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环境控制系统标准化
飞行器智能化技术的标准化研究

飞行器智能化技术的标准化研究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飞行器智能化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航空航天领域的面貌。
从无人驾驶飞机到智能卫星,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使得飞行器在性能、安全性和效率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提升。
然而,随着飞行器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标准化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标准化不仅对于确保飞行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而且对于促进技术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产业的健康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飞行器智能化技术的发展现状近年来,飞行器智能化技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在飞行控制方面,先进的自动驾驶系统能够根据各种传感器获取的信息,实时调整飞行姿态和航线,提高飞行的稳定性和精度。
例如,民用客机的自动驾驶系统可以在大部分飞行阶段替代飞行员进行操作,减轻了飞行员的工作负担,提高了飞行的安全性。
在导航方面,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如 GPS、北斗等)与惯性导航系统的结合,为飞行器提供了更加精确和可靠的导航信息。
同时,基于视觉和激光雷达等传感器的自主导航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使得飞行器能够在没有卫星信号的环境下依然保持准确的导航能力。
在故障诊断和预测方面,智能化的监测系统能够实时监测飞行器的关键部件和系统的运行状态,通过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提前发现潜在的故障,并进行预测性维护,降低了飞行器的故障率和维修成本。
二、飞行器智能化技术标准化的重要性标准化是确保飞行器智能化技术安全可靠应用的基础。
由于飞行器的运行环境复杂多变,对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极高。
如果没有统一的标准规范,不同厂家生产的智能化系统可能存在兼容性和互操作性问题,从而增加飞行风险。
标准化有助于促进技术的交流与合作。
在全球范围内,众多企业和科研机构都在致力于飞行器智能化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通过制定统一的标准,可以打破技术壁垒,促进技术成果的共享和交流,加速技术的进步和创新。
标准化对于推动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统一的标准可以规范市场秩序,避免无序竞争,提高产业的整体效率和竞争力。
飞机客舱环境控制技术及系统设计

飞机客舱环境控制技术及系统设计近年来,随着航空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飞机客舱环境的舒适度要求也越来越高。
尤其是长途飞行,如果舱内空气不流通,湿度不足,人体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会受到很大影响,容易导致身体不适、疲劳等问题,影响舒适度和安全性。
因此,飞机客舱环境控制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领域。
一、飞机客舱环境控制技术1. 空气质量控制技术飞机客舱的空气质量控制技术包括过滤、循环、加湿、除湿和调温等,旨在保证客舱内空气流通、清洁、湿度适宜、温度舒适。
空气循环系统主要包括风扇、换气机、加湿器、空气调节器和过滤器等。
过滤器的作用是过滤空气中的有害颗粒和微生物,保证空气质量;加湿器则是将干燥的空气加湿,防止舌头发干、鼻腔干涩等不适症状。
除湿器主要是针对潮湿季节,控制空气中的水分含量,以防止机舱出现毛刺、锈蚀等问题。
空气调节器则常用于控制机舱温度,以适应不同的季节和气候条件。
2. 噪声控制技术在飞机客舱的空气环境中,噪声的存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噪声会给人带来干扰、影响睡眠等问题,观看电影、阅读杂志等活动都会受到影响。
因此,对于飞机客舱的噪声控制技术显得十分重要。
目前大多数航空公司采用的是隔声材料技术,并在座椅和走廊处加装隔声板,大幅减少客舱噪音。
3. 光照控制技术光照控制技术是指通过控制客舱内照明系统的亮度、色温、光源和调节等措施,使乘客能够更好地适应飞行的时间和节奏。
在长途飞行中,飞机的飞行速度会经常变化,而且时差较大,客舱内的光照、色彩、温度也就必须经常调节。
设计合理的光照环境不仅可以帮助乘客舒适度,还有助于日间高效作息和夜间休息。
二、飞机客舱环境控制系统设计飞机客舱环境控制系统设计,要全面考虑客舱内的温度、湿度、氧气含量、噪声等指标,以及怎样让机组人员更方便操作、维修,便于管理。
同时,还应该适应不同客舱的需求,例如商务舱、头等舱、经济舱等,要选用符合这些需求的空气质量、噪声和照明等环境控制技术。
飞机设备吊舱环境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

其 性 能和 效 率 的 综 合 设 计 指 标 达 到 世 界 先 进 水 平 . 关 键 词 :环 境 控 制 ;系 统 ;设 计 ;优 化技 术 ;飞 机 设 备 吊舱
文 章 编 号 :10 —9 52 0 )10 2 -5 0 156 (0 2 0-050
中 图分 类 号 :V2 3 2 文 献 标 识 码 :A
收稿 日期 :2 0 -5l 0 00 一O 基生硬 目 : 空科学基 金资助 项 目(  ̄ 5 0 5 航 9E 14)
件 耐 温 性 能 相 对 较 差 , 环 控 系统 要 求 较 高 的 特 对 点 , 为 我 国 某 吊 舱 研 制 配 套 环 控 系统 时 , 出 了 在 提 回冷 逆 升 压 式 空 气 循 环 制 冷 方 案 它 在 简 单 逆 升压 式 系统 的基 础 上 增 加 了 一 个 回 冷 器 , 冷 却 把 过 电子 设 备 的 空 气 作 为 冷 源 , 系 统 进 口的 热 冲 对 压 空 气 进 行预 冷 , 而 达 到 充 分 回 收 冷 量 , 从 降低 进 ^ 电 子 设 备舱 空气 温度 的 目的 . 蒸 汽循 环 制 冷 系 统 已 装 备 美 国 L N IN 吊  ̄ TR 舱 系 统 , 制 冷 性 能 优 良, 系 统 结 构 复 杂 , 电 其 但 耗 量 大 . 单 逆 升 压 式 、 接逆 升 压 式 和 回冷 逆 升 压 简 间 式 同 属 冲压 空 气 循 环 制 冷 系 统 , 有 用 冲 压 空 气 具 作动力源、 需要耗 电、 不 结构 简单 、 本 低 、 靠 性 成 可 好 等 显 著优 点 . 因此 越 来 越 多 的 国 家 研 究 并 应 用 这 种 型 式 的 吊 舱 环 控 系 统 , 也 是 我 国 吊舱 环 它 控 的 发 展方 向 , 文 将 对 其 优 化 设 计 技 术 予 以 重 本
CDM理念对我国民航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系统建设的启示

CDM理念对我国民航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系统建设的启示摘要:民航协同决策CDM管理理念是当代较为先进的民航空管理念,通过搭建体系化的管理系统能够极大地降低航班延迟。
从CDM理念应用的回顾出发,可以看到近年来国内民航在CDM系统建设方面的成果。
本文采用问题视角,对当前CDM系统建设在实际的民航应用中的不足之处进行解析,并尝试以发展眼光对未来CDM系统全面升级进行展望。
关键词:民航;空中管制;协同决策;CDMCDM最早由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于1993年率先提出,其全称为民航协同决策系统,主要通过协同管理和决策等空管机制来提高航班准时率,降低航班延迟问题。
CDM是一个整合式的完备系统,除了空管环节之外,还包括有机场、航空公司、行政机构等多个环节,通过信息平台的搭建来形成共同参与的协同决策制度。
在美国的发展应用中,CDM主要是对原有的空管系统进行充足升级,在保留有原空管系统当中的基础数据的同时,融合更多的基础性航班信息。
再在系统当中利用信息交换的方式,来实现信息互通和共享。
CDM的协同将空管与机场、航司之间的相互配合共同决策作为机制核心,体现了信息高速共享和共同参与的管制价值。
一、CDM的主要系统构成(一)信息平台以信息流转实现多方信息资源整合共享的平台是CDM的核心系统环节,信息平台主要为空管、机场、航司三者之间进行相关信息采集和动态信息共享,保证系统能够在最快的时间内掌握航班运行的动态趋势,最终在协调管理方面降低信息延迟,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水平。
(二)关键时间出发民航飞机在立场前的所有过程性信息均为航班的关键事件,在CDM当中,关键事件统一传输至共享平台之后,各方再根据平台当中的信息汇总和自身的管控责任,针对某一项或某几项具体的重要事件信息进行精准追踪和分析判断。
(三)起飞预排序管理在共享平台CDM当中,空管系统通过动态监控航班信息来获取航班的运行保障资讯,同时基于离港航空器的起飞情况进行智能化的排序调配,实现对于起飞顺序的与管理。
飞机环控系统的优化设计

p fo = Π f
p fi
Γ B = Γ t
p ci Η 1= p to Π c T co = T ci 1 +
Γc
Γ m
- 315
∆ ( 01286 Π - 1) c Γ B
Π c 01286
Γc
- 1
Π t = Π B
Π c Η
通过以上三部分的计算, 可以得到满足设计要求的可行方案 . 为了从各种可行方案中找出 最优方案, 还需进行目标函数的计算.
1. 2 目标函数的确定与计算
全面评价飞机环控系统的优劣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 因此从不同的角度出发, 综合考虑各 种因素对系统进行评价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寿命周期费用的方法对系统的评价较全面, 特别是对以经济性为重要因素的情况, 这一方 法是适宜的. 但由于国内这方面的工作较薄弱, 目前尚难于建立环控系统寿命周期费用的完整 数学模型. 计算飞机性能代偿损失的方法, 是把飞机装备环控系统后各种对飞机性能影响的因素转 换为对飞机性能代偿损失具有某种共同单位的量 . 对于军用歼击机而言, 因为对飞机性能要求 较高, 所以在选择环控系统方案时, 考虑其对飞机性能的影响是很重要的 . 基于以上分析, 本文选定飞机性能代偿损失作为环控系统优化设计的目标函数 . 而且具体 采用其中的起飞重量法计算代偿损失值. 对于目前军用机上采用的环控系统, 它们对飞机起飞燃油的代偿损失主要来自系统自身 重量、 从发动机压气机引气额外消耗的功率及从机外引气对飞机增加的阻力三个方面, 故系统 所引起的总起飞燃油代偿损失可用公式表示为 ∃M 0 = M D + M b + M
t ——涡轮; w ——座舱壁; i——入口; n ——有效; p i——皮肤; s ——太阳. Z ——总和;
机场导航监控和维护岗位标准化作业程序

科室
1.商定校飞科目顺序;
2.确定校飞电台频率;
会议记录清晰、完整。
经理
3.协调空管区调、进近、塔台空域的调配,飞服发布航行通告,气象资料的提供,协调加油、除冰、飞机监护事宜。
2.
校飞Ψ
导航维护员
1.根据机组进场时间提前上台;
2.架设电台,与机组进行通话测试;
3.校飞电脑与所校设备进行连接;
机场导航监控和维护岗位标准化作业程序
1通导设备日常巡视检查岗位标准化作业程序
1.1通导设备日常巡视检查岗位标准化作业流程图
1.2通导设备日常巡视检查岗位标准化作业流程表
步骤
岗位
工作内容/应急处置
标准或结果
1.
早检查
导航监控员
检查通信导航及附属设备工作状态是否正常,检查远台人员是否到岗,将检查情况报运行控制室,由该时段导航监控值班人员负责完成。
电脑、仪器仪表正常开机,且仪器仪表电池电量达到80%。
通信导航室
填写设备停机审批单,上报相关领导并获批。
校飞前1天完成。
联系航务人员发布航行通告关闭设备,确定机组校飞时间,向航务管理室提供航行通告原始资料。
校飞前4小时。
导航维护员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对设备进行统调,如需统调,制定设备统调方案,并严格执行。
2.根据车辆使用、检查记录本内容检查车辆状况,确保校飞保障车辆油料,车辆控制区通行证。
1.保障车辆2辆,机组接送车辆2辆;
2.车况完好、油料在301.以上、在车辆审验有效期内。
1.校飞台站准备地空通信电台、天线、电脑、对讲机、外场测试仪、功率计等工具;
2.仪器仪表工作不稳定或故障提前通过集团向所辖其它机场借调。
机场航站楼环境控制系统信息模型标准

《机场航站楼环境控制系统信息模型标准》随着航空业的快速发展,机场航站楼的环境控制系统成为了关注的焦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机场航站楼环境控制系统信息模型标准,以及它对现代航站楼的重要性。
1. 机场航站楼环境控制系统信息模型标准的定义机场航站楼环境控制系统信息模型标准,简称为机场环控信息模型标准,是指对机场航站楼的空调、通风、供暖、照明等环境控制系统进行统一的信息模型标准化。
这一标准的制定旨在提高航站楼环境控制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为航站楼的舒适度和节能环保性能提供保障。
2. 机场航站楼环境控制系统信息模型标准的重要性机场航站楼作为航空运输网络的重要节点,其环境控制系统的稳定运行对保障航站楼内部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和舒适至关重要。
而机场环控信息模型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可以有效提高环境控制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和响应速度,保证航站楼内部环境的稳定性和舒适度,降低能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是提高机场航站楼综合服务水平和整体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3. 机场航站楼环境控制系统信息模型标准对现代航站楼的影响随着航空业的发展和旅客需求的不断增长,现代航站楼不再仅仅是简单的交通枢纽,更是体现城市形象和国家实力的窗口。
而航站楼内部的环境控制系统不仅需要满足基本的温度、湿度等要求,更需要结合航站楼内部的布局和功能需求,提供定制化的环境服务。
机场环控信息模型标准的实施,可以促使现代航站楼拥有更加智能化、人性化的环境控制系统,通过对空气流通、光照、声学等综合要素的精准控制,打造航站楼内部舒适、安全、高效的环境,提升旅客体验和航站楼整体形象,进而增强航站楼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机场航站楼环境控制系统信息模型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是航站楼内部舒适度和环保性能的保障,更是现代航站楼整体功能和形象的体现。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环境舒适度的追求,机场环控信息模型标准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现代航站楼发展的重要支撑。
机务职改考试大纲

职改考试大纲飞机飞行原理1.大气层分为五层:对流层(变温层)、平流层(同温层)、中间层、电离层、散逸层。
2.飞机升力和影响飞机升力的因素:–机翼的平面形状的特征参数:翼展、弦长、前/后掠角、上/下反角等。
–机翼的剖面形状:翼型的厚度和弯度3.飞机阻力和影响飞机阻力的因素–摩擦阻力、压差阻力、诱导阻力、干扰阻力–摩擦阻力大小取决于空气粘性、飞机表明状况、同气流接触的飞机表明面积4.飞机失速和涡轮发生器–飞机失速:大攻角失速和激波失速–涡轮发生器:使气流产生紊流,防止附面层分离5.飞机的操纵面–副翼:侧向操纵,飞机横滚–升降舵:纵向操纵,飞机升降–方向舵:方向操纵,飞机左右–襟翼:改变剖面形状,增加升力和阻力–缝翼:延缓气流分离(提高临界攻角)、增大最大升力系数飞机结构1.结构的应力种类:–拉、压、剪、扭转应力2.抗疲劳设计思想–安全寿命设计–破损安全设计–损伤容限设计3.损伤容限设计的三要素–剩余强度–裂纹扩展–检查大纲飞机机械系统1.液压系统–组成:动力元件、执行元件、控制调节元件、辅助元件–液压控制元件:方向控制(单向阀、换向阀);压力控制(溢流阀、减压阀);流量控制(节流阀、分流阀)-与快卸活门的对比–动力转换组件实质是一个液压马达驱动泵,将高压系统的压力转换给低压系统。
–液压系统维护,加错液压油的处理步骤:放出油液、冲洗系统、更换封圈。
–液压油的工作特性:润滑性、粘度、防火特性起落架系统–起落架的配置形式:前三点式、后三点式–起落架的结构形式:构架式、支柱套筒式和摇臂式–起落架减震装置:油气式减震支柱,用来吸收撞击能量,保护飞机结构–起落架的收放系统。
起落架安全设备:手柄锁(安全电门)用来防止飞机在地面误收起。
–前轮转弯–轮胎和刹车系统燃油系统–燃油系统:油箱、油泵、管道、油滤等–油箱类型:软油箱、整体油箱–油箱通气系统:安全活门和过压保护器,NACA进气口–加油系统:压力加油、放油、油箱排水–输油系统:燃油泵-离心泵、喷射泵–燃油系统的维护:渗漏检查、安全措施4.飞机环境控制系统–大气参数变化对人体的影响:压力和温度–气源系统–座舱温度调节系统–座舱压力控制系统:座舱余压、座舱高度限制(10000英尺报警)、安全活门–货舱加温和电子设备舱冷却航空电气1.航空器电源–电源系统组成:主电源、辅助电源、应急电源、二次电源、地面电源–电源系统类型:低压直流、变速变频交流、恒速恒频交流、变速恒频交流–电网连接方式:直流-单线制;交流-三相三线制或者三相四线制–飞机上的导线和电缆应安装的导线管能起到机械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