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技术在葡萄种质资源、品种改良研究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分子标记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

分子标记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

分子标记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作物育种是改良作物种质的重要手段,通过对作物的遗传基础的深入研究,运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筛选出具有优良性状基因的优良种质材料,从而加速有关作物的育种进程。

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中,分子标记技术在作物育种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分子标记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

一、分子标记简介分子标记是指与基因组中某个特定区域或特定性状相关的DNA序列片段。

这种技术可以用于确定个体间的遗传差异,进行基因型鉴定,进而确定等位基因种类及其比例。

通过分子标记技术,可以确定物种间的基因组组成和遗传的联系,并且还可以对单个个体的基因组进行分析和定位,制定具体的育种策略。

分子标记技术在育种材料鉴定和筛选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习惯上,育种过程需要大量的物种杂交,然后去通过后代材料中的遗传差异进行筛选、后代选择和提高纯度。

这种育种方法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耗费大量的资源。

而采用分子标记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材料筛选的速度和效率。

远缘杂交后代中的有些个体通常会表现出可喜的性状,但是由于其他不良的遗传特征,基本上是无法继续进行育种的。

这个时候,分子标记技术就可以对杂交后代的DNA样本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哪些个体的基因组组成更加适合于后续育种筛选工作。

2. 分子标记在基因型分析和遗传图谱绘制中的应用在作物遗传基础的研究中,分子标记技术在基因型分析和遗传图谱绘制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通过分子标记技术,可以分析大量的遗传标记,确定不同基因型间的遗传差异,对遗传多样性和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最终清晰地绘制出遗传图谱,揭示了不同群体间的遗传关系。

遗传图谱的绘制对于作物育种的后续研究至关重要,能够帮助育种人员了解群体内的基因性状分布情况,确定功能多样的分子标记,确保育种目标的达成。

3. 分子标记在杂交组合选择中的应用分子标记在杂交组合选择中的应用同样十分重要。

通过分析杂交后代的DNA序列,可以细致地分析出每个基因型对数量性状、质量性状、抗病性等性状的影响,并且还可以计算各基因型的复杂性状遗传度。

刺葡萄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现状_金燕

刺葡萄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现状_金燕

综 述刺葡萄(Vitis davidii Foëx)是葡萄科葡萄属东亚种群的一种野生种质资源,原产于湖南、云南、广东、江西、浙江等省。

其果实营养丰富,品质较好,色艳多汁,产量高。

由于对黑痘病、白腐病、炭疽病等具有很强的抗性[1-2],已成为葡萄耐湿热、抗病育种的宝贵资源。

虽其果粒小,种子多,不便鲜食,却是优良的加工原料。

1 刺葡萄的植物学性状刺葡萄为强大藤本,小枝密被皮刺[2]。

嫩梢黄绿色,无绒毛,有软刺。

卷须分叉,间断着生。

幼叶紫铜色,成龄叶宽卵形或五角状卵形,长5~18cm,宽4~16cm,先端短尾尖,基部心形,不分裂或微3浅裂,叶缘有小锯齿,叶上表面无毛,背面有短柔毛或无毛。

叶柄长达15cm,常疏生小皮刺;托叶卵披针形,长2~3cm,早落。

花杂性,雌雄异株或雌雄同株。

果穗着生刺葡萄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现状※金燕,石雪晖* ,熊兴耀,秦丹(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长沙 410128)摘 要:刺葡萄是一种宝贵的耐湿热、抗病性强的野生葡萄种质资源。

本文对刺葡萄资源的品种选育、抗性研究、栽培技术、生物技术育种、有效成分的分析和提取,以及在加工刺葡萄果汁、刺葡萄籽油等方面的研究及利用现状进行了综述。

提出今后对刺葡萄资源的研究重点应是品种改良、砧木利用、加工品种的选育及提高加工产品质量等几个方面。

关键词:刺葡萄;种质资源;野生葡萄于结果蔓第2~10 节,以2~5 节为主,每一结果蔓平均结果2.1穗,多数为2穗,间有副穗[3]。

果穗圆柱或圆锥形,较松散,穗长14.0~21.0cm,宽5.1~11.0cm,平均穗重115.4g;果粒长圆形,平均纵径1.9cm,横径1.6cm,大小较整齐,成熟度一致;果皮黑紫色,厚而韧,其上有较厚白色果粉,不裂果,不落果。

种子1~4粒,多为3粒。

植株生长势极强,隐芽萌发力中等,一般采用棚架式,5 年生树最高单株产量386kg,是其它品种远远所不及的[4]。

在南方地区,一般3月萌芽,5月开花,8~9月成熟。

生物技术在果树研究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果树研究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果树研究中的应用一、基因工程基因工程是生物技术中的核心技术之一,通过改变果树基因组中的特定基因,可以实现果树生长发育和品质改善等目标。

1. 转基因果树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将具有抗病虫害能力的基因导入到果树中,提高其抗病虫害能力。

通过导入杀虫基因,可以使果树具有杀虫作用,减少对农药的依赖。

还可以通过转基因技术提高果树的耐逆性,使其能够适应恶劣的环境条件,增加产量和提高果实品质。

2. 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是指通过CRISPR/Cas9等工具,对果树基因组的特定位点进行精确编辑,实现目标基因的定向改造。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快速筛选出具有目标性状的果树品种。

通过编辑果树中与果实品质相关的基因,可以改善果实的口感和香味。

二、组织培养和细胞工程组织培养和细胞工程是生物技术中的重要手段,通过细胞的分离、培养和再生,可以筛选和培育出具有良好性状的果树品种。

1. 无阳性果树的培育通过组织培养和细胞工程技术,可以培养出无阳性的果树。

无阳性果树是指无雄花的果树品种,可以避免授粉的过程,减少人工授粉的工作量。

无阳性果树不仅可以提高果实的品质,还可以减少果实的发育周期,增加果实的产量。

2. 器官培养和再生通过组织培养和细胞工程技术,可以培养出果树的芽、叶和根等器官,并将其再生为完整的果树。

这种方法可以大幅度缩短果树的繁殖周期,加快新品种的培育速度。

还可以通过组织培养和细胞工程技术,实现果树的无性繁殖,大大提高传统繁殖方法的效率。

三、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果树进行遗传变异分析,从而快速选择出具有目标性状的果树品种。

1. 分子标记的筛选和应用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鉴定果树基因组中与目标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如SSR、SNP等。

利用这些分子标记,可以在果树品种中进行筛选,并进行基因组选择,快速筛选出目标性状优良的果树品种。

还可以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高果树的抗病虫害能力,增加产量和提高果实品质。

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运用

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运用

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运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技术已经深入到各个领域,其中农业是其应用最为广泛的领域之一。

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还为农业生产带来了许多新的可能性。

本文将介绍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一些主要应用。

1. 基因工程基因工程是生物技术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改变生物体的遗传物质,使其具有新的性状或功能。

在农业中,基因工程主要用于改良作物品种,提高抗病虫、抗旱、耐盐碱等能力。

例如,转基因抗虫棉就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出的一种新型棉花品种,具有较强的抗虫能力,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

2. 组织培养组织培养是一种利用植物细胞、组织或器官进行无性繁殖的技术。

在农业中,组织培养技术主要用于快速繁殖优良品种、脱毒苗生产、种质资源保存等方面。

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优良品种苗木,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

3. 微生物肥料和生物农药微生物肥料和生物农药是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另一种应用。

微生物肥料是指利用有益微生物制成的肥料,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生长。

生物农药则是利用生物制剂防治病虫害,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

例如,苏云金杆菌制剂就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农药,对多种害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4. 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是一种利用分子标记技术辅助育种的方法。

通过对作物基因组的分析,可以找到与目标性状相关的基因位点,从而实现对目标性状的精确选择。

这种方法可以大大提高育种效率,缩短育种周期,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多优良的品种。

5. 生物育种生物育种是指利用生物技术手段进行作物品种改良的过程。

与传统育种方法相比,生物育种具有更高的选择性和准确性,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具有特定性状的新品种。

例如,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对作物基因组进行精确的修改,实现对特定性状的改良。

总之,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为农业生产带来了许多新的可能性,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环境污染。

生物技术在农业育种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农业育种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农业育种中的应用生物技术是一门利用生物体、生物过程和生物系统的规律,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研究和应用的学科。

在农业育种中,生物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帮助人类改良农作物的品质、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并增强其对病虫害的抵抗力,进而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基因工程、细胞培养以及杂交育种三个方面,详细介绍生物技术在农业育种中的应用。

基因工程是生物技术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它通过对生物体的基因进行修饰和重组,实现了农业育种中的一些难题的解决。

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应用于遗传改良、基因转导和基因编辑等方面。

首先,遗传改良可以通过引入外源基因来增加农作物的抗性。

例如,将源自其他物种的抗虫基因导入农作物中,使其具备抗虫能力,从而减少农药使用,降低环境污染。

其次,利用基因转导技术,可以从一个物种向另一个物种传递特定基因,以增强农作物的耐逆性、耐病性和产量。

例如,通过转导抗病基因,可以使作物抵抗病原体的侵染,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最后,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对现有基因进行精确的修改和删除,解决传统育种困难。

例如,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人员可以针对目标基因进行特定的剪接和修改,从而研发出更为优良的农作物品种。

细胞培养是另一个在农业育种中广泛应用的生物技术方法。

通过细胞培养技术,可以从一株植物中提取出细胞,进行离体培养,从而实现无性繁殖和快速繁殖。

细胞培养使得农作物的繁殖周期大大缩短,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的优良种苗。

此外,细胞培养还可以用于植物的种质资源保存和恢复。

通过将植物细胞冷冻并保存在液氮中,可以有效地防止植物种质资源的丧失,保护珍稀濒危植物物种。

当需要繁殖植物时,只需将冷冻的细胞进行解冻并进行培养即可。

细胞培养技术为农业育种提供了一种快速、可行的方法,从而推动了农作物品种的研发与推广。

杂交育种是一种传统的育种方法,而生物技术为杂交育种提供了更多的手段和技术支持。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育种者可以在杂交育种过程中,引入外源基因、调控目标基因的表达,从而提高杂交植物的抗性和适应性。

现代分子遗传育种技术在果树品质遗传改良的应用前景

现代分子遗传育种技术在果树品质遗传改良的应用前景

二、 研 究 现 状 和进 展
我国拥有丰富 的果树 种质资源 ,蕴 含着 大
量 的优异基 因资源 ,一些原 产我 国的果树树种 如桃、 杏、 梨、 柑桔 、 猕猴桃 、 枇杷 和杨梅等 , 具有
期有效解 决果实 品质 问题 的优先途径仍 是新 品
种培育 , 这是果树产业发展 的基础。
果树 品种综 合性状优 良需要众 多基 因位点






一一ຫໍສະໝຸດ 一一…-






一 一 … n … 一 …
设施栽培专用桃新品种“ 中油桃 9号’ ’ 及促早栽培技术
【 导读】 “ 中油桃 9号” 是人工杂交培育 的优质 、 大果形 、 早熟、 白肉油桃 新品种 , 味浓甜 , 可作为
设 施 专 用 品种 在 黄 河 流 域 及 以北 地 区进 行促 早 栽培 。该 品 种设 施 促 早 栽 培 中应 注 意 加 强树 势调 控, 避免树势过旺, 宜轻剪 , 留 中庸 及 细 弱枝 结 果 , 花 期 温度 需控 制 在 1 8 N 2 o c C , 以提 高 着果 率 。
究 为分子辅助育种提供 了新 的技术路线 和手段
方 法。
业, 对促进我 国农村 经济发展 , 提 高人 民大众健 康水平具有重要地位 。目前我 国水果生产 已经从
数量规模型转 向质量效益型发展阶段 , 其可持续
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就是提高果实综合品质 。 果
实 品质主要 由三个方 面构成 , 即感 官品质 、 营养 品质和贮运加工品质 , 其 中, 感官品质包括外观。 科研人 员开展 了大量 的栽 培管理与采 后技术措 施研究 , 以提高果 品质量 , 取得 了一定效果 , 但长

湖南省刺葡萄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

湖南省刺葡萄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

汁, 产量高 , 株产可达 3 ~ 0 , O 8 果粒小 , 种子多 , 不
便 鲜食 , 是优 良的加 工原 料 。由于其 对黑 痘病 、 白腐
病、 炭疽 病等具 有很 强 的抗 性 , 因此 , 已成 为提 高 葡 萄耐 湿热 、 病性 与加 工 品种 改 良选育 的 宝贵种 抗 质 资源 。
道 [ 湖南 省有 葡 萄科 四属 1 和 1 变种 的野 生 s l , 7种 个 资源 。刺 葡萄 典 型 的形 态 特征 是生 长 势很强 , 隐芽 萌发 力 中等 , 芽萌 发 的新 梢结 实力 很 强 ; 枝 及 隐 幼
1 研 究 背 景
至 9月上 旬 成 熟[ 2 1 。果实 营 养 丰 富 , 艳 、 色 味甜 、 多
纬 2 。0~ O 0 东 经 1 85 14 1 间 , 44 3 。5 , 0 。0~ 。5之 1 土壤
为红 、 黄壤 。 地势 大致 是东 、 、 南 西三 面环 山 , 高气 最

温 4 . C 绝对最低气温一 1 1  ̄, 9 1℃。I ̄以上年活动积 O C
F0 .
K e wor :Visd vd i o x g r ls rsu c srs ac ; t i t n sau u y ds t a iiF  ̄ ; empam eo re ;e e rh uiz i ;ttsq o i la o
刺葡萄 ( is ai i Vt v i id d ) 是葡萄科葡萄属东 亚 种群 的一 种野 生种 质 资源 , 产于 湖南 、 原 云南 、 广 东、 江西 、 浙江等省 , 是多年生落叶藤本植物_ 刺葡 1 l 。 萄 在 产地 一般 5月下 旬 至 6月 上旬 开花 , 下 旬 8月
WAN in rn NI in jn, O a g yn G Xa -o g, a -u GU Gu n - i J

基因编辑技术在植物种质资源保护中的应用

基因编辑技术在植物种质资源保护中的应用

基因编辑技术在植物种质资源保护中的应用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断研究和开发,全球的自然生态环境越来越严重受到影响,其中植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备受关注。

作为地球的绿色宝库,植物种质资源不仅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具有丰富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而基因编辑技术的出现,似乎为植物种质资源的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基因编辑技术(Gene Editing)是一种可以针对特定DNA序列进行精确修饰的技术,能够在基因水平上改变目标生物的性状,并且不需要引入外源基因,更不需要对宿主结构进行破坏。

相比于传统的基因转导技术,基因编辑技术在遗传学研究、品种改良、基因功能研究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而在植物种质资源保护中,基因编辑技术也表现出了突出的应用前景。

一、基因编辑技术在植物育种上的应用在植物遗传分析中,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利用基因点突变、基因敲出、逆转录转移等方式,对特定基因进行修饰,并且快速鉴别出与客观性状密切相关的关键基因。

此外,基因编辑技术在植物种质资源的品种改良中,也具有很高的潜力,能够制造出新品种、快速应对作物突发性疫情、承担起农业生产安全性和保障性的责任。

例如,一项关于小麦蛋白质质量的研究表明,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可以使特定氨基酸发生变异,促进小麦蛋白质的增长和改良小麦质量。

此外,基因编辑技术还可以修饰植物人工授粉过程中的花粉水平,从而产生高产、耐旱等性状的新品种。

二、基因编辑技术在植物生理学和植物病理学中的应用在植物生理学的研究中,基因编辑技术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场景。

目前,许多研究已经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抑制抗氧化酶、改善植物细胞膜、增加植物保护等方面的工作。

与此同时,一些植物病理学研究中,基因编辑技术也显示出较好的应用效果。

例如,在番茄中编辑特定基因,可以提高番茄对各种病菌的抵抗能力。

三、基因编辑技术在植物基因保护中的应用面对着环境变化、病害威胁和基因污染等问题,植物的基因稳定性、清洁度和一致性等问题,已经成为了植物种质资源保护的关键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葡萄品种进行 R A P D 分析,从 图。目前在葡萄属植物上构建遗 B72-216 × B45-187 的 61 个杂交
中选出可重复带型,可正确区分 传连锁图谱的研究正不断深入。 后代进行 R A P D 分析,获得了与
所有品种的无性系等。Loureiro 2.3 目标性状连锁基因标记
葡萄无核基因连锁的 D N A 多态
植物组织培养是利用植物体 的器官、组织或细胞,通过无菌 操作接种于人工培养基,在一定 的光照和温度条件下进行培养, 使之生长、发育的技术[1 、2] 。植物 每个细胞都具有该植物全部遗传 信息和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
即“植物细胞全能性”——为植 物组织培养提供了理论依据。植 物组织培养根据外植体的来源和 培养目标的不同分为器官培养、 胚培养、花药培养、细胞培养、原 生质体培养等类型。
株,而且叶柄外植体的体细胞胚 陈香波、曹孜义(2000)从胚培
形成率高于叶片外植体[7]。1995年 育的角度出发,在胚发育时期,培
罗耀武等用 0.2% 秋水仙素溶液对 养基激素条件对葡萄胚直接萌发
葡萄二倍体玫瑰香葡萄品种植株 成苗和胚状体成苗两条途径的影
的生长点进行 45 小时处理,获得 响进行了研究[8]。
等(1993)报道了从葡萄叶片外植 养基上获得幼苗,结果表明,较
体,在 NN 附加 6 - B A、N A A 的固 体培养基上诱导出体细胞胚,并 进一步诱导出形态正常的完整植
适宜胚发育的培养基是 B 5 和 Nitsch 为基本培养基,附加GA30. 2mg/l、IAA1.5mg/L、IT1.0mg/L。
19
SINO-OVERSEAS GRAPEVINE & WINE
试验研究
用 R A P D 技术在幼苗期鉴定圆叶 室用美洲种杂种组合为材料构建 将显著提高葡萄育种效率,缩短
葡萄亚属和真葡萄亚属杂交的杂 了 一 个 以 R A P D 为 主 ,兼具 育种年限,加速葡萄育种进程[4]。
种。Gogorcena 等先后对 31 个栽 RFLP,同工酶及形态性状的遗传 王跃进等采用 B S A 法,对葡萄
种(含欧美杂交种及圆叶葡萄)的 lines,NIL)(3)集群分离分析法 750)。目前已有相当一批控制葡
16个栽培品种分开[11]。
(bulked segregment analysis, 萄重要农艺性状的基因被标记,
2.2 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
BSA)。由于大多数果树没有分子 如葡萄抗霜霉病基因、抗白腐病
的诱变体系及获得体细胞融合植 中最突出的是单倍体育种,花药
株;(4)将现有较高频率的无性 培养诱导雄配子发育而产生单倍
植株再生体系和基因转化相结合 体植株,经加倍产生纯合二倍体,
以获得新型遗传材料;(5)葡萄 为遗传育种提供了良好的材料。
胚状体生产流程的建立[14]。
1974 年 Gresshoff 从栽培的葡萄
从70年代发展起来的现代生 物技术给动植物品种的改良带来 了一场革命,把对植物的研究从 宏观水平提高到微观水平,以植 物组织培养、分子标记、植物遗 传工程为主体的生物技术已成为
植物快繁、无病毒株系建立、转 基因育种和基础理论方面研究的 前导技术。本文就现代生物技术 在葡萄研究中的应用加以综述。 1 组织培养在葡萄繁育中的应用
节间等)诱导产生愈伤组织,并获 培养中诱导出植株。曹孜义通过
得其中 2 个品种由腋芽及幼茎产 多年的试验,从胜利葡萄花药诱
生的愈伤组织诱导分化而获得 4 导出的是二倍体植株,而不是单
株幼苗。黄贞光等(1990)用0.1~ 倍体。因此,葡萄花药培养,至今
0 . 2 m m 微茎尖培养出完整植株。 尚未获得肯定的单倍体植株[3]。
WANG Hua1, CUI Fu-jun1, ZHANG Ji-shu2, ZHANG Yu-lin1 (1.College of Enology, Northwest Sci-tec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 Forestry; 2.College of Life Science,Northwest Sci-tec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 Forestry, Shanxi Yangling 712100)
一个很有价值的优良变异[6]。
是实现远缘物种的体细胞杂交和
1.2 花药培养与胚培养
外源染色体、D N A 或细胞器的导
控制和改变植物染色体倍数 入,以这种生物学手段对植物进
行改良。Reusllo和Alleweldt在第 六届国际葡萄育种学术研讨会上 首次报道了葡萄原生质体培养再 生植株。他们用塞维尔品种的胚 和胚状体分化出的叶片,成功地 游离出高频率的胚胎发生能力的 原生质体,然后在附加 4 m g / LNOA(萘氧乙酸)+0.9mg/LTDZ (N-phenyl-N-1,2,3-thiadiazol-s- ylurea)的NN-69培养基中诱导。处 理 4 周后转入无激素培养基上培 养,高频率的活的体细胞胚,经自 然萌发后,得到完整植株[3]。于向 荣(1999)将酿酒品种白诗南、梅 郁的花丝接种在含 6-BA2.0mg/L、 2,4-D0.5mg/L的B5诱导培养基上, 诱导产生胚性愈伤组织,胚性愈 伤组织再经液体悬浮培养形成含 大量胚性细胞团的悬浮培养物, 然后经处理从胚性细胞团分离得 到原生质体,原生质体经培养分 化出胚状体进而形成幼苗,在生 根培养基上生根形成再生植株[9]。 2 分子标记 2.1 种质资源鉴定及遗传多样性 分析
态性 D N A 片段在分离群体中的 的主要方法。其原理是将分离群 不是通过一般传统的有性杂交方
分离情况进行直接观察统计而实 体中的个体据所要研究的目标性 法,而是将某种生物的基因或基
Stamp 等(1990)报道了多个品种
胚培养技术是育种研究中克
的葡萄叶片在 MS 和 NN 附加 6-BA 服胚败育或发育不良,培育无核
固体培养基上直接产生芽丛,形 品种、早熟品种、远缘杂交品种
成完整植株,但再生植株与亲本 的有效手段。亓桂梅等(1998)对
表现出了形态多样性[13]。Robacker 无核葡萄杂交胚珠接种在幼胚培
葡萄组织培养的主要研究领 域[5]:(1)从世界性及当地重要品 种和砧木的愈伤组织再生高频率 的无性植株;(2)单倍体和三倍 体培养。特别是通过小孢子细胞 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3)单细
18
试验研究
SINO-OVERSEAS GRAPEVINE & WINE
胞和原生质体培养以获得高效率 来达到选育优良品种的技术,其
Key words: Grapevine; Tissue culture; Genetic engineering; Molecular marker
葡萄是世界主栽果树之一, 产量仅次于柑桔位居第二。世界 年生产葡萄的 8 0 % 用于酿酒, 16% 鲜食,4% 制干[1]。多年来各 生产国政府和科研工作者均十分 重视葡萄的生产和科研工作。
遗传图谱是通过遗传重组交 连锁图或是连锁图饱和度低,应 基因和抗炭疽病基因等。
换结果进行连锁分析所得到的基 用价值不大,以及果树上构建近 3 葡萄基因工程技术
因在染色体上相对位置的排列图。 等位基因系难度大,使得 BSA 法
基因工程即重组 D N A 技术,
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是对某一多 成为标记果树重要农艺性状基因 是一种外科手术的遗传操作。它
关键词:葡萄;组织培养;基因工程;分子标记 文献标识码:S663.1 中图分类号:A
Application of Modern Biotechnology in the improvement Research of Grapevine Germ-plasm Resources and Breeds
卫星位点进行分析,结果证明了 定可靠的,标记方法目前有 3 种 山欧杂交后代寻找与山葡萄雄性
这些异名的品种都是 Albarino。 (1)连锁图法(linkaged map) (2) 性 状 及 白 色 果 皮 性 状 相 关 的
卢江等用 5 个 R A P D 引物将美洲 近等位基因系法(near isogenic RAPD 标记(OPA18-700,OPY02-
了四倍体玫瑰香,通过三代枝条 1.3 原生质体培养
扦插繁殖和检测,证实该四倍体
植物原生质体是指脱去细胞
品系各性状稳定,保持了其亲本 壁的、裸露的、有生活力的原生
二倍体玫瑰香原有的色、香、味优 质团。原生质体培养就是以这种
点,且生长势及抗病力增强,果粒 裸露细胞作为外植体所进行的离
增大,成熟期提早 10 天左右,是 体培养。原生质培养的主要目的
1.1 器官培养
花药培养中得到单倍体愈伤组织。
器官培养,取根、茎பைடு நூலகம்叶、花 邹昌杰等(1981)进行葡萄花药
和幼果的部分组织进行培养。王 培养诱导出花粉植株,但是否为
蕴珠等(1985)用7个葡萄栽培品 单倍体仍存争议。B o u q u e t 等
种的4种外植体器官(茎段、果柄、 (1990)从8 个无核葡萄品种花药
等对来自18个不同地区的欧洲葡
基因标记就是筛选与目的基 性片段 UBC269-500,他认为葡萄
萄Albarino,4个与Albarino有亲 因连锁的遗传标记,它是基因定 无核性状是受多基因控制,该片
缘关系的品种,2个错误命名的品 位克隆和分子辅助选择育种的前 段与主效基因之一有连锁关系。
种,用 20 个 RAPD 引物和 6 个微 提。用 DNA 分子标记基因是最稳 王军等利用山葡萄品种(品系)及
Abstract: The application of plant tissue culture, genetic engineering and molecular marker in the research of grapevine we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The techniques for the plant tissue culture are more and more advanced, which have been applied in grapevine rapid propagation, virus-free strains establishment and haploid plant culture.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genetic maturity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genetic map, molecular marker 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the selective efficiency and assisting breeding. Genetic engineering technique is also very important in the breeding of transgenetic grapevin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