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云南大学校史演讲比赛(一等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年沧桑,何以传承

我们为什么需要传承?或者说,我们能从校史中获得什么?我知道,未来的国家主席,未来的银行行长、大学校长都是在座的这一批青年人,可我更知道,5%的精英终归不是大多数。我们中的大多数难以力挽狂澜、难以名留青史。如此,校史是如何激励平凡的你我前进的?

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首先知道,校史意味着什么,传承了什么。

这时我们不可避免地将目光聚集在了云大人身上。因为我们知道,是这些可敬的人们创造了值得传续的历史。我们会想起熊庆来、李广田,会想起费孝通、刘文典,等等等等。我们为什么想起了他们?换句话说他们凭什么被我们记住了?

或许是他们的事迹所传达的感情打动了我们。当我们今天再读李广田的诗作,我们大多数可能体会不到作者遣词造句的美,可是我们知道,他的眼光始终追随着受苦受难的农民,“我永嗅着人间的土的气息。/我无心于住在天国里,/因为住在天国时,/便失掉了我的母亲,这土地。”是的,我们依然能够感受他对于乡土的热爱与执着,我们仍然能够感受到他的悲悯。

可是若说感情是相通的,但世界上却有太多难以相通的感受,当我们面对身边很多人的感情的时候我们是麻木而不知所措的。为什么李广田的热爱、执着与悲悯却能够共享呢?或许,是因为那些能够被我们记住的人,他们怀揣的是超越了个人情感的赤诚热血,所以它变得更有力量也更加可歌可泣。当我们再次翻开南渡北归的历史篇章,当我们知道全中国学术成就最高的学者们,不惜金玉之身,一路颠簸流亡,也要在牛棚里讲学,也能在空防警报声里,创造诺贝尔提名的时候,我想我们每个人都能被感动。因为这股感情是超越个人私情的。熊庆来要建造一所足以为祖国复兴源源不断输送人才的高等学府,费孝通要让人们明白现代化潮流下的乡土不是无可争议的落后,刘文典要让千年传颂的庄子作为文化自信的中华符号扎根在青年人的心中。这是超越个人私情的热血,我们可以称它为社会责任感,可以称为家国情怀,而在云大,我想称它为至公天下。

至公天下必然是我们应传承的,可回到最初的问题,这至公天下于你我有何意义?

或许我们无法心装万民、背负民族复兴的高远抱负一往无前而毫无抱怨,或许我们难以解救那些陷于贫苦的人们、使他们瞬间翻天覆地。但至公天下也没那么难以触碰,它不过是一腔热血罢了。就像是北台云、北港云的志愿活动,就像云南大学新闻周刊对于社会现实的真实记录,等等等等数不胜数。新一代的云大人仍然在关注这个世界,依然在用自己的力量践行着至公天下的伟大。我们是平凡的,可我们不应甘于冷漠。要反思自己,是不是走进一个乡村,只为带出一纸调查报告、一纸立项申请,而不在乎那些真实地活着的人们的苦乐。平凡的我们也无需冷漠地就像是一个高高在上的旁观者,也无需用冷静克制乃至毫不在乎的眼光对待陷于苦痛中的人。我们也能怀一腔热血,去超越自己生命中琐碎的情绪,去温柔地留意他人的生命苦痛。当我们怀揣着伟大的心意,践行不平凡的举动,我们人生的定义便被我们改写:何以言平凡?何以言伟大?我们不需具有伟大的身份地位,怀有热血,怀有至公天下的精神,便足以为自己高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