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人的社会化及相关概念辨析

合集下载

体育与人的社会化及其相关概念辨析

体育与人的社会化及其相关概念辨析

社会秩序》 中, 他提出了“ 镜 中我” 的概念。他将人
们通过观察别人对 自己行为的反应而形成的 自我 概 念定 义 为 “ 镜 中我 ” , 认 为 要 获 得 别 人 对 自己 的 看法和感觉 , 需要借助他人的话语和举止来实现。
1 3, 社 会 结构 的视 角
化学视角对人的社会化概念进行 阐释, 希望通过文 化学的透视 , 为体育在人的社会化的理论研究方 面 增加一个新的视角, 以期更加清晰地剖析体育在人
2 不 同流派对人 的社会化概念进行 的阐述
关于人 的社 会化 概 念 的研究 , 一 直 以来存 在 着
体 育 研 究 与 教 育
2 0 1 4年 2月
研 究路径之 争 , 主要表现 为结构一功 能 主义社会 学 、
冲突论社 会 学 和 历 史 文 化 主 义 社会 学 三种 ( J a m e s
从 个性 发展 视角 出发 , 查 阅大 量关 于社会 化 研
广 度和深度 。所谓 仁 者 见仁 , 智 者见 智 。不 同学者
究 的资料 , 得出的观点 是 : 每个个体个性形成和发 展 的过程 , 就是社会化的过程 。当然 , 此种看待人
的社会 化 的过程 的视 角更 多是 从 心理 学角 度人 手 ,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1 1 — 1 3 基金项 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 目( 1 1 Y J A 8 8 0 0 0 4 ) 。 作 者简介 : 常乃军 ( 1 9 6 1 一) , 山西 芮城人 , 教授, 硕 士生导师 。研 究 方 向: 体育人文社会学 。 作者单位 :山西大 同大学体育学 院, 山西 大同 0 3 7 0 0 9
人“ 变得具 有 社会性 ” 。

体育运动对人的社会化促进作用的分析

体育运动对人的社会化促进作用的分析

196当代体育体育运动对人的社会化促进作用的分析谢兵锐体育运动是多种多样的,对人体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文从学校体育、群众体育、家庭体育三个方面对体育运动对人的社会化的促进作用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参与体育运动,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高团结合作的意识;培养人们为人处事的能力,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创造和谐的家庭生活、优良的家庭环境,提高家庭成员的社会适应能力,使人们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

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人们物质生活逐渐丰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体育运动也逐渐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体育越来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体育运动对人们的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它可以促进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正因为如此,人们越来越离不开体育运动。

体育运动对人的社会化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从体育的各方面来分析体育运动对于人的社会化的促进作用,提高体育运动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以促进人们更好的发展。

1 人的社会化概念社会化是个体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学习和掌握各种社会行为方式来适应社会、积极作用社会、为社会创造新文化的过程。

人的社会化是指个体在进入并生活于社会的过程中,主动或被动的受社会文化或环境的影响,逐渐从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笔者认为,人的社会化的本质也就是人体对于社会生活的适应性。

2 体育对人的社会化的促进作用2.1 学校体育对人的社会化的促进作用学校体育是我国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参与其他体育运动的基础。

现阶段,人们刚开始接触体育时,大多是孩童时期,也就是在学校中参与体育运动,在学校体育中,“体教融合”的教学模式正在广泛运用,学生在接受体育知识的同时,还学到了其他知识。

孩童时期是人的社会化进程中一个重要的阶段,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体育是有规则的,学校体育更是有组织、有规则、有纪律,参与体育运动可以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在学校体育中还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体育竞赛,在比赛过程中感受快乐体育的氛围,培养人的团结合作的意识和拼搏向上的精神;人与人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差异,体育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浅析体育社会化与人的社会化之间的互动关系的论文

浅析体育社会化与人的社会化之间的互动关系的论文

浅析体育社会化与人的社会化之间的互动关系的论文论文关键词:体育社会学;社会化;体育社会化;互动论文摘要:体育社会化与人的社会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具有互动的性质。

从人的社会化的本意出发,分析了体育社会化对人的社会化过程的重要促进作用,指出体育社会化与人的社会化互动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1、引言当代体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之一,就是要加速体育的社会化进程,这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基本要求。

在这一时代背景下,近年来对体育社会化问题的研究显著增多。

研究体育社会化,不能不涉及到人的社会化问题,由此引申出两种类型的社会化,即体育社会化与人的社会化。

正确认识这两种社会化之间的异同,无论对于理论还是实践都是极有好处的。

本文在对若干材料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就以上两种社会化之间的异同加以探讨,重点是要说明体育社会化与人的社会化之间的互动问题。

2、体育社会化与人的社会化内涵之异同体育社会化释义我国体育社会化的概念是在80年代初提出来的,它反映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所带来的体育变革的必然结果。

体育社会化的提法是基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体育事业而言的,其基本含义是:体育面向社会,更好地为社会和经济服务,使之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的一部分,同时,要发挥全社会的力量来办体育,促进体育在新的形势下的可持续发展。

人的社会化释义人的社会化的含义是:“作为个体的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并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经由这一过程,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形成和完善。

”研究人的社会化,可以有3种角度,即文化的角度,认为人的社会化的实质是社会文化的内化;个性发展的角度,认为人的社会化就是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社会结构的角度,认为社会角色的学习过程就是人的社会化过程。

人的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包括3个方面:促进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培养完美的自我观念;内化价值观念,传递社会文化;掌握生活技能,培养社会角色。

《体育与人的社会化》课件

《体育与人的社会化》课件
《体育与人的社会化》 PPT课件
体育活动不仅仅是一项运动,它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 课件将探讨体育如何影响人的社会化,以及体育作为社会化的载体。
引言
体育是一项充满活力且引人入胜的活动。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体育不仅仅是锻炼身体的手段,还具有 重要的社会意义。
体育对人的社会化的影响
1 身体素质的提升
通过参与体育活动,人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增强体力和耐力。
2 个人品质的培养
体育培养了人们的毅力、自律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个人的品质。
3 社交能力的增强
通过团队体育比赛和社交体育活动,人们可以与他人建立联系,增强社交能力。
体育是体育作为社会化的重要载体之 一,通过体育课程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和团队 合作能力。
社会体育活动
社会体育活动为人们提供了广泛参与体育运动 的机会,促进了社区的凝聚力和健康生活方式。
团队体育比赛
团队体育比赛培养了人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竞 争意识,塑造了积极向上的竞技精神。
全民健身运动
全民健身运动通过提供多样化的体育活动,促 进了全民的健康和积极的生活方式。
体育在社会化中的局限性和争议性
过度竞争的问题
体育竞技中的过度竞争可能 导致一些不良的社会问题, 如压力过大和道德标准的缺 失。
体育成为商业化的 工具
体育在商业化的进程中,有 时会失去原本的纯粹性,成 为了金钱和利益的工具。
体育暴力和道德标 准的问题
在竞技体育中,暴力和不公 平竞争的问题暴露了体育道 德标准的缺失,需要引起重 视。
结论
体育与人的社会化密不可分,体育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当积极利用体育的积 极影响,应对其中的局限性和争议性。
参考文献

体育与人的社会化

体育与人的社会化

第六章体育与人的社会化本章概要人的社会化是社会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社会个体从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学习社会知识,遵守社会规范,适应社会生活。

社会个体在社会生活中要经历不同的社会化阶段。

体育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促进人的身心发展,培养合作、进取、顽强的意志品质等方面。

通过学习基本生活技能、遵守社会规范、培养社会角色,使人在不同时期掌握必需的生活技能,按照社会规范约束自己,扮演相应的社会角色。

人的社会化与体育社会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学习中要注意加以区别。

第一节人的社会化一、社会化的含义与研究角度(一)社会化的含义关于社会化的概念,学者们从不同角度进行过研究,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

郑杭生在他的《社会学概论新修》中对“社会化”的定义是:“所谓社会化就是指作为个体的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并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经由这一过程,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形成和完善。

”“社会化就是一个人获得自己的人格和学会参与社会或群体的方法的社会互动过程。

”“社会通过各种教育方式,使自然人逐渐学习社会知识、技能与规范,从而形成自觉遵守与维护社会秩序和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取得社会人的资格,这一教化过程即社会化。

”美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E.弗罗姆(E.Fromm)曾对社会化作出如下定义:社会化诱导社会的成员去做那些要想使社会正常延续就必须做的事,是使社会和文化得以延续的手段。

因此,所谓社会化就是指作为个体的生物人,通过社会交互作用,学习社会文化,适应社会生活,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

具体讲,社会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个人在社会中通过学习活动,掌握社会知识、技能和规范,取得社会成员的资格;二是个人积极参与社会生活,适应社会环境,再现社会经验。

因而,人的社会化是个人学习社会和参与社会的统一。

(二)研究社会化的角度1.个性发展角度即从人的个性发展角度对社会化进行研究。

对体育与人社会化关系的探究

对体育与人社会化关系的探究

对体育与人社会化关系的探究标签:体育;社会化;功能;属性;对象戴维·波普诺在其《社会学》中提出:“社会化就是个体获得自我的人格和学会参与社会或群体方法的社会关系过程。

”体育作为一种“社会化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实施课程改革和全民健身运动的大背景下,探讨体育与人的社会化关系,有利于促进人的社会化在更为广泛的领域得以实现,对更好地促进体育为人类服务具有现实意义。

一、从体育的功能来研究体育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有教育功能、健身娱乐功能、培养竞争意识功能等。

体育的功能对人的社会化起着重要的影响,其极大地加快了人的社会化进程,而人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又促进了体育运动更好的发展。

1.教育功能与人的社会化。

体育的教育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积累经验:发展适应能力:改变行为等。

体育为人活动和社会交往提供了机会,能使人的身体素质和活动能力得到很快的发展,并给人以丰富的体验,使人迅速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

从事体育活动还能使人的不良行为得到矫正。

2.健身娱乐功能与人的社会化。

合理而充分的体育锻炼是现代人健康快乐的基本前提和保证。

科技越发达,社会现代化程度越高,就越要求人身心的全面发展。

为避免成为现代“残疾人”,人必须学会娱乐健身,而体育则是最佳的途径。

3.培养竞争意识功能与人的社会化。

体育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平等、竞争与合作观念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

体育规则所表现的平等性,体育活动中的竞争与合作性,能使人朝着和谐的方向发展,从而使人更好地适应社会。

体育角色的扮演能强化人的社会角色,使人更理智地选择和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

人的社会化程度越高,平等、竞争与合作的观念就越强,从而更有利于利用体育培养竞争意识,不断完善自我,适应社会发展。

二、从体育的属性来研究体育的属性包括两方面,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1.自然属性与人的社会化。

体育的自然属性是指与人自身发展紧密联系的属性。

人首先是自然人,然后才是社会人。

体育教育与人的社会化

体育教育与人的社会化

体育教育与人的社会化体育教育与人的社会化体育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不仅仅是帮助人们增强身体素质和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体育活动中的社交和竞争,培养人们的社会化能力。

体育教育对人的个性和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文将探讨体育教育与人的社会化之间的关系,以及体育教育如何促进人的社会化。

一、体育教育的社会化功能体育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融入了社会化的因素。

在体育活动中,人们需要与他人进行合作和交流,需要遵守公平竞争的规则,需要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

这一系列的社交行为和要求,使人们在体育教育中培养了社会化的能力。

首先,体育教育可以培养人们的合作精神。

在团队项目中,每个人都需要以团队的利益为重,与队友积极配合,相互支持。

通过共同协作的过程,人们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观点,并认识到在合作中的互相依赖和责任。

这种合作精神不仅在体育活动中得到锻炼,也会延伸到其他领域,例如工作、学习和社交中,从而促进人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其次,体育教育可以培养人们的竞争意识和公平竞争的观念。

在体育竞赛中,人们需要展现自己的实力和技巧,同时也要遵守公平竞争的规则。

通过与他人的比赛和竞争,人们学会了正视失败和接受胜利,学会了尊重对手和认可对手的成绩。

这种竞争意识和公平竞争的观念,不仅在体育比赛中得以培养,也会在其他方面得以应用,例如在工作中争取机会、在学习中追求进步等,从而促进人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竞争的现实。

最后,体育教育可以培养人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群体责任心。

在体育活动中,人们需要与团队成员密切合作,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任务。

通过团队项目的训练和比赛,人们学会了如何在一支团队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如何协调与他人的关系,如何为团队的成功负责。

这种团队合作意识和群体责任心,不仅在体育活动中有益,也会在工作、学习和社交中发挥重要作用,从而促进了人们的社会化。

二、体育教育如何促进人的社会化体育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有着独特的优势和方式来促进人的社会化。

体育与人的社会化及相关概念辨析

体育与人的社会化及相关概念辨析
2.家庭是社பைடு நூலகம்化层面的主要构成要素
在法律上对家庭的解释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通过血缘、婚姻或收养关系组成的群体称之为家庭。在社会学上对家庭的解释是,所有亲戚(包括收养的人在内)生活在一起并结成一个社会单元的亲属关系体系称之为家庭。实际上,家庭变得越来越难定义。体育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家庭是最基础的社会单元,从文化的多元性、变迁性角度分析应该是研究的重点所在。在家庭层面,从文化学角度看人的社会化,应该从家庭文化视角来审视,认为家庭是一个文化载体,也是一种成长和教育的场域。在宏观领域,以区别于结构功能主义和冲突论研究,历史文化主义更为注重家庭在具体的历史情境中的变化,探讨家庭所扮演的社会化角色,和对运动参与的影响与作用。家庭在社会化层面是一个主要的构成要素,在运动参与和人的社会化研究背景下,三种不同的社会学流派都有相对独立的关注重心。结构功能主义流派较为关注家庭的教化功能,而在冲突论流派中,研究者较多关注性别问题,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研究交叉。
4.“同侪”与家庭、学校有一定的联系
“同侪”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与自己在年龄、地位、兴趣等等方面相近的平辈。同侪也称同侪团体,他们有共同的爱好,在工作、生活中相互影响、相互认同、有集体的成就感和归属感。结构功能主义研究者认为,同侪是指个体参与同侪活动,融入群体,达到“合群”的效果的人群。在符合合群这一要求下,逐步形成自我的个性。同侪群体简单看来是一群年龄相仿、经历相似的群体,但在文化学的视角下,蕴含着历史积淀下的文化内涵和结构方式等等。美国社会学家尹恩·罗伯逊说:“因为这一时期的年轻人易于建立一个有其自己情趣、娱乐、衣着、行话、符号、价值观念和崇拜对象,所构成的、富有特色的次文化”。在同侪构成因素的研究中,强调的是一种文化的立体模式,更多的模式体现“男性文化模式”和“种族文化模式”等。在这些模式基础上探讨运动参与通过同侪这一群体达到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影响作用。在人的社会化的构成因素中,同侪与家庭、学校看似独立,但其间有一定的联系。在家庭中有年龄相仿的兄弟姐妹可能互相影响,在学校中,也有志同道合的学长,有共同的体育参与形式,在参与运动过程中自然形成了“合群”的团体,在追求共同目标的同时也是人的社会化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与人的社会化及相关概念辨析
发表时间:2020-04-03T11:18:55.27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19期作者:李楠
[导读] 近年来, 体育学术界对于个体参与体育运动的社会化行为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给出了不同的阐释
摘要:近年来, 体育学术界对于个体参与体育运动的社会化行为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给出了不同的阐释。

这些阐释基于不同的学科基础,从不同角度对体育与人的社会化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关键词:社会化;体育社会化;文化学;
从文化学的视角看, 社会化的实质是社会文化的内化, 社会化被大多数学者归结为是文化延续和传递的过程。

人的社会化过程就是接受世代积累的文化遗产, 保持社会文化的传递和社会生活的延续。

从个性发展视角出发,每个个体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就是社会化的过程。

当然, 此种看待人的社会化的过程的视角更多是从心理学角度入手, 严格意义上讲这是一种心理学派的社会化概念。

人的发展过程本身也是社会化的过程,在社会化的研究过程中,社会化是个体在社会大环境发展过程中按照社会标准逐渐塑造自我、为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同时也是一个社会文化不断延续和发展的过程。

1.体育是教育的范畴,是一种文化生活
在学科分类演化的进程中, 从古代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到近代的恩格斯唯物论分类, 以及现代我国对学科门类的划分, 不同的研究领域对体育都给予了不同的学科范畴。

有人认为, 体育是教育的范畴, 理由是体育本身也是教育活动的一种体现, 比如学校体育; 有人认为, 体育是人文社会科学的范畴, 理由是体育与其他人文社会学科交叉的地方很多; 当然, 也有学者站在文化学的角度审视体育, 把体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进行研究, 但也不能否认自然科学对体育的影响; 还有学者认为, 不能漠视体育自身的发展特点, 将体育作为一种文化生活的社会历史维度和政治维度来进行研究。

再到后来的观点又逐渐归结为体育是来自于日常生活之外, 由此会重新形成独特的社会阶层、种族和同侪关系。

2.家庭是社会化层面的主要构成要素
在法律上对家庭的解释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通过血缘、婚姻或收养关系组成的群体称之为家庭。

在社会学上对家庭的解释是, 所有亲戚 ( 包括收养的人在内) 生活在一起并结成一个社会单元的亲属关系体系称之为家庭。

实际上, 家庭变得越来越难定义。

体育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 家庭是最基础的社会单元, 从文化的多元性、变迁性角度分析应该是研究的重点所在。

在家庭层面, 从文化学角度看人的社会化,应该从家庭文化视角来审视, 认为家庭是一个文化载体, 也是一种成长和教育的场域。

在宏观领域, 以区别于结构功能主义和冲突论研究, 历史文化主义更为注重家庭在具体的历史情境中的变化, 探讨家庭所扮演的社会化角色, 和对运动参与的影响与作用。

家庭在社会化层面是一个主要的构成要素, 在运动参与和人的社会化研究背景下, 三种不同的社会学流派都有相对独立的关注重心。

结构功能主义流派较为关注家庭的教化功能, 而在冲突论流派中, 研究者较多关注性别问题, 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研究交叉。

3.学校是不同于家庭的相对独立研究场域
学校是不同于家庭的研究场域, 也有着相对的独立性。

在社会学概念研究范畴中, 认为教育受政治、经济、社会结构、性别及种族的影响较多, 现代教育中学校提供的正统教材和学习中相关的必需品, 己经成为学习者自然不自然的东西。

“学校”作为一个教育场域, 受到了学者们较多的关注。

因此, 学校是“身体教育”运动参与和人的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域。

在学校教育中, 客观地存在着诸多学校体育课程涉及关于体育运动的内容。

也有相应的观点认为学校体育不仅承载着“身体教育”的功能, 同时也负载“文化教育”的职责。

学校体育承载、传承文化的功能己经受到了重视。

由此可以发现, 学校体育同时也包含在学校这一社会机构中, 具有推进运动参与和人的社会化作用。

从文化学视角探讨关于运动参与和人的社会化的问题时, 讨论内容较多的是关注于制度变迁、文化交变等诸多因素。

学校体育课程的确定是一个复杂、立体的过程。

而在学校场域下的运动参与行为, 同样也赋予了各种矛盾冲突和文化的内质, 具有历史传衍的性质。

4.“同侪”与家庭、学校有一定的联系
“同侪”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与自己在年龄、地位、兴趣等等方面相近的平辈。

同侪也称同侪团体, 他们有共同的爱好, 在工作、生活中相互影响、相互认同、有集体的成就感和归属感。

结构功能主义研究者认为, 同侪是指个体参与同侪活动, 融入群体, 达到“合群”的效果的人群。

在符合合群这一要求下, 逐步形成自我的个性。

同侪群体简单看来是一群年龄相仿、经历相似的群体, 但在文化学的视角下,蕴含着历史积淀下的文化内涵和结构方式等等。

美国社会学家尹恩·罗伯逊说:“因为这一时期的年轻人易于建立一个有其自己情趣、娱乐、衣着、行话、符号、价值观念和崇拜对象, 所构成的、富有特色的次文化”。

在同侪构成因素的研究中, 强调的是一种文化的立体模式, 更多的模式体现“男性文化模式”和“种族文化模式”等。

在这些模式基础上探讨运动参与通过同侪这一群体达到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影响作用。

在人的社会化的构成因素中, 同侪与家庭、学校看似独立, 但其间有一定的联系。

在家庭中有年龄相仿的兄弟姐妹可能互相影响, 在学校中,也有志同道合的学长, 有共同的体育参与形式, 在参与运动过程中自然形成了“合群”的团体, 在追求共同目标的同时也是人的社会化过程。

5.结语
在文化学的视角下, 用定性思辨的口吻对体育与人的社会化相关概念做系统阐释, 是一项相对艰巨的任务。

文化学视野下的体育与人的社会化概念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和构成因素。

在运动参与实践活动中的社会化, 借鉴社会学范畴之内的社会化相关知识, 逐步形成了一套能够自圆其说的体育理论。

体育与人的社会化是在家庭、学校、同侪等场域下, 在运动参与和个体社会化的实践中, 抛弃多重权利、符号的作用下, 与社会历史及主流文化步调一致的同化过程。

参考文献:
[1]高强.运动参与与个体社会化进程——体育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实践分析与理论探讨[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2]仇军,钟建伟.社会学与体育社会学:视域开启与理论溯源[J].体育科学,2007 (5) :46-53.
[3]钟文正.日本足球职业化改革成功的文化学剖析——兼论对中国足球职业化改革的启示[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3):9-12.
【作者简介】李楠(1995.08-),女,汉族,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成都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中外体育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