具备教育教学功能和适应学习环境的特点。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用平板越来越受到学校和教育机构的重视。
本报告将对教育用平板市场进行分析,并提供一些有关该市场的关键见解。
2. 教育用平板市场规模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过去几年教育用平板市场规模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预计未来几年,教育用平板市场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
这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因素:•政府投资力度加大:政府愈加重视教育事业,增加对教育设备的投入,推动了教育用平板市场的发展。
•教育体制改革:随着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学校和教育机构逐渐采用教育用平板作为教学工具,促进了市场需求的增长。
•教育用平板的优势:相对于传统教学工具,教育用平板具有交互性强、资源丰富、携带方便等优势,能够提升教学效果,满足学生和教师的需求。
3. 教育用平板市场竞争状况教育用平板市场竞争激烈,主要有以下几个竞争对手:3.1 厂商 A厂商 A是市场占有率最大的教育用平板供应商之一。
其产品具有高性能、稳定性强的特点,深受学校和教育机构的信赖。
该厂商通过与教育机构的合作,建立了良好的供应链和服务体系,有效地满足了客户需求。
3.2 厂商 B厂商B是一家新兴的教育用平板供应商。
该厂商注重产品的创新和功能的多样性,针对不同教学场景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虽然市场份额较小,但快速增长,对其他竞争对手构成了一定的压力。
3.3 厂商 C厂商 C是一家本地化的教育用平板供应商。
其产品价格相对较低,受到中小学校的青睐。
然而,由于产品性能和质量存在一定差距,其市场份额逐渐减少。
4. 教育用平板市场发展趋势教育用平板市场未来发展的趋势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科技创新:随着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用平板将不断融入更先进的技术,提供更高质量的教学体验。
• 4.2 数据驱动教学:教育用平板可以收集学生的学习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个性化地指导学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板电脑市场的发展现状时间:2012-07-10(一)市场规模稳步扩大苹果推出的iPad立刻在业内掀起了一股平板电脑热潮,Motorola、三星、LG、索尼、东芝、联想、华硕等一线品牌,以及台电、昂达、爱国者等二线品牌纷纷推出了自己的平板产品。
尤其是2011年的CES几乎成了平板电脑专场,近百款平板电脑产品在CES上集中亮相。
在厂商的大力推广和消费者的热捧下,平板电脑市场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态势,2011年的市场销量已经突破6000万台,预计2015年的销量会超过1.6亿台。
图1,2010年-2015年平板电脑销量的统计及预测(数据来源:TrendForce)随着高性价比Android平板的出货量稳步上升,预计iPad的份额将从2010年的87%降到2015年的60%以下,但iPad的年销量仍然会增加近7倍。
其他厂商赖以抢占市场的手段无非是更低的价格、更强的硬件配置。
从目前来看,从软硬件的总体优化上,其他平板的综合性能还达不到iPad的水平。
为达到或超过iPad的性能,只能采用更高性能的处理器。
例如华为最新的MediaPad采用4核CPU,单核速度达到1.0GHz,支持10英寸屏幕。
这样通常以增加功耗、增加尺寸和重量、增加电池容量为代价。
图2是2011年全球主要平板电脑厂商的销量统计,苹果高居榜首,占62%的市场份额,三星次之,占9%,Amazon和Barnes and Noble这两家电子商务和图书销售商占11%,华硕占3%。
剩余的约940万台的市场由上百家厂商分食。
图2,2011年主要平板电脑厂商销量统计(数据来源:NPD DisplaySearch)以上是2011年全年的数据。
2011年4季度,Amazon凭借Kindle Fire 的热销,份额迅速扩大到16.7%。
2012年1季度,Amazon受到苹果发布New iPad和iPad降价的双重打击,份额直降到4%。
三星、华硕等厂商的销量也大幅下降。
图3,2011年4季度主要平板电脑厂商销量统计(数据来源:NPD DisplaySearch)尽管1季度的市场销售同比下降,各个市场分析机构对平板电脑未来的市场还是非常乐观的。
根据NPD DisplaySearch最新出版的季度平板电脑报指出,2017年平板电脑出货量将从2011年的6200万台上升到4.2亿台,预计2016年平板电脑的出货量将超出笔记本电脑。
不断发展的操作系统与更多元应用,以及快速演进的产品性能将推动平板电脑市场快速成长。
另一方面制造厂商也不断的提高产能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
在国内市场方面,赛迪顾问(CCID)统计,2011年中国平板电脑市场规模年增10倍达492.5万台,同时营收方面则是年增近8倍,达人民币189.8亿元,成长相当显著。
同时市场出现结构性的改变,开始往两极化发展。
首先是低价策略奏效,让中国本土厂商的市占率快速提升。
有很多中国本土的PMP(Portable Media Player)厂商和手机厂商都在去年进入平板市场,且主打的产品多是7寸Android平板电脑,而价格则多在人民币1000元以下,包括联想(Lenovo)也在去年第四季于中国推出了价格在1000元左右的产品,对低价平板市场带来显著冲击,同时也扩大了LePad的市占率。
第二项改变则是中国的Android平板电脑有往两极化发展的趋势。
2011年中国平板电脑的主流价位分别在3500元以上,以及1500元以下,而在1500元~3500元之间的产品则未有好表现。
第三点值得注意的在于行业应用的平板电脑已经在中国市场起飞,例如餐饮业、娱乐业或是旅游业等,纷纷都在去年开始采用平板电脑,另外也有多家平板厂商则是试图往教育、金融、医疗或电子化政府等领域发展。
(二)产品规格多样,以低价产品为主平板电脑的外在差异主要体现在屏幕尺寸、操作系统和价格定位上。
我们对在国内市场上销售的约800款平板电脑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出于易用性及成本因素,国内平板产品仍以8英寸、7英寸及以下的平板为主,一些低端产品还在采用不支持多点触摸、使用寿命不是很长的电阻屏。
中高档平板普遍采用9.7寸或10寸以上的支持多点触摸的电容屏。
图4,平板电脑屏幕尺寸统计(数据来源:中关村在线)在操作系统的选择上,绝大多数平板采用Google的Android操作系统,苹果采用自己的iOS,联想采用乐OS,RIM采用自己的BlackBerry Tablet OS,一些定位商务应用的平板采用微软的Win7或Win8操作系统。
图5,平板电脑的操作系统统计(数据来源:中关村在线)在价格区间上,品牌产品与白牌产品有明显的差异。
根据对中关村在线的平板电脑产品报价,大多数平板产品的价格在1000元以上。
这些数据大多是官方报价,未考虑实际购买时的优惠或促销,与实际情况可能有些出入。
图6,平板电脑的价格统计(数据来源:中关村在线)价格超过万元的平板主要是采用Intel酷睿处理器和微软Win7操作系统的高档产品,定位在商务应用,能够与用户的PC和笔记本电脑保持统一的用户界面和使用体验。
下面的报价统计是摘自某个所谓的白牌平板电脑厂商的报价单。
从中可以看出,近半数的白牌平板是500元以下的低端产品,其余是500-1000元的产品,没有1000元以上的中档产品。
图7,某深圳平板电脑制造商的价格统计不只是国内厂商想以低价抢市场,这个招数在国外也屡试不爽。
比如,销量能够与iPad比美的两款平板电脑是巴诺书店的Nook平板电脑和亚马逊的Kindle Fire。
这两款平板电脑有两大共同点:其是售价都很低,只有199美元,基本上是硬件的成本价;其二是,这两家公司的平板电脑都由拥有自己的数字内容商店的公司销售,可以用销售图书、音乐的收益补贴不赚钱的硬件。
这两款平板电脑的屏幕尺寸也都小于iPad,成本比iPad低。
此外,用户通过这两家商店所购买的多数图书,也可以通过相应的应用在iPad上阅读。
HP、RIM、Motorola也曾希望用高性能、高价平板与苹果抗衡,但其产品在性价比上与iPad、iPad2几乎没有优势,销售十分惨淡,最后只能通过大幅杀价、清理库存的方式退出市场。
比如,HP在2011年9月宣布退出平板市场,把TouchPad的价格从499美元狂降到99美元,原本滞销的产品在短时间内销售一空。
RIM在11月份把PlayBook的价格从499美元降到199美元。
199美元似乎成为了非苹果平板的价格标杆。
Google计划推出的7英寸平板预计定价199美元,NVIDIA计划于近期推出199美元Tegra 3平板,不仅提供处理器,还有包括显示器和其他芯片的完整参考设计方案。
(三)国内平板企业众多,缺乏领军企业自从苹果掀起平板风潮后,大批中国本土企业也看好这个商机。
根据粗略统计,中国目前已有超过百家品牌业者投入平板电脑市场,产品型号更高达六百个以上,并且每周都有新型号推出。
中国本土的IC厂商也相继跨入此市场,如瑞芯微、盈方微、新岸线等都早已布局市场。
珠海炬力、中星微等供应商也开始供货,希望能在这个市场分到一杯羹。
国内芯片主要供给二三线品牌和白牌市场。
根据深圳半导体应用联盟针对中国二、三线品牌统计,2011年中国平板电脑芯片片出货量为1400万颗。
白牌平板大多定位在中低端市场,出于价格的考虑,大多会选择国内芯片供应商,如瑞芯微、君正、盈方微、全志等。
另外,台湾的威盛也是芯片出货量较多的供应商之一。
这些厂商大多有PMP、MP3等消费性电子处理器的经验,在既有市场饱和的状况下,转而寻求平板新商机。
其中以威盛2011年出货量最多,达450万颗芯片。
仅次于威盛的是瑞芯微,2011年出货量达350万颗。
瑞芯微在软硬件优化、技术支持、低功耗方面做得不错,芯片主打以低廉的成本实现3D游戏运行、高清视频播放等功能,在低端平板电脑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
在2011年的CES上,瑞芯微展示了RK 29XX系列芯片解决方案,这个解决方案不仅在当年中国低端市场表现不错,甚至一度进军美国。
2012年瑞芯微推出了双核产品RK3066。
珠海全志的A10是2011年的一匹黑马,依靠高性价比迅速把平板的价格拉了下来。
A10热销的佐证是,在电子市场里可以轻松找到与该芯片配套的USB网卡。
今年推出的A13去掉了一些不常用的接口,价格进一步降低。
中国本土品牌如联想、e人e本、万利达等平板电脑产品定位主要在中高端市场,原道、酷比魔方、昂达、纽曼等二线品牌,以及白牌则主打中低端阶市场。
芯片厂商提供的完整方案使市场进入门槛大大降低,很多做山寨手机的企业开始做白牌平板。
根据统计,在深圳只要有10万元资金就可以开一个组装工厂,这样的组装工厂仅在深圳就有300家左右。
开一套新设计的模具,成本也只有2-3万元。
这种单纯组装的小规模企业肯定与品牌无缘,只能是比拼谁的加工成本更低、交货时间更短。
在其他方面,包括主要元器件、PCB板、外壳的成本,则基本上是完全公开透明的。
激烈的竞争使深圳的山寨平板企业从2011年鼎盛时期的2000家减少到500家左右。
在市场高速发展的同时,同质化现象日趋严重,似乎已成为电脑领域的硬伤。
消费者发现,相同的系统、类似的配备,差别只在于品牌形象。
如今,平板电脑也似乎正在重蹈上网本覆辙。
新颖的外观、触摸屏技术,与众不同的应用,是平板电脑风靡全球的卖点,从市面上的销售情况来看,娱乐应用已成为最大卖点。
当这种新鲜劲过后,消费者更新换代的积极性就会变低。
除了在外观、性能及应用服务上,消费者现在也开始注意尺寸。
有调查显示,比起iPad大尺寸屏幕,亚洲消费者似乎更喜好小尺寸产品。
以中国消费者来看,7寸产品是最受青睐的,预估7寸平板电脑将占整体出货量的60%左右。
根据易观国际《2011年移动互联网用户调研报告》的数据,用户使用平板电脑仍以游戏、影音等娱乐功能为主。
从非苹果产品的销量变化上看,第3季度19.3%的增速远小于第2季度64.8%的突飞猛进,也小于同期iPad2产品23.7%的增长幅度。
平板电脑市场增长放缓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一方面,用户使用平板电脑仍以游戏、影音等娱乐功能为主,缺乏深入的用户需求;另一方面,产品的竞争没有跳出品牌和硬件的局限,消费者对平板电脑的认知更多依靠苹果产品的发展和宣传。
大唐电信以主打“定制化”的概念,想在差异化方面取得突破。
其推出的平板电脑,根据企业不同的需求,在外观上可采用专属配色或印制公司LOGO等;内部软体方面也可以量身订做,整合办公室软体,提升工作效率。
避开竞争激烈的个人用户市场,以客制化的方式,转而走向企业用户,这可能是平板电脑厂商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联想、戴尔等一线品牌企业,更多考虑从教育、办公、运输、零售等行业应用入手,开发一些高利润的定制产品。
(四)Android阵营呈现碎片化特征Android是一个免费开源的应用平台,虽然可以迅速占领市场,但也造成了今天的重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