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中产业聚集区
云南省50个产业园区情况介绍

云南省50个产业园区情况介绍1、云南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简介云南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
开发区于1992年经省政府批准成立,2010年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开发区规划管理面积157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达6.2平方公里,按“一区三园”空间布局。
20年来,开发区依托曲靖的资源、区位和产业优势,发展形成了有色金属、光伏电子、汽车及装备制造、轻工和生物五大优势产业,已成为曲靖重要的工业聚集区、城市建设的主战场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水、电、路、燃气、通讯和生活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
截止2011年,入区企业总数913户,其中工业企业112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户,另有个体工商户3216户;完成工业总产值290.34亿元,增长45.02%;工业增加值87.02亿元,增长38.5%;固定资产投资80.12亿元,增长31.75%;主营业务收入283.95亿元,增长45.2%;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25亿元,增长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2亿元,增长22.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47元,增长16.1%。
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30%的增速。
开发区已进入了经济社会加速、提质、增效的跨越发展新阶段,“十二五”期间,以打造“百亿产业、千亿园区、和谐新城”为目标,将全力做大做强主导优势产业,努力推动开发区跨越发展的步伐越走越快、越走越好。
2、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简介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主城东部,成立于1992年,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05年经国务院批准增设出口加工区,是云南省唯一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出口加工区为一体的产业园区。
规划面积156.6平方公里。
是未来5年昆明城市重点开发的新区域,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和环境优势。
入区企业近10000余家,园区内已聚集了昆船集团、云内动力、北方夜视集团、康恩贝、康师傅、统一等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或品牌,初步形成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饮料业、机械设备制造产业、烟草制品及配套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医药制造业六个具有特色的产业集群雏形。
剖析滇中产业聚集区产业格局规划

剖析滇中产业聚集区产业格局规划第一篇:剖析滇中产业聚集区产业格局规划剖析滇中产业聚集区产业格局规划:8大组团有的早已出发有的从零开始根据《云南桥头堡滇中产业聚集区发展规划》,干细胞运用、纳米技术新材料、3D打印等高精技术研发和运用将落户滇中产业聚集区。
和滇中各地之前的产业格局相比,这个规划中的产业规划尽显“高大上”。
滇中产业聚集区由嵩明、安宁、碧城、楚雄、禄丰、易门、寻甸、马龙等8大组团构成,这些区域作为桥头堡建设的核心区域,近年来也遭遇一些制约因素,从产业上看主要表现为产业层次相对较低。
然而,滇中产业聚集区要“引领和带动全省外向型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建设”,在这样的定位下,针对8组团的产业布局有的再续前路并显著拔高,有的推倒过去重新开辟,有的则干脆从零开始。
安宁石油化工跻身三大支柱产业钢铁、磷盐化工、石油炼化安宁八街食用鲜花种植基地。
文化旅游是安宁的新兴产业之一。
工业经济一直是安宁区域经济发展的“牛鼻子”。
2012年,安宁市的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为4.8 :59.3 :35.9。
而今,工业经济依旧占据着其半壁以上的江山。
工业发展始自1939年距离昆明33公里的安宁市凭借丰富的盐、铁、磷等矿产资源优势和便利的交通区位优势,自古就有“连然金方、盐铁名城”之美誉。
早在1939年,出于抗战需要,安宁就建立了一零五钢铁厂、桥头村钢铁厂、二十一兵工厂等3家小企业,安宁工业发展的序幕就此揭开。
新中国建立以来,安宁建成了以昆钢、安化、云化、大黄磷、大盐矿为主的冶金、盐磷化工、国防工业、新型建材等工业体系,成为云南重要的冶金矿产、盐磷化工现代工业基地。
特别是从1986年至上世纪末,国家投资力度加大,在安宁累计投资140多亿元。
这期间新建了大黄磷、昆明盐矿等一批国家和省重点投资项目;实施了以昆钢集团公司为代表的重点技改项目,引进了昆明正大有限公司、云南金盛新型材料有限公司等一批外资企业。
光阴荏苒,安宁成了全省工业门类最齐全、体系最健全的县级市,重点培育钢铁、磷盐化工、建材三大支柱产业和城市配套(房地产业、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特色绿色食品加工、饲料等新兴产业。
我省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 负责改革工作的总体谋划、统筹推进、组织协调、督促落实

我省成立全面深化 改革领导小 组
负责改革工作的总体谋划 、 统筹推进 、 组织协调 、 督促落实
《 中共云南省委关于 贯彻落实( 中共中央关于 全面 制 弊端 , 确 保打 赢全 面深 化 改革 这场攻 坚 战 。 深化 改革若干重 大问题 的决定 ) 的意见》 近 日公布 , 《 意 《 意见》 明确, 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 , 负责改革 见》 全文约2 万字 , 结合云南实际, 提出了6 9 项意见。 工作 的总体谋 划 、 统 筹推 进、 组 织协调 、 督 促落 实。 下设专 《 意见》 指 出, 3 5 年来 , 我省坚定 不移地走改革开放 门工 作机 构 , 负责领 导 小组 日常工作 。 各州 ( 市) 、 县( 市、
理 确定 昆 明市主 城 区落 户条件 。 建 立 财政 转移 支付 同农 度 环 境 。 对吸 纳农 业转 移人 口较 多城 镇 的公 共服务 能 力 业转 移人 口市 民化挂 钩 机制 。强化 农 民进城 权 益保 障 , 建设给 予 必要 支持 , 对 吸纳人 口多、 经济 实力强 的镇 , 可 探 索政 府 、 企 业及 个人 共 同参 与 的农 业转 移人 口市 民化 赋 予同人 口和经济规模相适应的管理权。0 成本 分担 机 制 , 稳 步推 进城 镇 基本 公 共服 务 常住人 口全
探 索省 以下法院检察院人财 物管理与行政 区划适 当分离
推动 省 以下 地 方 法 院 、 检 察 院人 财物 统 一 管理 , 探 索建 立与 行 政 区划 适 当分 离的 司法 管 辖 制度 。健 全 公 正的 司法程序规则 , 加强司法制度建设 , 保 障当事人诉 讼权利 , 保 证 国 家法律 统 一 正确 实施 。 建立 符合 职 业 特
云南滇中新区总体方案

附件云南滇中新区总体方案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促进云南省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大战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充分发挥云南滇中新区(以下简称新区)在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等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和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支点作用,制定本方案。
一、发展基础新区位于昆明市主城区东西两侧,初期规划范围包括安宁市、嵩明县和官渡区部分区域,面积约482平方公里,2014年常住人口约60万人,地区生产总值506.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75.15亿元。
新区区位条件优越,生态环境较好,产业集聚优势明显,加快发展空间较大。
(一)区位条件优越。
新区位于云南省地理中心,紧邻昆明中心城区,交通运输网络完备,沪昆铁路、成昆铁路以及京昆、沪昆、渝昆、杭瑞等国家高速公路和多条国道贯穿新区,拥有国家门户枢纽机场昆明长水国际机场,与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地区以及南亚东南亚国家人员货物往来便利。
(二)科教创新实力较强。
新区及周边拥有43所高等院校、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以及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等一批高水平科研院所,具备较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和区域创新体系,为新区引进与培养人才、提高创新能力、集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产业发展优势明显。
新区是滇中产业聚集区的核心区域,拥有嵩明杨林经济技术开发区、昆明空港经济区等多个国家级、省级重点园区和安宁国家级重点石油化工基地,形成了装备制造、汽车、石油化工、电子信息、保税物流等一批优势产业,产业支撑和带动作用明显。
(四)区域综合承载能力较高。
新区位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的国家重点开发区域,适宜建设的土地资源开发潜力较大,交通、供水、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体系较为完善。
生态环境良好,人居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
城镇化基础较好,是昆明中心城区空间拓展的主要区域,具有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进一步集聚产业和人口的良好基础。
云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全文

云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目录前言第一篇规划背景第一章发展基础和存在问题第一节发展基础第二节存在问题第二章面临形势第二篇发展思路与目标第三章发展思路第四章基本原则第五章发展目标第三篇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第六章提升城镇群的主体作用第一节重点发展滇中城市群第二节积极发展滇西和滇东南城镇群第三节培育构建滇西南、滇西北、滇东北城镇群第七章促进各级城镇协调发展第一节增强昆明城市辐射带动功能第二节加快区域中心城市发展第三节促进州(市)域中心城市发展第四节加快县域中心城镇发展第五节推进省级重点镇发展第六节促进发展镇多样化发展第八章创新城镇发展模式第一节创新城镇发展形态第二节促进重点城镇功能升级第三节创新口岸型城镇发展模式第四篇深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第九章推进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第一节健全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制度第二节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第三节积极引导就近就地城镇化第十章推进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基本公共服务保障体系第一节完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第二节拓宽住房保障渠道第三节保障随迁子女平等享受教育权利第四节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第五节改善基本医疗卫生条件第十一章建立健全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第一节建立财政转移支付与农业转移人口挂钩机制第二节建立城镇建设用地指标与农业转移人口挂钩机制第三节建立成本分担机制第四节合理确定各级政府职责第五节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实施机制第六节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信息平台建设第七节建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工作监督考核机制第五篇强化城镇建设空间管控第十二章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第一节合理划分城镇空间第二节科学选择山地城镇用地第三节严格规范城镇新区与产业园区建设第四节集约利用建设用地第十三章严格保护坝区耕地资源第十四章加强生态空间保护与建设第一节优化生态格局第二节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空间第三节构筑环境安全体系第四节优化城镇生态系统第五节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第六节加大“五采区”生态恢复建设力度第六篇积极推进产城融合发展第十五章产业升级带动就业第一节优化区域产业布局第二节优化城镇产业结构第三节优化提升城镇第二产业发展层次第四节加快城镇第三产业发展步伐第十六章增强城镇产业承载能力第一节优化城镇产业发展空间第二节增强城镇产业承载与服务能力第三节增强城市的创新能力第十七章科学推进产业园区建设第一节推动产业向园区聚集第二节促进产业园区城市功能提升第三节创新理顺园区管理体制第十八章积极引导产镇融合发展第一节引导产业向小城镇延伸第二节利用小城镇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第三节突出重点引导产镇融合第七篇提高城镇规划建设与治理水平第十九章强化规划统筹提高建设水平第一节强化规划的引领作用第二节完善规划体系第三节加强规划管理和实施工作第四节严格建筑质量管理第二十章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第一节强化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支撑第二节加强区域水利保障体系建设第三节增强区域能源保障能力第四节提高城乡通信保障能力第五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第二十一章提升城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第一节加快发展城镇公共交通第二节加强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第三节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第二十二章提升城乡人居环境第一节提升中心城区功能第二节加强城乡接合部环境整治第三节推进小城镇环境整治第四节优化提升旧城功能第五节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第二十三章推进城镇绿色发展第一节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第二节推动循环经济和低碳发展第三节建设绿色低碳城镇第四节切实加强环境保护第二十四章加强和创新城镇社会治理第一节完善城镇治理结构第二节强化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第三节全力打造无缝隙管理平台第四节创新社会治安综合管理第五节健全防灾减灾体制第八篇强化特色城镇建设第二十五章科学推进山地城镇建设第一节加快推进山地城镇建设进程第二节创新山地城镇空间布局第三节营造山地特色城镇风貌第四节推动山地建筑发展第二十六章持续推进特色小城镇发展第二十七章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与发展第一节构建历史文化名城(镇村街)保护体系第二节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第三节加强历史文化遗产挖掘第四节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名镇的发展第二十八章积极推进沿边和少数民族城镇村寨发展第二十九章加强城镇特色建设第一节彰显城镇自然山水特色第二节保护与传承城镇文脉第三节突出地域民族文化第九篇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第三十章推进城乡要素市场和建设一体化第一节推进城乡要素市场一体化第二节统筹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第三节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第四节推动城乡规划一体化第三十一章发展现代农业提升支撑能力第一节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第二节加快推进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第三节提升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第四节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第三十二章持续推进新农村建设第一节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第二节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第三节提升村庄规划管理水平第四节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第十篇改革完善体制机制保障规划实施第三十三章改革完善体制机制第一节推进人口管理制度改革第二节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第三节创新城镇化资金保障机制第四节健全城镇住房制度第五节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第三十四章开展试点示范第三十五章规划实施第一节加强组织协调第二节强化政策统筹第三节加强社会参与第四节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第五节推动任务落实第六节加强监测考核前言城镇化是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依托。
滇中经济圈“三区”联动的效果及发展对策

滇中经济圈“三区”联动的效果及发展对策郭昆;李爱杰【摘要】目前,滇中经济圈在“三区”联动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聚集效果不明显、人才瓶颈等诸多问题.因此,着眼长远,完善各级园区规划,摸索“政府-社区-企业-居民”良性互动的社区治理新模式应是滇中经济圈“三区”联动下一步发展的重点.【期刊名称】《玉溪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30)008【总页数】4页(P44-47)【关键词】滇中经济圈;“三区”联动;区域发展;产业聚集【作者】郭昆;李爱杰【作者单位】玉溪师范学院商学院,云南玉溪653100;玉溪师范学院商学院,云南玉溪653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27滇中经济圈以昆明为核心,包括曲靖市、玉溪市和楚雄彝族自治州四个州市,总面积94 558 km2,占云南省土地面积的24%.2013年,滇中四州市共实现GDP 6 734.2亿元,占云南省的57.45%.按照云南省“滇中城市群”构想,到2030年末,滇中总人口规模约为2 400万人,城镇人口约1 80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75%.随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桥头堡”战略的实施以及滇中产业聚集区建设的加速,滇中经济圈进入了其工业化及城镇化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近年来,滇中地区由于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农村社区、尤其是城郊农村社区的许多居民和集体因征地和拆迁失去了其赖以生存的土地,如何让失地农民和集体分享到城镇化的益处,是农村社区向城市社区转型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这就要求在人口和产业向城市集聚过程中,要加快农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向规模化、集约化和社会化的方向转换.“三区”联动最早是指科技园区、大学园区和社区的联动发展.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推进,逐渐有学者把“三区联动”的思维用于城郊农民社区、工业园区和农业产业区的联动建设研究,目的是通过“三区”联动打破工业园区、社区、城区之间的界限,以城郊社区为依托,以工业园区为支撑,以农业产业区为基础,通过关联度比较强的龙头企业实现土地、人力等资源的聚集和共享.依据河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张贵教授在第十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上提出的“三区”联动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②,结合滇中四州市“三区”联动建设的构想及发展情况,本文利用《云南省2013年统计年鉴》数据,通过SPSS软件对滇中四个州市进行因子分析,得出各州市的综合实力得分和排名,并对四州市“三区”联动综合实力水平进行评价(见附表).根据附表,对滇中地区“三区”联动综合能力进行排名,昆明位列第一,曲靖第二,玉溪第三,楚雄第四.昆明在滇中经济发展中起着领军的作用,是云南省优势资源的集中地.曲靖和玉溪由于区位优势,受中心城市昆明的辐射带动效果较为明显.楚雄离省会最远,和昆明的经济联系度较弱,因此“三区”联动综合能力较弱.在经济发展、居住社区、工业园区和农业产业区发展方面,滇中经济圈四州市呈现以下特点:其一,在经济发展方面,2012年,滇中四个州市生产总值达到5 981.5亿元,其中昆明的生产总值超过3 000亿元,曲靖和玉溪超过1 000亿元,楚雄为570.02亿元,四个州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优势存在较大的差异.昆明在烟草及配套、冶金、化工、建材等四大传统行业和先进装备制造、生物科技开发、光电子、新能源及石油化工五大新型产业具有较大优势.曲靖矿产资源比较丰富,是云南省主要的工业城市.玉溪主要以烟草、矿电等优势产业为主.楚雄则是彝族文化和古滇文化的发源地,具有民族文化优势.其二,在居住社区方面,滇中地区作为云南的核心和代表区域,气候宜人四季如春,具有奇特多样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鲜明的文化特色使滇中城市群在全国独树一帜.得分方面,玉溪最高.玉溪气候温和、环境优美、资源丰富,拥有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和阳宗海等四个高原湖泊和多个风景名胜区,是中国“十佳休闲宜居生态城市”之一.2014年,玉溪市坚持以人为本、城乡一体、尊重自然、传承文化的理念,努力建设美丽城镇和美丽乡村,使全市的城镇化率提高到了46.1%.其三,在工业园区方面,在工业园区方面,曲靖位居第一.曲靖资源比较丰富,已探明矿产资源有30种,其中煤、铁、磷、铝等储存量位居全省前列,是云南的能源、化工、机械、食品工业中心.作为云南省煤炭资源大市,曲靖的煤化工近年来快速发展并壮大,正逐步成为云南省最大的能源工业和煤化工基地.其四,在农业园区方面,云南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省份,省内主要的农产品有粮食、蔬菜、油料、烤烟、糖料、茶叶、水果、肉类、禽蛋和水产品等.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省初步形成了烟、糖、茶、胶等18类农产品资源优势,建成了一批烟草、蔗糖、茶叶、橡胶、马铃薯、花卉和“三七”生产基地,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农产品生产能力和农业技术服务能力.在农业园区方面,楚雄彝族特色鲜明,得分也最高.近年来,楚雄坚持专业化和特色化的错位发展原则,重点培育农副产品加工业、医药制造业、烟草制品业和民族文化产业,努力打造云南省重要的特色产业城市,逐步形成了以生物制药、烟草制品、电力生产和供应、绿色食品等行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其一,结构不合理、区域发展不平衡.2012年,滇中经济圈四个州市的三次产业结构比重,按照工业化程度的标准推算,昆明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低于10%,第二产业比重低于第三产业的比重,符合后工业化阶段的三次产业结构标准,而整个云南省和滇中其他城市仍处于工业化初期和中期.长期以来,滇中工业经济主要依靠烟草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电力、化工、医药等少数行业,四州市区域产业发展大体趋同,由于缺乏有效的合作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滇中经济圈内部的产业竞争.在已形成的支柱产业中,只有烟草的增加值占到全国生产总值的10%以上,其他产业所占的比重低于全国的5%,产业结构较为单一.其二,工业园区和农业产业区的产业聚集效果不明显.工业园区在总体布局方面缺乏统筹科学的规划,因行政区划原因,滇中四州市各自为阵,没能从滇中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角度统筹规划工业园区,导致四州市部分工业园区功能与产业布局雷同,没有形成与自身区域产业特色相适应的产业链,产业的集聚能力、辐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现阶段,滇中地区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也普遍存在数量少、规模小、层次低的问题,导致大部分农业园区未形成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其经济优势也尚未形成.其三,城郊农民社区遭受园区企业污染.滇中经济圈部分工业园区布局在城市主导风或次主导风向上,导致部分城郊农民社区空气质量遭受园区企业污染,如安宁市草铺重化工业、冶金等工业片区,多年二氧化硫超标,对安宁市城郊农民社区乃至整个安宁市的空气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部分工业园区功能定位不合理,盲目引进项目,加重行业交叉污染.例如曲靖市麒麟区周围多个工业园区,随着项目不断引进,排污总量增加,污染加重,空气质量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其四,园区、农业产业区发展面临人才瓶颈.目前,滇中经济圈“三区”联动发展人才缺乏的问题较为严重.大部分园区的管理人员多由地方政府相关工作人员组成,缺乏专门针对园区的管理知识和经验.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区里的大部分企业是家族企业,企业管理者普遍缺乏足够的管理能力和清晰的发展思路.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区科研人才匮乏,有关科技人才的培育和引进机制不够健全,阻碍了园区与农业产业区相关技术的引进、转化和孵化.城郊社区居民则普遍存在学历低和缺乏相关的职业能力培训的问题.其五,产业区的经济优势尚未显现.从总体上看,滇中经济圈的农业产业园区数量少、规模小、层次低,大部分农业园区未形成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其经济优势尚未发挥.绝大多数农业产业区所在的县市区其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无法做到按期如数到位,多个农业产业区出现不同程度的资金短缺问题.由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一些农业产业区的招商引资工作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同时,滇中四地州的农业产业区的管理模式普遍采用的是由政府组建政府性质的园区管理委员会,实行行政式管理,尚未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管理和经营机制,有的农业产业区出现产前和产后服务与管理工作脱节问题,使得农业产业区的运行机制缺乏活力.其一,摸索“政府-社区-企业-居民”良性互动的社区治理新模式.在发展园区经济的诸要素中,土地是最基本、最稀缺的不可再生资源,发展园区经济当前面临的主要瓶颈也来自建设用地的紧缺问题.因此,在滇中经济圈“三区”联动建设中要从各地实际出发,把园区开发与社区建设结合起来.随着城郊农村社区重建的逐步推进,该类社区的发展应向“政府-社区-企业-居民”良性互动的社区治理新模式演进,即要合理界定政府、社区居委会和社区其他群众组织各自的角色,使其更好地发挥各自的功能.基层政府要随着社区的逐步成熟,适时弱化对社区社会生活的全面干预,把一部分职能剥离、交给专门的企业和中介去管理;同时,社区居委会要进一步密切与社区居民的联系,积极组织各种职业技能培训,让社区居民了解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使其掌握求职的基本技能,有能力主动迎接城市化进程.此外,还应在“政府-社区-企业-居民”之间建立分工合作、互利互惠的良性互动关系,这也是“三区”联动发展的关键.其二,通过顶层设计实现园区间的协同发展.基于产业集聚的园区经济不仅在地理上具有组织、制度、技术和企业的相对集中,而且由于园区经济内部产业集聚所带来的规模经济效应、外部经济效应、范围经济效应等可以使得园区经济在生产效率、交易效率、产业组织优化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为此,滇中经济圈各园区应当在综合分析研究市场需求、产业发展目标、产业的技术发展方向的基础上,梳理出产业进一步发展的价值链条和环节,进而对产业发展升级的路线进行规划.同时,各园区之间要加强协调,注重个性与特色,做到错位发展,避免产业雷同、重复建设和过度竞争.滇中各州市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应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将现代农业发展作为城市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与城市经济发展规划和战略和工业建设同步考虑,将现代农业发展、工业园区建设和农村社区建设相结合,共同发展.诸如在小城镇建设等专项规划中突出强调园区建设,将当地最具优势的产业纳入到园区规划中,同时在规划中兼顾万顷良田的建设,将园区与良田建设选址有机结合.这样既解决了工业发展用地、用工问题,也解决了城市生态、生活保障问题,同时也加快了城镇化进程,解放了劳动力,增加了农民收入.其三,改革园区管理机制提升人员素质.当前,滇中经济圈在“三区”联动建设中同样也面临人才缺乏的困境.为此,政府应通过改革园区管理机制,强化园区引进人才的服务功能,并加大投入,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国内外管理人才、科研、教学和推广单位的优秀人才进园.四州市财政每年可以拿出一定的奖励资金重奖对技术成果研究、推广作出重大贡献的科技专家、企业家.园区管理部门可通过组织专场培训、聘请专家讲座或组织参观考察等形式,加强对园区管理者和企业负责人的培训,为园区和企业培养合格的管理者及职业经理人,逐步建立一支懂技术、懂管理的人才队伍.另外,通过建立科技成果和技术咨询服务机构、人才中介机构、管理咨询机构,为园区企业提供法律、政策、财务、人才培训等服务,也是增强各园区吸引力和凝聚力的一个重要手段.【相关文献】[1]程同顺,杜福芳.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问题——以天津市华明镇“宅基地换房”为例[J].社会科学,2011 (3):93-96.[2]丁湘城,左停.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城郊型农村社区发展[J].新疆农垦经济,2009(5):15-20.[3]伍国勇.基于现代多功能农业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协调发展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 32(4):385-389.。
中国石油云南1000万吨-年炼油项目公示

中国石油云南1000万吨-年炼油项目公示环境保护部关于中国石油云南1000万吨/年炼油项目优化调整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进行审查公示项目名称:中国石油云南1000万吨/年炼油项目优化调整(中国石油-沙特阿美合资云南1300万吨/年炼油项目)建设地点:云南省滇中产业聚集区安宁组团草铺工业园区(原安宁工业园区草铺片区)建设单位:中石油云南石化有限公司环境影响评价机构:青岛中油华东院安全环保有限公司项目概况项目调整后,主要变更如下:(1)原油加工规模由1000万吨/年增至1300万吨/年。
(2)总体加工工艺路线在原“常减压蒸馏―蜡油加氢裂化―渣油加氢脱硫―重油催化裂化”全加氢工艺的基础上增加了延迟焦化。
(3)项目主体工程仍为15套装置,其中渣油加氢脱硫和催化裂化2套装置规模不变,新增1×120万吨/年延迟焦化装置、取消1×15万吨/年聚丙烯装置(改由云天化建设),其余常减压、航煤加氢、异构化、硫磺回收等12套装置规模增加。
(4)储罐区储罐由118座增至153座,总罐容由179.37万立方米增至229.96万立方米。
(5)平面布置进行了调整,车用油品质量由欧IV升至国V。
项目调整后,总投资由265.7亿元增至274.6亿元,环保投资由14.38亿元增至20.18亿元,占总投资的比例由5.4%增至7.3%。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主要环境影响及措施:(1)大气:项目调整后,各加热炉烟气、催化再生烟气、硫磺回收尾气等工艺尾气满足《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动力站循环流化床锅炉烟气满足《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污泥焚烧废气满足《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颗粒物、H2S、NH3、苯、二甲苯、NMHC和HCl厂界浓度满足《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H2S、NH3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增加延迟焦化装置后,厂界苯并[a]芘排放达标。
(2)地表水:项目外排水包括污水处理站反渗透浓水、除盐水浓水、催化裂化脱硫废水,外排废水满足《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3)地下水:项目厂区内地质条件较原环评阶段发生较大变化,原环评阶段防渗性能较好的东部地区发现溶洞,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和环境风险增加。
滇中产业新区资料

滇中产业新区建成为我国钛材新材料研发和生产的重要基地,滇中地区建成全国三大钒钛
资源综合利用基地之一。 现代服务业也是规划重点。重点抓好昆明南亚国际陆港物流园、安宁国际物流园、新
亚美谷物流园、产业新区保税物流园、楚雄综合物流园等物流园区建设。
1
滇中产业新区
滇中产业新区概况
2
滇中产业新区是滇中经济区“一区、两带、四城、多点”戓略布局中的重点和核心, 规划在现在的安宁市、易门县、禄丰县和楚雄市4县市1.08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按照 “核心带劢、组团发展、产城融合、用地上山”的理念,集中布局重点开发1149平方公
里的土地。
拟通过研究实施创新投资建设模式、创新投资审批管理机制等10个方面的重大创新 政策措施,吸引央企、民企、外企入滇,以产业发展作为新区建设的重中之重,着力打 造一大批戓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科技、绿色产业,形成“一核一轴四片三个辐射带劢面” 的“1143”总体空间布局。 经过“十二五”以及今后几年的奋斗和努力,力争使滇中产业新区实现巟业销售收 入5000亿元,巟业增加值1400亿元,现代服务业增加值500亿元,实现三次产业生产 总值2200亿元以上,努力增加一个相当于现在昆明市的经济总量,争取今后几年内达到 全省GDP的10%巠右。通过产业发展聚集城镇人口100万以上,成为全省高水平规划建 设、环境优美的产业新城。
8月16日
8月21日
9月3-9日
9月6日
云投集团与壹金天玑投资有限公司签约,拟共同设立产业投资基金,以资金和 管理经验支持云南省成长性企业,特别侧重于滇中产业新区项目的快速发展、 技术创新、公司规范管理以及资本经营,同时培养一批优秀企业进入资本市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汽红塔公司是由原云南蓝箭汽车厂分别以51%、30%、19%的股份归 属于一汽集团、云南红塔集团、云南轻型汽车集团三家股东,于1997年3 月20日组建的国有股份制公司。成立后的一汽红塔公司,以原蓝箭厂先进 的生产手段为基础,以控股公司一汽集团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支持为依托, 以参股公司红塔集团雄厚的经济实力为后盾,围绕“一年树形象,二年扩 市场,三年见成效”的方针,通过全公司员工的努力,公司已在质量整改 产品结构调整、新产品开发,企业形象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滇中城市经济圈
云南既往 发展模式
云南往 发展模式
昆明“吸血”模式
云南往 发展模式
以曲靖、红河、玉溪为代表的 烟草矿冶模式
云南往 发展模式
以大理、丽江、香格里拉为代表的 旅游模式
云南往 发展模式
总之,云南过去的产业发展过分依赖于资 源的利用,技术含量不高,虽然纸面上有 着很好的区位(连接亚太的桥头堡), 但由于地形限制,交通(公路,铁路)很 不发达,难以同外部相互联系, 导致了云南的发展水平不高,地区发展不 平衡。
既有产业的支柱
如安宁、寻甸、嵩明、马龙等
安宁
石油化工跻身三大支柱产业(钢铁、磷盐化工、石油炼化)。 安宁市凭借丰富的盐、铁、磷等矿产资源优势和便利的交通区 位优势,自古就有“连然金方、盐铁名城”之美誉。
寻甸
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依托矿藏打造新建材。发展化工 新材料产业、文化旅游产业、高原特色农业
嵩明
在改革开发以来沿海城市经济强势而起的背景下,随着改 革开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我国的开放格局也悄然发生变化, 进一步扩大西部开放、构建东西协调互动发展的格局体系被 提到重要的地位,而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云南不能贸然使全 省经济“齐步走”,又亟需寻找到桥头堡建设的突破口,在 这样的背景下,一个全新的概念应运而生—
开发强度: 开发强度较低,可利用土地资源具备一定潜力。 生产力:人口占全省的三分之一,生产总值占全省的二分之一,工农业
总产值占三分之二,工业总产值占五分之四,粮食产量占三分之一。
建设基础:滇中地区是我国连接东南亚、南亚国家的陆路交通枢纽,面
向东南亚、南亚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全国重要的烟草、旅游、文化、能 源和商贸物流基地,以化工、冶金、生物为重点的区域性资源精深加工基 地
滇中崛起,云南跨越!
交通目标——
在交通方面,《规划》要求超前谋划区域内支线通勤及通用 机场。要积极推进铁路建设,构建区域内部及对外高标准、 大能力铁路通道。
产业聚集区 的挑战
——显而易见,滇中产业聚集区的建设将有效地促进经济 增长、充足空间结构和社会结构,但在解决经济问题、 改变土地利用的同时,我们也必须预见到一系列随之而 来的问题。
航空城将成滇中产业聚集区新高地。发展高端装备制 造、新型材料、食品饮料、国家战略性新型产业
禄丰
打造“云南钛谷”,恐龙撑起旅游文化。发展钛产业、 家电轻纺、旅游业
楚雄
着眼医药产业,强化民族文化品牌。发展医药产业、 物流中心、商贸、旅游业
马龙
工业弃“重”就“轻”,农业走上“两栖”路。发展 高原特色农业、现代物流、家电轻纺等
①桥头堡建设的新引擎
②外向型特色产业基地
③对外开放的试验区 ④产城融合的示范区
⑤科技创新的引领区
⑥绿色发展的样板区
产业目标——
到2020年,科技创新引领能力、产业竞争力和发展实力明显 增强,产城高度融合、生态环境优美的宜居区和推动桥头堡 建设的新引擎基本形成。
生态目标——
在生态方面,按《规划》布局,到2020年,区内90% 以上的 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审核,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100%。
滇中地区 产业合作实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956年创业于“云烟之乡”云南省玉溪。改 革开放以来,红塔集团前身玉溪卷烟厂大胆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创立“烟 田第一车间”战略思想,着力实施改革创新,企业实现了跨越式大发展, “红塔山”、“玉溪”、“红梅”等卷烟名优品牌得到了全国消费者的广泛喜爱。
滇中区位
地形:属滇东高原盆地,以山地和山间盆地地形为主,地形起伏和缓
包含地区:昆明 曲靖 楚雄 玉溪
水资源:位于长江、珠江和红河上游,有滇池、抚仙湖等高原湖泊,水
资源保障程度较高。但缺水问题较为严重。水环境总体较好,滇池等部分 高原湖泊污染严重。
大气环境:质量总体较好,大部分地区二氧化硫排放未超载。 气候:属亚热带气候,日照充足,四季如春,气候宜人,干湿季分明。
交 建筑单调 盲目开发 通 生态破坏 “城中村” 混 乱
第一,产业聚集区的居住区布局空间混乱
第二,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第三,缺乏统筹规划、各自为阵、布局混乱
第四,产业聚集区面临行政区隔的问题
合作区的发展从来都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也不是 势必成功的模式,从以上的PPT展示中我们可以知道在诸多 的机遇前,它同样面对着多重挑战。 对于这样一个重要的滇中产业合作,想必是权衡了各方 面因素后的决策,但谁也无法预料经济和政治的趋向。产 业合作是会在生产要素的流通与配置前茁壮成长,还是在 经济集团的竞争间衰落,都有待时间的考证。但我们都希 望未来将印证这句豪装的宣言:
选择滇池径流区域以外的安宁、易门、禄丰、楚雄四县市(西 区)和滇中城市经济圈中位于昆明东部的嵩明、寻甸、马龙三 县(东区),利用丰富的低丘缓坡土地和较好的交通、能源和 产业等基础条件,规划建设新区。
滇中优势条件
国家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
如:新区区域内行政区划不变;组建新 区开发投资公司;新开银行机构给予土 地保障;基建用地不缴有偿使用费;入 驻新区“零收费”; 外来娃与本地娃同 等待遇等等。
第2届南博会滇中产业聚集区(新区)专场签约仪式在昆明举行。滇中产业新 区管委会及安宁市、嵩明县、空港经济区分别与28家企业签署了战略合作 协议,签约22个项目,协议总投资达2386亿元人民币、10亿美元,涵盖战 略性新兴产业的多个领域,将为新区加快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滇中 产业聚集区 未来规划
六大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